一文总结人一生28个年龄段有关的法律问题实务大全(果断收藏)
原标题:一文总结人一生28个年龄段有关的法律问题实务大全(果断收藏)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法律,都要与法律打交道,从年龄这条主线,可以探寻一下人生各年龄段的法律意义。
1、0岁以下
0岁以下既不是现实中的“人”,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这个阶段是“胎儿”。尽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义,胎儿的利益也受保护。《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为体现对“胎儿”的保护,不同领域的法律从不同角度都有相应的规则设计:
《民法典》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民法典》规定,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
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享受一系列劳动保护,如孕期检查算劳动时间、怀孕7个月以上不能安排加班和夜班、岗位与薪资不能因为怀孕降低、不能安排从事禁忌劳动、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受一定限制等。
《刑法》规定,女方怀孕期间,不适用死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女方怀孕期间,不适用行政拘留。
2、0-1岁
0-1岁——父亲不能随便离婚
《民法典》第1082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0-1岁—对于母亲来说属于哺乳期,劳动保护有特别规定
根据国家和地方劳动保障法规,处于哺乳期的女职工可以享受每天1小时哺乳期时间、不得安排夜班、不得安排加班、不得从事禁忌劳动等特殊保护,有地方还有哺乳假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利用《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处于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也应顺延至哺乳期届满。
3、1-6岁
不满6周岁不能单独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条规定,学龄前儿童在道路上行走,须有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据此,未满六岁的幼儿,尚不能单独在街道上或者公路上行走。
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岁以下的小孩为婴儿,1岁以上不满6岁的为幼儿,6岁以上不满14岁的为儿童。
4、6-7岁
6岁是接受义务教育开始的年龄
《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5、8岁
原来我们国家规定10岁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起点年龄,由于现在的小孩越来越聪明和早熟了,法律也与时俱进,现行法律规定8岁就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了,因此,8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分界线。
《民法典》把未成年人分成两个阶段:8岁前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后,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8岁可以打酱油了,但涉及大额钱财的买卖还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
在离婚后 子女抚养问题 上,《民法典》第 1084 条规定, 子女已满 8 周岁 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在收养未成年人的问题上,《民法典》第 1104 条规定, 收养 8 周岁 以上未成年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
6、12岁
12岁可以合法骑车上路的年龄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满12岁的人可以合法地骑自行车、三轮车上路了。也就是说,家长或监护人让年龄未满12岁的小孩在道路上骑车是违法的,在此希望家长要负起监护责任,不要让未满12岁的孩子骑车出行。
12岁也是一个危险年龄的开始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公民刑事责任最低年龄由以前14周岁下放到了12周岁。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7、14-16岁
14岁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年龄起点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不满14周岁 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因此,满14周岁就要承担行政法上的责任了。只不过,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14—16岁的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询问不满16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14岁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越来越多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岁是法律对部分人严格保护的一个年龄界限
按《刑法》规定,14岁以下的女性儿童为幼女,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无论幼女是否同意,均成立奸淫幼女犯罪,应当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按《刑法》规定,无论男女,只要是未满14岁均可成为拐骗儿童罪的对象和拐卖儿童罪的对象。
14岁以上的男性受保护力度大大降低了
由于刑法只规定了拐骗儿童罪、拐卖儿童罪和拐卖妇女罪,所以,拐骗14岁以上的人或者拐卖14岁以上的男性人,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14岁以上的男人受法律保护的力度还不如一些动物,男人的社会地位真不高啊!
8、16-18岁
16岁以上可以干的事情更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16周岁开始有了劳动的权利,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工,受特殊劳动保护。
《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年满16周岁,可以驾驶电动车自行车或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道行驶。
满16周岁后义务和责任开始增多
根据《兵役法》的规定,根据军队需要和 本人自愿 ,可以征集 年满17周岁未满18周岁 的公民服现役。
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16周岁是全面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
16-18岁也有些“优待”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对于已满12岁不满14岁、已满14岁不满16岁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以及满16岁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但 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18岁
18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
18岁就属于成年人了,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社会职务的资格,办理公司、企业。
《民法典》第17条,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18周岁以后的义务更全面
权利义务是紧密相连的,18岁成年了,意味着义务也要全面履行了,其中服兵役义务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义务。
《兵役法》第15条,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按照兵役机关的安排在当年进行初次兵役登记。
第20条规定,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10、20-22岁
法定婚龄年龄:女性20岁,男性22周岁
根据《民法典》1047条规定,定婚龄年龄:女性20岁,男性22周岁。
22周岁前仍可被征集服兵役
根据《兵役法》第20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11、23岁
《检察官法》和《法官法》规定,23岁可以被任命为法官、检察官。当然,除了年龄,还需要具体其他条件,如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拥有中国国籍,还得通过公务员考试等,并履行一定的法定程序。
12、24岁
高校毕业生24周岁可以被征集服兵役
根据《兵役法》第20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13、25岁
年满25周岁可以申请担任公证员。《公证法》第18条规定,具备一定条件,并年满25岁—65岁的公民可以担任公证员。
14、26岁
研究生26周岁可以被征集服兵役
根据《兵役法》第20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研究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六周岁。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15、30岁
年满30周岁可以收养子女。《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收养人年满三十周岁时,可以收养子女。
16、35岁
35岁是职场年龄歧视的开始,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
公务员招考基本都要求35周岁以下,这是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啊!
除公务员考试外,职场中的35岁年龄歧视现象也很普遍,尤其是高科技行业,35岁以后面临被裁的风险加大。
35岁就开始被歧视了,不免让人感叹,人生好时光真的不多!
不过,好在这两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在积极呼吁消除职场年龄歧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17、40岁
无配偶收养异性子女,应年满40周岁以上。
《民法典》规定,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双方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
18、45岁
可以担任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年龄
我国《宪法》第79条规定担任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年龄须年满45周岁。当然,45岁的你能否成功担当此重任,就看你的造化了!
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上限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报考博士生最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女职工可以病退的年龄
女年满45周岁、缴基本养老保险年限(含视同交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因病或外因致残,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可办理病退。
19、50岁
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
根据现行劳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女工人或非管理(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女性职工,50岁为法定退休年龄。
男职工可以病退的年龄
男年满50周岁、缴基本养老保险年限(含视同交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因病或外因致残,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可办理病退。
20、55岁
女公务员退休年龄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除非另有规定,女性公务员55岁是法定退休年龄。
女干部(管理技术岗位)的退休年龄
根据现行劳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女干部(管理技术岗位)55岁为法定退休年龄。不过,有些岗位到底是不是管理技术岗位,经常产生纠纷。
21、60岁
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
根据现行劳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
老年人的年龄门槛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可以享受特别优待的年龄
60岁以上就是老年人了,为社会奉献一辈子了,可以得到特别优待和尊敬,如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地铁,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公园应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等。
22、60岁--不满75岁
60岁以后命不值钱了,而且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若不幸在这个年龄段遭遇人身伤害的,残疾赔偿金及死亡赔偿金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
23、70岁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年满70岁以上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执行治安拘留处罚。
24、18-70岁
不同年龄段,可以申请不同类型的驾照,关于申请驾照的年龄单独总结如下:
《 机动车驾 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对 申请 机动车驾驶 证的年龄规定如下:
1.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
2. 申请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或者轮式专用机械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3. 申请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轻型牵引挂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在20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4. 申请大型客车、重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的,在22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5. 接受全日制驾驶职业教育的学生,申请大型客车、重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的,在19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年龄在70周岁以上 能够通过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25、75岁
75岁以上的命更不值钱了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致残或死亡的,相应的赔偿金按5年计算。
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75岁以上的人犯罪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一般不适用死刑,符合缓刑的应缓刑。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26、80岁
80周岁以上,若为低收入者,可以享有高龄津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地方有没有这个高龄津贴以及能给多少钱,就看当地的规定了。
27、死亡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法律行为能力的丧失,但法律意义并未消亡。死亡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财产被继承。
按《民法典》规定,财产继承分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去世以后,生前的财产若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既没有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也没有第二顺位的继承人,财产被宣告为无主财产后,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值得欣慰的是,根据《民法典》1128条的规定,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在《民法典》时代,侄子、外甥均可代位继承了!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民法典》第1063条的规定,你若不想让辛辛苦苦挣来财产死后变成儿子、儿媳妇或女儿、女婿的共有财产,你得立遗嘱,明确所有财产只归儿子或女儿个人所有,否则继承后即变为共有财产啦!
《民法典》第1063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28、死亡后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万事皆成空。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法律给予的保护却不完全是这样的!
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死者的著作权保护至死亡后50年。
《著作权法》第22条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23条 自然人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民法典》规定:死者的人格权益受保护。
《民法典》第994条规定,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若死者的直系亲属或近亲属都早于死者死亡了,那就没有人替死者主张权利了。但是,即便如此,死后人格权也有受保护的可能,这就有个要求,即要被评为英雄烈士,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保护更为周全,具体规定如下:
《民法典》第185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英雄烈士保护法》第26条规定,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299条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从年龄维度梳理的人生与法律的关系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每个人都能精彩度过自己的一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