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诗词害死人呀!

  名城·才女诗话系列之赤峰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何处,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一镜空濛,鸳鸯拂破白频去。

  相传内家结束,有帊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雨过天晴。

                                    —— 水龙吟 洗妆台怀旧 [清代]纳兰性德

  这是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祭奠一位女人的词作。这位女人出身于辽国两大部落其中的一个,其出身可谓高贵;其“姿容冠绝”,容貌不可谓不美;作为一国之皇后而母仪天下,地位不可谓不高;其“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其才可谓绝伦。反正,作为一位女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她全部都有。然而,这样一位让天下女人羡煞妒忌的女人,却蒙冤而死,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息。

  她就是辽国道宗皇帝的懿德皇后萧观音。评书《杨家将》中的那位萧太后死后31年这位萧太后才呱呱坠地。在尚武轻文的辽人堆里,这位萧太后应算是个另类。在当时辽国的文艺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作家、书法家和音乐演奏家。16岁时她成为梁王的王妃。次年,梁王登基为辽道宗,萧观音被册封为皇后。年轻的辽道宗对萧观音恩宠有加。不仅在宫中夜夜相伴,出宫打猎时也要带着她。按照契丹族的风俗,皇帝每年要带领贵族们外出渔猎,称为“捺钵”。有一年捺钵时,道宗在黑山猎得一虎,一片欢腾之中,道宗命皇后即兴赋诗一首。萧观音脱口而出:

  威风万里震难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道宗耶律洪基在位共四十六年,被后人描摹为“人昏庸,忠奸莫辨,且迷于酒。” 据说辽道宗在搞人事调动、干部提拔时要比现在组织部门效率高的多,直用以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调命、任用大臣。这位萧观音却又经常好给道宗吹吹枕头风,劝诫老公要好好干工作。但这老家伙很是小家子气,不仅不听,干脆卷铺盖走人,到其他妃子那里过夜了。萧后又寂寞又悲哀,开始作曲以自娱,也想挽回道宗对自己的宠爱。在感受到丈夫对其日益疏远中,萧观音无以排遣重重的孤苦与哀怨,于是,也效法汉朝陈皇后的《长门赋》写了一组被后人赞作“大有唐人遗意”的《回心院词》,寄希望于道宗能回心转意。

  回心院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展转多,理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原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馨熏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口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切肤。馨熏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后来,她又请宫廷音乐家赵惟一先生为这组情意缠绵的《回心院词》谱曲,兴起时,二人便同奏同吟,珠联璧合,陶醉非常。

  久而久之,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便嗣机捏造、煽动起种种谣言,恶意中伤萧观音。特别是身为南院枢密使,权势煊赫野心勃勃的皇室成员耶律乙辛,垂涎王位已久,且又与萧太后有隙,便视萧后母子为眼中钉、肉中刺。据说耶律乙辛曾派谴亲信的随从托人作下轻薄、庸俗的《十香词》,并合以琵琶曲传入宫中,献予萧后,并告之此词乃宋朝皇后所作,若能将它抄录下来,与《回心院词》两绝,岂不是能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十香词

  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芙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领边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安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香;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院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风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已战,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萧观音觉得《十香词》虽说有点黄,难登大雅之堂,读来却也华丽奇异、有些新意。便亲笔抄写于彩绢之上,并赋下《怀古》一首,以谴责妖惑汉宫的赵飞燕,并对汉成帝表示了惋惜和同情。诗曰: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蓄谋已久的耶律乙辛得到彩绢后,迫不及待地前往道宗进了一道语词极为猥亵的奏折。诬告皇后与赵惟一通奸,把这首黄色诗词和《怀古》诗说成二人作奸的证据,说《怀古》诗中嵌有“赵惟一”三字,更足以证明萧观音与赵惟一之间有一腿。

  就这样萧观音落入了契丹人的“文字狱”。昏庸的辽道宗野驴洪基在奸人用尽手段的挑拨中,已怒不可已、失去理智。竟赐萧观音一丈白绫自尽。随后不久十八岁的太子耶律浚也被乙辛构陷致死。直到十一年后,萧太后次女赵国公主匡救中央,才诛杀乙辛为母兄报仇。

  有人传说萧太后出生的那天晚上,月亮从东方升起,光明灿烂,不可仰视。后月到中天,忽为天狗所食。这一景象恐为后人所附,但也的确是萧观音一生命运的写照。又传说在萧观音出阁升座之时,忽从天而降一条白练,上写“三十六”几个字。萧观音问左右是什么意思,左右皆拍马屁答:这天意是说您将统帅后宫三十六院。然在萧观音三十六岁被赐死之时当应明白此乃一语成谶。

  由此传说看来萧观音有此劫数乃是命中注定,而后来涿州的王鼎著《焚椒录》将萧皇后获罪的原因归为好音乐、能诗、善书三点。此应是皮肉之论。假如一定要总结萧皇后得祸的原因,只能说略显另类的萧太后投身于充满血腥罪恶与阴谋的宫闱,又缺乏起码的权谋、手腕和政治经验,从这一点上看这位萧太后与《杨家将》中的萧太后相比,不仅仅是出生早晚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