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原汁原味的《封神》?

  原标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原汁原味的《封神》?

  电影《封神三部曲》第一部官宣,引发无数话题,从预告片特效评判,到疑似“逃番”的争议,再到如今的海报预热,网友一边吐槽又一边忍不住关注。

  其他人关注的原因未知,对七话来说,更多是希望传统神话题材能得到挖掘,先辈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神话故事宝藏,却并没有得到当下创作者们的青睐。

  与传统神话相比,更多影视制作方偏爱大热的仙侠,这便让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显得格外稀缺,然,浓郁的期待,未必就有舒心的结果。

  在《封神》第一部预告片出炉时,看衰声便逐渐上涨,其中特效审美负评占了大头,选角次之,有网友觉得可以接受,也有网友觉得可能会有不够原汁原味的风险。

  比如,混血的纣王,传说中的异域妲己,五官多数不那么具有传统风格的年轻新人们,以及,让人相当迷惑的国际大师级剧本顾问……

  种种因素的存在,很难让观众完全放心,但《封神》成品具体如何,我们也只能被动等待观望,顺便感叹一句,封神这一IP,在影视化上的命运委实不佳。

  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只要曾受影视行业重视过,便多数都拥有至少一部能在观众心中“封神”的作品,运气最好的便是集结天地精华于一体的四大名著。

  他们既是爆款,又是口碑经典,更是翻拍里程碑。

  运气差一点,如《儒林外史》,剧不爆却经典。

  但封神系列IP似乎是个例外。

  它在神话题材大热时,也曾受影视行业重视被多次翻拍,却每一次都留下意难平,没有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神话再现,只有不断跑偏的创作导向。

  以观众最为熟悉的90版、01TVB版,以及06版为例。

  90、00后观众童年记忆里的封神IP多是由01TVB陈浩民版与06马景涛版占据,前者是多次重播的“经典”,后者也曾是成绩颇佳的大热剧。

  口碑方面,具有情怀影响力的01TVB版更胜一筹,然而,如今再回顾TVB版《封神榜》,你会发现这部剧征服观众的不是IP本身,而是TVB内核。

  编剧将哪吒一家抽出来独立创作,简单了故事线,让剧情更通俗易懂,再TVB擅长的伦理掰扯元素,便诞生了这么一部“经典”魔改之作。

  简单来说,外壳是神话故事,内里是TVB的家长里短,与其说胜在封神IP,不如说胜在TVB当时深受市场青睐的创作优势,以及时间优势。

  这部剧很精彩,却委实算不上真正呈现出原作精髓的经典之作。

  由于不少观众对TVB版《封神榜》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06马景涛版面世时,吐槽声极多,但客观来说,这一部改编的剧本结构相对来说更贴合原IP。

  选角方面,除了伯邑考不够俊美,大多数角色都可圈可点。

  然,TVB有自己的家长里短,10年前内地影视剧也有自己沉迷的元素,比如,一切题材皆要谈恋爱的创作导向,06《封神榜》便深受其害。

  妲己和伯邑考上演殷商版“泰坦尼克”,武王与比干之女双向奔赴,纣王暴君也有了铁汉柔情,待到大结局时,更仓促收尾,后续换人拍了第二部。

  这些是06《封神榜》受市场风气影响产生的问题,但更让人觉得遗憾的,其实是作品明显的西式戏剧风格,编剧也许对莎士比亚的熟悉度更胜古典文化。

  风格西化,亦让《封神榜》翻拍失去了离“封神”最近的一次机会。

  熟悉这个IP的观众应该知道是哪次机会了:90版《封神榜》。

  在所有翻拍中,90版《封神榜》是地位最高的一部,它是父母辈的青年、青春回忆,8090后的童年回忆,以及内地神话剧初代爆款之一。

  可能有网友会疑问,90版《封神榜》凭什么不能“封神”?国民度、情怀回忆、造星能力、经典口碑以及影响力,这一版某种程度上都能算里程碑式存在。

  这份影响力,一度让饰演妲己的演员傅某直到中年还能吃老本,如果不是她自己出现问题,仅凭最经典版妲己称号,便能吃一辈子“情怀饭”。

  但抛开滤镜纯粹来看作品本身,你会发现它是“经典爆款”里相当尴尬的存在。

  简单举个例子,比《封神榜》更早的《红楼梦》、《西游记》,直到当下网友仍旧会分享剧照欣赏,对每个人物、每段剧情、每个形象都赞美有加。

  与《封神榜》同题材的《西游记》更甚。

  《西游记》的粉丝差不多已经把剧情、角色都盘出包桨来,待社交网络盛行后,该IP还是表情包一大生产基地,这样的爆,才是经典永流传的爆。

  《封神榜》却完全不同。

  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是《封神榜》,认可它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将这部剧拿出来复盘,造成这个结果有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关键便是“西化”。

  小时候不懂文化,只留下《封神榜》服装很大胆的印象,长大后才发现这个部服化道完全采用了古罗马风格,甚至,是劣质版的古罗马风。

  真让罗马人来看的话,估计就像我们看越南网友如今新研究的“古装”。

  一眼望去,只能用不伦不类形容。

  纣王的造型,直接可以上罗马角斗场表演。

  妲己的美衣,如今再看真的美吗?

  商皇宫像县城洗浴中心。

  中国神仙的飘逸出尘全靠老戏骨的气质和表演撑着,穿着粗糙的罗马长袍,居然还能演出仙风道骨,真的不容易啊。

  一部将西方元素硬套在中国文化上的“经典”作品,在影视资源匮乏的时代、在我们受西方文化暴风式冲击的时代,普通观众可能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

  娱乐性、新鲜感会压过很多疑问,再加上故事、表演本身出色,造就了《封神榜》在90年代的大爆,可时间会留下情怀回忆,也会剥开时代的滤镜。

  客观来说,如今怀念90版《封神榜》的观众,怀念的不是作品,更多是那段追剧的回忆,真要拿出来复刷分享,老观众们看了多数估计都会皱眉。

  不伦不类的西化效果和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熟优熟悉劣,一目了然。

  大众逐渐发现这是一部我们的文化被粗暴对待的作品,是一部为了迎合西化风潮留下遗憾的“爆款之作”,失去时代滤镜,魅力大大折扣。

  对于90版《封神榜》服化道西化现象,蓝天野曾在采访中透露原因。

  港、台投资商想要作品更加商业化,于是临阵找来香港设计师给出一套更“时尚”的设计,抛弃了内地设计师们反复斟酌研究了7稿的商周服化道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觉得我们自己的古典神话风格不行,罗马希腊的才受欢迎。

  当时已经承诺出演的演员们不满却只能妥协接受,他们没办法扭过资本大腿,如今再看,资本追捧的东西多么肤浅可笑,对自己的文化,又是多么的不自信。

  然,当下与过往,又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观众的选择空间多了,不再只能一味被动接受不伦不类的作品,可以为我们的文化发声,影视行业,也因为观众的自信而开始关注自信的源头。

  可有些东西,似乎又一直没变,它悄悄藏在隐秘的角落,总是带着西化色彩的服化道如此,审美神奇的选角如此,没有一部原汁原味封神故事的现状亦是如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