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诈“儿童盘”!骗子是怎么骗孩子们的?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骗子虎视眈眈的羔羊。
最近的不少新闻,足以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家里小孩玩游戏的、喜欢明星的、缺零花钱的、爱父母的……通通都要小心!
大家看看骗子搞出来的这些电诈“儿童盘”:
“小学生为救父母被骗7万多”
小学生小陈接到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小陈的父母涉嫌诈骗,就要被拘留,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转账的方式证明爸妈的清白,但速度要快。为帮父母“洗清嫌疑”,小陈按照对方的要求拿来了妈妈的手机,接连多次向对方陆续转账7万余元。
“被充值返利信息吸引 小学生被骗7万还挂断反诈民警电话”
小学生小华在家玩手机时,加了一个陌生好友,因为听信了对方“双倍返利”(充值100返利200)的忽悠,其趁家长不注意,拿了家长的手机给这个陌生好友转账。期间,当地反诈中心民警多次给小华打电话,告知他遇到了电信诈骗,但在陌生好友的威逼利诱下,小华直接挂断了反诈民警的电话。直到小华的家长发现时,小华竟还在给陌生好友转账,而且已经转过去了7万元。
“为解除游戏防沉迷 小学生被骗12万”
浙江某地小学生小雨在游戏界面上看到有人说可以帮忙解除“游戏防沉迷”模式,为了多玩会儿游戏,小雨添加了对方QQ。一开始,对方称只要22元便可破解,但小雨几次转账1000元后依然没能成功破解。接着,对方以退款为由,提出购买网店商品、购买电子消费充值卡等多种条件,最终小雨在不断诱导下,使用家长的手机陆续给对方转账12万余元。
“加了假明星QQ号 小学生被骗38万”
小学生小月在抖音平台发现一个人自称是某“明星”,并留下QQ号,由于小月正好是这个明星的粉丝,便添加了对方。添加后,对方将小月拉进一个粉丝见面会QQ群,表示以后就可以参加追星活动。随后,“明星”告知小月获得了一个新人奖励,礼品有明星签名、抱枕及999元现金。接着,谎称由于违规向未成年人转款导致账户被冻结,需要小月配合激活验证,并警告小月不能将此事告知他人。于是,手足无措的小月按照骗子的要求,偷偷用母亲的手机转账共计38万余元。
更过分的是,现在的骗子不只是骗钱,还想要毁孩子前途。有的孩子,甚至不小心变成了骗子的电诈“工具人”。
前段时间,多地公安机关发布紧急提醒,提示家长、老师们要好好检查孩子的手机,是否安装有“纸飞机”“蝙蝠”“事密达”“思语”“密聊猫”“海鸥”等密聊社交软件。
▲密聊软件 蝙蝠
▲密聊软件 海鸥
▲密聊软件 密聊猫
这些软件的风险在于它们的“阅后即焚”功能,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所以诈骗分子可能会使用它们来联系法律意识不强的未成年人,帮助其进行信息网络犯罪。
还有一伙人,打起了孩子们的电话手表的主意。就在最近,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公安局在工作中发现,有多名中小学生的电话卡涉嫌拨打诈骗电话,原因就出在电话手表上。
据报道:2023年4月至5月期间,涉诈嫌疑人张某、刘某、凌某等人,在南康校门口路段或网吧,诱骗学生借用电话手表、手机,趁机窃取电话卡,随后搭建简易GOIP设备。
看到这里还没发现事情严重性的家长,必须了解一下“帮信罪”了,让孩子和自己远离危险地带。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94.9%。
还有一个更让人在意的数据是触网年龄。有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这些小小的孩子所面临的,是一个庞大、复杂、隐藏着无数黑暗面的网络世界。网络时代的孩子们,已经不是待在家里就能保证安全了。
更何况,缺乏防备、警惕之心的孩子,长大后还会面临更大危险。看看这些新闻,孩子们的结局,大家可想而知:
· 诈骗集团诱骗15岁少女赴境外奔现
· 云南5少年被骗至缅甸,4人为初二学生
· 广东6小伙被骗至缅甸失联23天,最小仅17岁
不管是为了家里的“钱袋子”,还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未来,反诈教育,十分必要,而且越早越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