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证据应该实锤:自称川大张薇的两个高中同学,是同一个人?

  #辟谣专线#6月12日,一个自称张薇高中同学的微博用户,在网上暴捶张薇校园欺凌。因为都是空嘴说白话,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她和张薇是高中同学。爆红后吃瓜群众逼着她上证据证明自己是高中同学。

  14日23点15分,她发了“这应该是我关于此事的最后一次回应”,半夜闪人了!留下吃瓜群众在风中凌乱。

  16日,知乎上出现一个用户,自称是张薇的另外一个高中同学,这次开局有图有真相了。

  

  小作文说“这几天一直关注这件事,好多大聪明说她造谣,先祭出毕业照,省的有人说我编”——发文的目的,是为了给微博上跑路的“玛格丽特别放盐”当证人。疑似接力继续编筐!

  匿名用户来历不明,近期暴捶张薇很忙,在其他平台偶遇过,很疯狂的。

  经常写文章的都知道,一个人的行文风格,很难改变。匿名用户和小玛,行文风格雷同,标点符号的处理粗糙,段落几乎都是一个逗号到底。最明显的是,文章结尾处,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标点符号!——有点拉屎不擦屁股,就提上裤子赶饭场的意思。

  

  这篇小作文和小玛12日首发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如出一辙!

  匿名用户说,“我和小玛还有张薇高一的时候是同班,后来高二分文理科她俩学文,都分到了十班。”——没有交代自己的性别和大概去向,文风和小玛小作文故意漏掉重点一样!

  小玛自称大学“教育学”毕业生,还是教师,怎么连标点符号都点得错误连篇?两个人在这一点上还异工同曲!

  13日和14日,小玛再发博文,已经注意标点符号了。看行文风格,应该是红了以后,认真对待了!

  说起打人情节,两个人把“消防栓”的“栓”,居然都写成了“拴”!

  小玛6月13日小作文局部

  ——因为名词错误一模一样,害得我发文引用,总是过不了质量检测那一关!电脑帮我检测了出来!

  也许是匿名用户看了我在15日的文章中提出怎么连打人的时间都没有。匿名用户回答:“小玛被打这事发生在高一”。

  打人情节,我提出:“玻璃没有碎,脑袋倒有了‘震荡感’——这玻璃是防弹的?”

  匿名用户也有回应:“消防栓那个门的玻璃差点都干碎了”,“当时我在场”。

  小玛说张薇家长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

  

  ——2014年,张薇和小玛都是15岁,是未成年人。小玛被打进医院了,按照惯例,请双方家长。小玛的家长不来,哪个教师敢自作主张在医院代表小玛签字?将来出个意外,谁敢担这个责任?

  两个人很明显都是胡扯!

  匿名用户这个注册名,本来就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所以,发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合影,作为她们是高中同学的证据。

  

  小玛的面部自然是看不清的,所以作为证据意义不大,是骗子糊弄人的常用手段。后排看起来都是男生,只有小玛在最右后侧边缘处,这不符合拍大合影的习惯——难道是这地方容易往上p人?

  

  张薇身体和其他女生不在一条平行线上,很明显是植入的!

  右肩很明显比左肩高,很明显不是端立着拍照。疑似右手抬起,歪着头在做动作,所以双肩不在一个平行线上——这不符合拍大合影的姿势,而是日常的情趣照片!

  

  看来拼装这个合影,没有少花费时间!这也就理解:小玛14日跑路,两天后才造出了合影举证!

  张薇自爆身高1米72。匿名用户说小玛比张薇还高。小玛头像公布的是半身照,无法判断她的身高,看面部的肉,胖。

  当年和张薇参与打人的其他三个女生,胆子也是够肥的,不怕被高大威猛的小玛单挑报复?

  有懂行的,可以目测一下小玛的身高。

  

  匿名用户拿合影糊弄吃瓜群众,很搞笑。

  匿名用户和小玛应该是同一个人。在知乎和微博上的互动,节奏配合得很好。

  看看匿名用户发的另外一篇小作文——又成张薇的大学同学了。

  

  行文风格和言语组合,和小玛一样。近期在网上折腾张薇大学论文造假的,也是这位的大作!

  此人应该是经常在网上混,熟悉网暴!背后有强大的推手,熟悉网络的都知道,一个素人的一篇小作文不可能不到一天就上热搜!

  此人行文风格是个男性!年龄不小了,可能是生活压力大,发财心切,男扮女装,铤而走险,凭实力去《刑法》上找发财路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