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增长了,大学还缺钱…美国最新开放门户报告告诉你,国际学生的求学路该怎么走?

  

  看点当地时间11月14日,美国教育协会发布了《2022门户开放报告》。这份报告基于2021-2022学年,对全美教育门户数据做了全面统计。这份报告不仅因其官方、历史悠久而颇具权威性,在美国际学生的变化趋势更是与中国息息相关。这份最新出炉的报告分析显示,后疫情时代,美国大学整体“回暖”。但在此基础上,仍有许多细节值得深思。

  文丨张楠 编丨Iris

  当地时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启动了美国国际教育周(International Education Week),并授权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了《2022门户开放报告》,对2021-2022年全美教育门户数据做了全面统计。

  这份报告自1919年起第一次对外发布,至今历史逾百年,是美国颇具权威性的留学生现状报告。

  而今年尤为值得关注。

  一方面,2020年,因疫情影响,赴美国际学生发生历史性下跌。而过去一年,正是美国高等教育试图力挽狂澜走出疫情阴霾、重启教育大门的一年。实际情况怎样,令人相当期待。

  另一方面,经历了全球疫情、国际形势多变的几年,各个国家对于留学这件事的观点与态度,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通过这份内容翔实、角度全面的数据报告,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趋势和启发。

  

  后疫情时代

  留学第一目的国仍在恢复期

  根据《2022开放门户报告》,美国仍是 2021-2022 学年国际学生的首选目的地,共有948,519 名国际学生进入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学习,相较上一学年增长了4%。

  

  不过,稍微对留学有所关注的家庭都看得出,这个涨幅还是有些“不够看”。

  受疫情影响,2020-2021学年赴美留学的国际学生数量出现了近20年来的最大跌幅,高达15%。因此,2021-2022学年虽然相较上一学年实现了4%的增长,但距离疫情前水平仍有相当差距。

  

  或许是考虑到这一点,在发布会上,IIE还特别提到了最新数据:根据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情况,国际学生数量又增加了9%。

  新生群体则更直接地体现出这种后疫情时代的留学回暖趋势。

  根据报告统计数据,2020-2021学年,赴美留学的新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减少了十万多人,比前一年减少了将近一半。但是2021-2022学年,新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增加了 80%,只略低于疫情前水平。

  美国华盛顿教育媒体Inside Higher Ed在报道时引用了IEE评估和学习部门的负责人米尔卡·马特尔(Mirka Martel)说,国际学生跳跃性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前一年就被录取但选择了推迟一年入学的学生,终于进入校园了。

  这种判断不无依据,报告指出,90%的注册国际学生在这一学年恢复了入校学习。

  新生入学人数大幅增长,整体赴美留学人数止跌,IIE几位发言人看上去都振奋了不少。作为留学第一目的国,美国的确迫切需要国际学生们恢复求学信心。

  由于上一学年实在受疫情影响太多,所以大部分数据看上去,都有点儿在低迷中“失真”的意味。不过今年,在整体回暖的趋势下,数据中的“变”与“不变”就更有参考性和启发性了。

  1.不变:持续火热的STEM

  报告显示,留学生最青睐的两个留学州依然是加州、纽约州,人数均突破了10万,位列第三位的马萨诸塞州国际学生人数为7.1万人。

  在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专业方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以及商科与管理学依旧是赴美国际学生的前三大专业选择,就读人数超过了所有国际学生人数的一半。

  20万国际学生学习数学和计算机科学(21%),18.8万多国际学生学习工程学(20%),大约14.7万的学生选择了商业和管理专业(16%)。这些,也是仅有的三门学生人数占比超过10%的热门专业。

  作为两个最大的生源国,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也大多选择了这三大热门专业。

  在美中国留学生首选计算机科学专业,占比达23.1%,其次是工程学,占比17.2%,商科紧随其后,占比14.6%。印度学生选择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人数占比高于中国学生,达36.8%,其次是工程学和商科,分别占比29.6%和13.3%。

  

  近20年国际学生专业选择人数变化趋势

  这么一看,STEM领域的专业仍然是炙手可热,超过一半(54%)的国际学生都选择了在这个领域。这个占比跟往年差不多,不过今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首次超过了工程学,成为学习的主要领域。超过20万的国际学生选择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这并不令人意外,根据之前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的公开信息,2020财年H1-B的获批岗位类型统计,排名第一的就是计算机相关的岗位,426710个岗位中有296572个,占比69.5%,接近七成,比其他所有行业加起来都多。

  简单来说,想要留美找工作,学计算机确实是可能性最大的。

  但现下这个当口去看这件事,却难免让人咂摸出一些错杂的情绪来。

  

  最近硅谷科技巨头公司裁员超过10万人的新闻,引得全球侧目,再想想前仆后继奔向STEM的国际学生,两件事连在一起看,其实令人心惊:连“最有就业前景”的行业也开始收缩了,其他专业想来也更不容乐观。

  事实的确如此。虽说是科技公司裁员,但工程师也不过是小幅裁员、大面上招聘放缓而已,而招聘、人力资源、财务、运营等团队才是这次裁员风波中打击面最大的。

  教育是个慢行业,在很多方面都有滞后性,但对于前往美国求学的精英学子们,却未必如此。硅谷的这股飓风刮到象牙塔里,只是早晚的问题。

  2.变:研究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还有个值得关注的发现是,这一学年在美国的国际学生中,研究生人数达到了385,097人,同比增长了17%。这个数字不仅已经高于疫情前水平。而且,这也是近10年来首次超过本科生人数。

  

  在美国际学生的学位项目分布情况

  这种增长尤其体现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项目中,IIE方面分析称,“可能是由于学生兴趣的增加和前一年被压抑的需求”。

  不过结合后面的数据,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多半还是跟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本科人数持续下降有关。

  

  中国学生人数持续下降

  印度奋起直追

  在2020-2021学年,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为290,086人,占国际学生总数的30.6%。同比减少了8.6%,相较于去年的降幅14.8%,下跌趋势算是略有缓和。

  尽管连续两年下跌,但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既是最大生源国,也是最有财力的“金主”,仅2021年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100亿美元,几乎占到全部国际学生经济贡献的三分之一。中国学生对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华盛顿邮报》也特别提到了“在美中国留学生数量连续两年下滑”的现象。

  2019-2020学年,在美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最高值,为372,532人。但从上一学年就开始出现大幅下跌,今年,更是直接下滑到29万人,这个数字几乎跟2014年差不多。

  

  近20年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变化趋势

  细分不同学历水平看,除了研究生人数增3.6%,其他学历就读人数全部下滑。

  作为留学主力军,本科生有109,492人,在去年的基数上又下滑了12.8%。

  米尔卡表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挑战,主要疫情及其对旅行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大学与中国学生之间互相接触的渠道减少,比如美国招生官来中国访问的频次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前往美国参加夏校或入学的挑战也不小。

  现实摆在眼前,疫情的确是原因之一。但从“亚裔歧视”到特朗普政府的“留学禁令”,无一不对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声称,相关措施只影响少于2%的中国籍申请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显然不止如此。

  2021年5月,拜登曾公开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学生,但并未撤销总统令。许多中国留学生对此感到“不安全”,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在留学申请的最后一步,递交签证时被拒签,前期所有的准备和花费都付之东流。

  

  仅从OPT学生人数这一项变动也很能说明问题。

  OPT全称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是专门为持有美国F1学生签证的学生提供在毕业后的一段实习期,留美期限因专业而异。

  一般来说,普通留学美国持F1签证的学生,是不可以在美国全职工作的。但是毕业以后,学生可以在相关专业领域寻找工作实习单位,申请OPT拿到移民局发放的EAD(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才可以全职上班。

  简单来说,OPT是从学生身份到工作身份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国际学生可以得到一定时间的缓冲期合法留在美国找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而OPT数值的连续下降,其实也就意味着,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国际学生留在美国工作的人数更少了。

  在全部国际学生群体中,OPT学生相较上一学年减少了9%左右,但中国学生的降幅,却高达21.7%,学生人数仅堪堪五万出头。

  

  中国学生在美的学位项目分布情况

  就业机会的紧缩,自然会导致美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留学生吸引力的减弱。

  而反观整体留学生人数还没有超过中国的印度,OPT学生也比中国足足多出16,989人来。

  有分析称,这有可能是因为印度留学生大多赴美攻读研究生学位,比起本科生的确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但对比两国的研究生人数就会发现,中国学生中研究生的基数并不比印度学生少,换句话说,这并不足以构成中国的OPT学生大幅下降的关键原因。

  

  印度学生在美的学位项目分布情况

  中国学生愿意回流也好,印度学生没有退路也罢,这种就业机会的差异也会直接反映在求学中。事实上,在今年赴美的国际学生中,印度籍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中国学生。

  据美国官方统计,今年1-7月,美国向印度籍学生发放了77,796份F1学生签证,高于同期向中国籍学生发放的46,145份签证数量。

  

  美国大学“没钱”了

  国际学生的求学路该怎么走?

  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19-2020学年,由于国际学生人数的下降,美国经济损失了18亿美元。

  许多学校严重依赖国际学生支付的学费,它们只能加大力度吸引更多来自印度或其他国家的学生,以弥补这个缺口。

  这的确不是一笔小钱,尽管2021-2022学年,从人数上看还远未恢复到在美国际学生的最高水平,但国际学生的经济贡献仍然高达32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指出,如果美国大学找不到其他国际学生,随着联邦救济资金用完,经济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

  

  今年早些时候,《华尔街日报》在另一篇报道提到,与之前的十年相比,过去 10 年关闭的大学数量翻了两番,这其中不乏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学校。

  比如,建校历史长达174年历史的文理学院麦克默里学院宣布破产。董事会表示,尽管校友们慷慨解囊,但基于“入学人数下降,竞争成本上升和捐赠额很小”的现实情况,学院认为“没有可行的财务发展道路”,决定永久关闭。

  被UCLA收购新校区的加州玛丽蒙特大学,也因为多年来入学率下降,以及运营成本上升在8月底宣布倒闭。

  相较之下,家大业大的名校们可能不至于突然倒闭,但日子也似乎不好过。

  2020年时,麻省理工学院校长Rafael Reif曾发表公开信,介绍该校面临的财务状况和后续措施。校长和教务长将在未来12个月内减薪20%,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支持麻省理工学院员工紧急困难基金,该基金可在员工遇到严重的突发财务困难时提供帮助。

  近日,又有消息称,加州大学系统的10个校区爆发了4.8万人大罢工,预计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高校罢工活动。“罢工人员包括助教、研究生、博士后学者、研究员,以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诉求只是为了涨工资——报道称加州大学有许多员工年收入低于24000美元,在加州,这个收入实在有点入不敷出的意思。而加州的中位家庭收入,都有8.1万美元。

  

  图源:纽约时报

  诸多现象背后,都指向一个结论:美国大学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考验。

  从学生角度看,难免觉得奇怪。学费那么高,钱都去哪儿了?这笔帐其实简单得惊人:收入不稳定,成本又居高不下。

  美国大学的收入主要来源有政府的拨款、学生的学费、校友的捐款以及学校本身的投资和其他收入。这几项中几乎没有哪一样是绝对稳固的,而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几乎每一项都摇摇欲坠。

  反观支出部分,却总是有各式各样、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校长等管理人员的高薪、各种助学金,奖学金、越来越多的行政人员……都要用钱。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原以为疫情下人家潦倒?根据品牌咨询公司Kantar的数据,2021年仅第一季度,美国大学的广告花费达到了8.7亿美元。这一数字在疫情前更是高达20亿美元。

  而对于那些正在或即将奔赴留学梦的留学生们,也不得不认清这样一个现实,留学的黄金时代不再,留学更要“精打细算”。

  1.关注学校财务状况

  过去,我们在探讨留学考虑的几大因素时,总会纠结学校、专业、地区,怎么分优先级去选择,但现在看来,加上学校的财务状况这一条十分必要。

  美国国家独立学院与大学协会 Barbara Mistick建议说:在申请或者入读大学之前,申请人最好先去调查一下学校的财务状况。

  一所大学的财务状况直接会影响到你的大学生活甚至关系到你是否能够顺利获得学位。

  总体来说,收入严重依赖学费、没有找到创收新途径、获得的校友捐赠比较少是造成学校面临债务危机,并最终破产的三大主要原因。

  2.放眼全球,甄选留学目的国

  其实,早在特朗普政府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留学生的收紧政策后,就已经有不少教育人士在建议,大可以放眼全球去挑选留学目的国。

  在2021年英国留学申请量暴增,申请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21年1月29日,有25810名中国内地学生递交了本科课程申请,较上年同期增长21.46%。

  《中国留学白皮书》还表示,英国以42%的比例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留学生心目中的“最想去的留学国家”。

  美国的确仍是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优质的国家之一,但其他留学目的国也同样有其各自的优势。比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可能成本要更低一些,日本、韩国,同处于亚洲文化下,地理位置也更近。

  在此次《2022开放门户报告》中,IIE还特别分析了中国、印度两个留学生大国的目的国选择倾向。

  

  中、印度两国学生的目的国选择

  整体来看,中国学生选择赴美留学的人数还是比选择其他国家的多出许多,反倒是正在赴美留学中逆势上升的印度,人数还没有超过赴加拿大留学的数量。

  3.明确真实需求去留学

  这几年,世界像是按下了加速键。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正在倒推教育去不停地思考:要这样做吗?还值得吗?

  前阵子,有许多关于国外“水硕”项目的吐槽很火。花钱就能进、满教室的中国面孔、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完全看不到教育甚至人生启发的留学,更让人忍不住要问:还有必要吗?

  不必苛责这是功利主义。留学这样的重投资,对于任何一个寻常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在这时候去反复叩问:通过留学,我们想得到什么?

  如果只是想去镀金,回来更好地找工作,留学成本可能真的收不回来。

  正如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曾表达过的观点:如果是希望拓宽视野,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更加完整;对同一个问题,会有更多样化的思考,更好地发现自我,理解人生的价值,那才有可能“物有所值”。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