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散户:追个星赚了70亿,还在清华北大开课当教授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年代,想要获得财富,似乎比过去多了很多的渠道。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的才华他才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廖凯原

  想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在一千万个努力的人之中只有不到十个人能够最终成功。

  而成功人士大都具有以下几种共性:

  首先,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承担下重任;其次,想要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肯吃苦的性格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能够忍耐艰辛的现状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以上几点都是我们提及成功的时候最经常讨论的几点要素。

  但是,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一个经常被大家忽略的要素,那就是运气。

  成功不易,必须同时满足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人距离成功其实仅仅只差一步,那就是运气相助。

  

  那些同时满足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儿,就是我们所说的“天选之子”。

  提到廖凯原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听过他的成功故事之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惊叹不已。

  廖凯原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01早年经历

  关于廖凯原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受教育的经历,网上的信息少之又少,每个提到他的故事的文章都是寥寥几笔。

  我们的确很难得知,他在学生时代究竟受到过怎样的教育,和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廖凯原

  从目前已有的信息之中我们可以得知,廖凯原虽然是一名美籍华人,但是他的出生地既不是在美国,也不是在中国,而是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

  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想必廖凯原也不例外。

  或许我们无法得知廖凯原的童年经历,但是从他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廖凯原的学生时代,他一定接受过非常系统的教育,对理科的知识十分了解,这为他以后的金融事业作了铺垫。

  高中毕业之后,廖凯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

  在这个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中,廖凯原学习到了许多法律知识。

  哥伦比亚大学一角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做了一名律师。

  之后,廖凯原又通过努力获得了纽约法学院的法律博士学位,同时在纽约法学院兼职教授。

  这样的双重身份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经历,而博士毕业之后的经历,也为廖凯原未来的美好生活拉开了序章。

  1989年,廖凯原和自己心爱的另一半,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的妻子名字叫李泰,是一名韩裔女子,毕业于哈佛大学。

  无论是从谈吐方面还是从学识方面,李泰和廖凯原都非常有共同语言。

  李泰

  相识时,他们正值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志趣相投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确定了恋爱关系。

  结婚之后,廖凯原和李泰生活十分平淡却又温馨。

  因为廖凯原和李泰心中都怀揣着成功企业家的梦想,于是他们夫妻二人决定共同创业。

  创业初期通常都是一段非常艰苦的阶段,廖凯原和李泰也不例外。

  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总是四处碰壁。

  由于创业资金紧张,夫妻两人商议了很久之后,决定将纽约的房子卖掉,只有这样才能凑出创业的启动资金。

  

  他们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积蓄和卖房子的钱凑到一起,凑到了一百万美金。

  经过慎重考虑,廖凯原和李泰决定用这些钱购买新泽西州的一家小的软件公司。

  很多朋友劝说他们不要这么做,因为这家公司已经面临倒闭的状态,盲目投资的话风险太过巨大。

  这个决定无疑是一场豪赌。如果赌赢了,那迎接他们的便是数不清花不尽的万贯财富,但是如果赌输了,那等待他们的便是巨额债务的万丈深渊。

  幸运的是,最后他们成功了,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没有错。

  原先支离破碎的小公司,在廖凯原夫妇俩的努力下终于重新崭露头角,在业内立足。

  

  他们不仅将公司拯救了回来,还给它改了一个新名字:“国际软件屋公司。”

  一开始,国际软件屋公司只是一个“小作坊”,只能接下一些比较小的单子。

  廖凯原和李泰每天兢兢业业,终于把这个公司做大做强,国际软件屋公司成为了一个能够和世界顶尖公司做交易谈合作的大公司。

  随着公司越做越大,它的营业额也与日俱增。

  2006年,“国际软件屋公司”在福布斯排行榜中的美国私营公司中排行第167位。

  这个排名,对于廖凯原和李泰夫妇俩来说几乎是一个奇迹。

  刚开公司的时候,他们需要卖房子来筹集资金,可是到了2006年,国际软件屋公司已经成为了年收入超过二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了。

  

  这样的成果让夫妻俩都无比欣慰,他们多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得到了回报。

  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最终还是没能走到最后。

  2001年,由于矛盾和分歧不可调和,廖凯原和李泰正式签署了离婚协议,这一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之后,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仍旧归廖凯原所有。

  离婚后的廖凯原可谓是有钱又有闲,他也开始将目光和精力放到了自己的“新的爱好”上,其中两个项目就是捐款助学和投资股市。

  02主动捐款

  在廖凯原的一生中,他做过无数好事,最令大家难忘的就是他曾经多次给我国多所高校捐款,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北大法学院廖凯原楼

  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行为是企业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但其实也不尽然,这与个人的思想和眼界也有关系。

  廖凯原是美籍华人,他连中文都说得不是很流利,但他却坚信中国是他的家。

  他一心想着,自己成功了之后一定要为中国做出一番贡献,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华人身份。

  廖凯原捐款的事迹,还要从二十一世纪初说起。

  2005年,廖凯原给北京大学捐赠了五千三百二十万元人民币,这个数目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了感谢廖凯原的捐款,北京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楼特意用廖凯原的名字命名,改名为“廖凯原楼”。

  

  廖凯原也因此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名誉校董。

  2007年,廖凯原又向上海交通大学捐款三千万美金,同样,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院的教学楼也用廖凯原的名字命名。

  2008年,廖凯原向复旦大学捐款一千二百五十万美金,并且在校内设立了专门的奖助学金项目。

  2010年,廖凯原捐赠给予清华大学一亿元人民币。

  这些年间,廖凯原总共向中国高校捐赠了约六亿元人民币,是当之无愧的“社会责任承担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的企业家,却屡次遭到人们的质疑。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清华大学廖凯原楼

  其中原因也并不复杂。首先,有些人十分怀疑廖凯原的捐款动机。

  他们认为,廖凯原向高校捐款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用自己的名字冠名高校的教学楼,是一种追逐名利的表现,并不是纯粹地为了做善事。

  其次,廖凯原在高校里面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高校学生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种行为本来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一部分人却觉得廖凯原这样的行为是在作秀和炒作,并因此质疑猜测他的真正动机。

  最后便是关于廖凯原多次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的研究成果“凯原量子信息动力学”。

  这个名字看起来“高大上”,学生们也很感兴趣,但是听了廖凯原的讲解,并没有人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

  提出这个理论之后,廖凯原曾经多次来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宣传自己的理论。

  “凯原量子信息动力学”

  然而,他的理论过于晦涩难懂,就连高等学府的学子都听得一头雾水,满脸问号。

  结果就是,除了廖凯原自己,几乎没人知道“凯原量子信息动力学”究竟是什么原理。

  作为从来没有研修过相关知识的普通人,廖凯原在高等学府提出这样没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的理学,势必是会遭到人们的质疑的。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廖凯原会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抵制了。

  因为以上几个原因,人们对廖凯原的捐款行为嗤之以鼻,让廖凯原本来的捐赠行为变成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但是,无论廖凯原的动机是怎样的,他的公益行为确实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廖凯原的捐款行为是一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值得每一个社会公民学习和效仿。

  那么,关于廖凯原投资股市,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03投身股市

  和妻子李泰分开之后,廖凯原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具有极高的商业头脑的他决定进入到股市,通过炒股的方式大赚一笔,东山再起。

  2019年,廖凯原正式进入了股市。其实,这个时候投资股票已经算是很晚了,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在那个时候,股票市场早已经大不如前了,很多股票都在走下坡路。

  

  刚开始进入股市的时候,廖凯原也和其他炒股新手一样,买的股票种类非常杂乱,根本没有固定的买股方向,百度、蔚来等股票他都曾经买股过。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之后,廖凯原也掌握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炒股技巧。

  几经考虑,他把之前所有的股票都抛售出去,只留下了一只自己十分信任的股,那就是特斯拉。

  廖凯原只选择特斯拉的原因非常出人意料,那就是他本人是特斯拉的铁杆粉丝。

  对于特斯拉的产品,廖凯原不仅十分喜爱,而且十分信任,他坚信特斯拉将来一定会成为一支潜力股。

  这种简单却又草率的决定,在很多人看来也许非常令人费解。

  

  但是站在廖凯原的角度来看,他坚定投股特斯拉的原因就是因为热爱,就像他当初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一样,都是源于一腔热血。

  当然,除了热爱之外,廖凯原也是经过了考察的。

  在股票上涨的时候把股票抛出去就能够获得大量的收益,利用这些收益再来购买新的股票,这样就能够实现持续的收益。

  廖凯原的信任最终没有被辜负,如今,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它们的第三大个人股东,就是廖凯原。

  作为个人投资者,廖凯原能有这样的成就属实不易,因此,廖凯原被称为“史上最牛散户”。

  根据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廖凯原现如今手握特斯拉股票当中的六百三十一万股,这些股票的总价值加起来已经远超七十亿美元。

  

  廖凯原通过炒股就能够有这样大的收益,令很多人都无比羡慕。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像廖凯原这样的魄力和坚定的信念,正是因为他准确的直觉和稳定的心态,他才能最终赚的盆满钵满。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廖凯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成功的企业家。

  在青年时代,他孤注一掷,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公司当中,最终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确实通过自己的双手成立了一家成功的公司,为自己的人生画了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功之后,他肩负起自己该有的社会责任,为我国高校的建设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种变相的炒作,但是无论如何,廖凯原的行为确实改善了学生们的教学环境。

  

  在中年时期,他早已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可他没有坐吃山空,反而重新出发,从零开始。

  选择进入股市并不是他草率的决定,而是由从前的阅历和当时的分析思考做出的决定。

  而这一次,廖凯原也成功了,他慧眼识才,把所有的一切都押在了特斯拉身上,不仅是为了追星,更是因为自己的热爱。

  正是因为有全面长远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信念,他才能够赢得一场场“赌局”,有了相应的收获和成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