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让我们神驰遐想
最近笔者晚间看了一部2022出品的日本、法国、菲律宾合拍由早川千绘执导的电影《七五计划》(Plan 75)。
《七五计划》海报▲
影片聚焦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假想日本政府在国会通过俗称“七五计划”的制度,让75岁或以上的长者能有自主选择结束生命的权利。
在安乐死之前,负责执行的单位会为长者提供10万日元(约5000人民币)的辅助、心理建设、身后准备和财务规划等服务,让长者临终前了无牵挂。
年逾八十高龄的日本传奇影后倍赏千惠子(ばいしょう ちえこ、 Baishou chieko)饰演徘徊在人生隘口的独居暮年妇人阿道,78岁的阿道多年来平淡却认真地生活,踏踏实实地工作,每天过得井井有条,即使已近耄耋之年,但她依然自食其力,独立自主。
阿道原本在一家旅馆任职客房服务员,因高龄而被遣散,之后迟迟找不到工作;屋漏偏逢连夜雨,无依无靠的她与此同时面临租住处将被拆除必须搬离的窘境,却因高龄独住找不到一个能长期落脚的地方。
即使阿道一直努力地过生活,但她却因为高龄被边缘化,眼前逐渐浮现一片绝望的景象,此时“七五计划”对她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唯一的出路;另一边厢,一名欧吉桑刚满75岁就递交了“七五计划”的申请,一天都不想多活。
《75计划》导演早川千绘▲
接受安乐死的那一天到来,阿道躺在床上戴着口鼻面罩,安乐死药物喷雾被释放的一瞬间,机器突然发生故障,让她与死神擦身而过。阿道转头望着隔壁床的欧吉桑没有了生命迹象,意识到自己并不想死,于是退出计划赶紧离开。走了出去,她却一脸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世界之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围绕着安乐死、尊严死的争议持续了数十载,毕竟以人为的方式提早结束生命牵扯到法律和道德的灰色地带。在《七五计划》里,长者看似能主宰自己的生命,有一名老奶奶甚至豪言“我无法选择我的出生,但我希望可以选择我的死亡”,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到头来又有多少人像阿道一样,实际上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
《七五计划》带软科幻元素,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它是日本现实社会的写照,也是各个步入老年社会国家的焦虑,所以能引人深思。
事实上,再天马行空的题材或故事,只要具有现实意义,自然能引起共鸣。
82岁的女演员倍赏千惠子▲
前阵子一口气看完了杨磊执导的国产科幻剧《三体》,同样颇有感触。
剧中,纳米物理学家汪淼(张鲁一饰)与刑警史强(于和伟饰)发现外星文明三体即将入侵地球,于是齐心协力捍卫全人类。
《七五计划》中,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案是“七五计划”,在《三体》里,张峻宁饰演的著名生物学家潘寒坚信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病变,主张废除化石能源、核电等技术,他同时认为破坏地球的人类无药可救,想借助外星文明三体的入侵毁灭全人类。
《三体》海报▲
硬科幻题材要落实,挑战之大可想而知。《三体》导演杨磊在被媒体采访中,他提到,在中国,科幻是比较少被触碰的影视类型,拍摄《三体》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中国的观众有代入感。他回忆与剧组开的第一个筹备会时曾说,请大家暂时忘掉他们即将拍摄一部伟大的科幻作品,“我们就是做现实主义题材的,只有脚踩在中国的现实土地上,才有可能让观众找到共鸣。”
《三体》中的几位主角最后始终无力对抗外星文明,不过结尾用虫子作为比喻:三体和人类的科技虽然差距大,但远不及人类与蝗虫的科技差距,可是,人类从未成功完全消灭蝗虫。
正如于和伟在杀青特辑中所说,《三体》想表现的是人类的斗志,“不管你多高多低,只要你生命力顽强,只要你有勇气去面对,我觉得不用怕。这种精神是鼓舞人类的,将来或是人类面对什么问题,都需要这种精神。”这也是这部科幻巨作所传递的现实意义。
《三体》小说▲
再聊一下新近的话题:人类是老死地球,还是走向宇宙开拓黄金原野?当未来呼啸而来,科幻能否照进现实,指引我们前往无限的未来?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启发了潜水艇的发明;美国著名的赛伯朋克流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提出超元域引出了元宇宙的出现;美国右翼硬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科幻小说《星际迷航》带来了手机的发明。
一直以来,科幻总是领先现实一步,告诉我们现实中还有哪些潜藏的矛盾和需求,科幻涉及到的,就像70后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江波在《未来史记》里面说到的不仅涵盖生存问题,也涵盖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科幻不能说可以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是确实能够指明未来的一些可能性,引导未来的一些方向,甚至预警一些可能的隐患,最重要的是还能启迪我们的一些行动。
《未来史记》小说▲
在日前由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办的主题为“让科幻照进现实”的湛庐?现实科幻系列新书媒体发布会上,湛庐创始人韩焱、科幻作家江波与创世伙伴资本 CCV 创始合伙人周炜,分享了科幻对科技发展、商业创新乃至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影响,让广大读者重新认识科幻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在对科幻作家江波的专访中,江波表示,在科幻中我们的想象被无限放大,这些想象又逐渐被投射在科学中,照进现实。对于科幻作者来说,所探讨的便是这未来的种种可能。如果足够幸运,有可能会看到自己的预言实现的那一天。
湛庐?现实科幻系列发布会▲
正如湛庐创始人韩焱所说,做现实科幻系列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三种重要的力量:
第一种力量,希望带你前往想象力无法抵达的未来;第二种力量,让每个人从更宏大的时空尺度洞察人与世界的关系,重新思考自己;第三种力量,希望帮助大家塑造自己的科幻思维,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终为始,预见未来。当你把科幻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就拥有了对准未来的望远镜。
湛庐创始人韩焱▲
科幻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大人类沙文主义。
很多人问我: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或者意志到底是什么?关于我们怎么看待人生,怎么定义人类自己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它是一个带有哲学性的话题,非常宏大。如何看待人类自身,其实有很多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我个人比较赞成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 Gabriel Marce)l提出的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生存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我们的生物属性已经给人生赋予了一层底层机制。如像我们拿水,可能我们的意志是后来被告知要去拿水这件事情,我们才觉得我们主动去拿水。但是这个底层机制就在那里,所以你会服从它,你会去做这件事情。这是我们的生物属性决定的。但同样的话,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还有一些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也会赋予人生第二层意义。
加布里埃尔?马塞尔▲
我觉得意义和需求是类似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把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一般来说是你在低层次需求获得满足之后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意义和需求一样也会分不同的层次,你的生物本能赋予你的一些意义、你的社会属性赋予你的一些意义,你读书接受教育进行思考赋予你自己人生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也是分成很多层次的,当然有些人会跳出层次。因为人具有能动性,可以在不同意义之间进行选择,甚至可以说每时每刻人都在进行选择,你所作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包含对人生意义的回答。
比如上文谈论科幻,这中间就包含一种特定的人生意义,虽然笔者不一定能把它完整表述出来,我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人是不会做的,哪怕口头上你说这个事情很无聊,我实在不想做。但是一旦你做了这个事儿,它的意义就在那里。
科幻世界▲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这一代人是生不逢时的,前没赶上大航海时代对广阔海洋的征服,后没赶上航天时代探索大银河。”所以这就是科幻的价值。
由乐正绫、星尘演唱的《科幻镇》里也有这样的几句歌词:
“传颂科学的点点神奇,却又用幻想添色。震撼想象涤荡心里又载入一页人类史册,当一切很久很久以后,鼓舞着我们航向大银河。”
《想象五十亿年后》——佚名我乘坐时光机流浪到五十亿年后身体跌落在干涸僵硬的土地上头顶是血红色的太阳它占据了整片天空抬头是触目惊心的红那是终结者的火焰熊熊燃烧 灼伤了天涯又是魔鬼贪婪的舌头只一卷起 就毁灭了所有那曾存在了几十亿年的爱恨情仇 悲欢离合而我们人类的存在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这颗渺小的蓝色尘埃上演绎着各自的孤独和欢愉终渺如幻梦 一无所有蓝色尘埃早已变得荒芜再没有人类留下的痕迹或许他们的足迹遍布宇宙或许悄无声息地灭亡了取代他们的又是新的物种年复一年 沧海桑田生死轮回 纵执妄亦难逃我是被时间遗弃的孤儿地球母亲已老去 而我风华正茂却无能留下人类存在的痕迹那慈祥善良的太阳母亲啊就要亲手毁灭了这静谧和美好燃烧 燃烧 一切都化为尘埃在冰冷黑暗的宇宙空间里勾勒出凄美的一笔轰轰烈烈 却又无声无息仿佛只是打了个喷嚏让遥远的群星见证这个星系一瞬间的辉煌我已无路可逃 便安然沉睡等待那一场大爆炸开始肉体归于虚无 意识开始流浪我要带着五十亿年前的记忆化作一只深海鱼穿越不断开合的弦之海搁浅在光锥之外 时间的深渊把人类的故事告诉每一个文明希望有一天能遇上那张熟悉的面孔和我谈起童年的记忆阳光 沙滩 海浪 飞鸟美丽的芭比娃娃 神奇的变形金刚还有一起玩的过家家游戏他们把这些记忆存入芯片中一代代保留下来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整个宇宙甚至过去和未来而我始终是一个流浪者我要把人类的故事告诉每一个文明用那神奇的弦将创世的凯歌奏响许多年后 还能看到那片星云上面雕刻着一片墓碑如灯塔般闪亮 深情地呼唤每一个游子坐下来 我们喝一口茶茶馆的牌匾上雕刻着数字42那是宇宙的终极答案也是我们不变的暗号每一个星际浪子来到这儿都应该放下行囊 低头默哀祭奠曾经拥有的一切多少年后 又有新的太阳在此升起它燃烧的火焰 是多少辉煌的曾经集结成的轰轰烈烈 却又归于平淡新的人类文明又会诞生新的轮回又将会开始不必念旧 也无需怅惘在时间的某个轮回之处我会回到他们中间成为造物主 或者陪同他们演戏阳光 沙滩 海浪 飞鸟夜幕降临时 仰望天上的星河那是我们曾经客居过的驿站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颗暗淡的蓝色尘埃离家远去的宇宙浪子们啊千万记得常回家看看不必难过 也不必哭泣那一盏淡黄色的明灯始终照亮回家的长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