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雍:对于穿越伦理的娱乐式质询——评电影《闪电侠》

  走出电影院,电闪雷鸣,顿时感觉选择今天去看安德斯·穆斯切蒂导演的《闪电侠》有些“冥冥之中”的神奇。从某种角度来说,电影《闪电侠》里的多重宇宙也都在冥冥之中进行着遥相呼应。

  纵观电影史,大部分关于穿越题材的作品都离不开对于一个问题的探讨——如果角色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改变了某个设定,那么是否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个问题既关于戏剧性的生成,也关于某种伦理的观念。

  电影《闪电侠》里的巴里无意间发现自己能够穿越以后,自然而然,他想到了利用这个能力去拯救他的母亲。以亲情作为故事的推力,是好莱坞娱乐片常见的叙事策略之一,因为亲情往往能够保险地唤起观者们的同情心,从而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之间产生对于角色的移情。

  当巴里穿越到过去以后,他却没能按照计划穿越到此时此刻,而是被某种力量推向了之间的某段时空。在他“降临”的时空里,他与这个时空里的“另一个自己”相遇了。显然,巴里与他自己形成了某种镜像的对照。巴里的出现扰乱了这个时空里的“另一个自己”的正常生活,巴里的出现作为一定意义上的召唤,让“另一个自己”也成为了超级英雄,踏上了一段旅程。

  至此,电影的第二条叙事线浮出水面——巴里与“另一个自己”的相处以及这个过程里的“另一个自己”的成长。虽然巴里与“另一个自己”是完完全全的一个人,但是在故事的语境里,他们实际上饰演的是兄弟,展现出的是兄弟情谊。

  最终时刻,当“另一个自己”以自己的性命去保护巴里的时候,这份兄弟情谊的情感叙事到达了一个顶点,这个戏剧动作也证明了“另一个自己”完成了这场成长之旅,理解了巴里,并且理解了这场关于穿越的伦理与悖论。当然,“另一个自己”的顿悟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看到了“第三个巴里”,看到了如果不及时停止这场穿越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实际上,当巴里开始产生对于自我的否定的时候,也就是电影编导对于穿越伦理的质询的确认。只不过,这种质询和思考并不是以严肃的、哲理式的面目出现,而是被包裹在了娱乐片的娱乐形式里出现。

  尾声的大团圆结局,仿佛是对于巴里的某种补偿。换言之,也是对于已经移情于巴里的观者们的“心理补偿”。

  张雍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