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女子为何宁可自尽也不愿意去这个地方?因一种折磨比死还难受
原标题:古代女子为何宁可自尽也不愿意去这个地方?因一种折磨比死还难受
问题:如何每天都能读到这样的故事?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上,女子几乎属于男权社会的附庸品,在战争时期,甚至成为战利品的一种。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一旦挑战伦理纲常、封建礼教,后果是十分悲惨的,动辄家规伺候浸猪笼,重则入狱受罚处极刑。
说到女子入狱,就要说到我国自夏朝开始的监狱体系了。早先的监狱,只是用于关押战争俘虏。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监狱被赋予了关押普通犯人的职能,成为维护封建秩序的阶级统治机构之一。
战国时代开始出现女子监狱。后来伴随着儒家学说的兴起,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根深蒂固,监狱的设置也就一直延续男女有别的先例。女子监狱专设。
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社会风气越来越保守。女性贞洁观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也是这个朝代开始,女子犯事宁可去死也不愿意去监狱。但凡去过监狱的女子,出狱后,很多都选择自尽而死了。
这是因为宋朝监狱,有一种刑罚:笞杖,通俗说就是打板子。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可能认为犯人打板子在刑罚中不算特别的,因为古代酷刑实在是太多了,简直数不胜数,什么凌迟、车裂、腰斩,老虎凳、夹手指、鞭抽、火烫等等无一不比打板子残忍。
可是为什么,女子却宁愿死都不愿意去监狱打板子呢?这是因为笞杖,必须去衣受杖。就是说打板子的时候,必须脱掉裤子光着屁股打。也就是说受刑女子要当堂光屁股挨打,古代过堂都有百姓旁观,这样一来,女子贞洁就不保了!
笞杖带来的肉体疼痛,远没有侮辱女子贞洁的精神折磨难受。而且这种心理压力和屈辱将伴随一辈子,终身不能释怀。女子入狱,家人都会因此而感到家族蒙羞,身边人都会鄙夷她。这时,很多刚烈的女子,在遭尽白眼和屈辱之后,会选择在自家梁上悬一尺白绫,自缢而亡,为贞洁而死。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