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长进校园 “大小朋友”相伴成长

  文 | 朱雅萌 陈泽楠

  “如果遭遇网络侵害,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对于防治校园霸凌现象,我们该怎么做?”“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需要做哪些准备?”……

  2023年6月1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法治护航 伴你成长”六一公众开放日活动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张军同来自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的百余名师生共庆“六一”儿童节。张军戴上学生代表为其系上的红领巾,与孩子们互动,并现场解答了孩子们一连串问题。

  “党中央始终关心关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环境。希望大家都能早日为党成才、为国奉献,成为父母的骄傲。”张军对所有孩子提出殷切希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法育人,润物无声。多年来,法治副校长们栉风沐雨、长久耕耘,真正把法治教育和法治精神带进校园,“种”在孩子们心中。

  从“制”到“治”

  专门普法到全面履职

  对于法治副校长制度建设,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

  早在1996年,广东省阳江市首先开始了聘请“法制兼职副校长”的尝试并得到多方肯定。

  2002年,《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将“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003年,第一份直接以“法制副校长”冠名的中央文件——《关于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其对兼职法制副校长的职责、选聘和管理等进一步作出规定。

  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正式将“法制副校长”更名为“法治副校长”。从“法制”到“法治”,不仅是静态法制与动态法治的区别,更包含着对权利,特别是对弱者权利尊重与保障的价值转变。在法治理念的推动下,法治副校长的职责也从单纯的法治教育宣传,扩展到参与有关学生的教育管理、严重惩戒、犯罪预防和纠纷处理等各项事务,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国各地法院积极创新作为,大力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有效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保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真招出实效

  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

  2023年5月30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范红艳再次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走上讲台,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普法教育课。

  课堂中,范红艳结合大量内容真实生动、典型的案例,对青少年如何防范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性犯罪、早恋危害、网瘾危害、毒品危害等进行了系统的教育,针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存在的法治观念淡薄、道德缺失、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呼吁同学们要从小遵法、学法、守法,加强道德修养,关注心理健康,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范老师的讲解针对性强、知识性强、说理性强。”听完报告后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今后一定要学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

  据统计,范红艳20多年来担任泰安市20余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已为同学们作了400余场法治报告,指导学生举办“模拟法庭”150余场,教育青少年人数超过20万。

  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这是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一年多来,越来越多的法院干警走上这一岗位。他们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依法能动履职,努力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况看,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占比继续下降,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持续下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持续下降。新时代法治副校长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法治校园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解纠纷于萌芽

  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在学校普法宣讲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可能受原生家庭影响或交友不慎等原因,存在‘误入歧途’的情况。”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刘洲表示,通过派驻法官及法官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及辅导员,将“枫桥经验”灵活运用到校园纠纷的化解工作中,把校园纠纷化解在一线、化解在萌芽,能够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切实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

  刘洲与同事根据在刑事审判庭的工作经验,细心整理总结了未成年人在校园中可能遭受的权益侵害,采用专题的形式给学生们普法宣讲。例如,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刘洲发现很多贩毒吸毒的青少年“不以毒品为毒品”。为避免悲剧发生,刘洲前期做好防范宣讲,严肃告诫全体同学,拒绝毒品必须要从“第一口”开始,增强自身防毒、拒毒的意识。针对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同学们,刘洲通过向他们讲解典型案例和法律规定,以期帮他们树立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同时规制好行为。

  “作为法治副校长,要将‘法治’和‘教育’相结合,不仅要‘讲法’,还要‘授课’。”刘洲表示,多普及一些优秀的法律文化,让未成年人从一开始就埋下奉法守法的种子,做一个“志于道,据于德”的人。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贞会表示,法治副校长制度体现了一种以中小学校和未成年学生需求为供给侧的制度安排,彰显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小学全面建立法治副校长制度,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实践中存在的校园安全、学生欺凌等问题。实践中,法治副校长在履职过程中除积极协助学校开展安全管理、指导依法治理等校园管理方面的职责以外,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群体的法治需求和权利保护问题,切实发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和维护中小学生各项权益的重要作用。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11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21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