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免费课
小优是个热情开朗的姑娘,95后的独生女,上大学、出国读研、回国就业,在一线城市做白领精英,一帆风顺。可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经常情绪崩溃,失眠,还会一个人痛哭,她有些担心去看心理科,检测结果她患了抑郁症。来到咨询室,小优坦言她和男友的相处出了问题,她说男友非常优秀自律,但责怪小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认为是小优的问题,是之前几段失败的感情,导致小优现在不善于表达和沟通。男友一直这么说,小优自己也就信了。一想到因为自己的问题连累了男友,小优就觉得很过意不去,都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有意要让你感到难过或内疚,毫无疑问他是在对你进行情感操控。这是一个人实现自己需求的惯用手段。实施情感操控的人会希望你因为某事而感到愧疚,从而顺从或赞同他的想法,即使你并没有做任何值得愧疚的事。
小优和男友刚认识时很开心,他们常常一起出游,路上从不吵架。无论她说什么,男友总是耐心倾听。可是,一旦发生什么分歧,或者不愉快的事儿,男友对她的态度就会急转直下。他越是冷淡,小优的心里就越放不下他。但没过几天,他就会恢复往日的热情,于是两人很快又和好如初。“他大部分时间都很好,只是偶尔发发脾气,处处找我的碴。我要不配合他,他就板起脸不理我,有一次还把我放在半路上自己回酒店了!”小优想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她非常自责,责怪自己不了解男友究竟想要什么,认为他们之间所有问题的责任都在她。咨询了一段时间,我问她:“在你们相处的问题上,有没有可能不全是你的错,你的男朋友也有责任呢?”小优立刻为男友辩解:“他很善于沟通,每次都明确告诉我他需要什么,是我做得不好。他说不希望我和朋友吃饭喝酒,希望我吃健康食品,不希望我穿得太暴露,希望我生活有规律,都是为我好,只是我经常做不到。”小优没有意识到:她已经被男友情感操控了,她明显是处在一种不健康的关系当中。
情感操控者的目的就在于满足自己的要求,但是他们的需求往往有悖于被操控者的原则。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你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对方拒绝倾听;对方拒绝满足你的合理要求;存在情感上、身体上或性方面的虐待;几乎每一次交流都使你感到悲伤、愤怒、疲惫或失望;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你不断地付出,对方则不断地索取;你们之间缺乏信任;对方拒绝改变一些不良的行为;对方的不良嗜好会对你造成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需求的变化,界限的内容与范围也会不断地扩展。可以说,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是逐步形成的,尤其在恋爱关系中,越界发生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走进去,拿椅子坐在他(她)旁边。试验进行了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时,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选择默默离开,到别处坐下,有的人则直接发问:“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在恋爱关系中,当你过度承诺而行动不足时,界限问题就会出现。通常表现为:你先答应了对方一堆事情,却又来不及全部完成,到头来你还是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如果你想改变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一定要说明改变的原因,比如“我不能像从前那样经常在上班时间给你发短信了,因为我们公司换了个新领导,我想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对对方有太多的期望却又不明确表达,同样会产生界限的问题。一说到爱情,出于某种原因,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伴侣能读懂我们的想法,不用问就能知道我们想要的一切,殊不知这种期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双方从一开始就坦诚相待,坦率地说出对彼此的期望和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就能少一些相互折磨与争吵。在一段长期的关系中,随着双方各自的成长和这段关系的进展,尤其是同居、结婚和生孩子等重要节点上,是需要设定一些界限的。当越界的行为频频发生,甚至成为日常互动的一部分,尤其那些严重的越界,如过度亲密、过度依赖、创伤关系和依赖无能,就会对一段关系造成长期的伤害。
小优和男友的关系就属于越界中的创伤关系,创伤关系是情感界限和认知界限被破坏的产物。一个人的情感界限和认知界限长期被侵犯,就容易顺着别人的思路,慢慢开始相信自己经历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应得的,所受的伤害都纯属意外或是别人的无意之举。处在这种关系中:1、被迫相信一切都是你的错;2、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里分分合合;3、为别人对你的伤害找借口;4、感觉自己无法摆脱一段有害的关系;5、对方的态度常常忽冷忽热;6、不敢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别人,生怕被人看出自己正在遭受虐待;7、不敢反抗虐待你的人。
创伤关系中怎样设定界限?1、明确自己希望被人如何对待;2、面对别人的尖酸刻薄和言语伤害,立即阻止并告诉他“你说的话让我很不舒服”;3、只和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4、把一切不健康的相处模式扼杀在摇篮里。小优发现了她和男友的相处问题,虽然男友说为她好,但几乎每次见面小优都会崩溃地躲到厕所哭!一个人越是关系界限模糊不清,就越难成为自己,不停的允许和纵容别人践踏自己的界限,和无意的跨越和践踏别人的界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重演。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小优开始有所察觉,自己经常莫名其妙成了那个“什么事都做不好”的人。比如,男朋友说:“我希望你多在家做饭吃。”等小优下了班买了菜赶回家做饭,他又说:“这么晚吃饭对健康不好,为什么不能早点准备晚饭?”小优一门心思想讨男友关心,却完全忘了自己需要什么、能接受什么、对这段关系有何期待。在随后咨询中,我们重点探讨了他们两人关系中存在的越界行为。她开始改变他们的相处模式,她告诉对方:自己因为工作关系需要和朋友客户吃饭应酬,所以做不到滴酒不沾;业余时间还需要健身锻炼回家看父母,所以不能把所有时间全部留给他;希望两个人是三观契合的,不合也没关系,但要尊重对方。有趣的是男友也有改变:在小优坦诚说出她的不舒服感受后,男友解释他不许小优喝酒,原来是因为他自己有严重的酒精依赖!虽然已经戒断,但之前复发过。他承认之前强烈谴责小优喝酒应酬,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男友来自单亲家庭,童年颠沛流离,还有一段失败的婚姻,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危机一直是他生活中的阴影,以至于他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他也准备找个心理医生好好面对自己的问题。童年的创伤影响我们的成长,同时也会影响我们执行和遵守界限的能力。男友的问题在他们刚开始认识时就表现出来,可小优对于这些越界行为即使看不惯,也从来不说,自己默默憋了一肚子怨气和愤怒,时间久了损害自身健康。这一切都是因为小优的界限太不坚定了!幸好她及时醒悟过来,下决心要为自己设定健康的界限。
如果不改变形成自己现有行为模式的潜在思想意识,就很难改变自身的习惯。即使你有了新的目标和计划也无济于事,因为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 ——詹姆斯·克利尔没有人会主动揣测你的委屈,当原则不断被人打破,你需要克服内疚,设定界限,明确且不带歉意地表达你的诉求,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教你用“正念”安顿内心
立即报名
参考书目:
1,《界限》Nedra Qlover Tawwab 著 张蕾 译
2,Hyde, J. S. (2005). The 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6), 581-592.
3,Reis, H. T., & Wheeler, L. (1991). Studying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the Rochester Interaction Recor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4, 269-318.
4,Taylor, S. E., Klein, L. C., Lewis, B. P., Gruenewald, T. L., Gurung, R. A., & Updegraff, J. A. (2000). Bio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tress in females: Tend-and-befriend, not fight-or-flight. Psychological Review, 107(3), 41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