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外国电影史》经典笔记和考题(10页)
外国电影史》自考笔记
第一章 电影的诞生
电影诞生于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 (19世
纪末)
第一节 电影的起源
电影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 、 。
(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
一、视觉滞留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 发现了 “视觉滞留”的原理。实验证明,物象
滞留的时间一般为 秒。上世纪 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
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 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 ,而是
—”。(约瑟夫?普拉托、0.1 — 0.4、心理认同)
二、 摄影术
1、 1839年,法国人 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达盖尔照相法”。 (达盖尔)
2、 1872年,摄影师 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并获得了 “拍摄活动物
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 (爱德华?幕布里奇)
3、 1882年,法国人 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
“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马莱)
4、 美国的 和他的机械师狄克逊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 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 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 “活动照相”的“摄
影术”得以完成。 (托马斯?爱迪生)
三、 放映术
1、1888年,法国人 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几分钟
的活动影戏,那不过是早期的动画放映,距离真正的电影相去甚远。2、 1894年, 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个“电影视镜”的特点是仅能供一 个人观赏。 (爱迪生)
3、 1895年是放映技术方面取得惊人进步的一年。同年 9月,托马斯?阿马特在乔治亚 州亚特兰大的产棉博览会上放映了活动图片。 l1 月,迈克思。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在德国柏林 的温特加登放映电影。在所有的放映技术中,唯有 所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
功。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是 秒的画格,更为接近于 1/24秒画格的正常速
度。 (卢米埃尔兄弟、 l/16)
4、 年—月—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 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
“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 。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 ,同时也 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1895.12.28 )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
1、 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 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 “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
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的去表 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 的事情和生活。如《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作品,卢米埃尔兄弟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 现实生活的即景,使人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 正如乔治?萨杜
尔所说: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 的机器”,而不
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现实主义、重现生活)
2、 卢米埃尔的作品就题材和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 》 ,是以
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 拍摄下来的工人下班的景象。在以后的作 品中,卢米埃尔更是以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拍摄对象,热情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比如:
《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 防员》(四部)等等。 (工厂大门)
(二)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以自己最为熟悉的家庭生活为题材拍摄出来的影片, 无疑
是电影早期制作的最好的选择。在这一类的影片中:《 》、《玩纸牌》、《下棋》、
《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 等等,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这些富有情调和诗意的影片,洋溢着家庭生活的情趣,同(三) 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卢米埃尔还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那些具有社会政治、宗 教文化 、实事新闻等方面的内容和状态进行拍摄 ,表现出了他们开阔视野和广泛兴趣 。比如:
《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 》、《一艘新
的船下水》等等。就今天而言,这些作品也是我们了解、认识 19 世纪末的最直观、最真实
可信的例作。 (代表们登陆)
(四)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 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尔作品的主要特征。作品:
《 》、《 》、《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
个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 39 个景象》和《威尼斯景象》等等,真实、 自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