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直击优酷秋集集感官娱乐与精神愉悦为一身,造就“进击的网综”

  原标题:直击优酷秋集集感官娱乐与精神愉悦为一身,造就“进击的网综”

  网综的上半场是“买”的竞争,下半场则将会是对“人”的争夺

  这也就意味着在此后网综将会继续“买”的步伐,只不过这个“买”会更加有个性,比如为了让买到的电视综艺更好以融合的姿态出现在平台,“我们会依据节目的属性,来定制不同的阿里资源进行匹配。然后将节目嵌入到音乐、购物、旅行的不同场景中提高宣发、曝光的声量,同时也联动跟制作方、粉丝、品牌组去讨论新的创意玩法,从内容消费到体验消费,让整个节目与用户一起互动起来,打造整个节目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这样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平台的宣发赋能,让电视头部更头部。

  而到了下半场的竞争中,则将会围绕“人”字展开,毕竟爆款的诞生从来都离不开优秀的节目制作人。具体而言,优酷将会推出3.0版本的“开计划”来吸引优秀的人才,这是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开放的平台,“开放不等于来者不拒,我们会提高对内容准入的门槛,但是一旦进入优酷的内容体系,我们就将用自己的大资金、大宣发、大运营全部赋能,提升整个内容的竞争实力。”

  洞察用户的生活方式,让综艺节目成为用户泛娱乐消费的入口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上,消费升级成为一个热点被追崇。于是阿里文娱大优酷天猫工作室总经理周君抛出了一个“消费升级和娱乐至极”的概念,即第一是用户对娱乐内容的品质和需求达到了一个最高级的顶点,第二则是因为业务多元化导致内容出现了分级。

  而这里所说的用户更多的是针对于活跃在网络端的年轻用户,因此“基于用户的消费大数据,洞察年轻用户热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孵化一个全新综艺更新的步骤”。这需要的就是大胆的内容创新,当然这对于制作人而言又是具有不小的难度的。

  于是“我们基于大数据,基于消费动作,我们开始洞察年轻人背后真正的消费动机,希望通过这个逻辑,可以让综艺节目成为用户泛娱乐消费的入口。因为当视频用户、娱乐生活方式等用户的个人消费被进一步打通之后,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一档综艺节目,引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潮流,并且让一个节目的品牌跟商家客户的品牌关联更加直接有效”。

  当泛文化传播转向圈层文化,找准情绪释放口就是爆款的关键

  其实近年来有不少现象都暗示着一个社会现实,即曾经的泛文化传播已经在向圈层文化转化,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网红”纪录片的原因——我们的社会文化的底层结构发生了改变。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阿里文娱大优酷泛文化中心总经理何冀兵认为:

  “从现在开始再想用一个产品,再想用一个内容去通杀整个市场,我觉得这样的机会将越来越少,所以我们现在的S级项目可能在一个平台来说,一年就一个或者两个而已,因为我们的圈层一旦形成了以后,他们对一些共同的精神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用一种标准通杀整个市场。”

  因此当我们在节目制作之前再去进行用户画像时,会发现不少用户都拥有着多样的标签,例如白天是安分的上班白领,晚上是酒吧的狂热分子,这是一种社会赋予的“人设自由”,也被称之为“斜杠青年”。而当这些人构成了如今网综的巨大的用户群时,意味着他们形成了若干个圈层,“在我们不注意或者不经意当中,这些新的圈层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一定会带来新的需求,而新的需求一定会带来新的情绪,这就是核心的东西”。

  在这样的探寻中,也许新的情绪被激发,就好像《了不起的匠人》满足了一种情绪,就是从屌丝向新中产进击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会觉得我也有我审美的追求的情绪一样,而这就是节目成为爆款的关键。

  其实对于节目制作人而言,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网络,如果说其命脉都是“内容为王”的话,那么对于“内容”的无限追求都将是伴随着制作人一生的。银河酷娱胡明就明确表示:

  对于网综行业而言,其三大痛点是“团队、模式和爆款”

  在团队的打造上,可以说目前整个网综领域里面还没能够出现一个航空母舰型的企业,那么又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现象?

  对此兴格传媒创始合伙人执行副总裁陈晔直言:“我觉得每一个公司都有每一个公司擅长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大家在各自不同的擅长的领域里面,能够把自己的节目做深、做透、深耕,我觉得这个是未来更务实的方向,而不是我要大而全。说句实话就说五个手指头伸出去,大而全可能你一样都做不好,那我专精一样可能在这个市场生存的几率会更大。”

  至于未来网综领域会出什么样的爆款,不妨期待一下《向往的生活》的总导演王征宇所说的尚且存在于他的想象中的节目吧:“如果所有的资源所有条件都开放的话,我想做一个你们想说的我都能说给你们听的节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