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Bioethics).ppt

  理想实验 “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 为了检验某种新的伦理理论、原则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伦理理论、原则。 哈曼的理想实验 “奴隶制度”和“惩罚无辜” 电车困境(trolley dilemma) 哈曼的理想实验[1] 一个医生,如果把极其有限的医药资源用来治疗一个重病人,另外5个病人就必死无疑;如果用来救活这5个病人,那个重病人就必死无疑。 有5个分别患有心脏病、肾病、肺病、肝病、胃病的人和一个健康人。这5个病人如果不进行器官移植,就必死无疑;如果杀死那个健康人,把他的这些器官分别移植于这5个病人身上,这5个病人就一定能活命,而且会非常健康。 [1] Louis P. Pojman. Ethical theory: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 “奴隶制度”和“惩罚无辜” “奴隶制度”: 假想一个社会实行奴隶制比非奴隶制更能增进最大利益净余额。 “惩罚无辜”: 假想法官明知一个人无辜,但如果惩罚、宣判他死刑,便可阻止一场将有数百人丧命的大骚乱。 能否恢复奴隶制度?能否判处无辜者死刑? 电车困境(trolley dilemma) 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 一辆失控的飞驰而来的电车,如果不驶向左面的铁道压死一个人,就必定要驶向右面的铁道压死5个人。电车的司机应该驶向哪一条铁道? 扩充版本: 电车在轨道上,司机无法变更轨道,而搬道工可以,本来是冲向5个人的轨道,应否搬动轨道? 理想实验 “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 为了检验某种新的伦理理论、原则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伦理理论、原则。 假设的、理想化的。 确实有利于伦理问题的发现、伦理理论和原则的证实和证伪。 小结 生命伦理学的概念。 生命伦理学产生的背景。 生命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生命伦理学的新进展。 学习方法和要求。 三大事件引发的反思 促使科学家和公众严肃地关注科学研究的社会后果:其应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影响。 科学研究的“正当性”:科技伦理学。 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的原子弹。 1945年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在地球的生存以及地球本身的存在。 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的爆炸与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在广岛市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广岛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废墟,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 8月9日,将 “胖子”投到长崎,约60%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爆炸 科学家的建议 本意是为了尽早结束世界大战 没预料到原子弹的杀伤力如此巨大 引起的基因突变会世世代代遗传 使许多建议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改变态度,投入到反战和平运动之中。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起源于罗素对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后的深邃思考和思想转变。 1954年12月23日,BBC播出了罗素著名的“人之祸”演讲。改写成一个宣言,并寻求其他科学家签名支持。 在一场使用氢弹的世界战争中,朋友、敌人和中立者都将被消灭,并呼吁所有具有良知的人,牢记自己的人性,忘掉其他东西。 被视为“来自象征人类智力顶点的人的临终信息,恳求我们不要让我们的文明被人类的愚蠢行为所毁灭”。 纽伦堡法庭的审判 一部分是科学家和医生进行残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23名医学战犯:7人获死刑;9人获无期或10年以上的徒刑。 露天冷冻引起人体的变化 高空脱氧实验 致命疾病病毒实验 … 居然丧尽天良、残无人道地置无辜者于死地。 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 Rachel Carson著《寂静的春天》(1965) 人们突然发现寂静的春天,看不见鸟儿在蓝天飞翔,鱼儿在江川腾越。 当时揭露的是有机氯农药的严重后果——急性毒性较小,但长期蓄存会使一些物种灭绝,食物链发生中断,生态遭到破坏,人类受到疾病的威胁。 三、生命伦理学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伦理背景 (二)医学科技背景 (三)社会人文背景 (二)医学科技背景 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但能更有效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也可能操纵基因、精子或卵、受精卵、胚胎、乃至人脑、人的行为和人体。 正确使用与滥用;最为担心的是对基因和脑的操纵,可能导致对人的控制以及对人的尊严的侵犯;涉及世世代代… 先进技术使人类干预生老病死的自然进程,甚至有可能为人工安排代替。可否接受?多大范围? 辅助生殖、安乐死… 积极与消极双重后果;价值观的冲突。 (二)医学科技背景 艾滋病的全球蔓延挑战传统观念和现存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健康权利、免受歧视 “四免一关怀” 医疗费用的大幅度攀升导致卫生制度改革 医疗危机:什么是负担得起而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