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负责人李宝艳

  李宝艳,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参与各级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2013年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6年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2016年获校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领军教学人才称号。

  近五年的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目录:

  主要论文:

  1.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缺陷及其当代超越[J].东南学术(CSSCI),2017(4):50-54

  2.中国共产党民生自觉的历史演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CSSCI),2015(3):85-88

  3.海洋文化助推福建文化强省战略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2014(2):54-57

  4.论实现中国梦的六大保障[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3(4),28-31

  5.人类解放的第一个呼声——读卢梭《社会契约论》[N].福建日报理论版,2016-09-13

  6.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发展及当代启示——基于历次党代会文献文本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5(5):6-10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7(3),31-35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研究[M].(40万字,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海上丝绸之路:千年繁华与时代前景[M].24万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

  课题:

  1.教育部思政课择优推广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教学模式改革研究(17JDSZK106),2017-2020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13JDSZK0025),2013-2016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5JDSZK061),2015

  4.?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科学主义的历史际遇及其对当代中国科学创新的启示(FJ2015JDZ023),2015-2017

  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形势下创新福建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和途径研究(FJ2016TWA033),2016-2018

  6.?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主三辅模式教学改革(闽教思〔2015〕26号),2015-2018

  7. 福建省教育工委、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2018

  8.?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名人与近代中国》,2016

  9.省级在线开放培育课程:《福建近代历史与文化》,2018

  10.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政专项):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状况研究(JZ170283),2017

  11. 福建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小米加步枪的智慧,2018

  12.福建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福建农林大学“精彩一课”网络文化工作室(闽委教思〔2017〕56 号),2017

  荣誉:

  1.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2013年

  2. 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2016年5月

  3.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领军教学人才,2017年4月

  4.“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获校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016年

  5. 福建农林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

  6.第十七届福建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演讲会比赛优秀论文指导老师,2018年

  成员一、江琼

  江琼,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人与近代中国》《中国梦与世界文明梦想》《福建近代历史与文化》《西方哲学史》等课程。

  代表性成果:

  1.论文《〈学衡〉文本意义的历史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2.参与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海上丝绸之路:千年繁华与时代前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

  3.论文《现代后现代图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拓展》,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016(10)

  4.论文《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福建日报社,2017.1

  成员二、黄腾华

  黄腾华,副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博士生,主持省级、厅级课题多项,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参编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主持的教学科研项目:

  1.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共产党统战文化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2012-2013

  2.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2014-2016

  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

  1.中国共产党统战文化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

  2.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从十八大报告看党建理论创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增强“四种意识”为视角[J].广东石油学院学报,2013(6)

  4.历史虚无主义对“纲要”课教学的冲击及其应对[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CSSCI),2014(8)

  成员三、王晓云

  王晓云,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近现代史、闽台历史文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主持的教学科研项目:

  1.闽台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9-2013

  2.台湾少数族裔穆斯林后裔丁氏为中心的文化坚守与变异研究(FJ2015B121),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2017

  3.?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的福建与伊朗历史关系研究(FJ2017B054), 福建省委宣传部,2017

  教学科研论文:

  1.?台湾少数族裔的文化抉择——以鹿港丁家大宅的建筑文化表现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17(1)

  2.?论台湾穆斯林后裔丁氏与日本殖民者的抗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CSSCI扩),2015(5)

  3.?埙篪相和 一脉同气--论闽台回族之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4.?论伊斯兰教在闽都社会的传播及影响[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5)

  成员四、陈文

  陈文,男,讲师,执教严谨,善于反思,注重实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人与近代中国》《中国梦与世界文明梦想》《福建近代历史与文化》等课程,多次参加校内外教学竞赛并获奖。

  主持的教学科研项目:

  1.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省教育厅项目,2014-2016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获福建农林大学2012—2013年青年教师“最佳一课”优秀奖,2013

  2.获福建农林大学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3

  3.获第三届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15

  4.获福建农林大学2014—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15

  成员五、李芊

  李芊,2011年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传统文化等。曾主持教育厅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是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成员。获福建农林大学2014—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1.论陈伯达早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1)

  2.福建文化的整合提炼及其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运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1)

  成员六、陈金平

  陈金平,男,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科研。

  代表性科研成果:

  1.陈金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4S”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9):154-156.

  2.陈金平.论闽西惠利夫人信仰的产生[J].长治学院学报,2017,34(01):15-17.

  3.陈金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利用福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3):85-86+97.

  成员七、庄林丽

  庄林丽,女,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庄林丽.论台湾道台对台湾地方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03):15-21.

  2.庄林丽.台湾道台视阈下的台湾社会探析——以台湾方志之“序”为中心的考察[J].福建史志,2017(02):44-49.

  3.庄林丽.论习近平系列讲话对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06):2

  4.庄林丽,祁开龙.校史传统文化增强大学文化建设之探讨——以福建工程学院“走进林纾”课程设置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14(05):418-422+433

  5.庄林丽,祁开龙.坚守与背离:唐末五代南方士人群体的政治心态[J].人民论坛,2016(29):140-141.

  6.庄林丽.蒋元枢与清代台湾文教的发展[J].海峡教育研究,2015(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