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赏析ppt.ppt
明清时代的不少诗歌选本,都是把诗歌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等几大类,各类中再大致按作者时代先后编排。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明人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凡90卷,收唐人620家诗共5760多首;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诗史上称为“四唐说”),按诗歌体裁编排,分为五古、七古(附杂言)、五绝(附六绝)、七绝、五律、五排、七律(附七排)等部分,各体之中又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品。 其《凡例》中称:“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唐诗诸家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脉络十分清楚,对于了解的成就及发展流变,很有助益,至今仍不失为全面反映有唐一代诗歌成就的好选本。 在分类编选诗歌方面,影响最大的则是按题材编排。按题材分类编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萧统的《文选》。 《文选》三十卷,选录自先秦至梁的一百多位名作家的七百多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先是按体裁把所选作品分为赋、诗、骚、七等三十九大类其中诗赋两类因作品数量太多,于是再按题材分成若干小类。诗歌方面则分为补亡、劝励、献诗等二十三类。选的标准是“以能文为本”,力求合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 虽然所立标准有片面性不甚科学,而且分类过于碎杂,但编者意图用南朝文笔之辨的理论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这对于促进文学独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诗歌按题材分类编录,最早可上溯到唐初。在《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唐初即有刘孝孙编《古今类聚诗苑》三十卷、郭瑜编《古今诗类聚》七十九卷. 唐后期又有顾陶编的《唐诗类选》,可惜都已经失传。顾陶编的《唐诗类选》虽然已经失传,但他于唐宣宗大中十年( 856)编成该书后自撰的《唐诗类选序》和《唐诗类选后序》,却保留在《文苑英华》卷七一四和《全唐文》卷七六五中。这两篇序是关于诗歌类选的最早的史料,在诗歌分类研究方面很有价值。 宋人中分类编诗的有南宋理宗宝祐年间(1254—1258)进士赵孟奎。赵孟奎字文耀,号春谷,宋宗室,官至秘阁修撰。他所纂辑的《分门纂类唐歌诗》,100卷,共收唐诗人1351家,所收诗40790多首,多有不见于他书者,为宋人所编规模最大的唐诗总集。 今书大部分已逸,仅存残本11卷,五卷属天地山川类,六卷属草木鱼虫类,有影写宋刻本。 明人张之象字玄超,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编有《古诗类苑》120卷,分类辑录上古至陈隋诗歌,为求其全,箴铭颂赞也分类附入,其类例大体依照唐以来类书。 此外还编有《唐诗类苑》200卷,分:天、岁时、地、山、水、京都、州郡、边塞、帝王、职官、治政、礼、乐、文、武、人、儒、释、道、居处、寺观、祠庙、产业、器用、服食、玉帛、巧艺、方术、花、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异、杂等三十八部,部下再分小类,如天部下又分:日、月、星、河、风、云、雷、雨、雪、阴、霁、虹、雾、露、冰、火、烟等;采集十分广泛,卷帙浩繁,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2)称之为类书一流,现收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316至319册中。 20世纪各种诗歌选本、赏析集成等出版物竞相问世,分类选编诗歌的集子陆续出版了几大部。如: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由钟尚钧等编著的《中国历代诗歌类编》,共分三十类,类中按诗作的时代先后排列,共选诗近一千首。 又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关滢等主编的《唐诗宋词分类描写辞典》,从《全唐诗》和《全宋词》淘漉筛选出6000多个辞条,分类以写作描写中的实用为前,中分为绘景状物、场景记叙、人物摹写、情感抒写、谕理警世五大门类,大类下设细目,辞条按类划归细目之内。 在这类分类诗集中,比较突出的有两部:一部是关于唐诗,一部是关于历代诗。关于唐诗分类选编的是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潘百齐编著的《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唐诗分类编选、鉴赏、研究的大型工具书和专著。共分55部(大体按自然、人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为序排列),下分222门(仅名胜部就有33门),门下再分1175类(仅花卉门就有100类)。共收入418位唐代诗人的诗篇2706首,基本荟萃了全唐诗的精华。 全部按类鉴赏,以一篇鉴赏文章统摄一至数类诗,共有鉴赏文章500篇,是比较好的一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唐诗选本。本书另一特点是成于一人之手,风格统一,自成体系;鉴赏能得其文心,显其妙趣。 关于历代诗歌分类的是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 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集体编纂,胡光舟等主编,张明非等编注,规模宏大,分四大册出版。 本书参酌古代类书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