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是为千里江山图而做

  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2022央视虎年春晚,《只此青绿》一出场,便迅速被刷屏了。

  不少网友把全场最佳给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说美出圈了。

  图片来自网络

  但也有网友说意境太高,看不懂,更有人说发髻为什么要梳那么高,欣赏不来等等。

  那么《只此青绿》凭什么美出圈,凭什么是全场最佳,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只此青绿展现的是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山绿水。

  《千里江山图》图是中国古代的巅峰之作,是十八岁少年王希孟的绝世之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它有十八岁的生猛,十八岁的无畏,十八岁的气魄,十八岁的王希孟初生牛犊,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看到自己举世无双的才华,因此,他要做到好。

  他在艺术上不计成本,《千里江山图》有十二米长,比两幅《清明上河图》加起来还要长。用桑蚕丝来做画布布。

  王希孟大笔一挥,直接在这幅画里叠了五层珍贵的矿物质颜料。

  首先第一遍是线稿打底,然后赭石上色,再然后是大面积的孔雀石上了两篇,最后是珍贵的石青。

  就连图上小小的渔夫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用上等的砗磲,反复研磨后上的色。

  工程量浩大,用掉的矿物质颜料也非常可观,也只有这些堪比黄金的矿物质颜料,才能够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王希孟用到了最好,那么构图王希孟也要用到最好。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说: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这个理论直接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但凡做到其中一种,就非常了不起。

  但是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里》都做到了。

  让我们用游客的视角来看看,王希孟是怎样展现他的“三远”的。

  首先,我们来到山脚下,抬头望去,山峦雄峰,就像巨人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

  我们感叹山之高大,人之渺小,我们折服于大自然雄奇的力量,这就是“高远”,强调唱是山的高度。

  我们继读走进山里,层峦叠嶂的山,一眼望不到边,野蛮疯长的树林,隐秘的居舍,这山林似乎还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这就是“深远”,强调的是山的深度。

  我们这于爬上山顶,一眼望去远山如眉,开阔明亮,隔着江,我们好像能看到运处群山和地平线连成一片,渐渐消失在雾霭烟云中,这就是平远,强调的是山的广度。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文人墨客而言,笔墨痕迹是他们最在乎的,但十八岁有多猛。

  《千里江山图》里,王希孟用了大量的皴法。山恋,山头用的是一种皴法,山坡,山脚用的是一种皴法,山崖,岩石还有一种皴法。

  另外在描述山野路径的时候,他还用了皴线排叠的方式,这还不算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在于王希孟根本不在意,向别人展现他的这些笔触,他要的是重彩。

  他用厚重的石青,石绿来上色,颜色厚涂,层层提亮,在王希孟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像他这样,为了追求光感和色彩,不惜牺牲文人最引以为豪的笔墨痕迹。

  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用半年时间绘就了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久后,他便英年早逝,这幅千里江山图也成了了十八岁少年的绝笔。

  《只此青绿》是一部舞蹈诗剧,春晚展现的只是其一段。

  整部诗剧立足于名画的绘画过程,带领大家缓缓走进王希孟的世界。

  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未衰,现在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

  图片来自网络

  主创团队正是从这处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青绿也成剧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就像《千里江山图》的灵魂。

  为何舞蹈演员要梳高高的发髻呢?

  其实这是将山峰拟人,发髻可以有山峰的走势,衣服上的颜色便是千里江山图的配色,在灯光下青丽养眼。

  导演为青绿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

  “独步”“险峰”“卧石”等-系列唯美至极的造型动作。

  舞动起来的青绿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陡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层峦叠嶂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

  演员们长袖一甩,上半身后躺与行地面平行,被网友戏称“青绿腰”的绝美动作,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这个动作其实叫做“险峰”。

  惊艳了无数观众。

  身体呈几何形状,像山石一般不知不觉让观众入画,浩浩荡荡的古典长卷如活了一般。

  “青绿”的气势很磅礴,诗中有舞,舞中带诗,不是传统印象里很柔美的女子舞蹈。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虽然王希孟没有在场,但舞台上舞出来的“青绿”,就是《千里江山图》内含的气质和魂魄。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重新看一遍《千里江山图》。

  我们把它当作一首激动人的交响乐,从开卷一座山峰直插云霄,好像一个高昂的音符一样,开启了一整首音乐。

  然后,丘陵连绵,掩映着亭台舞榭,隔着水,对岸群峰秀起,像越来越紧凑的音符,一座跨江大桥连接两岸,远处烟波浩渺,渐入佳境,山峦越来越密,山峰越来高。

  在深山中,我们看见了渔村人家,看见了瀑布溪流,看见了白衣隐士,看见了回转的小桥。

  走到悬崖边,我们以为无路可走,但对岸停泊的一艘船,却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山路或平坦,或崎岖。

  我们看到这一段群峰的参差,就好像音乐的节奏一样,在变换中不断加快,然后在全卷的最高峰达到了高潮。

  征服了它,你更是无所畏惧,从崎岖的山路中走出你登上小船来到对岸,房屋错落有致,隐士惬意淡然,你在翻山越岭中且行且赏。

  最终来到画面的最未端,那高耸的秀峰仿佛和开头的音符遥遥呼应。

  王希孟用这幅《千里江山图》图向我们展示了十八岁应该怎么活。也有很多人说王希孟是为了《千里江山图》而活。

  图片来自网络

  《只此青绿》是为千里江山图而做,也是为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作,更是彰显中华文化的历史光辉和创新活力。

  那悠远空灵的古琴声,那妙曼的舞姿,那抹青绿……让900多年前宋朝古画《千里江山图》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