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刷过五三,不足以谈青春——评写离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一提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八个字,你脑海中马上想到的是什么?

  五三、王后雄、天利38套或是黄冈题库?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书影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高考的考生来说,这便是学海书山里的“天团”F4。作为“天团”C位的《五三》,更是居家出行必备,瞌睡时枕上一本都能让人更加心安——“人手一本”的程度并不是一种夸张的形容。当然,对错题的恐惧同样也笼罩在这八个字之上——提到“五三”下意识的拒绝,就像学生时代遇到教导主任一般,并不区分优等生或是差生,都会条件反射的想后撤一步、掉头跑掉。

  因此,甫一看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下文简称《五三》)这篇小说的名字,我似乎已经在脑内迅速重走了一遍高中。高考这个节点实在是我们记忆编码中最易解码的tag之一,这段记忆的切片是如此容易被提取、让人感怀。彼时的少年人,心里揣着一股只有自己知道的傲气,埋头写着刷了很多遍的题,心里想的是未来的人生可能有的一万种可能。每每回忆起来,让我们感念的,可能也正是考试作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竞争、曾勾勒出的“想要做就能做到”的白日之梦。

  对于我们这个考试文化发达的国度来说,高考可能是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们的“人生初劫”,同时,却也是成年人的“彼岸一梦”。高考之前,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孙悟空,自有变化万千,世界是只要你想就在你脚下的豪情万丈,面对的是亟待开拓征服的星辰大海。而进入成人世界、戴上金箍的那一刻才明白,曾经幻想的人生一万种可能性不断坍塌,太多掣肘,以后或许只有取经这一条路。

  因此,可以说《五三》和其所携带的“意味”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情怀”了。

  小说《五三》讲的正是这样一个五讲四美的学霸和一个奋发逆袭的学渣之间的故事,两人之间是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情谊,然而在青春期刚刚开始,女主角苏淼便因为吃药服用激素变成了一个胖子,更不幸的是,她同时还是一个学渣——完美闪避了“主角光环”的设定,同时也内含了“反转”的能量,对于熟知网文套路的读者们来说,“逆袭”已经作为一种期待视野被前接受了。果然,苏淼凭着“狗屎运”和竹马程驰的“威逼利诱”,考上了市重点一中,接下来就是典型的“变瘦变美+成绩得A”的励志文本了。一路以来,程驰陪着她减重、提分,从普通班考入A班,感情也从暧昧的友达以上迅速升温。

  在网文中,青春校园和青梅竹马,其实已经是让人有些审美疲劳的设定了。写离声的这篇设定平常小说,之所以能打动人,一方面就在于没有走“疼痛青春”和“校园社会哥/姐”的路线,而是两小无猜之后的水到渠成,作者老老实实的写了一个暖甜套路的网文版《怦然心动》(电影,2010)。

  

  电影《怦然心动》剧照

  关于“青春期”的解题,法国作家莫里亚克曾有这样的表述:“你以为年轻是好事吗?青春如同化冻中的沼泽”(《彼岸温暖》)。在无数作品中,“残酷”被书写为青春的底色——“难以摆脱尴尬、创痛、挫败甚至离丧的滋扰”。青春对人的锤炼,是重新认识有关世界与自我的残酷真相。这也被“肿胀”式的国产青春屡次演绎。但我们却似乎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不狗血、不戏剧化的夸张,用平淡的笔触去写青春期的悸动、懵懂与成长,同样有蓬勃生长的魅力和治愈人心的力量,能让那抹敏感的“自我意识”得以小心安放。

  写离声在小说中不止一次写到电影《两小无猜》及主题曲《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有意的与小说文本形成了一种“对话”。两人一起看租来的碟片《两小无猜》,苏淼手边放着的是电影里一样男生为女生准备好的糖果盒子,程驰用于连这一角色小心翼翼的试探苏淼的心意。他们分食一个冰淇淋,在观影的过程里,两人第一次越过了朋友这条线。从电影《两小无猜》的“不说喜欢”到小说《五三》的“不用说喜欢”,这一次,苏淼和程驰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更有勇气、也更有默契。写离声就这样抚慰了我们被虐到的心,在同构中开给了我们一剂timing的补偿剂。

  

  电影《两小无猜》剧照

  小说的主体内容多是校园生活的白描,课间时一起喝过的汽水、放学后一起路过的风景、回家后一起刷过的习题、考试前的复习和考后的安慰,少年少女间的感情单纯而美好、深情又克制。少年人的喜欢,是见到一个人,他浑身是光,而这光,同时也来自我眼里。尤其小说前半部分程驰暗恋的酸甜心事,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这一点在《五三》的书评区表现尤为典型:这里形成了一个小的部落格,读者根据作者的更新讲自己相关的故事,其他网友或跟帖、或讨论。这是连载与追更带给我们的独特体验之一——与陌生人交换秘密的最好方式,是以故事易故事。

  况且,《五三》的故事不只是一处情窦初开的“爱情飞地”,小说中关于友情、亲情甚至师生情的着墨都很多,有着一种温暖的羊毛毯质感和家庭氛围。家庭、师长等维度在校园小说这一空间里变得可见,而不再是符号式的存在。写离声自身很有社会敏感度, “校园霸凌”、“网络暴力”和“校园黑客”等事件的描写,在现实生活中自有原型。苏淼朋友只因为暗恋与自己差异巨大的“校草”,便被以前学校的同学欺负、被拍羞辱性照片。苏淼的父亲因学校的意外事故,使全家被“人肉”搜索,面对网络暴力,舆论里乌合之众的“闻风而动”,立场瞬变。这些都让小说不只限于谈情说爱的小格局,而让思考有厚度、更加丰富。

  另外,贯穿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男主角程驰与他父亲之间的角力,想要决定自己人生的愿望和父亲制裁性决断之间的张力,折射出的不仅是写离声对教育观念的思考——这在男女主两位父亲身上,已经通过对比的方法很好的呈现出来了——苏爸爸陪伴式的理解还是程爸爸的金钱决定论?有多少以“给予”之名的“掠夺”,又有多少“为你好”之名暴力之实的逻辑?吝啬于感情的付出,用金钱逻辑决定一切的程父,最终也将败于此。正如马克思论述的,“你只能用爱与换取爱,用信任去换取信任”。

  这还是关于“自由”这一命题的探究,不被钱权所教化和驯服,不能在安逸中交付出自由选择的权利。程驰为爱情而与父亲的抗争,同时也是为自身自由的抗争。写离声最终将这两个主题整合起来,有效的调动了爱与救赎的话语。巴迪欧将爱情理解为差异化共存下最小的共产主义,科耶夫把爱情理解为欲求与被欲求在自我与他者间同一化过程,爱情或许就是在他者之中窥见自我,使彼此互相欲求。而对于父母离异、独自生活的程驰来说,苏淼就是他的友情、亲情和爱情,是他的救赎,是他“望见”自我、发现自己存在的证明——他是被爱的,也是被需要的。

  写到这里,这本是一篇可以大推的校园文了。但不幸的是,小说烂尾了。

  《五三》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故事的比例很有问题。小说从苏淼和程驰两人多年后的重逢开始,然后进入校园回忆模式,开篇留下了巨大的悬念,读者们拿着最初的那片拼图、正待补满一个故事之时,却发现这一块就是全部了。《五三》在高潮处突然收声,渐入佳境时戛然而止。漫长的战线和餐前动员,最终只端上来一份前菜便宣告结束了。这让这篇小说在完成度上大打折扣。

  但情怀作祟,还是想在推文时说一句:没刷过《五三》,不足以谈青春呀!

  编辑:田彤 项蕾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媒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