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为啥战力强悍?别被美国电影骗了,德军真的不好对付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战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遭受了这次无妄之灾,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二战的主谋之一,就是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在一些有着浓厚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美国大片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纳粹德国被包装成“草包”,在面对美国大兵的攻击时往往无力支撑,只能仓皇而逃。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事实上,虽然美国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世界上的顶级军事强国,但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军事实力也非常强劲,甚至完全不输于美国,德国的军队从来没有像电影当中的那样“好对付”。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里就恢复战力,并且发动一场影响世界的大战,同时与美国,苏联和英国这样的强国在战场上厮杀?纳粹德国军队强悍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美国二战大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整个国家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也让纳粹思想在德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当中萌生,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是导致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最终,纳粹思想衍生出新的党派“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而在这支党派当中担任元首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纳粹党的发展之路虽然坎坷,希特勒本人也曾因为暴动失败而身陷囹圄,但他们还是在1932年的联邦大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德国国会的最大党派。

  而希特勒也在1933年正式成为德国总理,德国也逐渐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西斯主义国家。

  法西斯主义的内涵,就是极端民族主义下的中央集权制度。希特勒在上任之后就大肆鼓吹战争思想,认为德国的没落与其他国家的迫害有关,同时将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定为德国全社会的敌人,要求让“日耳曼民族再次崛起”。

  如果社会太平,希特勒的这种极端思维势必不会受到追捧。但是1929年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却给予脆弱的德国经济重大冲击,无数德国工人失业,自身温饱都成了问题。

  

  (1929世界经济大萧条)

  而希特勒在此时下达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命令,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德国民众的情绪,并且让他成功获得了信任,德国经济也在此时迎来腾飞。

  大量军工企业的出现,不仅创造了社会岗位,同时也为德国日后发动战争做足了准备。

  也就是说:在进行军事生产的过程中,德国也是在进行经济生产。希特勒在演讲时向民众保证的“面包”,都实打实的落入德国人的口袋。

  这也让希特勒在德国民众的眼中被奉为神明,被委以几乎无限制,无条件的信任。

  

  (纳粹阅兵)

  然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创造岗位,四处建设,就是因为他大量发放国债,这样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起了就业率。但是却也给德国政府带来了高强度的军备压力,毕竟当时的德国发展重头,就是在军工行业。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不把这些在军事生产中所造出的物资用掉,兑换成黄金、商品的话,就无法维系目前的经济系统。

  因为希特勒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将军事和经济直接挂钩,形成了“以战养战”的系统。让德国不得不战,没有退路可言。

  

  (纳粹德国的疯狂备战)

  这意味着德国为了经济稳定和继续发展,必须进行军事扩张,否则就无法维持目前的经济模式,如果不发动战争,希特勒所创建出的幻境就会迅速破灭,军事经济的“泡沫”破碎,将会给德国人带来更深重的苦难。

  在进行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积累之后,希特勒悍然发动二战,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将波兰灭亡。

  这种“闪电战”的先进军事理念,也是二战德国实力强劲的一个原因。

  德军闪击波兰行动的成功,意味着德国先进的战术理念在实践中的胜利。虽然波兰的军事实力比不上德国,但它也是欧洲大陆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德国闪击波兰)

  波兰被德国在短时间内直接消灭,在侧面印证了德军的强大。

  德军在闪击波兰的行动中使用的战术,就是以高速机动部队为核心,迅速对战略目标的重点单位和区域进行攻击。这样的攻击模式十分讲究效率,德军也是少数将摩托车放在战场上的军队,为的就是提高部队的灵动性。

  除了摩托车之外,德军还在闪电战当中,大规模使用装甲师和先进的德军坦克,以飞机作为掩护,让敌人的部队还未出发就半路夭折。

  “让士兵死在兵营里,让飞机炸毁在飞机场”,就是闪电战的具体理念。

  

  (二战中的德国摩托军队)

  这种攻击模式在战场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只要能够正常让部队进行推进,对于敌人的应对以及士气上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当时的欧洲各国,完全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攻击,自然也不是纳粹德国的对手。

  德军先进的军事理念,让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波兰被毁灭之后,德军的士气大盛,虽然英法同时向德宣战,但他们却丝毫不在意,希特勒也在这时正式开启了自己在欧洲的扩张。

  闪电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德国人在23天里将挪威吞并,用了18天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比利时,又花了仅仅5天时间把荷兰彻底征服。

  在与丹麦进行作战时,德国人甚至只花了一天就灭亡了丹麦。

  

  (纳粹德国恐怖的版图)

  在人类战争历史上,如此有效率的进攻军事手段也是极为罕见的,以最强大的队伍做先头部队,不给敌人任何反击和整合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达成战争目的。

  德军之所以在欧洲战场上无往不利,“闪电战”这样先进的军事理念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对于长时间以来,都选择在战场上拉开阵线、打阵地战的欧洲列强来讲,纳粹德国的先进战术无疑是降维打击。

  

  (闪电战中的“钢铁洪流”)

  哪怕到了今天,还是有不少军事专家们在研究闪电战,甚至寄希望于将闪电战与信息战结合,创造出一种“信息化闪电战”的模式,对目标进行高速信息化打击。

  德军在二战当中创造出的军事理念和作战方法,放在今天也没有过时,足以可见他们的强大。除了先进的军事理念之外,德国士兵的单兵素养和整体军事水平也很高,这也是德军实力强悍的另一个原因。

  正如前文所说:纳粹人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军工行业进行发展,这也就导致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

  在单兵的武器装备配置上,德国的军队几乎能做到人手一把98K毛瑟步枪。

  这种步枪单发威力大,有效射程能够达到800米,相较于其他拉栓式半自动步枪有着极其明显的优势。

  

  (98K半自动步枪)

  同时,德国人还创造出了“Gewehr43步枪”以及“Stg44突击步枪”。

  前者是德国自主研发的半自动步枪,在功能性和威力上,完全不输美国的著名武器M1系列步枪。

  而后者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它划时代的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威力大射速快,甚至希特勒本人也在此枪上进行过签名。

  德国人在军事方面努力支持,让他们有了极为先进的武器装备,配备了此般武器的德国士兵自然在战斗力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了这些,德国的队伍当中还大规模配为了MG—34,MG-42等大口径机枪,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他们甚至还有PZB—39反坦克重步枪,它发射的子弹口径达到了恐怖的92毫米,能够十分轻松废除敌方坦克的装甲。

  

  (PZB—39反坦克重步枪)

  德国在进行军事发展时,不仅注重单兵武器装备配置,同时还对重型军工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名鼎鼎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就是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出来的坦克,作战能力相较于同时代其他类型的坦克来讲,有着质的飞跃。

  在希特勒的授意之下,德国的科学工作者们甚至还想要突破原子弹的壁垒,创造出核武器。

  好在核武器的制造难度实在过大,直到战争结束,希特勒也没有如愿以偿。如果真让德军掌握了核武器技术,那么二战当中势必会出现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人类历史上,希特勒绝对可以被称得上是恶魔一般的存在,他不仅亲手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同时还丧心病狂地发动种族灭绝政策,屠杀了600万犹太人。

  

  (惨遭屠杀的犹太人)

  但是在当时的纳粹德国,希特勒绝对是一个“定海神针”式的人物。

  他本人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曾为了纳粹党而身陷囹圉,他在获得政治地位之后,又亲手带领德国走向经济上的复兴,在世界性经济萧条期间,保证德国人的温饱。

  正因如此,德国军队和人民都对希特勒十分敬重,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愿意为了希特勒肝脑涂地。

  

  (希特勒在人群中演讲)

  希特勒本人除了是一名政治家,军事家之外,还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演讲家之一,因为他懂得如何去煽动民众和军队的情绪。

  在他的演讲当中,很少出现高级复杂的词汇,而是用最日常最简单的方法来复述民众的诉求和纳粹党的需要,并且将二者牢牢挂钩,致使民众做出希特勒预期当中的选择。

  有了希特勒的存在,前线的很多纳粹部队本不怕死亡和牺牲,将国家利益和希特勒本人放在了自己生命的前面。

  也正因如此,纳粹德国才能做到在战线上以少胜多,同时与美苏英三大国进行在东欧战场上的纠缠。

  

  (演讲中的希特勒)

  在希特勒的个人领导,与战争挂钩的经济系统和先进的军事理念及武器装备的影响之下,纳粹德国在二战开始占尽便宜,几乎将西欧横扫,甚至连欧洲最老牌之一的国家法国,都遭到了灭亡。

  与此同时,希特勒还向东发兵直取苏联,一度将苏联军队逼到了莫斯科附近。

  如果不是德国的盟友日本,在这时选择偷袭珍珠港,导致一直中立的美国也加入到了反法西斯的阵营,将美国大兵送到了欧洲战场上。

  被迫把德国的战线拉的极长,在西面应对英美联军,在苏联又和红军们进行厮杀,从战略角度上来讲,这无疑是不理智的,但是当时的希特勒根本没有选择。

  

  (二战战场)

  法西斯主义的影响之下,德国早就已经变成了战争机器。他们需要战争来给自己进行补给,因为除了军事行业之外,德国本身的“造血能力”基本为零。

  也就是说德国人必须通过不断的战争来掠夺财富,不然的话,纳粹德国将会在一夜之间崩塌。

  虽然德国军队实力的确强劲,但战争毕竟不是儿戏,实力再强的军队也会有打光的一天。

  长阵线、长时间的战争之下,德国军队在二战后期甚至出现了大批未成年人,而这也就意味着希特勒让法西斯主义横扫全球的愿景落了空。

  1945年4月30号,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堡的地下室里印弹自尽。两天之后,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率部投降,在世界上掀起了数年腥风血雨的纳粹德国正式宣告灭亡。

  

  (希特勒自杀)

  回顾二战,德国军队的强劲势力给整个人类都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长时间以少胜多,并且同时兼顾多场战役,是名副其实的战争狂魔。

  好在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势力及时联合,共同遏制了法西斯主义的嚣张气焰,及时结束了战争,否则人类将会在二战当中萌受更巨大的打击。

  满维鸿.二战中纳粹德国闪击战各阶段之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福尔蒂.纳粹德国的兴亡[M].青岛出版社,2010.

  克洛德·达维德.希特勒与纳粹主义[M].商务印书馆,1997.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