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五章 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教学幻灯片.ppt
第五章 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
在意大利,这个欧洲最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衰落。伴随着经济的衰落、市场和金融业的萎缩,富有的市民将资金转向高利贷和购买土地与贵族头衔,加入到封建地主的阵营,使封建势力和封建关系得到加强和恢复。
经济政治的这种特点使本已分裂的意大利更加四分五裂,成为各个互相敌视的小国。成为欧洲各主要国家中最晚实现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
16世纪的尼德兰包括今日的荷兰、经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东北部。当时处于西班牙的封建统治下。
16世纪中期,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促进了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从1566年的“破坏圣像运动”开始,资产阶级在城市工人、手工业者和广大农民的推动下联合新贵族,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反对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斗争。
17世纪的荷兰已经是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1609年尼德兰革命在北方七省取得成功,荷兰共和国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必然反映到政治理论中。
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商业发展优于工业发展、对外贸易优于国内贸易的特点,这些都为荷兰政治学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7世纪的荷兰虽然是欧洲历史上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国家,但这一革命的经济基础相当复杂,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当软弱。
荷兰共和国的政权由富商和新贵族掌握。革命后,荷兰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三级会议”,其成员由各省教士、贵州和资产阶级这三个利益集团和阶级的代表组成,享有立法和决定赋税的权力。
三级会议的常设行政机关是国务会议,其首脑由奥兰治家族世袭。
荷兰共和国是半君主性质的共和国。
奥兰治家族是共和国中最保守的贵族集团的政治代表,排斥并拒绝广大人民以及工业资产阶级等级等政治力量参与国家管理事务。
资产阶级与寡头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时常发生。
资产阶级面临着进一步推进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和实现资本主义政治理想的使命。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斯宾诺莎的政治学说,就是适应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要求而产生。赋予了资产阶级新的政治视野。其政治视野就确立了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也不是以道德为中心的法学政治观。
格劳秀斯与斯宾诺莎推进了近代西方政治观的革命。
在社会生活领域。
整个17世纪乃至以后一段时期里,荷兰经济发展依然是商业优于工业。
工业发展相当滞后,加上农村中的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并未彻底摧垮,还保存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建立于这种所有制之上的封建特权,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国际社会中,当时荷兰已是海上强国,正与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强国争夺海上霸权。
同时17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发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许多国家卷入了这场混战,这严重阻碍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荷兰作为初生的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由此导致其特别关注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问题。
所以,这样的社会局势要求政治学说的理论重点是从政治学说角度规范国家间关系,发展国家主权理论,寻求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依据和法律基础。
在此种情况下,格劳秀斯的以国际法为出发点的政治学说应运而生。
经济的发展,使科学文化繁荣起来,使荷兰成为17世纪欧洲科学文化中心,成为学术思想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帜和中心,欧洲许多先进思想家纷纷逃到荷兰著书立说。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当时的荷兰是平静的,相反,这里依然充满着复杂的思想斗争。
一方面,教会在荷兰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教派之间壁垒森严,教会神学约束着人们的思想。
宣扬无神论,解放思想,成为荷兰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动力。
宣扬无神论,鼓吹信仰自由也就在为荷兰17世纪政治学说的主题。
另一方面,荷兰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封建势力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尚未彻底消除,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诸项政治权利,如思想自由尚未落实。
阐述和构建政治权利(诸如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17世纪荷兰政治思想家的肩上。
斯宾诺莎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还提出了建构和分析政治学说的具体方法,从而推进了法学政治观在近代西方社会的确立。
关于自然法的理论,其无比重要性并不在于格劳秀斯所赋予的内容,而在于治学的方法。
格劳秀斯借助理性进行推论的证明方法,在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格劳秀斯之后一代英国政治思想家中,托马斯·霍布斯是最坚定地遵循这种方法的一位。
斯宾诺莎则明确以几何学的证明方法陈述伦理学。
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当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士比亚关注世俗的法权之争与利益之争时,政治学说开始从价值化走向价值递减的过程,近代西方政治学说从方法论的角度推动了西方政治学从价值取向到科学取向的嬗变。
第二节 斯宾诺莎
一、生平和著作
1632-1677,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其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