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热点论文范文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1篇

  政治小论文是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教学载体,是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抓手。它主要是指学生紧密结合所学的思想政治理知识,针对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重要形式,是连接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善于立足社会实践,留意观察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实践,就是写好小论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厂、社区,去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社会生活中寻找材料,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在学习《生产、劳动与经营》内容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一家大型的现代化塑料厂,布置学生写一篇以经营者素质与企业发展为主题的小论文。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了解世间百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政治小论文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写出新意,只有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小论文要反映社会生活,一个重要途径体现在反映地方人文,写出浓郁家乡味道。我在指导一位高二学生写关于文化生活的小论文时,结合其所在家乡的粤剧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建议他围绕家乡粤剧文化的起源、兴盛、现状、出路等方面来写,后来写出了很有情怀的《烟雨文化――粤剧之浅谈》,获得很好的成绩。

  二、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政热点

  小论文的撰写角度要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社会生活。政治老师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可以通过课前时政三分钟、新闻轮流讲、一周热点点评等形式把时政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我指导学生撰写的《微信的碎片化阅读,何时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抢红包与年味》《一骑红尘众人笑,无人知是快递来》等小论文,以微信、抢红包、快递等热点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善于联系自身思考,展现个人魅力

  高质量的政治小论文,还体现在它有作者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还有看法与感悟,情怀与成长,并且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以《烟雨文化――粤剧之浅谈》为例,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抒发了家乡情结,对粤剧文化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使读者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再以《从饭店生意看社会风清气正》为例,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父辈的感叹,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所带来的社会的风清气正,感受到人民群众在良好党风政风中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幸福,由衷地发出“国家明天会更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明天会更好”的感悟。因此,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紧扣论题谈看法,深化主题有见解,充满感召力,把议论说理升华到个人情感、情怀,达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统一,是政治小论文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

  四、善于融合写作技巧,内涵文采齐飞

  出色的政治小论文,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支撑,更要讲究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同时应有一定文采,具有审美价值。要写出一篇事理交融、层次分明、说服力强的政治小论文,需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首先,要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尽量不出现罗列事实、堆砌材料的现象,要深挖细掘、善于捕捉,用最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最旗帜鲜明的观点。其次,要论据有力,言之有据,论证时要材料确凿,言之有据。常识性知识一笔带过,个人见解则要重点突出。再次,要层次分明,情真意切。语言富有哲理,多些文采飞扬、画龙点睛之笔。最后,要结构严谨,反复修改。注意结构清晰,专有名词要准确精炼,使人一目了然。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亚太研究;研究动态;核心期刊;载文分析;作者评价

  [作者简介]皮军,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黄秀菁,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资料室副研究馆员,福建 厦门 361005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5-0115-03

  《当代亚太》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主办的刊物,刊登反映我国有关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等诸多发展变化最新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学术刊物。10多年来,该刊努力使作者通过这个园地,充分发表研究成果,通过这个窗口深入了解亚太地区的发展和变化,是当前亚太研究重要的信息源之一。该刊在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国际政治类转载连续几年位居前列(前20名)。

  一、年来《当代亚太》栏目载文分布

  5年来,《当代亚太》刊登研究性论文共计578篇,其中少量基金资助的论文。根据该刊栏目的设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统计;亚太论坛(特稿),政治?安全?外交,经济?区域合作,社会?文化,港澳台之窗,书讯(书评),学术动态,其他。《当代亚太》5年来的载文分布情况如表1。

  《当代亚太》每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上百篇,说明了该刊有丰富的稿源,其中“经济?区域合作”和“政治?安全?外交”栏目载文量相当,是当前亚太研究的热点。亚洲太平洋地区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富有活力的地区,该刊的研究与时俱进,重点突出。“社会?文化”栏目的载文量呈增加趋势,说明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亚太论坛”(特稿)大部分载文及时报道和分析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对最新动态进行评述,更具时效性,区域特色明显。透过这几年发表的文章,读者对亚太地区的发展状况、问题和走向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亚太地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当代亚太》研究方向的选题分布

  将每一篇文章按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归类,得出《当代亚太》研究方向的选题分布,现将每一选题方向及篇数列出如下,见表2。

  从表2看出,当前亚太研究的热点在于国际关系,说明亚太地区是各大国角逐的重点地区,其中涉及中国:134篇、美国65篇、日本57篇、印度47篇。而随着10+3和3个10+1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区域内的国际合作、双边经贸关系、中国与亚太等方向也是重要热点。当然,次区域问题,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问题也是亚太研究的传统热点。另外,除政治和经济问题外,民族与宗教和文化教育等问题的载文量呈增加趋势,“9?11”后对宗教问题,特别是伊斯兰教问题的关注是其重要原因。

  三、《当代亚太》载文的机构分布

  在《当代亚太》所发表的研究论文578篇中,涉及的第一作者单位122个,涉及的国家7个。高校发文330篇,科研单位发文220篇,其他15篇,国外13篇。高校和科研单位是《当代亚太》发文的主要来源。表3列出了发文量前10名的单位。

  以上这些单位为亚太研究作出突出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特别是亚太所,利用自己研究实力和办刊优势,发文量超过总发文量的1/4,位居榜首。但这一结果比1999年的统计结果35.1%少,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外的单位的稿源在增加,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高。

  四、载文作者及篇数的统计

  5年间,《当代亚太》发文578篇,发文的第一作者人数为358人,现将发文作者及篇数的统计结果列出,见表4。

  从表4看出,《当代亚太》发文一篇的作者占72.90%,瞬间作者多,说明该刊还未形成相对稳定的作者群。这一统计结果比1999年的70.8%大,说明该刊得到更多作者的关注,也说明了核心期刊投稿的分散化。

  五、核心作者发文情况

  根据《当代亚太》的发文情况,现界定发文5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现将核心作者及单位列出如下,见表5。

  在16位核心作者中,有8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说明该单位研究能力强,高产作者多,在亚太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

  六、载文作者的地区分布

  5年来,《当代亚太》论文作者地区分布遍及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还有韩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地区覆盖面广。从表5看出,各地区亚太研究的发展极不平衡,发文最多的是北京206篇,最少的1篇。研究成果集中在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成为了我国亚太研究成果高产出的活跃区(表6)。

  七、载文作者职称或学历分布

  通过对研究人员职称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当代亚太》的研究水平与研究实力,表7为《当代亚太》载文作者或学历的分布情况(表7)。

  从表7可以看出,高级职称发文的比例占67.3%,说明《当代亚太》作者的研究水平是相当高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稿源占一定的比例,是当代亚太研究的新生力量。

  《当代亚太》办刊10几年来,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作者的关注,体现出亚太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是亚太研究的高水平刊物。

  [参考文献]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3篇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3.要体现自我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性活动,应充分考虑其“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特征,以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为基本要素,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写作的能力等。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与趋势;CSSCI;关键词分析;核心作者群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1999年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出口不畅的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的视野在延伸,研究的领域在扩大,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研究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已有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做了回顾总结。如姜继红通过中国教育网搜索到2001年至2004年期间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章有1114篇,但这些研究大多笼统地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而没有注意运用有关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与对策等进行研究。[1]蓝洁和唐德海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有不同的焦点,多学科复合视角的高等教育就业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理论演绎及问题解决向度上,已有研究成果呈现诸多不足。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趋势将在学科视角的切入、多学科复合视角的交叉领域、理论演绎、实证研究成果的理论提升等方面寻求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2]赖德胜、孟大虎等指出,与国外文献相比,国内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用基本的供给―需求分析工具所进行的总体研究基本没有;二是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紧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对已就业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对其他青年群体的收益水平和福利状况有何影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讨论;三是对于当代中国这个典型的转轨经济体来说,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可能更复杂,来源更广泛,但国内已有研究在分析视角上仍显得不够丰富,无法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前面透彻的把握。[3]范围和高耀明以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收录的1979―2008年间“高等教育专题”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中的4253篇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就业及就业指导”作为二级主题置于一级主题“高等学校教与学”之下,1979年至2008年期间共有就业及就业指导的高被引论文153篇,占全部高等教育研究主题高被引论文数量的9%。[4]

  运用CSSCI所提供的论文关键词的频率、变化趋势以及论文的被引次数可以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5]顺承这一思路,运用CSSCI数据库统计出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标引5次及以上)和高被引论著(标引4次及以上),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和高被引论著的分析来揭示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另外,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里的作者发文和作者被引情况来统计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的研究活动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基本态势。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体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讲,高频率的关键词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常规研究指向或某一阶段内的学术热点;高被引论文在学界有两层含义,其一预示着该论文的质量较高,其二说明该论文在学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程度。[6]因此,将从高频率的关键词和高被引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2008年间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研究热点。

  表1列出了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论文中标引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23个;表2列出了2001―2008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被引达4次及以上的18篇论著。

  表1 2001―2008年论文中标引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

  从表1可以看出,在23个关键词中,“教育”和“指导”遥遥领先,总标引次数达121次,表明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表2中“就业能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观念”、“性别”等与大学生自身有关的关键词标引达78次。与此相应,在高被引论著中,仅在篇名上与大学生自身相关的就有5篇,这些论著总被引频数高达31次。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持续关注的另一个热点是就业环境。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也经历了从分配到择业的转变,就业的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表1中与此相关的关键词比较多,如“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政策”、“对策”等。从表2来看,与这一主题相关联的论著有5篇,这些论著总被引频数高达61次,远高于其他的研究热点。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趋势分析

  通过对表1和表2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还可以大体上认识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研究方法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基本趋势。

  从表1关键词标引次数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焦点逐步转向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和宏观的就业环境的关注。

  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研究者的视线逐渐回归到高等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人身上。从表1可以看到,“就业能力”、“社会资本”等关键词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被引论著的篇名中出现“就业能力”和“社会资本”的更是多达5篇。而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综合素质、学校的培养模式、受教育的效果直接就体现在其“就业能力”等方面。

  表3 2001―2008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序号 作者姓名 发文量 被引量 作者机构

  1 曹殊 5 5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2 池忠军 5 5 中国矿业大学

  3 杨伟国 4 1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4 胡解旺 4 5 嘉兴学院

  5 李家华 3 1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6 姚裕群 3 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7 冯华 3 5 北京师范大学

  8 贾利军 3 4 南京师范大学

  9 林惠青 3 4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10 曾湘泉 2 2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1 周济 2 10 教育部

  12 郑洁 2 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3 吴庆 2 7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系

  14 李颖 2 6 华南理工大学

  15 黄敬宝 2 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

  16 赵立卫 2 4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宏观的就业环境比较复杂,虽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但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对就业环境的研究依然是今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曾湘泉的专著《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和学术论文《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5年间被引频次达到了47次,就说明了学者们对就业环境的持续关注。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趋势还可以从主要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18篇高被引论著主要采用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视角,分别为7篇、6篇和4篇。研究方法以实证居多,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高被引论著达10篇。这说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核心作者群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也产生了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利用CSSCI操作平台,检索出2001―2008年间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65人,以这65人为初选名单,统计他们发文的被引次数,将被引4次及以上的统计在内,统计结果如表3。

  以表3来看,这16人可以看做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因为一方面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领域发文较多(2篇及以上),另一方面他们的论著被引频次较高,说明有较强的学术影响。以数据为例,这16人论著总数达到47篇,占5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论著总量663篇的7.09%;16人论著总被引次数为129次,占5年间大学生就业问题论著总被引次数773次的16.69%。由此可见,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显著。

  在16名作者中,属于高等院校的有13人,占总数的81.25%,体现出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核心作者机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地。

  五、结论

  通过运用CSSCI数据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的热点、趋势以及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研究的热点来看,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对大学生自身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就业环境也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第二,从研究的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焦点逐步转向对微观的大学生自身和宏观的就业环境的关注。研究方法上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第三,从核心作者群来看,16人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他们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显著,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并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参考文献

  [1]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8.

  [2]蓝洁,唐德海.多学科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5(5):85-88.

  [3]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7.

  [4]范围,高耀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1979―2008[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5-47.

  [5]苏新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8-212.

  [6]王沛沛.青年研究中的热点、趋势及核心作者群分析――基于CSSCI(1998―2008)的研究[J].青年研究,2010(1):88-93.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积极改进中小学的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这说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为国家所关注,因此,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承担起所要担当的历史责任。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我们要使学生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机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体现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所以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举例、讨论、辩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外,可采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重视教学研究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一、改进教学方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入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例如,近年来,我指导初三学生进行以“家乡的变迁”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他们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前后对比,一个是家乡解放前后,另一个是家乡改革开放前后。通过社会调查和考察,搜集材料与写调查报告,学生增强了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过硬、总能给学生以新鲜感的有活力的老师。我始终认为要让学生喜欢政治课,老师必须首先让学生喜欢自己。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老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理论、常规教学手段外,能歌善舞、表演才能、绘画才能、幽默感等素质也必不可少,这些素质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品位,而且可以使教师具有吸引力和活力。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一些好的板书,在课堂上使用幽默的语言,适当穿插一些时政故事,采用歌曲导入,等等。这样,每一节课学生们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用好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教师必须使实际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化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使农村学生不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产生困难,觉得枯燥无味,同时,使学生感到从思想政治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新修订后的初中政治课本,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讲道理浅显明白,每一课都有一些动人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事例,有较完整的“阅读与思考”资料,有形如“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填一填”、“比一比”、“试一试”、“做一做”等小栏目,还有活动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兴趣去读,并且大体上都能读懂。在让学生阅读时,我们可先根据课文内容、教学要求,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限定学生阅读时间、阅读方式。有的课文需要细读的,学生要勾画重点,思考问题,给的时间就长一点,有的只要学生大概了解一下内容的,学生跳读一下即可。一般情况下两者要结合起来,跳读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整体框架内容,细读部分章节有利于深挖内容的本质东西,拓展知识点。阅读以默读为主,但对一些需要强记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对一些小故事,可让个别同学朗读或讲解,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以情感人,以理明人,以事励人。教师组织学生读书,可以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培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知识架构,价值取向和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能得到升华,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三、倡导合作精神,开展探究性学习

  要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要转变角色,即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上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倡导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一些问题的思考,鼓励同桌合作求答案,同桌之间时有争议,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鼓励同桌经常互查学习笔记,互查作业情况,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自主或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选取恰当的资源,以教本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教师要恰当地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确立可先由学生质疑,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

  如我在教初一政治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不限,时间为一个星期。初一学生还没写过论文,我就适当指导学生论文格式,给一定的参考题目,平时关注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与他们探讨。主要还是学生自己去关注生活,发现问题,查寻资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很多学生为了进一步掌握写论文的技巧,便去书店查资料,或问家长。为了寻求一个好的论题,学生关注电视报纸上的新闻,平时谈的话题也经常是问其他同学论文的进展情况。从学生的论文题便可看出学生涉猎的知识范围是广泛的,如《如何把握学习的新节奏》、《文明行为也是投资环境》、《如何让家乡更美》、《如何学会自我保护》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拓展了知识面,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四、知行相统一,开好活动这一课

  初中政治教材中均安排了活动训练这项内容,并且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初中政治课活动内容丰富,设计的许多活动有较好的操作性。有些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便能进行,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育效果。课后的活动,不是要学生重复书本上的名词、概念,去机械地重复那些知识,而是紧扣每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让他们通过认真思考,去回答一些问题,去活动和实践一下,获得自己的体验,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认识、启发思想的目的。

  如我在讲授初三政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时,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表格,把他们认为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列出来,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发言踊跃。通过此活动,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责任、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强化了“要做一个道德高尚有责任感的人”的体验。

  五、加强热点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热点问题教学应有“趁热吃”的时间观念,教师要“目锐”“手快”,既要及时把握热点大事,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首先,在热点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及时把握它。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趁热”深化教学。其次,在热点问题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时间敏锐地把握它。这样以“特写”的方式,让学生更“现实”地透过热点问题的最新反映,深入运用知识揭示其本质,深化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认识。一句话,热点问题发生时“注视”它,热点问题有重大变化时“抓住”它,热点问题教学就能始终与社会发展趋同,教学活动不但凸显时效性,而且具有吸引力。

  政治开卷考试,强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原理,分析解决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社会热点为主线,开展“校园话题、学生论坛、教师观点、身边事、大家谈”等活动,或于教学中直接渗透社会热点、典型材料教学方法等,这样,既扩充了课堂知识容量,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充分利用各种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的内容时,我挂上彩色大地图,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讲“为人民服务”,用投影机打出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了他那博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发挥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白生生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并展开讨论。

  我还把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运用图片、电视、录像、幻灯、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让生动形象的“图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觉悟。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和生活的主人。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学习过程已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按照意见要求,更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新课程标准”,2006.

  [2]李春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理念[M].教育出版社,2005.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政治;中考;主观题;解题能力

  广州中考政治试题中主观题属于开卷部分,共6个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一、中考政治试题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广州的政治中考,主观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思维要求越来越发散,每道题要求综合调动的知识范围跨度越来越大。试题特点如下:

  (一)从内容上和考点上看。1、“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和论述。如2013年试卷第19题用微博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就竞选学生干部的话题说出自己的看法;2012年第21题材料阅读题材料是中学生消费维权;2011年第23题是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2010年第21题中其中一问是关于学生心目中的低碳生活方式。2、紧跟热点问题,时代特征凸显。试题注重时政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2013年第18题有关十内容;2012年18题关于全省民族团结对应了当年热点和平解放60周年,第22题关于扶贫工作会议对应了当年热点提高扶贫标准;2011年第19题展示一个真实中国;2010年第21题关于上海世博会。3、区域特色突出。试题注意联系地方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发展。2013年第21题关于人口流动情况,都涉及到广东的实际情况;2012年的试题第18题关于广东省全省民族团结,第20题关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是试题第21题涉及岭南文化;2010年第22题选取的材料是广州市某学校的事例。

  (二)从出题形式上看。1、图文并茂。图包括漫画、图表和表格,信息生动直观,令人一目了然。2013年第21题、第22题分别出现饼图和表格;2012年第21题使用表格展示材料;2011年第21题以10张精美图片来展示岭南文化,第23题以漫画形式演示生活垃圾分类流程;2010年第21题有上海世博会彩色样图。2、形式多样。试题提问方式有直接设问类、归纳类、图表分析类、建议类、启示类、活动与探究类。还有一类是联系实际写自己的做法或看法,姑且将此看做生活类。

  (三)从考查的目的看。中考政治出题的趋势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开放类的题型越来越多,情境设置多样性;设问参与开放性;答案多元性。

  实际上,分析能力正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政治考题不管怎么变化,也仍然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对策

  针对广州中考政治试题命题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分析能力。首先,平时授课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老师教育学生要随时随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广采博收时政要闻;要求学生在了解热点过程中不仅关注感性的东西,更要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理性思考,从而使学科知识得到深化和拓展,热点知识得到理解和升华。其次,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再次,把看新闻当做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分析每一个时事热点,找出尽可能多的教材知识结合点。尝试自己去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二)掌握基本知识,融汇贯通。在学习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熟悉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

  (三)加强题型训练,研究解题思路、方法,总结答题的规律。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答题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读”,即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确定知识点。有些时政题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标题、图表和注释。二“找”,即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明确题目的要求;三“联”,即在“找”的基础上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四“结”,即总结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知识点,分点、多角度组织好答案。

  “启示类”“倡议类”“建议类”问题在近几年的试题中逐渐增多,复习要求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想想“我应该怎么做”。关注国家、社会的“模范”“感动人物”的评选材料,学会分析这些先进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与优秀品质,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活动与探究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强的导向作用。这类试题主要有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撰写小论文等形式。

  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格式和内容上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标题。要符合调查的主题。第二部分,引言。这部分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第三部分,主体。具体叙述调查的基本情况,列举典型事例和数据,并恰当地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和规律。第四部分,结论和建议。

  活动设计类,包括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目的。它的设计必须依据主题、筹划活动准备、设计活动步骤。

  小论文类。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书写政治小论文可采用“三步法”。第一步:“引”。即从提供的材料中引出论点。第二步:“论”。即依据材料,针对论点,选取论据,联系社会热点,发表议论。通过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三步:“结”。即结论。或总结全文、重申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等。

  需要注意:中考试题说到底是对考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些能力的培养又是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陈纪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主观题的解题能力[J].学周刊,2012年14期.

  [2] 赵强.中考政治主观题如何找全答题角度[J].文理导航, 2012年第17期.

  [3] 魏艳华.关注时政热点 提高应考水平[J].教育学,2012年第6期.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7篇

  哲学学科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等具体门类和分支;哲学学科所研究的问题也较为复杂,有的是一般的哲学问题,有的是各哲学门类或分支的特有问题,还有的是哲学不同分支之间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门类因交叉而出现的问题。因此,通过cssci收录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通过分类处理、具体分析来考察学科研究的热点,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2005-2006年度cssci哲学论文关键词标引数据,对2005-2006年的哲学热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哲学门类;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类处理,既把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热点和研究趋势,也能够说明各哲学门类和分支的具体热点与趋势。

  2005-2006年cssci共收录哲学论文8278篇,这些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有16000多个,其中被标引15次以上的有160个左右。下面分类对这些标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加以分析,了解2005-2006年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一、哲学门类关键词分析

  根据我们对哲学研究成果的观察和了解,哲学论文中如果直接标引哲学或哲学各门类的名称为关键词,则所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大多与学科或各门类的自我描述、反思或建设有关,即便是具体人物、流派或问题的研究,也与上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如表1中被标引的哲学(60次)、哲学研究(22次)、哲学观(18次),显然都是学科相关问题的标示。

  分析表1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的哲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是哲学研究的重心。

  如果合并马克思主义哲学(324次)、马克思主义(133次)、马克思(132次)、马克思哲学(87次)、西方马克思主义(33次)等高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量,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哲学研究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的关键词标引数达到577次。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如果合并中国哲学(112次)、中国哲学史(33次)和中国古代哲学(15次),与中国哲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达到了160次,排名第二,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的规模决定的。但就中国哲学自身来说,学科的自我反思和建设显然也有较高的热度。如果将科学哲学(83次)、技术哲学(54次)和工程哲学(20)这些通常视为科学技术哲学的关键词相加,其标引数为157次。与西方哲学相关的关键词标引数,如西方哲学(61次)和西方哲学史(15次),共76次。这表明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学科反思和建设也有一定的热度。

  分析表1还可以看到,一些具体分支和方向是2005-2006年的研究热点,如政治哲学、实践哲学、道德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特别是政治哲学、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通过关键词的标引数来看,2006年比2005年有大幅度提升,增热趋势明显。

  二、哲学基本问题关键词分析

  哲学作为一个形态较为成熟的人文学科,学科研究所围绕的核心问题通常包括一些历久弥新的“老问题”。同时,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致思于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往往是在新的理论和实践境遇中出现的,需要展开新的探索。

  表2给出了2005-2006年哲学论文中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标引关键词。

  通过分析表2可以看到。一些哲学学科中的基本问题,如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辩证法、方法论、自由、存在论等,仍是哲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一定是专门进行的,往往更多地是在具体研究中加以涉及。另外一方面,一些现当代哲学研究中所凸现的“新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如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生活世界、人类中心主义、真理、主体间性等,作为关键词的标引数排列较前,且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成为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对象。特别是现代性、后现代问题的讨论,显然成为热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3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3,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注意到,一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理论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荣辱观也成为重点的关键词或标引数上升幅度较快的关键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研究中,除马克思之外,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也有增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研究中,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也是重点。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也获得了持续关注。

  四、中国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4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中国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4,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哲学学派的研究看,先秦儒道哲学、周易哲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等仍是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的重点人物看。先秦的孔子、老子、孟子、荀子,汉代的董仲舒,宋明理学家中的朱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以及现代新儒家中的冯友兰、牟宗三等,是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就哲学问题而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人生境界等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独特问题,仍有广泛的理论效应。此外,关于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思考,也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五、西方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5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西方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5,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是研究的重点。此外,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研究热度有较大上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黑格尔,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胡塞尔、德里达等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六、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6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6,有关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描述与思考,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虽然相关描述

  与思考更多地通过具体问题的研究而展开。就问题而言,对科学的反思以及技术哲学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技术理性等,是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对象,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

  七、道德哲学关键词分析

  cssci在哲学特别是道德哲学的考察中,将伦理学的内容也纳入其中,因此设计了表7,对2005-2006年哲学论文中道德哲学方向(包括伦理学)标引关键词加以统计并作分析。

  根据表7可以看到,与道德哲学自我描述相关的关键词道德(60次)、道德哲学(38次)有较高的标引频次,说明相关问题是讨论的热点。在道德哲学的理论方面,如价值观、道德规范、道德价值、人性、人性论、德性等,这些问题是道德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此外,在有关道德的具体实践领域,也有相应的理论思考,如道德建设、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关键词标引出现于2006年,并达到27次。显然这与由国家所主导的道德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根据表7,“伦理学”作为关键词标引频次达到71次,说明伦理学领域的自我描述是一个重点。伦理学领域的热点还体现在具体的伦理学方向和分支的研究。在中国学者这里,除了传统的儒家伦理受到重视之外,当代的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等,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八、结语

  本文就哲学研究的自我描述、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对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有了客观的了解和把握。下面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的升降趋势对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和说明。

  笔者注意到,有些关键词的标引频次有显著增长,说明相关的研究处于上升态势,学者较为关注,研究正在加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和描述。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引频次的显著上升得到印证。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作为关键词的标引频次也有迅速上升。语言哲学在2005年被标引8次,2006年则被标引30次;分析哲学在2005年被标引5次,2006年则被标引21次。这说明。在2005-2006年间,以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为中心的研究显著增强。

  在哲学问题的研究领域中,除了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等传统问题受到关注外,一些与当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新问题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其增长的趋势明显。如现代性与后现代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

  就哲学各学科门类自身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哲学领域中的天人关系研究以及孟子研究,西方哲学中与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相关的学派和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哲学领域中的技术哲学(如技术创新和技术理性)研究,道德哲学领域中的生态伦理和经济伦理研究等,增长趋势明显。

  还有的关键词,其标引频次有显著下降,这说明学者关注有所降低,研究正在减弱。有些关键词标引频次的显著下降,反映了学科热点的转移,如中国哲学学科在世纪之交和本世纪前五年对自身进行了学科反思和建设工作,相关问题成为热点,中国哲学作为关键词的标引频次从2005年起开始下降。这正与2005年之后相关问题的讨论在中国哲学界有所降温一致。有些关键词标引频次的显著下降,反映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较为充分,如果没有新的材料,不改进研究范式,研究的深入已变得更为困难。如中国哲学领域中的宋明理学研究,西方哲学领域中的康德研究,科学技术哲学领域中的科学精神的研究。道德哲学领域中的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研究等。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库;文献计量;可视化;知识图谱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31

  〔中图分类号〕C932;G250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170-08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dynam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field of think tanks at home and abroad,so as to track the frontier and hot research,and explored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Method/Process]The article made a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and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apers in this field,which were enlisted in the database of SCI and CNKI with the methodology of bibliometric and knowledge mapping.The paper analyz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academic papers about think tanks from several aspects:paper quantity,the subject of research,the hotspot and research frontier.It helped researchers find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think tanks,and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researches.[Result/Conclusion]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focus of common concern on the field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ink tanks are how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think tanks.Meanwhile,the future research focus of Chinese think tanks also includes exploring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style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think tank;bibliometrics;visualization;knowledge mapping

  智库(Think Tank)也称智囊机构、智囊集团或思想库、头脑企业、顾问班子等,它是由多学科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主要从专业化的角度,客观、科学地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战略性或具体性政策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并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观念[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建设目标,将智库建设提上日程[2]。根据历年的《全球智库报告》可以发现,中国的智库总数不断上升,到2015年底,中国达到429家,仅次于美国(1 830家),排名第二。同时,能够进入世界顶级智库前150位的中国智库数量也逐年增多[3]。

  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有关智库建设及完善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智库的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1968年[4],此后美国学者Paul Dickson首次对智库进行明确界定,智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对象是与政府、企业以及大众密切相关的广泛的政策问题,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并提出咨询建议[5]。西方智库研究主要围绕政治学研究路径、政策过程研究路径、知识运用研究路径等方面进行展开[6]。其中英国著名智库专家Diane Stone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全球“知识―政策”网络、政策转移及智库角色定位研究等[7],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知识―政策”关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国内智库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对我国智库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徐晓虎(2012)[3]等通过历史回顾、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给出中国智库及各种类型智库的准确数量,中国智库总数约为2 400个,其中,官方智库约为1 500个,高校智库约为700个,民间智库约为200个,并构建了智库竞争力评估体系,列出中国排名前15位的智库机构。张江河(2015)[8]针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做好内涵定位、方向定位和运行定位等工作。

  总体上,国内外智库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智库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利用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对SCI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国内外智库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主体、研究热点及前沿,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相关研究的异同点,以期为我国智库领域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

  11国外数据来源

  在国外文献样本的定量统计上,选择Web of Science(简称WOS)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Think tanks”),数据库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SCI数据库),时间跨度限定为1968-2016年,文档类型(Document Type)限定为文章(Article),检索日期为2016年6月2日,共检索到832篇期刊文献,以此做为国际学术论文的样本数据。

  12国内数据来源

  在国内文献样本的定量统计上,选择《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作为国内数据源。检索条件设定为:篇名=“智库”,时间跨度限定为2001-2015年,数据库来源类别限定为“全部期刊”(包括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期刊),共检索到2 120篇期刊文献,并进行数据清洗,删除了编者按、书评、会议通知、征文通知等非学术论文,筛选后剩余1 509篇论文作为国内学术论文的样本数据。

  2国内外智库研究领域发文量对比分析

  21国家/地区分类文献统计

  利用CitespaceⅢ对SCI数据库中各国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绘制出网络地域图谱[9],如图1所示。该图中“年轮”的大小可反映该国家的数量,即年轮越大说明发表文章越多。其中,美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数量最多,达到319篇,占所有发文量的3983%,排名第一;英国、加拿大仅次于美国分别位居第二位、第三位,但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分别占所有发文量的1348%、974%;澳大利亚与德国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中国以23篇的发文量位居第八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智库研究领域的虽处于较领先地位,但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名的国家/地区中,发达国家占9个,发展中国家仅占1个,他们所占整体论文发文量的8887%。按每个国家的年发文量进行排序,位居第一位的美国在2015年发文最多,为29篇,每年呈逐步增长趋势;排名第二位的英国在2014年发文最多,为20篇,2015年较少;排名第三的加拿大在2012年发文最多,为10篇,其余年份较少;澳大利亚、德国、日本、荷兰、中国、法国、苏格兰分别紧随其后,各发达国家在智库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虽有较小的波动,但整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22国内外近15年发文量对比分析

  本文对于SCI数据库的数据统计是从1968-2016年,是由于1968年出现了第一篇关于智库的文献,自1968年至今,SCI中有关智库研究的发文量基本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为了更清晰的将近年来国内外智库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本部分只选取了2001-2015年国内外关于智库研究的文献数据,近15年国内外发文量的对比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国内外智库研究文献数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从2009年开始,国内智库的发文量反超国外发文量,在2013-2015年期间呈现急速上升阶段,2015年发文量已达到661篇。这充分反映出智库在国内的研究处于一个稳定的成长阶段,其关注度在最近几年更是极速提升。

  3国内外智库研究领域研究主体对比分析

  31国内外智库研究学科分布对比分析

  国外智库研究领域学科分布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排名第一位的研究主题是政治与法律(GOVERNMENT & LAW),所数量占所有成果的1578%,其中,Diane Stone在2000年提出了新的智库发展模式,即非政府组织模式[10],指出私有化智库可以通过信息交换、提出思想主张、参与国内及国际政策交流等方式来充分发挥智库在传播政策理念中的重要作用。该篇文献的被引次数高达79次,对后期该领域的智库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排名随后的研究主题依次是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1267%、社会科学859%、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国际关系、经济学、工程学、教育学、区域研究。同时,各主题之间均有粗细不等的连线,说明国外智库领域的研究在学科研究特点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

  通过对CNKI中智库研究的学科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国内学科分布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发现文化、科学、教育、经济等研究领域对智库的研究成果所占比例相对较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智库的研究主要是从政府智库开始的,而智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文化、教育、科学、经济等领域的热门性,同时,目前的智库研究范围也逐渐延伸到社会科学、工业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

  从学科分布的相同点来看,国际和国内对智库领域的研究均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涉及到医学、工程、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公共关系学、地球科学、地质学、化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相对而言,中国的智库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程度还比较低;国际上对于智库领域的研究以政治与法律领域的研究成果居多(占1578%),而国内以文化、科学、教育领域居多(占26%)。

  32国内外研究机构对比分析

  国外智库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杜克大学以25篇排在首位,发文量明显多于其他研究机构,说明杜克大学在智库研究领域相对较为重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其发文量分别位于第二、三、四名。整体上,排名前10的机构共发表文章119篇,占样本容量的1430%。

  国内智库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累计17篇,占所有样本的133%;其次是《?望》新闻周刊10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分别排在三、四、五位。整体上,前10个机构共发表文章71篇,占样本容量的1651%,说明国内智库领域高水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水平还要进一步提升。

  从SCI数据库中所刊载论文的研究机构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智库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拥有相对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基本形成了代表性的作者和研究机构,高产作者群正在逐步形成。在国际化成果的产出中,中国南开大学以发文量4篇排在第27位,可见我国的研究机构并不占优势,数量相对较少。但智库领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目前关注的重要领域,中国的智库研究将逐渐走向国际化。

  33国内外研究文献期刊分布对比分析

  根据SCI数据库数据分析,国外智库领域研究文献按期刊发文量统计结果如图7所示,排名第一位的是AMERICAN HEART JOURNAL,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脏病、血液循环等,其发表的相关智库研究主要包括关于某类疾病的专家智囊团建设,即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业医学智库[11]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学智库的疾病预防知识传播功能等[12]。

  34国内外高产作者对比分析

  国外高产作者统计结果如图9所示,排名第一的是英国著名智库专家Diane Stone,共9篇。1991年Diane发表了第一篇智库研究成果[14],分析了当时背景下的美国智库转型,智库经历了20年的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了相当大的转变,从倾向于政策研究的机构转变为倾向意识形态的理念营销,并对独立的公共政策机构进行分类,以评估其随着政治制度演进产生的不同特点,从而为智库建设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

  整体数据表明智库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以李国强为代表的高产作者正逐步形成。李国强对英国、法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智库发展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6-17],并形成了详尽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成果是“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和探索”,深入解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提出我国智库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并阐释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以及在新形势下,我国智库建设需要处理好多方面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有序高效参与决策咨询,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持[18]。

  对国内外智库领域高产作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国内外虽均没有形成稳定的高产作者群,但确实已有一些代表性作者在智库研究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产作者群也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在国际化成果的产出中,其高产作者数量则相对较少。但从近几年我国智库领域的极速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智库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成果产出必将日渐提升。

  4国内外智库研究领域热点及前沿对比分析

  41国内外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411国外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可以反映某个领域的学者普遍认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献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往往可以反映出该研究的核心和思想,因此本文从相关数据中的关键词、主题词入手,采用“CitespaceⅢ”软件对智库研究领域的“文献共引-关键词”和“主题词”的时间序列演进知识图谱进行了分析。设置“CitespaceⅢ”的相关属性,主题词类型“Term Type”中选择“Burst Terms”,出现606个突显词汇,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选择“Keyword”,选择 Pathfinder算法,设置相应的阈值,共形成784个节点,1 675条连线,如图11所示。

  图11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关键词字体及圆圈的大小则反映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热点。根据图中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论文的主题内容,可将国外智库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划分为智库辅助政治决策的相关研究、智库自身建设及管理模式以及智库合作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

  (1)智库辅助政治决策的相关研究。该热点包括Politics(政治)、Policy(政策)、Science(科学)、United-states(美国)、Governance(治理)、Risk(风险)等关键词,在此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两篇文献分别是Abelson D E在1992年发表的研究美国智库如何利用新闻媒体作为非政府渠道来增强自身在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的文献[19],以及他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智库在美国政治中作用转变的文章,指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开始越来越多的向智库或是政策研究机构进行政策咨询,以制定政策并实施,智库的角色开始从政策研究向政治支持发生转变。这两篇文献对于后期智库辅助政治决策的相关研究具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20]。

  (2)智库自身建设及管理模式。该热点包括Funding(资金)、Management(管理)、Growth(发展)、Model(模式)等关键词,其中智库的资金筹集问题是该方面目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McLevey John(2014)发表了关于加拿大智库及其资金来源关系的文章[21],认为以往的学者们对智库与其投资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时侧重于政策知识理论研究,而鲜有依据案例来进行分析,所以,McLevey以2000-2011年30家智库的资金来源原始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得出自2005年以来,由私人筹资的智库资金紧缩,但由国家支持的智库资金较为宽松,且更加依赖于自产收益及投资,为未来智库筹资提供了借鉴意义。

  (3)智库合作网络建设。该热点包括Networks(网络)、Achieving Quality(成果质量)等关键词,关于智库合作网络建设这一课题,Pautz Hartwig(2014)发表了关于英国智库及其合作交流网络的文章[22],该文以2012年的一项英国智库数据为基础,分析发现英国智库的合作交流网络主要依赖于国内机构组织,与国外机构组织缺乏交流,提出应加大与国外机构组织的信息交流程度。

  412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对CNKI数据库中1 509篇文章统计获得中文原始关键词约1 415个,选择词频不低于3次的共558个关键词,忽略与本研究内容完全重复的关键词“智库”,最终选取557个关键词作为国内智库领域的研究热点。

  由图12可以看出,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累计出现频次为145次,说明中国特色智库研究在国内关注度较高,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朱旭峰发表的《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23],该文将智库视为决策咨询体系中的行动者,并参与决策咨询以影响政策过程,从而构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即“宏观―体制”、“中观―模式”、“微观―结构”3个理论维度,并围绕此框架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进行理论构建,重点关注中国智库、决策咨询制度和中国政策决策体系的内在关联,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定位,通过研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并提升研究方法和政策分析能力。该文献在智库研究的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次数排名第二的关键词有决策咨询、全面深化改革、智库建设、布鲁金斯学会、新型智库等,这些词出现的频率均超过30次。由于这些关键词在智库研究论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国内期刊中智库研究领域目前的主要研究热点,其中关于新型智库,黄如花(2015)[24]发表了《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提出图书情报机构可面向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新型知识服务,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图书情报机构可通过直接提供智库服务、知识咨询服务、情报技术支持、信息计量服务、智库成果复用等途径参与新型智库建设。该文为图书情报机构行业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对智库研究结合其他领域的创新研究起到了启示作用。

  413国内外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从相同点来看,国内外智库文献知识图谱中均出现“智库”、“研究成果”、“研究机构”等关键词,说明国内外均把智库研究成果的应用,智库研究机构的建设作为智库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不同点来看,国外更加关注“成果最优化”、“数据包络分析”、“成果质量”等具体的智库技术实现问题;而国内的研究热点更加突出智库领域中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等政策应用中的方法和实现路径问题。

  42国内外研究前沿对比分析

  421国外研究前沿分析

  在研究前沿分析中,中心度可以用来衡量该点在网络中地位的重要程度,具体如图13所示智库研究主题词在时间脉络上演进图谱,同时对国外近五年智库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频数和中心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对832篇文章进行统计共获得原始关键词约784个。近五年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为系统、网络、模式、管理、设计、中心智库、最优化、政策研究、风险,代表了智库领域的研究趋势。

  国外智库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智库的管理及其运营模式创新。Ya Li(2015)[25]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Think Tank 20”(TT20),即以审议专家主持、公众参与为一体的协商政策分析(DPA)机制,并构建了TT20的概念框架及两种模式,其一是描述TT20与其他决策主体之间关系的外部模型;其二是描述TT20及其内部要素间的分工的内部模型,并提出了TT20设计和运营的几点策略。

  (2)外交政策智库的现状及建设路径。Longhini Anna(2015)[26]分析了意大利政治背景下的外交政策智库的演变过程,指出意大利外交政策智库与该国政治体制密切相关,也正是这种关系严重制约了跨国智库组织的发展。

  (3)如何使智库成果最优化。Woo Yuen Pau(2015)[27]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加拿大面临国内外政策区别越来越不清晰的挑战,外交政策智库应积极应对,并克服其社会狭隘性。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外交政策智库建设是国际智库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这几个方面将会成为国际智库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422国内研究前沿分析

  CNKI数据库中智库领域关键词时间脉络图谱如图14所示。其中对近五年出现的关键词频数和中心度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频次出现较多的关键词为新型智库、社会智库、运行机制、中国特色、高校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些词反映了智库领域的研究趋势,其中刘西忠(2015)[28]发表了《从民间智库到社会智库:理念创新与路径重塑》,为新形势下社会智库的建设提供了重塑路径的建议。

  总体上,国内近三年出现的关键词主要分为3类:多类型智库创新建设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研究;智库建设与顶层设计、国家战略关系的研究。它们将成为国内智库领域未来新的研究趋势。

  423国内外研究趋势的对比分析

  从相同点来看,国内外智库领域的研究趋势都集中在智库的优化建设、强化完善智库设计和提高智库成果的优化程度方面;从不同点来看,国外的研究趋势更加集中在智库模式设计、智库在医学方面应用等技术领域,而国内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导向方向。

  5研究结论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使得智库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国内外研究成果数据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发现:(1)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核心文献的高产地区,其研究成果水平较高,并拥有相对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和一定的高产作者,相比之下,国内的智库研究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近三年来,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智库研究领域的国内及国际研究成果都大幅增加,研究水平也进一步提高。(2)通过国内外研究主体对比分析,目前国内外智库领域的研究均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由于涉及学科范围较广,国内外都尚未形成稳定的期刊群、高产作者群。但相对而言,中国的智库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程度还比较低,仍以文化、科学、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3)从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前沿对比来看,智库的优化建设及完善智库设计,提高智库成果的优化程度是国内外智库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及完善则是我国近几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整体发展趋势及发展背景来看,面临全球化趋势对于决策制定提出的更高要求,加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目标的指引,我国的智库建设及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智库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借鉴国外智库研究的经验及先进研究方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以及协同创新。(2)加强学科间、地域间、机构间的协同交流,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进行更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3)重视创新,从而提升国内研究水平,逐步缩小国内外差距。

  本文由于数据获取渠道有限,数据来源仅限定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数据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在研究热点的分析中,本文仅依据关键词的频数及中心度进行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本文没有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作者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选取范围,运用更多元的研究方法,并针对目前智库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层面等内容进行更进一步对比分析,为中国建设高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燕蕾.智库:图书馆发展的新机遇[J].图书馆学研究,2009,(11):5-7.

  [2]杨静,陈畅.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7):7-11.

  [3]徐晓虎,陈圻.中国智库的基本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180.

  [4]NIEBURG H L.AUDITING A THINK TANK-PROFIT AND LOSS OF HERMAN KAHN[J].Nation,1968,206(20):629-632.

  [5]DICKSON P.Think Tanks.New York:Atheneum,1971.

  [6]朱旭峰.“思想库”研究:西方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1):60-69.

  [7]STONE D.Global Public Policy,Transnational Policy Communities,and Their Networks[J].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2008,(36).

  [8]张江河.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辩证思考[J].东南亚研究,2015,(4):106-112.

  [9]CHEN C,CHEN Y,HOROWITZ M,et al.Towards an explanatory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scientific discovery[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9,3(3):191-209.

  [10]STONE D.Non-Governmental Policy Transfer:The Strategies of Independent Policy Institutes[J].Governance,2000,13:45-70.

  [11]Al-KHATIB S M,CALKINS H.Developing the Safet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Registry Initiative(SAFARI)as a collaborative pan-stakeholder critical path registry model:A Cardiac Safety Research Consortium“Incubator”Think Tank[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10,160(4):619-U249.

  [12]Al-KHATIB S M,GILLIAN D.Preventing tomorrows sudden cardiac death today:Dissemination of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prevention[J].Ameri Can Heart Journal,2008,156(4):613-622.

  [13]WALLACE D P,VAN F C,DOWNS L J.The research core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1,3(1):14-20.

  [14]STONE D.Old Guard Versus New Partisans-Think Tanks In Transition[J].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91,26(2):197-215.

  [15]普赖斯,宋剑耕,等.小科学?大科学[M].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10-25.

  [16]李国强.蓬勃发展的法国智库[J].秘书工作,2014,(4):67-69.

  [17]李国强.印度智库如何影响政府决策[J].现代人才,2014,(1):61-63.

  [18]李国强.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和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14,(5):16-19.

  [19]ABELSON D E.A NEW CHANNEL OF INFLUENCE,AMERICAN THINK TANKS AND THE NEWS MEDIA[J].Queens Quarterly,1992,99(4):849-872.

  [20]ABELSON D E.FROM POLICY RESEARCH TO POLITICAL ADVOCACY-THE CHANGING-ROLE OF THINK TANKS IN AMERICAN POLITICS[J].Canadian Review of American Studies,1995,25(1):93-126.

  [21]MCLEVEY J.Think Tanks,Funding,and the Politics of Policy Knowledge in Canada[J].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Sociologie,2014,51(1):54-75.

  [22]PAUTZ H.British Think-Tanks and Their Collaborative and Communicative Networks[J].Politics,2014,34(4):345-361.

  [23]朱旭峰.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4,(5):29-33.

  [24]黄如花,李白杨,饶雪瑜.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图书馆,2015,(5):6-9.

  [25]LI Y.Think tank 20 for 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J].Policy Sciences,2015,48(1):25-50.

  [26]LONGHINI A.Foreign policy think tanks in the Italian political context:Evolutions and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2015,70(4):573-592.

  [27]WOO Y P.On the future of foreign policy think tanks in Canada[J].International Journal,2015,70(4):629-636.

  政治热点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

  以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主要是依赖于该领域专家的直觉判断和传统的文献综述,本文将共词分析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把国内2006年1月以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的文献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利用ROST内容挖掘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和共现分析,形成共词矩阵,在此基础上用SPSS19.0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从而发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变化趋势。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论文为基本的数据来源,以“篇名”作为检索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词,年度从2006年到2012年,从得到的检索结果中剔除会议通知、会议报道、刊物征稿等消息类文献,并只挑选有关键词的文献,经过去重处理后,最终得到相关文献3581篇。从这些文献中逐一抽出关键词并保存在一个“txt”格式的记事本文档中,本文采用武汉大学ROST虚拟学习团队开发的ROST CM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软件对txt文档进行内容分析。首先导入待分析的关键词文本文档,由软件进行自动分词,然后查看分词结果,对错误的分词结果进行修正,将正确的分词词语加入用户词典,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分词处理,过滤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以及与研究无关的词汇和单字后,并对意思相近的词汇进行合并,按词频由高到低排序,从中截取前25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二、数据处理

  1.构造共词矩阵和相异矩阵

  对25个关键词两两配对,使用ROST CM软件统计这些关键词在323条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形成25×25的共词矩阵,如表2所示。共词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主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关键词与自身的共现频次;非主对角线上单元格的数据代表两个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

  为了消除频次悬殊造成的影响及适应不同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的要求,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成相关矩阵(附录1),即将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除以与之相关的两个词出现频次开方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很容易造成误差。因此,可以用1减去相关矩阵中的数据,得到表示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附录2)。与相关矩阵相反,在相异矩阵中,数值越小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关程度越大;数值越大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关程度越小。相异矩阵的数据很重要,可以作为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的矩阵变量。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共现频次,反映了关键词关系紧密的程度。聚类分析就是对共词关系网络中的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进行数学运算分析,将距离较近的词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类,使得类内属性相似性最大,类间相似性最小。

  本文将相异矩阵导入到SPSS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选择“组间平均链锁(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分析,该方法利用了个体与小类的所有距离的信息,克服了距离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弱点。对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标注了分类参考线,可将25个关键词分为5大类别,每类包含的关键词用大括号表示,如图1所示。

  3.关键词共现社会网络分析

  为找出关键词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联系,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热点和趋势,笔者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利用UCINET的绘图功能,将二值矩阵的数据转化为一个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下面将从网络图的中心度,以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