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要点
《管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3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3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2科技落后3协调关系4凝聚力5信息网络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四层含义(管理特征):1目的性 2 有效性3协调性(本质) 4 过程性(职能)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12
一、管理的职能1 决策(计划):制定目标、行动 2 组织:设计、授权3. 领导:指导、沟通、激励
4 控制:衡量、纠偏5. 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关系:相互渗透,循环往复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三、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社会属性的多元化变化:1科技进步、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职工持股3政府宏观调控4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21
一、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十种角色,归入三类。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技能卡茨 1 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注意层次区别)
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29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原理与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归纳法2试验法3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36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36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货币管理等)
2、微观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二)重人(三)人和(四)守信(五)利器(六)求实(七)对策(八)节俭(九)法治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47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特别强调了“分工”和“经济人”以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2、巴贝奇(英国)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根本目的:谋求提高工作效率2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精神革命”泰罗提出五点管理制度:1科学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2、差别计件工资制度3、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甘特:设计一种用线条表示计划的“甘特图”吉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
泰罗及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泰罗制。“泰罗制”着重解决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问题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1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创立科学管理方法 2. 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发展,3. 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管理理论的创立基础4. 局限性:“经济人”假设,忽视员工感情、态度(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合理化。贡献:提出经营六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个人服从整体 7人员报酬要公平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12人员稳定 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原则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