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观后感:写给成年人看的爱情童话

  最近闲时又回顾了一遍1619年出品的经典电影《 罗马假日 》。作为一部获奖无数、经久不衰的影史经典,尽管它的故事情节尽人皆知,但每一次细品都能带给人感动和思考。它浪漫唯美、表达含蓄、包含现实意义,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看的爱情童话。

  640.webp.jpg

  首先是浪漫唯美。故事设定是一位内心纯净、渴望释放天性、享受平民自由的美丽公主安妮,一个表面绅士但功利市井、为生计奔波的美国记者乔伊,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一个浪漫充满复古和艺术气息的罗马城开始了一段短暂和浪漫的相遇。

  过程中他们暂时忘却了背景的差异、阶层的鸿沟,在舞会派对上的纵情高歌,街边咖啡馆的欢声笑语,街头飙车后警局里的随机应变,一切都符合讲好一个浪漫童话的完美设定。

  主演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的高颜值及独特的气质即使是黑白屏幕下依旧让人赏心悦目,搭配扎实精湛的演技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也确保了整部片子的下限。

  640.webp (1).jpg

  其次是表达含蓄。区别于《 简爱 》、《 魂断蓝桥 》这类煽情的作品,这部电影中没有采取西方电影直接的表达方式,通篇没有爱情表白的台词、没有象征爱情的鲜花、没有牵手拥抱的片段,更没有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观众只能通过片子结尾记者会上,两人最后一次道别时的场景去感受双方深藏的爱意。

  短暂愉快的相遇,就像一个美好的假日,快乐时光过去后终归要回到各自生活。记者会上公主又恢复了往日常态,但双方最后眼神交流的几秒钟里有太多的内容,也是决定整部片子的上限。

  一开始奥黛丽·赫本扮演的安妮公主有短暂失神,迷离眼神中含有雾气,仿佛是在回忆在一起的美好片断,有爱意有不舍,同样格利高里·派克扮演的乔伊坚毅的眼神中也流露出些许柔情,随即双方很默契地又恢复了常态,将爱意深藏。

  这种对感情表达的处理手法是细腻和精致的,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幕时的心情就像一块湿毛巾一样,湿漉漉沉甸甸。

  640.webp (2).jpg

  最后是现实意义。儿童的童话故事结局往往是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文章一开始就讲了这是一部写给成人的爱情童话,是应该具备现实意义的。

  现实中公主背负责任,不可能放弃身份选择和一个平民在一起,同样一个平民也不可能跨越阶级的巨大鸿沟获得王室的认可,很多人可能认为电影的结局是残缺美,可我认为这正是最完美和正确的结局。 

  假设如果结局是安妮公主放弃一切和乔伊在一起,那这部剧就会沦落为普通的爱情喜剧,而非一部经典的爱情文艺片,对于爱情理解的思想层次过于浅显。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 ” 。我认为成年人的爱应该是一个充满责任感、感性中带有理性、有温度的行为。

  640.webp (3).jpg

  《罗马假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同样道理: 喜欢一个人可能是发自内心,但想上升到爱情的角度需要从现实角度考虑是否具备爱和被爱的基础和能力,要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和能力或许深藏或相忘于江湖对双方而言是种最完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