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非黑即白,但是也该有最基本的对错是非观吧?

  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掏出来胡歌演的神话来看了看。好多人共情厨师高要说知道赵高是大恶人,但是高要却让人觉得好同情。

  啊,抱歉扯了点废话,然后我就开始想,其实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非黑即白的这件事早已成定论,非黑即白的人都去当二极管了。

  但是,即使如此,成年人的世界里也至少该有一个明晰的是非观吧。比如偷窃是不对,比如杀人是不对。人做了有愧于心的事情能感到愧疚,觉得心里哪个地方隐隐不舒服,这样才合理吧?

  不能打着这是个灰色的世界,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来肆意妄为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从你的问题延伸开了去理解,你必须先了解人性。什么是人性呢?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人性既不是神性,也不是兽性,人性的幽暗面往往不同于表象,正因为人性并不完美也存在着阴暗的一面,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弱点,是人就有其多面性,所以才需要法律作为一种制约的手段,否则直接全部依靠道德制约,公序良俗制约就好了。存天理,灭人欲,理智战胜情感,这就是在挑战人性。向死而生、取义成仁、最美逆行,也是在挑战人性。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功成身退,也是在挑战人性。

  你说“成年人的世界里也至少该有一个明晰的是非观吧。比如偷窃是不对,比如杀人是不对。人做了有愧于心的事情能感到愧疚,觉得心里哪个地方隐隐不舒服,这样才合理”,首先你有很正的三观这点很优秀,其次,既然人性是复杂的,你寄望于每个人都拥有同样高尚的三观,就好比寄望于建立一个柏拉图式的社会,这点永远不会成功,人性是复杂的,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也会有不同反应,好人与坏人都不是绝对的,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所以从相对意义上来讲不存在“好人”与“坏人”,既然如此,你说的合理并不存在。

  平时给学员上课的过程中,我常常会给他们说一句话,就是进入社会以后,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非常复杂,绝非你们表面看到的那样。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对事不对人”的观点去和社会相处,如果你能学会这种方式去和世界联系,你的日子会过得通融美好。

  这个对事不对人,就是人对事情合理认知以及妥善好处理问题的过程。

  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人都缺少这个思维,遇到问题的时候喜欢上升到道德评价,在没有了解事情本质的前提下容易主观武断下结论,从而导致个体以及他人关系的困扰。

  举个例子。

  有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医术水平非常好,从业十多年做了很多手术救活了很多人,也多次获得褒奖。然而有一天,他在家里家暴妻子被抓了,因为这个事情被撤了职。

  看到这个新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如果看到这条消息,你的反应是愤世嫉俗,对于医生的做法感到愤怒,认为他人品有问题,以后再也不会去找他看病了。这说明你就没有做到“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把自己主观的价值观带了进去。

  医生家暴妻子,跟他的医术水平没有任何关系。在这件事上,你只能说医生的个人品质存在问题,家庭里面产生冲突让他有了这样的行为,但是他在医术方面还是值得信赖的。

  换句话说,你还可以有这样的想法,他打妻子是什么原因呢?是他喝了酒打了妻子,还是妻子在外面乱花钱,忍不住他动手打了几巴掌?事情了解的缘由之后,你再有结论,会对你认识事情的经过更有帮助。

  像这个例子,还是属于比较清晰的、能够判断的过程,而在某些具体场合,情况更为复杂,即使是新闻报道你也不能全信。

  比如网上常见的“小作文”,当有人第一时间在网上小作文报道某些人的恶迹时,都带有主观的说法,截图、言论都是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说的。这种情况下,你很难判断出他所说的话是真实的还是夸大的过程。

  此次此刻你的价值观就应该保持“中立”,没必要过多参与进去,你就是吃瓜群众,看看一笑而过,至于事情的真相如何,交给法院、专业的机构去处理就行,到时候就会有一个最终的认定结果。

  成年人的世界,可以有是非观,比如杀人是犯法的,偷窃不对,但是在这问题的背后,你依然要保持“冷静客观”地态度去认识社会。

  杀人是犯法的,可是“杀人”背后也有很多复杂的情况背景。一个人被人追杀,处于正当防卫不小心杀了人,它是不是坏人?一个父亲,家里很穷,没有钱,看到孩子寒冷受饿,于是跑到超市里偷了面包给孩子,自己被警察抓了,你如何评价他的行为?

  所以啊,世界就是这么复杂,哪怕是基本的对错等是非观,也有需要商榷和面对的地方,你不能用“他偷了东西,就是坏蛋”这样的认知去完整评判一个人,如果生活里你是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去面对社会,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和困扰,人际关系冲突不断,同时也会阻碍个体的思维和成长。

  遇到事情对事不对人,然后合理辩证地看待问题经过,做出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判断力,这就够了,拥有这样的价值观就是合理的存在。

  是非只纯在心中。大部分人的对错其实只是一种固定思维。 是一种肤浅的认知。 总认为世界一定得随着某种自己熟悉或者舒服的方式来运转。 一旦某种观点不符合,就会产生一种,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刻板印象,来对抗自己内心的不舒服。 闯红灯是错吧? 但是如果父母病重,需要急救?你闯不?闯红灯本身就没有对错,一般没事或者为了一些小事,而随意闯红灯,轻易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那不是错,那是蠢。 偷窃是错吧?如果为了自己的孩子快饿死了,而去偷面包,算是对还是错? 还是情有可原? 一样为了自己的儿子没有错,可是一样是蠢。 因为孩子缺了你的照顾会饿死的话,那么如果你因为这事而有牢狱之灾,那也是认知底下,因为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冒更大的风险是不值得的(孩子将来因为缺乏你照顾而饿死),这种交换的风险是不值得的,可以去打零工,或者低声下去去乞讨。每种选择的风险都比起偷窃更低。

  事件本身没有非黑即白 成年人当然用更复杂的标准去看待事件

  年轻的时候看待事情无非就是事件本身对错

  后来成熟了看事情就是看 前因后果 或者看看相关因素

  举个例子 电影疯狂的石头最后 黄渤演的小偷 在下水道里被困了三天 出来后 抢了面包店的面包 被面包店老板骑着电动车追打 黄渤一边跑一边往嘴里塞面包 电影结束

  偷东西抢东西确实不对 但黄渤事出有因 确实饿了三天

  如果他跟老板乞讨 这老板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性格大概率会是驱赶 而不是给一块面包拿一点水什么的 这里可以批判社会冷漠 人情淡薄

  小偷抢了就跑 按照法律法规老板应该打电话报警 但实际上如果真报警了 这小偷还是大概率抓不到 抓到了也就是批评教育 毕竟一块面包 可不够拘留的

  这里可以批评 法律法规司法系统不严谨

  老板因为一时气愤 自己追打 这时候如果小偷躺下 老板多半要赔钱的 毕竟正当防卫里可没有允许追打这条 这时候可以批评老板犯法 小题大做了

  甚至可以延伸一下 这倒霉孩子是怎么变成小偷的

  综上 小偷偷面包确实不对 但这错误并不应该被人骑电瓶车追打 当时的情况又很急迫 换个人最多就是站那就吃 吃完等老板报警 然后联系家人或者接受警察批评

  成年人自然也有是非对错 只不过成年人的是非对错更复杂 参考的东西更多 有些事其实是明知故犯 而不是不分对错

  1、每个成人都有是非观

  成年人的世界里也至少该有一个明晰的是非观吧。——是非观的确是有的,能否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一定了。

  每个人肯定是有自己的是非观的。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成年人总还是会判断一下的,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人的是非对错观。

  而且,人做了有愧于心的事情能感到愧疚,觉得心里哪个地方隐隐不舒服,是生而为人的平常配置。没有良心的人属于罕见的发育不良,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2、是非判断很复杂

  每个人做的选择显然都是符合每个人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理性判断的结果。但这这种“在我眼里是合理的”并不能自动的兑换成“这是正确的”。

  首先,你自己就是无知的。你很可能是不知道摸高压线会死,才觉得“拽着高压线爬上山坡肯定省力”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你所作出的符合你自己利益的判断本身就可能是不正确的,只是我自己能力也有限,我也没看出来,所以我才误以为你没看错。

  第二,符合你自己的短期利益,不见得符合你自己的长期利益。你并没有能力准确判断什么符合你的长期利益。要是你能,父母们就不需要焦虑你沉迷网络和游戏了。

  第三,符合你的利益,不见得符合公众利益。不符合公众利益,你就会把公众推到敌对面上。不管你觉得自己的收益有多大,都很难抵消把公众推到敌对面上所造成的长期损失。

  简而言之,并不能从“从我自己的角度目前看是合理的”一步推进到“这是对的”。前者的确总是成立,但是它基本上和这个决策是否真的可以被认定为“正确”没有关系。试图去理解他人后,发现从他们的角度他们都是对的,“无人想做恶”,从而陷入迷茫无法判断对错,怎么办? - 9qad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1968270/answer/2695078243

  3、关于正义

  正义是一种能让人类走向最大繁荣的伦理观。

  这个定义表述是终极的,关于正义的一切不同流派都不能不同意这个表述。如果ta不同意这个表述(或其等效命题),就可以断言ta所称其为“正义”的东西只是一种发音上、字形上的巧合。

  ta们之间一切的争议,都发生在对“人类”、“最大”、“繁荣”的定义上,而并不发生在这个表述本身上。

  问题在于有的人认为与自己种族不同、出身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不同……的部分人不包括在配享受繁荣的人类范围内;在于有的人认为“繁荣”是指赚钱、有的人认为指“多子多孙”、有的人则均不同意;在于有的人认为“最大限度”是指经济规模、有的人认为指最广分布,有的人认为指永续存在,等等等等。

  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个“人类最大繁荣”的共识是没有疑义可言的共同前提。在这个基本共识之上,如何再去争论,这是未来的人类历史所要完成的历程。我们只站在此时此刻,谈论此时此刻就可以断言的问题。

  这问题的首要方面,就是正义必须是可行的。

  什么是正义? - 9qad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75001/answer/1720522659

  4、关于道德

  道德,是成功策略的共性。

  道德,并不是一个并列结构,而是个偏正结构,是“种种良道的共性”,即“道之德”。它根本不是指任何具体的行为,不是指欠债还钱、尊老爱幼、言而有信、两袖清风。

  “道”是用来消灭术的僵化的。无道之术,不敢越雷池半步。战战兢兢,仍然屡战屡败,于是使得人更加紧张焦虑,小本本上记满动作要点。

  入道之术,劈手便把那本子夺来撕了。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上天入地,鬼斧神工。

  术不过是道的投影,而道是道德的投影。道解放了术,道德则要解放道本身。

  追寻道德的用意,是要凭着对已有之道的审视明悟,而在无道的地方踏出道来。

  人生鸿蒙,一道劈开。从这道的德里面,有你人生迷茫的一切答案。从道而德,再以德为准绳,生出了仁、义、礼、智、信,生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一切的一切的根本,是实践的系统有效性。

  事实上可以有效的评论一种行为是否有道德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它需要你自己先入道,而且不止入一种道,乃至于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道德体系。

  这个道德体系自身并不是关于伦理的,而是关于有效的,只是基于何谓有效的共性而对行为有了大量的判断工具,从而自然的产生了强判断力。

  “无道德”在本质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善恶”审判,而是一个有效性审判。它审判的对象其实根本就不是动机本身,而是方法论。

  只是无数的动机受到可行性的自然逻辑限定是注定无效的,因此那些动机会自然而然的得到“不合道德”的结论。

  换言之,一个真正有道德体系的人是走“无效”路线来认定该行为不合道德的,而不是走“不符合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道德推论”来认定它“不合道德”的。道德是什么? - 9qad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36604/answer/1867200559

  5、日常生活中如何行动?

  人需要对外界承担的责任,仅仅包括法定责任和自己承诺的契约责任,甚至并不理所当然的包括传统默示的责任。

  如果连传统默示的责任都承担——哪怕是部分承担了,这叫服务、叫奉献,是值得褒奖和赞扬的义勇,而不是“不做有罪”。

  你站在这根线上,别人就会想向你靠拢,愿意主动的对你付出,在你身上赌眼光。

  你会实际的获得很多利益。你从这根线往前迈,把一起自认为的——包括你能学找到一堆人和你一致认为的——默示责任都视为别人的当然义务,不容ta人“逃避”。那么别人就会提前躲开你,避免对你付出,不下你身上赌眼光,或者干脆下注赌你失败和灭亡(即入股你的对手,从ta的成功中分红)。

  这不是你想强加给人,就能从这种强加中获利的。事实上恰恰相反——你最后只会得到个空洞的“大义凛然”,实际上鸡飞蛋打。

  注意,直到这里为止,谈论的都是逃避/拒绝承担责任。因为只有这个才谈得上过错、罪愆。你只能要求人承担法定和自己确定接受的契约责任——你可以要求的仅限于此。

  你碰过的最自私的人是怎样? - 9qad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74371/answer/273794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