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适合未成年人看的心理学书籍和电影?

  未成年人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范围,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适合看的心理学书籍和电影都各有不同,所以说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把未成年人再细分一下。

  那今天心理锦囊就带大家一起看看我们可以怎么细分,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适合哪些内容。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于一个人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去掉基本上还不能够看一些相对复杂的电影和书籍的婴儿期和幼年期,那么剩下的未成年阶段主要就是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以及青春期(13-19岁)。

  做这样的区分,埃里克森依据的是在每一个心理发展的阶段,我们都面临着本质上有所区别的主要发展任务以及相应的危机挑战。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未成年人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危机挑战,就需要提供不同的影视或者文学作品。

  

  1.学龄前期(3-6岁)

  在这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幼儿主要发展的任务是克服内疚感,发展主动性。换句话说,这个阶段需要建立的心理功能是基本的自我认同。如果这个过程顺利,那么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当中最基本的自信和动力就会发展得比较好;相反如果发展受阻,那么就可能造成过于害羞、过度自我归因、不合时宜的羞耻感等等不自信的表现。

  (1)简单、贴近直觉的故事

  在这个阶段比较适合的电影或者故事书,首先要注意的是故事要简单,要贴近直觉,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或者主动性,就要让他们的直觉得到承认和尊重。

  比如说:《猫和老鼠》在这里,飞奔的汤姆猫上半身撞上了树枝,下半身还可以继续往前跑,诸如这样“夸张”的场景,恰恰正好符合了幼童对于自身身体的直觉性感知。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幻想性在动画片里面成真,这是能够很好地促进个体的自信和主动性的。

  (2)乐感、韵律类作品

  此外,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律动、亲子读物、经典诗歌读物,这一类存在语言律动的影视作品或者书籍也是对孩子的自信有很大的帮助的。这和内容无关,而是优美的音乐和语言中的韵律感,和前面所说的用“身体思考”一样,是自信的来源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早期接触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也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不在于懂得其中的道理,而是在于其中包含着文化特色的律动感。

  (3)探索、冒险类作品

  根据弗洛伊德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论述,这个阶段的后期还是从二元关系进入三元关系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会具备拥有属于自己的心爱之物、拥有属于自己的关系的欲望,如果得到确认和鼓励,那么就有助于建立主动性,反之则可能压抑自己的欲望,并为自己的欲望感到羞耻。

  针对这一点,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拥有自己的心爱之物或者发展属于自己的关系。诸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王子》、《狐狸与我》、《狮子王》等等作品,都隐喻了一个离开家庭冒险,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故事。这一类型的电影有时候可能会稍显复杂一点,但不少作品都有针对儿童的读物,父母也可以尝试陪伴幼儿一起阅读。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因为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放大外界的刺激甚至造成惊吓。因此要注意下避免影视作品中过于强烈的声光刺激以及书本故事中太过“真实”的丧失描写。

  

  2.学龄期(6-1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与许多同伴一起进入了一个社会化的情境,也就是学习的情境。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有更强烈的同伴意识,会开始和身边的小伙伴比较,同时我们的环境也开始引入竞争和比较。而我们也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境中,相较于看中结果,培养孩子的基本习惯和良好品质是更重要的。埃里克森同样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便是通过勤勉的学习所获得的成就感来超越失败造成的挫败和自卑感。

  (1)克服失败、获得成功主题电影

  这个时期的孩子适合看一些通过克服失败、反复尝试最后获得成功为主题的电影或者书籍。比如在80年代出生的“小朋友”,都对《圣斗士星矢》和《龙珠》印象深刻,也就是源于作品中主角一次次被打倒,但是又一次次站起来,最终战胜了看似远超自己的对手的经典桥段。国产作品中的如《宝莲灯》、《三打白骨精》等也是这一主题中的优秀作品。

  (2)运动、竞技主题电影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竞争当中存在着与攻击欲望相关的心理活动,这些内心的能量如果能够以反映了规则精神的“竞技”形式表达出来,是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十分有好处的。不管是脑力的、还是体力的,在竞技中攻击欲望成为了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力。比如《足球小将》、《摔跤吧爸爸》,甚至直接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观看相关赛事的兴趣。

  

  3.青春期(13-19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心理发展主题是克服身份认同混乱,建立自我同一性。换句话来说,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思考的是“我是谁”,而寻找到自己的答案就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

  (1)成长类电影

  比起通过教学和父母的教诲来找到“自己是谁”的答案,这一个阶段的孩子更喜欢自己去探索。因此,我推荐这个年龄段孩子看《灌篮高手》这一类的电影。因为《灌篮高手》中的主要人物的成长和性格都十分鲜明。作品花了大量笔墨刻画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每个人物的成长都与众不同。

  (2)经典名著

  同时,这一阶段的孩子的阅读和影视观赏,会对作品的内在深入性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要求。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学业变得繁忙的开始,但同时恰恰也是可以适合去深入阅读大量世界经典著作的阶段。

  (3)经典系列电影

  比如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作品改编的电影系列,《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三部曲”( 《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前》、《爱在午夜降临前》)等。

  以上就是今天心理锦囊带大家梳理的未成年人适合看的一些心理学电影和书籍,平时可以在家里陪孩子一起看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