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活动总结汇总十篇

  嘉年华活动总结篇(1)

  (二)宣传

  这次嘉年华的宣传工作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总体海报、各社团海报都很好,广播站、电视台也收到很不错的效果。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还是出现些问题,如各社团的海报中,有的规格不正确,在海报框上留出空白,甚至是海报框上原来的海报都没撤下就装上去了,边框的地方看到原来的海报,效果大受影响。而且出现了极个别的海报质量不高。望社团部在海报展出前做好提醒、审查,并多留意海报的展出情况,提高海报质量。

  (三)嘉年华

  当天嘉年华的气氛很不错,参加的同学大多热情高涨。参加的人数也不少,基本与预期人数差不多。但也有几个问题,如拥挤。嘉年华的摊位设置不甚合理。虽因特殊情况与预期不一样,但在此也应好好思考应对方案,这对日后工作有很大用处。还有是人群分布。多数的同学都拥挤在图书馆门前。当然这个是比较难避免的,街舞表演的可观性的确最强。如果实在无法使人群分布更均匀,可以考虑调整摊位安排,腾出更多的空间给街舞社。

  还有就是当天的音响效果不能到位。只是机动的问题,比较难控制,但要尽量避免,可以的话在活动前简单测试下,发现问题想其他办法解决。起码要有这样的意识避免机动出问题。

  而当天有个别社团反映,本次嘉年华的招新情况较往年不够理想。这主要体现在报名的人数不够多。社团部需思考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看是否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只是正常的个别情况。这个问题需要重视。

  嘉年华活动总结篇(2)

  伴随着2010年度行业活动回眸视频,2011年中国公关嘉年华徐徐拉开帷幕,20多位国内外知名公关公司总裁登台亮相。随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副秘书长郭惠民、陈向阳等领导上台,与大家合影留念。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2010年度主任委员、宣亚国际传播集团董事长张秀兵发表了新年致辞,随后他将主任委员信物一白玉印章郑重地交给了2011年度主任委员、信诺传播顾问集团CEO兼总裁曹秀华,完成主任委员交接仪式。

  随着反映2010年度公关行业创意与创新视频作品的播放,中国公共关系行业2010年度十大事件也正式揭晓。在年度行业奖项颁奖环节中,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领导以及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们纷纷出场,为荣获年度行业各类奖项的个人和公司颁奖。随后,活动进入轻松愉快的欢乐时光。精彩的歌舞表演、时装走秀与有趣的互动游戏穿插,将嘉年华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Party Queen选秀活动一直是公关嘉年华的活动亮点。经过现场星探和评委的细致工作,最终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张静摘取了本届嘉年华Party Queen的桂冠。本届嘉年华活动最刺激的环节,是公益。公益分为三轮,每一轮的前几位都有机会获得价值不菲的奖品,而最后一轮博得号码最大的嘉宾将获得1万元现金大奖。此外,在本届公关嘉年华活动中共募得善款10250元人民币,该项善款将纳入“行业公益基金”,用于2011年度行业公益事业。

  充满激情、荣誉和责任的公关嘉年华活动在时尚、优雅的舞步中慢慢落下帷幕,这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公共关系行业将迈出更加优美的舞步。

  嘉年华之绿色论坛

  嘉年华活动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1-0084-04

  [作者简介]林东霞(1971―),女,福建厦门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历史人物。

  合作精神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主要体现为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人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国家民族立下丰功伟绩,广为世人称道。陈嘉庚经过传统教育的浸染和人生奋斗的历练,品德高尚,理想远大,拥有着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雄厚内在资本――嘉庚精神。陈嘉庚爱国爱乡、倾资办学、言信行果、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意志使嘉庚精神犹如一座座光芒四射的丰碑屹立于历史长河,而在这绚丽的光芒中有一道耀眼的光线跟随着他一生行程,默默环绕在他和他的周围,帮助他团结众人,凝聚力量,成就大业,那就是合作精神。以下分三个方面,就合作精神在陈嘉庚几次人生历史转折和重大活动中所体现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作简要阐述:

  一、从实业报国到倾资办学――创业过程的跨领域合作

  从实业报国跨越到兴办教育,跨越领域而作风依旧,陈嘉庚仍旧凭着可贵的合作精神初战告捷。1894年,17岁就随父到新加坡经商的陈嘉庚先生第一次回故乡。当时他才21岁,就捐资2000元在家乡集美办“惕斋学塾”。在这次捐资办学中,发生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事情,首先他要劝服村中父老让他利用祠堂充当教室,接着又要说服村中父老同意成立集美学校。在那个保守到近乎腐朽的年代,解决开一地教育之先河的事情必须冲破重重障碍,是十分艰巨的。虽然缺乏历史细节记载,我们却不难想象陈嘉庚是以什么姿态、讲什么话,给出多少尊重又做了哪些努力,方才征得父老乡亲的同意和支持,那一定是双方合作所需的目标利公、坦诚沟通、信守承诺。

  自1907年后,陈嘉庚先后参与了星马当地多所学校的创建、捐助和管理工作。期间,林义顺、李光前、曾江水、叶玉堆等重要人物持续不断地给予关注和支持。清朝封建帝制被后,民国政府建立,陈嘉庚先生备受鼓舞,决计回国做两件事:第一,兴办工厂;第二,兴办学校。经过一番考察后,陈嘉庚终于在1913年开始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回国办学历程。继1913年集美学校成功创办后,他“在集美和厦门接二连三地开办了中学,高等学府,职专等”,继而又向同安各地推广,并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在巨额教育投入难以为继的艰难时刻,仍然誓言:“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之荣枯,与社会绝无关系也。”立足长远、勇于担当、服务大局的精神令人折服。在为祖国和星马两地创办教育的艰辛过程中,陈嘉庚光辉的人格形象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博得众人的认同感、忠诚度、归属感,身边凝聚大量的人才,所举办的很多重大行动均能获得众多个人和组织的大力支持,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这些人中间的重要代表,比如陈嘉庚的胞弟陈敬贤,长婿李光前,族亲陈六使、陈文确,挚友林文庆,追随者叶渊、陈村牧等,每一位都是功劳卓著、名留青史。陈六使、陈文确兄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自觉地根据陈嘉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为陈嘉庚事业的开创与发展创造条件,为中国和居住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林文庆、叶渊、陈村牧等教育家,放弃个人恩怨得失,终身克己奉公,不畏艰辛,不辞劳苦,为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和民族教育事业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嘉庚从创办、管理企业成功跨越到创办、管理学校领域,不仅长期面临转变故旧、同仁的观念,继续争取共识和寻求继续合作的压力,还要跨专业、行业,跨团体,与政治领域、教育领域的新朋友打交道,扬长避短又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实现“教育与实业”的和谐共赢。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办教育过程中,他直接参与并主导建校选址,校长、名师的聘任,教育思想、专业设置乃至于校训的确定等,这除了归功于陈嘉庚的聪慧和长期学习积累之外,积极地寻求像蔡元培、黄炎培、林文庆、叶渊、陈村牧等有关专家和能手的支持,不断地通过面谈、信件倾听各方意见,积极接触、真诚共事、协作共进的合作热情和团结信念的意义与作用也相当重大。

  二、从融入华人社团到成为华侨领袖――不断超越的群体性合作

  从陈嘉庚的创业发展过程来看,他并非等到自己拥有百万家财时才投身于帮及社会活动中。陈嘉庚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创业第三年即参与帮会活动,只要力所能及,他就捐善款、办教育,努力树立威信,获得众侨领支持,并逐步在社团中担当职务,而这些组织一一成为陈嘉庚表现品质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通过企业实力的连续发展壮大和在星马与福建两地支持举办教育的不断努力,加之一系列的慈善公益行动,尤其在成功领导福建保安捐运动,成功发起举办新加坡道南学校并接连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之后,陈嘉庚实际上已经完全奠定了他在新加坡福帮的领袖地位和威信。陈嘉庚从企业家到统领帮派,成为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的掌舵人乃至民间领袖,与孙崇瑜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孙崇瑜精通多种语言,人缘极佳,在当地殖民政府中享有相当话语权,对星马华社极为熟悉又十分欣赏陈嘉庚的进步作风,“在社会交往或过从上,一向与陈嘉庚保持密切关系”,这对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社团活动参与热情与日俱增的陈嘉庚起到关键作用。

  应该说,在融入华人社团到最终成为华侨领袖,陈嘉庚与孙崇瑜交往与合作意义重大,是一个重要的亮点。但是,在整个不平凡的社会影响和社团地位提高的过程中,陈嘉庚从“小合作”健步迈向“大合作”更是闪耀着他乐于交往、善于合作并在团结合作中取得胜利的人性光辉。

  早期,星马华人社会基本上是帮派社会,帮组织领导成员主要是商人、资本家,是华人商界的精英荟萃所在。历史资料显示,陈嘉庚早期参加了包括同盟会、当地的孔教组织、星洲书报社、同安会馆等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了众多公益捐赠、创办学校的团体活动,凭着实业的发展壮大和魅力四射的人格力量,特别是通过辛亥革命时期,被推选为“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持福建光复政权,以及1928年被推选为“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组织募捐款项救济受害民众等事件。他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地位直线提升。

  到了抗战期间,陈嘉庚更是身兼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福建会馆、星华筹赈会、南侨总会、闽侨总会五大机构主席的重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陈嘉庚召开侨民大会,通电“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履行和约,并联络华侨抵制日货;1935年,国内十一省发生严重水灾,陈嘉庚组织“华侨筹赈祖国水灾会”并担任会长,开展募捐救济活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嘉庚召集侨民大会,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开展筹赈工作;1938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代表大会,有四五十埠华侨商会、慈善会、筹赈会代表164人参加,会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为该会主席。筹振会包含各帮、各行业、各团体,被选为领导者有侨领、社会名流、记者、教师和基础群众代表,它第一次把南洋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信仰、不同政治倾向的一千多万华侨团结起来。至此,陈嘉庚已经从社团、帮派成员到领导,历尽千辛万苦,经受重重波折,最终成为海内外举足轻重的华侨领袖。

  在陈嘉庚成就华侨领袖的非凡历程中,何葆仁、叶玉堆、陈永远等年轻有为者,当地中的进步人士李振殿、周献瑞、侯西反等,故旧李光前、林义顺、林推迁、陈六使、陈文确、李清泉、庄西言、黄奕欢、刘牡丹……一连串的名字连带着排山倒海式的无私响应与配合,使得陈嘉庚能够充分发挥其统筹兼顾的能力,赢得最大多数的支持(包括来之不易的当地殖民政府的有条件支持),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固有群体和团队,形成最大限度的合力,保持最长时间的优势,屡建卓著功勋。这是陈嘉庚的胜利,是陈嘉庚合作精神的胜利,更是广大华侨团结奋斗的胜利!

  三、从支持国民政府转向支持共产党――光辉一生的决定性合作

  从企业管理者、社会团体的民间领袖进入政治领域,这在封建传统意识依然坚固的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需要在众多方面被广泛理解认同的,是需要做大量的沟通以达成共识的,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储备和积累的。经林义顺介绍,陈嘉庚在新加坡拜识孙中山并于1910年毅然加入新加坡的中国同盟会。1912年,清朝封建帝制已被,民国政府已建立,陈嘉庚先生备受鼓舞。他说:“政治有清明之望矣,而匹夫之责何如?”他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决计回国作两件事:兴办工厂和学校。可见陈嘉庚一开始是立志于实业报国、教育强国,而加入同盟会可以看作是他涉足政治的开始。耐人寻味的是,这样涉足政治应该在很大的程度上和意义上被看成是对朋友的信任以及与朋友合作的强烈意愿。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他欢欣鼓舞,亲自回国创办学校,创办实业,满以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将就此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但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夺;接着又是袁氏称帝,又是张勋复辟;然后是军阀连年混战,中国人民继续蒙受苦难,陈嘉庚继续困惑与苦闷。作为十分重视历史和时局的陈嘉庚,对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接连经受的种种苦难,他看到了太多团结与合作方面的问题。

  孙中山逝世后,中国急需一位强有力的领袖。这时,孙中山军事上的助手、黄埔军校校长应运而出,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勉强实现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建立了国民政府,赢得了各国的承认。陈嘉庚于是将希望寄托在身上。于是,早在1927―1928年间武力统一中国的行动中,陈嘉庚就要求放弃对南京政府的敌意,希望两者合作,以服从“中国需要和平和稳定以推行改革与维新富强之大计”。实际上,在南洋办学过程中,陈嘉庚曾经对于新加坡中华中学生会深受共产党影响的情况严加指责,列数他们不承认南京政府、侮辱师长等错误。

  据史料记载,1940年初,陈嘉庚之所以组织慰问团回国,主要是因为他当时一心拥护,希望祖国统一、团结抗战,而他又屡闻“中共破坏团结”“不服从中央”“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专事磨擦”蓄意挑拨,心中甚是不安。特别是1939年冬,在天水行营发出一份关于陕甘宁地区国共发生摩擦经过情况的报告,引起海外华侨的不安。不久,陈嘉庚回国并成功到达延安后,出席延安南门外运动场举行的欢迎大会发言上有过这样明确的强调:“南洋一千一百万侨胞最关心的,就是国内团结问题,今后应当消除一切摩擦,不分党派,共同合作。”在陈嘉庚看来,在日本帝国主义大军压境、民族危急存亡时刻,民族内部出现的任何摩擦冲突必是亲痛仇快的憾事,团结合作、统一战线是第一要务。因此,对于慰劳考察行程,陈嘉庚一开始就郑重表示:“第八路军所在地延安,如能到达,余亦拟亲往视察,以明真相,庶不负侨胞之委托。”回国后,陈嘉庚出席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的欢迎茶会时,在致词中坦诚希望国共两党以抗日救亡为前途,竭力避免内战,合作抗战到底,以免海外侨胞痛心失望。不仅如此,陈嘉庚排除阻挠,考察延安并一住就是八天,而且在与谈话间,陈嘉庚仍一再提起两党摩擦事,恳望“贵主席以民族国家为前提,降心迁就,凡有政治上不快事件,待抗战胜利后解决,此乃内部兄弟自生意见,稍迟无妨。”在今日,人们无法想象和评估这种谋共识、求合作的细心、责任心、公心对凝聚万众、维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何等重要的作用;人们同样难以想象他自我否定、超越自我的勇气以及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个人遭受生命威胁之时能够始终坚持团结合作原则的胆识――这就是他所强调的“良心与人格”。实际上,在陈嘉庚毕生的努力作为中,像这样全力化解矛盾、维护团结局面的的故事不胜枚举。

  陈嘉庚的成长创业和发展壮大直至彪炳千秋的光辉历程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他的巨大成功和伟大成就源于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其中有时代和民族赋予他的重任,有他个人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可谓数不胜数。在此,我们怀念陈嘉庚先生,回顾他老人家与众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团结协作、并肩奋斗的光辉一生,并以微薄的篇幅特地介绍他可贵的合作精神,意在挖掘、弘扬和传承,意在呼吁人们去审视并培育正确价值观主导下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林斯丰.陈嘉庚精神读本[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杨进发.华侨传奇人物――陈嘉庚[M].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0.

  [3]朱立文.在缅怀陈嘉庚先生的日子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少斌.陈嘉庚研究文集[R].厦门:集美陈嘉庚研究会,2002.

  [5]陈嘉庚.陈嘉庚言论集[M].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等联合出版,2004.

  [6]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陈嘉庚研究之一:华侨领袖陈嘉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嘉年华活动总结篇(4)

  你参加“嘉年华”的目的是:

  a. 体验刺激,挑战极限 (女:48%;男:57%)

  b. 那么多人都去玩过,自己好歹也要感受一次时尚 (女:25%;男:11%)

  c. 应家人、朋友的要求同去,顺便长长见识 (女:27%;男:32%)

  2. “嘉年华”各个项目中你最想玩的是:

  a. 刺激性游戏 (女:63%;男:57%)

  b. 赢奖品的游戏项目 (女:32%;男:43%)

  c. 家庭游艺机 (女:5%)

  3. 你觉得像“嘉年华”中的刺激性项目,玩几个才算过瘾?

  a. 1个 (女:14%;男:21%)

  b. 2~3个 (女:45%; 男:50%)

  c. 3个以上 (女:41%; 男:29%)

  4. 刚参加完一个刺激性项目,你会:

  a. 迫不及待地奔向另一个刺激性项目 (女:31%;男:32%)

  b. 有点恶心或轻微的头晕,会先去玩一些比较轻松的游戏(女:60%;男:57%)

  c. 感到天旋地转,出现呕吐、心跳加速等反应 (女:9%;男:11%)

  5. 对那些明知承受力可能有问题,但还是抗拒不了刺激性项目诱惑的人,你会怎么看?

  a. 自寻死路 (女:9%;男:15%)

  b. 勇气可嘉 (女:32%;男:7%)

  c. 可以理解,但最好还是自己掌握分寸 (女:59%;男:78%)

  6. 游戏项目中较强的刺激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第一反应?

  a. 特别兴奋,全身每一个细胞似乎都被唤醒了 (女:14%;男:29%)

  b. 心惊肉跳,会哭出来或是大声尖叫 (女:32%;男:7%)

  c. 只要确信自己还扛得住,就尽情地享受吧 (女:52%;男:50%)

  d. 害怕得很,但表面上不想让旁人看出来 (女:2%;男:14%)

  在进行类似“嘉年华”这样的极限运动或野外探险等刺激性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的反应,你会怎么做?

  a. 只要不严重,就若无其事地继续下去 (女:23%;男:36%)

  b. 想办法尽快休息调整,等自己恢复了再继续 (女:66%;男:42%)

  c. 打道回府,不再玩下去了 (女:11%;男:22%)

  8. 参加完“嘉年华”后,你觉得:

  a. 意犹未尽,有机会还想再过一次瘾 (女:43%;男:31%)

  b. 经历过的感觉不错,会向周围的人推荐,不过自己再花钱去一次就没必要了 (女:49%;男:54%)

  c. 简直是花钱买罪受,以后再不干这种傻事了 (女:8%;男:15%)

  9. 你花钱买刺激的心理是出于什么原因?

  a. 生活太平淡,难得有机会把惊险刺激当游戏玩,当然要过足瘾啦 (女:29%;男:28%)

  b. 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勇气和耐力 (女:51%;男:42%)

  c. 被家人、朋友逼上梁山 (女:11%;男:30%)

  d. 给自己积累一点值得炫耀的谈资 (女:9%)

  10. 愿意为自己买刺激所承担的最高花费是:

  a. 100元以下 (女:8%;男:14%)

  b. 100~200元 (女:34%;男:7%)

  c. 200~300元 (女:31%;男:35%)

  d. 300~500元 (女:23%;男:29%) e. 500元以上 (女:4%;男:15%)

  11. 令你感觉比较兴奋、刺激的事,你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隔多久出现一次?

  a. 最好天天都发生 (女:6%;男:7%)

  b. 半个月至一个月 (女:14%;男:14%)

  c. 三个月左右 (女:46%;男:35%)

  d. 半年 (女:17%;男:21%)

  e. 一年 (女:17%;男:23%)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48%的女性游客和57%的男性游客参加“嘉年华”的目的都是为了体验刺激,挑战极限。至于花钱买刺激的原因,51%的女性和42%的男性也是出于挑战自己勇气和耐力的心理,另有接近30%的男女则是因为生活的平淡而期望在刺激的游戏中让自己过把瘾。52%的女性和半数男性都表示会尽情享受刺激性的游戏过程;对“嘉年华”感到意犹未尽、盼望“卷土重来”的也不在少数;只有8%的女性和15% 的男性在体验过后认为是“花钱买罪受”……看来,在惊险和刺激中寻找乐趣、超越自我已然是都市人的普遍心理了。调查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数据对比,从中也体现了在寻找刺激时男女微妙的心理差异。比如:为感受时尚而前往“嘉年华”的女性为男性的一倍多;有9%的女性坦诚这样的经历为自己带来值得夸耀的资本,而男性在这方面的意识为零。显然,追求刺激的过程在女性这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另外,将“嘉年华”的刺激性游戏作为首要目标,以及一玩就是三个以上的女性百分率都超过男性;“连轴转” 体验刺激的女性也与男性不相上下;被家人、朋友“威逼利诱”上了“贼船”的男性占30%,而女性只有11%。如此看来,在刺激面前,男女呈现了不“平等”状态,女性似乎显得更为主动和积极。 下面,就让我们用几个例子来抛砖引玉,看看人们在狂欢、尖叫、天旋地转背后的不同感受,以及冷眼旁观者的评论,并且特邀三位心理学及生理学方面的专家对“嘉年华”所引伸出的社会现象予以专业和独到的解析。

  体验经过

  余怡,女,24岁,公司职员

  人不“疯狂”枉少年

  说起我在“嘉年华”的体验,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爽。

  “夏季版”开幕的第二天,我就和一帮差不多年龄的玩友风风火火地赶去了。一进门,里面那股狂欢的气氛强烈地感染了我们。满世界的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和热闹的音乐,那情景就像一帖兴奋剂,让我的交感神经刹时活跃起来。再看到那些五颜六色、稀奇古怪的巨型机械,还有成堆可爱至极的长毛绒玩具,我就激动得只剩喘气的份了。浑身上下被“非典”足足压抑了两个多月的活力,那会儿就像蓄满了的水一样,急于要找到一个缺口冲泻出来。看一眼身边的玩伴,也都和我一样两眼放光,摩拳擦掌着呢。大家的意见惊人地一致:哪儿的尖叫声最多、最惨烈,就奔哪儿去。既然来玩了,当然就得领略最高层次的,挑战一下自己才够劲嘛。

  那天,我们几个从下午进去,直到晚上关门前出来,但凡是刺激的项目都让我们玩了个遍。一会儿头朝下倒吊在半空,一会儿半个身子腾空从几十米的高处加速坠落,一会儿又成了厨师锅里的“蛋炒饭” 被一个劲地颠来倒去……平日上班时的淑女风范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仿佛又成了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只顾跟着大家尖声怪叫,一小半是恐惧,一大半是起哄;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n遍,一小半是兴奋,一大半是暴晒的结果。那种整个人都high到极点的感觉,除了爽,还是爽!管它骄阳似火,管它心跳加速,反正自恃年轻,精力、胆量都风华正茂,各部分“零件”运转自如,不趁机给自己留一点精彩的记忆实在说不过去。

  后来,“嘉年华”秋季版一开张,我们几个又迫不及待地再去过了一把瘾。算起来,前后两次,每个人都花了好几百元,但谁都一个劲地说“值”。还是我那玩友小菲总结得精妙:人不“疯狂”枉少年啊。

  心理学专家章震宇点评:

  “嘉年华”的狂欢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对神经和体力的双重挑战正是现代都市年轻一族梦寐以求、乐此不疲的娱乐。非典的压抑需要释放,剩余的精力需要宣泄,一切都显得那么尽情自然,那么顺理成章。据传“嘉年华”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圣经故事,曾经有一个魔鬼为了试探耶酥,把他困在荒野里,40天不让他吃东西,结果耶酥没有屈服,成功地抵御了魔鬼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酥40天荒野禁食的壮举,信徒们把复活节前的40天作为斋戒的日子。在斋戒期间不能娱乐,所以在斋期开始之前,人们总会纵情狂欢。这种不遗余力的狂欢似乎与我们驱除“非典”阴霾后迫切需要放飞的心情不谋而合,不过在西方这种狂欢预示着“先甜后苦”的开始,在我们这里这种狂欢是“先苦后甜”的写照。

  Claudia,女,26岁,市场主管

  刺激的代价

  最初,我并没有去“嘉年华”的打算。虽然前期的那些宣传确实搅得我有点意乱情迷,但想到自己有轻度的恐高症,我还是克制住了心里的那股冲动。

  可从六月底开始,情势就变得越来越“逼人”了。同事、朋友一碰面,十有八九会大侃特侃“嘉年华”玩后感,去过的左一个“痛快”,右一个“过瘾”,把亲身体验说得天花乱坠,准备去的就在一旁做憧憬状。打开E-mail,一大堆诱人的“嘉年华”现场图片和游玩攻略看得我热血沸腾……在“群众攻势”的威力下,我那道理性的防线逐渐溃败成了“豆腐渣工程”。也罢,最近朝九晚五的日子也过得有点平淡,这个时尚的东东既然能让大家如此“群情激昂”,怎么着本人也得去见识见识吧。

  我去的时候是晚上,里面到处灯火辉煌,乐声震耳,人群熙来攘往,像过节似的。大概是受了这种氛围的影响,原本小心翼翼的我也放松了不少。试着跟朋友们一起玩了几个中等刺激的游戏,下来后除了有些头晕好像也无大碍。看看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朋友们都说想在走之前玩一次 “GFORSE”,也就是那个著名的“惊声尖叫”。我那时正玩在兴头上,不禁也有点心痒难熬。虽然犹豫了一下,但又想,真正刺激的游戏一个也不玩,好像有点白来这一趟,况且只玩一个而已,应该没事吧。就这样,我鬼使神差地坐上了那个长长的吊臂。然后,那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就突然降临了。上升、下坠、旋转……反反复复,一切如电光石火般快得惊人。我的心似乎一下子跳到了喉咙口,想喊,但胸闷得连气都喘不过来,脸上湿湿的不知道是眼泪还是鼻涕。那种天昏地暗的感觉大概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了。最后,我是被朋友从座位上搀下来的,据说当时我神情呆滞,脸白得像一张纸。后来,在医务室里足足躺了半小时,我才缓过神来。这还不算完,整整一个晚上和第二天,我都被头痛和腰酸背痛折磨得苦不堪言。

  唉,现在想起来,真有点悔不当初啊。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系陈文鹤教授点评:

  前庭位觉功能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感受人置的改变,及时调整人体的姿势。前庭位觉感受器对人体受较小的直线加速度运动和旋转加速度运动的刺激,就能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称为前庭位觉功能敏感性。前庭位觉感受器在接受过度刺激时人体仍有良好的调整人体姿势的能力,称为前庭位觉功能稳定性。平时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体前庭功能敏感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前庭功能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Claudia小姐可能平时缺乏体育健身活动,虽然对于中小刺激强度的“嘉年华”活动尚能勉强忍受,但对于大强度刺激的活动却无法承受,发生各种明显的过度刺激前庭位觉感受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尽管没有什么危险性可言,但毕竟在几天里感到很不舒服。像Claudia小姐这样缺乏体育锻炼,对“嘉年华” 大强度刺激的活动无法忍受的年轻人,暂时还是不要去玩为好,或者先玩玩中小刺激强度的项目,待逐渐适应后再玩大刺激强度的项目,可能更合适。当然,平时加强体育健身活动,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对前庭位觉感受器刺激的体育活动,如交谊舞中的快三步、荡秋千等,可能对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有良好作用。

  王彦,男,30岁,咨询顾问

  “嘉年华”?“滑铁卢”?

  “嘉年华”一来,我可爱的女友就嚷嚷着要我和她一起去玩。说实话,我对这种哄孩子的玩意真没多大兴趣,不过陪女朋友,我当然是义不容辞。而且我也不傻,这可是展现“骑士风度”的大好机会,我焉能放过?万一娇滴滴的她到时出点小状况,我还能来个“英雄救美”什么的。

  出乎我意料的是,平日里看上去小鸟依人的女友一进“嘉年华”,就尽把目标锁定在那些超刺激的游戏上。也不知她怎么那么能玩,拽着我马不停蹄地从“弹射椅”奔向“跳楼机”,“惊声尖叫”刚过又上了“极速大风车”……三四个游戏玩下来,我可觉得有点吃不消了。我们去的那天气温本来就奇高,超过390C。酷热,加上被不同的机器当作炒豆子般狠命地折腾,我开始有点头昏眼花了,脑袋里像灌了铅似的。偷眼看看女友,居然还是一付神采奕奕的样子。男子汉大丈夫,总不能这么快就在女孩子面前示弱吧。没辙,硬着头皮,假装没事人似的又陪她玩了回“老鼠也疯狂”。这一下,我分明感到胃里也起了点“疯狂”的反应。兴奋的女友却在此时又提议我们去玩下一个。妈呀,再要当一次“炒豆”,我肚子里的午饭非当场“回报”大地不可。要让女友看到我这付狼狈相,以后还怎么做人呢。还好,幸亏我急中生智,用有奖游戏处那个大抱熊转移了她的视线,赢得了半个多小时的“安全”游戏时间,总算是逃过一劫。

  真是的,“英雄救美”没捞着,还险险乎上演“骑士落难”,没想到“嘉年华”差点成了我的“滑铁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徐光兴教授点评:

  该案例中男友的“告白”和经历,为我们展现了在“嘉年华”中一幕经典的喜剧――我的“野蛮女友”。说“野蛮”是女友将目标锁定在超刺激的游戏上,以及那种如痴如醉的疯狂反应,令一向以强壮、绅士面貌自居的大男人“愧不可当”,形成生理的或心理的“滑铁卢”。精神分析学上也可称之为精神的“阳痿”。

  这年头是女性至上时代。公园里的成群鸽子一到繁殖期,雄鸽子就会竖起羽毛,咕咕地叫着,一整天追着雌鸽子的后屁股跑。无论雄性的投资多么大,性的选择权仍在雌的一方。在“嘉年华”这个生理和心理的特殊刺激场所,男人也是跟在女人后面跑,形成一种“你刺激,所以我刺激”,“你,所以我更”的潜意识男性劣势感。唉,难道“嘉年华”真的成了母系社会的天下了吗?

  郭莹,女,29岁,网站经理

  刺激,让我们冲出“围城”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说的是农民对我们这些城里人的看法:“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吃饱你们又减肥了;俺们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 想来如果让农民兄弟看到“嘉年华”那些刺激性游戏前排的长龙,怕是更要看不懂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巴巴地掏上百十来块钱,就为了让人把自己绑在几架机器上往死里整,这不是花钱买罪受吗?

  其实,也怪不得城里人爱“作”,说穿了,这就是个“围城”的道理。都市里的生活是够舒坦、够安逸的,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出门有车代步,上下楼也只要按按电梯……可在“温室”里呆久了,有时也难免让人感到窒息,反而渴望到外头吹吹冷风,好让麻木的神经再度活络起来。这就好比天天大鱼大肉的吃腻了,偶尔换上青菜萝卜倒成了人间美味。“嘉年华”,或是与之类似的极限运动、野外探险等等,这些我们日常难得体验到的“受罪”的经历,让我们原本处于“半休眠状态”的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心跳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清晰。惯有的矜持和故作姿态离我们远去,刺激让我们尽情地发泄,让我们返璞归真地尖叫和手舞足蹈。这种原始而简单的,或许就是惊险和刺激中令我们难以抗拒的隐形诱惑吧。

  说到底,我觉得“花钱买刺激”也是件无可厚非的事,给平淡的生活添点色彩嘛。但如果是有点心脏病、高血压之类的,那最好多掂量掂量,知难而退。别以为反正掏的是自己的腰包,玩的也是自己的心跳,就可以拿自己的健康去逞强。弄得不好落个伤残什么的,还不是害人害己?

  小文,女,26岁,记者

  恋上“嘉年华”的女人

  说起大胆、无畏、爱冒险这些字眼,历来容易让人联想到男性特质。孰料,前不久风靡沪上的“嘉年华”倒是让人大跌眼镜了。统计出来刺激性项目的“发烧友”超过六成以上是美眉,连“嘉年华”的荷兰总裁都说,上海女孩的“胆大包天”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玩刺激,纤纤弱质的美眉们一派豪气冲天,男生们倒甘于退居二线,这现象着实令人感到有趣。细想来,这里面或许就存在着一些男女思维上的不同。那些赚人尖叫的“嘉年华”游戏,经男生们理性的头脑一过滤,就成了一堆制造物理运动的无聊玩意,不过速度快一些、角度刁一些而已,玩不玩的都证明不了什么,也无损自己的“威名”。到了都市小女人这里,这“嘉年华”就被引申出众多的意义来了。什么锻炼胆量呀,什么增长见识呀,什么品味时尚呀,等等等等。还有的没准心里也藏着一层意思,难得来一趟,总要给自己积累一点“辉煌”的经历,回去吹起牛来也好羡煞一班小姐妹。既然花钱买刺激是如此的有意义,也难怪美眉们一个个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了。

  其实,这或许就是女人们的感性。在男人世界里简凡的事情,经她们独特的眼光一打量,便会生出些丰富的内涵来,令她们乐在其中而倾心投入。“嘉年华”的刺激之于女人,就好像时装之于女人,那已经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这么简单,而有着展现自我、获取心理认同的诸多含意。

  透视“嘉年华”三大现象

  “嘉年华”的旋风刮过了夏秋两季,让无数上海人和周边城市的游客为之“疯魔”,一时间,在黄浦江畔造就了沸反盈天的热闹。在这一片欢腾的景象中,我们也可以透视到不少值得玩味的大众心理。

  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大众对这一游乐项目高涨的热情。日晒雨淋、排队的辛苦、游玩中的不适,等等,在人们一心一意追逐新鲜、刺激的过程中几乎消饵于无形。无独有偶,在东京、洛杉矶、巴黎等地的迪斯尼乐园,我也曾经目睹过相似的情景。可见,当今社会,大众对新奇、刺激的“发烧”现象中外皆然。这也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日益多元化、多价值化的趋势。

  都市人为何会对新奇、刺激情有独钟,简要地说可以归为三大原因:一是城市平淡安逸的直线式生活以及快节奏的环境造成的逆反和浮躁,从而形成了人们不甘平庸的冒险心理。二是由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相对较大的压力,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自然会寻求相应的渠道以排解压力。例如很多人喜欢在电脑上玩激烈的军事游戏,就是因为在紧张、心跳的同时,注意力有了分散的对象,自身郁积的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三是因为在都市生活中,物质文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地步,但真正能雅俗共赏、制造“人缘”的群众性文化娱乐形式还未能“遍地开花”,“嘉年华”一类的娱乐正好填补了人们精神需求上的这块空白。

  与人们在“嘉年华”中花钱买刺激的热忱相对应的,是相当一部分游客倒在刺激的“枪口”之下。尤其是在“夏季版”时,开园四天就有200人进了急救室。这不能不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嘉年华”红火之时,也正是申城七月流火的季节,火热的天气使人们的承受能力大打折扣,是谓“天时”。 “嘉年华”选址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自然引得追赶时尚的人们络绎不绝,于是人山人海的拥挤,排成长龙的队伍,大有让你立时“坠马落蹬”的危险,是谓“地利”。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令都市人缺乏运动和锻炼,体质下降,患上“运动饥饿症”的不在少数,承受不了强刺激性的活动也在所难免,是谓 “人和”。当然,也有小部分人是自身有不宜进行刺激性活动的疾病,却明知故犯,以至出现状况的。这实际上是人的心理需求大于生理需求时的一种反应。一方面,生理需求提醒他要保重身体,不要超越界限,但当他对体验刺激的渴望达到一种极致时,那种心理饥饿感便会超越生理需求设置的障碍,使他不顾一切。

  最后,就不得不提一下此次“嘉年华”中“女人当道”的有趣现象了。这次“本刊调查”的结果也显示63%的女性参与 “嘉年华”的第一目标是刺激性游戏,而且有41%表示体验三个以上这样的游戏才能令她们感觉过瘾,数据统计都大于男性。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首先,论强度和力量,当然是男性相对胜过女性,但以承受刺激所需的耐力而论,女性则要更胜一筹。其次,“嘉年华”这一类的刺激性项目可以说是更适于女性发泄情绪的所在。在刺激面前,女性可以尽情地大声尖叫,甚至哭喊,将压力尽情地释放;而男性则往往要顾全他们“刚强、硬气”的传统形象,面对再难熬的刺激也不得不强行忍下,因此所受的“折磨”也就更大,从中体会到的也会减弱。有实验证明,经历恐怖、惊险的磨难后会刺激“性感”,使人更珍惜生命和真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情侣或夫妻会在“嘉年华”现场热烈拥抱甚至亲吻,还有的MM在和男友共历“嘉年华”后跑到网上公开宣布“非卿不嫁”的决心。

  公众的参与成就了“嘉年华”

  狂欢、尖叫、晕眩、喧嚣、拥挤、排队,环球“嘉年华”在上海掀起了一股游艺消费的热潮,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票房记录,而且留下了深入人心的快乐,同时也留下一个巨大的问号:玩竟然能创造如此惊人的效应?在诸多本土游艺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嘉年华”火爆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成功秘诀呢?

  环球“嘉年华”的创办人汉斯?罗达成一语道破天机:天差地别在“心理”,我的理念就一条:“体验极度刺激”。这个理念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着一种寻求刺激、厌恶单调的心理需要,在寻求刺激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人们会获得其他方式无可替代的巨大快乐。向公众提供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心理平台,无疑是“嘉年华”成功的公众心理基础。诚如汉斯?罗达成所说:“没有公众的参与,‘嘉年华’不过是一堆机械而已,我们只是搭建了平台,而上海市民才是真正的欢乐制造者!”“嘉年华”的商业运作成功真正的秘诀在于抓住了公众的娱乐心理:寻求刺激,挑战自我,获得快乐。

  那么,极度刺激是否真的就能对公众产生吸引力呢?虽然新异刺激可以吸引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规律,但是答案并不那么简单。有游艺界业内人士质疑“嘉年华”提供刺激的“极度性”:像“嘉年华”的“跳楼机”,人是从35米的高度自由落体。但以目前的工艺水平,100米内的尺度,上海都能做出来,而且绝对保证安全。至于人体能承受的极限,按照目前游艺机制造国际标准,人体在空气中的运动时速不能超过180公里,加速度不能超过4G。“嘉年华”里最快的游艺机时速不到100公里,加速度3G左右,还有空间可超越。

  从单纯的数据看,“嘉年华”提供的刺激并未真正达到极限,还有“可超越空间”,而这恰恰是“嘉年华”不同凡响之处。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包含新颖、惊奇、可变、模棱两可、不调和等属性的刺激可以诱发身体的兴奋反应。如果这种属性过多或者过少,导致信息不足或信息超负荷,都会削弱和抑制兴奋反应,产生不舒服的体验。只有中等程度的刺激属性和信息负荷才能产生最佳效应,对人们最富有吸引力。可见,要提供的刺激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极限,更应该是一种心理体验的极至。在这一点上,“嘉年华”恰恰让同行们望尘莫及。

  上海是“嘉年华”成功的福地。上海在历史上曾经是远东第一大时尚城市,具有丰厚的时尚文化底蕴;如今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龙头,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最重要的,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大多数移民的血液中积淀了敢于冒险和寻求刺激的个性特征,“嘉年华”一下子搔到了移民后裔们神经的痒处,引发了激情爆发的一幕。当然,从众心理也是人们对“嘉年华”趋之若骛的现实原因。娱乐消费是一种时尚消费,代表了一种消费品味和生活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总是有意无意地选择符合其社会特征的方式进行消费,来巩固其在特定社会群体的地位,显示自己的身份。试问,在这样一个引领时尚的城市,还有哪种方式可以比亲身体验时尚,成为时尚消费的一分子更时尚的呢?“嘉年华”让追逐时尚的上海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所以,在我们惊羡“嘉年华”成功的同时,更需要记住成功者汉斯?罗达成的这句话:“上海市民才是真正的欢乐制造者!没有公众的参与,‘嘉年华’不过是一堆机械而已。”在快乐经济初显端倪的今天,在人们追求刺激、渴求快乐的上海,我们不禁为本土商家扼腕:你们的关注点还准备在冰冷的机械上滞留多久?

  刺激-反应-适应,生活体生存的基本法则

  绝大多数人都发生过晕车、晕船的事情。这是因为车船的摇晃颠簸对人体前庭位觉感觉器官过度刺激,人体发生了各种反应。前庭位觉反应包括位觉感觉反应,如头昏、眩晕、眼花、耳鸣、鼻子闻到刺激性异味等;位觉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脸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位觉运动功能障碍,如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无法行走,严重者坐在地上无法站立;位觉心理功能紊乱,如尖叫、狂叫、恐惧感、惊慌、恐死感等。发生前庭位觉反应的程度取决于刺激的强度、个体对刺激的承受能力。

  玩“嘉年”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其中大多数人的难受感觉在结束“嘉年华”器械活动后很快消失。真正需要去医院进行所谓的救治者,可能不超过万分之一的比例。因此,玩过“嘉年华”的人几乎都认为“够刺激”,值得一玩。然而看热闹的人几乎都说:“这是花钱买难受。”

  玩“嘉年华”为什么难受?因为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接受过像“嘉年华”运动方式对前庭位觉感觉器官大强度的刺激。这种刺激包括生理性刺激和心理性刺激两个方面。“嘉年华”对生理的刺激主要集中在对人体前庭位觉器官的刺激,包括旋转加速度运动、直线加速度运动以及两种加速度运动混合的运动方式。普通人没有经历过特殊的前庭位觉器官刺激的运动训练,所能承受的旋转加速度运 动和直线加速度运动的刺激强度十分有限。

  嘉年华活动总结篇(5)

  是它们的知名度不够高吗?非也。福特、三菱,这都是国际车界赫赫有名的大公司,不知道的消费者少之又少。如果要追究原因,我们只能说,是这些品牌的传播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它们掉进了品牌传播的“血统陷阱”。

  好在长安福特和东南汽车都发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新的品牌传播措施,也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效果正在慢慢显现出来,但还是走了一段弯路,丧失了市场先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海通用推出不久的凯越轿车一下线就成功跨过了品牌传播的“血统陷阱”,订单排到了明年5月份。正反对比,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国际品牌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血统”问题。 案例一:嘉年华的“印度血统”之争

  今年1月18日,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第一款轿车嘉年华正式下线,自那时起,关于这款车具有“印度血统”的声音一直不断,加上定价偏高,招来网络上的一致骂声,嘉年华的销量因此大受影响。8月1日,长安福特不得不宣布嘉年华轿车系列大幅降价,最高降幅达1万元。可以说,嘉年华成了“血统论”的直接受害者。

  1.由来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已经一步一步滑向由自己和媒体共同创造的“血统陷阱”。

  2001年上半年,关于福特公司要和长安汽车集团合资的消息已经成为媒体炒作的热点,性急的媒体开始预测它的第一款新车。结果有媒体捅出了最具爆炸性的新闻——“长安福特新车源自印度”,这一年,几乎所有的汽车媒体都报道称,长安福特的新车就是印度福特生产的“爱康(Ikon)”轿车,并刊登了“爱康”的照片,似乎此事已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

  由于此时长安福特刚刚合资,社会上关于“印度血统”的议论并未对福特品牌形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福特中国公司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2002年6月北京国际车展上,福特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长安福特的第一款新车将源自福特欧洲的嘉年华平台,但名称尚未确定,此时媒体都给予正面报道,关于这款车是否源自印度的争论似乎也有了定论。

  风向逆转出现在嘉年华下线之时,当长安福特宣布这款新车的名称就叫“嘉年华”时,所有的媒体都大吃一惊,因为从外形上看,这款新车与欧洲版的嘉年华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欧洲版的嘉年华是两厢版,而中国版的嘉年华是三厢版的。更有好事的媒体直接调来印度福特的爱康(Ikon)照片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外形上的共同点太多了,于是关于嘉年华的“印度血统论”再度沉渣泛起,给这个品牌造成了很大伤害。

  2.反击

  长安福特很清楚“印度血统论”的严重后果,也很快组织了反击。今年2月份,福特中国公司副总裁许国桢约见记者,详细解说了“印度血统论”的由来:

  对嘉年华备受争议的“血统”问题,许先生的解释是,福特拿到中国的嘉年华是其三厢四门车的最新一代,之所以引出了印度“出生论”,主要是由于三厢嘉年华3年前率先在印度投产,而长安福特也确实派过工人去印度工厂实习过。但许先生认为,不能以此来断定中国版嘉年华就是“克隆”了印度嘉年华。他坚持认为,拿到中国来的车型,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做了全新的开发。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许国桢先生还提到了一个细节:2000年9月,福特公司的一位高层参加印度的一个车展,指着爱康(Ikon)轿车对国外一家媒体记者说:福特将要在中国也要生产这样的汽车。这位负责人的本意是指福特要在中国生产经济轿车,结果这个新闻传到国内就成了长安福特要生产爱康。 长安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泰益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否认了有“嘉年华来自印度产‘爱康’”的说法。

  “中国版嘉年华来自欧洲嘉年华的B级平台,爱康也来自同一平台。嘉年华与爱康在外观上确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三厢车,而欧洲版嘉年华则是掀背式的两厢车。中国版嘉年华有1.3升和1.6升两种排量,印度爱康则只有1.3升,中国版嘉年华所配备的横向稳定杆、自动变速器、新一代ABS、EBD以及CAN通讯系统,都是爱康所不具备的,其中使用自动变速器是全球第一次,CAN通讯系统也只有中国和欧洲最新上市的嘉年华上才有,”“把嘉年华和爱康相提并论很不公平,中国版嘉年华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比爱康的技术含量高得多。”

  除了老总亲自出面向媒体反复解释,长安福特还专门请来了福特嘉年华的欧洲总工程师安迪·莫尼汗,由他向媒体解释中国版的嘉年华和欧洲版的嘉年华、印度版的爱康出自同一个平台,可谓是“苦口婆心”。然而,由于此前“印度血统论”已经广泛传播,厂家的解释已起不到多大的效果。8月1日,嘉年华在上市半年之后大幅降价。

  3.新路

  嘉年华在降价之后,长安福特也认识到,继续在“血统论”纠缠,只会在“血统陷阱”里越陷越深,于是它采取了避开血统争论、打响品牌攻势的策略。

  8月,长安福特和雀巢公司联合在互联网上展开“猜猜嘉年华能装下多少快乐”为主题的竞猜活动,让广大消费者竞猜一辆嘉年华轿车能装下多少盒雀巢巧克力。8月31日,北京新世界举办现场决赛,最后的获胜者在嘉年华轿车中成功装下了600盒33CM×16CM×4CM的雀巢“奇巧”巧克力,通过此项活动,长安福特向消费者展示了嘉年华轿车的巨大乘用空间。

  9月份,长安福特又借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一百周年之机,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大规模的福特文化周活动,以“传承百年品牌,引领现代时尚”为主题,在城市的主要商业区进行车辆展示和品牌宣传活动,以体现嘉年华纯正的福特血统。 案例二: 菱帅重举“三菱血统”大旗

  和嘉年华深受“血统论”之苦不同,今年3月下线的菱帅轿车最大的问题却在于它出生之时没有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三菱血统”,反而走了一段品牌传播的弯路,好在它已经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1.弯路

  菱帅轿车下线前,媒体早已报道这款车的原型车就是台湾版的三菱蓝瑟(Lancer)轿车,但让消费者稍感失望的是,菱帅并没有挂上三菱的标志。不仅如此,东南汽车公司把菱帅轿车的品牌定位于“人性化科技”,所有的菱帅平面广告上都是相同的画面:几个体操运动员做着优美的跳跃动作,下面的文字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解释菱帅轿车的“手自排一体化变速箱”如何具有高科技的含量,至于这款车与三菱品牌的渊源却绝口不提。

  的确,“手自排一体化变速箱”是首次在20万元以下轿车上应用,和其他对手相比,菱帅在科技含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东南汽车忘了,消费者买车最看重的还是品牌以及品牌给他带来的附加值。毕竟,东南汽车的鹰头标志和三菱的菱形标志含金量相差甚远,菱帅的英文Lioncel(狮子)和蓝瑟的英文Lancer(枪骑兵)含义也不是一回事。

  很显然,菱帅的“血统缺失”在市场上产生了负面影响。上市三个月,菱帅仅卖了1万辆不到,离东南汽车公司订下的年产销5万辆的目标还差一大截。在这种情况下,东南汽车不得不在8月1日宣布菱帅轿车大幅降价。

  2.正名

  在降价的同时,东南汽车也开始大规模地宣传菱帅轿车的三菱血统。

  第一招是新闻攻势。从8月初开始,东南汽车公司分批邀请全国主要汽车媒体的记者到公司参观采访,对每一批来访的记者,东南公司总经理林国铭都会亲自接见,并反复向媒体解释,菱帅之所以没有挂三菱标志,是因为目前三菱公司在东南公司没有直接参股,只是通过台湾中华汽车公司间接持有东南公司12.5%的股份。但林国铭也透露,三菱公司正寻求在东南增资的可能性,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菱帅也会挂上三菱的标志。

  由于媒体是分批到东南采访,所以在整个8月份,报纸、互联网上都是持续不断的关于三菱要增资东南的消息,菱帅与三菱的血缘关系已经路人皆知了。

  第二招是广告攻势。从8月份开始,所有的菱帅轿车广告语都换成了“三菱血统,世界品质”,以凸显菱帅原型车—三菱蓝瑟EVO轿车在赛场上的不凡成绩。同时,所有的报纸广告上都设置了“东南惊喜,大奖双赢”的有奖问答:“菱帅的原型车是什么?”消费者只要将答案发短信给东南公司,就可以获得北京饭店的5000元抵用券。

  第三招是赛车攻势。8月21日,东南汽车公司在北京饭店建立东南汽车品牌专业展示中心,展示了菱帅的原型车—三菱蓝瑟(Lancer)赛车版EVO,以此证明菱帅与三菱蓝瑟EVO冠军赛车具有相同的三菱血统。

  第四招是巡展攻势。9月3日,“与冠军同行—菱帅脉动之旅”LANCEREVO中国巡回展在珠海国际赛车场正式启动,随后陆续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巡回展的主要内容就是蓝瑟EVO赛车的精彩表演和菱帅轿车的试乘试驾。

  东南汽车公司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在广州、北京、上海等主要市场,菱帅轿车的销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

  照理说来,福特是国际上的知名品牌,东南汽车公司近年来在国内市场表现也不错,为何消费者非得要为嘉年华和菱帅的血统“验明正身”呢?对此,我们只能解释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在起作用。

  国际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经过长期的竞争和淘汰,目前国际上的几大汽车品牌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含金量。特别是在汽车技术越来越同质化的情况下,品牌成为人们购买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在目前的中国,汽车仍然属于高档奢侈品,汽车对消费者来说,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对品牌及品牌的纯正性十分在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嘉年华和菱帅的失误就在于没有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品牌纯正性。

  表面上看,嘉年华挂的仍然是福特标志,嘉年华这个名称本身也是欧洲车坛鼎鼎有名的轿车品牌,应该说品牌很纯正了,为何消费者不认账呢?这就要归结到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原产地情结”和“国际同步情结”。长期以来,媒体都在告诉消费者这样一个事实:欧洲(主要指西欧)、日本生产的汽车质量最好,美国车次之,韩国、巴西、东欧(如捷克斯洛伐克)、台湾生产的汽车质量处于第三层次,至于国产汽车,大概是属于第三层次的,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生产的汽车只能算是第四层次了。

  另外,近年来一些国际汽车公司如大众、本田、丰田纷纷把最新的车型拿到中国同步生产,大部分汽车媒体都在宣传一个观点:国际汽车公司要占领中国市场,必须把最好、最新的车型拿到中国来,所以大部分消费者也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国际同步情结”。

  在这种“原产地情结”和“国际同步情结”下,长安福特在推出嘉年华轿车时就犯了几个大忌。第一,本来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福特品牌是与美国、欧洲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媒体纷纷猜测新车就是印度的爱康时,福特方面没有及时澄清,造成了一个既成事实,想改口时已经来不及了。第二,长安福特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9800万美元,由于福特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此举已经导致一些媒体指责福特在中国不想好好干,再加上要生产的车型来自印度,于是社会舆论普遍认为福特是拿印度的落后产品来糊弄中国消费者。第三,新车下线后,媒体和消费者已经发现这款车和欧洲版的嘉年华在外形上存在巨大的差异,长安福特却仍然把它称之为嘉年华,有愚弄消费者之嫌。加上平日福特公司与一些媒体关系素来不和,那些媒体趁机借“印度血统”大做文章,其负面影响一时难以消除。

  菱帅上市早期的失误就是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没有突出自己的三菱血统,用东南汽车公司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以5年历史的品牌(东南)来对抗50年乃至100年历史的品牌(大众、丰田等)”,其品牌劣势顿显。有的消费者买回菱帅之后,马上换上三菱的标志,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三菱血统的认同。 和菱帅类似的案例还很多,比如天津一汽生产的夏利2000、雅酷、威姿等车型,其实都源自丰田的最新车型平台,但由于没有挂丰田的标志,加上厂家在品牌推广中有意回避了它们和丰田的血统关系,所以上市以来表现也不佳,只有打价格战一条路。 案例三:别克凯越成功避开“大宇血统”

  今年4月20日,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推出了别克凯越轿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媒体的反复炒作之下,凯越还没有正式上市,其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5月份,其风头直追广州本田的新雅阁。

  其实,细心的消费者已经发现,凯越轿车的原型车就是大宇新款旅行家。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韩国车的价格便宜、质量一般,和日本车、欧洲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很明显,如果大部分的消费者都认同凯越就是大宇旅行家的话,凯越是很难和福美来、阳光、塞纳、高尔夫等日系和欧系车型相抗衡的。上海通用是如何成功地避开凯越“大宇血统”问题的呢?

  首先,上海通用在凯越下线之前将消息封锁得极严,虽然此前媒体曾普遍预测,通用汽车公司收购韩国大宇汽车公司之后,上海通用可能会生产大宇系列的车型,但所有的媒体都认为上海通用今年的新车型源自欧宝雅特,没有人想到新车型竟然是新款大宇旅行家。由于下线前没有“噪音”,上海通用在品牌推广上赢得了主动权,只需要“大声说”,而不需要“解释”了。

  其次,在所有的新闻通稿中,在接受所有媒体采访时,上海通用都“大声说”:凯越是一款基于通用汽车公司全球车平台而专门为中国消费者开发的全新车型,设于上海的通用泛亚技术中心对它进行了重大改进。上海通用试图说明,刚刚在欧洲上市的新款大宇旅行家只是这款全球车的欧洲版,凯越是它的中国版,而接下来的还有韩国版、美国版。一句话,凯越不仅是全球同步,而且比韩国、美国市场还要领先一步,如果要说血统的话,它就是“全球车血统”。

  嘉年华活动总结篇(6)

  他们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富人阅历来赚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让人感慨万千的自强故事。

  生活所迫,

  落魄富豪甘当小司机

  1973年8月29日,徐俊英出生于广州市天河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22岁那年,他从中山大学毕业后,做起了油漆生意,赚得了第一桶金。3年后,资产达到50万元。2002年,油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徐俊英转行做建材生意,凭借丰富的人际关系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的建材生意风生水起,不到3年时间,财富激增到两百多万元。2003年9月,徐俊英和相恋3年的女友周琴喜结连理。婚后一年,徐俊英便抱了个大胖儿子。

  到2004年,徐俊英的身价已过千万,他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质的改变:一家三口住在超过200平方米的复式楼,家里保姆、厨师和清洁工就有好几个。徐俊英将自己的本田车换成了奔驰,还高薪聘请一名曾给部队首长开车的转业军人给自己当司机。

  2005年6月初,徐俊英曾经的合作伙伴杨建华登门拜访,一阵寒暄后,提出了借贷20万元的请求。原来,杨建华的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徐俊英见朋友有难,爽快地答应了。两个月后,杨建华的公司还是被法院查封了,徐俊英借出的钱虽然打了水漂,两人却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初,广东省出台新的房屋调控措施,徐俊英刚投资的工程受到重创,他买的地产股票也因政策变化而大幅度下跌,公司的流动资金全部被套住。无奈,徐俊英只好四处借贷,忙得焦头烂额。火上浇油的是,此时公司合伙人竟抽走股份,资金链彻底断裂。

  2007年初,徐俊英的公司正式宣布破产,千万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欠工人的几十万元工资和上百万元的材料款还得偿还。徐俊英只好把房、车卖了抵债。还清债务后,他彻底成了穷光蛋,只好带着妻儿租房度日。

  就在徐俊英沉浸在破产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时,杨建华听说了他的事,带着邹炜和郑革两个朋友来看他。他们都曾是杨建华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同样因经营不善,处于破产打工的境地。同病相怜的三人成了患难之交。

  邹炜和郑革见徐俊英一蹶不振,都用亲身经历劝他想开一点。徐俊英一挥手,说:“什么都别说了!我们先好好喝几杯!”4人来到附近的一家小酒馆痛饮了一番。笑过、哭过、醉过之后,他们相互打气说:“昨天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有明天,加油!”

  回到出租屋后,杨建华等人的话一直在徐俊英的脑海里回旋。既然别人破产后可以振作起来,自己为什么不行?他第一次沉下心正视自己的现状,思考未来。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徐俊英和妻儿一起来到北京,暂住在妻子的娘家。这期间,他找了不少工作,却屡屡碰壁――不说自己以前的经历,别人就嫌他没有工作经验;说出自己的经历,谁又愿意聘用一个破产老板呢?

  2007年9月,徐俊英终于找到工作:给海天广告公司的老板蔡嘉华当私人司机,月薪1800元。每当手握奥迪车的方向盘接送老板时,徐俊英心里总会泛起阵阵酸意和失落感。自己也曾有过“香车宝马”,有过私人司机啊!可一切浮华都已过去,为了家人,他必须接受现实。

  调整好心态后,徐俊英认真投入到工作中。他发现蔡嘉华是个不错的老板,在忙于事业的同时还非常顾家,除非到外地出差,平时即使工作到深夜也要回家。这样一来,徐俊英的工作也很辛苦,经常三更半夜还要送蔡老板回家。即便如此,他也毫无怨言,令蔡嘉华对他好感倍增。尤其是当他了解到徐俊英的经历后,更是对他的能力和勇于接受现实的勇气刮目相看。

  不知不觉,徐俊英给蔡嘉华当了3个月的司机,蔡嘉华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私人助理,有时还带他参加一些应酬。这些应酬对徐俊英来说再熟悉不过,他表现得游刃有余,在关键时刻还帮蔡嘉华挡下了一些小麻烦。这一切,都让蔡嘉华越来越信任和依赖这个稳重而聪明的司机。

  天不绝人,

  “高品质生活”变成特长

  2009年3月,徐俊英给蔡嘉华的一个大型投资计划提了几条建议,蔡嘉华采纳后取得了实质性回报。蔡嘉华特意邀请徐俊英到他家吃饭。

  看着一大桌菜,徐俊英忍不住摇头说:“蔡老板,您工作这么繁忙,生活上若不细心调养,身体只怕会吃不消啊!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这桌菜有很大问题:螃蟹不可以和啤酒一起食用,这样会引起食物中毒。黄瓜和花生一起吃伤身;羊肉和南瓜一起吃伤肝;白萝卜和红萝卜一起吃会抵销营养……”

  徐俊英滔滔不绝的一席话,听得蔡嘉华夫妇目瞪口呆。见气氛有些尴尬,他忙解释道:“不好意思,我不是嫌菜不好,我以前吃东西很注意营养搭配,看到这些错误,就情不自禁指出来。”蔡嘉华哈哈一笑,说:“我真是得了一个好助手。”

  一周后,蔡嘉华忍不住对徐俊英抱怨说,他的生日到了,原本打算请朋友去酒店吃饭庆祝,那帮朋友却非要到他家里来开派对。蔡嘉华无奈地说:“虽说我家里有佣人和厨师,但我那些朋友都是商场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不是一顿家常便饭打发得了的,到时候可别让人看笑话!”徐俊英笑着说:“蔡总,这件事情你就交给我吧!包您满意!”

  徐俊英提前3天就开始在蔡家忙碌起来。他带领女佣采购宴会装饰用品,安排她们装饰大厅,还制订好宴会菜谱,从选料到烹饪都跟厨师详细交代。除此以外,徐俊英还召集所有佣人,手把手交给他们社交礼仪,怎样欢迎客人、招待客人以及欢送客人,怎样敲门、拿杯子,怎样端菜……

  在徐俊英的精心策划下,蔡嘉华的生日宴会举办得异常完美。优雅别致的环境、温馨浪漫的灯光、精细考究的服务让客人们赞不绝口。蔡嘉华夫妇心情大好。

  第二天,蔡嘉华对徐俊英说:“做司机是大材小用,我想让你改行。”徐俊英大惑不解,蔡嘉华说:“你做我的管家比做司机更合适。以后我们家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你安排。薪水给你涨一倍。”涨工资当然是好事,徐俊英爽快地答应了。

  2009年7月,徐俊英正式成为蔡嘉华豪宅里的高级管家。有过前面的接触和合作,蔡家的佣人都很佩服徐俊英,对他的吩咐言听计从。徐俊英管理起来相当顺利,对待他们也很和善。徐俊英每天要把菜谱定好,并检查厨师的菜品质量;他还要指挥保姆和清洁人员做好服务,对一些她们新接触或者是做不好的事,总是耐心地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会她们。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他还会细心地记录下当天的全部开支,以便月底向蔡嘉华汇报账目。

  10月的一天,蔡家来了一个名叫王筱菊的新女佣,她的主要工作是给雇主清洗衣物、衣柜以及保持装饰品卫生。一开始,王筱菊有些不服徐俊英的管教,她觉得自己做了8年家政服务,什么样的人家都去过,什么样的活都做过,肯定比一个年近40岁的大老爷们懂的多。徐俊英指东,她偏要向西,一直和他对着干。为此,徐俊英伤透了脑筋。

  这天,王筱菊正准备用湿抹布擦拭一件木刻真雕的艺术品,徐俊英看见后忙阻止她说:“这个千万不能用湿抹布擦,会生霉。”谁知王筱菊听而不闻,毫不犹豫地拿湿毛巾擦了下去。

  一个星期后,蔡嘉华的妻子吴敏芸拿着发霉的木刻真雕找王筱菊兴师问罪。正当王筱菊低着头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徐俊英站出来说:“都是我不好,小王擦的时候还问我能不能用湿抹布,我当时没注意,这才出了错。”吴敏芸见徐俊英出来承担责任,就没再追究下去。王筱菊感激地望了一眼徐俊英,心想,他不仅懂很多知识,更会做人,不服他都不行了。

  徐俊英很熟悉富豪生活,打理起来轻车熟路,可是,置身于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豪宅里,他常常会想起昔日自己的“徐公馆”,难免有些怅然若失。他一次次告诫自己,君子乐天知命,命运走到这一步,自己只能接受现实。

  徐俊英的表现让吴敏芸很满意,她经常对丈夫说,自从家里有了徐俊英,饭菜变得好吃,空气变得新鲜,心情也变得爽朗,就连院子里的花都开得更娇艳了。面对这么高的夸奖,徐俊英感到十分欣慰。他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己虽然不能预知未来,但未来仍在自己手中,他仿佛找到了另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开“高管公司”,

  落魄富豪携手东山再起

  很快,朋友们都知道蔡嘉华家有个聪明能干的管家,许多朋友还羡慕地对蔡嘉华说:“什么时候把你的管家借我用两天,让我们也享享清福啊!”蔡嘉华总是得意地说:“要是他有分身术,就借你们使使。哈哈。”当他把这些话转述给徐俊英时,徐俊英每次都只是当笑话听听,也没往心里去。

  2010年5月的一个周末,徐俊英和以前的老朋友杨建华、邹炜以及郑革聚在一起喝酒。他们三人苦于在广州没有发展,早在几年前也来到北京。聊起近况,大家发现徐俊英是过得最好的一个。杨建华在开出租车,邹炜和郑革则在西单广场租了个小门面,卖些水货皮包。3人或多或少还背着未还完的债务。

  看到朋友们被艰辛的生活折磨得未老先衰,徐俊英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他突然想起蔡嘉华的玩笑话,灵光一闪说:“你们也可以从事我这一行呀!我们有相似的经历,对高品质的生活还是相当了解的。虽然管家是服侍人的工作,但总比开车和做小买卖强得多。再说,做高级管家根本不用亲自做那些脏活、累活,平时也就是动动脑子。说实话,我的工作可比你们轻松多了。”杨建华等3人听了,都有些动心,经过再三商量,最终接受了徐俊英的建议。

  随后,徐俊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3人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还将重点内容罗列打印出来。毕竟是有过富豪生活经历的人,不到一个星期,3人就熟悉并掌握了高级管家的具体工作。随后,徐俊英向蔡嘉华介绍了三人的情况,蔡嘉华眼睛一亮,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太好了,我正为朋友们想‘挖墙脚’而发愁呢。”

  很快,杨建华、邹炜和郑革被蔡嘉华推荐到三个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家里做高级管家。看到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徐俊英高兴不已。

  做高级管家的工资比在社会上打工、做小生意强很多,看着三人做得津津有味,徐俊英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何不开一个高级管家公司,专门给富人培训输出管家?他在阅读报刊搜集信息时也得知,目前中国每4000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翁,中国社会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每个城市都有富人区。但中国很多富人突然暴富,还没有学会如何做富人,小到生活细节,大到财富伦理,都需要一步一步学习,需要专业人士来管理。

  徐俊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后,竟然和其他三人不谋而合。商人的骨子里永远有着不服输的劲,他们从现实得利中也联想到这个自我突破的契机。

  徐俊英和蔡嘉华敞开心扉谈了一次,讲了自己过去的辉煌,说了想再创业的想法。蔡嘉华沉吟片刻,用力地点点头,说道:“好样的,我没看错你!以后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别客气。只要我帮得上忙,绝对没二话。不过我们说好了,你培训出来最优秀的管家,要第一个介绍给我。”

  有了蔡嘉华的支持,徐俊英便联合杨建华、邹炜和郑革三人商量成立公司的事宜。开公司的钱都是蔡嘉华投资的,大家商定,一旦公司盈利,由徐俊英第一时间将钱还给他。蔡嘉华也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入股分红。接着,四人以最大的热情,开始公司开业前的筹备工作。不到半个月,他们就租好了公司地址,制定好招聘员工的程序和培训制度,以及与客户接洽等相关事宜。

  2010年10月27日,徐俊英的“贴馨”高级家政服务公司正式开业。按照每个人的长处,四个人进行了明确分工:徐俊英作为总经理,统筹所有相关事宜;杨建华负责管理高级管家的培训工作。邹炜和郑革一个负责联系顾主,一个负责财务管理。招聘的高级管家学员一般是在高级酒店从事过服务工作,或者具有多年家政服务经验的高素质人士。除了要求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外,管家一般还要求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这样的人性格沉稳,阅历丰富,遇事不容易急躁。这个年龄段的人找到好工作也相当不易,因此前来报名的人很多。

  负责培训的杨建华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不仅开设了营养搭配、礼仪社交以及普通话培训等常见课程,还开设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模拟课”。这堂课上,杨建华会排一些模拟各种社交场合的“小品”。编排一些突发事件,然后看学员们怎样应对。一开始,很多学员都束手无策,要么直愣愣的不知所措,要么慌里慌张越帮越忙。杨建华总会耐心教他们如何去应对。

  观看了员工们的表现后,徐俊英提出一个意见:员工们的心理素质也应纳入培训体系。他分析说:“这些员工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虽然落魄,但毕竟以前见惯了大场面。这些员工一般都有自卑心理,在富人家做事会有落差感。该提的意见不敢提,管理其他人也拿不出领导者具有的风范……”

  嘉年华活动总结篇(7)

  “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一个华侨世家。1891年,17岁的陈嘉庚第一次出洋,赴新加坡帮父亲打理米店,学做生意。

  1904年,陈嘉庚靠借来的7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黄梨罐头厂。从此,他步入创办实业之路。在此后经营实业的30年中,陈嘉庚的经营范围涉及航运、橡胶种植、橡胶制造等行业。公司鼎盛时期,业务遍及世界40个国家,资产达到1200万元(加币),约合黄金100万两。

  拥有了万贯家产的陈嘉庚,时刻想的是自己能为祖国做点什么。他在经营实业的过程中深感“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曾说:“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这是他心迹的表白。为兴办学校,陈嘉庚数十年如一日,倾资、倾心、倾力,数经波折,却义无返顾。

  早在1894年,陈嘉庚返乡完婚期间,感于儿童失学的现状,虑其“近则败坏风俗,远则贻误民族前途”,曾出资2000元,在集美创办“惕斋学塾”。此可视为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那时他即默许“自己如力之能及,当以竭力兴学,以尽国民天职”。

  辛亥革命后,1912年秋,陈嘉庚怀着对中华民国的无限希望和报效祖国的满腔激情,回到了阔别数年的故乡。在回国途中,他偶遇林文庆(后曾任厦门大学校长),交谈中,两人对中国教育的不普及和百姓愚昧无知的情况,深有同感,也十分感慨。回国后,又看到同安乃至集美教育甚为落后的状况,他便更加坚定了捐资助学的决心。

  在集美,陈嘉庚召集各房族长开会,提倡停办各房私塾,合力创办新式完全小学,得到乡人的支持。

  1913年1月27日,乡里集美两等小学暂借集美大社的陈氏宗祠及近旁祠堂开学。陈姓适龄儿童全部进了这个小学。《集美小学记》碑文中有陈嘉庚开宗明义的一段话:“余侨商星洲,慨祖国之陵夷,悯故乡之哄斗,以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陈嘉庚后来回忆说,从此,“立志一生所获财物,概办教育,为公众服务”。

  小学虽已开学,但师资和校舍问题却成为把学校继续办下去的难题。当时,同安县的教师中,师范毕业的只有4人,陈嘉庚费了很大劲才聘请到2人。当听说全省师范学校只有福州办得最好时,陈嘉庚赶往福州考察,并由此有了一个新思路:“待力能办到,当先办师范学校,收闽南贫寒子弟才志相当者,以挽本省教育之颓风。”

  从福州回乡后,陈嘉庚便规划建筑校舍。他出资2000元买下数十亩的大鱼池,作为集美小学校产,指挥工人在鱼池四周开挖深沟,用挖出的土填池造地、构建校舍。到1913年秋季开学,集美小学全部迁入新址。

  1917年秋,陈嘉庚派其弟陈敬贤回国筹办集美中学和师范,在原有学校的后面购买田地,建起了礼堂、教学楼等公用设施。1918年3月10日,集美学校师范、中学两部开学。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办学腐败,从“严求师范生毕业后人人须能实践教职”出发,陈嘉庚对师范招生制度加以改革:招收贫寒子弟立志服务教育者;招生范围力求普遍,使所招学生将来毕业后仍回原地工作。陈嘉庚的坚持与努力,使集美师范学校成了贫寒子弟集中的地方,也成为福建的一个革命摇篮。20世纪20年代,就从这里走。出了罗明、李觉民、罗杨才等早期共产党员。

  1919年5月,陈嘉庚准备第五次返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临行前,他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将其在南洋的所有不动产捐作集美学校的永久基金;将其经商所得利润,除花销分红和留一部分添入资本外,其余全数寄回祖国,用以教育。这两项决定,为陈嘉庚回国办学奠定了经济基础。

  回国后,陈嘉庚陆续开办了集美学校水产科、集美高级商业学校、集美女子师范学校等,使集美学校获得了相当的发展。自1921年2月起,定“福建私立集美学校”为总校名。到1929年,陈嘉庚孜孜以求的,包括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水产航海学校等9个学校,以及幼稚园、医院、教育推广部、科学馆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终于在家乡建立起来。此为后话。

  此次回国,陈嘉庚主要是为了创办厦门大学。1919年6月24日,陈嘉庚一回集美即开始勘地,筹办厦门大学。他说,我国现有大学多属外国人办,其内容不过神学、文学、医学等科目,而农工商等关系社会发展、国家生存的主要专业则少有所闻。他呼吁海内外同胞踊跃捐款,共同成就这番事业。陈嘉庚认捐400万元,这笔钱相当于他当时积存的全部资产。

  此后,陈嘉庚四处奔波,向福建省政府寻求批复学校用地,组建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聘任校长。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新校舍开学。初创的厦门大学设师范、商学两部,学生96名。1922年2月,厦门大学首批校舍落成,学生迁入新校址上课。

  厦门大学是福建省有史以来第一所南华人独资创办的高等学府,是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和最早招收女学生的17所大学之一。1930年,厦门大学扩充为文、理、法、商四院几系,应聘执教的有不少一流名教授,如鲁迅、林语堂、朱谦之、顾颉刚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厦门大学以“面向华侨,面向南洋,注重适用,注重研究”的特色闻名中外。到20世纪30年代,厦门大学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有人这样说:“其能超然独立,真心以从事研究者,在华北惟有南开,在华南惟有厦大而已。”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到来之后,陈嘉庚所经营的企业亏损日多,但他仍坚持支付集美、厦大两校经费。为获银行贷款,他甚至不惜将新加坡的三幢住宅向银行抵押,最后过户易主。在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中,他宁可公司收盘,也绝不停办学校。陈嘉庚“出卖大厦,接济厦大”的事迹和精神从此成为美谈。

  到1936年,陈嘉庚的处境更为困难。为了全力维持集美学校,他作出了将厦门大学

  无条件奉献给国家的决定。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正式由私立改为同立。

  亲自创办的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陈嘉庚一如既往地关心它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9月,陈嘉庚回国定居。10月,他便亲自主持厦大的扩建工程。他说:“新中国刚成立,有许多事情要做,我要为新中国分担一份责任,尽力先盖一些校舍,给国内和海外的侨生用。”

  当年,厦门大学扩建规模宏大,由于陈嘉庚督导有方,校舍建筑工程进展十分顺利。5年左右时间,建成校舍31幢,还有运动场、海滨游泳场等,校舍总面积64394平方米。其中建南大会堂有5000个座位,是当时全国高等学府礼堂中规模最大的。

  在创办、扩大集美学校和厦大的同时,陈嘉庚还致力于国内教育的普及和推广,热衷于海外华侨教育事业……

  毕其一生,陈嘉庚为办学所捐之钱,人们已很难计清。与其交往较深的洪丝丝先生在《陈嘉庚办学记》一书序言中说,陈嘉庚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如果当时买黄金,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一亿美元左右。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可以毫无保留地把所有家产捐出,着实难能可贵。正如黄炎培先生赞言:“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

  “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辛苦。”

  陈嘉庚自17岁出洋经商,30多年间深受外国殖民统治者和金融垄断资本的摧残,备受因祖国贫穷落后、政府腐败无能而致使海外游子没有依靠的切身痛苦。他殷切企盼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并视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为己任,时刻不忘匹夫之责。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陈嘉庚在新加坡立即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发动侨胞筹赈抗日,援助济南受害群众。分散的华侨爱国力量被动员,前后共筹款117万余元。

  1932年1月28日,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第十九路军奋起抗击,海外华侨为之振奋,陈嘉庚也深为感动,于3月6日写信给集美学校校长叶渊说:“时至今日,任何人皆应抱牺牲精神,各尽所能,以与暴日抗。希勉励学生,激昂勇气”……言语之间,体现了海外赤子的爱国热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8月15日,陈嘉庚召集侨民大会,决定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号召华侨以输款来表示真正爱国之心。陈嘉庚当即宣布自己每月捐2000元,至抗战结束,并先交了2.4万元。当年,该会还向南京政府承担劝募公债2000万元,陈嘉庚首先认捐10万元。对此,他在11月1日给集美学校董事长陈牧村的信中说:“余认购10万元,而须告贷半数,方能足额”。“然在此国家最后之关头,弟乏力购至百万元。设有之,亦决不犹豫”。

  不惜举债捐助抗战。陈嘉庚的爱国之心无与伦比。

  1938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伤兵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为总会主席。南侨总会统一领导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运动,成为团结千万侨胞的旗帜。

  在陈嘉庚的领导下,南侨总会在动员华侨捐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侨胞们通过各种方式筹款,悉数捐于国民政府。据1939~1941年统计,南侨总会每年筹集华侨捐款8808万元。另据军政部长何应钦1939年报告,全年军费国币18亿元,华侨赈款占五分之一。

  广州失守后,滇缅公路成了运输抗战物资的生命线。当时,国内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员(统称机工)缺乏,西南运输处请陈嘉庚代募经验丰富的机工回国服务。为此,他通过南侨总会,很快招聘到了3200名机工,组织奔赴战火纷飞的祖国。这些技工以其血汗乃至生命维持了滇湎公路的畅通,有效支援了抗日战场。

  在陈嘉庚领导下,南侨总会得以组织领导东南亚800万侨胞同仇敌忾、一往无前,从人、财、物各方面支持祖国抗战,在现代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在民族危亡关头,除组织经济、人力等支援同内抗战外,陈嘉庚还以他的思想和精神深刻影响了国内外民众。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府的抗战决心日见动摇。1938年10月,公开对日妥协。对此,与汗私交甚好的陈嘉庚数次去电奉劝,对其降日言行进行揭露,并将电文公诸报端。同时以参政员身份,给即将于10月28日召集的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发出电报提案:“敌人未退出我国以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该提案经过会议讨论后获得大多数赞成而被通过,并提炼成“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11个字。此提案被邹韬奋称为“古今中国最伟大的提案”。

  1942年春,日军南侵,新加坡即将沦陷。陈嘉庚被迫流亡,避居印尼爪哇玛琅,直到抗战胜利。其问,日军大肆搜捕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安全始终受到极大威胁。数次遇险,使掩护他的厦大、集美校友提心吊胆,而他却平静地对他们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这么大一把年纪了,死了也不算天寿,万一我不幸被捕,敌人一定强迫我做傀儡,我决不从!那时我即以一死谢祖国,有什么了不得?你们千万不要为我着急。”那段时间,他随身总带着一小包剧毒氰化钾,准备着万一不幸被捕,即从容一死。

  1945年,抗战胜利,陈嘉庚于10月初返回新加坡。闻此消息,群侨欢动。21日,新加坡500个社团联合举行欢迎大会,庆祝陈嘉庚平安归来。11月18日,重庆市政界、各党派和社团500多知名人士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送单条一幅:“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对陈嘉庚予以高度评价;、王若飞送祝词:“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辛苦,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

  “知(中共)必能振兴中国,自是一心仰服。矢志不移。”

  1939年冬,新加坡怡和轩的早晨显得特别清冷。推开窗户,陈嘉庚北望的目光,穿过林林总总的楼房,穿越烟波浩淼的南洋,再次深情地触摸令他魂牵梦绕的祖国大陆。

  “余想祖国抗战两年余,对于战争状况、民众生活多不相知,虽逐月输汇文捐,及派遣机工回国服务,未尝派代表团回国慰劳忠勇抗战之将士及遭受痛苦之民众,海外华侨于义实有未尽”……于是,组织一个回国慰问团的构想渐渐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1939年12月4日,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名义,在《南洋商报》上刊登通告,要南洋各地华侨筹赈机关派代表参加回国慰劳团。1940年2月,回国慰劳团正式组成,成员150人。3月6日,慰劳团从新加坡乘船出发,踏上回国慰问考察之路。26日,陈嘉庚一行5人先行抵达重庆。在机场,陈嘉庚说:“我离开祖国已十了,对国内情形已不大清楚。但我们有一颗心随时随地都在惦记着祖国。这次我们回来,带来的也是一颗心,一颗裸而又热诚的心。”谈到今后行程时,他说:“如果八路军的延安能去的

  话,我也想去看看,了解真相,才不负侨胞委托。”在慰劳访问期间,从延安来电,正式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

  陈嘉庚决定去延安。他要亲眼看看、亲耳听听中共领导下的延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1940年5月31日下午,陈嘉庚一行到达延安,受到延安各界5000余人的热烈欢迎。

  访问延安期间,陈嘉庚会见了、,与他们进行了多次深入交谈;参观了女子大学和第四军校;与财政、公安、司法负责人谈话;出席了延安各界欢迎会和欢送会;参观了安塞铁工厂、印刷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