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精选12篇)

  文学阅读是语文考试的的重要考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4.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 _和____ ____。(2分)

  15.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4分)

  16.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4分))

  17、把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4分)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案】

  14、地点和人物

  15、“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6.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17、句子略。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母亲爱孙子,也爱春天。

  18.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疼爱小孙子。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对生活的使命感。

  2、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的写法。

  3、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歧(    )  粼粼(    )  一霎时(    )   栩栩如生(    )  

  嫩芽(    )  拆散(    )    熬(    )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封琐    落英缤纷    随声附和     急燥    惟妙惟肖    一泻千里

  辨别    慷慨大方    相形见绌     习惯    中流砥柱    重峦迭嶂

  3、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

  ①                ,                 ;

  ②                ,                  。

  4、资料链接。

  1.重点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一霎时: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

  2.近义词

  信服•信任

  两个词都有“信任”的意思。区别在于:“信服”的意思侧重于“佩服”,“信任”的意思侧重于“相信而敢于托付”。

  二、学习研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交流预习导学。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交流。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文中人物的性格。

  3、品读欣赏。

  ①景物描写。

  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②细节描写。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四、理解句子含义。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巩固延伸:             第二课时

  1、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少名言警句教育人们要尊老爱幼,你积累了这方面的诗句或名言了吗?请在下面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万元押金。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着我倒霉,迷迷糊糊地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吱的一声,老太太也应声倒下。

  当我跳下车抱起老太太时,她已昏迷过去。怎么办?我发现此时四周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一个想法便闪入我脑海中:跑。可怎么也迈不开腿,一个声音也在耳边响:你还算人吗?眼前要是你的母亲你也这样吗?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容不得多想,立即将老太太送向附近医院。在医生抢救下,老太太很快苏醒了过来。还算走运,老太太只断了一条腿,别的地方什么事也没有。

  一个大汉走了进来。大汉看了我两眼后走近老太太说:“妈,您还记得撞您那人什么模样吗?仔细想想,一会儿警察来了您就跟他们说。”听了大汉的话,我心里猛地一想,觉得还是自己先说出实情为好。于是我赶紧对大汉说:“大哥,我……”

  老太太急忙打断我的话,指着我对她儿子说:“对,就是这位司机救了我。”我正怀疑是不是我的耳朵出了毛病,那大汉一把就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兄弟,我、我什么也不说了。你的救母之恩,我一定会报的。”

  “我。哎,你听我说,我……”我的话没说完,又被大汉给拦了回去。“什么也别说了。兄弟,把你的姓名和地址写给我,过后我一定登门重谢。”这时我脑海里又闪出一个念头,还留什么姓名和‘地址啊,老太太既然没记住我,溜吧。想到这,我边往外走边对大汉说:“好好照顾大妈,我走了。”说完我逃跑似的冲出了医院。

  在回家路上,我觉得这事挺走运,老太太不但没认出是我撞的她,还把我当成了救命恩人。可到了晚上,心里总是不踏实,我想起了母亲常对我说的话:什么时候都要心里干净。心里有鬼的人,迟早会出事的。于是我下了决心,第二天一定要到医院说清楚。

  第二天,我拿了一堆补品和5 000元钱,早早来到医院。可巧,就老太太一人在,老太太见是我,挺生气地说:“你怎么还来?”

  “大妈,您、你知道我是谁吗?”

  老太太说:“知道。孩子,大妈不糊涂,眼睛也好使。看得出你的心不坏。”

  “那、那您为什么不说出真相呢?”我不解地问。

  “孩子,你能及时把我送到医院,就足以证明你是个好孩子,我就知足了。我哪能因为你的一次失误,而误了你的前程呢?说不定,好多要紧事正等着你去做呢。天下做父母的,都是这个样……”

  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地流下来,我忘情地叫了一声妈,便把头扎在老太太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选自《三月风》,有删改)

  12.第2段开头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祸不单行”相关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我”想“跑”却没跑,“溜”了又返回,你对此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方法来表现老太太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5.给本文拟一个含有“母亲”两个字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你在课外也一定读过不少歌颂母亲、表达母爱的作品,请写出其中一篇(或一本)的题目(或书名),并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结尾说“我忘情地叫了一声妈,便……失声痛哭起来”。此时此刻,文中的“我”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发挥想像,探究一番,然后代“我”说几句得体的话。

  重庆一中 皮坤龙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导入  新课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五、教学新课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5’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1’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3’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4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4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4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6

  (4)(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4

  (四)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学校12月份要举行一个发短信比赛,现在我们就先预演一下。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6

  (五)教师小结: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1

  古楼中学  苏建明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美点寻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

  (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

  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

  (品析几个句子: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拟人)

  ★斗笠像个大蘑菇。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一、定位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⑴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

  (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⑵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⑶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

  (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⑴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⑵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⑶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⑷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教学目标  一、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课文表达的浓浓的亲情

  二、欣赏、品读课文,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分析及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一

  情境激趣导入  以歌曲《让爱住我家》激趣,仿写句子“爱是_______________”

  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说出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也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 精段赏析 四人学习小组分角色完成下列活动读一读,再次熟悉解决矛盾的过程;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的心理活动;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四, 品读语言 试一试将最能体现亲情的词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把这份情读出来吗?

  五, 感知生活真情告白,口语表达训练。

  六, 展迁移观看图片,合理想象,加入事件,完成200字的小作文。

  七, 美文推荐

  八总结

  教学反思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PGN0217A.TXT/PGN>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像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蹚水,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慢蹚。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啰?”。

  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

  所以综观此文之作,也不过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是而已,也无甚特别的技法。

  (选自《语文学习》1995年第3期)

  “直接给大家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互动教学案例

  湖北省潜江市徐李中学  胡定鸿(433112)

  [教学传真]

  《散步》教学片断:

  师:(极有人情味地读课文)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读得特慢),稳稳地(读得特稳),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想好了你就说。

  生1: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

  生2:我是这样想的:“慢慢地”、“稳稳地”是为了让母亲、儿子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生3:我是这样想的:我为了让母亲、儿子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4:我孝敬母亲,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妻子疼爱儿子,是一片爱心。如果飞快地背过去,好像有厌烦的意味。

  生5: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想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话,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环,老师一副惋惜的表情)

  师: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精彩发言,先听老师唱两句歌吧。(老师重复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来,让我们一起唱两遍吧!(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师: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

  (学生发言异常活跃)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片断,紧紧扣住文中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让学生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去谈两个词语所表现的意境,在教学中强调“给大家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注重了学生全体。同时,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自信表达的热情。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达到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条件的目标。

  [同行评说]

  《散步》一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在教法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注重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的丰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体现了“从学生角度出发”。

  “不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这里的“大家”既包括全体学生,也包括教师自己,它体现了互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使教师真正做到了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良好“伙伴”,从而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另外,师生的互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在看似无疑之处设疑,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深层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新的情感认识,从而在有效的互动教学中触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爱与亲情,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寻找典型词句,理解课文深长的意味,学习发现并表达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的爱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周六,这张照片在短短的10个小时之内在全球的转载量超过250万。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着滂沱大雨,父亲全身湿透,而右手的伞则坚定地聚在儿子头上,呵护他不受风吹雨打。那这一个小举动能感动全世界的网友,甚至让人们在深夜泪流满面,我觉得呀是我们对爱与美有着天然的感动之心,而这种爱与美的最小组成单位由社会最小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爱构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一举一动间的爱。(板书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字词语。

  2、检查指导:

  (1)读生字词。

  分歧(qí)霎(shà)时拆散(sàn)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嫩芽信服

  (2)小组朗读:

  8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读一段。明确感情基调:轻松愉快

  思考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简单评点学生的朗读。

  3、概括散步过程:并分析第1段。(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并赏析。

  1、分析第1段。

  冒号:强调。长镜头拉近拍摄。想象画面的流动。(生读第1段)

  明确:瞧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两对*。

  2、通过分析人物来感悟文章。

  (1)儿子、小孩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5段。可爱。激动。聪明。童趣。(板书儿子:机灵可爱)

  (2)妻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6段(尊重丈夫)第8段(疼爱儿子)

  “听,蹲,背,走”四个动作就让我们看到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板书:妻子:贤妻良母)

  (3)母亲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按先后顺序,把直接描写母亲的语句读一读。

  第2段(体谅儿子的孝心,尊重儿子)第7段(疼爱小孙子)

  通过母亲的眼睛,我们看到远处的美景。(生读)

  点拨写景部分的朗读。(生读)

  点拨:望--由近及远,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视线拉远拉长。

  (师范读)(生齐读)(板书母亲:善解人意)

  (4)“我”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2、8段(关心母亲身体)第6段(委屈儿子,迁就母亲)

  时日还长,言下之意是陪母亲“时日短”--引出第3段(生读)

  点拨:太迟,挺,熬,总算(老师范读)

  “春天总算来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读)

  点拨:大块小块、随意、密,咕咕,生命

  明确:生命真美啊!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营养我们的心。(生齐读第4段)

  尽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于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引出第8段(生齐读第8段)

  分析这段“整个世界”。结合课后练习一,想象画面,换个角度拟题目。

  参考: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补充:作者的写作契机)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的写作契机》

  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第8段)

  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

  爱过知情重啊。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

  四、品味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爱和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爱在一举一动间,请同学们组内交流,再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并分享。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

  参考:亲情是下雨时,父亲为你撑起的那把伞。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饥饿时,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六、结语:

  同学们,人类的爱无需豪言壮语,它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凡的言行之间,父亲为儿子撑伞,儿子背起老母亲,父母无私付出,儿女真诚回报。即使它再平凡再细小,这份爱,也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感动。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教学目标 :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3、 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

  1、 导入  课题

  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用“通过----------表达------------”的结构来总结课文内容。(学生在回答中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

  3、 请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并且谈谈自己的体会。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4、语文学习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讨论,就对课文中的内容、结构、特点提出问题,看一看哪组提的问题最好。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加讨论。)

  5、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启发、提示)

  6、 读了这篇文章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7、 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所讲的内容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

  散步

  尊老爱幼 (读进去)

  内容、结构、特点 (读出来)

  《散步》的教学工作已完成,给我留下太多的思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思路

  在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紧扣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设计出散文《散步》的教学思路:以“亲情”为主线,关注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并行发展;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因此,《散步》这节课的教学,我围绕着“亲情”展开:整体朗读,感知亲情;合作探究,品析亲情;小结课文,升华亲情;敞开心扉,抒写亲情。进而设计了“朗读感知”、“品析情感”、“文章回顾”、“创新表达”四个环节,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悟生命与责任。

  二、《散步》教学的完成情况

  (一)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对教材的分析较为透彻,学生学情的定位比较准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得以很好地贯穿,实施得也较为理想,三维目标的达成还是令人满意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完成较好,囿于学生现阶段的生活体验,学生对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能有所理解,但没有亲身感悟,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2、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较为到位,所有学生用心用情地朗读课文,为感知故事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我深感到七年级学生的纯真和对知识的渴求,我有信心让他们的朗读水平日渐提高。

  3、解读文本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言积极、较为到位,加之理解后再朗读感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了。

  4、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同教师一起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对文章思路的梳理完成得相当出色。

  5、在“创新表达”环节,学生生成在预设之内,基本能按照“以小见大”的写法完成仿写练习,多数同学能围绕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小场景的叙述,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个别同学存在句式问题需教师加以点拨引导。

  (二)我认为还有一些遗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朗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教学工作,本节课学生集体朗读情况较好,但缺少朗读技法的指导。如果本节课选用范读,学生朗读技法的欠缺就会突显出来。

  2、在分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都动起来了,分工也较为细致,但交流的气氛不够浓烈,小组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3、“创新表达”环节大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缺少创新的仿写。但不能就此否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本节课教学引发的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1、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

  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在多形式的阅读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愿读,乐读,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努力做到“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学、有所思。

  2、语文教学要关注课堂、关注文本、关注学生。

  语文课堂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文本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与素养并重,关注学生长足发展。

  老师不断丰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就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影响学生精神世界,进而让学生有长足的发展。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其中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承担责任的情感。

  (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悟亲情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扩大教学的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圈点勾画,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境导入(约3分钟)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散步

  二、检查预习情况:(约3分钟)

  (幻灯片)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nèn芽咕咕叫

  分歧shà时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整体感知(约10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听读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妻子母亲儿子;我)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四研读入境(约10分钟)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2活动探究:

  (1)请用一句话或词语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有责任心强)我的母亲:(宽容体谅)

  我的妻子:(贤良孝顺)儿子;(活泼可爱)

  (2)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

  五、重点研读(约6分钟)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总结: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亲情行动(约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有没有和父母发生过分歧?当时是如何做的?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应该怎么做呢?(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观点)

  2、出示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后应该怎样做?(图片中显示小时候父母为我们穿衣喂饭,长大后我们牵着父母的手慢慢走)

  七、课堂小结(约2分钟)

  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

  八、作业布置(约1分钟)

  课下在笔记本里写一写你为父母分担过的事(300字)

  板书设计:

  总起:初春、一家四口

  散原因:母亲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分歧“我”的态度:委屈儿子

  母亲态度:依从孙子

  步

  热爱生活,尊老爱幼,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