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同行 守护“未”来——说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那点事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未成年人“小宪法”的法律,共九章132条,针对实践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全方位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这部法律的一些小知识:

  未保法新看点

  (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就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权衡,选择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方案,采取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措施,实现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2、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3、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4、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5、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6、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体系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了“以家庭监护为主,以监护支持、监督和干预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兜底”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体系。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国家采取措施指导、支持、帮助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未保法实用问答

  (一)过节聚会,亲戚朋友劝未成年人抽烟、喝酒,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办?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饮酒。

  烟酒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履行法定的监护职责,以身作则,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及时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饮酒的不良行为,帮助、教育未成年人远离烟酒的侵害。未成年人自身应当充分认识到烟酒的危害性,遇到亲戚朋友劝烟劝酒时,要礼貌地明确表示拒绝。

  (二)父母外出购物、临时到单位加班时可以将八岁以下的孩子“反锁”在家里或者汽车里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

  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独处时,容易造成情绪上的烦躁不安,加之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就可能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因此,父母临时外出时,应当把子女交给符合条件的人短时间照料和看护。

  (三)校外培训机构能对学前班孩子开展小学课程内容培训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 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剥夺了其快乐成长时间,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为了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同时为了防止某些家长避开幼儿园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寻求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超前教育,也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对幼儿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信息来源 | 第八检察部

  原标题:《与法同行 守护“未”来——说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那点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