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学考研?

  本科双一流高校经济学专业,经济学专业不算是本校的王牌专业,研究生想学戏剧与影视学或者其他相关专业,以后想到制片人。请问是去北大,北师大,复旦这种专业排名相对靠后,但是整体学生素质和学校名气都很好的学校。还是去中传这样的专业强校。

  高考410分学渣双跨一战上岸经验

  一、个人情况

  我是一名来自民办三本的艺术生,高考仅410分,而当年文化生三本线都要450+,要不是因为选择了艺考,光凭成绩只能上专科,可以说是一枚妥妥的学渣了。在选择跨考戏剧与影视专业之前,我甚至连电影都没看过多少,也不喜欢追剧,可以说是对该专业毫无涉猎了。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跨考985院校—重庆大学,考研成绩为378分,本以为可以稳进复试,但今年复试线大涨,进复试差了几分,最后调剂到了山西师范大学。

  我天资并不聪慧,也并不擅长学习,连辅导老师都说我学习是“事倍功半”,唯一的优势是能吃苦、能拒绝外界诱惑。个人认为,对于戏剧与影视学考研而言,最重要的其实不在于你有多聪明,而是你有多执着、多刻苦、多勤奋,这跟龟兔赛跑是同样的道理。

  以下我会分享自己在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是如何上岸的。我相信,看这篇经验贴的大多数同学都比我会学习,那么我用这些方法可以上岸,你肯定更行~

  二、学习态度

  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最前面呢?因为态度是戏剧与影视学考研致胜的法宝,它真的比你有多聪明更加重要!想想龟兔赛跑,为什么兔子能跑赢乌龟,因为兔子没有重视这场比赛,而乌龟却持之以恒。如果你既善于学习,又有很好的学习态度,那你就“超神”了。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才算好的学习态度呢?

  1、抛出一切杂念,推掉所有与考研不相关的事情,拒绝外界诱惑,全心全意投入学习。

  2、善于坚持,持之以恒,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有极强的自律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惰性,能够逼迫自己不断超越极限。

  我当时考研的时候,每天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从早学到晚,所有节假日(包括生日)全都在学习,基本上没参与过社交活动。去年11月-12月25日,在这近2个月里,我甚至都没出过一次家门,此外还忍受着学习的压力、家庭的变故、与男友的感情问题,这时候已经出现了很多压力过大诱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疯狂掉发(只要在一个地方呆上10分钟,地上就会有很多头发)、心悸(严重时需要吃救心丸)、臆想症(每天胡思乱想)、偏头痛,平均每天泪崩1次(有时甚至全天候以泪洗面),可以说是拼了半条命在学习了。

  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选择考研就必定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请你一定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

  三、考研资源搜寻

  1、笔记、书籍、论文、影片资源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花时间到处找资源的孩子。首先是感觉这样效率很低、其次是我搜索资源能力有限。但我依然有着大量的各种书籍、笔记、影片等资源,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也不太喜欢搜资源、想节约时间的话,那么:多加群!多加群!多加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歌乐山、一颗糖、阁楼、拖鞋哥、戏梦、菲林、斑马等群统统都加上,并且将考研群全部置顶,有什么需要的可以在群里面问问,研友们真的都很好。智商不够情商来凑,你也可以跟他们私下建立起友谊的小船,有福同享,有什么好笔记好文件,他们不会忘了你的~

  2、网课资源

  上面提到的各大考研机构皆有网课培训班,大多数都在cctalk上面,看得上哪个报哪个,除了这些机构之外,你还可以在cctalk、B站、微博、豆瓣等平台上搜索“电影”“戏剧影视”等关键词,说不定可以发现很多优质资源。cctalk里有很多白菜价的课,只需拼团9.9,还有免费的。或者歌乐山cctalk号上也有大量超级便宜、性价比高的课(只需几块钱)。

  四、专业课

  1、参考书籍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一份专业课书单,在此我就不过多叙述了。但其实书单里面有些书你是读不懂的(原谅我说了大实话哈哈哈哈)。比如杨远婴的《电影理论读本》,像这种研究生读起来都很费劲的书,你就别勉强自己了,同学,要学会知难而退,如果你是天赋异禀的选手,你可以尝试一下。我当时跟个呆瓜一样,硬着头皮花了很长时间,把它给看完了,但收获并没有很大。

  此外,个人认为参考书在5月中旬之前就要全部看完,因为这很耗费时间,你得把后面的时间留着背书、看论文、听课、整理笔记等,

  2、论文与期刊

  专业期刊有哪些同学们肯定也是知道的,在此也不复述了。并且从功利性应试的角度来讲,我非常不建议你整本地阅读期刊,这样很没有针对性,并且你全部看完了之后能记住的并不多。

  建议的方法是:成板块、有针对性的去知网搜寻论文,如果你想要最新发表的论文,就把按时间从近期到远期挨个排序,然后调引用率比较高(或者知名期刊)的论文。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看论文也是要有策略的,不能看完就了事,这样效率很低。你可以先把论文分成两类:

  (1)理解类:这种论文可以带你更详细的了解知识相关背景,你理解就好,看一下心里有个数就行,如果遇到一些新颖的说法或不错的句子就摘抄下来。

  (2)背诵类:这种论文可能跟考点或重点知识挂钩,你需要做框架or思维,梳理之后还要背下来,(按其重要程度而定),有的论文结构很工整,你只需摘取小标题和每段的首尾句。做框架虽然很麻烦,也很费时,但这非常重要,一定不能懈怠,它不仅能帮你再次巩固记忆关键内容,还能使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到了考研后期,这些框架资料就会变成你宝贵的财富。

  ps:做框架也是有讲究的!可别随意摘抄,不然做了跟没做没区别。推荐大家用“幕布”app在ipad上面做框架,用结构主义思维,把它梳理下来(如:定义、时间、背景、美学特征、代表人物等),别原封不动的搬抄原文,用缩句的方式记下来,缩得字越少越好(因为作者为了文章的严谨度,往往会添加很多限定性词汇或句子),字越少,你背的越快。等你缩句缩多了之后,就会发现一篇论文对于你考研而言,有效信息可能只有一小半甚至更少。

  此外,cctalk上还可以搜罗到很多期刊带读课,教你如何更好地去阅读论文,建议去搜索一下,听一听。

  3、背书

  考试之前,起码所有知识点要背4轮,时间足够就背5-7轮,最开始的几轮比较慢,可能好几个月才能背完,但到了后期,半个月就能背完一轮。所以从现在就开始背,并且每天都要背。

  万物皆有迹可循,我总结了以下背书技巧:

  (1)键词勾画法:背书一定要拿笔,把每句话的关键词勾画or圈下来,如下图所示(字丑别嫌弃),这很有效,不要怕把书面弄的很不好看,就算是满篇的线条和圈圈也没关系,它可以帮助你过滤掉关键词以外的东西,使你记得更快。掌握了勾关键词的方法之后,你会发现一句话之中,有一大半的字都是你不需要去看的。(类似于缩句)

  (2)编口诀法:

  不用管编的好不好,也不用管有没有逻辑,只要你能记住就行。

  eg1:法国真实电影和美国直接电影我以前老是搞混,但我自从编了个“法真美直”口诀之后,再也不会记混了

  eg2:“一三五八万”即《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

  (3)归纳总结法:

  在每个知识点(影片、导演或流派、公司)最前面,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重点。

  eg:20年代中国主要影业公司归纳—九大公司,产业蓬勃,古装武侠,畸形繁荣,三足鼎立,联华独秀,资本竞逐,时局沉浮

  (4)联想与类比法:

  背书背多了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点是相通的,比如法国新浪潮的某些美学特征,可以帮用到英国自由电影运动、中国第六代导演上。

  4、答题

  结构主义思维答题,所以你就需要早在背诵的时候就运用结构主体的思维方式记,不然你之后写题脑子一团浆糊,会很痛苦,梳理每个分支,比如定义、背景、美学特征(如构图、叙事、布光、镜头)等。

  五、 政治

  政治我考了84分,但我在正式考试前,刷题确率极低,模拟考试也只有二三十多分,大题更是一道都不会做,所以大家千万别慌,这是一门只要你会背书就能得分的科目。先听课,再刷题,分清重点,有些地方的知识点基本不考,你就不用花太多时间了。暑假开始就要刷肖1000题了,建议用苍盾手机小程序刷,利用碎片时间刷,等公交、吃饭、睡觉前等都可以,这样比书上刷效率高。肖1000至少刷3遍,之后刷肖4肖8选择题,这个要刷到你不会做错为止。大题不用去做,这样效率不高,直接背答案就行了(背整理之后的答案,到时候网上会有资源),考试之前可以完整的模拟做完一两套卷子。

  六、 英语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学科,如果你英语基础足够好,也许都不用怎么学,随随便便考个80+,要是你英语基础不够好,可能再怎么拼命也只能考个60多分。但就算基础不好也要使劲抓起来,不然就得靠专业课高分来弥补。英语题型重要程度排序:阅读>写作>翻译。

  英语学习也是有结构的,单词—长难句—文章。

  1、 单词:单词记忆贯穿考研始终,买一本考研词汇书(手机app)也行,循环往复刷,刷腻了之后可以刷考研高频词汇,给自己规定每周背多少个单词。

  2、 长难句:它不仅能帮你看文章,还有助于你做翻译题,唐迟的《长难句的逻辑》,听各种长难句讲解网课,然后自己每天也要精细分析几句长难句并翻译,一直分析到7月份。

  3、 阅读:建议看唐迟的《英语阅读的逻辑》,打通你的任督二脉。里面说得非常的详细清楚,看了之后就去刷真题,别刷模拟题,只刷真题。

  4、 写作:9月开始就慢慢着手写作,积累背诵功能句和写作词汇。

  5、 翻译:前期你要是每天坚持分析and翻译长难句,后面会容易很多。

  七、结尾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经验啦,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留言,我可以继续在回答里面添加上,如果有需要咨询问题或者寻求帮助的同学可以私信我加微信~

  原文:“只求上岸系列~”(第129期)

  “只求上岸系列~有什么学校和专业推荐呢?”

  第129期来啦~

  公众号后台回复“院校分析”查看往期内容。

  写在前面:对于“只求上岸”的学校和专业,有可能学校和专业都不是你想要的,或者院校和专业你只能选择其一,所以自己要做好取舍。

  这是在我给同学们做院校分析的时候总结的~

  所以这个系列,我会涉及到很多专业,你们持续关注哦~

  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

  记住,再好考的专业最基本的条件是过国家线(参考下图),过了国家线才有资格竞争,连国家线都上不了,就算你报考一个没人考的学校和专业,那也是枉然。过国家线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22年国家线暴涨的情况下 ,更不容易了,每年有两百多万人考不上研究生。

  所以,记住“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代替努力”!

  记得去关注我喔~获取更全的考研资讯~

  今天推荐的学校是:

  东北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校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位于吉林省长春市,211师范类。

  教育部直属6大211师范之一,学校肯定是非常好,但是因为在东北,常给外地人(东北地区以外的人)造成一种它很容易的考上的感觉,在这里小博主很严肃的告诉大家,东北师范大学并非好考的211院校。

  整个东北就这一个211师范,还有很多附近省份的考生也想去报考,比如山东,内蒙古,河北等,所以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不考数学的专业,尤其是教育学类专业!!如果不想成卷心菜,就别轻易触碰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

  当然一些考数学的专业是可以尝试的,压力还行,比如经济类,工科类,分数线都没有很高,努努力也是可以够得着的211.

  但东北师范大学相比其他学校,很多专业的报考限制会比较多,比如今天说到的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简介

  戏剧与影视学,这个专业可能很少同学接触到,他是属于艺术学门类下面的一级学科,下面又分很多方向,比如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影视传播,戏剧创作,播音主持等等。本科是相关专业的都可以考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与影视学是学硕,对应的就是广播电视专硕,大家可能更熟悉后者,因为广播电视专硕招生人数比较多,大家考的人也会更多一些。这2个就业范围都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学硕,一个是专硕。

  艺术学在更早以前,是属于文学门类的,所以跟文学的就业息息相关,比如新闻传播学,其实跟戏剧与影视学都有关联,比如编剧这个行业,很多可能都是学文学的,对文字功底要求比较高,但其实更针对的就是戏剧与影视学。

  咱们来东北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的具体情况:

  招生目录(2023)

  注意看考试科目以及计划招生人数。

  很明显可以看到,有3个研究方向,且报考背景有限制要求,仅限艺术学,文学和计算机类报考。都得跟这3个研究方向相关的才能报考,且除了本科是艺术学理论和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外,复试都得加试。可以粗暴理解为,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东北师大是比较严格的。

  至于很多人奇怪,为啥接受文学报考,在昨天的推文“只求上岸系列~”(第128期)我也讲过,因为艺术学在之前本就是划分在文学门类的,后来才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学科门类,所以相当于文学和艺术学有贯通的意思。

  招生人数还比较多16人。

  东北师范大学官网公布了2022年报录比。

  如下图:戏剧与影视学是8.5:1。没报考8.5个人中录取1人。

  (公众号后台回复“东北师范大学”,获取所有专业完整版报录比)

  2022年的复试录取情况:

  2022年复试线是366,比国家线361高了5分。

  2021年复试线是361,比国家线346高了15分。

  复试名单:(一志愿)

  拟录取名单:(一志愿)

  2022年一志愿进复试13人,最终这13人全部被录取。没有淘汰一志愿考生,全部都录取了。

  专业课不压分,历年来分数线都差不多在360-370左右。

  总体压力是比昨天推荐的天津工业大学要更大一些,且报考限制比较多,很多跨专业的同学不能报考。

  是否保护一志愿

  上面也说到了,22年进复试的全都被录了,且都是一志愿录取,没有调剂考生,所以保护一志愿考生毋庸置疑。

  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2023届换了专业课科目,官网也没公布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所以暂时无法提供。

  可以等23届的学姐们考完之后再做询问。

  复试规则

  如图: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初试约占比67%左右。

  报考条件

  招生目录都写得很清楚,限制条件比较多,如果实在是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打电话问学校,联系方式在上面都有。

  学费学制

  戏剧与影视学每年学费8000,学制3年。在净月校区。

  校园图片

  //

  已更完

  北京师范大学

  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部(院、系、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专业类别:学术硕士

  科目代码:719

  科目名称:影视史论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电影是什么?》

  2.张暖忻

  3.频道专业化

  4.直接电影

  二、 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60分)

  1.请你谈谈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2.请你谈谈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流派、内容、影响。

  3.请简要论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涵、发展、创新特点。

  三、 论述题(每题35分,共计70分)

  1.材料分析:

  “有人问了我一个关于漫威电影的问题,我回答了它。我说,我试着看了几部,但都不适合我。在我看来,它们更接近主题公园,而不是我一生都熟悉和喜爱的电影。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20年里,电影业界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最不好的变化是在黑夜的掩护下悄然发生的:逐渐消失并不复存在的冒险。今日的很多电影都是为快速消费而生产的完美产品,其中很多都是由才华横溢的人们组成的团队做出来的,同样,他们缺乏了一个电影必须拥有的要素:单独一位艺术家使之成为一体的视野。当然啊,艺术家总是最危险的要素。”

  结合世界电影史,论述马丁西科塞斯的创作特点和对这段话的看法。

  2.请你谈谈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趋势的现状和问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电影是什么?》

  简介:《电影是什么?》是一本由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的作品集。巴赞这部文集并非一部初衷便为撰写成书而刻意准备的严谨的电影理论专著,书中各个篇章最初都是杂乱地分布在各种报纸、周刊、杂志和小册子中,最终才结成厚厚的四卷本文集。巴赞逝世后,《电影手册》编辑部和巴赞夫人根据巴赞遗愿,从四卷本文集中选出27篇文章,编成《电影是什么?》的定本。

  影史意义:这本只有27篇文章的《电影是什么?》,后来被西方电影学界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称谓。

  2.张暖忻

  简介: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1974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给桑弧、谢晋当助手。1981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沙鸥》,她凭借该片获得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1985年,由其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青春祭》上映。1990年,执导剧情电影《北京,你早》,该片获得香港国际电影节年度十大华语片奖。1994年,执导剧情电影《南中国1994》。

  创作特点:采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力图直接而深刻地触及生活,并且尽量采用实景拍摄或者必要的现场加工、自然光效、音响等能够客观还原现实、纪录现实的形式是张暖忻导演一直追求的纪实表达。张暖忻导演的真实观念不是对“戏”的完全放弃,而是寻找一种具有“戏剧性”的内在真实,这种真实依靠于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依靠于对电影表达能力的熟悉。

  影史意义:张暖忻在电影创作多元的时代,没有拘泥于政治体制和商业体制的要求,而以自己的眼光在主流题材和商业题材之外重新发掘电影表现的领域,注入自己的思考,成就了自己的电影观念。

  3.频道专业化

  定义:电视频道专业化,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模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的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发展:从全部是综合频道发展到将要大量出现的专业频道,是中国电视业进一步面向市场跨越的一大步。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如中央电视台除CCTV-1和CCTV-4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外,其余频道全部走专业化频道的路子。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省级台和城市台走得也很快,许多台都已经开办的贴近百姓生活的都市频道、生活频道、娱乐频道、音乐频道、外语频道等。

  特点:专业化频道就是以特定专业化的内容、面对特定的服务对象所组合而成的频道,每一个频道都有其非常鲜明的丰富和主打内容,形成统一性和独特性。近年来,我国各大省级卫视都走上了“特色定位之路”,实行差异化生存策略,综合频道特色化。

  优势:1、有利于个性化栏目的涌现;2、品牌栏目的成长;3、有利于栏目内涵的增加和外延拓展。

  4.直接电影

  简介:“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 )”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

  发展及代表作品: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罗伯特·德鲁领导的一个电影小组成功地完成了轻型同步录音摄影技术和设备的革新,德鲁的电影小组称为“德鲁小组”。德鲁小组利用新的技术设备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初选》(1960),本片以崭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风格记录了1960年在威斯康星州举行的民主党候选人(约翰·F·肯尼迪对休伯特·汉弗莱)的总统初选。

  电影特点:1.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像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2.艺术家不抛头露面;3.不介入,是旁观者;4.事物的真实可随时收入摄像机。

  二、 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60分)

  1.请你谈谈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浅谈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的创作与发展

  一、科幻电影的历史发展

  历史:中国最早出现的科幻片应是1938年的《六十年后上海滩》 。这部早期中国电影唯一的科幻片讲述了两个酒鬼穿越到六十年后的时空,见到了各种新奇的技术发明:人们出行乘坐着各种飞行器,室内各种电子装置协助着人们的生活,人类可以通过机器操纵寒暑雨雪等天气变化......主人公因为不懂电子设备乱按电钮闹出了各种笑话......这也是中国电影人首次对未来社会进行科技想象的作品。

  相对于西方的科幻片,中国的科幻片诞生较晚,且彼时数量较少。这与封建文化中对科学的轻视和限制有着密切的渊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致使本土哲学没有形成主客体二分的概念,很少把自然当作与主体相对立的客体去认识、去探索、去发现”。“封建文化对伦理秩序的尊崇”是一种“入世而属世的”哲学观,不鼓励学术发展和科学所重视的理性和怀疑精神,对研究自然规律进而改造世界毫无兴趣,甚至将已有的科学技术称之为“奇技淫巧”,这一切致使文学艺术很少表达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关注,更谈不上文艺表达对科学的期许和渴望,以及对自我和整个世界相互关系的未来想象,所以彼时文化中很少出现主体把握对象世界的不倦动力和理性精神,是中国科幻文化薄弱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在中国掀起的科幻电影热是有意义的,也是颇具文化征候的。它也许说明“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思维、想象已经走出了一般我们认为的中国人的性格和思维模式,走出了奠定国人文化性格的先师孔夫子式的坚执于现世、世俗、感性、经验的一面,青年人有了更多超验性的情怀,有了更大的想象力空间——这些新人,无疑是《流浪地球》以及未来科幻电影的主力受众”。

  二、对中国发展科幻电影的未来思考

  1.观念升级——科技战略引领科幻电影创作。(思想层面)

  倡导科幻电影应该把科幻片创作放在国家科技强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以及人类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度上去理解。科幻电影是激发下一代科技想象力、培养科技人才的长远战略措施。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是一个人最具想象欲和想象力的年龄段,是对超现实影像最为迷恋的年龄段,所以人数众多的中国80后、90后、00后观众给《阿凡达》《变形金刚》《星球大战》等一大批好莱坞科幻片交付了巨额票房,致使有的引进科幻大片在中国的票房甚至超越了它在北美本地的票房。非现实科幻大片这块阵地我们不占领,美国科幻大片就必然会占领。我们应该要对单一的电影观念予以丰富和升级,相信非现实主义电影依然能够传达正义、勇敢、责任、牺牲等正面价值理念,传达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专项奖励——荣誉机制推动产业升级。(行动层面)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科幻创作设立大奖,比如“雨果奖”“星云奖”“英国科幻小说协会奖”等等。对于科幻电影的奖励,美国主流电影奖奥斯卡金像奖会颁发给《星际穿越》《地心引力》《阿凡达》等众多优秀的科幻影片,与此同时还有对科幻电影专设的“土星奖”,美国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这个奖项中均有斩获。

  中国的科幻电影由于数量少,质量不如人意,很少在华表奖、金鸡奖这些国家主流电影奖的评选中获得荣誉。2019年金鸡奖首次把大奖颁给科幻片(《流浪地球》),代表中国电影界主流视野对科幻片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流浪地球》之后,科幻电影将不再是好莱坞的专属,科幻片将为繁荣中国科技文化助力,为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和发展助力,中国科幻片的不断发展也将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贡献力量!

  2.请你谈谈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流派、内容、影响。

  浅谈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一、先锋派电影的诞生和发展

  1895 年电影在法国诞生后,其通俗性和群众性使得人们一直都把电影视作一种低级的娱乐方式。因此, 执著于电影事业的人们开始想办法打破这种僵局。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 特别是德、意、法等国掀起了一场电影创新运动,于是,先锋派电影诞生了。

  二、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超现实性原则

  先锋派电影是以超现实的抽象电影为主的, 他们认为“故事是没有价值的”, “主张让画面主宰一切”。所以他们表现的内容多是抽象的对象, 如抽象的几何图形、机器等等。另外, 先锋派以人的情感和知觉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内容,认为“生活就是梦”, 主张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造型图案和梦幻的诗意表现出来, 这就决定了它的非理性和超现实性的特征。

  2、非正常的叙事原则

  先锋派认为, 从电影发明到欧洲先锋派电影形成期间建立的电影叙事准则和叙事手段、初具表现力的电影语言的构建以及导演与观众之间基本形成的“趣味共同点”都是虚假的,无法表现日渐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使人们的审美趣味变得单一化。“俄国形式主义就认为不应只让人去认识客观事物, 而应该发展人的视觉感受, 应该发展并完善我们的感性认识和情感系统。”先锋派电影将心理内容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 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所表现的就是一个心理扭曲的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一条安达鲁狗》则完全取消了叙事, 并打破了镜头画面的逻辑性, 用一种不连贯的、跳跃的方式展现人潜意识的情感活动或者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对新比喻的追求。

  三、先锋派对电影的影响

  第一, 人们学会了用新的摄影技巧来表现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 通过对摄影机的人为控制, 使画面产生一种和谐的、犹如交响乐式的感觉。这种摄影技巧上的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面。这些摄影方法, 直到现在还为许多著名电影工作者、尤其是记录片和动画片的摄制者所采用。

  第二, 人们知道了通过剪接技巧使影片的运动产生一种像音乐般的节奏感, 强调了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比如对富有光影变化的情绪镜头的运用, 以视点剪接所形成的意识片段, 以及改变镜头运动速度的特技手段等都成为独特的电影节奏运动的表现形式。根据这一原理, 把两个同时出现在同一时空中的影像, 通过一定的镜头连接便可产生一种动态的造型美, 而这种美往往不符合人们常规的审美习惯,却是一种不规则的另类美的传达。

  第三, 情绪镜头的运用。一些先锋派电影工作者在他们的影片中为了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性, 首先便选择那些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故事情节, 并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意识状态, 比如联想、幻想、梦境等, 把普通的、日常的物体任意地拉高或者拉长甚至变形, 目的在于带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这在电影史的发展中是没有先例的。直到目前, 这些镜头还被很多导演用来表现人的错觉、幻觉或畸形的景象。

  第四, 用影片来表现人纯粹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先锋派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影片为这种潜意识活动的银幕提供了最早的范例, “如谢尔曼·杜拉克的影片《贝壳与僧侣》和布努艾尔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因为超现实主义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贝壳与僧侣》并无一般的故事线索, 影片只是试图通过一系列画面去显示人的最深埋的心理状态。它是在进行一种精神分析, 是有意识地在创造一种‘纯视觉电影’, 其间,人的动作都是旨在显示一种心理。”而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则主要表现人对一种荒诞不经的新比喻的追求,充满了反叛精神, 是对现存秩序的对抗和破坏。

  综上所述, 先锋派电影的出现,首先是先锋艺术向电影领域蔓延的结果。其次,先锋派电影是从艺术的角度对电影的运动和视觉形象进行探索;再次,是先锋派的创新与实验的成果,无意间拓宽了电影语言的表现力, 为电影的艺术地位提供了实例, 从根本上摆脱了电影从属于舞台艺术和文学艺术的依附地位, 最终使电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

  3.请简要论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涵、发展、创新特点。

  浅谈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及特点

  近些年来,各类偶像养成、明星恋爱、选秀类节目充斥于各大视频平台,而此类节目的受众多为年轻群体,同时此类节目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迎合受众的问题,甚至在有些平台中引发热议,忽视了节目在日常生活中道德文化塑造的层面。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央电视台寻求在原始节目编排上的突破,推出一个又一个传扬传统文化类的节目,从《国家宝藏》再到《典籍里的中国》,这类节目的播出收获了多数观众的青睐与欢迎。此类节目用一种全新的手法进行编排,在录制过程中将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再通过先进的 技术将其呈现,推陈出新,探寻出了一条全新的节目创作之路。

  一、打破传统方式,节目剑走偏锋

  任何的题材相似的节目在播出一段是时间后,都会引发受众不同程度地审美疲劳,尤其在相似性题材充斥各类平台的当下,中央电视台以全新的文化类节目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既能够在选材上避开与其他平台的竞争,同时也能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文化类节目的创作向来是央视平台的优势之一,从早年间的各类科普类节目到弘扬价值观的文创节目,央视都能够在其中打造自身特色。但是文化类节目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也曾陷入低谷,随着大众在对泛娱乐化的节目审美疲劳后,文化类节目以模式升级、内核重塑等方式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并且其创作团队在创作时也秉承着文化类节目创新没有止境,要关注火热现实,体悟时代主题,才能捕捉到大众心理,实现文化的继承与传承的初心进行创作,与当下时代价值相融,传递思想正能量,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内涵。

  二、运用技术优势,创新表现形式

  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能够打破传统编排模式的桎梏,寻求全新的创作形式。文化类节目作为一种承载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需要更新其载体形式以及表现形式方能够在众多泛娱乐化的节目中“突围”。而数字技术拥有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特性。两者的深度结合能够增强文化的传播力自己渗透力,并且创造出视觉的奇观。

  三、立足当代语境,实现价值传递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空间是事物存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也是电视节目展开叙事的场所,对观众的行为和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在电视节目中,空间作为中介而存在,即一种手段或者工具,一种媒介或中间物。而此类文化节目即是通过空间的运用,根植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唤起人们对于共有价值观念的认同。

  综上所述,文化类节目是受众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由央视打造的此类节目实现了价值传递的功能,并且在业界掀起了一阵“文化潮”。这也为传统节目架构提供了参考。节目本身的不能仅靠其内容谋求“出圈”,同时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节目形式,将各类技术与其内容融会贯通,实现技术+内容的传播模式,以多样技术为载体,内容为核心,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情感表达。

  三、 论述题(每题35分,共计70分)

  1.材料分析:

  “有人问了我一个关于漫威电影的问题,我回答了它。我说,我试着看了几部,但都不适合我。在我看来,它们更接近主题公园,而不是我一生都熟悉和喜爱的电影。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20年里,电影业界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最不好的变化是在黑夜的掩护下悄然发生的:逐渐消失并不复存在的冒险。今日的很多电影都是为快速消费而生产的完美产品,其中很多都是由才华横溢的人们组成的团队做出来的,同样,他们缺乏了一个电影必须拥有的要素:单独一位艺术家使之成为一体的视野。当然啊,艺术家总是最危险的要素。”

  结合世界电影史,论述马丁西科塞斯的创作特点和对这段话的看法。

  从马丁斯科塞斯对电影观点看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新冠疫情肆虐美国期间,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炮轰漫威电影一事成了美国文娱新闻热点。事情源于斯科塞斯在宣传其新片《爱尔兰人》时谈及漫威电影,他当时说,“尝试看过漫威电影,但失败了,你知道那不叫电影,老实说我能想到的最准确称呼是主题公园。它们不是向观众表达情感的电影。”不久, 斯科塞斯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放超级英雄电影的 就不是电影院,电影院是放故事片的,如果都被漫威的片子占领了,那影院就成了游乐园。这样不对!”

  《教父》系列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力挺斯科塞斯:“我们期待从电影中学习并获得一些东西,比如一些启蒙、一些知识或一些灵感,但我不知道人们能从(漫威)这种千篇一律的电影中学到什么。”

  漫威代表作《复仇者联盟》前两部的导演乔斯·韦登在个人社交网站上作出回应:“我很尊敬斯科塞斯,我也清楚他的观点”,但“还是充满愤怒”。 《银河护卫队》系列的导演詹姆斯·古恩也回应说: “斯科塞斯是我最仰慕的电影制作人之一。当人们还没看过他的《基督最后的诱惑》就对该片品头论足时,我感到非常生气。而现在他却用同样的方式来评判我的电影,我感到非常难过。”

  马丁开撕漫威,看似是老一代电影人对新一代电影人提出批评,或许也是因为利益蛋糕分配不均所致。漫威出品的系列电影近十年间占据了绝对的全球市场主导,挤压了其它类型片的票房空间。而漫威电影宇宙(MCU)衍生的巨大商业成功及文化风潮,更令许多坚持走艺术电影和作者电影路线的电影人产生强烈抵触情绪,他们日益否认漫威作品的“电影性”。

  许多影迷替漫威打抱不平。他们说,如果漫威作品不叫,那么漫威之外的其他爆米花电影算不算电影呢?马丁说漫威电影更像是“主题公园”,那么《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之类的特效大片算不算“主题公园”呢?更有漫威影迷一针见血指出,斯科塞斯似乎已直接将艺术电影和作者电影与“电影”本身划上了等号,他对漫威的批评是对所有商业流行大片的讨伐。

  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被称为“新好莱坞四杰”。他们刚出道时,也曾被更加捍卫电影艺术属性的欧洲电影作者及评论者破口大骂,法国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就曾说“斯皮尔伯格连懦夫都算不上,他就是一个骗子! ”他还炮轰斯皮尔伯格拍《辛德勒名单》“并不是因为对这类题材特别有想法,只是找不到其他东西拍罢了”。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斯皮尔伯格也曾公开质疑流媒体公司网飞(Netflix)出品的电影《罗马》和《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否具备参选奥斯卡的资格。他认为网飞出品的电影不能叫“电影”,而应被称为“电视电影”——“可以角逐艾美奖,但无资格竞争奥斯卡”。谁会料到,当年的“新好莱坞”俨然成了今日影坛秩序的捍卫者,而网飞已被美国电影协会(MPA)明确接纳为新成员,是该会成立近百年来首次扩容。

  漫威宇宙迄今一共推出了23部电影,斯科塞斯连一部都没有看完,便将其定义为“主题公园”,未免有失公允。他可以质疑漫威电影的艺术性,但在电影院备受流媒体冲击的当下,《复仇者联盟4》一跃成为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把大量观众吸引回电影院,这一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人们对电影前途的担忧,似乎更应放在流媒体做大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上,毕竟,长久以来我们所了解的电影,是离不开电影院这个载体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及电视的崛起,促使电影人对类型片进行从形式到主题的反思和创新,最终给电影业带来全面振兴。今天的电影业在流媒体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夹击下,究竟要经历怎样的变革才能重整旗鼓,已变得十分严峻和紧迫。

  2.请你谈谈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趋势的现状和问题。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 8.54 亿,手机网民占比达 99.1%,移动端成为主流选择。移动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也塑造着新的媒介生态。2019 年 11 月份,基于 5G 技术的央视“央视频”投入使用,平台采用“5G 4K/8K AI” 技术,这是当前最新的5G 技术。“央视频”的投入使用标 志着央视进入具有独立的和受控的新媒体领域。不仅让广大用户“眼前一亮、闻之一振、爱不释手”,更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传媒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出现必然影响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 广电新媒体技术、人才优势不足

  新媒体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技术和人才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新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一定的发展,中国已基本建立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满足广播电视产业的人才需求。然而,新媒体的出现要求更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传统模式已经落后,不能满足新媒体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使新媒体的发展步伐加快,有必要加强对综合素质专业人才的培训。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体制内发展的国有新媒体在技术创新和人才激励方面存在固有的不足。与体制外的新型民营媒体产业相比,其对技术和人才的吸纳具有明显的劣势。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正日益成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新媒体短板。

  (二) 广电新媒体发展资源整合不足

  从当前发展形势看,广播电视媒体大多注重在战略布局上的多元化,积极搭建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多种新媒体产品。如江苏广电总部 (集团) 采用“荔枝云”“乐享电视”等品牌平台进行产品组合,多家广电媒体也搭建了类似“中央厨房”的媒体云平台。然而,在如此多元化的布局中,各平台的发展程度,云平台等措施是否真正发挥优势,对整体集成过程的贡献有多大,不能仅从平台扩张的广度来判断。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有很多新媒体账号,但有些新媒体账号发布的内容与传统平台相同,有违整合的初衷。一些广播电视媒体“两微一端”账号缺乏管理,慢慢沦为“僵尸”号。相反,一些广播和电视媒体采取集中的方式。例如湖南广电集团整合旗下所有新媒体业务,将“芒果电视”作为统一品牌,发展势头良好。因此,无论多版面是否必要,如何充分发挥实际效果,还是从媒体自身的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

  ( 三 ) 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

  相对而言,新媒体产业和传统媒体产业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新媒体产业的门槛相比传统媒体产业的门槛低很多,所以许多新媒体账号被引入新媒体行业之中,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此使得媒体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因为大多数传统广播和电视媒体在转向新媒体制作时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以他们一开始对节目质量不上心,并且这种心态导致作品出现同质化。这种情况阻碍了中国新型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和进步,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造成了比较坏的影响。在当今媒体市场中,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如果要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打造出独具一格的产品和节目,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粉丝了。

  二、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分析

  ( 一 ) 加强媒体资源的深度整合

  广电应树立全媒体运作的理念,并基于全媒体架构和全媒体思维,在全广电台建立一套有机的全媒体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融合”不等于“相加”,新媒体也不是“两微一端”的简单叠加,同时要实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资源联动、内容共享、人员协作、营销整合和产业化。现在的媒体融合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广电全媒体平台的打造,方向上还是得靠领导。

  新媒体内容产生的两个重要准则是“迅速”和“融合”。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发布“即时新闻”,连续报道,事件长时间跟踪上有先天的优势。与此同时,新闻内容产生,采访活动进行,广告投资回收或媒体布局上,都具备社会化、交流化的特点。所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加强互补,优化平台,达成协同运作的目标。

  ( 二 ) 为新媒体独立制播的节目逐渐增多

  除了将广播节目进行可视化的常规播出外,新媒体的独立节目从2017年起陆续被制作并广播在全国各地的广播电信息的方式。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传统媒体,在遭受行业冲击时应当快速对新市场作出反应,寻求自身发展定位。目前看来,融合媒体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信息化操作,依托科技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产出和大范围传播。因此,电视新闻记者也要迎合市场需求,增长专业知识技能,认清新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实质,学习运用当下软件操作,分析大众心理需求,挖掘新时代下的新闻资讯。

  ( 二 ) 培养融媒体职业技能

  相对来说,电视新闻的制作要求较高且较复杂,通常一档电视新闻节目需要记者前期实地采访录制,再将素材进行后期剪辑处理,最终才能呈现在电视节目中。对于专业出身的记者来说,新闻采访阶段的工作并不难把握,长年经验积累下记者对挖掘新闻敏感点、引发大众共鸣方面驾轻就熟。 然而在融合媒介的当下,电视新闻记者所挖掘的报道将会通过渠道传播至各个平台,从而使受众更加广泛,这便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拥有跨领域的职业技能。电视新闻记者在文字撰写和采访技巧上有着较高的水平,但也往往令人感觉具有固定的模板,因此可以适当借鉴互联网语言,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使新闻内容和形式更加体现生活化。另外,随着新闻媒介相互交融,电视新闻也需要注意时效性和传播速度,电视新闻记者可以适当掌握基础的后期剪辑技能、公众号编辑、手机小视频等新技能,以便在需要之时及时应对,满足媒体信息市场的需求。如此一来,更具影响力的新闻传播也能够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价值。

  ( 三 ) 注重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

  无论在哪一行业,创新永远是不过时的行业要求,电视新闻领域同样如此。一方面,对于电视媒体管理层而言,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系,创新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管理方法,优化管理体制,给电视新闻记者充足的发挥空间和工作指导。另一方面,记者自身需要在从业期间不断进行创新,包括采访技巧创新、传播新闻方式创新、使用技术创新等,只有将创新精神融入工作之中,才能挖掘出新环境下优质的新闻素材,并打造出吸引人眼球的新闻报道。在创新精神引导电视新闻发展的基础上,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尽快实现转型,加快适应融合媒体的脚步,并从融媒体中提升自身优势 。

  四、结语

  目前看来,即使新时代下出现大量的新兴媒体,冲击着整个媒体行业,但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也仍存在爆发力。因此,基于融合观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迭代关系,而不是取代关系,更应该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新媒体行业高质量发展。电视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肩负着转型重任,应当率先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并充分洞察市场行业运转关系,大胆与新兴事物相融合,从中汲取转型突破的秘诀,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