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苗”,海口在行动!

  原标题:“护苗”,海口在行动!

  在老师带领下,孩子们利用卡纸、黏土等材料挥洒想象力;根据乐谱指引,小朋友奏响手中的尤克里里;看着黑板上的绕口令,同学们争相举手试读……位于海口市振发横路的一栋建筑内,类似场景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上演。

  

  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实操防灾减灾演练。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供图

  这里是海口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下称市未保中心),欢声笑语的课堂是中心长期开展的“第二课堂”公益教学活动,也是海口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海口不断健全困境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构建起“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为困境儿童提供托管服务、助学帮扶等方面的救助,引导全社会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织密救助帮扶“保护网”,为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把关爱“保护伞”。

  凝聚爱心力量 帮扶困境儿童

  “高考成绩出来了,谢谢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这些年的照顾。”今年海南高考成绩公布后,海口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接到了帮扶对象小阳(化名)的报喜电话。电话中,小阳声音激动,工作人员则纷纷送上了祝福。

  小阳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结缘已有7年,2015年,市未保中心对全市留守困境未成年人进行摸底调查,展开大规模走访,建立起一人一档的困境未成年人数据库。正是这时候,小阳进入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的视野。

  

  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宣传册。海口日报记者康登淋 摄

  父亲去世,哥哥早已辍学外出打工,年幼的小阳与患病的母亲生活在琼山区云龙镇。“当时,小阳在市未保中心附近的海南白驹学校就读,离家有20多公里的路程,上下学很不方便。”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王娟回忆,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告诉小阳和其母亲,可以申请市未保中心的托管服务,开学期间入住中心,由中心代行监护职责。

  经过申请,小阳来到市未保中心接受托管服务,一住就是几年。在市未保中心托管期间,小阳从初中毕业、考入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今年高考考出667分的成绩,已被南京一所高校录取。

  “在市未保中心的几年,很充实,也很快乐。”小阳说,接受托管不仅仅是上学方便。“中心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非常关心我们,大家经常一起打球、运动,周末有精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学画画、学吉他、学手工,中心还请了海南大学的志愿者为我们辅导功课……”小阳说,这些美好经历将成为他继续前进的动力。

  除了像小阳一样在中心接受托管服务的孩子,还有很多孩子正以不同方式接受着市未保中心的帮助。王娟介绍,对走访过的困境未成年人,中心逐一进行评估,确定类别后实行分别帮扶,并定期进行回访。

  

  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仁里小学与小朋友做游戏。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供图

  在困境未成年人中,有的通过“第二课堂”公益教学活动增长了信心,有的在志愿者的辅导下提高了成绩,有的在市未保中心和爱心企业的护航下健康成长……虽然面临的困境各有不同,但在市未保中心感受到了同样的温暖与善意。

  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采取保护性救助措施,同样是市未保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有关部门护送前来求助的未成年人,市未保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生活照料、寻亲安置、护送返乡、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服务,为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打造校外课堂 护航健康成长

  初次来到市未保中心二楼,可能会惊讶眼前的场景。整洁的电教室放置着多台新型号的电脑;专业的健身房内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器械一应俱全;手工室陈列着充满童趣和创意的手工制品;图书室的书架上,从科普书籍到文学名著应有尽有;音乐室内摆放着钢琴、吉他、非洲鼓等乐器;宣泄室里配备专业宣泄设备……一间间功能室设备齐全、装修温馨,让这里看起来犹如一所小“学校”。

  “这些功能室不仅对中心内托管儿童、临时救助儿童开放,周末也对帮扶的其他儿童开放。”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陈妙甜告诉记者,为帮助困境儿童在校外开拓视野、培养兴趣,2017年起,中心联合社工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公益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功能室场地及设备,开设绘画、手工、非洲鼓、吉他、口才等课程,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白沙街道社工站社工带领白龙社区花蕾托管中心的孩子利用吸管、卷纸筒等制作装饰品。海口日报记者康登淋 摄

  每逢周末,市未保中心内格外热闹。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或在画布上挥洒天马行空的想法,或利用普通材料做出独特的手工制品,或演奏出一段段优美的音乐,或通过口才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实的周末。

  “许多孩子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比较羞涩,但随着与老师、同学熟悉,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越来越喜欢弹尤克里里。”在“第二课堂”公益教学活动中,教授尤克里里的老师告诉记者,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不仅尤克里里水平见长,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此外,“第二课堂”公益教学活动不定期将孩子带到户外、电影院等地,围绕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安全防护等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帮助孩子提高实践能力和意识。

  “我们定期走访困境儿童家庭,主动介绍‘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上课时间,有兴趣的孩子只要报名就能来上课。在帮助培养课余兴趣的同时,我们在授课中注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陈妙甜介绍,“第二课堂”开设至今已开展近500期活动,惠及困境未成年人3000余人次。

  坚持预防为先 提高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记者走访了解到,除对困境未成年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帮扶救助,市未保中心还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思想道德等讲座送进校园。同时,走上街头普及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校园暴力、考试作弊等是未成年人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家要注意自觉远离这些行为……”日前,市未保中心联合海南省琼山监狱、海口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站,相继在琼山第六小学、琼山第二中学开展法治教育讲座活动,来自海南省琼山监狱的民警张凌杰通过讲解实际案例,介绍了未成年人易接触到的犯罪类型及如何预防犯罪等内容。

  “法律是规则也是武器,张警官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也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就读于琼山第六小学的张同学说,讲座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和少年犯接受改造教育的内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今后会自觉远离生活中的犯罪行为、安全隐患,同时提醒身边的同学多加注意。”

  陈妙甜表示,市未保中心秉承“预防为先”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始终将未成年人法治和安全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今年来,中心开展多场次校园宣讲活动,从防校园欺凌、防拐骗、防溺水等主题出发,助力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宣传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供图

  困境未成年人和其他孩子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市未保中心开展了2022年“喜迎二十大 同心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系列活动,走上街头发放普法宣传折页及传单,呼吁更多人加入未成年人保护的行列,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使命光荣而艰巨。”市未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开展好困境未成年人、流浪未成年人的帮扶救助,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法治及安全教育宣传。同时,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多管齐下、多方配合,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来源:海口日报

  记者:陈歆卓、袁语悦( 见习)

  编辑:胡恺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