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今天,一位来访者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说,自己的儿子已经快上小学了,但依旧不肯分床睡,这让她十分苦恼。她本以为孩子上学后,生活会轻松一些,自己也能重返职场工作,无奈儿子对自己格外依恋,总是寸步不离的跟着她。

  她去厨房,孩子也去厨房,她去客厅,孩子也去客厅。

  基本上是她去哪儿,孩子就跟着去哪儿,甚至连去卫生间也会尾随。

  这位来访者虽然很感动于儿子对自己的喜欢,但是又害怕这种情况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我们姑且称她为来访者A。

  TEACHERS' DAY

  无独有偶,我们另一位来访者的故事,似乎也跟“无法和孩子分离”有关。我们称她为来访者B。

  她正在为儿子即将到来的高一生活大伤脑筋。儿子就读的寄宿制高中,是所重点高中,离家2个小时车程。如果选择走读,起早贪黑,孩子学习时间、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证。爸爸觉得,男孩子还是要出去锻炼锻炼,经过几天纠结,孩子同意了。临近开学,妈妈却怎么都放心不下。她每天都在脑补孩子适应不良的种种情况,十分焦虑,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TEACHERS' DAY

  不难发现,不论是来访者A的儿子,还是来访者B,他们面对“分离”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关于这种表现,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分离焦虑”,是指个体离开熟悉的环境或者与依赖对象分离时,有着跟发育阶段不相称的,过度的害怕和焦虑。一般多见于婴幼儿,但通过来访者B的案例可以发现,成年人也会出现“分离焦虑”。和孩子比起来,成年人的分离焦虑,不像儿童分离焦虑表现得那么直接显性。成人往往会因为害羞,无法承认自己离不开孩子,而是以担心、忧虑孩子作为掩饰。孩子们总是需要成长的,他们总有一天得离开家庭和父母,去接触新的学习和生活。

  有研究表明,到幼儿园时期,多数孩子已经能够顺利度过分离焦虑了。但是,那些家长过度呵护的幼儿,分离焦虑程度会比较重。

  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家长的分离焦虑在作怪,从孩子出生,剪断脐带,开始自主呼吸算起,是跟母亲的第一次分离;而“精神脐带”却需要在一次次的分离经验中,慢慢剪断。

  妈妈产假结束去上班、孩子第一次独立睡觉、上幼儿园,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妈妈都会产生分离焦虑。

  孩子在幼年没有走出分离焦虑,可能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映,比如抵抗力下降等等,成年后更会成长为依赖型人格。

  一般来讲,依赖于父母照顾的孩子,到18岁,依赖人格特征越来越明显,有的无法离开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恋爱关系中更像个巨婴,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失败的经历,会让他们体验新一轮的分离焦虑,甚至还会出现抑郁、社恐等情况。

  对孩子来说,“分离”是成长,是一生的功课,作为父母,要有健康应对分离经验的意识和行动。

  TEACHERS' DAY

  那么,如何做到积极的分离呢?

  逐步降低孩子的依赖心

  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就是对某一个家庭成员极度依赖,不愿意分开。

  首先,身为家长,我们应该要对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的各种机会保持敏感,适度增加孩子的独处空间。

  孩子一岁以后,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增加孩子的独处时间和空间。婴儿可以坐,可以爬,还有的可以走。给孩子划定一个区域,在家长的关注下,身体分离开,有一定的距离,让他自己专注地玩儿。偶尔去一下别的房间,给他冲奶,晾晒衣服,一步一步给孩子留出独处空间,从5分钟开始慢慢练习他耐受分离的能力。

  TEACHERS' DAY

  孩子小小的,模样让人心疼,我们会忍不住伸手帮助孩子解决很多事情,但我们必须克制住这样的冲动,不要给予孩子没必要的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像其他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服,上厕所等等,家长们都不要帮孩子代劳,更不要插手。每当孩子能独立完成一些事的时候,家长们要记得及时鼓励,进行正向加强。

  接下来,要为进入幼儿园做准备。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孩子一岁之后,就已经重返职场了。这时候,要提醒自己,不要亲亲抱抱千百遍,转过身又泪流满面。这会让孩子焦虑不安,形成创伤的情感体验。

  2-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拥有了“客体恒常性”的概念。他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多带孩子“见世面”,教他去跟别的小朋友建立“友谊”,探访亲友,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减少被抛弃恐惧,逐渐内化认知:世界是个友好的地方。

  TEACHERS' DAY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有一些孩子在愉快的玩耍时,哪怕是家里人喊吃饭也不愿意回去,这正是因为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相对来说,这种孩子就不太容易会产生分离焦虑。

  像来访者A的儿子,之所以时刻都想粘着妈妈,主要是因为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跟妈妈在一起更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兴趣点的缺乏。

  因此,要帮解决孩子分离焦虑症,我们可以适当发掘、培养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兴趣。

  首先,引导孩子接触新事物。兴趣点的培养,主要是家长们带着孩子多去接触新的事物,便于孩子能够从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一来,可以带孩子到小区公园或者游乐场,看看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如果孩子感兴趣,那就主动鼓励孩子也去玩。二来,家长们以身作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玩手机除外),比如做手工。

  当孩子要求你带他做一件不怎么紧急的事情,你可以让孩子稍微等等,告诉他你在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忙碌。顺便问一句:宝贝,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思考,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如果孩子答不上来,那么家长可以顺便问一句:宝贝,你也想试试做手工吗?像这样有意识地一步一步去引导孩子,培养属于孩子自己的兴趣点。

  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TEACHERS' DAY

  其次,让孩子多和同龄人沟通。一般来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的孩子,大都会感觉比较孤单。

  那怎么样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呢?答案是——参加集体活动。

  现在疫情反复,不能线下参加,那就可以线上参加。线上夏令营活动内容广泛,有学科夏令营,体育夏令营,军事夏令营等等。这时候,第1条的作用就出来了,我们给孩子报名时,应尽量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来进行选择。

  夏令营活动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将有着同样兴趣点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更便于孩子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就算是在网上和小伙伴聊天,也比自己一个人闷头在家要好很多。

  TEACHERS' DAY

  给孩子安全感,也对“分离”表现出祝福、接受的态度。

  父母对于孩子,就是从最初的呵护,到辅助,最后到目送。有时候,还需要在孩子缺乏胆量的时候,果断地推一把。推一把,并不意味着不再负责,而是换一种负责的态度和距离。关注孩子的动态,要在顺境的时候,赞赏鼓掌,更要在逆境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孩子知道,家永远是他最后的堡垒。

  孩子过生日、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毕业、18岁成人礼,在这些关键节点上增加仪式感,能让孩子品尝到长大的喜悦。父母的祝福和坚定,也会成为孩子安全感的一部分。

  TEACHERS' DAY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如果都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面对、消化和整合分离经验,孩子就会拥有精神的独立、社会的适应能力,面对挫折过硬的心理素质。

  慢慢训练他们,慢慢放手,让孩子站在父母肩上,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像只鸟,飞向自己的山,不断完成人生跨越。

  如有任何困扰,欢迎拨打咨询电话:0539-7060530

  或扫下方二维码随时线上咨询

  TEACHERS' DAY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

  陪伴您一路同行

  ?图片:皆来自网络

  ?文字:整理于网络

  HISTORY/往期推荐

  心理科:从男孩到“父亲”

  心理科:@职场妈妈或全职妈妈:愿你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心理科: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以爱为本  用心陪伴——心理科收到暖心锦旗编辑|宣传科排版|夏立红审校|禚秋彤供稿|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