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是成年人该懂的尊重

  青

  听

  ·

  有

  你

  诵读青春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自觉跟你很熟,熟到可以不打招呼随便用你的东西;还有另外一种人,非常“关心”你,不断想了解你的生活的每个细节,甚至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又或者还有某些人,仿佛对你充满好奇,你跟朋友们聊天他们想插一句,你拿着手机时他们也想看看你在看什么。

  因为是朋友,就频繁打探你的生活;

  因为是父母,就翻看孩子的日记;

  因为是情侣,就检查对方的手机。

  

  很明显,这样的人非常缺乏边界感。如果你对这样的人感到不胜其烦,是因为你的“自我边界”被他们侵犯了。什么是边界感呢?它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他可能会无意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本该有的界限,或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边界感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时时存在于你我内心的牢固防线。在完全不被侵犯的自我空间内,我们才会有舒适的人际关系。没有边界感的人,往往听不懂“弦外之音”,看不到“隐性规则”,才造成那些人际交往中的窒息时刻,让我们都像被无形的大手按住了喉咙。无论在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时刻记得:保持适当距离,是尊重的前提。

  

  苏苏读研究生后,交到了一个好朋友叫可可。她们的关系非常好,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逛街,几乎形影不离,苏苏和可可互相分享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这让她们的关系越来越近,可可以为她们以后也可以继续分享任何事情,包括感情。

  后来,苏苏交了男朋友。可可一开始出于关心,有意无意地打听他们的感情状况。后来就开始三天两头对苏苏的男朋友提出一些意见,虽然也只是一些小事,但这种无孔不入的“关心”,开始让苏苏觉得非常不舒服,便开始有意疏远她。可可觉得很受伤,她不明白她这么“无微不至”地对待朋友有什么错。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友情和爱情泾渭分明。恋人和朋友,都是不可取代的,一旦插手,互相之间都会产生顾忌和为难。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因为我没有把她当外人呀,已经很熟悉的两个人也要保持距离吗?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问题,不妨问一问自己,自己内心是否也有不愿被人触碰的私人领地呢?哪怕朋友之间的关系多么好,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私人情感生活、家庭关系、经济以及别人不想提起的心事,这些都是身为朋友要尊重的方面。

  新京报记者曾在上海街头进行了关于理想社交状态的采访,被采访者们大多都认为:“希望大家都能有互相体谅的好品质;和别人保持适当边界感很有必要,距离产生美是有道理的。”不管是伴侣、父母、子女、朋友还是陌生人,如果能做到自觉去保护和尊重这一份边界感,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感,一旦你的边界清晰,你会发现一切关系都会健康起来,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边界感”是很微妙的概念,互相靠得太近,会感觉压迫;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疏远。但这是成年人的必修课,人际关系就是在推拉扯拽中维持动态平衡的,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厘清自己的边界,保证交往的良好状态。不懂得把握相处边界的人,容易给人以冒犯与压迫之感;而懂得边界感的人,相处起来往往让人有如沐春风的舒适与放松,这才是和谐相处的状态。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如果遇到“自我边界”被冒犯,应该尊重自己的意愿,勇于捍卫自己的“小世界”,这样才能有利于关系的良好发展。就像纪伯伦诗歌里描绘的:“不管你们多么相依相伴,彼此之间都要留出间隙,让回旋在空中的风在间隙中舞动”。诵读者

  

  亲爱的听友们,有声栏目在今年进行了改版,更名为“青听有你”栏目,改版后内容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只为青春路上与你相遇!

  欢迎爱好朗读的广大研究生加入到“青听有你”朗读者的队伍中来,不管你是作者还是读友,只要热爱诗歌、热爱朗读,让我们在这里以声会友、学用相长,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扫码添加QQ群,注明“我要朗读”,小研期待与你相约。

  

  

  往期回顾

  中小研给你的惊喜!快来领取!

  急!最新发布研考紧急通知,速看!

  考研初试将近,收好这份准备清单,祝你一战功成

  内容 | 吴佳宜(西南民族大学)

  主播 | 杨凯祺(内蒙古工业大学)

  图片 | 网络,可侵删

  剪辑 | 雅琨

  排版 | 吴佳宜

  责编 | 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