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剧金手指》戏剧史考研专题3

  

  本文根据中央戏剧学院廖可兑《西欧戏剧史》特别整理而出。由于此详解系培训机构流出,加之我的整理。一些内容或与一些人的资料有所重叠。申明并非抄袭。只是知识点重合。本文不算做学术或者专题文章。另外,此文不得用作商业用途。不得转载与非个人情况下使用。违反相关规定,法律责任本人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5章 十七世纪的戏剧

  5.1 核心讲义

  概述

  文艺复兴以后,直到十七世纪末叶,西欧戏剧的发展历史,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发展的历史,它在西欧戏剧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他西欧各国的古典主义戏剧都是在法国的影响下才有所发展。

  (一)古典主义戏剧

  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戏剧是为君主政治服务的,因此它在法国比在西欧其他国家取得远为重大的成就决非偶然。十七世纪法国君主制的发展和衰落过程,也就是这一时期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盛衰过程。

  1.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戏剧比较落后。不只是戏剧,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都不曾取得比较先进的成就,虽然出现了像拉伯雷和蒙台涅这样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但是因为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没有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落后的原因

  ①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末的一百年间,法国经历了两次长期战争,侵略意大利的失败战争和一场国内的宗教战争。这两次灾难性的战争,不仅把法国人民带进苦难的深渊,也使君主专制政体几度面临危机。

  ②强大的封建势力一直是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严重威胁。国王亨利四世在宗教战争结束后力图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农业生产,严厉惩治反抗王权的封建贵族,并采取其他的各种必要措施来巩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最后被一个天主教徒刺死了,

  2.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1)发展背景

  路易十三继承王位的最初一段时间,封建贵族仍在向王权进攻。首相黎塞留采用各种手段大大加强君主专锥制度,削弱了封建势力,把一切统治大权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务使全国上下服从它的权威,谁也不得反抗。

  这个实际上独揽大权的首相也要亲自干预文学文学艺术,古典主义就是在他的强力提倡下发展起来的。

  (2)从发展到衰弱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所建树,在军事上已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他的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政策及其所带来的侵略战争和他那挥霍无度的宫廷生活,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路易十四凭着他的强大的军事机器把一次次反抗运动镇压下去,法国君主专制制度从衰落走向反动的趋势却也暴露出来。随着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衰弱,古典主义也逐渐走向式微。

  3.古典主义戏剧的意义

  (1)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国家的一种形式,它削弱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进步的历史作用。

  (2)它是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产物,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至于政治思想上的革命要求,那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法国戏剧

  (一)法国人文主义戏剧

  十六世纪,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戏剧的发展;但是早期的人文主义戏剧只限于宫廷社会,和人民群众没有接触。

  1.新型戏剧

  (1)定义

  新型戏剧是法国的人文主义者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翻译并上演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戏剧,后来根据这类戏剧的样式进行仿作。

  (2)特点

  他们运用浮夸和演说式的体裁写悲剧,借以宣传禁欲主义。在喜剧创作方面,人文主义作家继承了中世纪的笑剧传统,同时也接受了意大利的影响,不注意现实生活的反映。

  (3)意义

  关于古代的戏剧理论,也有人努力钻研,这为后来建立古典主义的戏剧理论打下了基础。

  2.笑剧

  十七世纪初,中世纪的笑剧在法国仍甚流行,不过它这时已经接受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影响,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台词方面都有所改变。笑剧逐渐丧失了它的进步意义,娱乐性质代替了以往的社会讽刺。

  (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1.背景

  首相黎塞为了改变法国文艺界杂乱的现象,使之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提倡以古典主义作为创作上的统治体裁。古典主义的形成及其统治地位的确定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影响以及法国文艺界所进行的语言文学改革工作在这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特征

  (1)古典主义对于艺术的根本要求是为国王效忠,为君主专制政治的利益服务。

  (2)反对戏剧创作中不符合根本要求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提出一整套创作法则,如按照三一律作剧本,不能把悲剧和喜剧混合在一起,采用诗的戏剧语言等等。

  (3)进步意义

  作为为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君主专制政治服务的艺术流派,古典主义当然有其历史进步性。

  ①古典主义主张艺术反映真实生活,而理性则是最高真实和美的裁判。

  ②古典主义对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着深刻的反映,并建立了重大的富于迫切性的社会政治主题对于剧中人物也有细致的心理分析和表现。

  3.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黎塞留是如此重视确立古典主义在戏剧界的统治地位,他不仅利用法兰西学院来指导古典主义的戏剧创作而且还创立了玛雷剧院,作为专门上演这种戏剧的机构。

  (1)高乃依及其创作

  ①个人简介

  皮埃尔·高乃依是一个律师的儿子,研究法律,长期执行律师业务,对于文学戏剧也有浓厚的兴趣。从1629到1674年,他写下大量的剧本,提高了当时法国戏剧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②创作经历

  玛雷剧院首次上演的是高乃依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法国的第一部喜剧《梅里特》,非常成功。黎塞留发现了高乃依的创作才能,便把高乃依吸收去为他创作。几年后,高乃依的第一部著名的古典主义悲剧《熙德》问世,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高乃依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对于法国戏剧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到了五十年代,他的创作力就显得大为衰退了,他的作品不再像以往的那样重要。

  ③创作特点

  "第一种风格"的悲剧:歌颂市民的英雄主义,赞美理想的合乎理性的国家政权,表现个人情感和责任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情感被理智所克服等等。高乃依拥护开明的君主政治;他肋正面人物都赋有勇敢刚毅意志坚强的性格。

  "第二种风格"的悲剧:揭露由于争权夺利而产生的罪恶行为。没有理想的高尚品质,自私自利的情欲远不是理性所能约束的,坚持的是残害人民的野蛮战争。

  ④熙德

  .内容简介

  《熙德》取材于西班牙的剧作家卡斯特罗的《熙德的青年时代》。主人公罗德利克是古代西班牙的骑士,爱上了一个伯爵的女儿施曼娜。骑士的父亲唐·狄哀格是个贵族元老,被御赐太师职位,因而引起了伯爵的嫉妒,并遭到他的侮辱。唐·狄哀格年老力衰,只好要求儿子为他报仇,青年骑士对于父亲的责任感和对于施曼娜的爱情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么替父亲报仇而失去施曼娜的爱情;要么得到施曼娜的爱情而不管父亲所受的侮辱,二者不可得兼,罗德利克必须做出选择。可他没犹豫多久,最终杀死伯爵为父亲报了仇,却失去了爱情。

  b.艺术成就

  首先反映了封建势力和王权之间的冲突;其次表现英雄主义。

  ⑤贺拉斯

  a.内容简介

  《贺拉斯》的题材系取于罗马历史。当罗马和阿勒伯发生冲突时,双方市民因为有亲戚关系,不愿从事大规模的战争,决定各选三人为代表,一决雌雄。代表罗马的是贺拉斯三兄弟;代表阿勒伯的是居理亚斯三兄弟。战斗的结果,阿勒伯方面的三兄弟皆死掉;罗马方面也只有一人生还。贺拉斯的妹妹是居理亚斯三兄弟之一的未婚妻,对于杀害她的未婚夫的仇人大加责骂,被她的哥哥杀死。罗马国主对此不得不进行审判,但最后判决杀人犯无罪。

  b.艺术成就

  悲剧的主题是表现个人情感和责任观念之间的冲突,要求个人服从于国家,表示对于市民英雄的崇拜,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利益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2)拉辛及其悲剧创作

  ①个人简介

  若望·拉辛1639年生于一个公务员的家庭,父亲早死,由祖母抚养成人。拉辛在教派开办的学校念书,获得了丰富的希腊文学知识。他的祖母和老师们希望他操持宗教或律师职业,他的志趣却在文艺创作方面。

  ②创作特点

  拉辛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的代表作家,拉辛着重反映的是宫廷社会的阴暗面和个人的情欲,注重塑造有缺点的人,对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抨击。

  ③昂得洛玛刻

  .内容简介

  《昂得洛玛刻》取材于希腊神话,主要讲述特洛伊的军事首领赫克托耳被希腊英雄阿基里斯杀死后,赫克托耳的妻子昂得洛玛刻为了保全她的儿子的生命,答应嫁给阿基里斯的儿子皮洛斯,但决定举行婚礼后自杀。皮洛斯为希腊公主赫耳弥俄涅所爱,由于得不到皮洛斯的爱情,她便令人将他杀掉,她最后也在悔恨中自杀。因此,昂得洛玛刻最终得救了。

  思想特点

  对昂得洛玛刻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反抗暴力的坚强意志作了热情的歌颂;对于那些自私自利残忍成性的暴徒则作了无情的暴露和抨击;从皮洛斯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拉辛后来所创造的许多暴虐性格的共同之处;赫耳弥俄涅的遭遇和拉辛其他的许多妇女形象的命运也颇相类似。

  ④费德尔

  a. 内容简介

  《费德尔》是一部经典悲剧。关于费德尔的神话故事,欧里庇得斯和塞内加都曾用来创造过他们各自的悲剧,拉辛的作品不同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它的中心人物是费德尔而不是希波吕托斯,拉辛的悲剧赋有时代特征。它讲述了雅典国王的继后菲德尔向国王前妻之子希波吕托斯求爱,但是王子另有所欢。费德尔羞愧欲死,听从奶娘的劝告,向国王诬陷王子。国王请求海神惩罚希波吕托斯,费德尔则受到良心的谴责自尽,临终时向国王吐露了真情.

  b.思想内涵

  我们可以看出拉辛对于传统的命运问题的看法。他的命运观点认为人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必须以神是赖,有着宿命论的思想倾向。

  ⑤阿达素

  .内容简介

  《阿达莉》描写阿达莉企图消灭她所有的后代以保全统治权而遭到杀戮的故事。在谋杀当中,只有她的孙子若亚斯幸免于难,被僧人若亚德秘密地藏起来。悲剧以若亚德策划树立若亚斯为王开始。阿达莉梦见被一个孩子夺去了王位,便跑到若亚德的寺院询问若亚斯的来历,要求把他带走,但若亚德反对,没有成功。等到阿达莉一离开,若亚德便立即宣布若亚斯为王。当阿达莉第二次来到寺院时,她就在群众的武装起义中被杀死了。

  b.思想内涵

  在《圣经》题材的外衣下,悲剧表现了人民群众反对暴君的意志和力量;它对于暴君政治的批判,对于宫廷罪恶的揭露,对于人民的政治权利的肯定,都是深刻有力的;它为法国启蒙时期的悲剧提供了榜样。

  c.评价

  在作品里,出现了人民群众的暴动场面,这表明作者已经有了较为激进的政治观点,同时还把小孩子—— 亚斯作为描写的对象,而戏剧动作发生的地点也不一致,这些情况都把古典主义的创作传统打破了。

  (3)莫里哀及其喜剧创作%%%%%%%%重要

  ①个人简介

  1622年1月15日,莫里哀出生在一个王室毯商家庭。1643年,莫里哀组织了一个半业余性质的剧团,结果他因负债而被捕下狱,剧团宣布解散。从1646到1658年,莫里哀一直在外省演戏。自从1650年担任旅行剧团的领导工作以后,莫里哀不得不一面演戏,一面创作。1658年率领剧团回到巴黎,争取到在路易十四面前作首次演出的机会。这次演出是如此成功,致使路易十四指令他的剧团留驻巴黎,可以在他的宫廷剧场演戏。

  ②思想主张

  a.揭露僧侣阶级的卑鄙行为,教导人们以理智战胜宗教迷信,以积极乐生的思想代替禁欲主义。

  b.提倡科学和理智,反对虚伪的科学和装腔作势的学究。

  c.在爱情婚姻、家庭关系和青年教育问题上,他反映新旧两种势力的冲突,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保守落思想之间的冲突,结果是新的进步的力量获得胜利。

  d.莫里哀是王权政治的拥护者。在创作中,他攻击封建教会的虚伪性和残酷性的同时,对于国王则加以歌颂。

  ③创作方法

  他基本上遵守三一律的创作法则;有时也不遵守,或者说不完全遵守。他的一部分喜剧系采用诗的语言,部分则是用散文写的。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单纯。艺术的单纯性是古典主义的要求。

  ④可笑的女才子

  内容简介

  小市民高西布斯的女儿玛德隆和侄女卡多丝这两个"女才子",深受贵族沙龙式的风雅感染,违背他的意旨,拒绝了两个求婚者;后来却被这些求婚者的两个冒充贵族的仆人所欺骗,同他们谈起爱情来。骗术被拆穿以后,两个"女才子"在懊悔之余,受到高西布斯的一顿训斥了事。

  b.思想内涵

  剧本对于贵族沙龙的风俗习尚作了尖锐的讽刺,在两个"女才子"身上可以看到沙龙人士矫揉造作和违反自然的一般情况。

  c.评价

  玛德隆和卡多丝要求自由恋爱的权利,反对资产阶级买卖式的婚姻和小市民的枯燥无味的家庭生活,这是得到莫里哀的同情的。至于怎样才能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莫里哀没有表示肯定的意见。

  ⑤伪君子

  .内容简介

  达尔杜弗以宗教幌子骗取了奥尔恭的信任和供养,随即企图统治奥尔恭的整个家庭。在奥尔恭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以后,他又暗中去勾引他的妻子。当奥尔恭的儿子斥责他的卑鄙行为时,他却以一种道貌岸然和泰然自若的态度使奥尔恭对他毫不怀疑,反而认为他的儿子侮辱了"正人君子",将全部家产的继承权交给他。最后,奥尔恭发现他的确是个骗子,将他驱逐出门,他这才撕掉假仁假义的面具,企图利用奥尔恭不可告人的秘密去强占他的财产,并置他于死地。

  b.思想内涵

  达尔杜弗是一个强有力的恶棍,战胜他就意味着战胜法国的僧侣阶级和上层社会。这也表现出莫里哀对于路易十四的希望,他希望这位国王出来消灭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达尔杜弗。

  c.创作方法

  它被认作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范例,实际上它还包含着风俗喜剧和计谋喜剧的创作特征。在剧本最后两幕所笼罩的一股紧张严肃的气氛更超出了一般喜剧的范围。

  d.评价

  《伪君子》是一部世界名剧,影响很深远。它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当时反动的天主教采用各种手段监视人们的活动,坚决向异教徒、无神论者以及一切反对禁欲主义和君主专制的人们展开斗争,因此《伪君子》反对宗教的战斗精神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⑥悭吝人

  A.内容简介

  《悭吝人》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高利贷者典型。他在腰缠万贯脑满肠肥的生活中,产生了续弦的念头;可是他决不愿意为娶妻之事花去一文钱。恰巧他想娶的女子是他的儿子的恋人,因此他们父子之间发生了冲突。最后因为他的儿子能够归还他所失去的财产,他就欣然以不花钱为条件,让他的意中人和他的儿子结婚了。

  b.思想内涵

  向资产阶级提出警告:悭吝足以使人堕落,败坏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4)波瓦洛及其理论体系

  ①个人简介

  波瓦洛生长在一个法官的家庭,幼年时代学过神学,后来改学法律,从事文艺活动则为时较晚。他是一位学者和诗人,写过各种不同体裁的诗,《诗的艺术》也是用诗体写成的。

  ②文艺主张

  a.悲剧是对一种事物的摹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要有热情,在人们心中激起恐惧与怜悯的情感,不是卖弄修辞技巧,大发枯燥冰冷的议论。

  b.强调理性和自然的重要性,力图把古代的文艺理论和当时为君主专制政治服务的唯理主义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借以建立适合自己时代需要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原则。

  c.主张把悲剧和喜剧,高尚严肃的成分和滑稽笑闹的成分严格地分开。

  ③诗的艺术

  《诗的艺术》一共分为四章,总计一千一百行诗句,波瓦洛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将它完成。由此可见,波瓦落著书立说的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这部著作可以说是言简而意深,内容丰富而有系统。

  在第一章里面,波瓦洛首先要求诗人尊重理性。不要违反常情,讲究精炼准确和质朴典雅,避免浮词滥调以词害义在第二章里,波瓦洛阐明了各种诗体的特点以及怎样才能使它们达到完美的境地。总结了前人的创作经验,褒贬分明。

  第三章特别重要,它所涉及的是悲剧的定义、规律和发展历史,喜剧的发展历史、范围以及和悲剧的区别等等。

  在《诗的艺术》的最后一章,波瓦洛不厌其烦地规劝诗人不要凭灵感写作,自命不凡,到处兜售自己的诗篇,

  传播伤风败俗的毒素,而要虚心求教,凭理性创造,把"善"、"真"和"兴趣"汇于一久

  ④评价

  《诗的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要求文学艺术为当时有进步作用的君主专制政治服务。它规定的一套创作法则,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但也有不少可取的东西,例如它要求集中地表现主题思想、深刻地创造人物性格和进行心理分析,注重组织结构的周密性和完整性以及语言的简洁明了等等,都是应该解决好的问

  三、剧场艺术

  (一)剧团

  1.产生

  法国规模较大的剧团在十五世纪出现,学校剧团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出,对于后来职业演员剧团的形成起过很大的作用。职业演员主要是上演神秘剧和笑剧。直到十六世纪。他们仍旧是到处流浪,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巴黎演出权利为耶稣受难剧团所垄断,不让他们插足于其间。

  2.发展

  为了发展自己的戏剧事业,职业剧团便同耶稣受难剧团展开了斗争,耶稣受难剧团只演神秘剧。各个地方剧团也在向巴黎进军,这就使得耶稣受难剧团不得不放弃它的垄断权利,让各个地方剧团也在巴黎演戏。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这些剧团终于在十六世纪末叶完全取得了巴黎的演出权利。

  3.繁荣

  十六世纪的巴黎波哥尼旅馆向各个剧团打开了大门,准备上演新的剧目。首先为这个剧院写戏的领导人是亚历山大·阿狄。这是一个具有广泛的创作兴趣的多产作家,对于法国戏剧颇有贡献。他写过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戏剧,其中包括悲剧、悲喜剧、田园剧和神话剧等等。

  (二)剧场

  1.剧场发展

  在十七世纪戏剧创作最繁荣的年代里,除了宫廷剧场以外,波哥尼旅馆和玛雷剧院始终是巴黎戏剧演出活动的两大中心。1680年,在路易十四的指令下,巴黎建成了另一大剧院,这便是现在的法兰西喜剧院的前身法兰西剧院。这个新的剧院系由波哥尼剧团和莫里哀剧团合并而成,由政府指派官员领导,享有演出专利权。

  2.舞台艺术

  舞台美术也不断地有所发展和提高。从前,在法国最流行的笑剧是在广场上演出,舞台上没有什么布景,只用一张幕布或屏风,隔成前后两部分;神秘剧的舞台则是采取自然景物的样式。波哥尼旅馆原来继承着这些传统,逐渐形成了具有法国特点的舞台美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如一个宝座代表宫廷、一张床代表寝室、一块黑布饰作棺材,以格子窗表示牢狱等。此外,在意大利的舞台美术的影响下,法国舞台已经可以表现多种变化了。

  自从古典主义确立以后,舞台美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古典主义悲剧经常描写宫廷事件,遵守三一律的创作法则,因而舞台上建立了不变的宫廷布景。这种布景系表现一般的宫廷式样。也具有法国宫廷建筑和陈设的许多特征。时间力求一致,幕与幕之间的时间距离则运用不同的灯光表现出来。古典主义悲剧在舞台布景方面强调艺术的单纯性;演员的装束则尽可能华丽美观。这种装束不受古代题材的限制,因此不作古代的模仿.而是合乎法国宫廷的风尚的。

  (三)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长期以来所存在的拉辛派和莫里哀派之间的斗争,这一斗争乃是古典主义和反古典主义之间的斗争在表演艺术方面的反映。拉辛派古典主义的种种限制束缚了演员的创造才能,剥夺了他们的个性,使他们脱离生

  活,脱离实际,违反自然,缺乏真实生活和真实感情的表演。莫里哀反对陈旧的古典主义的表演方法,力图打破刻板的音调铿锵的朗诵和矫揉造作的姿态,肯定在悲剧的表演中,应用日常生活里的音调和姿态,不必总是面对观众,一切动作和对话都应合乎自然。

  5.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费德尔》【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费德尔》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古典主义剧作家让·拉辛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雅典国王的继后费爱上继子的故事,作品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贵族妇女的微妙心理,透露出理性主义气息,作者拉辛将戏剧中的"三一律"原则运用自如,风格严谨,语言自然典雅,使《费德尔》成为一部经典悲剧。

  2.高乃依

  答: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熙德》,其它重要作品有《贺拉斯》和《西拿》等。其作品取材于古代英雄故事,表现理性战胜情感的主题,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热情,气势悲壮激越。

  3.拉辛

  答: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后起之秀,其代表作品《安德洛玛克》被认为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其它作品有《费得尔》和《爱丝苔尔》等。其悲剧多采用古希腊作品中的题材,表现情感战胜理性,人物因此招致悲剧结局,侧重爱情心理描写。

  1.莫里哀

  答: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古典主义喜剧家,古典主义时期最具有平民倾向的戏剧家,代表作有《伪君子》、《恨世者》、《吝啬鬼》和《堂璜》等。其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创作奠基时期,主要创作滑稽剧和情节喜剧;第二阶段为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创

  作社会问题剧:第三阶段为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第四阶段为创作晚期,创作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二、简答题

  1.简述莫里哀对喜剧的贡献。【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莫里哀对喜剧手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对喜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1)善于从人物的性格陋习中制造笑

  莫里哀懂得并不是人物生理上的缺陷使人发笑,而是某种怪癖、某种恶习令人发噱。例如,《太太学堂》中的阿诺耳弗抚养阿涅丝的方式令人感到可恶,因而他的倒霉不会引起我们同情,而只会引起我们嘲笑。但剧中人并不意识到自己可笑,他们生活在脱离实际的困扰中,不知不觉做出的行为便具有滑稽的意味。

  (2)善于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

  如奥尔贡躲在桌子底下偷听达尔杜弗向自己妻子献媚的尴尬场面;《没病找病》中的阿尔冈躺在床上听到女儿和妻子以为他死了的谈话;堂璜追逐农妇时被她的未婚夫撞见;天真的女才子以为乔装打扮的仆人是贵族;奥拉斯将财产给了自己的对头,以为对方会帮助自己;司卡班误会了赖昂德的责备,招认出主人不知道的过错。

  (3)利用地位颠倒和意料不到的逆转来产生喜剧效果

  例如丈夫向妻子屈膝投降;主人受仆人训斥;司卡班先是害怕主人,当主人需要他时,他又神气活现;唐丹当场抓住妻子的不贞,却又不得不向她赔不是;阿尔赛斯特拿着证据气咻咻地来到塞莉曼娜面前,却被她坦率的微笑缴了械,最后哀求给他一个爱的表示。这些都是绝妙的喜剧手法。

  (4)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戏剧的效果

  莫里哀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喜剧的效果。一记耳光打错了人;小丑的滑稽动作;主人气喘吁吁地追赶一个放肆的女仆;药剂师手拿注射器,追赶一个惊慌失措的病人;汝尔丹入伊斯兰教;阿尔冈成为医生的滑稽仪式:司卡班棒打装在布袋里的主人,这些都能引起强烈的喜剧效果。

  (5)语言的笑料丰富多彩

  双关语、俏皮话、滑稽的新字、不谐音字、女才子不合时宜的夸张和比喻,学究的隐晦语言、针锋相对的答辩、时而互相恭维时而破口大骂,同一词语的重复,如瓦赖尔反对阿尔巴贡把女儿嫁给老头,吝啬鬼始终用"没有嫁妆"来回答,这种重复既反映人物性格,又令人忍俊不禁。人物想说话,可总是受到阻拦,无法开口;笨仆朗诵杂拼诗;变化了的方言土语,模仿外国语音,都能产生滑稽效果。这些语言手法具有创新意义。

  2.试比较古典主义悲剧和古希腊悲剧的异同。

  答:在悲剧理念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以古希腊悲剧为楷模,承袭了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追求崇高、严肃的风格。但是,古典主义悲剧尤其强调理性的重要作用,呈现了与古希腊悲剧最大的不同。

  (1)在主题上,古典主义悲剧受到政治的影响,与古希腊悲剧相比,其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中的政治内涵得以增强。

  (2)在题材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与古希腊悲剧基本都取材于神话故事,而不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但古典主义在有限的故事空间里,对旧有题材进行了构思和演绎,融入了时代的新内容。

  (3)在悲剧人物上,古典主义悲剧中的人物较古希腊悲剧有更为明确的社会属性,人物性格更富个性,更加注重普通人的感情;而且,不局限于希腊悲剧的帝王将相。

  (4)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布瓦洛关于古希腊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之说,将其分为崇高和卑下两种体裁。

  (5)二者都遵守"三一律",但与古希腊悲剧相比,古典主义悲剧的情节更加复杂曲折。

  3.结合莫里哀的作品,谈谈古典主义喜剧对"三一律"的应用。

  答:"三一律"在古典主义喜剧中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1)三一律要求时间、地点和情节的整一,即戏剧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地点只有一个,情节单一。古典主义戏剧一般都严格遵守三一律,莫里哀的作品基本上遵循了三一律。如在《伪君子》中,时间大致从前一天问"早安"开始,到第二天问"早安"结束,没有超过24小时;整个故事情节都集中在奥尔贡家里的一间客厅里展开;整个故事围绕达尔杜弗的伪善特征,揭露伪善的社会罪恶。

  (2)古典主义喜剧在遵守三一律的基础上,也没有拘泥于三一律的规则,而是创造性地将其它的戏剧因素融入其中,获得了更好的喜剧效果。如在《伪君子》中,莫里哀就将悲剧因素融入喜剧之中,增加了剧情的紧张程度,突出了矛盾,达到了更充分揭示达尔杜弗丑恶本质和批判社会的目的。

  4.以高乃依的《熙德》为例,说明法国古典主义的戏剧的成就与古典主义原则的局限性。

  答:(1)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高乃依的《熙德》将国王塑造成明辨是非的君主,最终靠他的力量结束了矛盾冲突。作者塑造了一个睿智英明的国王,在此赞美了王权,表露出自己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

  (2)崇尚理性。古典主义作家往往强调人们的行为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谴责非理性行为,表现荣誉、责任、义务等理性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熙德》描写男女主人公在荣誉、义务和爱情的冲突中,在理智指引下选择忠于义务而放弃个人感情,从而获得圆满结局。

  (3)模仿古代典范,重视规则。古典主义戏剧家提倡向古代学习,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创作题材,并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则。《熙德》取材于西班牙传说,遵循悲剧原则,风格庄严崇高。

  5.为什么说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

  答: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围绕达尔杜弗这个喜剧人物的伪善性格展开情节。

  (1)达尔杜弗是一个伪善的喜剧人物,他的伪善首先在奥尔贡的家人之间造成冲突,当其伪善被揭穿后,他的凶狠又使得其与奥尔贡形成冲突,最后在国王的干预下,才得到惩罚。达尔杜弗的伪善也造就了作品的喜剧特点。他身为教士,平时表现得十分虔诚,口头宣扬苦行主义;但是他一顿饭能吃下两只鹤鹑和半条羊腿,骨子里凶狠歹毒,贪财好色。他外表仁慈,实际上是一个宗教骗子,一旦被人揭露,马上设计掩护自己的罪恶。当他的恶行被彻底揭穿,他便暴露出凶残的本性,欲置奥尔贡于死地.

  (2)通过揭示达尔杜弗的伪善本质及其危害性。作者批判了社会的伪善习气。《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已成为伪善者的代名词。通过他的伪善,戏剧概括了当时法国社会盛行的伪善习气,批判了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的伪善与贪婪本性,揭露了宗教的危害性,具有极强的社会警示意义。从这方面看,《伪君子》不仅是一部人物性格喜剧,而且还是一部社会讽刺喜剧,具有典型性。

  三、论述题

  1.试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主题的不同,分析文艺复兴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的不同。

  答:文艺复兴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一部悲剧,它在歌颂爱情自由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位热恋的青年因为各自家庭间的世仇而被迫分离,并被夺去了生命。通过他们的爱情悲剧,莎士比亚否定了封建仇杀,批判了封建包办婚姻制度,歌颂了自由爱情。

  (2)古典主义戏剧的发展受到了18世纪封建王权巩固的影响,新文艺思潮迅速兴起,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这一时期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特定的主题,即歌颂封建王权,赞扬理性对感情的胜利。《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高乃依的代表作,它描写的是一对热恋中的贵族青年,因为父辈的纠葛,而陷入了追求感情与践行义务之间的冲突中,表现了责任和义务战胜个人感情的过程。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产生的时间要早于古典主义文学,它在神学统治了千年之久的中世纪末期爆发,其中对人性的肯定、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强调,成为了人文主义文学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的有力武器。因此,抨击封建制度和禁欲主义,揭露和批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种种罪行,宣扬人性、人权和现实幸福就成了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的思想内容。与此相一致,人文主义文学追求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表现方法的独创性。而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法国,正是法国封建王权最为巩固和强大的历史时期,服务于王权的统治,是古典主义戏剧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古典主义戏剧过分追求秩序与明晰.排斥感情,宣扬个人感情服从家庭义务,家庭利益服从王权利益。在艺术表现方法和形式上,古典主义强调规则,反对创新,致使其故事情节单一,对生活认识简单,人物塑造类型化突出。

  2.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方面有什么区别。

  答: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古典主义时期遭到了古典主义者的否定,由此可见其各自戏剧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也明显地表现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上。

  (1)在人物刻画上,莎士比亚善于描写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重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将人物置于客观环境和内心世界的两重冲突之下予以塑造。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就经历了从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到复仇的王子的变化过程。古典主义作家往往突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人物性格表现得比较单一,具有类型化的特点。而且其人物性格在剧情展开过程中基本是定型的,始终一成不变。例如,在《伪君子》中,英里哀就把伪善者的一切特征都集中在达尔杜弗身上,使他几乎成为伪善的化身。整个戏剧的目的,就是围绕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而展开,达尔杜弗就成了伪君子最典型的代表。

  (2)在剧情安排上,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往往多条线索交错发展,彼此对照,戏剧冲突在多层次中展开,紧张激烈。例如,《哈姆雷特》的剧情就由三条复仇线索交错而成,哈姆雷特的复仇构成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担当副线。其间,又穿插多种生活场景,丰富了故事的生动性和反映生活的广泛性。而古典主义戏剧往往遵循"三一律"原则,情节结构单一,整个故事围绕一个剧情展开。例如,《伪君子》就主要围绕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展开,开端、发展、结局都是以这一个人物为中心,其情节发展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只能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展开。

  第 6 章 十八世纪的戏剧

  6.1 核心讲义

  概述

  (一)启蒙运动时期的背景

  十八世纪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掀起的又一次反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i

  (二)西欧各国的启蒙运动

  1.英国

  (1)社会背景

  启蒙运动最早产生在英国。这时英国资产阶级已经进行了革命,其结果是资产阶级与大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建立了长期的联盟,具有保守性质。

  (2)思想特征

  ①偏于重视社会道德问题,很少涉及重大的政治问题。

  ②有一些比较激进的人物对当时英国的贪污腐化和强取豪夺的议会政治进行揭露和批判,同英国政府的迫害活动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2.法国

  (1)社会背景

  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蒸蒸日上,君主专制的反动统治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如火如荼的抗暴斗争。法国资产阶级意识到不能以调和妥协的方式争取政治权利,必须同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展开革命斗争,终于在1789年爆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国王被送上断头台,封建统治全面终结。

  (2)启蒙运动概况

  经过长期而激烈的阶级斗争,法国产生了像伏尔泰等人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他们以大量的著作,如哲学著作、政论文章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向旧的封建秩序进攻和宣传革命的斗争工具,影响十分深远。

  3.意大利

  (1)社会背景

  长期以来,意大利一直处于被外族统治的局面。政治经济分崩离析,生产停滞不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造成意大利的资产阶级不仅软弱无力,而且也缺乏阶级觉悟和民族意识,不曾为意大利的民族反抗作出重要贡献。

  (2)启蒙运动概况

  意大利各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因此有些地方的启蒙运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一般地说,意大利的启蒙思想家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法国的影响,对于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反动统治以及各种旧事物都进行揭露和批判,力图维护第三等级的利益,首先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的思想要求缺乏高度和战斗性。

  4.德国

  (1)社会背景

  十八世纪的德国是一个分裂割据的国家,资本主义很难得到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德国开展了启蒙运动,但资产阶级的力量太软弱,不但没有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而且对法国人民的革命行动采取敌视态度。

  (2)启蒙运动概况

  德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是在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成绩。

  ①经过启蒙思想家的努力,改变了教会完全掌握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局面。

  ②在文学艺术方面,莱辛的出现使文学艺术放弃了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模仿和贵族趣味的屈从,达到成熟界。莱辛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为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狂飙运动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德国产生了著名的狂飙运动。这一为时短暂的文学运动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总体评价

  总的说来,启蒙运动在西欧各国有着不同程度的开展。虽然思想要求彼此有所不同,其成就也大小不一;但是在反封建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看到新的经济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这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

  (四)对文学艺术的贡献

  启蒙思想家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许多启蒙思想家的文艺理论及其创作实践都是划时代的,其重大特征是富于深刻的政治哲学内容和战斗力量。

  2.在戏剧方面,同当时流行于西欧各国的古典主义和各种华而不实的戏剧开展尖锐的斗争,建立了启蒙时期的现实主义戏剧。

  3.启蒙作家往往把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抽象美德的化身,或者说变成作家理想的单纯号筒。这种现实主义的缺陷是和它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局限性分不开的。

  二、英国戏剧

  (一)戏剧的发展

  1.背景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戏剧遭到了清教徒的全面摧毁。1688年以后,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是攻击敌人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有力武器,应把它从贵族手里夺过来为自己服务,这就为启蒙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戏剧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概况

  (1)资产阶级戏剧

  英国资产阶级运用戏剧批判贵族阶级的种种败德,宣扬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伦理道德观念。这样一来,英国资产阶级的戏剧就免不了带有说教性质。英国第一部标准的资产阶级戏剧是乔治·李洛的《伦敦商人》,第二部标准资产阶级戏剧是爱德华·摩尔的《赌徒》。

  ①《伦敦商人》

  《伦敦商人》是所谓的家庭悲剧,着重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清教的道德观念,警告资产阶级提防淫荡生活的罪恶及其后果。

  《伦敦商人》是最早的标准的资产阶级戏剧之一,在西欧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西欧各国资产阶级戏剧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缺陷是缺乏重大的社会冲突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②《赌徒》

  《赌徒》旨在向资产阶级揭示赌博行为的危害性,是最早的两部标准的资产阶级戏剧之一,在西欧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西欧各国资产阶级戏剧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大缺陷是将作品的格调局限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以及宗教道德的框子里,缺乏重大的社会冲突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2)民谣剧

  (①含义

  民谣歌剧是一种新型歌剧,有说有唱,大量地采用民间歌谣,在轻松愉快的情调中,穿插着极其严厉的社会政治讽刺。代表作家是约翰·盖伊。

  ②代表作

  盖伊是民谣歌剧的首创者,《乞丐的歌剧》是他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最有名的一部民谣歌剧。《乞丐的歌剧》对英国官场中的贪污贿赂和上层社会不道德的行为作了深刻的揭露,对当时流行于英国的意大利的歌剧也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③影响

  在盖伊的创导和鼓舞之下,民谣歌剧立即在英国风行一时,对于英国戏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政治讽刺剧

  ①概述

  菲尔丁的政治讽刺剧是在民谣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些政治讽刺剧如《堂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和《1736 年的历史纪事》等里面,菲尔丁对于英国统治集团的贪污腐化,英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所进行的剥削和掠夺活动,作了深刻的暴露和嘲讽。

  ②影响

  菲尔丁的政治讽刺剧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英国政府对他施行种种迫害,使他不得不放弃戏剧创作工作和剧院领导工作。从此以后,英国戏剧便普遍地丧失了政治讽刺性质,迎合贵族资产阶级口味的东西充斥着英国舞台。

  (4)感伤喜剧和风俗喜剧

  十八世纪上半期,英国流行着各式各样的戏剧,而下半期,感伤喜剧和快乐喜剧或风俗喜剧则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感伤喜剧和风俗喜剧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戏剧,它们之间存在着剧烈的斗争。

  ①区别

  无论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是对待现实问题的态度,这两种戏剧都有着显著的差别。

  a.感伤喜剧对于上流社会的丑恶现象,特别是贵族阶级的生活作风,表示不满;但是一般地说,它的思想内容是很肤浅的,并且富有浓厚的调和色彩,缺乏战斗意义。这种戏剧的主要特征是创造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正面的英雄人物,用以达到劝善规过的目的。

  b.风俗喜剧作家认为喜剧应该反映生活和自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令人感到愉快的幽默;但感伤喜剧太高尚,既缺乏现实生活基础,也不合一般观众的要求。风俗喜剧的创作目的不像感伤喜剧那样进行道德说教,但也决不只是娱乐观众,而是通过各种笑料,进行生动有力的社会讽刺和批判。

  ②评价

  感伤喜剧作品很多,但大都没有什么艺术价值,早已被人遗忘。在感伤喜剧和风俗喜剧的斗争中,最后胜利属于后者。有些感伤喜剧的作家,后来也有创作风俗喜剧的倾向。但是风俗喜剧作家也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即他们所强调和直接批判的不是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而是贵族资产阶级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感情,这是他们赶不上盖伊和菲尔丁等人的地方

  (二)作家与作品

  1.菲尔丁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菲尔丁是英国启蒙时期的一位激进民主主义者和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人。他以小说创作享有世界声誉:但他的戏剧创作在英国戏剧史上也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他的富有现实生活内容和社会讽刺的各种体裁的戏剧,如民谣歌剧、喜剧,特别是政治讽刺剧,都值得研究。

  (2)创作特点

  在创作方法上,菲尔丁不接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批判陈腐的戏剧创作法则。其戏剧创作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创造生动有趣的戏剧情节,其中滑稽诙谐的因素和严肃的政治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有时还把一些离奇怪诞或寓意性质的东西巧妙地组织进来,以便达到讽刺的目的。

  ②戏剧语言简洁而有力量;在喜剧和讽刺剧里面也带有民谣歌剧的色彩,许多歌曲穿插于其间。

  ③戏剧的结构形式很自由,有的看来比较松弛;但戏剧动作的内在联系却很紧密,富于逻辑性。

  ④给人物以表现性格的名字,使得他们的性格更加突出。

  (3)代表作品

  ①《堂吉诃德在英国》(1734)

  塞万提斯所创造的堂吉诃德在《堂吉诃德在英国》里面以主人公的身份活动,成为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及其肮脏的议会政治的揭露者和见证人。剧本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堂吉诃德的滑稽言行,妙趣横生,经常使人发笑;但却将严肃的政治问题,尤其是实行公开贿赂的国会选举,更加有力地暴露出来。

  ②《巴斯昆》(1736)

  《巴斯昆》包含一个喜剧和一个悲剧的排演:喜剧是描写收买选票的讽刺画;悲剧则是以寓意的形式表现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不堪,同时也展示着未来的希望。

  ③《1736年的历史纪事》(1737)

  《1736年的历史纪事》也是采用戏中戏的形式来进行政治讽刺。这个剧本是当时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缩影,充满着政治社会问题,通过一场决定和平与战争政策的描写,菲尔丁无情地暴露出一群商人政客的丑恶面貌。

  ④《咖啡店政客》(1730.)

  《咖啡店政客》也批判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恶习。它展现了英国司法界的真实面貌:法官是两面三刀唯利是图的生意人,法院是法官发财致富的交易所,而法律本身则是阔人的宝剑,既能保护他们自己,又能宰割穷人。

  (4)评价

  菲尔丁的戏剧创作在英国戏剧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他的富有现实生活内容和社会讽刺的各种体裁的戏别,如民谣歌剧、喜剧,特别是政治讽刺剧,都值得后人研究。

  2.哥尔斯密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奥立佛哥尔斯密是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的作家,他在戏剧方面的创作不多但很重要。他的戏剧理论文章《论剧院,或快乐喜剧和感伤喜剧的比较》充分地揭露了感伤喜剧的缺陷,从而阐明了快乐喜剧(风俗喜剧)所应该走的道路,尤为人们所重视。

  (2)代表作品

  哥尔斯密对于风俗喜剧的要求,在他的《委曲求全》中得到了具体反映。

  《委曲求全》是十八世纪下半期英国风俗喜剧的名著之一。它主要是揭露和批判一个名叫马洛的贵族青年表里不一的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整个喜剧包含马洛和赫斯丁分别同哈德加塞的女儿和侄女经过各种矛盾冲突结成婚姻的过程,没有涉及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内容集中,情节生动,对于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有着现实主义的反映,作者的启蒙思想从此可以看到

  3.谢立丹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理查·谢立丹是一个演员和女作家的儿子,从小就和剧院有接触,他总共写过七个剧本,其中有六部是在1775~1779年间完成的。后来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基本上放弃了原来的戏剧创作生活。

  (2)创作特点

  谢立丹的现实主义的戏剧创作特征主要有:

  ①他将当时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构成一幅动人的讽刺画,使各种具有典型意义互对立的人物活动于其间,形成尖锐的戏剧冲突。

  ②他所创造的那些十分有趣的情节、富于戏剧性的计谋成分以及流利俏皮的戏剧语言,都是他的戏剧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代表作品

  在谢立丹的戏剧创作中,《情敌》和《造谣学校》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①《情敌》

  《情敌》是一部嘲笑沉迷于感伤情调的青年人的风俗喜剧。剧中人物不是纯粹逗人发笑的资料,而是英国上流社会的镜子。《情敌》是谢立丹的第一部喜剧,其中已经表现出他的启蒙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他从各方面批判了英国上流社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作风的虚伪性。

  ②《造谣学校》

  在《造谣学校》里面,谢立丹通过以女主人公斯尼维尔太太为首的一群人的生活描绘,进一步揭露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败德:虚伪,懒惰,荒淫无耻,以造谣生事为生活乐趣,如此等等。谢立丹在《造谣学校》里面对纯朴乡村的道德原则和浮华城市的罪恶活动作了出色的描写。

  (4)评价

  谢立丹的风俗喜剧和复辟时期的风俗喜剧相仿佛,都是描写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所不同的是谢立丹对于这种社会的丑恶现象不是加以欣赏,而是采取批判态度。谢立丹是杰出的社会讽刺家和批评家。

  (三)剧场艺术的发展

  深受法国影响的古典主义表演艺术王政复辟以后,法国对于英国戏剧的影响十分重大。

  (1)剧场艺术方面

  英国的剧院建筑是意大利、法国以及英国传统的混合物。在舞台服装或舞台布景方面,英国也是学习法国。

  (2)表演艺术方面

  英国的表演艺术接受法国的经验更多。法国古典主义表演艺术的特征,如音韵铿锵的朗诵、芭蕾舞的步伐、夸张的姿态以及各种违反现实和自然的因素,无一不为英国人所模仿。

  2.加立克对英国表演艺术的变革

  对于十八世纪英国表演艺术的改革工作贡献最大的是大卫·加立克。在他的改革工作中,现实主义仍旧同古典主义作斗争,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而开创了英国戏剧史上"伟大的表演时代"。

  (1)加立克变革的内容

  ①加立克对于舞台布景、服装、灯光和舞台装置等等都进行改革,并将"高贵的"观众们从舞台上驱赶下来

  ②就剧本创作而言,加立克是个不流于俗的人物,他的许多剧作都富有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

  ③加立克的表演艺术是以简单质朴的手法表现真实的思想感情为其主要特征,一切流于过火的舞台动作,夸张而不自然的朗诵和姿态,都是他所反对的。

  ④为了照顾观众的接受能力或根据启蒙思想的宣教原则,加立克还常对莎士比亚的原著进行删改或补充。

  ⑤他极其注意提高演员的各种文艺修养和文化水乎,这是他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之所以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2)加立克变革的影响

  在加立克的教导和影响之下,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产生过许多才华出众的演员,约翰·肯波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肯波的表演艺术是以精确细致为其主要特征,对于英国表演艺术的发展也有显著的影响。

  3.对英国剧场艺术变革的评价

  十八世纪英国的剧场艺术,是朝着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的。这种现实主义也有其抽象性和不完整性;但是它同各种落后的艺术流派特别是具有贵族性质的古典主义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从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法国戏剧

  (一)戏剧的发展

  1.背景

  在君主专制日益加强其反动统治的年代里,法国戏剧是以全面衰落的状况进入十八世纪的。这时候,以往的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已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新的创作虽不少却质量很差。

  2.概况

  (1)政治喜剧

  在莫里哀的影响之下,法国喜剧有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向,产生了著名的政治喜剧。

  ①勒萨日的《杜卡雷》(1709)

  这类喜剧的创始人是当时著名的小说家兼戏剧家勒萨日,他的一部重要的政治喜剧《杜卡雷》对于当时法国贪污腐化的官场情况作了深刻的揭露。这个剧本所描绘的日益加强的资产阶级的掠夺性和没落的贵族阶级的堕落生活都具有典型意义;它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于当时法国腐败政治的反对立场。

  ②勒萨日的贡献

  勒萨日对于十八世纪法国戏剧的贡献,首先在于他为后来的政治喜剧开辟了道路。与此同时,他始终把戏剧艺术作为揭露社会黑暗的有力工具,还非常重视巴黎的市场剧院的演出活动,同这类剧院进行过长期的合作,其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2)启蒙的古典主义戏剧

  ①产生背景

  古典主义在法国戏剧界的统治势力是十分强大的,以致早期的启蒙作家也不能完全抛弃它。他们利用这种旧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新的启蒙的思想内容,因此产生了启蒙的古典主义。

  ②伏尔泰

  伏尔泰是启蒙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作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非常重视法国戏剧的改革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法国戏剧获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并且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3)流泪喜剧

  ①概述

  法国流泪喜剧产生于从古典主义喜剧向启蒙喜剧的过渡中,在拉·萧瑟手里趋于形成。流泪喜剧是不会使人发笑的。它充满着感伤情调,使人看了落泪。这种喜剧不反映重大的政治社会问题,只描写日常生活如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等等,其目的在于揭示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用以代替贵族阶级的种种败德和阶级偏见。

  ②评价

  流泪喜剧作家们不仅肯定资产阶级的道德,而且将它加在贵族阶级身上,借以进行社会教育。因此,他们的创作不符合启蒙运动的政治原则和生活的真实,缺乏真正的艺术力量和积极的教育意义。流泪喜剧缺乏启蒙戏剧所赋有的战斗精神和思想高度,但是流泪喜剧对于启蒙戏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4)启蒙戏剧

  ①狄德罗

  启蒙戏剧直到狄德罗手里才达到内容和形式完全成熟的境界。狄德罗在戏剧方面的贡献,在于他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了古典主义,为启蒙时期的现实主义戏剧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戏剧应该是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必须打破古典主义诸种法则的约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②评价

  以狄德罗为首的启蒙戏剧在欧洲各国获得了积极的响应,在法国戏剧界也逐渐取代了古典主义的统治地位。与英国启蒙戏剧相比较,法国启蒙戏剧的形成要晚一些;但是无论就创作理论或创作实践而言,法国启蒙戏剧所取得的成就要重要得多,它所产生的影响也深远得多。

  (二)作家与作品

  1.伏尔泰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他是哲学家、政洽家、历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戏剧家。就渊博的识和大量的创作而言,伏尔泰是世界文学史上极其少见的作家。在哲学思想上,他是自然神论者:在政治上,他是开明君主政体的拥护者。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都极其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各种文学作品当中。

  (2)创作特点

  ①在戏剧创作中,伏尔泰把宗教迷信和君主专制政治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

  ②伏尔泰的戏剧以强大的战斗精神为其主要特征。他接受古典主义的创作法则,反对悲剧表现"卑劣"的东西;但是他并不把古典主义的创作法则当作一种绝对的理论去遵守,而只是利用这种旧的戏剧形式宣传启蒙思想。

  ③伏尔泰所采用的悲剧题材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希腊神话、罗马历史以及其他方面的故事传说等等。

  ④伏尔泰强调表现生动有力的戏剧动作、急转多变的故事情节、饱满热烈的激情、奇特有趣的场面,喜欢运用华美的舞台服装和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

  (3)代表作品

  他的《俄狄浦斯》(1718)对于宗教蒙昧主义作了露骨的批判,《札伊尔》(1732)和《穆罕默德》(1741)两剧则更为深刻地暴露了宗教偏见及其导致的惨无人道的罪恶行为。《布鲁图斯》(1730)和《凯撒之死》(1735)

  则反对专制暴君。其中《札伊尔》是一部最著名的作品。在作品里,伏尔泰怀着满腔热情,呼吁对待异教的宽容,并指出宗教狂热所能导致的恶果。他着重表现的是爱情和信仰之间的冲突,申斥的则是基督教的罪过。

  (4)评价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他的戏剧是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戏剧过渡到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戏剧的重大标志。他的作品充满战斗精神,为启蒙思想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2.狄德罗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毕生涉猎的科学文化领域很广,对于物理、化学、数学、哲学和文学艺术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不愧为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是个非常出色的理论家和作

  家。

  (2)戏剧理论

  ①创作方面:

  a.狄德罗认为在悲剧和喜剧之间,应该有一种严肃体裁的戏剧,其故事情节必须简单、普通,接近现实生活;主人公不再是王公显贵,而是"第三等级"的人物;戏剧语言不应该是诗,而应该是散文。

  b.狄德罗把戏剧当作宣传启蒙思想以利于摧毁封建主义和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一种艺术手段,因此他要求戏剧具有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的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剧院应该成为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学校。

  C.狄德罗认为,剧作家首先应该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他要求剧作家在不违背事物的可能性的范围内,着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创造,使作品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d.关于如何布局、如何刻画人物性格、如何安排舞台布景和服装等等,狄德罗都作了规定,强调一切都应该合乎自然,合乎真实和单纯的要求。

  e.狄德罗认为表现人物性格时,不能只是单纯地描写抽象的性格,而必须注意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等等。

  ②表演方面:

  a.狄德罗非常重视表演艺术。他一方面要求演员努力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同时明确地指出演员的重要性。

  b.狄德罗强调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一切都不能违反自然。

  c.狄德罗强调理智的重要性。他认为,演员只有凭着理智控制力,钻研人物性格,找到一个"理想典范'在排练中把它作模特儿,然后才能创造一个完美的角色。

  (3)代表作品

  狄德罗的两部著名的戏剧是《私生子》(1757)和《家长》(1758)。

  ①《私生子》

  在《私生子》里面,狄德罗主要是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问题。剧本的情节比较简单,戏剧动作在严肃的气;中进行,而作者集中力量表现的则是道德高尚的陶尔法的自我斗争。

  ②《家长》

  《家长》的主题是描写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因婚姻问题所引起的冲突。在这里面,狄德罗解决了许多问题,如家庭出身、教育、幸福生活、父子关系以及青年的婚姻问题等等。《家长》在当时获得很大的成功。它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及其富于教益的思想意识,在"第三等级"的观众面前,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4)评价

  ①狄德罗的戏剧理论是启蒙时期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典范。它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问题。他所肯定的世界是"理性的统治",而不是真正的现实世界,因此他的现实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主观的幻想。

  ②狄德罗的戏剧理论极其丰富,他的戏剧创作却很少且质量不高,但狄德罗的戏剧创作仍然是很重要的,他们是欧洲启蒙时期现实主义戏剧的范例。

  3.博马舍及其戏剧创

  (1)个人简介

  博马舍是一个钟表匠的儿子,他的生活道路是曲折的,曾经做过各种工作,晚年参加革命。他的创作道路也是曲折的,他开始反对政治喜剧,后来接受狄德罗的戏剧主张,最后又转到政治喜剧方面。他的《欧也妮》(1767)的序文非常重要,是对狄德罗所提倡的严肃戏剧的热烈支持,言简而意深,不失为法国启蒙时期重要的戏剧理论文献之一。

  (2)戏剧理论

  ①博马舍要求人们打破狭隘的传统偏见,尊重严肃戏剧这一新的戏剧体裁,因为它能更直接更深刻地打动观众的感情。

  ②新时代要求新的艺术,严肃戏剧是合乎这一要求的,不应该以旧的创作法则去非难它,而应该对它加以保护。

  (3)代表作品

  博马舍的代表作是政治喜剧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匠》(1775)、《费加罗的婚礼》(1778写成,1784 正式上演)和《有罪的母亲》(1792)。这三个剧本贯串着费加罗的生活史,同时也反映出博马舍本人的政治思想的转变。

  通过费加罗的各种生活和活动的描绘,博马舍实践了他的一条戏剧创作原则:使人快乐,给人以教益,借以达到摧毁旧秩序的政治目的。其中《费加罗的婚礼》从各方面揭露了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三)剧场艺术的发展

  经过以伏尔泰为首的戏剧家的努力之后,十八世纪法国的剧场艺术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并给其他的西欧国家以深刻的影响。

  1.法兰西喜剧院

  在巴黎的剧院当中,法兰西喜剧院一直占着头等重要的地位,它的艺术变革对法国的剧场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在表演艺术方面,巴隆曾经同古典主义作过斗争,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其影响下,十八世纪初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的反对古典主义的演员。如女演员阿德莲娜·勒古夫列尔,她力图继承和发扬巴隆的现实主义传统,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接近生活,合乎自然。

  ②伏尔泰改变了古典主义独尊的局面,极力主张扩大上演的剧目,把演员从传统的表演方法中解放出来,大大地促进了法兰西喜剧院对于剧场艺术特别是表演艺术的改革工作。

  ③勒甘非常重视戏剧艺术的社会作用,他延续巴隆传统,尽量抛弃各种因袭刻板的宫廷剧院的表演方法,代之以人物性格及其心理活动的表现,以便创造合乎理想的英雄人物,用以教育观众。勒甘对于当时法国剧场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④在莫里哀的影响下,现实主义喜剧表演艺术有所发展。瑞维尔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以现实主义和温文细致的表演艺术见称,消灭了过去一般表演中所存在的粗俗胡闹的不良现象。

  2.意大利喜剧院

  意大利喜剧院是从1660年定居于巴黎的意大利演员剧团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它在法国喜歌剧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这个剧种在法国戏剧界获得了巩固的地位。意大利喜剧院还同市场剧院合作,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

  3.市场剧院

  市场剧院兴起于十七世纪末叶,到了十八世纪上半期,它们的演出事业便达到繁荣的局面。市场剧院是建立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的。它们打破了传统的贵族戏剧的法规,在戏剧事业中为争取消灭封建特权和进行民主改革作出了许多贡献。

  四、意大利戏剧

  (一)戏剧的发展

  1.背景

  长期以来,在封建割据及其所造成的曰益加深的混乱局面下,意大利的戏剧艺术不仅没有获得什么发展,反而呈现出倒退现象。十八世纪上半期,原有的许多剧种已经消沉下去,只有即兴喜剧和歌剧还很流行。即兴喜剧变成一种没有思想内容的庸俗之物,完全丧失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社会意义。歌剧大都是贵族阶级的消遣品,和人民大众少有联系。

  2.概况

  (1)即兴喜剧的改革

  ①必要性

  为了戏剧艺术的发展,意大利必须进行戏剧改革工作,而这一工作能否收到成效,就要看改革即兴喜剧的情况如何。

  2方法

  改革即兴喜剧的最好方法是一方面批判它没有思想内容和其他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在它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改进和提高。

  ③哥尔多尼

  即兴喜剧的改革工作由哥尔多尼完成。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意大利的戏剧演出质量提高了,剧院的数量也增加了。哥尔多尼对于意大利表演艺术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不仅使许多即兴喜剧演员摆脱了即兴喜剧表演艺术的传统束缚,走上了表演启蒙戏剧的道路,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青年一代的演员,为后来意大利表演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悲剧的发展

  在意大利,比较适应新的历史趋势的戏剧艺术不是喜剧,而是悲剧。阿尔菲爱里是十八世纪意大利悲剧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全欧闻名的戏剧诗人。在他的努力之下,意大利的悲剧艺术获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悲剧创作的发展,意大利的剧场艺术,特别是表演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3)喜歌剧的产生

  意大利在歌剧方面的一些好的作品是属于喜歌剧的。和贵族阶级所欣赏的歌剧不同,喜歌剧具有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内容,鲜明的社会讽刺以及生动活泼和健康有力的艺术特色。在这种戏剧的发展上,许多意大利的启蒙戏剧家,特别是哥尔多尼,曾经作出很大的贡献。

  (二)作家与作品

  1.哥尔多尼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卡尔洛·哥尔多尼是一位卓越的启蒙时期现实主义的戏剧家。有关他的各种戏剧活动,是研究十八世纪意大利戏剧发展的中心课题。无论是在戏剧创作活动中,或者是在戏剧改革的斗争中,他都表现出无穷的活力和杰出的才能。

  (2)戏剧理论

  ①创作方面:

  a.作为启蒙思想家和戏剧家,哥尔多尼要求戏剧不仅娱乐观众,更重要的是教育观众。

  b.他的创作原则是反映现实,创造肯定人物和否定人物的鲜明形象,表现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赞美,暴露丑恶,以启蒙思想教育观众。

  c.他反对盲目崇拜亚里斯多德,拒绝三一律的创作法则。

  d.他不同意模仿或抄袭法国戏剧,要求戏剧表现自己民族的现实生活。

  e.他主张以性格喜剧代替即兴喜剧,但认为人物性格应是复杂的,喜剧不应只是表现单一的性格

  ②表演方面:

  a.他要求演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真实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b.他主张喜剧的表演艺术应该建立在朴实和自然的原则之上。讲话的轻重快慢,各种表情的姿态和动作,都必须根据剧本的需要加以区别而又不脱离生活的真实,违反自然。

  (3)创作特点

  ①哥尔多尼的喜剧广泛地描写意大利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贵族阶级、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生活。

  ②哥尔多尼的人物性格鲜明而有力量,各种各样的性格都有,最不重要的人物也有自己的个性。《女店主》是意大利启蒙戏剧的最高标志。米兰多琳娜作了热情的赞美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③哥尔多尼喜欢通过爱情故事来表现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肯定和赞扬青年男女的自由结合和诚挚的爱情。

  ④哥尔多尼不只是从各个方面称赞资产阶级,同时也提出警告,以进行教育:贵族阶级的赌博行为正在腐蚀着他们的生活(《赌徒》),撒谎的恶习也在他们中间流行(《说谎者》)。

  ⑤哥尔多尼的作品里劳动人民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思想愿望和生活权利都得到肯定和尊重,他们的智慧和生活能力都比那些上流社会人士高超。《一仆二主》就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

  (4)代表作品

  《女店主》(1753)是哥尔多尼的代表作品,也是意大利启蒙戏剧的最高标志。女主人公米兰多琳娜是一家旅馆的主人。哥尔多尼对于米兰多琳娜作了热情的赞美。她热爱劳动,精明爽朗,关心自己的业务,面对现实而不怕困难,和蔼可亲而不卑躬屈膝,注重礼貌而不矫揉造作,完全按照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哥尔多尼的启蒙思想。

  2.哥戚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卡尔洛·哥戚出身于威尼斯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长期从事戏剧活动,是反对哥尔多尼戏剧改革的主要人物,他激烈反对启蒙思想在意大利的传播,维护即兴喜剧。

  (2)代表作品

  哥戚的戏剧创作以即兴喜剧为主。他的《三个橙子的爱情》(1761)是一部充满幻想的作品,剧本对启蒙运动的拥护者和即兴喜剧的反对者都进行了攻击。他的童话剧《图兰多特》(1762)以东方为背景,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一部作品。

  (3)评价

  ①消极方面

  哥戚的创作目的首先在于宣传愚民的宗教热情和屈从思想,反对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和民主意识,引导人们脱离现实生活和阶级斗争,以便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这对于意大利展开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有害。

  ②积极方面

  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人民群众的某些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看到作者对于为爱情和友谊作出自我牺牲的人物的歌颂,对于宁死不屈的英雄的赞美以及对于虚伪自私行为的揭发等等,这是应该肯定的。

  3.阿尔菲爱里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维·阿尔菲爱里出身于贵族家庭,早年在国外游历,对于欧洲各国的文学戏剧很有研究。在戏剧创作题材方面,他向古典主义作家特别是伏尔泰学习,利用希腊神话、罗马历史或其他方面的题材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并出色地解决了意大利的悲剧语言问题。

  (2)创作特点

  ①题材内容方面

  阿尔菲爱里的悲剧创作大部分取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通过这些作品揭示许多方面的问题—政治斗争、民主自由、家庭冲突、爱情问题以及个人的内心矛盾和斗争等等。对于暴君的仇视和对于自由和正义的向往以及对于被压迫者的同情,是阿尔菲爱里的悲剧所表现的重要方面。

  ②创作方法方面

  就创作方法而言,阿尔菲爱里是接近拉辛的。他遵守三一律的创作法则,力求戏剧情节单纯,动作紧凑言简洁明了,在生动有力的独白中表达自己富于诗意的思想感情。

  (3)代表作品

  悲剧《索尔》(1784)是阿尔菲爱里的杰作,这是一部表现内心斗争的悲剧,也深刻地展现出索尔的残酷性格,从而揭露了一个暴君的罪恶行为及其悲惨的结局。该剧反映了诗人反对暴君的立场,同时也表明了他的爱国思想。

  《菲力浦》(1776)也是阿尔菲爱里的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它所描写的是西班牙王子堂·卡洛斯和继母恋爱的故事,对席勒的创作有较大影响。

  五、德国戏剧

  (一)戏剧的发展

  1.背景

  长期以来,德国的戏剧处于落后状态。三十年战争(1618-1648)以后,戏剧方面的落后状态更加严重。社会上流行的是一些庸俗不堪的戏剧,宫廷里则充满着外国戏剧及其模仿品。德国戏剧深受法国古典主义影响。十八世纪上半期,启蒙运动为德国戏剧带来了新的希望。

  2.概况

  (1)高特舍特的戏剧改革

  ①理论主张

  a.高特舍特一方面反对纯粹迎合贵族阶级趣味的戏剧创作,要求艺术赋有合理的思想意识,模仿自然,以""有益的真理"进行善良和智慧的社会教育;

  b.另一方面又保持许多保守和庸俗的观点,坚决遵守三一律和区分悲剧和喜剧的创作法则,片面地屈从法国,对于自己的民族传统则有所忽视。

  ②评价

  a.高特舍特在十八世纪德国戏剧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首先起来同贵族阶级的美学展开斗争,为德国启蒙戏剧的创始人莱辛开辟了道路。

  b.他的戏剧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自相矛盾之处,他的戏剧改革方法也是脱离现实的,所以其对戏剧的改革并不成功。

  (2)格勒特和史雷格尔

  ①格勒特的流泪喜剧

  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戏剧界受拉·萧瑟的影响,流泪喜剧开始流行。这种喜剧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保守落后性;代表作家是当时德国戏剧界继高特舍特之后的领导人格勒特。他的作品大都很成功,但其中具有庸俗保守的思想内容,受到菜辛的反对。

  ②史雷格尔

  史雷格尔作为古典主义的实践家,对德国戏剧发展的贡献在于他后来对古典主义的反叛和要求学习英国戏剧的主张,这为建立德国的民族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于莱辛有着直接的影响。

  (3)莱辛与德国民族戏剧的确立

  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起,德国戏剧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重要阶段。在莱辛的努力之下,德国的民族戏剧被确立并繁荣起来。莱辛在一七五五年所完成的市民悲剧《萨拉·萨姆逊小姐》标志着德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瓦解和启蒙戏剧的诞生。

  (4)狂飙运动

  ①概况

  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德国戏剧在狂飙运动影响下进入一个新阶段。参加狂飙运动的有赫尔德尔、瓦格纳、棱茨、克令格尔、歌德和席勒等人,主要理论家是赫尔德尔。他们沿着启蒙思想家所开辟的道路,对封建贵族展开猛烈的斗争,对古典主义进行无情的批判。

  ②主张

  他们要求生活自由和创作自由,消灭封建统治,打破创作上的各种清规戒律。在批判古典主义的同时,他们又对莎士比亚表示推崇。

  ③评价

  狂飙运动者进行了大量创作,促进了德国戏剧的发展。歌德和席勒领导的魏玛剧院更是对于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德国戏剧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作家与作品

  1.莱辛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莱辛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戏剧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作为卓越的启蒙思想家和艺术家,莱辛为反对各种陈腐庸俗的艺术和建立现实主义的艺术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他在各种艺术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和民主精神,对于欧洲各国文学艺术具有深远影响。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对于后来的戏剧诗人歌德和席勒都有深刻的影响。

  (2)戏剧理论

  ①创作方面

  a.全面批判古典主义

  莱辛对古典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批判,关于三一律的问题、悲剧的作用问题、人物性格的塑造问题、故事情节的处理问题以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区别问题等等,他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反对高乃依的悲剧艺术,批评伏尔泰将启蒙思想与古典主义相结合的做法,并部分学习莎士比亚。

  b.强调戏剧创作的目的

  莱辛特别强调戏剧创作的目的性。他认为,戏剧应该成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学校,天才的作家都是有目的地进行创作。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他否定把极恶的人或者是极其善良和完全无辜的人作为悲剧英雄,主张描写普通人或所谓的自然人,因为这些人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更有道德意义,更富有悲剧性,更感动人。

  c.要求创造市民悲剧

  为实现戏剧的教育目的,莱辛要求以当时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人物为对象创造市民悲剧。市民悲剧当时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性和缺乏反抗封建统治的力量,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战斗意义。

  d.主张反映真实和自然

  莱辛提倡戏剧必须反映真实和自然,但他不反对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虚构,这种虚构必须建立在真实和自然的基础之上而具有一定的创作目的。

  ②表演方面

  a.莱辛主张演员应在舞台艺术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艺术创造,不能脱离真实,违反自然,也不要照搬日常琐碎的生活实际。

  b.他要求演员打破古典主义的表演程式,不要矫揉造作,而要合乎自然,接近真实。

  c.演员的一切动作都要避免毫无道理的夸张,而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不要表现得冷冰僵硬,而要表现应有的真实感情。

  d.演员在舞台上还要有控制感情的本领,使其艺术创造既符合造型艺术的审美要求,而又不流于形式。

  (3)代表作品

  莱辛的戏剧作品主要有《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爱密丽雅·迦绿蒂》(1771)和《智者纳旦》(1779)等,后三部比较重要。

  ①《明娜·封·巴尔赫姆》

  《明娜·封·巴尔赫姆》描写的是一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剧本反映了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民族问题等;但着重描写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这部喜剧大大地提高了德国喜剧的艺术水平。它既没有当时流行的笑剧的庸俗趣味,也不像流泪喜剧那样软弱无力。女主人公不是消极的受难者,而是有积极意义的英雄人物。

  ②《爱密丽雅·迦绿蒂》

  菜辛创作《爱密丽雅·迦绿蒂》时,以保护启蒙的道德观点为其首要任务。剧本的中心问题是爱密丽雅的悲剧,但这种悲剧却是外在原因造成的。剧本最大的成就,在于它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黑暗统洽和荒淫无耻的罪恶行为。它完成了作者所拟定的教育使命,同时也达到他戏剧艺术的顶点。

  ③《智者纳旦》

  《智者纳旦》是莱辛最后的一个剧本。它的主题建立在宗教和道德的冲突上面。通过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故事,莱辛提出了他对于宗教的看法,并号召人们同宗教专横、宗教偏见以及宗教狂热进行斗争。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这里也得到充分反映。

  (4)评价

  莱辛对于文艺理论的贡献非常大,他的《汉堡剧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他首先同古典主义戏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建立了启蒙时期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从而加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战斗力量。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对于后来的戏剧诗人歌德和席勒都有深刻的影响。但莱辛对封建力量着重揭露和批判的是道德方面的问题,缺乏政治意义。

  2.歌德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歌德是一位具有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的学者、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大量的创作遗产,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宝库。但在他身上,也存在着重大的矛盾。恩格斯说:"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

  (2)创作特点

  时代的推移和生活环境的变迁使歌德的世界观和创作道路前后有所变化。

  ①青年时代的歌德,接受了狂飙运动的影响,充满着反抗现实的热情。

  ②到了魏玛以后,歌德在艺术上放弃了狂飙运动的热情,致力于古典主义的创作,其古典主义以美学成分居优势。

  ③晚年的歌德了解真正古代文化的复兴在现实社会里是不可能的,然而他还是力求实现古代艺术的复兴,但他的创作是建立在现实的土壤之上的。

  (3)代表作品

  在戏剧创作方面,歌德最具代表意义的三部作品是《铁手葛兹》(1773)、《爱格蒙特》(1775~1789)和《伊菲姬尼亚》(1786)。

  ①《铁手葛兹》

  《铁手葛兹》是一部"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的戏剧。它取材于十六世纪的德国历史,在描写葛兹这位爱国战士努力争取自由的同时,歌德也表现了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对待农民的错误态度以及他的主观意图和实际行动之间的矛盾。

  这个剧本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它号召人们走向狂飙运动的生活;但是它本身却超出了这个运动的水平,甚至还谴责了狂飙运动者的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剧本广泛地描绘了十六世纪德国的社会生活,其中有国王、骑士、僧侣、商人、市民和农民等等;它为后来德国流行的历史剧开辟了道路。

  ②《爱格蒙特》

  《爱格蒙特》取材于十六世纪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歌德创作上的转变。由于作者的狂飙思想已经衰落,剧本不像《铁手葛兹》那样富有政治意义。与葛兹不同,主人公爱格蒙特不是个反叛的英雄形象。他既缺乏革命战士的坚强意志和力量,也缺乏政治家的气质和见识。

  ③《伊菲姬尼亚》

  《伊菲姬尼亚》是标志着歌德完全离开狂飙运动走上古典主义道路的作品。这部取材于希腊神话的作品,表明作者同现实社会实行妥协了。这个剧本以古典主义的形式写成,作者将"最高的善良"思想代替了狂飙运动的反叛精神。他力图创造所谓"永恒的"艺术样式,超脱现实,将自己寄托在抽象的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之中。这也反映出歌德在政治上的保守倾向。

  3.席勒及其戏剧创作

  (1)个人简介

  席勒是和歌德同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德国戏剧家、民族诗人和历史学家。像歌德一样,席勒在青年时代对德国的社会现实,是富有反抗精神的;但是他不仅无法改变它,反而被它所压倒,因此逐渐落到康德主义的泥潭,跑到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中去寻找慰藉。尽管如此,他毕竟不失为德国文学的伟大时代里的一个伟大天才。

  (2)创作特点

  ①年轻时期的席勒积极参与狂飙运动,创作了《强盗》等剧本;

  ②后来席勒与歌德一起从狂飙运动转向古代艺术的追求,但不同于歌德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美学观点,他美学观点是建立在抽象概念之中的。

  (3)代表作品

  ①《强盗》(1781)

  《强盗》创作于狂飙运动时期。青年时代的席勒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抗精神,在《强盗》里面得到最激烈的反映。他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专制暴君和封建僧侣阶级的残酷性和虚伪性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反抗现实社会的强盗们的英勇行为。

  ②《阴谋与爱情》(1782~1784)

  在席勒的戏剧创作中,《阴谋与爱情》是最富于现实主义和艺术魅力的,其中包含着重大的政治内容和进步意义。这是一部市民悲剧。通过露易丝和菲迪南的恋爱故事,席勒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和宫廷社会的各种罪恶活动,并号召人们同封建贵族展开斗争。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显然超出了一般市民悲剧的水平。在露易丝和菲迪南这两个人物身上,体现着新生一代反抗封建统治的力量。

  ③《堂·卡罗斯》(1787)

  这部作品取材于十六世纪西班牙的历史,旨在揭示菲力浦二世和波沙侯爵之间的冲突——君主专制和宗教狂热同自由思想的冲突。在处理这一冲突时,席勒表现了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反对专制主义,宣传自由思想;但是他的社会理想却不是通过人民革命而是通过开明君主来实现的。这部作品标志着席勒离开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④《威廉·退尔》(1804)

  《威廉·退尔》是一部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戏剧,十四世纪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奋勇反抗外族统治的瑞士人民被选上了舞台。这部剧表明作者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