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对未来的无限展望

  4月19日新闻系16、17级学生在敏行楼306教室成功举办了本学期第五期读书会。担任本次读书会的主讲老师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爽老师。此次活动由贾晓颖同学担任主持人,张洋洋同学担任领读人。

  01

  图书介绍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本书中作者结合大众传播史、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合理地推演虚拟现实在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态势,对其在未来可能给人类社会各层面带来的影响进行预判,提出虚拟现实是人类终极的全媒介精神生活空间,即“最后的传播”。

  02

  领读人发言

  张洋洋: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意为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是人的综合器官的延伸但弱化于人的器官。纵观媒介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生物性被媒介一点点打破,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进一步突破人的延伸,甚至在很多领域优于人和改变人,我想这正是将其称为“最后的传播”的原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处于正在发展且未完善的阶段,我提出三点忧虑。第一,如果技术发展超越了人类的高度且与人类的关系不是从属关系,诸多不可控因素便会出现,不可控即不安全,在飞速发展的技术面前要不断定位人的处境。第二,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一点是情感动物特征,而此特征很大程度上基于人类的肉身,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意味着越来越脱离肉身,因此我们的生物性特征会不断弱化。有一天我们将不会有生老病死,基于人的肉身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亲情问题,我们已有的一些价值观如孔融让梨、尊老爱幼等将渐渐消失。由此看来,人性的丧失是信息化、虚拟化的必然趋势。第三,本书“社交媒体娱乐中的受众”中提到娱乐可以通过刺激大脑来实现,但如此容易得到的快乐感会让人逐渐失去求索的主动性,那么作茧自缚便是迟早的事。

  03

  学生发言

  贾晓颖:

  书中所提到的虚拟现实技术中新闻的存在状态让我受到了三点启发。首先,未来在信息瞬时性传播的基础上,人可以实现与媒介的高度融合,每个人都会是一个全能媒介。其次,即使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抓住重要的信息,与此同时信息的筛选将会越来越重要。最后,人类接收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传播即到达”会让媒体营造信息环境的时代成为过去式,个体的传播能力不弱于专业的新闻机构,因此“沉默的螺旋”效应会随着信息多样化所带来的公众理性的提升有所缓解,“中心话语权”也将不断下移。

  秦瑾:

  这本书它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是第二章“生活方式——分裂的人和派系”,作者从多角度剖析了“虚拟现实”这一技术。在社会分层方面,现实生活中社会被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派别。假使人们进入了虚拟社会,身份的虚拟、信仰的不同以及经济差距等因素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分裂。在个体生存方面,虚拟生存者的肉体和精神是割裂的,在一个由信息构成的社会中,如何保证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安全、完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王誉德:

  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技术的发展往往会面临许多争论,尤其是科技与伦理之争。在科技上,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不成熟,人类并不能完全地控制真正的人工智能产品。在伦理上,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完全信息化的阶段时,人类的繁衍将不再依赖于肉体之间的结合 ,到那时社会的存在状态,混乱或安宁都是一个未知数。

  耿永嘉: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自然和祖先留下了很多“隐藏公式”,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由人类创造的“新物种”,在虚拟现实中会作何判断呢?机器最难复制的,是复杂的人性,是每个人都完全不同的亲身体验。作为一个经验主义“生物”,机器并没有很丰富的经验作为先前条件,只是靠着人类做出抉择后的经验进行工作。机器人完全拟生物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4

  教师总结

  王爽老师:

  人们往往会觉得科幻影片的内容不管是在科技还是伦理上都让人无法接受,可是很多年之后,科技片中的桥段都变成了现实。《虚拟现实》这本书的作者脑洞大开,基于当下VR、AR、AI技术的发展,大胆预测虚拟现实的技术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对拓宽同学们的思维和增强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很有帮助,这也正是我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虚拟和现实在一些情况下是很难分开的,有时候虚拟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就像《西部世界》里所描绘的情景一样,在旁观者看来许多人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而参与其中的人认为自己活在现实中,由此可见虚拟和现实往往是相对的。

  书中对新闻领域的预设较为理想化,在虚拟现实社会中各个行业都有很多的发展方向,例如在信息获取的权限上我们很难说在虚拟现实中发展成为什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闻媒体在不断地变化着,很多传播学的理论不再与快速发展的现实完全契合。希望同学们在学好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结合媒介发展的实践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争取做到活学活用。

  排版:刘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