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与袭人异同论

  引言:《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作品,作为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学的兴起,更是把《红楼梦》研究推向了高潮。此外,《红楼梦》的写人技巧达也走在前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具有多重性格。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济金根》时曾说:“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1]本文就以她们追求的终极人生目标为基调,对薛宝钗和袭人的异同进行比较,更好地突出人物个性。

  在封建社会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人物身上也有着大的时代烙印,具体到个人,则如狄德罗所说“人们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2]不同的生活环境培养出不同性格的人,在分析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时,也应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重要性,薛宝钗和袭人身上呈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与她们的生长环境就有密切的关系。

  (1)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薛宝钗出生在富足的大家庭,从小在众人的百般呵护下长大,是一位正真的大家闺秀。优越的生活环境为她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虽然身为女儿身,她的父亲却对她疼爱有加,不仅教她读书识字,更是从小以封建社会典型的大家闺秀的标准来培养她,所以即使生活在大观园中,薛宝钗的博学多识也是数一数二,她身上的贤良淑德也符合封建社会的对女子的道德要求。由于生活在商人家庭,薛宝钗还懂得许多与此相关的知识,她懂得如何使用当票,她还具有经济头脑,知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更不必说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等其他方面的广泛涉猎。如此多的优点也构成了赞赏者眼中的薛宝钗,庄重,贤淑,晶莹,聪慧。李辰冬不吝褒扬之词,将宝钗的性格概括为“孝、待人忠厚、性格温柔、博学多识,总之就是一个完美的人。”【2】张天翼赞叹宝玉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罗盘更是直接地发出“娶妻当如薛宝钗”的感叹。[3]

  安定富足的生活的并没有一直延续,家庭的变故对薛宝钗的性格产生了另一种影响,父亲去世后,她把所有的关注点放在“留心家计”,“为母分忧代劳”上。过早的成熟造就了她性格中沉稳的一面,此外,在帮助母亲处理诸多事务的过程中,她需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打交道,这也使后来我们看到的她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处理人际关系。薛宝钗进京肩负的是家庭的责任和利益,她要追求的是一条由富到贵的道路。薛宝钗进京以后,选妃一类的事情并没有举行,但是当闺阁少女碰到才貌双全的贾宝玉,与一个异性近距离的接触,薛宝钗的心里萌发了少女的悸动。与此同时,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贾宝玉,他一出生就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财富和地位,无论是家庭出身还是社会地位,贾宝玉都是薛宝钗实现人生理想的一个很好的选择。至此,薛宝钗有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成为大观园的女主人,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这也成为一些研究者贬抑薛宝钗的理由:“克己复礼的活标本,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不折不扣的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她是一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主义者。”[4]

  从上面两种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宝钗完整的性格特征:博学、沉稳、功利。她的性格特征与家庭背景和生活阅历密切相关,呈现出成熟的、世故的、带有色彩的,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和经历去看待人物表现出来的性格,我们能给予一份更多的理解之同情,也能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2)袭人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描写了不同出身和地位的形象。曹雪芹在士大夫的立场上,不仅以同情、赞赏的态度描写了贵族出身的女性,而且还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社会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丫鬟婢女,展示了她们“平凡而可爱的内心”。袭人作为丫鬟中的一员,与薛宝钗的身份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这并不影响袭人性格的丰富性。

  袭人出身贫寒之家,当初因为家中穷困,父母将她卖入贾府为奴。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袭人没有条件得到好的教育环境,自然不似宝钗般博学多识,她对大观园里姑娘们的吟诗、赏雪、斗草、簪花,毫无兴趣,但是袭人身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在袭人眼里,被安排到贾母旁边服侍,她的心里就只有贾母。贾母分派袭人去伺候宝玉,袭人就把宝玉当作自己的主人,认真做好分内的事,在行动中处处彰显出忠心尽职、勤勤恳恳。也有人把袭人的这种“痴”看做是奴性的表现,对上级毕恭毕敬,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思想,亦不敢反抗,无论是痴情亦或是奴性,都是她丰富性格中的一部分。

  袭人出身贫苦,被卖到有钱人家当下人,如若贾府仁厚,她还可以回到家中,嫁入一个寻常人家,情况差一点就只能婚配给府中的其他下人。要么接受命运的安排,要么自己争取,改变命运。那日袭人回到家中,听到她的母亲和哥哥商量着把她赎家,袭人听后并非特别高兴,反而讲了下面一番话:“当日原是你们没法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俩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5]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袭人已经习惯了贾府荣华富贵的生活,在与贾宝玉的朝夕相处中,贾宝玉对她的好,也让她产生了终身有靠的痴情,此时,她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宝玉姨奶奶的位置。袭人明白,即使家里给她赎身,她回到家里亦无法自处—她不想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留在贾府她还有做宝玉的妾的希望。

  从两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袭人忠诚、机巧的一面,这两方面又统一与她的身份和地位之中,不能独立拆开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到袭人有个人价值追求,她希望借自己,改变自身命运,追求一条相对好走的道路。

  在看到她们人生追求形成的同时,我们应该先看到宝钗体贴母怀,袭人卖身换钱的孝顺。面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薛宝钗和袭人开始了她们共同的人生追求,然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人多事杂的贾府,她们需要表现自己,还要事事妥帖,赢得上层家长们的认可和欢心,在她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二人内在的异同。

  薛宝钗与袭人异同论薛宝钗与袭人异同论

  (1)自觉遵守封建伦理制度

  薛宝钗从小遵从着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要求,她信奉和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表现出柔顺、沉稳、内敛、谨慎的性格特征。在对待宝玉的前途问题上,她将判词中的“停机德”一词发挥得淋漓尽致,薛宝钗对宝玉的前程非常关心,她期望宝玉能好好读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在薛宝钗看来,男儿应当有所作为,立身官场,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为家族赢得声誉。具有叛逆性格的宝玉偏偏不爱读书,无心为官作宰,这在薛宝钗眼中成了“无事忙”、“富贵闲人”。薛宝钗的热情得到的不是宝玉的行动,反而得到宝玉厌憎的回答,说她不该也像追名逐利的世人那般庸俗。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成名,喜登青云之路,这是众多读书人坚持的动力,他们向往着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身为女性的薛宝钗虽不能参加科举,却有一腔“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壮志,这也突显出她内心对功名的渴求,她对宝玉的劝说,则是那种夫荣妻贵的观念在她身上的体现。

  和封建礼教融为一体的袭人,在这一点上和薛宝钗有共同之处,徐子余就曾评价袭人:“从历史观点出发来看,花袭人是封建社会里的贤人,她的封建道德修养是很高的。”[6]她看到贾府上下对宝玉寄予的希望,也是出自一个女子对喜爱之人的要求,她赞同宝玉去立身扬名,和达官贵人交往,多谈仕途经济等问题。此外,她还严格遵从封建等级制度。列宁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断:“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7]例如第67回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管园子的老婆子看到葡萄成熟,她想讨好袭人,让袭人尝尝时,却被严厉拒绝,袭人认为园里的主子们还没有吃,岂有下人先吃的道理。在封建社会,主子和仆人是绝对的领导和服从关系,仆人必须严格坚守本分,不可跨越主次顺序。身为下人的袭人,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封建制度章法表现出绝对的服从。

  薛宝钗和袭人绝对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她们苦心规劝自己的心上人去读书上进,求取功名,走上富贵的道路。另一方面,她们也是封建礼教的绝对遵从者,只不过薛宝钗出自封建社会对女子相夫教子的要求,袭人则是自身带有的奴性性格。封建的石头压在身上,她们没有反抗,只能自觉遵从,积极响应。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是她们自身的问题,也是当时社会的问题。

  2、维护自身的利益

  身处闺阁之中的女子,她们鲜少与人打交道,涉及与己无关的繁琐之事,她们也绝不会惹是生非。薛宝钗的处事哲学便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8]这符合封建社会对一个女性的要求,但是一旦碰到利害关系,她又毫不示弱,极力维护自身利益,甚至走向损人利己的途径。水亭扑蝴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为了避嫌,怕小红和坠儿知道是自己偷听到了她们的谈话,故意发出声响,装作是追赶黛玉才来到这里。这样她就很好地化解了窘境,把误会转移到黛玉身上,巧妙地替自己解脱了干系。果然,等她离开后,小红真的以为是林姑娘听到了她们的谈话。书中没有明确写出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对于她是否有意陷害,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薛宝钗的这种行为,却至少可以向我们证明:她并非像她表现的那样地真心关怀林黛玉,因为真的关心一个人,是不舍得让她承担不好的事情。还有一次宝玉挨打后,爆出赛来探望,当她问到宝玉为何被打时,袭人不小心提到是她哥哥的挑唆。说自己哥哥的不好,自然是触犯了她!于是她又开始了替哥哥推卸责任,直说得袭人“羞愧无言”。如果单凭宝钗对哥哥的维护,我们之前对薛蟠不了解的话,可能真的以为他的哥哥是一个正直豪爽的人,绝不会把他与“打死人便如没事人一般”的“呆霸王”联系在一起。我们从上述事例看到,薛宝钗没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她也不在乎事情的本来面目,她只看事情是否与己有利。

  在怡红院内,晴雯是袭人争取姨奶奶道路上的一位劲敌。晴雯比袭人早到怡红院,深得宝玉好感。此外,晴雯的聪明,漂亮,敢爱敢恨的真性情,深得宝玉的喜爱。面对威胁自己的利益的晴雯,袭人拉近自己与麝月和秋纹的关系,使她们站在自己这一边;其次是讨好晴雯,消除她的防备。有一次,晴雯与宝玉发生争执,宝玉气得要去告状。袭人见状,忙和其他丫头一起替她求情,晴雯在心里十分感激她,袭人也得到了贤名。但是当晴雯病重,王夫人要撵晴雯走时,袭人却没有再次发挥她的贤名,而是选择一声不吭。王夫人逼走了晴雯,袭人从中受,益铲除了自己的威胁者。袭人平日关心的事情里,还有一件很重要,那就是拥护钗黛中的谁做大观园的女主人。即使她深知宝玉对黛玉的喜爱,她还是从自身的利益去权衡,从二人与自己的关系来看,黛玉曾看出袭人的心思,以玩笑的话语叫她“好嫂子”,袭人有一种内心秘密被人看穿,暴露在众人面前的感觉。相比较而言,宝钗识大体,她身上具有的贤良淑德和大家风范更符合封建大家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宝钗容易合作,所以权衡利弊之后,袭人果断选择反林拥薛。

  利益决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态度,不触及自己的利益时,薛宝钗和袭人都可以成为众人眼中的好形象,但是一旦触及自己的利益时,连薛宝钗和袭人这样贤淑的女子也会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取和保全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又难免会以自我为中心,做出损人利己,伤害他人的事情。无论是争取地位的她们,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可以追求利益,但是也应该恪守原则。懂得敬人、爱人和尊人。

  3、赢得封建家长的欢心

  薛宝钗的登场是引人注目,受人欢迎的。她的出场内容描写如下:“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人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9]短短几句描写,就把薛宝钗的外貌和品格刻画出来,能在这个人情淡薄,人事复杂的大观园里得到众人的喜爱是非常不易的。此外,她还懂得如何与长辈们相处,赢得封建家长们的欢心。宝钗在她生日那天很好地展现了自己,贾府里上上下下好多人前来庆贺,贾母自然问她喜欢听的戏和偏爱吃的食物,她并没有脱口而出自己喜爱的,而是从一个年老者的角度出发,她想着老人更喜欢热闹的戏文,爱吃软和的食物,所以就依旧贾母平日里爱吃的说了几样,贾母听了她自然是眉开眼笑,十分开心,并大方地捐资二十两,替她做生日,对于薛宝钗来说,在生日的时候得到老祖宗的赏识,无疑是一件光荣的事。贾母不吝她的夸赞之词,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宝钗,贾母就曾在薛姨妈面前说园里的几个姐妹们,宝钗的思想本质如何同封建家长的贾母、王夫人的思想本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事,在这里作了具体的说明。宝钗不仅在老祖宗、王夫人面前表现良好,她还善于处理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宝钗给众人送礼物,也有赵姨娘的一份,所以赵姨娘对宝钗赞不绝口。薛宝钗同她的会做人在贾府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展现出她宽以待人,善解人意的大家闺秀风范,她的这一形象也正是封建家长们所看重和喜爱的。这些有意无意之举,都为她宝二奶奶的位置打下了基础。

  袭人表面上是宝玉的丫鬟,实际上她的位置比一些千金小姐还要重要,宝玉的饮食起居都由她负责,同时,她还自觉遵从封建家长的意愿,规劝宝玉读书上进。袭人的能干懂事深得王夫人的喜爱,虽然她的身份未被公开,而实际上她已经享受到姨娘的待遇了。袭人心里清楚地知道,想要在荣国府安身立命并非易事,她一个人的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她还需要得到上层统治者的认可。袭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她也经常得到贾母、凤姐、薛姨妈等长辈的夸奖,她平日里如何博得家长们的信赖与欢心,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月钱问题上,王夫人曾特意交代,每个月从自己的月里中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补给袭人。不止如此,王夫人甚至含泪夸奖袭人的好,认为她比宝玉还强十倍,她还在话里透露,如若宝玉能够得袭人长久的服侍一辈子,是他一辈子修来的福气。袭人该是有多好,能得到王夫人如此真挚的夸赞,并且感激到含着眼泪,足见她在服侍宝玉时,有多符合主子们的心意,如何得到封建家长们的欢心,使得主子们非常满意。薛姨妈也称赞袭人行事有方,举止大方,赞同王夫人早该这么做。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赢得封建家长的欢心也是一种能力。薛宝钗和袭人从言语中,行动上去遵从家长们的意愿,赢得他们的欢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保驾护航。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夹杂着功利性的虚伪,予人的关怀也并非完全出自真心,所以虚伪,会做人,这也是薛宝钗和袭人受人诟病的地方。

  4.人生历程的内在一致

  薛宝钗和袭人的结局出乎人们的预料,贾宝玉选择出家,留下薛宝钗独守空房,孤独终老。宝钗的结局正如其判词中“金簪雪里埋”一样。悲凉之雾,遍被华林”。[10]即使获得了荣华富贵和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地位,但是却终究无人作陪,物是人非。袭人的结局虽不至于此,却也并非是自己愿意选择的结果。宝玉出了家,王夫人做主将她嫁给蔣家,袭人虽然心中悲伤不已,却又不敢违背太太的意愿,只好委曲求全嫁到蒋家。两个人的出生和生活环境不同,但是她们都有着同样的向上爬的追求,在这一过程中,她们事事小心,处处妥帖,但是二人的结局都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在人生道路的追求上,她们是有内在一致性的。

  两个容貌美丽的女子都没有获得最后的幸福,她们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人生。或许她们的悲剧也代表了作者的观点,两个人的爱情和人生追求都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带有世俗功利的目的,最后也没有取得一个好的结果。袭人和宝钗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但相像不等于完全相同。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段名言:“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11]

  1、性格上的冷与热的差异

  如果说追求功名利禄是薛宝钗性格中“热”的一面,那她在生活中也有“冷”的一面。“冷香丸”是薛宝钗的随身良药;她不爱花儿粉的,在生活上自甘淡薄;就连她的住所,也布置简朴,连贾母看了忍不住称赞她太老实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薛宝钗性格的一种反映。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她性格中“冷”的一面,是她得知金钏投井时的表现。宝钗和袭人是同时听到这个消息的,袭人想到平日里大家一起相处的情谊,忍不住留下同情的泪水,但薛宝钗的第一反应却是感到“奇”,并且宽慰王夫人,她说是金钏没有这样做的道理,一定是她自己贪玩,不小心才酿成过失,不必为她感到惋惜。表面上看,薛宝钗是多么体贴,善解人意,但是从受害者角度来看,她的言辞又是多么冷漠无情。她的话不仅没有半点同情,还抹煞了金钏儿那种坚强的反抗意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她自私自利的丑恶思想。她的哥哥也是这样冷漠,对于生命没有丝毫的敬畏,常常仗着有钱欺负他人。这种不顾他人感受,只顾着推卸责任,维护自己利益的做法确实是她性格中冷的一面。

  袭人出身于贫穷之家,被卖到贾府为奴。她的身上依旧流淌着那个贫苦阶级的血液,她理解和同情他们,尤其是对遭遇不幸和地位低下的人,她常常在感情上与之发生共鸣,并毫不犹豫地站在他们一边。一日,吃醉酒的刘姥姥误打误撞进了宝玉房间,并在他床上睡着,袭人找到她后,把她叫醒,刘姥姥十分害怕和懊恼,袭人并没有责备她,反而宽慰她,并替刘姥姥解了围。还有一次,香菱其他同伴嬉戏玩闹,不小心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袭人听说后,连忙从箱子中拿出自己的裙子来,让宝玉把裙子拿给香菱。这都体现了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温情的一面。薛宝钗虽知书达理,才华横溢,也尤其性格中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实在是不可恭维;袭人虽为下人,却也时常流露出关心和同情他人的优秀美德。

  薛宝钗和袭人的性格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上层的主子,薛宝钗对自己热衷的事情,表现出积极热情的一面;对待与己无关,或触犯自己利益的事时,冷漠无情。从小生活在被人仰视的环境里,所以薛宝钗不能换位思想,不懂得尊重底层人民,体会不到底层人民的艰辛和不易。袭人虽为下人,却是在贫苦家庭中长大,她深知普通人民的不易,所以她的内心有一份对于下层人民的理解和同情,让人体会到她性格中的温情。

  2.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

  薛宝钗和袭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有很大不同,一个“金玉良缘”之说将薛宝钗和贾宝玉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对待自己的情感时,她又很好地将性格上冷的一面发挥出来。她一方面欣赏和喜欢宝玉,一方面她又把这种情感很好地隐藏起来,不流露半分。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和黛玉都来看过她,两个人说出的话却截然不同。黛玉见到宝玉后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哭,满满的关切疼爱之情。宝钗来看他时,是带着药丸的,小小的一粒药丸既表达了她对宝玉的关切之情,又使得她此行的目的光明磊落。她责备宝玉此前不听劝说,以致造成今天的局面,当她想说不仅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也疼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说话太急,又连忙止住。她的内心的关怀是真挚的,但是她时刻不忘封建社会对一个女性的要求,她宁愿自觉遵守,也不愿明显地真情流露。除此之外,当她的行动可能产生麻烦时,她会主动地选择离开或警戒的态度。有一次她前往潇湘馆,碰到宝玉在她前面先去,自己便原路折回便,她担心自己现在跟进去,不仅会让宝玉觉得不方便,还会她引起黛玉多想。薛宝钗的内心怀有对爱情的温情和憧憬,但是她又用封建时代对女子的要求去压抑和束缚自己的情感。

  虽然身为丫鬟,袭人在情感的表达上却比宝钗直接,我们随处可见袭人对宝玉的真情流露。袭人被派到宝玉身边,就是贾母看重了她的心地善良。跟在宝玉身边,袭人眼里只有一个宝玉了,她关注着宝玉的一举一动,生怕他受到一点点伤害。宝玉回来晚一点,她会在门口等;宝玉心爱的那块玉,还有宝玉所能用到的一切东西,她都认真地保护着,袭人对宝玉的关怀可谓是面面俱到。宝玉一直都很喜欢袭人,甚至与她发生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心想是贾母让她跟着宝玉的,如今这样也不算违背常理,从此以后宝玉对袭人自是与先前不一样,袭人对宝玉也更加用心。虽然服侍宝玉是她分内的事,但是她所追求的做宝玉姨奶奶是含有爱情成分的。相比较而言,袭人面对自己的感情可以坦然,用心去追求、表达和付出,并非似宝钗那般思虑太多,畏畏缩缩。

  袭人虽然地位卑微,却敢于表达和追求自己的爱情,用真诚的行动去关怀,她在付出中收获快乐。受出身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薛宝钗从小受正统思想的教育和束缚,即使是面对感情,她依然要理性地去克制,薛宝钗也是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一员,在那个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的时代,她不可能自己做决定,不管日后是否幸福,她只能选择顺从。

  通过薛宝钗与袭人的比较,我们对她们的人物形象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薛宝钗容貌美丽,博学多才,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标准淑女,也是一个被封建思想束缚,灵魂被扭曲的“冷美人”。[12]在书中我们看不到明显的赞扬或贬抑,却通过小事情写出了她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悲剧结局。人物身上包含着作者的理想情感,是非态度和对旧社会的不满。袭人则是一个真实的、平常的、带有自己克己复礼心理的花袭人形象袭人也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自有红学以来,对袭人的研究也很多,但是人们对她的评论也众说纷纭。我们应全面去看待这一人物,而不是好人或坏人这样简单的类型化标准。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价值,最重要的是打破了我国古代小说“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的性格单一化的格局。[13]总之薛宝钗和袭人的形象时非常真实而鲜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