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动物植物是因为好吃而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

  想起一句话“如果有一种生物泛滥,那只能说明它不好吃”。觉得很有意思,但脑海中又想不出那种生物是因为被过度捕食而灭绝或濒临灭绝的了

  如果我是大熊猫,你对我关心会多一点?

  看到这个题目,心里真堵。多少动物都被吃的满门抄斩,结果大家心里还没什么印象。这怪不得题主,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对我们给自然界带来的破坏没有清晰地认识,更无从谈悔改之心。这是教育的失败,是环保宣传工作的失败。现在也有野生救援还有WWF这些组织在各种媒体投放动物保护类的广告,比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犀牛角=你的指甲”之类的,希望它们能推动全社会环保意识的真正建立。

  回到题目本身,被人类吃灭绝的动物,少乎哉?不少也。

  就拿近的来说吧,娃娃鱼(大鲵)差点被吃绝种的事儿才过去多少年。但其实大鲵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它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在法律和舆论上都得到了全面保护。然而还有许多更不幸的物种,正在快速滑向毁灭的边缘,就比如题图的金枪鱼,因为人类的食用需求,有的金枪鱼品种已经濒临灭绝,但由于它们不够萌、远离公众视野、且事关许多相关行业的切身利益,对它们的保护就远远不如对大熊猫、大鲵的保护那样深入。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史上,“一不小心”就造成一个物种灭绝的事件比比皆是。

  俗话说引古证今,我就来说说近几百年来葬于人腹的几种动物,看看我们是怎么为满足一时口腹之欲,铸成千古憾的。1.圆顶毛里求斯巨龟,圆顶罗德里格斯巨龟,鞍壳罗德里格斯巨龟

  这是几种仅生活在印度洋小岛上的巨大陆龟。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相继被欧洲殖民者发现,首先来到这里的荷兰和葡萄牙水手发现岛上到处都有这种大型的陆龟生活,它们行动缓慢又不怕人,非常好捕捉,而且体型巨大,肉质鲜美,还有厚厚的脂肪可以提炼油脂,这正好解决了水手们的食物补给问题。于是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三种陆龟被水手和殖民者们捕杀殆尽,其中圆顶罗德里格斯巨龟、鞍壳罗德里格斯巨龟在1800年前后彻底灭绝,圆顶毛里求斯巨龟在1845年仍有发现的记录,但此后再也不见踪迹。

  今天,如果你去毛里求斯旅游,还能在岛上看到很多巨龟,但其实这已经不是本土的毛里求斯巨龟了,而是从塞舌尔引进的亚达伯拉象龟。

  ---------------------------------------------------2.加拉帕格斯象龟

  上图就是最近灭绝的加拉帕格斯象龟平塔岛亚种中的最后一只,人称“孤独的乔治”,几十年来,人们想尽办法让乔治和其他亚种的加拉帕格斯象龟杂交,企图挽救这个物种,但是都失败了,2012年6月24日,乔治被发现死在加拉帕格斯公园,标志着又一个物种陨灭。

  其实不仅仅是加拉帕格斯象龟平塔岛亚种,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共生活着15个亚种的象龟,其中5个亚种灭绝,剩下的10亚种里,平松岛亚种野外灭绝,沃尔夫火山亚种、圣蒂亚戈岛亚种、内格拉火山亚种、圣克鲁斯岛亚种、西班牙岛亚种濒危甚至极度濒危,其他亚种也很危险。在达尔文踏上加拉帕格斯群岛的时候,整个群岛上应该还有25万只象龟,但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因为航海和捕鲸业的发展,许多捕鲸船和海盗船来到加拉帕格斯群岛捕猎象龟作为肉类补给,象龟的总量也迅速崩盘跌落到了3000只。

  目前,厄瓜多尔政府(加拉帕格斯群岛属于厄瓜多尔)已经开始着手挽救象龟,首先是猎杀岛上的山羊,这些山羊被人类带来之后,破坏了象龟的栖息地;然后对一些极度濒危的亚种,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壮大种群规模,尽管如此,由于象龟生命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繁殖效率也不高,它们能否最终逃脱灭绝的命运,还不可知。

  ---------------------------------------------------3.渡渡鸟

  3.4日凌晨更新:经过一些朋友提醒,目前主流的看法认为渡渡鸟并不是主要被人类吃灭绝的,虽然它们也曾被作为肉食吃过,但栖息地的破坏、外来其他物种的干扰对渡渡鸟的威胁更多一些。所以渡渡鸟我可能是写的有点跑题了。

  这可能是最为著名的由人类导致灭绝的物种了。又是在毛里求斯,这个悲情的小岛上有太多独特的生物,这些生物又遭受了太多的不幸

  和圆顶毛里求斯巨龟一样,1598年,荷兰的水手首先在毛里求斯发现了渡渡鸟,这是一种不会飞的大型鸟类,身高接近一米,体重十公斤。由于毛里求斯从未有过人类活动,渡渡鸟对人类完全没有提防心理,荷兰水手发现只要用木棍就可以很容易的捕猎到这种大鸟。

  于是渡渡鸟也成了一种便于取得的肉食来源,在短短不足100年的时间里,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就被猎杀殆尽,而随着人类一起来到岛上的猪和猴子给了渡渡鸟最后一击——它们会偷取鸟蛋,破坏鸟巢。到了1662年,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野生的渡渡鸟,之后这个物种就被从地球上抹掉了。

  渡渡鸟灭绝的如此迅速,以至于生物学家都没来得及对它们开始研究,甚至没有留下一具完整的标本。有传言说至少有几只活体渡渡鸟被带回了欧洲,甚至还有一只被带去了日本,但它们都没有持续的繁育下来。

  ---------------------------------------------------4.北美旅鸽

  如果说上边那几种动物是因为生活区域太狭小无处可躲而难逃人类捕杀殆尽的噩运,那么接下来这一种动物的灭绝故事,则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是有多么惊人,是如何把一种种群数量如此多的生物彻底灭绝掉的。

  在北美西部山区,原来生活着一种小型鸽子,在每年的迁徙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向墨西哥方向越冬,又飞回落基山脉度夏,由于数量多,它们在迁徙途中形成了非常庞大的鸟群,简直可以遮天蔽日,针对它们来回奔波的特性,人们给它们起名为北美旅鸽。

  在欧洲殖民者刚刚来到北美的时候,北美旅鸽的种群数量可能在50亿只左右,这个数目非常惊人,超过了绝大多数鸟类的种群规模,可以说,北美旅鸽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物种,它本来是不可能有灭绝的危险的。但是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这些西部的拓荒者为了得到肉食,就把目光投到了北美旅鸽身上。旅鸽虽小,但数量多,不管是用网,还是用霰弹枪,都可以捕获大量的旅鸽,旅鸽的肉也就成了北美第一批拓荒者难得的美味。

  后来,随着美洲人口的发展,市场上对肉食的需求更旺盛了,对旅鸽的捕猎,也从探险者的自发行为,变成了一门生意。许多美国猎人涌入西部捕猎旅鸽,成吨的旅鸽肉被装上火车运往美国各地,旅鸽肉一跃成为美国最主要的肉食之一。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旅鸽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个庞大物种的命运走上了意想不到的方向。捕猎旅鸽

  1857年前后,旅鸽的数量下降已经非常明显,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有人向州政府申请立法保护旅鸽,却被驳回,理由是:旅鸽数量太多了,没有必要保护。

  随后而来的美国内战,更是加速了旅鸽灭亡的速度,无论是战争补给需求,还是普通人为了抵御饥荒,都需要更多的旅鸽肉,正是这一段时间,旅鸽的数量开始了急剧下降,19世纪70年代,各地已经很难发现成群的旅鸽,19世纪90年代,只能零星的发现几只野生旅鸽。1900年3月22日,一个男孩在俄亥俄州的派克县用自己的气枪猎杀了最后一只野生旅鸽。

  而在旅鸽种群快速下降的过程中,也有人试图通过人工养育的方式繁殖旅鸽,但效果不大,到了1910年,人工养殖的旅鸽只剩下了一只——“玛莎”,而在1914年9月1日中午,“玛莎”也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曾拥有50亿只的庞大族群的物种,在1766年被发现之后,仅用了不到一个半世纪就彻底灭绝了。

  ---------------------------------------------------5.恐鸟

  除了旅鸽这种小鸟,大型鸟类也难逃被吃绝种的命运。

  我们现在常说,最大的鸟是鸵鸟,其实啊,鸵鸟这个“最大”的桂冠才戴了不久,在几百年之前,新西兰的恐鸟、马达加斯加的象鸟都比鸵鸟大的多,尤其是恐鸟,有3米多高,而象鸟呢有半吨多沉,无论是体型还是体重,它们才是当之无愧的鸟中之王,但它们已经相继灭绝了,象鸟灭绝有栖息地被破坏的原因,而恐鸟的灭绝,则主要是因为人的口腹之欲。

  大约在公元1200年前后,波利尼西亚人在征服了汤加、萨摩亚、社会群岛、马克萨斯群岛、夏威夷和复活节岛之后,又南下发现并占领了新西兰,继而完成了持续近4000年的波利尼西亚大迁徙。来到新西兰的这一批波利尼西亚人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毛利人。

  拓展阅读:波利尼西亚人如何能只靠独木舟征服太平洋,独木舟上的吃喝、生火怎么解决? - 一个男人在流浪的回答波利尼西亚大三角,新西兰是波利尼西亚人征服的最后、也是最大的岛屿

  新西兰由于与世隔绝,生物链有自己的独特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大型哺乳动物,而鸟类适时的补充了这个空缺,当时,新西兰岛上最大的食草动物和最主要的捕食者都是鸟类,也就是3.5米高的恐鸟,以及翼展3米的哈斯特鹰这对冤家。应该指出的是,恐鸟其实并不是一个物种,目前根据骨骼和DNA发现,恐鸟至少有4个种,最高的有3.5米,最矮的有1.3米。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恐鸟在新西兰岛上扮演者旗舰物种的角色,在毛利人来到新西兰的时候,他们没有理由不注意到这些巨大的鸟类。然而在毛利人登陆新西兰之后200年,也就是1400年前后,恐鸟突然就消失了,这让许多科学家感到费解——毛利人在恐鸟的灭绝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开始有学者提出,恐鸟作为和猛犸象、大角鹿同时代的冰河时期巨型动物,本身就已经在冰河时代结束后逐渐走向灭亡。这种说法曾经很流行,因为它符合人们逃避罪恶感的需求。但真相是无情的,这一理论目前已经无法立足了。首先是科学家通过DNA分析可以证明,恐鸟的族群不仅在冰河时期结束后没有走向灭亡,种群数量反而还在不断地增长。而另一方面,在早期的毛利人定居点里,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留有明显的烹饪痕迹的恐鸟骨骼!毫无疑问的,毛利人就是导致恐鸟灭绝的唯一真凶。

  令人心疼的是,自然界的灭绝,从来不是独立发生的,生物链的破坏,永远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恐鸟的灭绝,以它为食的、目前所知的最大的鹰——哈斯特鹰,也随之灭绝了。

  ---------------------------------------------------6.原牛

  有小伙伴提到,上边这些动物距离我们也太远了,有没有我们身边的动物被吃灭绝的呢?那我就举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动物——牛。

  我们知道,现在的家牛是从许多种不同的野牛进化而来的,比如原牛、爪哇牛、印度野牛、亚洲水牛和野牦牛。其中最为常见的牛,比如山东黄牛,以及奶牛,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就是原牛。

  原牛曾经广泛的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但是随着冰河时期结束,一些地区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中东和北非的原牛亚种就灭亡了。不过欧亚大陆的原牛还很繁盛,也是原始人类喜欢的捕猎对象。在大约8000-10000年前,一些原牛被人类活捉并尝试驯化,最终成功驯化而成的就是我们的家牛。但在这个过程中,野生的原牛也被捕杀殆尽,族群规模直线下滑。到了中世纪,欧洲已经很少能找到原牛了,1627年,最后一头原牛在波兰被猎杀,原牛宣告灭绝。

  ---------------------------------------------------7.大海雀

  以前有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南极有企鹅,北极没有呢?其实在北半球也曾经有一种擅长游泳却不会飞的水鸟,而且和企鹅长得很像,它们就是大海雀。

  大海雀曾经广泛的分布在北大西洋各处的岛屿和岸线上,它们在岩石上筑巢,以捕鱼为生。尤其在寒冷的冰岛和格陵兰,大海雀数量非常多。格陵兰岛的原住民会捕捉它们吃肉,用它们的蛋做汤,用大海雀的皮毛做衣服御寒。好在这点捕猎对大海雀的种群繁衍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大海雀曾广泛的分布在大西洋北部各岛屿

  后来的大航海时代,拉开了大海雀悲惨命运的序幕。

  首先是一些船队试图从北极打通西北航线找到通往亚洲最近的航路,水手们在路过北大西洋时,顺路就会捕捉一些大海雀作为食物。随后是纽芬兰渔场的开发,海量的渔船蜂拥前往渔场,渔民们也会以大海雀为食。要知道,大海雀不会飞,一旦离开水面,在陆地上那简直是手到擒来。

  祸不单行,除了好吃之外,人们还看上了大海雀的羽绒,许多大海雀被捉到之后,直接活活扔到热锅里烫死,拔下毛运回欧洲做枕头或者女士的毛帽子,肉和蛋就会被当做美味吃掉。到了19世纪初期,大海雀已经所剩无几了。1844年7月3日,最后一对儿大海雀在孵蛋期间被杀害。讽刺的是,这对大海雀被杀害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许多博物馆出高价求购大海雀标本,用来向公众宣传保护大海雀的意义……

  ---------------------------------------------------8.白鲟

  前阵子沸沸扬扬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让许多朋友了解了鲟和鳇,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鲟里最为珍稀的一种——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是一种超级大的鱼,民间传说有“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的说法,五吨的白鲟应该是有些夸张了,但是确实有过七米多长、一吨多重的个体被捕捞到。

  作为一种珍贵的经济鱼类,白鲟的肉自古就被视为上品,并和鲥、枪(白鲟)、鮠和甲并称四大名鱼。但是白鲟生长周期很长,常年的过度捕捞对白鲟资源破坏极大,许多白鲟还未成年就被捕捞。而且随着长江水质恶化、各种水利设施修建阻挠洄游水道等原因,长江白鲟已经极为罕见,甚至有学者认为它已经灭绝了。2003年,在宜宾捕捞到一只3米长的个体,水产专家在对其进行抢救之后将其放生,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人见过野生长江白鲟……

  ---------------------------------------------------9.蓝鳍金枪鱼

  终于说到金枪鱼了。

  随着这几年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精致化也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许多异域美食走上普通人的餐桌,其实风头最劲的就是日式料理了,最能代表日式料理的就是寿司,而伴随着寿司一起走入国人视野的,还有金枪鱼。

  金枪鱼有着紧致的红色肌肉,是生鱼片和寿司的上等之选,正是由于日本料理对金枪鱼的狂热追捧,金枪鱼捕捞行业成了全球渔业最有利可图的一项业务。而在现存的8种金枪鱼当中,最受挑剔食客偏爱的、售价最高的、同时也是渔民最愿意捕捞的,是蓝鳍金枪鱼。

  成年蓝鳍金枪鱼可以长到150公斤,甚至还有400多公斤的个体。而能长到这么大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种顶级捕食动物,蓝鳍金枪鱼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捕食大量的小型鱼类,金字塔顶的定位就决定了它的种群规模恢复能力是很有限的,而渔业对金枪鱼的大肆捕捞,给这个物种带来了非常大的破坏。根据统计,自1970年至今,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种群已经萎缩了90%,而市场的需求却翻了好几番。虽然目前已经有水产专家开始着手进行蓝鳍金枪鱼的养殖工作,但仍需要从野外捕捉鱼苗,还是会破坏野生资源。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金枪鱼所面临的危机,曾经发生在旅鸽、大海雀身上的悲剧,就很有可能在金枪鱼身上重现。日本筑地鱼市待售的金枪鱼

  结语

  其实上边罗列的还是很不全面,许多物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还有许多物种挣扎在生死线上,比如穿山甲、大鲵、禾花雀……

  有时我在想,我们保护动物,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去年年初,我忽然感到牙疼,前前后后用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才把一口坏牙给挨个搞定了。费钱不说还受罪,现在我是乖乖的刷牙,定期用牙线,对牙爱护的不得了。

  其实,保护动物和爱护牙是一样的。在你牙齿健康的时候,刷牙看起来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而且确实有些人一辈子也不刷牙,牙还特别健康,就像有的动物就是被人搞灭绝了,也没发生什么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人的生活好像也没啥影响。但总有一天,因为你不坚持刷牙,或者你吃了太多对牙齿有害的东西,你的牙会疼起来,你在拔牙、补牙的痛苦中悔恨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保护动物,保护牙齿,说白了,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长江下游的长江三鲜。。。河豚刀鱼目前市价极高,刀鱼似乎到了几千元一斤(仅限于长江的一段野生的,人工养殖的还是很便宜的)鲥鱼在长江下游基本已经找不到了。。。

  更正:

  今天刚发现,长江鲥鱼是根本找不着了,长江河豚基本没有(现在的基本都是家养的然后在长江泡一天就当长江的卖了,真正野生的基本没有了,家父早年工作时陪老领导吃过一次真正野生的,时间九十年代,十条长江河豚售价两万),长江刀鱼明年可能成为国家保护动物,今年的刀鱼可能是最后一次合法捕捞了。

  

  又看到了这样的报道,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之前看到环境破坏严重的现象只是觉得很让人心痛,但有一天真的发生在自己的家乡才知道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我希望我的家乡能广为人知,但是因为她漂亮的草原和森林,而不是因为动物的大量死亡。越冬死亡大多数是因为鱼密度低缺氧死亡,对于今年出现的真凶现象这真的是个合理的解释么?

  

  夜深的时候,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是为什么。

  当然,白鳍豚并不是因为肉质好吃而被灭绝的,它被灭绝的部分原因是:它们吃的食物,人类也觉得好吃……

  大量地捕捞长江鱼虾,使得白鳍豚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补给,原本就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2006年,为了这种生物,近40名科学家对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千米江段进行了一次彻底搜查,一无所获。

  2007年,白鳍豚被打上了“功能性灭绝”的标签。也许它们还在长江的水浪中翻滚挣扎,也许它们已经永远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为它们祈祷吧!为这种美丽的淡水豚。

  --------------------------------------以上内容为题外话----------------------------------------

  有人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开始了。

  我不知道,或许是的吧。

  一、黄胸鹀

  先说个近点的生物吧!黄胸鹀,也就是禾花雀。

  这种拥有黄色的腹部的鸟儿,在2012年,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而与“濒危”而二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十年前,这种生物算得上是分布极广数量众多。它们由数量众多到濒危,中间只隔了三十年,三十年的人类捕杀!

  (黄胸鹀分布图)

  不好意思,黄胸鹀是在迁徙过境区被大量捕杀的,凶手就是我们中国人。

  黄胸鹀不仅上过濒危物种名目,还上过医书药典。

  迷信黄胸鹀药用价值的人们极大地拉动了消费,对“野味”产生的畸形的口腹之欲更是让这种生物难逃死神的魔爪,大量的鸟儿惨死在人类的餐桌。在德国媒体报道黄胸鹀濒危时,这种鸟儿数量已经消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如今,黄胸鹀被国家禁止捕猎已经过去了19年,德国媒体报道黄胸鹀濒临灭绝已经过去了9年,这种生物被列入濒危动物名目已经过去了4年,2016年了,餐桌上的猎杀,依旧没有彻底停止。

  二、姥鲨

  我曾经调侃过这种生物,因为模样个性。

  嗯,姥鲨就长这样。

  这是一种温柔的鲨鱼,行动迟缓。虽然样子可怕,总张着个大嘴,但完全不会伤害人类。

  可惜人类会伤害它们。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昂贵的鱼翅(天九翅)和不知所谓的药用价值使得这种生物被过度捕捞。2015年,姥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不知道这种温柔的生物,还能在碧蓝的大海中存在多久。

  (天九翅图片)

  姚明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公益广告传播了多年,也不知感化了多少“顶级”吃货的心。

  PS:姥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被列为易危,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

  另外,已经有超过一百种鲨鱼被列入易危生物,姥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物种罢了。

  相关链接:SHARK FINNING 关于“鱼翅”你不可不知道的真相 !!【继续求纠错~大家来吐槽吧!!】

  三、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

  这又是一种曾经数量庞大但是已经被人类吃得几近灭绝的生物。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也被称作加州犬型黄花鱼或麦氏托头石首鱼。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生长在加利福尼亚湾的鱼。

  不过这种生物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被捕杀,人类建造水坝也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但可怕的是,在当局下令保护这种物种以后,猎杀依然没有停止。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鱼鳔价值昂贵,是富人收藏的珍品(就像富人收藏双头鲍甚至一头鲍一样)。

  (鱼鳔胶,也称鱼胶)

  而有证据表明,加利福尼亚石首鱼鱼鳔的销售依然没有彻底终止。

  这或许是因为人类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可怕吧。

  相关(延伸)链接:吃货对鱼鳔的追求把小头鼠海豚推向濒危的边缘

  四、澳大利亚小兔猼

  毫不客气地说,澳洲最可怕的入侵物种其实是人类,具体地说,是高加索人。

  自从1787年欧洲人踏上这片沃土之后,大量的生物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灭绝,比如袋狼、白足澳洲林鼠、澳米氏弹鼠、西袋狸等等等等。

  当然,除了动物,被大量屠杀的也包括澳洲土著。

  (某百科截图)

  澳洲小兔猼就是其中的一种,1890年,这种活泼的生物灭绝。我找遍了全网也没找到它们的实拍图和标本。

  在人类涌入澳洲之后,澳洲小兔猼没有逃掉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的捕杀。那时候人类尚且狂妄,对待未知的生物总带着令人发指却又无辜的的残忍。

  传说澳洲小兔猼的肉质鲜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人在餐桌上认识了它们,一个世纪之后的我们只能依靠图片去想象它们。

  (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第十一位,澳洲小兔猼)

  除去已经灭绝的澳洲小兔猼,小兔猼属还未灭绝的三种幸存者也不幸数量稀少,不知还能在这颗星球上存在多久。

  前人造的孽,后人总要来背负的。

  五、斑驴

  还记得电视剧《基本演绎法》第三季中那只“斑驴”吗?

  饰演华生的女演员刘玉玲曾在推特上po出几张和这种小“斑驴”的合照,场面温馨暖萌。

  然而,斑驴这种生物在1883年已灭绝。

  斑驴,又称拟斑马,是斑马的一个亚种。其肉质鲜美,是非洲人的主要猎食对象,但真正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并不是土著人,而是远道而来的欧洲人。

  因为其令人垂涎三尺的肉,也因为其美丽的外皮,它们成批成批地死在冰冷的枪口下。奈何生物繁衍是个何其缓慢的过程,它们成批地倒下,却没有成批地生长起来。

  十九世纪中叶,这种生物已经十分稀少了,但人们并没有对此多少重视,终于,1883年,世界上最好一只斑驴孤苦伶仃的死在远离自然的动物园之中……

  世间,再无此种生物。

  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里就想起了淇淇(。﹏。)

  长长的墓啊,看不到尽头……

  斑驴,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第十位。

  其实,生物灭绝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并不能过分地阻止生物灭绝。

  但工业革命以后,生物灭绝的速度激增。每年都有大量的生命消失,却没有相似数量的生物诞生,这是个可怕的信号。

  人类加快了生物灭绝的进程。同时也加快了灭绝自己的进程。

  我不是素食主义者,我支持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如果大海中的鲨鱼数量足够多,我不会阻止任何人吃鱼翅。

  可是现在,在明知那些生物是濒危动物的时候,口腹之欲是否可以先放一放?今天灭绝的是和人类相关不大的生物,明天灭绝的,可能就是人类。

  我补充的只是一点我所知的,其他答主们可能没提到的答案。而因为人类自私的口腹之欲而灭绝的生物,绝不止我们提到的那一些。

  哦对了,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最后一块墓碑,并不是人类。

  3.26补充两句废话:黄胸鹀、鱼胶、穿山甲等都被认为有壮阳功能(这就是之前一直没说透的所谓的药用价值)。姥鲨的软骨在日本甚至被制成春药。

  3.31已授权公众微信号“读书有疑”转载此文,感谢抬爱。顺便爬上来改下错别字。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16.4.8更新

  1、更新推荐关于日本歌山县太地町屠杀海豚事件另一个问题:“《档案2013血色海豚湾》里说的日本人真的是这么残忍吗?” —— jyo gan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076332/answer/21861890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了解事件及环保态度,同时也补充纠正一些我在环保观念上有失偏颇和理据不足的地方,以求让更多人更科学、友善、合理的爱护动物和体会环保的价值。感谢知友“江户川散人”的指点建议。2、本文末尾补充段落更新关于加拿大政府猎杀海豹事件中,加拿大政府、环保组织、生物学界各方的动机、理据,对事件进行更全面的展示。感谢知友“yao不良”的提醒建议。

  ———————————————————————

  无人邀,不请自来...怒答!(超长文预警,海量图片警告,特别提醒,高能提醒!下文中的部分图片可能引起您的不适。如果您是环保主义者,相信您有足够的理由和动力读完本文;如果您不是环保主义者,只要您还心存良知与善念,相信这些图片和黑体文字就足以让您有所触动与改变;如果您还不了解、不在乎、不关心环境保护为何物,那么本文也至少可以让您看到平日里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奋斗拼搏、疯玩笑乐之外,世界的另一面真实写照。感谢您的阅读与感受,感谢您愿意为这个世界的美丽多付出一份关心、耐心和努力。)

  

  作为一个极品大吃货和一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觉得这个问题我有责任也必须严肃认真的回答一下。因为这两种矛盾身份的叠加与融合,让我长期关注环保动向,近两年尤其关注日本歌山县太地町屠杀海豚、日本政府借科学考察名义捕杀鲸鱼、加拿大政府猎杀海豹三大事件。不论始作俑者表明何种理由,如何声明强辩,事实是这三大事件中被猎杀动物的血肉绝大部分被摆上了餐桌,皮毛及其他经济部件则更是近乎全部用于了商业开发和消费。

  对于以此为代表的自然界中众多生物仅仅因为人类的一己私欲就遭到整个种族的无情杀戮,甚至灭顶之灾,我无数次的感到痛心至极。

  初中地理课本里曾有这样一句描述着中国生态环境状态的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局部在改善,总体在恶化。” 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在诉说着中国的环境状态,也刻画出了世界生态环境状况的一个缩影。

  身为人类,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看得到自己畅意的生活,闪烁着笑意和炫耀的快乐,却看不到世界留下的无尽泪水。这不由得令我想到了电影《海豚湾》中,在鲜血海洋里悲惨挣扎的海豚们真实演绎诠释的那句台词:“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伪装。” 无不令人伤感悲哀。

  (海豚湾事件的另一面,请参考以下问题的回答,了解更为全面的事件深层原因,让环保和爱护动物更科学,更友善,更有理有据。

  “《档案2013血色海豚湾》里说的日本人真的是这么残忍吗?” —— jyo gan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076332/answer/21861890 )

  无论人类如何打着为了生存的旗号,这些生灵都不该遭受残忍到种族灭绝的对待,何况绝大多数时候,人类的屠戮,真的是为了生存所需吗?还是仅仅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的欲望与享受呢?

  有时,伤痛不尽的愤怒之余,也会想到在极端环保主义群体中流传甚广的那句名言:“人类是地球的癌症。”

  (经知友在评论中提醒,下图中关于加拿大政府猎杀海豹事件在本文末尾补充后话第7条中有更新说明,本文不作结论。)

  此语虽然显得过于绝对和极端,但成百上千年来,因为口欲的贪婪与奢靡的追求,人类的所作所为至无数生灵于不顾,七宗原罪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循环地重蹈覆辙着先辈的恶行,悔改甚微,欲望依旧,无休无止,似无尽头,这的确很难不让人心生失望,甚至绝望。

  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网友在网上询问,一些艺术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绘画、音乐、电影中都表露出他们追寻着同一个问题的答案:臣服在各自无尽欲望之下的人类,真的还有救吗?

  无奈痛心归痛心,还是要言归正传,回归题主的问题,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动物和植物仅仅因为符合人类眼中美食的特征就导致其种族灭绝...

  而因为美味,这只是众多物种因人类绝迹的其中一个原因,除此之外,人类对皮毛的享受、角牙爪的崇拜、标本的追求、英雄主义、开荒耕种、城市开发、污染破坏、外物入侵...... 等等这一切更是导致了无数生物的灭绝、区域性灭绝或难以挽回的濒临灭绝...

  生物科学界已经普遍公认,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而人类行为则是地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近两百年来,人类活动就已经直接导致超过540个物种灭绝。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简称WWF)的统计,当前世界每天都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最近两百年来,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资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 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的蚕食。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但经粗略测算,过去400年间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就缩小了90%,而物种更是减少了约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最为突出。估计从1990年到2020年,由于人类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总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出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出13—135倍;而如果从全部地球物种的角度来看,这百余年间灭绝的生物数量则比灭绝的哺乳动物数量至少还要提升10倍,灭绝速度更是较人类出现之前至少提升上百倍。其中一些动植物,仅仅因为血肉、根果符合人类舌尖之上美味佳肴的特征,就成为了它们物种消亡不可忽视的原因。

  

  因为好吃就灭绝的物种包括:

PC端 手机端

Copyright © 2014-2024 265学校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