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为人类提供舒适高雅的环境设计,为人类的生活进行优化与协调,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宗旨。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解放,人类对个性的要求也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加入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需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其意蕴

  从广义讲,环境艺术是人类创造生活环境的综合科学与艺术。从狭义讲,环境艺术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人类对环境的艺术创造。许多艺术家把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街道艺术联系起来,认为环境艺术就是指与环境有关的环境雕塑、绘画。这样去理解人类居住环境是不能推进环境艺术进步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应用范围可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居设计、酒店餐饮空间设计、商业展示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包括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公共空间设计、壁画、雕塑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景观照明等。它对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设计,协调了人们生活方式,对人类行为起引导作用,是人生存环境各系统工程的综合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居环境中的生活环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受文化、性格的影响,在体会商业、休闲娱乐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情趣与活力的同时也在下意识的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种空间环境是人与环境互动影响共同创造的。二是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在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中,环境向该居住地的人发送自然信号,它包括山、河流、雨露。

  二、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

  1、城市环境监管模式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主要是由建筑设计城建、规划部门进行管理,市政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林业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环卫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等。而这种纵向管理模式很难使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同意,从而局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使得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较低,缺乏系统性。

  2、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设计,不论是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广告、绿化设计,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进行设计的,不能广泛征求城市公众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某些意志的产物,成为设计者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而不能与公众的审美需求有效结合。

  3、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地方性风格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环境中广场设计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帽子工程等的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缺乏现代艺术特色,人们频繁的对陈旧设计观念的模仿更加催化了这种设计方式,从整体上显现出设计效颦的局面,缺乏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

  4、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来看,一贯崇尚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此的关注不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建设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目前主要集中于各种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而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应用,不能充分结合自然功能,从而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80年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围绕以人们需要怎样的“现代设计”和以怎样的方式去理解“设计”而展开。而进入21世纪,关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认知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不是对“西方设计风格的模仿”,也不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在进行“实体操作”,而是大众基于全民族“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历史情结考虑,去选择怎样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研究范围,以整个人居环境为设计的中心,更加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显著,人设计创造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指导人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如何让人的设计与创造、环境的影响都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我们不但要尊重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发展,同时更要尊重与人有关的因素。

  2、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内涵,这一内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枷锁,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环境设计理念,充分整合资源,使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生态和谐是永和不变的主题,人类的生活无法离开自然环境,所以保护自然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停止、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后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注重生态化环境设计的发展是必然的。

  3、更强调便捷化,走向科技智能趋势

  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各种新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也随之产生。科技的发展使智能化渐入设计理念之中,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高的设计质量。作为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将更多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是自然的,新的科学技术会让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领域,为其带来多变的设计形式、设计方向与设计方法。

  4、深入挖掘地域特征,凸显本土文化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在追求和国际接轨、发展世界性,却往往会忽视民族性。我国的设计者们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对国外的优秀设计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学习,对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吸收,这种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如发展了现代化设计,但是也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汇总失去了传统。所以我们在发展本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时,走出一条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设计之路。在坚持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同时,我们的设计水平也会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民族化。相信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将是民族化设计的天下。

  5、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运用已经到了方方面面。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也增加了,活动范围的足迹也就逐步的扩大,人际交流越发的密切,与此同时对于身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社会中的老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不同与主流人群的行为和心理方式,对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有着要求多的要求,如精神性要求、功能性要求等,出于这方面考虑,也应该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环境设计的人情化。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的与世界接轨,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为中国制造作出了接触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况探析.[J].大众文艺,2013.

  [2]李海.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J].才智,2010.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民族特色;审美体验;价值取向;时展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之下,开展了改革开放之路的研究,我国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步上了另一个台阶。尤其是在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我国还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济文化模式。进行改革开放,不仅仅只是对我国原有体制的改革,还意味着我国应该将自己的文化特色与别的国家的文化特色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带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发展,还使得中国艺术的发展越来越繁荣。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文化交融越来越浓烈的大背景之下得到了好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危机,大家都很偏爱于西方艺术的设计,对我国传统艺术品的设计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时代下,我国的艺术发展既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保持交流,又要注重设计理念中对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现,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表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为研究范例。其实环境艺术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地域风貌的一种全面性展示,因此,一个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尊重环境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只有重视这些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体现,在能够体现出当地环境艺术设计的神韵。

  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根源性研究

  中国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根源有莫大的关系,还与我国传统美学有关联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非常繁杂,与西方美学之间相比有鲜明的对比性,以美术史的发展为例,西方美术史从原始时期——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时期——现代主义,脉络非常清晰;反观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中国美术史的发展非常丰富,广泛流传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影响艺术创作。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也巧妙地影响着中国环境艺术的脉络发展。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强调再现、模仿、写实。受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影响,中国艺术设计往往体现伦理道德,强调中庸思想,提倡儒释道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受到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体现了非常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种标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这为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的丛林之中,占得了一席之地,成就了辉煌于世的中国文化。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探讨民族文化的意义

  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性表达而言,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融合地域、人文特色,才能够具备一定的神韵。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环境艺术的设计也是风格多样。并且,在如今的社会,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交融,我们的服饰、餐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融入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行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环境艺术设计非常注重整体感,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并不能像服饰设计那样可以独立于环境而存在,所以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我们必须要依时依地地进行下来,积极地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于我国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将民族文化的美融入于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环境艺术有根本性的进步发展。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社会文明有了一定的积累,人们在改革开放之下,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当今的经济体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女性不再局限于厨房、工作,也可以满世界飞来飞去,买包包、看时尚服装展览,这都是基于商业文化的发展才产生的,虽然,解决了人们在生活之中遇到的贫困,但是,这种物质文化大肆“侵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腐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所以,我们可以发展优秀的环境艺术,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去,这样能够对人们的日常审美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一举动也能够带动我国人民的和谐,进一步带动我国人民对我国传统的文化、民族文化的剖析与欣赏,这样能够唤起我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认知,促进我国人民自强不息等品质的培养。

  四、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民族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必将拥有一定的特色,这样才能推动环境艺术的绵延发展,才能使得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才能推动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现代设计从其诞生之初一直发展到现在如此多元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设计里的文化品读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要满足自身的发展内涵,还应该有一定的外延发展,赋予作品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人们。除此之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之中,还应该强调民族文化在其发展中的影响,作为一门环境空间科学,环境艺术作品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应该借助环境艺术作品来加强民族自强精神的打造。文化是不断融合发展的,浓厚的民族性文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某种国际性文化,因此这种全球性文化的多元构成渐渐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反映文化时代性的主要追求。

  (一)挖掘和了解民族文化——基础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的精神集中,是能够带领整个民族积极发展的精神力量。民族文化分为内涵以及外延两种体现形式,其一是民族文字、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住宅等外在体现;其二则体现为民族精神。每一个地域都因为其不同的民族风貌有着不同的特色,这种不同的特色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域特色,都是影响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因。因此,民族文化都是极具特色的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一起独特的民族特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外来人们对该地域的认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发展,只有拥有好的、影响力比较大的民族文化才能够对这个民族的发展产生比较有利的影响。在进行一项环境艺术的设计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是地域特色,然后充分地了解该地的文化特色,并且进行深刻地剖析,然后,再利用我们对美学的一些自然感受来对环境进行一些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使设计的环境与本来的大自然环境有一种相融的体验,才能够使设计完成的环境艺术具有一定的神韵。

  (二)对民族元素进行提取分析——表象

  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由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构成的,每一项民族元素共同作用就组成了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苗族的一项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是织锦文化,织锦文化是由苗族劳动人民多年的劳动积累而来的,当然,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文化特色,都对我们的审美有很大的影响。蜡染、刺绣、布艺等这些都是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也对设计师的审美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必须依据环境特色来对我国环境进行设计,环境特色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其实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在环境艺术的研究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这些民族元素的小点,从而使得民族文化能够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之中。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现代环境的一种解读,虽然,在环境艺术的研究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也要注重对现代生活的了解。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也要体现这一原则。环境艺术设计师当代艺术家对现代环境的一种感知,每一个时代都是不同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必须要结合时代的环境,再将传统的文化特色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环境特色以及现代文化妥善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具有吸引力的环境艺术设计。

  (三)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来

  民族文化的魅力其实不仅仅只是在于民族文化的体现上,更是与民族文化的内涵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透彻地理解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地融入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大部分表现得比较含蓄,这与中华文化的特色是分不开的,中华文化给予人的就是一番含蓄的变现,而不是像西方环境艺术,给予人们的都是一种热烈奔放的体现,这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来了,并且将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赋予在了设计作品之上,这中方式能够使艺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环境更加地笼络人们的心灵,也能够使得这种文化艺术更加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审美。中华文明,璀璨至今,在世界上具有很深的影响力;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在生活之中创造的文化深深地影响到了世界人民。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社会竞争压力增加,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优秀文化能够给予人们正能量,因此,在当代环境艺术的设计发展之中必须要充分融合中华文明,这样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阳光,使人们积极地生活。

  五、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人们的劳动与生活之中产生的,也是属于人们的一种劳动产品,在时代的发展之下,我国的经济体制也进行了改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环境艺术设计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不仅将现代生活的一些元素以及外来文化融入在了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还应该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我们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也能够使得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贡献一份力量,也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发扬光大,使世界人民都能够看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也能够使世界人民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的美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6):603-606.

  [2]廖丰丰,杨君顺.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神韵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7(11):87-89.

  [3]赵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4]夏王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转化[J].设计,2015(13):127-128.

  [5]陈镘弥.对少数民族民间元素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5(5).

  [6]曹志民,袁哲.特色民族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思考——以彝族度假酒店设计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3).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内容摘要:人类的不断进步带来了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效果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手绘效果图和电脑绘制效果图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把两者合理地结合,就能使环境艺术设计思维得到最优秀的表达。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流派;倾向;影响

  1 初探对环境设计的定义

  21世纪初的今天,正是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相交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渴望也与日俱增。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装饰材料层出不穷,各种装饰手法花样百出,但不管如何变化,“设计理念”作为重要的设计因素而被广大设计者乐此不疲地追求着。也就是说,一个设计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设计理念,那这个作品就如“死肉”般,没有一丝的生命。

  有定义说:环境设计一般指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协调“人—建筑—环境” 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设计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桥梁,人们寄希望于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如下:设计、意境、计划、草图、素描、结构、构想、样本等,因此可以说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最终目的。

  2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流派倾向

  (1) 新古典主义。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的建筑内、外部空间用传统的空间处理和装饰方法,以及陈设艺术来进行设计,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称为新古典主义。

  (2) 新地方主义。环境艺术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原有的地方色彩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故称为新地方主义。

  (3) 新少数民族风格。在现代建筑的空间体系象征性地表现少数民族建筑空间形式,并在结构上较为直接地采用适当简化少数民族装饰图案,保持其民族色彩特征。选用少数民族的艺术品等所创造的环境气氛,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又具有现代特征,此风格可称为新少数民族风格。

  (4)中国现代主义。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中简洁、提炼的设计风格和表现色彩、质感、光彩等形体特色的各种方法,但是由于结合中国国情和技术经济条件,因而又带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故称为中国现代主义。

  (5)超脱流派与自在生成的倾向。在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多元化的今天,强调品格高于风格的呼声。在环境艺术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共识,由此也引发了一种创作倾向,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从体验生活、体验城市开始,而不是搜集和拼凑各种已有的设计图开始,应当从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而不是从先入为主的艺术风格出发。

  3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

  (1)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和谐。环境艺术作为书种产品,其具象性体现在具有与其审美价值相结合的使用功能。最早的建筑环境设计就是为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位,环境设计不仅限于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空间功能的需求和愿望,还延伸到了邻里、社区,以及人与社会的公共空间。

  如此种种,它们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的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功能与美在环境艺术中是互为作用和联系的。物的有用性和目的性构成了它对于人的使用价值,体现了人造物的基本功能,美的创造又增加实用存在的意义。

  (2) 人文因素。环境设计是承载物质的空间,也是寄托情感文化的空间。要实现人们对环境设计的心理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体现生活的意义,人文因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人文因素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的心理结构与文化追求所形成的,它突出表现人类的艺术理想与人生哲学。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内心的反映,是对于房屋家具……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人心且供人使用物品中的感情和理智的魔力”。艺术始终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表现自我,追求事物的内在灵魂,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体现艺术的真谛。

  (3) 地域特色及历史文脉因素。地域文化是生态文化在特定地域中的表现。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文化历史结构产生并积淀下的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中国,北方平原的敦实厚重,南方水乡的轻盈灵秀,西北高原的粗犷朴实,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同一地区也会因为民族文化、不同的因素,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差异。环境装饰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干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具有特殊的地域性。环境设计应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风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异质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民族个性,在“和而不同”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历史文脉属于人文环境的范畴,历史建筑和民族风格是构成历史文脉的主体。在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中,不少地方的开发商及规划管理部门急功近利,不规范运作,导致城市大量历史建筑地段被破坏。还有部分设计师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下,一味追逐形式,割裂民族传统,喜欢“追风”,照搬模式,致使不少地区出现“千城一面”,部分地区文化生态失衡,地域文化消逝。

  (4) 材料与加工工艺因泰。材料与加工工艺因泰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类型作品是根据设计作品所需表现的主题及用途由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用不同的工艺加工方法去构造。材料所具有的形态、质感、色彩等特性,本身就需要和谐统一,体现了表现形式的某种范围。自然造物给建筑与环境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艺术美感,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影响着设计造型形态表面的效果,同时决定不同造物品类和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技术构成。

  4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领域,它将城市、建筑、室内外空间、园林、广告、灯具、标志、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有机结合的整体。它面临的虽然是具体的、相对单一的设计问题,但在解决问题时却需要兼顾整体环境。

  由于环境艺术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所以在设计上不仅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还需要遵循美学艺术原理,即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如对称、均衡、节奏、比例、同一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投资等多种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从设计构思、结构工艺、构造材料到设备设施,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相联系的。另外,就艺术风格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也与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经济发展等直接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设计水平的高低、施工工艺的优劣不仅与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等有关系,而且与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材料质量和设施配置等情况,以及各个方面(包括业主、建设者、决策者等)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

  5 结 语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se)在2000年世界银行的一次会议上曾经讲到:在21世纪初,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探索新时期中国城市化战略形态的转变和发展动力的提升,以及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中国城市体系,寻求引领国家财富台阶式增长的制高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具有历史的意义”①。

  中国的城市建设,从单纯的“建造城市”走向了以“经营城市”为核心的全面建设时代,“经营城市”的最高境界就是经营城市的生态人文。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保留城市的文化特征,放大城市价值,创造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在新的建设思路下,应当把城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推进城市文化战略和地域人文的结合,在建立城市人性化视觉空间环境意向的同时,强调城市的独特魅力,达到塑造城市个性和推广城市品牌战略的作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表明上海的城市建设正向建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世纪精品”迈进,这也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美好的生活,首先要依赖于美好的环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申办主题,对我们的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要求艺术化生存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环境艺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制度保障

  许多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一直游离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之外,多数的设计内容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相联系,并未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政策,缺乏环境艺术设计的制度保障。上没有立法的保障,中间没有相应的政策(如激励政策、约束机制),下没有公众的认可和参与,这使得环境艺术在城市建设中一直处于一种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空隙进行“增补”的状态。

  1.建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提

  有效的政策和制度,能够保障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约从80年代中期始,日本实行把建筑预算的1%作为景观艺术的建设费用。而美国的1%条例更明确规定:凡在市区内的所有建设必须拨出建设经费的1%,将之用于艺术品或相关的活动。在美国,多半的都市是以公共建设的1%为基准从事公共艺术建设,各个城市又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洛杉矶,政府要求由开发商提交建设投资的1%用于公共艺术建设,因此,环境艺术经费多出自于私人。其计划分为艺术计划、艺术设施和文化信托基金(CulturalTrustFound)三种不同方式,让开发商有选择性,选择认为合适的方式达成艺术建设目标。开发商提出方案时,方案内要包括艺术计划。艺术计划的执行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构想、草案、修正案与定案。每个阶段都必须与建筑景观设计图一起送交审核,并且经过审核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发商与艺术家所签订的合同,必须在签约后30天内送交审核,以确定艺术计划的实施情况。这些程序与建筑设计并行,可以让艺术家及早介入工程,与其他专业人士共同合作,避免因为理念的不同而造成的困境,也可将环境艺术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在建筑施工时一并进行。同时,还要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的正常实施,而不是事后随意的更改。

  洛杉矶制定该项条例即严格又有灵活性,便于执行。开发商向重建局提出开发方案时,如果设计成员的名单内不包括艺术家,或方案中没有艺术计划的构想,就默认为开发商采取给文化信托基金会捐款的方式。一旦如此,即便日后想补充增加艺术计划,都不被批准,因此,开发商务必慎重。如果开发商对艺术方案或环境艺术设施不感兴趣,也可将1%的钱全部交给文化信托基金会,由重建局代为统筹运用。既可以减轻开发商的负担,又可以使得重建局有经费,能够委托有经验的专家来设计执行。凡是工程费用低于25万美金或中、低收入住宅建设,则不必缴纳1%的费用。而1%的经费是以排除地价的开发经费为准。对于艺术计划的1%费用,重建局拨用其60%的金额专用,其余的40%则留给文化信托基金会,由重建局规划其他的公共环境艺术建设。②

  2.执行机制是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

  政策的执行机制,反映出政策是否具有有效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政策的执行中,美国各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执行机制。芝加哥市的每个建设方案都要设立顾问小组,成员包括两位艺术家、两位社区代表、一位负责工程的政府官员代表,一位建筑师与一位文化事务处职员,共七位。这七位顾问定期开会讨论。第一次由文化事务处介绍情况;第二次安排实地考察;在前两次开会和思考的基础上,召开第三次会议时,每位专家提出自己心目中合适的艺术家。候选人可以从常年设立的档案中挑选,也可以按照个人所知提名,该次开会只提名不讨论。在第四次会议时,讨论候选人并向公众艺术委员会推荐人选。公众艺术委员会是设有长任成员的组织,其中:文化事务处处长是召集人,加上三位艺术家、政府公共工务局、规划局与文化事务处的各一位代表,也是七人,共同负责芝加哥的公共艺术。如果公共艺术委员会核准了顾问小组所推举的人选,这位艺术家要搜集资料、进行创作并提出预算,同时还要向顾问小组和公众艺术委员会汇报。如果两个单位均无异议,则进入制作程序。如果有异议,则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讨论直到有结果为止。这套执行程序,基本以六次会议为准,按情况增加。由于每次会议都有明确的任务,执行效率较高。这种机制有效保证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切实执行,同时保持城市形象的完整和高品质城市整体环境的建设。

  3.公众参与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

  公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对于提升整体城市环境艺术水平,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非常重要。公众参与的方法很多:一方面加大宣传,对于艺术、设计界而言,宣传能够让从业人员了解作业过程,化解彼此间的猜忌和不合,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为环境而创作;对于一般公众,则激发起对于公共艺术的责任感,使其愿意参与其中;对于未成年人,让他们树立环境意识,从小培养美化环境的观念,自觉维护美好的环境艺术设施。芝加哥文化事务处不定期发行通讯“PublicArtUpdate”,报道最新的公共艺术品建设动态,提供市民参与的机会。例如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开架式图书馆———HaroldWashingtononLibraryCenter,就有一件由艺术家带领儿童共同创作的公共艺术品。②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积极推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如费城的费蒙公园艺术协会,由亨利(HenryFox)与查里斯(CharlesHowell)创立,以美化市容改造环境为目标,将建筑与规划也纳入,促使费城成为一个更人性化的美好城市。1993年美国建筑学会费城分会主席凯利(EmmanuelKelly)撰文肯定其成就,并呼吁不同的专业民间社团学习费蒙公园艺术协会,积极参与共建美好城市。

  4.信息与反馈的重要作用

  政策实施后的监督和信息反馈也应当是环境艺术设计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大众对于环境的意见,改进现有环境。例如达拉斯的公共艺术委员会每10年通盘检讨达拉斯的公共艺术政策,对每一件艺术品重新评估,视其对整个都市环境与文化资产的意义,来决定艺术品是否持续在公共场所存在的命运。按档案,每件艺术品一旦设置,至少有十年的“生命期”,这是沿袭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规定,目的是保障艺术家的创作权。在十年之间,如果社区居民抱怨反对,或者设置场所发生变化威胁艺术品生存,或者艺术家自己提出移置的书面要求,市政府会通知艺术家,然后决定是否取消该件艺术品。如果该件艺术品被取消,它将被出售,所得收入的85%纳入公共艺术基金,作为未来建设资金,15%归艺术家所有。如果艺术家过世,则由其法定继承人享有。通过这些措施,不但表达了对艺术工作者的尊敬,还切实保障了城市环境系统的有序运转和良性循环。

  3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制度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制度一样,应当属于一种公共政策。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具备效率(Efficiency)、公平(Equit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三个要素。在政策应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制度执行、实施及评估的全过程,还要考虑到适合公众参与的方法和途径。从前文对美国一些主要城市环境艺术制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不同的城市针对自己城市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是有效的、公平的,从制度实施机制来看,实施过程完整、反馈机制灵活、成效非常显著,美国许多著名的雕塑、广场甚至艺术馆,都是1%条例的产物。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也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出台相应的环境艺术政策,使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同步进行,艺术家不再以“填空”的形式进行命题式的创作,而要把敏锐的感觉和富于创新的思维融入环境创作中,建设优美的艺术环境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6篇

  手绘即设计者以手工绘图的方式绘制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手绘表现在中外建筑史上地位显著,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环境艺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手绘效果图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和决定作用。同时,经常动手绘制效果图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积累创作素材、分析完善方案,可以激发设计人员的创作思维,捕捉设计灵感,提高其自身的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当时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电脑在设计领域内迅速普及并广泛应用。电脑表现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剧烈的冲击着传统手绘表现方式。用电脑技术绘制效果图画面精确、细腻、逼真,可以多角度动态的观察设计效果且易于反复修改。电脑强大的优越性将设计者从繁重的手绘工作中解脱出来,电脑绘图技术在设计行业内一经运用便很快推广开来,设计者无不感叹电脑的方便与快捷并玩味于其中,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和年轻的设计人员来说,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们对传统手绘表现不十分了解,加之电脑绘图的独有优势的吸引,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几乎完全放弃了在以往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手绘效果图。

  二、重新审视手绘表现

  经历了最初的对电脑表现技术的沉浸与狂热,一些设计者过分依赖电脑技术的弊端逐渐显现:长期流连于电脑及其图库使得设计过程变成了机械拼图,设计作品缺乏新意,效果图画面呆板生硬,千图一面,缺乏手绘表现充满人情味的艺术感染力。长此以往,设计思维拘谨僵化,设计创作能力衰退等不良影响越来越困扰着众多设计者。用电脑表现还是手绘表现,许多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从业者开始重新审视和思索,相比较之下,手绘表现的优势开始显现。手绘表现能使设计师和他人更加方便的进行快速交流,能促进设计师的自我交流与完善提高。手绘表现尤其是快速表现技法绘制的效果图简捷、明快,具有电脑效果图所没有的灵气,更富有活力和艺术表现力。任何先进的电脑技术都难以替代设计师灵动的感性和充满生机创造。更为重要的是,手绘效果图的绘制过程是脑、眼、心、手并用,多种感觉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活动,设计者手绘表现能力的高低能为其电脑绘图打下重要基础。手绘是通过对形态、色彩的感受并重新塑造形象的过程,能够全方位地提高设计者的观察、感受能力和造型、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为基础再进行电脑表现创作,可产生艺术与技术的和谐之美。

  三、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内的回归

  手绘对于设计创作的促进、对于设计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被重新认可和重视起来。近几年,呼唤手绘回归的声音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内此起彼伏,一些设计者开始反思并着手进行手绘实践。与此同时,我国与国际间的设计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一些知名的外国设计师带来了他们的设计经验———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设计习惯,这其中为重要的就是以手绘的方式进行创作和交流。受此影响,近几年来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许多领域内逐渐回归。

  1、手绘表现成为了设计人员竞聘、就业时的技能优势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招聘方把手绘能力列为考察人才时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而快速充分的了解应聘人员的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招聘单位通常会对相关人员进行手绘表达测试,只有具备扎实手绘表现能力的应聘人员,才能在极短的测试时间内快速的展现自己,吸引用人单位,增加自身应聘成功的机会。手绘表现成为了应聘人员在就业竞聘时的技能优势。

  2、手绘能力成为了设计人员的岗位优势环境艺术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同时还必须肩负起接待客户、与之协商沟通、参与施工管理等与设计息息相关的其它工作。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设计者高超的现场手绘能力能够使设计表达更为准确,设计过程更加流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在与设计委托方接触的初期,设计者与对方边交流边进行草图创作,其设计能力和艺术素养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增加对方的信任感,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设计业务洽谈的成功率。

  3、手绘表现成为了设计人员深造考试、考证的必考科目近年来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内的各类深造考试、考证中,对命题进行设计创作和手绘效果表达被列为了必须考察的一门科目。这一科目是对参考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电脑时代手绘表现的价值体现

  在电脑时代中以手工方式绘制效果图不是对绘画技能的炫耀,所要表现和陈述的是设计思维的表达。手绘表现是描述空间环境的形式语言,是交流设计思想最便利的方法和手段,是他人了解设计本质内容和主旨思想的便利通道,它推导和完善着设计的创意方案。从设计构思初期到方案的最后完成,手绘表现应用于设计过程的始终,显示出设计者对空间与形式的整个探索与创造的思维过程,展现了设计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手绘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设计,手绘画面展现的形神兼备的效果,是工程设计科学与表现艺术的和谐统一,这也是手绘表现区别于其它的独特艺术品质和价值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7篇

  1.1设计是呈现与解蔽

  传统设计观强调人的创造理念,正如黑格尔说,人的精神和意志具有无限自由,人类哪怕一个最无聊的念想也比自然物比如太阳要强。现象学角度的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空间潜在结构的呈现和解蔽。例如,正是无垠的天和海,隐现出圣米歇尔山教堂的幻影;在熊跑溪的呜咽低吟中诞生了流水别墅的意念;而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择山谷而栖居,是因为感受到了那四面环抱的家园感。当一个建筑在环境中落成,它便矗立在大地之上,连接着天空,将历史和时间拉向自身。“天和地、神和人,四者中每一个都以自己的方式投射其他三者的在场,将他们恰当的在场纳入质朴的互相归属”。②设计的任务不是为了炫耀人类的理念,而是要以诗一般的形象语言去召唤,让空间里遮蔽着的一面敞开。

  1.2设计是生长

  正如“自然”在古希腊语里最初的意思就是生长、生成、自我绽现,一个本真的设计不是僭越式的创造,而是基于形势,如其所是的生长。正如赖特在有机建筑理论中所阐述的,建筑的功能、结构和形式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筑应当如同植物一般从其环境中,并按照其内在规律有机地生长出来。这种生长意味着整体的有机统一,即使每一局部看起来并不具备特殊的价值。

  2生态伦理视阈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2.1生态伦理与人性化原则

  滥觞于古希腊的朴素人本主义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发酵,至20世纪,自我膨胀终于成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体现在设计领域,则是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对自然的逼迫和压榨。这种设计最终导致的是人的自我否定。生态伦理关怀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则根植于人的自然天性,体现对万物的尊重和关怀。

  2.1.1情感原则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既有吃、喝、拉、撒等基本生理需求,也有安全感、情感和爱的需求。设计中的情感原则与单纯功能主义设计观和奢侈消费主义设计观相对立。功能论将人类生活等同于效率,设计标准化、齐一化,没有看到人性中柔软与感性的一面。1972年,山崎实设计的美国圣路易斯市低收入住宅群“普鲁蒂——艾戈”(PruittIgoe)被政府拆毁,标志着纯粹功能化的现代主义建筑终结。奢侈主义则混淆了情感与欲望,产品成为欲望的符号,生活意味着占有,却失去了释然的自由。情感设计意味着回归人最根本的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家园感或归属感。正如科林·圣约翰·威尔逊指出,建筑“必须完成从它的实用功能到神圣意义的转变”。③在赖特的住宅设计中,火炉往往被置于核心位置,正是因为其在维系家庭成员亲密情感方面的意义。情感追求的极致体现于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中,浪漫主义者欣赏如画风景中的建筑废墟,是因为其斑驳破旧的墙壁、四处重生的野草打破了乏味的现实感,让人在历史、自然、文化复合中找到了某种情感的寄托。从现象学角度,一个渗透着情感的环境就是一个“场所”。“场所感”就是周遭一切旧有的地方性线索汇集成的真实,这些线索包括“稍早建造的房子、房子间的过道、树木、矮丛、昆虫、景观、雾、嗅觉、温度、名称,以及和那个地方相关的记忆”④“场所感”又可被理解为一个地方情景交融而生的意境或格调,它意味着天、地、人、神在一个地点的共同纳入。

  2.1.2尊重原则

  生态伦理意味着对弱势者的关怀。在波尔多别墅中,库哈斯为残疾的男主人设计了从一楼直达顶楼的升降平台,平台的开放性使其与每一层的空间都能完美地融合;一些不同高度的圆形窗分别为这个家庭的儿童、女主人、坐在轮椅的男主人量身打造,于是,他们各自在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就能欣赏到窗外的美景。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界哪怕最微贱的生命也是充满神性的。尊重原则又意味着即使在人类的领地中,也要为其它生物预留生存的空间。在庭院设计中,往地砖之间缝隙中洒上诸如酸奶之类的营养物,可以加速地面的风化腐蚀,从而为地衣苔藓等植物的生长留有余地。基于同样的共生理念,在院墙砖砌的缝隙中,也要考虑种子、昆虫等的栖居空间。

  2.1.3人的自然化原则

  康德认为自然的形式具有天生无利害的合目的性,自然美带给人领受恩惠般的愉悦,从而暗示出,自然是不可能不美的。吉尔伯特和库恩的《美学史》认为,自然就其本性而言,是符合人类本性的情感需要的。⑤因此,我们就能理解阿尔伯蒂所说,“最好要使人们有时候看到海,有时候看到山,有时候看到流动的湖水或泉水,有时看到不毛的山岩或平地,有时看到平原或山谷。”⑥大自然作为一种家园意识的产生,是因为人感觉到自己与它分开了。于是,人们在巴比伦时期就做起了空中花园的迷梦;古罗马万神殿使人在神性肃穆中,透过屋顶圆窗静观蓝天流云之美;在柯布西耶的萨伏依别墅卫生间中,天光静静地从头顶天窗中流淌下来;赖特的流水别墅里,大片自然的岩石直接闯入了一楼的起居室;而在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中,对外的封闭掩不住内部一方庭院的清秀空灵,当人们撑伞走过二层的栈桥,倾听雨滴密集滴落伞布的声音,想来内心中一定充满了欢喜。自然化原则意味着人向自然的回归,因此,一切自然元素的呈现,哪怕是室内一小段枯枝的造型、一方砂石、一小片水池,也都隐喻着那古老神秘、生生不息的先验存在,它的意义溢过了景观与装饰,成为照亮人性中天然一面的神性之光。今天的生态建筑中,绿色植物大面积、立体式地参与到空间的功能及形式构建,建筑可望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有机体和无障碍空间。

  2.1.4美的原则

  康德认为美是无关功利和目的,无所欲求的自由和愉快;生态伦理、现象学认为美是让其自由生长或呈现,二者并不矛盾。环境艺术设计中,美不仅仅是指形式的好看,还在于事物符合其本性。因此,设计风格可以有千百种,产生了意境就是美;适合自己的风格是美的,反之则不美。一段时期流行的新古典主义,新中式风格,当它跟人特定的素养、阅历、背景结合在一起时,它是美的。当它疏离于人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时,不但不能产生美,反会因不协调走向美的反面。

  2.2生态伦理与环境看护原则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天地人神四方游戏的看护者。这种责任要求人的自律,环境艺术设计应将对自然的破坏和干扰降到最低,让自然成为自然,让人的发展可持续。

  2.2.1适度原则

  适度意味着人为自己的欲望设立边界。无止境的欲望在把人变成物的奴隶的同时,又把物当作自身的奴隶,结果是人和物各自异化,丧失本性。孔子说,“过犹不及”。环境艺术中,适度意味着避免过度设计与改造。例如,传统建筑更新中,在充满历史积淀的旧砖墙上生出的玻璃盒子,要比全新与全旧两个极端更趋于美的真谛。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德国萨尔布吕肯港口岛公园等一批后工业遗址的景观设计,就在这种新与旧的平衡中找到了“度”。适度又意味着节约,新艺术运动时期,路斯说“装饰就是罪恶”,直指人世间资源分配的不公。今天,我们仍然要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装饰。功能、形式、结构三者相统一,是现代主义建筑践行适度原则给我们留下的理论财富,它意味着高效的资源整合。今天,人们更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通过节能、集成、智能等高新技术将这种整合优化推向新的层次。

  2.2.2适应性原则

  适应,是生物应对环境发展变化的本能策略。建筑环境之于自然,也应该做到适应性而非特异性的存在,即充分考虑自然的方位、地形、风向、日照、土壤等条件,让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向自然生成,而不是通过人工技术强势地改变自然。印度建筑师柯里亚设计的“管式住宅”,针对印度当地炎热的气候现状,利用“烟囱拔风”的朴素原理,通过设置室内庭园、在侧墙和屋脊开风口等方法,合理组织了水平和垂直空气对流,让住宅成为了自然的“拔风管”。皮亚诺工作室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室则依山而建,各功能空间随山势层层跌落,实现了与环境的完美整合。位于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院则采用主动适应的方法,通过建筑外表皮上两万七千多个印有伊斯兰图案的感光“快门”装置,对建筑的进光量进行精密调节。社科学论

  2.2.3可循环原则

  长谷川逸子说,“建筑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产物,源于自然,也以死亡和毁灭回归给自然以更具深远意义的生命形式”。⑦约翰·莱尔等认为,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流动循环的体系,而工业化系统却是单向的线性流。他们提出了再生设计理论(RegenerativeDesign),即用“源—消费中心—汇”循环取代当前的线性系统,让前一流程的汇成为下一流程的源。⑧在上述工业废弃地景观公园中,荒置的码头、采石场、铁轨、矿渣、锈迹斑斑的设备,实际上都成为了循环利用的资源;在污染后的土壤中加入腐殖质和草籽,也能加速环境净化循环的过程;而在新建环境中对可再生能源、材料的大力推广应用,更使得建筑的部分或整体直接进入到这种循环,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

  3结语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作为终有一死者被无端抛掷于这个世界,在生死两极之间孤独漂泊,正是建筑成为人的慰藉,它使人在世界定居、安顿下来。人只有珍视生命,善待万物,看护大地,让栖居之处如同诗歌般“在其恰恰经由自我显露而造成的外观中,召唤那自我遮蔽的东西”,⑨才能如荷尔德林诗句中所说,即使“充满劳绩”,但依旧“诗意地栖居于此大地上”。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8篇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1.1创造更高生态效益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地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原则,需要在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制定时,结合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结合市场发展需求选择环保材料,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出现污染问题。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环境,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大量使用节能灯具满足人们的照明需求,设计时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空间,保证室内正常通风,减少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能源的消耗。这些施工措施都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是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要在满足用户设计需求的同时,合理融入现代化环保建设理念,协调好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合理的施工措施,维持生态平衡。设计时要融入节能环保理念,优化设计流程,确定环境保护设计主题,充分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价值,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1.2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图纸制定的过程中,融入自然资源节约要求,实现对材料采购的全过程监督,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大量采用环保节能的装修材料。废弃的材料可以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降低经济成本,企业需要安排专业设备采购人员,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选择一些物美价廉的生态产品,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充分了解住户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合理控制建筑资源,在节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循环利用原理,通过资源再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投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3充分发挥出人文价值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主体,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参考住户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为居民服务的设计理念,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持续发展途径。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充分考量住户的设计需求以及不同设计方案,为人们带来视觉的冲击,通过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精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节能环保原材料,降低自然能源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开源节流,有效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情感体验,从多个角度综合考量设计方案,充分发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独有的人文价值。

  2环境艺术设计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1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结合建筑工程所处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了解住户的设计需求,通过建立设计模型,让用户根据三维立体模型,提出相应的设计意见和看法,并制定出正确的指导方案,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的设计理念有待创新,社会发展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等问题,目前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生态发展理念,营造出标准化的施工环境。合理利用节能环保原材料,降低对环境和土地的破坏,传统的工业环境设计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审美和功能作用不足,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发展现状,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背景下,创新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在提高经济价值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功能审美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文明环境中的地位

  人与自然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不能独立存在于自然中,只能通过建造和整合,改造当前现有的自然环境,为自己创造一定的生存空间,随着工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自然改造的过程中,可结合人类的个人偏好,制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充分发挥出环境的社会价值,在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赋予环境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保留原有生态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材料,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性。

  2.3环境艺术设计加强人本观念的塑造

  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据住户的根本需求和实际偏好突出环境艺术的审美性。如在针对孕妇居住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孕妇与儿童的安全性,选择的装修材料环保节能、无毒无害、不含污染物,在完成环境设计后能够及时入驻,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案的制定要以适宜居住为主。在针对老人居住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地板或地砖的选择要注重防滑性,加入符合老年人行为习惯的装修设计环节,卧室与客厅之间的连接处要避免设置凸起区域,在一部分墙壁区域添加精美的物品放置扶手,将舒适度作为室内设计的核心。以上实例将人本观念贯穿到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中,全面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符合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3生态文明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

  3.1生态文明环境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3.1.1合理规划室内空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设计时需要结合人们的设计需求,调整室内空间整体结构,为后续的装修工作开展,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空间结构的整体规划,能够降低装修污染,保障设计流程的规范性。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总结人们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对现有的空间进行作用分化,将空间分为功能区、艺术区、办公区等多个区域,让施工设计流程变得清晰明了,减少施工人员的决策失误,以免造成材料的重复使用。为了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需要建立三维立体模型,收集用户的信息反馈,优化室内整体结构,为人民带来轻松愉悦的居住体验。除此之外,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室内空间,能够保证装修工作的稳步推进。3.1.2运用安全环保的施工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可通过对工程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要求设备采购人员选择安全环保的装修材料,不仅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有效降低自然能源的消耗,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需求。通过运用新型环保砖墙,进行室内装修设计,能够起到良好的隔音隔热效果,降低空调冰箱等设备的使用,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发展目的,一些可重复利用的环保装修材料,能够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相契合。如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运用木质材料,经过实践调查分析,建筑物中的木质材料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使用周期较短容易受潮开裂,同时具有较高的火灾风险。为了保障室内设计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需要选择价格低廉、使用率高的塑料装饰板,参考相关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装饰板生产公司,在涂料选择阶段避免甲醛、VOC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的溶剂型聚氨酯漆,尽可能选择无毒无污染的水性涂料。在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一部分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对住户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大量使用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室内环境设计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全面提高安全环保材料的使用率,运用有机环保的绿色建材,减少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针对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3.1.3保护生态环境。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工业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想要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需要制定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案,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现有的废弃物处理方案,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处理制度。多元化设计方案的制定,能够全面降低因装修材料处理问题带来的环境影响,购买可循环利用的装修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运用,在设计装修流程的过程中,可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室内光源和水资源的应用调节,从而合理利用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太阳能技术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型替代能源,能够通过太阳能进行热源、电源的提供,转换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的光能和电能,发挥出环境保护的作用,降低生活必备能源的消耗。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应用自然生态元素,能够整合自然元素,全面降低传统装修材料的使用率,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符,例如:室内设计通过绿色植物、盆栽、多肉的摆放,起到生活环境自然美化的作用,为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体验。如2018年港珠澳大桥设计,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在跨海洋区域设计的过程中,邀请了著名的海洋生物专家参与工程设计,在建筑施工阶段发现珍稀海洋生物后,立即停止施工,避免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不断调整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方案,充分传达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将环境保护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参考,最终港珠澳大桥工程不仅保证优质的建设质量,同时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与之相反的实例:陕西西安的违建别墅设计,与当前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理念的根本原则相违背,属于秦岭山脉的违法建筑,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中纪委的要求下强行拆除,并下发相关处罚公告。通过以上实例可知,室外环境设计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可通过人为努力进行改善。因此,在室外环境设计阶段需要保证环境与自然之间的有效融合,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证自然山水的连续性,适当增加绿色植被面积,通过合理搭配树木、假山、流水等不同景观,保证环境艺术的层次感,绿色景观的设计应用能够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

  3.2生态文明环境下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3.2.1景观设计的合理规划。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周围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室外景观设计形式,景观设计是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能够为人们带来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要想全面提高室外环境设计的美化程度。就需要在实际方案制定过程中,调整区域内的景观配置,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在进行景观形式选择时,要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形成呼应。例如:室外喷泉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喷泉的辐射区域,了解区域内的人流量,结合周围的环境特点,制定彼此协调的设计理念,同时,要建立三维立体模型,调整喷泉面积大小和喷泉外观,合理分配现有资源。3.2.2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十分紧张,需要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针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对设计图纸中不曾标明的边缘地带,可选择具有观赏性的花草树木,不仅起到良好的观赏效果,还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并为人们营造一个绿意盎然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绿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要认真规划每一寸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应用价值,在室外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利用绿化植物作为填充,避免建筑群落之间存在过大空隙。在建筑物墙体制造阶段,尽量避免使用粘土砖块,以免对土地造成污染,减轻房屋重量,提高房屋的保温效果。工厂建设为了避免后续加工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需要运用环保材料,控制施工成本,实现对公共区域自然生态的保护,保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如中国古代雷氏家族是著名的清代建筑世家,参与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各类建筑体系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理念,在蜿蜒的山脉中,根据山势走向修建古朴建筑,参考当地气候、地质条件以及水文特征,将建筑物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在建筑设计阶段融入中国天然合一的哲学思想。

  4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设计人员的主观生态意识,助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原则。

  参考文献

  [1]任培培,陈帅.生态文明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分析[J].青春岁月,2020(29):45.

  [2]李金秀.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分析[J].数码设计(上),2020,9(9):238.

  [3]钟华.生态文明环境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7):63-67.

  [4]聂淼.生态文明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30-34.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9篇

  问:环境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多元化学科,请您对将来年发展方向作一下展望?

  张绮曼(简称张):环境艺术这门学科,过去只局限在室内空间施展才华。现在是从室内到室外通盘考虑问题,所要考虑的空间范围更大了。若说到展望,将来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上看,会出现更大空间的环境艺术,即从小的、局部的空间慢慢走向扩大的、全局性的空间艺术形态,甚至精神空间艺术形态。

  问: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一直较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个差距?

  张:我国古代的建筑在世界上是站得住脚的,我国很多优秀的建筑已经成为宝贵的世界建筑遗产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的建筑没有走到世界前列有它的历史原因,也有科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中国旧建筑和新建筑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已经建成的建筑怎能样通过改造变成一个新的空间场所?假如直接从空地上开发全新的项目,又如何把握整体?这些问题比较难回答,但从世界各国的开发状况来看,应该从更大的范围去考虑而不是只着眼于局部,只要去想办法,问题还是能解决的。中国马上就面临着更大范围的开发,一小块地局部开发是我们现在的状况,使环境没有整体效果。更大范围的、更大空间的整合开发给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把环境意识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上,才能顺应这一趋势。

  问:现在建筑界提出了“一个地球的理论”、“生态理论”等一系列问题,请您谈一下现代的生态理论?

  张: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先秦时期哲人们就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哲学理念,现在国外许多建筑师也在引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理念,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这就说明正确的理论永远不会过时。

  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形式和社会关系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已完全不同,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挑战,生存质量下降,今天,人们不得不思考与环境相关的众多问题,这在建筑界与环境艺术界提出了“一个地球的理论”、“生态理论”。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等内容。环境艺术是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设计行为。在人类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的今天,人们寄希望于环境艺术,希望通过环境的设计改善生存状况,追求生活的理想境界。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人类应用已掌握的高新科技,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原则下进行环境设计:第一有利于保护地球这一唯一的生存环境(回归自然趋势),第二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及安全(安全、合理趋势),第三有利于使用者精神和谐及心理愉悦(增加艺术力度趋势)。

  现在社会上各行业总说“以人为本”,这好象是响应人文的唯一口号,我并不完全赞同。过去征服自然就是以人为本,主观意识是以人为轴心,最后终于遭到自然的报复,所以光这么简单的提法比较片面。应该是以能够为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大自然为本。

  问:您认为怎样才能使北京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国际的大都市?

  张:从北京近几十年的建设来看,有相当的建筑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所以再要搞就很难了。但是在北京政协会议上,我对国家大剧院方案是支持的,就象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在天安门旁边,搞一个现代化的建筑,尽管现在还有人骂它,但我觉得它的造型极其单纯,反而有可能不会去破坏这个古都,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还是讲究单纯化的。较多的装饰是古建的特色,但古代建筑是非常讲究“方”和“圆”的搭配,即“天圆地方”。大剧院用一个简单的椭圆形,把功能都统统在里面,这就比搞一个造型繁琐,哪怕再有传统造型的东西搁那儿都要好。因为它的单纯,所以能和简约的现代风格相合;也因为这种单纯,才能把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突出出来。如果搞个复杂的“小帽子”什么的东西放那里,那就肯定完蛋了。我在许多会上积极支持大剧院,上些代表就很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会同意的?”我当时就说,不管什么鸡下的蛋,只要是好的,我都能接受。

  济南舜耕山庄贵宾楼四季厅

  我想,单纯化、简约化是我赞同国家大剧院的原因。现代大师的东西是概括的,现代材料和技术已经能实现这一风格的建筑了。过去在材料上做不到,这才逼得设计师变这变那,在建筑物形多加线来装饰。现在材料完全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现代化北京城的建设,应当搞一些较为单纯的建筑。

  问: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营造城市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听说您就北京长安街两旁的环境设计进行了修改,请您发表一下见解。

  张:长安街的不断更新改造,已使其许多历史文化风貌不复存在。既要解决好保护,也要考虑其政治、经济的发展问题。以前,在纪念堂那儿是一片松林,人们可以在里边休憩,很舒服,现在已经没有了,我认为长安街需要增加绿色。现在虽“破墙见绿”了,但还不够,与香榭利舍大街比较,后者文化气息更浓一些,还保留了一些老的石头地、座椅,而长安街的灯柱下边又有铜皮包一遍,这样搞显得少了一些古意。

  我觉得平安大道也应该进行再次改造,现在它太干巴了,缺少绿色。我对平安大道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设想――在平安大道旁边和树种成双排,类似园林大道,这样双排树之间就有了休憩的椅凳了,而且双排树之间再留有一段停车的的地方。现在是街宽房子小,不成比例,面且拓宽了马路,造成尺度失控,也使街“火”不起来,倒不如弄出一点来做成双排树,效果就不一样了。

  平安大道的改造整体考虑需要“绿”色,还要为其今后长远的发展着想,更重要的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古文化建筑,这才有其真正的意义。

  问:请您谈一下有关建筑界对绿色的认识,您对绿色设计的理念?

  张:黑川纪章划分的机器原理时代与生命原理时代,都在讲求一个寻求人类生命及文化的良性发展途径。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使人类逐步远离自然。城市居民因远离大自然产生的心理压迫感和精神桎梏感,使他们对日渐严重的“城市病”越发感到沮丧,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水环境污染……,迫使人们为断地降低生存品质来适应城市独特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人们不断被驯化,也不断地异化。于是早在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就提出建立“明白的花园城市”,主张将大城市建立起宽阔的绿带,使之与大城市融合为一。1935年在美国马里兰规划建设的小城市格林贝尔特(GreenDelt),就是绿带的意思,并罩上了“花园城市”的色彩,后来出现了“城市森林”学派。

  共生和谐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对“绿色”的向往。“绿色”设计的具体手法是:可将室内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开敞与流动空间,让更多的自然景观、阳光和空气进入室内;在城市住房、商业服务设施的内部空间追求田园气氛,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包括中国咫尺千里、移天缩地的传统盆景艺术等;用艺术手段来营造室内的室外化艺术氛围;使用可再生的自然材料,让使用者从材料的色泽、肌理和特殊的气味等方面充分体验大自然意境和怀乡之情。

  我的“绿色”理念是:第一,环境设计应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开发资源和材料的再生利用,按“绿色”建材概念要求进行设计。第二,环境设计要树立环保、健康、安全、文化的理念,在空间组织、装饰装修、陈设艺术中,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第三,改变人们世俗的审美判断标准,不搞过度装饰,不搞病态空间,减少视觉污染,减少人力、物力的滥用和浪费。第四,“绿色”概念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保和生态概念。“绿色”口号所指的范畴不断扩大,“吃绿”、“穿绿”、“用绿”、“住绿”、“游绿”、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绿……

  问:加WTO以后,会不会缩小中国国内设计师在中国建筑市场占有的份额?

  张:我认为入世对我们是件好事。因为加入WTO后,中国建筑师会更有机会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手法和观念,从而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入世带来竞争,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要知道,国外的建筑师都有危机感,因为不及时充实自己就会落伍,而在中国,大家都能混日子,有活干。所以入世对中国设计界是件好事。至于份额的减少,我倒认为不用担心。只要设计师真正有能力,就不会惧怕竞争!

  问:“创新”是建筑界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您认为当前应如何开创一种新的道路?

  张:“创新”设计应努力探索人类社会生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一定要有创新,要解决好一系列问题,包括材料工艺的运用、造型的特征、科技性能水平的诸多方面,国外以designer是很重视的,日本一位教授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有两次诞生的,一种是科学家,一种是艺术家,他们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是在搞创造发明,他们能够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所以说有第二次诞生。一个好的设计师的作品应该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生命的价值。所以,创新一定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另外,创新应具有精致的细部设计,强化设计是创新中的一个重点,没有细部的设计就会显得简陋、粗糙、空洞、乏味。

  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因为设计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对文化的追求过程,这要看设计师是否具有这种能力――从大自然中发现美的规律,再运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以有意境和情趣的环境来为人服务,如果设计师的作品除了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以外,又能使人愉悦情怀,陶治情操,对审美有一种健康的导向,那这样的设计作品我认为具有高尚的文化品味。

  问:如果您遇到一个建筑环境很差的项目,您会去做吗?

  张:设计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再糟糕的建筑我都有能力把它改好,一般委托我的建筑我都接受。

  当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改变时,现代也有许多办法,例如在国外一些建筑厂房不用后,经改造要变成新的场所,室内设计师发挥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室内设计不光是美化,而且从使用功能上帮助建筑提升,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在世界各国都很受重视。

  问:当今,国外室内设计专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国外的教学体系对培养人才是什么样的状况?

  张:国外的室内设计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而是包括在环境设计里头,课题的练习范围比较广,建筑也做,环境也做,外广场也做,一般的毕业生能力比较强。在学校,不要求学生专业专到什么程度,而煅炼的是学生的创造力。比方说画施工图,国餐的教师并不要求省学生画施工图,他们认为关键在创造性思维,学生毕业后,跟一个工程下来,很快就会画了。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应该是有好的创意的人。

  日本学生进入学校后,经常用勤工俭学的钱自费出国旅游学习,甚至对某个项目做实际调查。在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学生是有欠缺的,所以,中国设计师在况标时往往在“表面造型”上有创意,而国外提倡在“专业”上有创意。包括使用行为和形态上都有新的创意,如:可调节光线的窗子,可转动的圆柜子,纸板家具……,在创意上更讲究“专业”功能,所以中国学生在参加国际竞赛时很少中标。

  问:您主编的三本《室内设计资料集》已成为国内院校较为重视的一套大型专业工具书集,请谈谈您当时编这书的初衷和背景?

  张:这套书对室内设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评价,并总结了许多不同流派和它们的艺术特质、设计技法等。回想起当年编书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千啊!当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室内设计专业地国内刚刚开始,而香港饰行业大举北上,做了很多大饭店的建筑和室内装饰项目,中国的设计师明显竞争不过。设计师手时里的资料很少,我们当时很想为这个专业打点基础,正好建工出版社来找我们,当时教学任务很重,但还是下定决心,调动全系力量来编写这套书。出版后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社会既然需要这本书,我们准备将来再版时,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让它更完善一些。

  问:您作为一个业内女设计师是否要付出行更多呢?

  张:我认为只要努力女设计师不比男设计师差!世界上成功的女设计师很多。我从学这个专业后投入就非常大。在设计中,我还是比较有竞争意识的,怎样能使自己的作品不一般,做得有突破,当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最后得到实施并受到好评时,自己创作中所付出的辛苦就觉得无所谓了,虽然很累,但是会有很大的安慰。我也知道环境艺术和电影艺术一样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反而更刺激了我创作的欲望,我喜欢这种充实的生活。(祁叶执笔)

  收稿日期:2002年3月

  图注:

  (左图)居室设计 (中图)中央美院接待室 (右图)山西老大同酒楼前厅

  (左图)北京饭店装饰壁画

  (中图)珠海海天花园景观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郑东新区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