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你的时间去哪儿了:六维时间管理模型》

  书名: 你的时间去哪儿了:六维时间管理模型 (盛世新管理书架)

  作者: 房勇

  

   

  “时间管理”从字面上理解常常给人误导:时间能被管理吗?让它慢一点、快一点,或多一些、少一些?时间没有暂停键,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我们的行为、事务所填充,而人们不同的行为、事务,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和人生。所谓“时间管理”其实是对事务的管理,即自我行为的管理,在“时间管理”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有效地处理自己生活周遭的各类事务,来获取效率及效果,进而达到个人生活及工作状态的改变和提升。当你通过有效打理事务而获得你想要的物质或地位时,时间资源就转换成了空间资源——所以时间可以换空间。

  时间管理应涉及人生的六大领域,我把它们归结为身、心、乐、家、业、财六个方面。我们只有打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平衡的人生。

  我们大部分日常的烦恼来源于自身对事务打理得缺乏策略,常常被事情推着走,而不是主动推动事情的发展。“时间管理”教人如何把事情更有效地操控在自己手里,进而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合理目标和目的,减少生活、工作中的烦乱、无序和无效,拥有积极、运筹和从容。

  真心希望看过此书的读者,能够理解时间的无形力量,使用优先矩阵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利用计划表格将时间合理地分配到六大领域中去,积极行动起来,从打理事务获得收益的过程中开心地度过每一段时光,让从容和愉悦伴随我们走过或荏苒或漫漫的未来人生路。

  上篇 生有时,事无间

  人的一生是有时间限制的,但事物的发展是没有间隙的。

  时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基础的财富与资本,它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富甲土豪、还是潦倒乞丐;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平民草根,每一天,时间都赋予每个人相同的资源。大部分人的一生区区30000天左右。一天有24个小时,有1440分钟,有86400秒。从你降生的那一刻开始,时间就陪伴在你身边,源源不断地给予你资源,分分秒秒不曾离开,却也分分秒秒为你的生命做着倒计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很少有人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是与生俱来的财富,还是换取知识、快乐的工具?又或许时间只是随意摄取的资源?无论从物理学还是哲学的角度,时间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对于整个宇宙而言,时间是用来描述空间物质运动过程的一个度量标准,没有空间的变化和物质的运动,就没有时间的概念。

  对于人类而言,时间是衡量生命过程的度量尺,没有人的生命活动和过程,时间也就没有意义。那么,时间是什么?时间其实是正在悄悄逝去的生命!时间去哪儿了呢?你去了哪里,时间就去了哪里。

  当人们每天无计划地去应酬、去玩乐,手忙脚乱地去工作、去消费之时,是否有人意识到,你们或我们或他们,正在无休止地浪费着生命?那么,当被动地花费完时间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呢?一场毫无益处的应酬,一段并不开心的游玩,还是一份没有价值的工作,或是转瞬即逝的购物快感?

  每个人都有浪费时间的经历,每个人也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怕的不是你在浪费时间,而是时间在浪费你的生命。如果谁仍然认为时间是生命中可以任意挥霍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朋友、生命的恩赐的话,那么时间也无法赋予他丰厚的价值和美好的人生。

  有人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现代人的时间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不少人把时间花费在无目的地浏览网页、无意识地随时游戏、随意长聊等无用的忙碌之中,而当他们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后,就只剩下了无奈、懊恼甚至堕落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对快乐生活的渴望感,而是因为不会正确打理自己的时间。

   

   

   

   

  其实这一观点道出了部分人生活混乱、浪费时间的主要原因。合理利用时间与享受生活并非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正常的生活中同时拥有两者,造成过于浪费时间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无休止地挥霍时间,而不是在优化利用时间。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高品质的生活与工作并非只能从无休止地玩乐或拼命工作中获得,更不是放纵心态获得的结果,高品质的人生完全可以在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中获取。

  郭沫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

  朱熹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席勒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

  鲁迅说:“时间就是生命,无故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实在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每个人都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珍惜时间却是共识!曾有权威

   

  每个人都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珍惜时间却是共识!曾有权威调查机构做过这样一项关于“梦想与实现”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人们发现,有90%以上的人曾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其中70%的人坚信自己可以达成理想,但是10年后,真正完成自己愿望的人却不过1%。

  我们暂不去讨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先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成功完成自己梦想的人都具有哪些共同点?答案很简单,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非常合理地分配时间。

  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想要把梦想变作现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停止挥霍时间,学着去为理想而努力。这种努力并不是整日埋头苦干,身心疲惫地工作,而是寻找一条最高效和优化的路线,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令生活充实而快乐。

  有没有想过,其实只要把同一时间段进行简单、合理的分配,就可以拥有更美好的青春呢?例如,与其既担心焦虑又放纵地纠结一整天,不如认认真真地学习3小时,然后踏踏实实地利用其他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两者进行简单的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生活本可以不同。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无论偶像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还是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被人们所崇拜的人往往都会拥有自己的专业经纪人、秘书或助理,而这些人的重要工作不是打理这些名人的财富,而是安排他们的日程,确保这些名人可以最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意味着财富和生命,多掌握一分钟,就可以多一份收获。

  当然,我们也同样拥有生活,虽然我们的生活无法像那些偶像们一样璀璨,但是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无限精彩。从现在开始,停止浪费时光的举动,学会珍惜、分配自己的时间,你的生活也可以发生巨大的改变。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时间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时候我们觉得它很多,有时候我们又嫌它太少,可是,时间就是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度日如年与日月如梭竟然能这样巧妙地融为一体,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奇。

   

  记录时间的工具

  如果从理性的角度看,时间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它大概是人世间最为公平的一个要素了。无论是穷是富,是开心是悲伤,时间都在“滴答滴答”声中不断流逝,不会有任何区别,不带有任何情感。正因为时间的理性,我们才能理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将自己的分析、判断、实践等能力进行有效运用。

  实在不能想象,如果哪天时间变得“傲娇”,今天给你2个小时,明天给你50个小时,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虽然很多人抱怨快乐太少了、太快了,煎熬太久了,无趣太多了,但那就是时间,它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不顾人的感受。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仍然是感性居多。时间总是随着人的心情,变幻出各种模样。乘公交车的上班族就经常抱怨:“这公交车真是气人,有急事的时候等上半天都不来一辆,没事的时候一下过来好几辆。”除了交通堵塞等原因之外,想来都是因为心情和事情的缘故,致使人感性地对公交公司“诋毁”了一番。

  “众口难调”用来形容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实在是很贴切。当有人在家里悠闲地看着书、听着音乐时,有人正急匆匆地赶赴一个紧急会议;当有人静静地与情侣慢慢享用着烛光晚餐时,有人却正在焦急地徘徊在手术室外。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年少时失恋的情形,会得到朋友这样的劝慰,“等过段时间,过去了就好了。”可那段时间是那么难熬,让很多人以为自己会熬不过来。可时过境迁,当他们想起那段日子时,却不得不感慨,那实在是一段短暂却让人珍惜的时光。

  理性时间与感性时间看似是两个属性,其实都是对时间的感受和态度。态度不同,时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无论是哪种特征,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都是值得回味的一段记忆,更是需要珍惜的一段光阴。

  其实,人们早就自觉地对时间进行了分配。当学习、工作时,我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时间,用多长时间做完作业、用多长时间完成工作,都有着详尽的计划,每个刻度都精确到了分钟;而当放松自己时,我们极少说玩上多少分钟,而会开心地说:“我今天要逛一个下午的商场”、“我今晚上要去和朋友喝一杯”……

  对于时间,必须有理性的认识,多少分钟、多少小时,完成多少任务。但在真正使用时,感性时间成了主导,“快结束了”、“没多久了”、“马上”……要开发出时间的最大价值,理性与感性是缺一不可的。当明确的理性和敏锐的感性融合在一起,时间就会呈现出另一番姿态,高效和多彩的人生也就随之而来。

   

  时间的叹息

  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有时候,人们感觉时间是那么漫长,人生还有那么多年没有度过,可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中,匆匆走过了许多年。到年老时坐在藤椅上,可以向儿孙诉说自己值得骄傲的故事;躺在病床上,可以带着笑容回忆此生的一切……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期望。可是,多年以后,有些人却还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可以诉说,似乎仍然过着流水账般的生活。

  很多人在青春年少时也曾有过纯真的恋情,他们在梧桐树下拥吻,在青草地上畅谈,在无名山顶许下诺言……他们曾经以为那就是一生一世,那就是自己一生的幸福,但那些本以为会轰轰烈烈的爱情,最后却黯淡收场。或许是因为事业各奔东西,或许是因为成长让人相看两厌,或许是家人的干扰,也或许因为另一个他(她)的出现……于是,他们开始怀疑爱情,认为完美的爱情似乎只存在于小说、电影之中。

  有的人浑浑噩噩地度过了青春岁月,走进了社会。他们见到了炫彩斑斓的社会,觉得那灯红酒绿的生活似乎才是享受人生。金钱成了自己唯一的追求,他们相信,有了金钱便就有了一切,至于爱情,只是小孩子的把戏而已。年少的他们,毅然选择离开家乡,闯荡他乡,为了多得的一点薪水不断地更换工作,可换来换去,仍然只是维持生活。有些人,嘲笑着老板的无知,咒骂着公司的不公,抱怨着生活的艰难。于是,“打工没前途,创业才有钱途”成了他们的信仰。凑来钱开了公司,当了老板,最终却因不能持续盈利而痛苦挣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吃尽了苦头,却仍然没能成为“人中龙凤”。

  于是,很多人终于变得“现实”,明明踏入社会没多久,却似乎看清了一切:社会的黑暗,靠的是潜规则、人脉关系、家庭背景,别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运气好,生活在了“最好的年代”;有些人开始“看破红尘”,将爱情与金钱都视作粪土,告诉自己 “平平淡淡才是真”,能活下去就好。如此生活,未来在哪里,时间怎么过?

  乔·吉拉德被誉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49岁退休的时候,已经保持了12年的汽车推销记录,平均每天6辆汽车的销售记录,让他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可是,正是这样一位推销天才,在35岁之前却一直被认为是“loser”!乔·吉拉德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从事汽车推销事业之前,曾经换过40份工作。他曾经在沉重的债务下走投无路,他的父亲甚至认为他是个“四处游荡的笨蛋”!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用好自己的每一分钟,去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

  就是这样一位“笨蛋”,进入汽车推销行业后,仅用了3年就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推销员!痛定思痛的乔·吉拉德,在35岁时开始学习大量的推销知识,强迫自己与人大量沟通。就这样,3年之后,乔·吉拉德就将自己推销到了全世界,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们作为自我激励的榜样!我们不要只关心他获得了什么,而要问他花时间做了什么。

  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就不该再为之悲伤或悔恨。很多人在多年后会开始悔恨,为什么当初自己不努力学习,待到用时方恨少?为什么不能奋斗打拼,明明机遇也曾出现在面前,却没能抓住?为什么要在那样稚嫩的年纪相信空中楼阁般的爱情,而在条件成熟时,却又感叹自己对爱情的疑虑?明明是那么美好的青春时光,怎么会这样不知所谓地度过?终有一天,很多人会认清自己的年少无知,发现自己的幼稚天真。过去经历过的、做过的所有,曾经以为的轰轰烈烈、不可一世,最终都化作一声叹息:时光匆匆,美好年华即将消耗殆尽,不敢正面未来,否定过去,却又不能让时光倒流,重新走过。

  从容人生的金钥匙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人们总是不容易知足,抱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却对人生唯一的公平视而不见。既然每人都有24小时的一天,为什么有人觉得度日如年,有人却每一分钟都活得充实呢?

  对于很多人而言,时间是不够用的。这并不是说他们有多珍惜时间,而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有些人那么忙碌地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买车?买房?金钱?成功?

  他们总是盲目地拼命工作着,却从来没想过,自己真正要些什么。有些人时常感叹:“有什么办法呢?要结婚、要买车买房、要养儿育女,哪样不要花钱,不辛苦挣钱能怎么办呢?”忙,本来该体现的是人生的积极意义,一个人忙,意味着生活充实,意味着他正在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而他们的忙却截然相反,很多人能够用最少的材料、最低的成本,制造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但无法用最少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无论怎样,人生都该是“忙而不盲”,人应该是事情的推动者,而很多人却常常被事情推着走,他们辛苦工作的结果往往只是为了实现生存,或者只是别人眼中的成功。

  每个人都是有生存需求的,但如果陷于“年轻拼命挣钱,老了用钱换命”的魔咒,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可悲。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加从容,用最少的时间解决问题,用最多的时间享受人生。那么,就要学会掌控时间,掌控自我,时间是真正的不可再生资源,过去了就过去了,它无法再生,如果不能掌控好自己的每一分钟,又怎么能找到从容人生的金钥匙呢?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让我们有效地运用时间,打理自身的事情。如果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用合理的计划运用自己的时间,就只会走上浪费时间、浪费人生的道路。你不理时间,时间它也就不理你。

  有些人在时间管理上甚至有种“病态”的做法,那就是让自己忙起来。“无论我在忙什么,只要我在忙,我的时间就没有浪费!”可是,他们却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忙的事情究竟有多大的价值,与自己耗费的时间对等吗?有人给自己列出了一张长长的清单,决定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可刚过了中午,却发现所有事情都完成了。他们应该做的,是为自己的高效感到自豪才对,而不是给自己列出另一张长长的清单——清单中可能将昨天才做过的大扫除又列入其中。像这样的“只要忙起来就没有辜负时间”的想法是错误的,有些事情的价值,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有的人则成了时间管理上的“葛朗台”,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极其吝啬。1天24小时,他们希望可以活出25个小时来。“工作狂”是这类人的常见属性,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时间确实比大多数人更具性价比,可周围的人却完全不敢与之共处,害怕成为他们时间浪费的“元凶”。

  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日益提高,而很多人对于时间的掌控能力却着实有限。所谓掌控时间其实是对事情的掌控,主动推动事情的发展,甚至主动创造事情,使它发生或发展,而不是被事情压着透不过气来。

  每个人都知道如何使用时间,但要说到“掌控”,那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太多的人其实是被时间所掌控着。到底什么是掌控呢?举起自己的双手,慢慢地活动自己的手指,感受一下那种存在感和控制感,让它伸开或攥紧,或者你可以让某一个手指做一个特定的动作——这就是掌控的感觉。要做到从容,就要对重要的事情有充分的准备,重要而突发的事情,更要有快速的应对策略,所以平时多做一些对重要事情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而对于不重要的事情,即使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无大碍。这就要求我们对事情要有个轻重缓急、优先次序的区分。只要心中有数,不忙乱、有计划、有目标地忙才叫作充实。相信很多人有这种经验:被动做一点小事情都觉得累,而自觉自发地主动做大事情,根本不会觉得累。身忙心不忙,忙中有目标,忙中有收益,就是从容。

   

  第2章 时间管理的“优先矩阵”

  优先矩阵

  时间没有暂停键,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我们的行为、事情所填充,而人们不同的行为及事情,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和人生。我们的时间到底去哪儿了?所谓“时间管理”其实是对事情的管理,即自我行为的管理是在“时间管理”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有效地处理自己生活周遭的各类事务来获取效率及效果,进而达到个人生活及工作状态的改变和提升。

  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只需要关注事情的两大属性,即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是根据这两大属性,在新一代的时间管理理论中,优先矩阵成为时间管理的基本工具。

  所谓紧迫性,也就是指所做的事情是否紧迫,是否需要立即处理,其中有多少可以拖延的时间;而重要性则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目标息息相关的,根据每个人的目标不同,事情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越有利于核心目标实现的事情,其重要性必然越大。根据这样一张矩阵图,如图2-1所示。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时间。

   

  

   

   图2-1 优先矩阵

  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就会轻易地将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按照这样一张矩阵图进行分类,将事情放入四个象限中,从第一到第四象限,分别是A、B、C、D类事件,如图2-2所示:

  

   

   图2-2 事件分类

   

  当有人下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下个星期就要举办婚礼、明天就要进行晋升面谈时,这些事情就可以被轻松地归入A类,一旦遇到A类事件,其他的事情就都暂缓,A类事情是最紧迫的,也是最重要的。

  即使是同样重要的事情,譬如学习专业知识、维护社交圈、保护身体健康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这些事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当它们遇到A类事件时,同样会被暂时放在一边,毕竟它们没有那么紧迫。这些就是B类事件。

  可有些事情也同样十分紧迫,门口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手机响起不断地响铃声……我们几乎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不是因为这些事有多重要,而是因为它们有立即处理的需要,令我们无法忽视,这也就是C类事件。

  D类事件通常被归为浪费时间,比如无目的地闲聊、无意识地刷微博、还有一些琐碎的杂事,这些事情对于实现目标而言,没有什么意义,更不会有什么紧迫性,所以,我们会安心地将这些事件排在最后,或者直接忽视,但如果有人能从D类事情中获得愉悦的心情,那它们还是存在意义的。

  一旦我们能够清晰地将生活中所要做的事情,按照优先矩阵进行分类,我们的时间管理也将变得事半功倍。各种工作岗位的人都有必要学习并应用时间管理。很多人认为“行政工作是一份人人都可以很容易做好的工作”,很多刚毕业的女生都会将行政工作作为自己初入社会的职业选择。在她们看来,行政并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也没什么工作压力,自己长相过得去,从事一份行政工作实在是简单极了。可当她们真正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去时,就会发现现实的骨感。行政人员不仅需要处理公司的各项杂务,有时还需要兼负一些人事工作,还可能临时担当任何一个部门或领导的帮手,也有可能客串总经理秘书的角色,就连活动策划这样有创意的工作都有可能落到自己的头上。当面临这样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时,怎样从容处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工作清单是时间管理中一个有效的执行措施。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但如何归类、划分优先等级,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比如,当某半天的工作中有以下这些工作时,你会如何决定孰先孰后呢?

  1. 到餐馆订餐并检查环境、设施;

  2. 打电话给甲公司的客户约定晚餐安排;

  3. 编写电子邮件发给乙公司的经理;

  4. 打印工作报告;

  5. 安排老板的一场客户见面;

  6. 打电话给同学丙;

  7. 报销费用。

  这么多的事情,很容易就会感到无从下手,但如果运用时间管理的优先矩阵,就能在10分钟之内安排好。按照紧迫性和重要性对这些事情进行划分,就会发现,A类事件有5、3;B类事件有7、4;C类事件有1、2;而6则属于D类事件。因此,我们可以依照5、3、7、4、1、2、6的顺序处理这些事件,而不必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这也正是时间管理的优先矩阵的魅力所在。通过时间管理的优先矩阵能够有效地对生活、工作中的各项事务的优先级进行划分,从而有条不紊地推动工作和生活。

  根据每个人对于A、B、C、D四类事情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态度,对照时间管理的优先矩阵,可以将不同的人分为压力人、从容人、无用人和懒惰人,从而了解其时间管理的习惯,并相应找到改善的方法,如图2-3所示:

   

  

   

   图2-3 你是哪类人

  A类事情:压力人

  在前面优先矩阵一节已经介绍,A类事情是指紧迫性和重要性都很高的事情。当遇到这类事情时,应该将其作为最优先的事情,尽快进行处理。类似于消防员救火,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处理,否则,轻则财产损失,重则人命不保。压力人就像“倒霉小子”,不但纷来沓至的事情不顺,而且很多事情又是很重要的,危机频频突发,一大堆麻烦来袭。有时候压力人有可能力挽狂澜,挽回局面;有时候准备不足、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走向颓势和糟糕的境地。

  压力人的时间总是显得很紧张,他们总是有很多的事情要着手去做,想让他们休息下来,实在是困难之极。每当压力人遇到一件事时,他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去完成,也因此,压力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可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发现,明明自己已经做了很多事,可还有那么多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这样的生活状态不仅让压力人活得疲惫,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无所适从,他们会害怕耽误、浪费压力人的宝贵时间。压力人像一个浑身是血的战士,“坚强”地应对着突袭的敌人。

  曾经有一个朋友咨询我关于时间管理的问题。他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他不仅需要承担高额的业绩压力,还有大量的管理工作需要完成。他总是感到无形的压力,而在他的团队中,有两个小组长和一个副手帮助他管理十几个业务员,并分担业绩压力。可即使是这样,他仍然陷入经常性的加班生活,而且越来越容易急躁、发火。

  他其实是典型的压力人。在每天的工作中,他都要确保每一件事都得到完成,他每天关心的事情当中大部分是A、C、D类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工作难免没有主次之分,顾此失彼,直到最后,仍然会有一堆工作堆积在办公桌上。

  早在100年前,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的伯利恒公司,其董事长查尔斯·施瓦布也面临着工作效率和团队管理效率提升的难题。直到遇到了艾维·李,查尔斯·施瓦布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艾维·李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对于提升效率,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人们也乐于将他称为“效率专家”。当了解到查尔斯·施瓦布的难题时,艾维·李直接来到了查尔斯·施瓦布的办公室,说:“我这有个秘诀,有了它,你们公司每个人的工作效率都会得到提升。不仅如此,管理层的团队工作也会有所改进,你们公司的销售业绩肯定能有巨大的增长。而要实现这个目的也很简单,只需要让我和你们公司的管理者都见上一面。”

  查尔斯·施瓦布虽然久闻艾维·李“效率专家”的大名,但也不敢相信艾维·李能有这样的“魔力”。他将信将疑地问道:“这个秘诀要多少钱呢?”艾维·李的回答是:“免费。只要3个月后,你看到了它的效用,你就给我一张支票好了。至于支票上的数字嘛,你看着效果给就好。”对于这样的买卖,查尔斯·施瓦布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

  第二天,艾维·李又来到了查尔斯·施瓦布的公司,并占据了一间办公室,让公司的每个管理者轮流与自己见面。其实,他对公司的管理者并不熟悉,之所以选择一对一地谈话,只是为了管理者们能够真正地接纳并实施他提出的方案——“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每天工作结束时,管理者们都要列出一个清单。清单的内容是第二天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6件事,并按照重要程度,将其进行排序。不一定非要是6件事,但一定不能超过6件。”

  公司的很多管理者在听到这番要求后都感到惊奇。在他们想来,老板安排了这样一场“培训”,自己一定会收到一套厚厚的培训手册,而且要坐在那儿听上个把小时呢。谁知道这位“效率专家”连“效率培训”都进行得这么有效率!

  面对管理者们的质疑,艾维·李只是简单地说道:“就是这样了。你们只需要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在清单上划掉它,接着再做下一件事。如果有列出的事情当天没有完成,那就把它列在第二天清单的首要位置。”

  对于这样简单的方法,公司的管理者们都自觉地照做了。对于这样思路清晰、执行简单的事情,管理者们实在没有理由违背老板的意愿。在他们看来,完成了这6件事之后,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其他“重要”的工作。而结果是,在3个月之后,查尔斯·施瓦布开给了艾维·李一张支票,上面的数字是35000美元!而当时美国工人的人均年收入还停留在200~400美元!

  这就是艾维·李的6件事清单法,也叫艾维·李法!至于到底清单上列出几件事,没有限定,三五件都是可以的——10件以上是绝对不可以的!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处理。可这些事在紧迫性和重要性上却有所差别,如果我们将其“一视同仁”,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压力人,被各种各样的人或事所驱动,最终失去对局势、效率的掌控,而陷入时间管理的陷阱。

  对于压力人而言,一张按照重要性排列的清单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几乎每件事都是A类,都是需要立即处理的,只有列出了这样一张清单,尽快处理掉最重要的危急事情,识别出有一些事情其实是C类事情,虽然紧迫但并不太重要,这样压力人才不至于迷失在不断出现的各种事情中!

  这里需要给压力人一个重要的提醒——为什么他会危机重重、“灾情不断”?是因为当初他的时间管理理念中,没有把重要而不紧迫的B类事情做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它们没有被打理和准备好,量变引起质变,突然有一天,这些原来还在二象限里面的看似不着急的B类事情,纷纷转移到了第一象限,变成了突发的危机。

  比如,本来还不算迫切的健康管理,属于B类事情,由于疏于关注和执行,突然有一天生了场大病,就变成了A类事情。

   

  B类事情:从容人

  从优先矩阵一节我们知道,B类事情是指一些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B类事情的重要性,能够将自己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之中,所以事到临近的时候他们并不会显得慌乱失措,而是从容不迫、轻松应对,这类人就是从容人。

  从容人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因此,他们会早早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规划,确保自己工作、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事情不会被C类、D类事情所干扰。对于从容人来说,一张时间规划表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没有被标注在工作日历上,他们的心里也明白,自己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些什么。

  美国的畅销书作家詹姆斯·亚瑟·雷说过,“使物体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那就是我们需要利用时间做的事。”在传统的观念中,自由的生活就是无拘无束,就是“无组织无纪律”。但事实并非如此,“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只会让人在放纵中感到无所适从,而不会有任何从容的感觉。

  在组织之中,那些曾经杂乱无章的事务都会变得有秩序;在纪律之下,那些曾经茫然失措的事情也会变得有方向。也正是这种秩序和方向,让每一分钟都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不是在不断的浪费中消耗殆尽。

  对于企业的高管而言,每天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在耗费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那些事件总是显得处理不完。有的企业管理者一旦进入工作,就像“打乱仗”一样,忙得不可开交,连休闲和学习的时间都没有;然而,即使已经忙得晕头转向了,时间仍然不够用,顾得了东、顾不了西,好不容易躺在床上,仍然会为工作的事情感到焦虑而陷入失眠。

  金琪是一位私企女老板,用了3年的时间才让自己创办的公司有点成就,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各种繁琐的事务和应酬让她疲于应对。她经常抱怨的一句话就是:时间不够用,精力跟不上。

  为了将公司的员工凝聚在一起,金琪会经常给员工开大会,希望员工能够在这种集体交流中,对公司产生认同感,更加努力工作,从而减少自己的工作负担。然而,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在这种“大会”、“长会”中,不仅是她的时间,员工的时间也都在浪费。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金琪精心准备的一篇演讲,却只得到员工们茫然的眼神和几个大大的哈欠……

  金琪后来才意识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会议“缩水”。既然投入的时间成本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何必做这种亏本的买卖呢?每次给公司50个人开会,那种“马拉松”式的会议其实都是在浪费所有人的时间。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开一次“大会”,一次能缩短1个小时的话,1个月就是4个小时,50个人就是200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是2650个小时! 金琪只是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就坚决不再开“长会”。这么长的时间如果用于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够创造出多少效益!既然如此,何必要让全公司的时间处于空耗之中,又要抱怨“没有时间”呢?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开短会能够更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让员工的热情在长篇累牍的讲话中消耗一空。有了这次成功的实验,金琪决定继续深入地开展公司的时间管理计划,让公司能够从容地应对市场竞争,也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从容人”!

  每个星期和每月的最后一天,金琪都会要求几个部门的主管交上一份工作计划,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在管理层内部的“小会”中相互交流、讨论,将各部门的计划综合在一起,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互协调之后,形成公司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在这样一个组织机制下,公司内部“时紧时松”的工作状态再也没有出现过,而且,金琪每个月甚至有空余时间,会带着大家进行一次聚餐或游玩活动。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一种重要的能力修炼就是时间管理,在明确的目标下,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从而让公司内的每个人都能够从容地工作,从容地为公司、为团队创造效益。时间是每个人最珍贵的资源,也是生活中最昂贵的成本,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考虑时间、规划时间,生活也会变得更自由。

  如果能够把自己需要处理的事项,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列,一旦养成习惯,成为时间的掌控者也就指日可待了。人生需要在自我实现中获得自我满足,而目标实现所需的那些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任何事情几乎都可以“靠边站”。能够明确各项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人,才能在各种突发情况中,做到从容不迫——这就是从容人的魅力所在!

   

  C类事情:无用人

  在优先矩阵一节中已经说明,那些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被划分为C类事情。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大量的C类事情存在。有一些人,无论工作和生活都分不清轻重缓急,总是把时间都耗费在了那些C类事情之上,直言不讳地说,这种人就是“无用人”的代表。

  “我都计划好了要做什么,可总是有些什么事打扰自己。”对于很多初学时间管理的人来说,他们总是会产生这样的抱怨。确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有时候,它们也会让我们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将之作为优先处理的事项。

  在这里,耗费时间在C类事情上的人被称为无用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将时间耗费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而是因为他们永远被此类事情牵着鼻子走。有人敲门、有电话打进来、有临时的会议要召开,面对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谁都不能确定门的背后、电话的那端会传来怎样的消息,也无法预料到临时会议会变成就事论事、旧事重提的没结果会议。似乎没有人可以拒绝处理这些事情,但其实你可以决定自己在其中耗费多少时间。推销上门的可以直接回绝、查水表的让他3分钟内完成、产品推广电话可以挂断了事、亲朋的慰问电话告诉他们自己稍后回拨、会议主题说完就可以申请离会、没有实质内容的会议更可以拒绝参加……

  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普通人有50%~60%的时间都耗费在了C类事情上。而普通人之所以没有大的成就,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这样的时间安排,也不无关系。当有些人整日抱怨着自己没时间时,何不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有多少事情浪费在了其实并不重要的事情上。

  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除了睡觉、吃饭、休息的时间,一天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可能只剩下十三四个小时。仔细想一想,在接电话、回短信、无用的会议、被人打断等琐碎的紧迫事情上,我们消耗了多少时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时间,埋怨太多的事情干扰自己的计划,然而,事实却是他们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时间,被C类事情占用掉了大部分时间。

  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是“无用人”。这里所谓“无用人”,不是真的没有用处和价值,只是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忙于没有太大用处的C类事情,这些事情的确也需要人去处理,只是作为公司付出管理成本的职员,如果具备了时间管理的素养,能够多在B类事情上多花些时间,那将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带来多么积极的意义啊!至少这些整天忙于做C类事情的无用人还是愿意积极表现出工作的热情的,他们有着积极工作的意愿和心态,作为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或给予培训,引导这部分员工转到二象限的“从容人”群当中去。这不仅对企业有好处,对员工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及职业发展,也大有裨益。

  部分领导者也没有把时间当作一种资源,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最可贵的资源了。领导者更看重资金资源、政策资源、人脉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缺乏时间资源的意识,他们对于时间成本的认知自然也不够深入。日常工作拖拉而低效、项目推动紧张却行动缓慢是公司运营中的常态,这就是A类和C类事情做太多的原因。

  很多领导喜欢开会,开会当然有其好处,将公司所有员工聚集在一起,能够更有效率地发布信息、询问意见。但常常一个完全可以10分钟搞定的会议,延长到了半小时;明明1个小时可以解决问题的会议,却被开成一场有中场休息的“茶话会”式的会议。有时候,一场3个小时的会议结束了,却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的收益,领导的那些“鼓舞”收效甚微,员工们也只是静静地看着领导发着呆……某些领导喜欢进行长篇累牍的讲话,可能只是为了给员工“打鸡血”,但结果往往是将员工的工作激情消磨一空。

  作为公司领导,应该想办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而不是成为时间的浪费者,成为一个“无用人”。领导们要有意识地让会议“缩水”,减少自己、也减少大家在C类事情上耗费的时间。同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一个部门有10个人,如果能够每个月将会议缩减10个小时,一个月就能节省100个小时的时间!而这100个小时能给公司带来更多额外的价值!很多时候,职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用,而是没有将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于是,时间消耗了,目标却没有实现,变成为了时间管理矩阵中“无用人”的代表。时间是最公平的,也是最可贵的财富,有人的时间很廉价,开开会、打打电话、发发呆就过去了;有人的时间却在不停地为自己带来收益和愉悦。

   

  D类事情:懒惰人

  D类事情既不重要,也不紧迫,但往往会让一些人沉沦其中而无法自拔。玩游戏、看电视剧、看小说,这些都能让我们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但要说它们有多重要、有多紧迫,就是妄谈了。将时间都浪费在D类事情上的人,必然是“懒惰人”的一员。

  人们常常会说一个人很懒,“就知道玩游戏、上网、看小说”,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的辩解——“劳逸结合”。对于时间管理,我们从来不否认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更加推荐大家可以做到真正的劳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工作、学习,不知休息。但对于“懒惰人”则不同,往往当他们说过“让我休息一会,上会儿网、看会儿电视”之后,他们就躺在床上安心地睡觉了,至于有什么事要处理的,“明天再说吧”……

  大部分人都有天生的惰性,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能2个小时以后做的事情,就绝不马上做完……正是因为这样的惰性,D类事情虽然既不重要、也不紧迫,却往往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很多人宁愿将时间消耗在D类事情上,也不去处理那些重要或紧迫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付出代价。想要取得时间管理的胜利,我们不可能一点代价都不付出,事实上,高效的时间管理在前期会让我们感到相当辛苦,而懒惰人是最拒绝辛苦的一类人,哪怕只是一点点辛苦。

  人都是有惰性的,就好像我们都喜欢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但打扫、整理实在是太辛苦的一件事。我们渴望一个美好的结果,却不愿忍受其中的一点痛苦,那么,我们就只能慢慢习惯那个脏、乱、差的家居环境,只能在“阿Q精神”中自我安慰。

  生活通常有两种思路:即由过程到结果和由结果到过程。在时间管理中,当我们关注到结果的那段过程时,我们常常会因为其中的“麻烦”望而却步,但如果我们先看到那个结果,再由结果反推过程,我们或许会更容易接受其中的辛苦。我们想要干净、整洁的家,那要怎么实现这个愿望呢?只有勤快地打扫、整理……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辛苦的忍受能力,我们能忍受洗碗的辛苦,却不能接受擦窗子的劳累;我们能忍受1个小时认真学习,却不能忍受8个小时辛苦工作。这时,我们不妨从小事做起,既然那些“大事”让自己难以承受,那么,改换一种认知和方法,只做小事、简单的事情就好。

  其实,高效、及时地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尤其是对于懒惰人来说,我们常常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处理小事的效率实在让人惊叹!但他们就是狠不下心,让自己投入到“大事”中去。那么,我们不妨将大事化小,把那些分量沉重、过程复杂、用时长的“大事”分割开来,分成若干件小事,我们就能够勤快许多。

  曾经有个“懒惰人”,他的改变经历实在新奇。作为一个懒惰人,他也知道懒惰不好,不想再浪费时间在那些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之中。于是,他给自己做了这样一个规定:对所做的重要事情做记录,每做完一件重要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就能赚到15分钟的时间。重要的事情不以时长、大小为区分,赚到的时间可以累积但不可以预支,他计划一年下来,把所有赚到的时间用于各种“玩”的事情上面。

  他就这样和自己做起了交易,看似荒诞的做法,却带来了不俗的效果。每做完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要做记录,这让他感到了很强的紧迫感。但这样的交易,却让他真正地进入了劳逸结合的状态,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玩耍,他只能去做更多重要的事;为了能有1天“肆意妄为”的时间,他能够忍受一周不看电视、不逛街。我们或许可以心安理得地欺骗别人,但却不能欺骗自己——自己往往是自己最好的监督人。有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会去翻翻自己的“账本”,看看自己今天做了多少事,赚了多少时间,以前那种随心所欲的感觉也从此一去不返了。

  劳逸结合是时间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懒惰人却将之作为借口,肆意地将时间用于“逸”,而不去劳动。很多懒惰人并不是不珍惜时间,相反,他们对于时间的重要性看得也很透彻,但他们却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害怕浪费时间。这种恐惧让他们在行动中畏手畏脚,认为如果自己没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就会浪费时间。其实,只要开始做了,就不可能是完全浪费时间的。即使结果是失败,也从中获得了经验与教训,这样的失败也让时间变得有价值。过多的计划往往会成为“纸上谈兵”,计划来计划去,考虑这个、害怕那个,最终的结果就是时间没有了,我们却一无所获。

  人的惰性在于对辛苦、失败的逃避,在于对自己的放纵。于是,有人开始做一些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它们既不辛苦,也没有失败可言,安逸于此却一事无成。不想成为一事无成的“懒惰人”,就必须放弃那些不重要、不紧迫的事,以有清晰目的和价值的行动、具体而准确的动作,用有限的时间,去获得无限可能的未来!

   

  中篇 物所生,心所动

  事物之所以产生、发生,是由于用心去做、去驱动。

  心在哪里,事情就在哪里;事情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

  我们投入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在什么领域投入时间,就会在什么领域获得回报。

  职业人士通常意义的成功是在工作和事业上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以获得别墅、豪车以及巨额金钱。从大部分职业人的客观条件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来讲,我希望大部分职场人士能够通过学会时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获得一个相对于自身的“成功”,即获得一个进取、愉快、平衡的生活状态和充实、无悔的人生,而非只是追求金钱和物质,却失去了健康、心智、休闲、家庭等其他人生重要的方面。从这个角度看,时间管理的执行取决于价值观的差异。

  我建议当代职业人应该把时间适度均衡地分配到六大领域中去,即身、心、乐、家、业、财6个方面。在每个领域都要根据“优先矩阵”的理念,多做重要而不紧迫的B类事情,从而获得从容、均衡的生活状态,乃至从容的一生。

  第3章 身——健康时间管理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健康管理即时间管理矩阵当中的B类事情,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时间来打理和执行,而职业人常常忽视健康状况,较少对健康事项进行时间投入,或者一再拖延有关健康管理事项的执行。

  人生目标并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很多人总是把自己的目标定义为赚了多少钱、掌握多大权、开着什么车……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金钱和物质,它们无疑能够为我们带来舒适的人生享受,也可以在某方面衡量我们的努力成果。然而,人活在这个世上,享受人生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人都在一直努力奋斗着,为了金钱、为了权力,为了获得身心的愉悦,也为了见证家庭的美好……无论是为了什么,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事实上,正是这样一副脆弱的身体,支撑着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人都曾经历过年少轻狂的阶段,虽然父母们常跟子女们唠叨说要照顾好身体,可子女们年轻时没有多少人把这些当一回事。年轻人总是太自信,不过就是感冒、咳嗽、发烧,过两天就好了;精神不好,撑一天睡一觉就好了。而时过境迁,当人们回忆起那段时光的时候,大多会为自己感到惊讶,当初的自己怎么能那么看得开,那么相信自己的恢复能力。职场打拼,必须有好身体,可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我的身体,我还不知道吗?”每当这句台词出现在影视剧中时,说出这句话的人就必定会被检查出某种“不治之症”。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真的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很多人认为,不生病的身体就是健康的,却不知道很多健康隐患早已埋下了隐患,直至病入膏肓才幡然醒悟。还有人会说,公司没有统一安排员工体检或自己没有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即使公司没有安排,也应该尽量保证一年至少一次体检。而在平时,我们应学会从身体的某些细节来了解它。

  figure_0040_0006

  人体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有四大组织,它们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几种组织相互结合,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就是器官。如骨骼、脑、心脏、肺、肝脏、胃等。非医学专业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生理知识来大致掌握这些器官的位置、功能,以及如何保护和保养它们。

  脸是人最显著的外貌特征,可以通过脸来分辨不同的人。了解身体同样如此,人体健康问题中有超过7成会在脸部有所体现。

  通常会将黑眼圈看作是没睡好的缘故。但黑眼圈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黑眼圈通常出现在下眼睑,而这部分的皮肤比身体其他部分都要薄,所以,下眼睑皮肤很容易反映出血液的颜色。当黑眼圈出现在我们的脸上时,就要小心自己的血液中是不是沉积了太多的废物,这通常是由肾功能失调引起的。当然,压力过大或者过度疲劳,也是黑眼圈出现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好好放松、休息休息。

  眼皮浮肿也不仅仅是因为哭多了或者水喝多了。有时候,明明睡前没有喝多少水,可早上照镜子却看到一对浮肿的眼皮。尤其是当感到下身无力、口干舌燥时,就有很可能是体液失调的原因。肾是负责将人体多余水分排出体外的,而一旦身体缺水,肾就会放慢新陈代谢,将水分囤积起来,这就造成了浮肿。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喝上一大杯水即可。

  针眼通常会让人感到很强的疼痛感,但也会很快自愈。当然,针眼的出现,其实是病菌感染造成的。由于病菌感染,睫毛根部会进入到眼中,从而引发发炎。因为针眼通常会很快自愈,很多人不将其当作一回事。然而,针眼其实是免疫力衰退的标志,尤其是当针眼反复出现时,就需要多喝些补中益气汤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嘴唇与下眼睑一样,都能够反映出血液的颜色。嘴唇的表皮则比下眼睑更薄,对此反映得也更充分。而无论嘴唇是过白或过红,都不是好的征兆。如果嘴唇过白,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血红细胞不足——也就是贫血了,多吃动物内脏或豆腐会有些好处。很多人会喜欢“唇红齿白”的样子,但“唇红”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嘴唇过红,那就可能得了中医所说的“热症”。热症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自然是需要给身体降降火了,而“虚热”则大多是由身体水分流失引起的。这时,我们就要多吃新鲜水果或喝水来补充水分,化解体内多余的热量。

  有些人会有很重的“口气”,即使刷牙也没有多少缓解,这通常是牙齿得了病。当病菌进入牙根与牙龈的缝隙中时,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引发牙龈炎,并滋生“口气”。当然,如果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渣长期积累之后,也会形成牙垢,从而使呼出的气味变得难闻。这种情况下,洗牙是很好的选择。

  最让人尴尬的无疑是睡觉流口水。有时候,趴在桌子上睡觉,却流了一胳膊的口水;有时候,躺在床上做着美梦,却被湿了的枕头弄醒;有时候,只是早起时挂在嘴角的一点口水……流口水,自然是唾液分泌过多,究其原因,则是肠胃功能虚弱,导致水分无法被充分吸收,造成唾液被稀释而流了出来。舌头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之一,也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一块肌肉,舌头的颜色则透露出很多身体的信息。当血液中废物增多,而体内水分又供应不足时,由于缺氧血与含氧血相混合,舌头就会随着血管的颜色而发紫。维持清淡的饮食,做些有氧运动则会改善这种状况。

  而当舌苔泛黄时,就要加强对感冒的预防工作了,注意保暖、多吃清淡去火的食物睡前喝杯热牛奶等都能有效地降低感冒的可能。舌苔泛黑,则是体温升高的表现,体温升高到不一定就是发烧,剧烈运动之后或者处于愤怒之中,舌苔也会泛黑。洗个热水澡,做些放松运动会有所缓解。

  鼻头粉刺则很可能是消化不良的原因,可以多吃些香蕉、红薯之类的食物,从而保持消化道的通畅。鼻头发红则是肝脏超载的警兆,尤其是当喝酒时,由于酒精分解不及时,肝脏超负荷运作,鼻头出现发红。因此,控制饮酒十分重要。

  白里透红的脸颊是很多人的最爱,也有人认为红红的脸颊可爱,有人认为苍白的脸颊有气质。如果只是为了好看,现代那些高超的化妆技术,完全可以满足这类需求。但卸下妆容,脸颊也是身体健康的指示标。

  有时候,照镜子检查一下自己的面部皮肤、眼睛、鼻子、口舌、耳朵,是否有异常状态和变化,可以及早发现很多潜在的或初期的疾病,从而尽早地做出相应的处理。

  在人体躯干中,最重要的骨骼就是脊椎,怎样测试自己的脊椎是否健康呢?保持平时的站姿,让自己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之下,这时候让人从自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为自己拍张侧身照。仔细看看照片,你的头部是否与肩部在一条直线上,而不是向前或向后倾斜?背部下半部分是否有向内的一个小弧度,而不是一个大弧度或是向外的?如果答案为否定的,那么,你的站姿就有错误。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外观、气质,也会导致脊椎劳损的发生,甚至会压迫到神经,从而引发头晕、肩酸等症状!

  为了自己的脊椎健康,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站在门框处,双手分别抓住9点钟和3点钟的位置,尽量向前倾斜身体,重复几次后,再将双手放在11点钟和1点种的位置,重复几次。从而为脊椎做一次梳理运动,改善身体。

  接下来,再来测试一下自己的平衡性。将双脚前后排列,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用后脚脚尖抵住前脚脚跟,双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闭上双眼,默数10下。在这10秒中,你的身体是否出现了晃动?如果是的话,你的平衡性就有待提高,否则,在日常行走中,由于用力不均,脚踝和膝盖就可能出现损伤,脊椎劳损的问题也会随之发生。

  要提高自己的平衡性,可以时常做出“金鸡独立”的姿势,比如刷牙、看电视的时候,都可以做这种练习。身体也是生命的根本,是人天生拥有的一种基本资源,要让自己每天的24小时产生更大的效益,就必须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正常运转。当然,了解自己的身体不只是通过局部器官在超载时发出警报,更应主动了解其生理构造及功能,细心给予保护和保养。只有关注这些细节,我们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保证它24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

  你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吗

  了解了自己的身体,我们自然可以在身体患病之前或初期,采取相应的预防或解决措施,但这样的后知后觉,终究是慢了一步,仍是被身体拖着走。我们要掌控自己的时间,也要掌控自己的身体,而这就要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做起。

  现在的人们,太多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人们似乎习惯了工作日拼命工作,晚上还会玩乐到夜里12点,每天以一种萎靡的状态艰难地离开被窝,来不及吃早饭就睡眼惺忪地赶去公司上班。而一旦到了周末,夜生活就“嗨到爆”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凌晨2点之后睡觉是极为普遍的,毕竟,第二天可以美美地睡上12个小时。事实上,睡得晚、蔬果吃得少、喝烫水、憋大便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正让人们距离癌症越来越近!

  一些滚烫的食物或饮料,总是会赢得很多人的喜爱,如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太行山区的烫粥、新疆地区的奶茶,还有很多人爱吃的麻辣烫……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饮食如果不“趁热吃喝”,那还有什么乐趣?可是,正是这些“趁热”的饮食文化,让人们的食道面临着极大的癌变威胁。由于滚烫的食物或饮料进入食道之后,会烫伤食道黏膜,从而引发口腔黏膜炎、食道炎等病症,久而久之,这些炎症也会演变成癌症。而数据也确实显示了在那些热爱“趁热吃喝”的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的发生概率要高于其他地区。当面前摆上一碗热腾腾的食物或饮料时,切忌急着去品尝,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尤其是一些带馅的食物,它们的外表可能已经不烫了,但里面还是滚烫的,一定要小心“踩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而如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蔬菜比肉食还贵。大概是因为在很多人的食谱中,蔬果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坐在饭桌旁边,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哀叹”:怎么又是这么多大鱼大肉……尤其是在饭局中,蔬菜实在是少见得很。而一顿饭结束之后,那些大鱼大肉还剩下那么多,蔬菜却“光盘”。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蔬菜吃起来实在是没意思,还是做“肉食动物”的好。蔬果吃得少,其最明显的后果就是人会变得肥胖,而肥胖也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蔬果中蕴含着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维生素缺失会导致患上癌症的概率大大增加。即使不是为了预防癌症,也应多食蔬果,蔬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我们的肠道蠕动,促进新陈代谢,为人体排毒。

  正如之前所说,熬夜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家常便饭。很多人是因为工作原因而不得不熬夜加班。但对于另外一部分而言,熬夜其实并不是无奈的选择,相反,他们其实非常喜欢熬夜。泡酒吧、玩夜场是很多年轻人追求的“时髦”,那些每天早睡早起的人,在他们看来都是“OUT”的。但作为昼伏夜出的“派对动物”,他们的生物钟会失调、褪黑素会被夜间灯光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也会大幅下降。英国科学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世界上99.3%的癌症患者常年熬夜!有时候,我们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熬夜,但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2点。如果不得不加班到凌晨,那最好拉上窗帘,为人体营造一个“夜晚”的环境。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旦坐下来就再也不想动了。在公司上班坐了一天后,回到家中坐到沙发上又不愿意再离开。然而,久坐对于人体的危害极大。由于坐姿原因,久坐会给颈椎、脊椎带来极大的压力。根据德国相关专家的研究,人体的免疫细胞数量,其实是与活动量成正比关系的,久坐不动,人体免疫细胞必然会大大减少。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也会因此大大增高。当我们坐下2小时左右时,就必须让自己站起来,活动15分钟。

  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中,实在有太多因素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二手烟、过度装修、空气污染……对于这些有害因素,我们有时候实在是无能为力,但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降低我们的身体所受到的危害。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开始坚持一个健康的习惯,就是每天清晨喝上一杯温开水。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杯水,但对于人体健康和延年益寿而言,都有着莫大的好处。清晨空腹饮水,可以有效利尿、利便,既可以预防习惯性便秘,也可以帮助人体排毒。由于晚餐是我们生活中最正式的一顿饭,因此容易在晚上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这与我们食谱中过多的肉类食物也有很大的关系。经过一个晚上的分解代谢,这些动物蛋白中的一些毒性物质会囤积在体内,这时候一杯利尿、利便的温开水,就能很好地帮助人体将其排出体外。除了动物蛋白中的毒性物质之外,前一天涉入的过多的氯化钠也会因此得以排出,从而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另外,在一夜的睡眠当中,由于汗液和呼吸等因素,体内的水分会流失很多,血液也会因此变得粘稠,血管腔更会因为血容量的减少而变窄,甚至是闭塞,这也会提高心绞痛的发病概率,睡醒后喝上一杯水,能够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喝完这杯温开水之后,就要吃上一顿美美的营养早餐了。早餐为我们每天的脑力活动提供了能量,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较差的人,很难在清晨保持敏锐的思考和灵活的反应,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会因此降低。而对于热衷于减肥的人而言,良好的早餐习惯是预防发胖的有效手段。

  不仅是在早餐中,在每一次饮食活动中,膳食的营养搭配都极为重要。每天必须进食足够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才能实现合理膳食。而“吃到扶墙”则是一种对身体极为有害的饮食习惯。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女士由于暴饮暴食,甚至吃到了“胃爆炸”的程度。

  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但在工作之余,完全可以拥有半个小时的自主支配时间。这半个小时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用来闲聊,同样可以用来进行一次有氧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忧郁症等病症,还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快乐、自信。这样的运动最好是在日出后,空气较为清新时进行。

  而在每天除了睡觉、工作之外的8小时中,我们最好能够拥有更加广泛的兴趣爱好,让身体处于劳逸结合之中。看一本漫画、几则笑话,让自己放声大笑一次;收集一本邮册、几张剪纸,让自己感受更多的成就感;陪家人聊聊天、和朋友谈谈心,让自己心情愉悦。这些活动既能让我们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能够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提高。对于身体而言,愉悦的心情、亲密的关系,能够有效预防与减缓心脏疾病。

  度过一天之后,我们就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最好能够保证自己每天23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当然,睡眠的质量通常比睡眠时间的长短更为重要。保证床、被子、枕头的舒适程度,让自己自然、舒适地躺在被窝里;做上几次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将工作的烦闷、生活的兴奋都排除脑外,从而以轻松、平静的身心进入睡眠。

  根据身体机能的发生时间及生物钟的规律,有健康专家为大家设计了一张晚间的适宜活动时间表。

  晚间自我调节时间表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让我们远离各种病症。虽然人们不能逃避工作压力,躲不开客户和朋友的饭局,也脱离不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但你可以尽量调整自己的健康习惯,通过保护、保养和锻炼,积极应对。避免过度消费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本金,避免身体资源枯竭加快。高效的时间管理首先要有高效的健康管理。

  恰当的时间,适合的运动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每天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人们会看到很多老年人聚在一起,在公园、在广场、在路边,或打着太极拳,或跳着“广场舞”……当然,运动不只是空闲时间较多的老年人的特权,即使是在公司里,健身也成了很多职场人的共同话题:“××家健身房的环境好、教练好;×××健身卡实惠、适合自己……”运动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然而,无论是什么事情,即使是运动,都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同时,不同年龄和不同体质的人,也应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恰当的运动不仅能让身体时刻处于最佳的状态,还能维持精神健康,并实现很多人的减肥梦想;但如果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做不恰当的运动,不仅不会得到什么益处,还会让身体面临受伤或疾病的威胁。

  适合大众健身的运动形式有很多,根据条件和自然环境,可以选择在室内和户外运动。常见的健身运动有健身器械、跑步、走步、游泳、瑜伽、太极、舞蹈等,以及球类运动如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但要注意的是,运动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根据自身情况、时间、地点等条件,合理地安排好运动的时间、锻炼的频次。不要看周围的某人“玩”某项运动很好,你也一定要挑战这项运动,事先要判断一下它是否适合自己。

  当身体处于病痛之中时,尤其是在出现流感症状时,运动则可以适当减少或者取消。很多人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即使是在病痛之中,也不愿改变每日运动的习惯。但是,当处于发烧、咳嗽、关节痛或胸闷时,最好还是不要坚持运动了。这些病症都是人体在细菌或病毒感染下,作出的严重的应激反应。这时候,如果还坚持运动的话,反而会造成人体水分的大量流失,使病情加重。因此,既然已经生病了,我们还是休养几天,多睡点觉、多喝点水,让身体尽快恢复,从而继续自己的运动计划。

  而对于自己的运动计划,还是要保持理智的。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是运动计划开展初期,常常会感到肌肉酸痛。其实,肌肉酸痛是一件好事,这是肌肉生长的象征。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让自己的肌肉适当放松一下。很多人感受到了肌肉酸痛,反而会因为运动成效的出现,继续加大运动量,激励自己“再接再厉”。事与愿违的是,在肌肉出现酸痛感,尤其是当酸痛感较为强烈时,维持或加大运动量会造成肌腱和韧带承担过大的压力,运动效率会降低,身体也会因此受伤,而肌肉可能会缩小!当肌肉出现酸痛感时,应该适当放缓运动的脚步,给肌肉生长留出一点时间。如果肌肉酸痛感强烈,你可以采取每天2~3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冰敷的方法来让酸痛感有所减缓,这种情况下运动计划则必须完全中止。

  由于白天都要忙于各种工作,人们往往会把运动放在晚上进行。当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在短时间的休息后,又要忙于家务。吃完饭、洗过碗,时钟也指到了晚上7点,为了能够拥有休息、洗澡的时间,并在晚上10点左右上床睡觉,就“不得不”在饭后开始运动了。对于以“吃货”自称的人而言,吃饭实在是一件“罪恶”的事,既想吃,又不想长胖,因此,他们会选择尽快将吃掉的食物消化、燃烧干净。无论是哪种情况,饭后立即运动都是不可取的。吃过饭之后,身体的血液会大量流入到胃肠之中以促进消化,这是因为人体会自动将血液输送到急需能量的器官。但在饭后运动,就出现了肌肉与胃肠“抢血”的情况,更有力量的肌肉当然会更胜一筹,胃肠就面临着“缺血”的风险,而胃痉挛、胃胀等症状就会相伴而生。因此,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立即运动。

  为了防止长期中止运动计划,导致身体“不良因子”反弹,即使是在高温或酷寒之下,也应坚持少量运动。冬季气候比较寒冷,运动幅度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对于爱运动的人而言,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对于老年人而言,散散步、打打太极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有雾霾天气出现,老年人应该更多地选择室内运动方式;中年人的体力已经有些不足,快走、慢跑等低冲击的有氧运动,更适合;而年轻人则可以进行跑步之类的高冲击有氧运动。在日晒强度较高的夏天,尤其是气温达到35℃时,运动还是放在空调房里进行吧,毕竟在“火炉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在室外太阳下中暑性痉挛、中暑虚脱甚至热射病更容易发生。即使是气温较低的初秋,要进行户外运动,也要尽量缩短运动时间并及时补水。

  不考虑工作时间限制的话,下午四五点是运动的最佳时机。在这样的时间点,人体的温度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而且肌肉的柔韧性也最好,力量强度处于最高峰,运动自觉量却处于较低水平。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这个时间段很难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可以在其他时间段进行合适的运动也是极好的。

  清晨是每天运动的另一个最佳时机。其实,清晨的运动往往比晚上的运动更容易坚持下去。这大概是因为睡了一觉之后,对于新的一天有更大的热情;而忙碌了一天之后,往往会感到疲惫,而会在运动上有所懈怠。清晨的运动对于人体而言也有着莫大的好处。清晨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可以快速激活全身细胞,让自己以更加完美的状态面对一天的工作;还能够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帮助人体排除晚上积累下的毒素。当然,既然要运动,就要摄入一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身体补充能量。

  处于职场中的人,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在大量的工作任务下,人们总是为各种事忙碌着,这也使得“亚健康”状态普遍出现在工薪阶层的身上。我们并不是不想维持身心的健康,但繁忙的工作总是让人“没有时间”去运动。其实,这也只是偷懒的借口而已,运动无处不在,并不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在工作间歇时,可以伸伸腰,弯弯腿或做做健身操、或者迈步走楼梯,这些简单运动只需要5~10分钟的时间,不仅耗费时间少、方式简单,而且能有效缓解紧绷的神经,保证身心健康,并可提高工作效率。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适度运动对于思维灵敏度、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一天的工作之后,确实让人感觉十分疲惫,回到家中,甚至恨不得倒到床上就睡上一觉。然而,还要做饭洗碗,还有没完成的工作要做,还要利用这些时间进行自我提高……这些事情都需要让身体迅速从疲惫的状态中走出来。与认知相反的是,这时候进行运动并不会让我们更加疲惫,反而会在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中,补充大脑所需的能量,其提神效果往往比打盹还好。因此,下班之后花上20~30分钟时间,在小区里快走一圈,或者在家里做些有氧健身运动,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晚间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不恰当的运动时间、不合适的运动方式,却不一定对生命有益。一天只有24个小时,8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当然要用来充分休息,而运动则可以穿插在另外的16个小时里。

  让身体快乐起来

  身体对喜怒哀乐是有反应的。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就会发现,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正是身体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不畅的胃肠是身体的“怒”;暗沉的肌肤是身体的“哀”;消失的病痛是身体的“喜”;满满的活力则是身体的“乐”,只有身心平衡健康,身体才会真正的快乐起来!

  然而,根据我国台湾地区著名的董氏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受访者的身体快乐指数平均值只能勉强达到及格线,身体不快乐的人占据了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对比研究还发现,身体最不快乐的并不是疾病频发的中老年人,而是20~39岁的青壮年。

  董氏基金会该调查是以“五力”为衡量指标的,即“美肌力”、“顺畅力”、“免疫力”、“舒活力”、“愉悦力”,其分别代表着肌肤状况、胃肠状况、免疫力情况、舒畅活力程度以及心理是否积极向上。根据相应的配比,以百分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分。结果却是受访者平均得分仅为63分,身体快乐指数不及格的受访者达到了37%。最令人惊奇的就是,在身强体壮的代表——20~39岁的受访者中不及格人数占比超过48%,而在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只有不到10%的人身体不快乐。

  到底怎么让身体快乐起来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了。正是因为青壮年人群蔬菜水果吃得太少,他们的身体才会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加不快乐。我们每日吃了多少蔬果、有多长时间没有吃蔬果,对于身体快乐指数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该调查结果显示,蔬果摄入达标的人中,有超过77%的人身体快乐指数超过及格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更加快乐,其每日蔬果平均摄入量远高于其他年龄组,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常言道,“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所谓的“青”,指的就是蔬菜水果。肉类是酸性食物,而人体内的体液却是碱性的。摄入大量的肉食,会导致体内的酸性过高,人体为了维持体内的酸碱度,就会从骨骼中释放钙质来平衡过度摄入的酸性。这也是越吃肉,骨质疏松却越严重的原因所在。

  爱斯基摩人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由于气候、地理原因,爱斯基摩人吃不到蔬菜瓜果,过着“以肉为食,以皮为衣”的生活。看似潇洒的生活方式,却让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7岁!

  蔬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是身心健康的必需要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曾明确指出:“成人每天至少应吃200~400克水果。”在一项针对上海白领的调查报告中,只有三成左右的人每日摄入足量的蔬果。而“国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更是发现,“国人平均油脂的摄取量占34﹪,而饮食中油脂建议量占热量30﹪以下,但最理想油脂建议量为25﹪以下;男性平均一天所摄取膳食纤维13.7克;而女性平均为14克,普遍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每天摄取量25~35 克!”

  1991 年,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建议:“民众每天最好吃5种以上不同蔬果来防癌,以预防大部分癌症发生,当前癌症仍无法治疗,由预防下手是最实际的做法。”没错,除了维持身体健康之外,蔬果更有着强效的抗癌功能。由于蔬果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其实是植物保护自己的一种基本毒素,但在进入人体之后,就会激发人体产生一种酵素,从而中和人体内致癌的化合物。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似乎都陷入了一个框架中无法自拔。为了生活,为了买房买车,为了结婚生子,我们都迫切地努力着,好像生来就是为了这些而奋斗的,其他的则可以尽情忽视,即使是身体健康和精神追求也都置之脑后。

  有很多人从来不会多在乎自己的健康,习惯了用透支身体的方式去获得普遍意义上的“成功”。就在不久前,一位年仅23岁的女白领,因为急性胃溃疡出血性休克而离开人世。她是一个可爱、开朗的小女孩,刚踏入社会的她,对于未来有着自己的憧憬,也有着激昂的热情。她与大多数白领一样,因为长期加班而不得不熬夜,晚上9点才能吃上晚饭,吃完倒头就睡。即使是在胃痛难忍时,她依然坚持上班,当她想要请假休息时,请假申请也未能得到批准,直到实在坚持不住了她才被送到医院。当她被确诊为急性胃炎时,一切都为时已晚。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胃炎,带走了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怎样对待身体,身体就会怎样回报我们!

  时代的巨轮越转越快,我们也越来越成为时代巨轮下的一个机器,上了发条就停不下来。然而,人毕竟不是机器,不能撑就别硬撑,该休息时就休息,有病痛就要给予重视。李敖曾经说过:“上帝管两头,我管中间。中间都管不好,我拿什么生活?”人生是一段过程,生活是一种无可奈何,但人生如何并不在于有多少钱。试问,辛苦挣下的那点钱,真的能够应付身体的不快乐吗?

  有些人爱美、怕胖,尤其是一些女士,肚子上多了一点肉,就吃药、节食减肥。但是健美的体型离不开合理的膳食和适当的运动。有些人服从上司,一旦老板有要求就熬夜、加班,最后老板也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有些人不爱看病,小病就忍着,或者自己买点药吃,坚持不住才去看医生。要知道“病没小病”,任何的病痛,如果不及时、不妥善地处理,都可能演变成威胁生命的病症。透支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当然不会快乐。有人说:“人在50岁前是用身体健康换金钱,在50岁后才知道用金钱换身体健康。”还有这样的说法,“中国人99%的钱用在了死前一年的抢救中,而外国人却用在了平时的保养上。”当我们花钱保养自己的爱车以防其过早报废时,何不想想怎么去保养自己的身体,避免身体过早“报废”呢?

  身体其实比精神更容易满足,吃顿好饭、做次运动、睡个好觉,有时候做做按摩、足疗,我们的身体就能快乐起来。一个快乐的身体,能够让我们更有活力、更加灵敏,我们的工作也就更有效率,生活也会更加安逸。想要一段愉悦的人生,其实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第4章 心——心智时间管理

  天天学习,时时向上

  在年轻时期,应该把较多的时间分配到心智提升方面,包括提升知识的储备,智商、情商、逆商的锻炼和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等,很多成功人士大多在心智方面胜人一筹。我个人认为,除健康投资以外,在时间及金钱上投资最大、最值得的就是心智方面的投入。

  在学生时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被要求谨记的座右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上。走上社会,人们利用大块的时间来专门学习就很难实现了,但终生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所以大家应该学会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用零碎的时间来做时间优先矩阵里的B类事情。

  身体的健康往往在于我们日常的关注,怎么吃、怎么喝、怎么运动,怎么预防、怎么治疗,都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心智管理同样如此,我们并不需要特意空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而要学会利用好每天的“碎片时间”,将学习作为生活的常态,而非当作一种任务。

  终生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什么是终生学习?就是在一生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发展的核心始终在于人,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前进提供动力。

  对于许多人而言,学习其实是相当被动的,学习中似乎总有那么多的迫不得已,小时候被家里人逼着去上学,长大了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学习……如果没有这些外部环境的压力,我们还会不会学习呢?这个答案只有自己清楚。但有一点却是不变的,就是正因为不断地被迫学习,生活质量才得以提高,人生尊严、生命价值才得以实现。学习是无法规避的选择,也是在社会生存的最佳选择。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所以,人就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人在踏入社会之后,随着认知的上升、情感的发展,拥有了比儿童和青少年更强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大多数人都开始知道如何针对自己现有的状况去设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和途径。家长监督、老师考核也成为过去,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之后,早已懂得如何去进行自我调控和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每个人的一生都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着,虽然有时完全是无意识的行为,但知识的获得却是必然的。自从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明显增快,在这样一个时代,稍有停留就会被时代的列车抛弃。

  张丽的父母如今已经退休在家,每当她回家时,他们都有大量的难题等着她去解决。给父母置办的智能手机,在他们看来,还不如黑白手机来得方便;甚至是洗衣机、电视机,他们都越来越觉得用起来不那么顺手。张丽也经常想要教他们怎么用,但他们却只是说:“你弄好放那里就行了。”当她抱怨他们不愿意学习时,他们的回应通常也都是:“都这把年纪了,ABC都不认识,学什么?你会就行了。”

  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明明前几年还是按键式手机,如今触摸屏式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主流。这个时代的学习,已经不再是抱着书本、与人交谈就能实现的了,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学会什么叫网络学习。

  计算机和互联网让时间、空间都不再成为距离。在互联网中,几乎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所有信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终于成为可能。我们只需要敲几下键盘,点几下鼠标,就能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突破了时空限制,自主学习或请教他人,学习效率因此得到飞跃。

  有时在与人交谈时,会发现有的人可能会了解并熟知一些看似不是他必须知道的知识和信息。例如,明明是做会计,却能熟练地解决计算机的各种“疑难杂症”;明明是每天忙于文字工作的作者,却能对全国、乃至全球的风景名胜如数家珍……这就是知识面宽广、爱好钻研和跨界学习的结果。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鲜事物,而要生存在这样一个时代,就不可能只懂得“吃、喝、拉、撒”,只了解自己的行业信息。人们要依靠各种生存技能过活,要凭借专业知识挣钱,但对于生活而言,这些却远远不够。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但是,难道遇到电脑死机、程序安装这样的问题,都要去找个专业的人来处理?难道社交圈就只能局限于同行之间,到了外界就一片茫然?

  figure_0058_0009

  即使是从功利一些的角度来看,虽然你学的是物流管理,但如果你还懂得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的话,是否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长远的发展前景呢?你做的是电子商务,但你能够把大数据玩得手到擒来,你的网站在众多竞争者中是否能够脱颖而出呢?你开办了一家零售企业,但你对于供应链管理有所专精,是否能让整个产业链都成为自己的利润土壤呢?而这就是跨界学习的魅力所在!

  有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时空界限就失去了作用,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切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极大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而有了这个前提,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的学习都将成为可能,一切都只在于你自己的意愿。

  当然,学习要有意愿,也要有方法。跨界学习,更多的是为了从“边界”以外的领域汲取知识,以无边界的学习获得启发,找到可以“为我所用”的信息。而不是东施效颦,“无论是否适合自己,学了再说。”有些人看到别人的某个成功之处,就不管不顾,学了再说,认为总有用到的时候。但最后却淹没于脑海之中,白白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要欣赏和赞扬,如果真的适用于自己,我们则要虚心求教,切记不能盲目模仿!

  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上,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处理,有那么的知识要学习,可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呢?有这么一句俗话:“时间就像是牙膏,挤挤还是有的。”随身携带的手机,如今已经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有了它就能随时随地地学习。但是在地铁里、公交站,很多人却是拿着手机看小说、看电视剧、玩游戏,这些对于生活而言,只是一项娱乐、消遣,对于人生的发展没有多大的意义。

  很多人经常会抱怨,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上下班的路上,可这些时间却是进行泛在学习的最好时机。所谓泛在学习,就是无时无刻地沟通,无处不在地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而智能化的今天,让泛在学习成为可能,能否进行有效的泛在学习,就在于我们有多高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学习不仅仅是上课看书,行走职场、与人沟通、察言观色都是泛在学习的大好机会,不要错过而要用心,用心就能学到知识。信息时代提供了那么多的科技手段,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接触世界, 只要尊崇天天学习的理念,就会获得随时进步的可能。

  学习犹如知识进补

  “知识改变命运”是人们常谈的一句话。很多人将出身、运气当作自己的命运,将命运看作“天命”而不可改变。宿命论从古至今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因为它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们接受了宿命论,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懈怠、消沉。但人的一生从来都不是注定的,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学习就犹如知识进补!

  最近几年,有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越来越明显——学生辛苦读到高三却放弃了高考,明明考上了大学却放弃学业,农村孩子不那么将考上重点大学当一回事,而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问题也越发凸显。在这种社会现实之下,“读书无用论”又重新粉墨登场。

  “知识改变命运”不再被人们所相信。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努力就能成功的时代,而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社会还存在着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还有诸多不公平,致使一些年轻人错误地认为“读书无用”。我们国家正在以雷霆万钧之势反腐,正在努力消除社会不公平,“拼爹”现象一定会被消除!知识才是力量!

  我一直在提倡大家学习,鼓励大家汲取各种知识,并不只是出于功利的原因。不是所有人拥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但无法否认的是,如果没有知识命运很难改变,生活也会寸步难行。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并不体现在征服他人,而在于征服自己。

  拿破仑曾说过: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服。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我们的思想和人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