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 我最不喜欢听谁的课

  然而,没过多久,又忍不住烂片瘾发作,又一次鬼使神差翻出曾经上过的那些课,与课中的自己,做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

  看的次数多了,会对曾经“烂片”主演的当下演出,多多少少有些警醒——

  话少些,再少些,省出时间给更多学生;

  不要为了幽默而幽默,课堂不是讲相声的地方;

  提问,要尽量少而有质量,多提主问题;

  课堂,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秀学生,不是你教出来的;

  课堂,要还给每个孩子,至少要让一个后进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至于普通话,年纪不小,改不了了,顺其自然。

  

  偶尔,也会有自我陶醉之时。看到那些超常发挥的教学片断,真想情不自禁地伸出右手,在左肩用力地拍——嗯,真不错,你小子,还蛮有才的嘛!

  你看他,正在上《神奇飞书》。台上突然断电,半明半昧,他居然处惊不变,“忽悠”学生站到舞台正中,让他们使尽洪荒之力,对着观众喊话。课,由此柳暗花明,“事故”变成了“故事”!

  你看他,遇见一个学生看不见屏幕上的字,不是让学生立马坐下,而是让学生与后面视力好的学生换位置。嘿!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南人北相的家伙,细心起来,比女人还细心!

  你看他,课进行了十几分钟,孩子们还是很拘谨。忽然,他摸了摸几个孩子额角,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让全班同学一起,把马甲脱了!这下,全班学生一下来劲了。课,慢慢进入高潮。

  你看他,上作文讲评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与一群陌生学生合作得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简直怀疑排练过的。整节课,就像小品一样好玩又高效!

  嗯。烂片中,也会有吉光片羽赏心悦目。看烂片的心情,似乎也春光灿烂猪八戒了。

  

  有一节课,回看的次数最多,大概看过三十几遍——嗯,确实够自恋的。居然会看自己的课三十几遍!

  这节课,主要是看学生的。尤其是那个叫孟琴靓婧的女孩,简直就是戏精,要什么,来什么。说学逗唱,一应俱全。居然在课堂上调侃起自己的美术老师!

  反复地看这节课,主要是来放松的,当小品看。是的,就是当小品看!看完后,也会偶尔自恋地总结:之所以这节课这么好玩,主要是教师发现了这个天才儿童并给了她充分的释放天性的机会。为什么这个天才儿童能够脱颖而出呢?关键是教师给予心里安全感和足够的教学民主,学生把老师当伙伴而不是老师,才会有那样融洽的气氛。

  就这样,笑一笑,十年少。同时,在笑的过程中,貌似在总结成功经验。最关键吧,看一回,崇拜一回——不是崇拜自己,是崇拜那个学生。嗯,是的,学生确实值得我们崇拜!他们天真烂漫,他们无拘无束,他们没心没肺,都是值得我们崇拜的。

  常常,是学生教我教书的。

  其实,最不愿意面对的,是那些上得一塌糊涂的课。由于准备不充分,加上学情奇葩,有些课,上了一次,体验糟糕,就再也不愿意去碰它们。

  一场梦魇!

  照理,应该主动把它忘掉,甚至埋葬,才好。

  然而,常常鬼使神差,鼓起极大勇气,重看至今想起来都会羞愧难当的课。

  看这样的课,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种心情,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很难体会。

  这感觉,大概就跟杂技演员从钢丝上掉下来,魔术师在重大的舞台上出洋相,是类似的。

  看这样的课,真的是一次心灵炼狱,仿佛重回至暗时刻。

  

  看完,发誓,再也不能这样上课!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知耻而后勇”吧。

  这样少数几节课,就像丑课陈列馆,永远地留在我的公开课记忆中。它们,绝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反而历久弥新。

  历久弥新的,其实是上砸了的疼痛感。疼痛,其实也不全是坏事。

  常常,看着看着,有了新的灵感,于是,又会演绎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新版本,当然比老版本好。于是,兴奋之余,写一篇磨课记,与往事干杯。

  于是,那些曾经伤痕累累的课,成为了美丽的珍珠。

  作者:张祖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张祖庆在课堂教学 先后获“全国多种风格流派教学观摩“特等奖、“浙江省学习主题建构教学比武”一等奖。一贯追求“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的教学境界。

  声明:本号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微信留言,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