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完整版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完整版》属于故事大全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完整版

  据说,玫瑰原来只长青枝绿叶,并不开花。后来为什么又开出了这样鲜艳的花朵呢?这在玫瑰之乡,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有座山峰,峰顶有一般清泉,人们把这清泉叫做“金泉”,把这座山叫做“水山”。

  水山脚下有个村庄,庄里有一对孤苦的男女少年,男的叫刘郎,父母早年去世,只给他留下一把柴刀和一条扁担,靠打柴为生;女的名叫翠屏,爹妈去世时只留给她一把采药铲,一只背药篓。这二人以采药为生,傍晚双双担柴背药回来。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使两人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结下比水山还高,比金泉还长的友情。不久,他们两人暗暗订下了终身。

  一天,刘郎在东山砍柴,翠屏在西山采药。刘郎觉的有些困乏,便依着柴捆睡着了。睡梦中,隐隐的闻到一阵花香,刘郎一骨碌爬起来,循着花香走去,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出现了一个月牙洞门,门上写着“水山御苑”四个大字。刘郎心想:我从小在这水山砍柴,跑遍了山上七洞八梁,二十四坡,却不知还有这么个去处?不妨進去瞧瞧有什么景致。他推门一看,啊!竟是满园盛开的花草,迎面吹来的风都是喷香的。刘郎哪里知道,这是天上王母娘娘的一处凡间花园。每年五月百花盛开的时节,王母娘娘都带众仙女来游玩、赏花。刘郎一边观赏,一边称赞,不觉来到花园正中,见有个水晶砖石砌成的花坛,花坛正中的那棵花树尤其惹人喜爱,那红扑扑的花瓣,粉茸茸的花团,多象翠屏妹妹那张笑脸啊,可惜这么好看的花只开了这么一朵。刘郎把这朵花看了又看,猛然想起,这不是玫瑰吗?水山上满山遍野都是玫瑰,可是从来不开花的呀,这里的玫瑰怎么能开花呢?又开的这么美丽。对了,我把这朵玫瑰花采回去,戴在翠屏妹妹的头上,保准好看,她一定会高兴的。于是,刘郎摘下花朵,刚想转身离去,只见两个身披盔甲、手执长予的天兵大喝一声,拦住去路:“大胆凡夫,竟敢在此采摘仙花。”说完不由分说,就把刘郎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就要带走。

  再说,在西山采药回来的翠屏,不见了刘郎,就一路寻找,一路喊着:“刘郎 -----刘郎 ---”。她向山顶寻去。忽然从前面绝壁崖上传来了刘郎的声音:“翠屏妹,我在这里。”翠屏抬头一看,只见刘郎双手被捆,站在绝壁崖上,身后站着两个竖眉横眼的天兵。翠屏朝刘郎哭着喊着奔了过去。天兵大声喝斥说:他私闯王母娘娘的御花园,竟敢摘去天下独此一朵的玫瑰花,犯下了滔天大罪,我奉命带他去做终生苦役。翠屏一听,急的拼命哭喊起来:“你不能把他带走,还我的刘郎。”天兵嘿嘿一阵冷笑:“还你的刘郎,除非水山的玫瑰都开出花来。”说完,手中的长矛往崖下一指,只听得轰一声雷响,闪过一道耀眼的火光,翠屏顿时昏倒在崖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翠屏慢慢苏醒过来,望着空荡荡的崖顶,叫了一声刘郎,又伤心的哭了起来。翠屏是个有情义、有志气的姑娘,为了让山上的玫瑰都开出花来,让心爱的刘郎回到自己身边,每当还是满天星斗的时候,她就上山一担又一担的挑金泉水浇灌山岭上的玫瑰,直到月光洒满水山的时候,才迟迟归来。山路上的石头磨烂了她的双脚,满坡的荆棘划破了她的衣衫,她那亮晶晶的汗珠,红彤彤的鲜血,滴遍了层层山岭,道道石堰。就这样浇啊浇,一直浇到第十个春天。这天翠屏姑娘又要到山上去浇水,开门一看,啊!只见满山遍野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像一串串红玛瑙,象一团团火。玫瑰花开了!翠屏姑娘惊喜万分,急忙采了一束玫瑰花,一边喊着:“刘郎哥哟,玫瑰开花了---!”一边向东山岭的绝壁崖跑去。刚跑到绝壁崖前,就听轰的一声雷响,紧接着闪过一道耀眼的光芒,闪光中从崖上飘下一个人影,翠屏定睛一看,正是朝思暮想的刘郎回来了。翠屏一下子扑到刘郎的怀抱里。刘郎抚摸着翠屏身上一道道的伤痕,看着山山岭岭盛开的玫瑰花,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滴在翠屏的面颊上,滴在鲜嫩的玫瑰花朵上。

  从此以后,水山的玫瑰每年春天都要开出鲜艳的花朵来。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对为玫瑰花开付出艰辛劳动的青年,就把水山叫做作翠屏山,把山上的金泉叫做刘郎泉。还为他俩在绝壁崖上修了一座宝塔。据说,刘郎和翠屏死后都升了仙,成了天上的花神,掌管人间的千草百花。每年玫瑰花开的时候,夫妇俩都要回来观赏,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宝塔下面玫瑰花丛中,还能听到他俩在悄悄的说知己话呢。

  传说东海里有个海龙王。海龙王有个女儿,名叫琼莲。琼莲长得又聪明又漂亮。

  常言说,美不过天堂,富不过龙王。龙王主管着水府,水府中各种宝物应有尽有。琼莲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过着富裕的生活。

  琼莲长到18岁,感到心中好烦闷。为什么呢?她自己也说不清。

  龙宫里规矩大,戒备森严,平日她不能随便到外面去。她听说,海外面有座大山,山上有佛寺古刹,风景十分优美。她只能自己在龙宫里想象这美景,可从来没见过。她多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啊!可是父母拘管得紧,又有什么法子!

  这天,老龙王夫妇出门作客去了,琼莲决定走出龙宫,就带了丫鬟翠荷偷偷地溜出大海。她一出水面,觉得外面的天地太广阔了。她往上看,蔚蓝蔚蓝的天空和大海连接在一起。极目远眺,远处水天一色,十分壮观。海上的景色这样美,人间的景色如何呢?她怀着一颗向往着美好景物的心,信步向着岸边走去。

  琼莲来到大海的岸边,天色已经慢慢地黑下来了,晚风送来了阵阵悦耳的琴声。她侧耳细听,琴声有时象风吹松涛吼不断,有时象河中流水响淙淙,有时象环佩相击丁冬响,有时象战马咆哮鸣不停。她越听,越觉得琴声悠扬,妙不可言,她打发翠荷前去看看,是什么人在那里弹琴。

  翠荷领了小姐之命,寻声来到一个寺庙。她仔细看了看,回来报告说:

  “弹琴的是一个秀才。这秀才年轻貌美,温文尔雅。他的琴弹得好极了,不用说小姐您知音,便是我这不懂音乐的人听了,也觉得动人。”翠荷报告完了,极力撺掇小姐前去听琴。

  这弹琴的书生名叫张羽。张羽从小学习刻苦,不幸父母早亡,家中贫困,只好晚间惜寺庙的灯光学习。除了攻读经史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这天晚间,张羽正在弹琴,弹到高兴之时,有根琴弦忽然发出高亢之声。

  张羽把琴慢慢地往旁边一推,自言自语地说:“琴弦忽发高亢之声,莫非有雅人在听?”他站起身来,要到外面去看看。

  琼莲在窗外听琴,听着听着,心驰神动,已完全进入了音乐的美妙境界。

  正听到高兴处,琴声嘎然而止。她还没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张羽已从室内走出来了。

  琼莲见有人走来,忙转身躲避。刚要移步时,张羽已来到面前。她举目观看,见这秀才十分英俊,不禁暗中赞叹了一声:“好一个英俊的书生!”

  张羽看见琼莲,也在心中暗想:“人间竟有这样美的女子!”这样一边想着,一边上前施礼:“小生这厢有礼了。敢问小姐贵姓芳名,家住何方?”琼莲急忙还礼,答道:“姓龙,小字琼莲,家在绿波东。”

  琼莲回答,已含蓄地告诉他,自己是龙王的女儿。可张羽却没有往这方面想,说道:“小姐为何深夜至此?”琼莲说:“刚才听到远处传来琴声,十分悦耳,特来欣赏。”张羽客气地说:“既是专为听琴而来,那就是知音了。请小姐屋里坐坐,待小生再奏一曲,敬请指教。”

  琼莲见张生很诚恳,说声“领教”,就带着侍女翠荷走进张羽的书房。

  她听完了琴,又问道:“敢问先生高姓?”张羽见问,就滔滔不绝地答道:

  “小生姓张,名羽,本贯潮州人士,暂借寺内僧房一间,早晚温习经史。”

  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小生父母早丧,只孤身一人,尚未婚娶。”

  侍女翠荷见他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深怕小姐听了多心,就假装生气的样子,嗔怪道:“你这秀才,谁问你有无妻室来?”张羽的小书童见丫鬟这样说,就走到她的面前,顽皮地说:“不仅我相公没有婚娶,我书童也还没娶妻呢!”琼莲倒落落大方,并不介意。又把自己是东海龙王的女儿的身世,如实地告诉了张羽。

  张羽见琼莲不但貌美,而且举止大方,谈吐不俗,就正式向她求婚。琼莲想了想说:“先生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您好意向我求婚,我心中倒是挺乐意的。只是有父母在堂,需要回去禀明父母。你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前来我家。我父母若同意,就可招你为婿。”张羽说:“既然你自己已经同意,何必还要等到中秋节!时间太长了,我明天就去不好吗?”琼莲说:“有情不怕隔年期。既然真心相爱,这时间也不算太长。”张羽说:“如此,就依小姐,只是不知如何能到你家里去?”琼莲说:“我家离这里并不算太远。

  虽然说沧海三千丈,险似巫山十二重,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去得了。”

  张羽没法儿,只好说:“既然小姐这样说了,只希望小姐言而有信。我张羽是个老实人。”琼莲说:“先生只管放心,只要你误不了约期就好。”

  张羽说:“小姐既已许诺,能不能给我留下个信物?”琼莲说:“我出门时,什么东西也没带。”她又想了想,说:“我身边只有一个冰蚕织的鲛绡帕,送给你权当个信物吧。”临分别时,琼莲一再叮嘱他:“八月十五日,一定要到海边来,千万不要误了日期。”

  琼莲与张羽话别的时候,书童和侍女翠荷也在道别。书童说:“翠荷,你送我个什么东西作为信物呢?”翠荷笑了笑说:“我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这把蒲扇,送给你生火炉时扇火用吧。”

  龙女琼莲走后,张羽日夜盼望中秋节早日到来。他过一天好象过一年,还离中秋节好长时间,就等不及了。他也不带领书童,一个人离开了古寺,向着海边走去。书童得知相公一个人走出,就赶紧去寻找。

  张羽走了好多天,这天走到一个半山腰里。他抬头看,见青山幽幽,古木参天。再往前走,有一条大山涧挡住去路。往前走,走不过去,往回走,又迷失了路径,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先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喘气。

  恰好东华仙姑打这里经过。张羽赶上前去施礼问路:“仙姑,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到东海去该怎么走?”东华仙姑看了看张羽,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反问道:“你是哪里人氏?因何到此地来?为何到东海去?”张羽很有礼貌地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东华仙姑,还说:“此时迷了路,请求仙姑指引。”东华仙姑又问道:“依你说来,那女子乃是龙王的女儿,你怎么敢和龙王打交道?你可知道龙王的厉害吗?”张羽说:“我看那女子很是温柔,想来她父亲也不会太厉害。”东华仙姑说:“你有所不知,龙王的脾气可大啦!他一抬头,就会掀起万丈波涛;他一翻身,就能淹没四海良田;他一生气,就能摧毁三山五岳;他一发怒,就能倒海翻江。他喜怒无常,霎时之间能兴云吐雾;转眼之时,可使雨骤风狂。你一个文弱书生,去和他打交道,倘若惹他生了气,岂不白白送掉性命!”

  张羽听了东华仙姑的话,心想,老龙王既然这样厉害,这门亲事怕是难成了。东华仙姑见他沉默不语,就劝他说:“依我之见,你还是回去吧。试想,龙王的女儿,住在海底,你如何能见得到她?”张羽听着仙姑的话,耳边响着琼莲嘱咐他的声音:“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去得了!”他就对东华仙姑说:”那女子是一片真情。就凭这一点,我也要去找她。哪怕千难万险,我决不后退。”东华仙姑问道:“怎见得那女子对你是一片真情?”

  张羽说:“她若不是一片真情,就不会给我留下信物。”说着,他把鲛绡帕拿出来给东华仙姑看。

  东华仙姑接过鲛绡帕看了看,说道:“这鲛绡帕果然是龙宫之物,看来那女子待你是一片真心,只怕她父亲脾气古怪,不肯把女儿嫁给你。”张羽虽然很发愁,但他去东海的决心和意志并未动摇。东华仙姑看到这情形,就自言自语地说:“罢罢罢,我就成全你们这件好事吧。”说着,从身边取出三件宝物:一个银锅,一枚金钱,一柄铜勺,对张羽说:“你把这三件东西带上,只要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就能降伏龙王。”

  张羽向东华仙姑行了礼,拜领了三样宝物。东华仙姑又教他用法:“你到海边,把银锅架好,用铜勺从海中舀三勺水盛在银锅里,把这枚金钱放在锅内的水中煮。银锅的水煎下去一分,海里的水就要下去十丈,若是银锅里的水煮干了,东海里的水也就干了。海里要是没有水,龙王怎么办!他怕你煮干,必然会出来求告于你。这时你和他讲条件,他自然会答应的。”张羽听了,十分高兴,又给仙姑行了礼,问去东海还有多远。东华仙姑说:“不远了,我把你送出这个山涧,再走几十里,就看到海岸了。”

  张羽谢过东华仙姑,沿着仙姑指引的方向,向着海岸走去。

  书童沿着张羽的足迹寻找主人,他赶到这里的时候,正是主人接受东华仙姑三件宝物的时候。等主人和仙姑告辞后,他就追了上去,随着主人往海岸而去。

  八月十三,张羽就带领书童赶到海岸边。他在海边等了三天,不见琼莲出来。他认定,琼莲不会食言,一定是老龙王不让她出来,他决定,按东华仙姑教的办法办。他拿出三件宝物来,让书童找了几块三角石头把银锅支起来。自己拿了铜勺到海中舀了三勺水,添在银锅里,把那枚金钱小心地放到银锅中。书童就要点火,张羽说:“再等片刻看看。”

  龙女琼莲那天与张羽告别,回到龙宫,把自己听琴、张羽求婚和约他中秋节来等等经过,对父母说了。老龙王说:“他是凡人,如何能作我水府的女婿!”并责怪女儿不该私自出水府与凡人交往。他不但不同意琼莲的婚事,反而对她管束得更严了,不准他越出水府一步。琼莲只好在龙宫里干着急。

  张羽等了又等,一直不见琼莲出来,也不见大海有别的什么动静。书童性子急,几次要点火煮,张羽一次次劝他:再等片刻。最后实在等得没有指望了,只好答应书童举火。书童点起火来,湿柴不易燃,冒着浓烟。正好他带着龙女的丫鬟翠荷送给他的那把蒲扇。他用蒲扇煽了煽,火烧得正旺,不一会儿,银锅里的水就沸腾了。这时,大海也不安起来。

  大海里的水上下翻滚,海内的大小鱼儿都急得乱跳,龟将军、鳖元帅,连同那些虾兵蟹将,一个个都慌了神,赶紧去向老龙王报告。老龙王听说,赶紧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武将们说:“必须立即兴兵,驱逐煮海者,否则,全水族都要被煮死。”文臣们说:“他既有煮海的宝物,一定有些来历。最稳妥的办法是到石佛寺中请长老出面调停,请他把火熄掉。”

  老龙王采纳了文臣的建议,派人去石佛寺央求长老。

  石佛寺长老正在禅床打坐,见东海龙王派员来求情,长老是个好心人,听说海内告急,岂能坐视不救!就答应到岸边去看看。

  长老来到岸边,见张羽和书童在用盛火煮海水。他走上前去问道:“秀才,你在煮什么?”张羽回答:“我在煮海。”长老问:“为什么要煮海?”

  张羽回答:“老龙王不通人情。他女儿琼莲真心约我来相会,是他不让他女儿出来。”长老问:“你怎么知道她是真心约你?”张羽回答:“有她给我的信物为证。”说着把琼莲赠送他的鲛绡帕拿给长老看。长老看了看,说道:

  “这真是龙宫之物。”他劝张羽不要再煮了。张羽说:“长老,你不要管我。

  老龙王若不让他女儿出来,我就不能停火!”

  长老见张羽的意志很坚定,就说道:“秀才,不要生气,也不必煮了。

  老僧带你到龙宫去,劝说龙王,让他招你为东床,由老僧作媒,你看可好?”

  张羽说:“感谢师父一片好意。只是这白茫茫的一片大水,无边无岸,小生是个凡人,如何能去得?”长老说:“秀才不必多虑,你有一片诚心,只管跟我去就是。”

  张羽吩咐书童收拾起三件宝物,以便跟着长老去会龙王。书童对长老说:

  “要去也可以,须是小姐身边的丫鬟翠荷配我。不然的话,我依旧在这里烧火煮海。”长老说:“你怎么知道翠荷肯配你?”书童说:“她也给我留了信物。”说着把扇火的蒲扇举给长老看。长老笑着对书童说:“你快收起宝物在这里等着,让你主人先跟我去见龙王。我定让有情的人全都称心如意。”

  长老带领着张羽来到水府。这时海龙王正被煮得难耐。见长老到来,喜得老远就去迎接。又见后面跟着个书生,长得眉清目秀,举止不凡。又见他有煮海的本领,对他与女儿的婚事心中已是认可了。就吩咐把书生领到客厅招待,自己和长老留在殿内商量如何安排当前的事。经过长老的劝说,老龙王同意了琼莲的婚事,并请求长老做媒。

  张羽和琼莲当晚就举行了婚礼,两人相见,说不完离别之苦,道不尽相思之情。说了一会儿眼前的幸福生活,又谈了一番日后的理想。说着说着,不觉天已大亮。这时老龙王又着人来叫他们前厅会客,会完客,老龙王就和张羽拉起家常来。老龙王问:“你煮海的宝物从何而来?”张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个穷书生,没有什么宝物,只有一片赤心。是一位仙姑送给我的。”

  老龙王说:“果然是诚心感动真佛身。可你这一煮啊,险些热煞老夫。”又笑着对女儿说:“这事都是琼莲惹出来的。”琼莲也顽皮地说:“这事全怪爹爹。依我看,幸亏这一煮!若不是这一煮啊,哪里就有今天这般美满?爹爹要是不回心转意,我倒愿意这火烧得更旺些呢。”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龙王见小女琼莲与张生情投意合,也分外高兴。就吩咐重新摆开酒宴,庆祝女儿新婚之禧。

  相传有一天,南海观世音驾着祥云来到江南,当地土地公公赶紧迎接。观音问:“此地是否有作恶多端的刁民?”土地公公回禀说:“据小神所知,钟家山有个名叫钟馗的人,对母亲很不孝。轻则骂,重则打,其行难以饶恕,望菩萨施恩点化他。”观音点了点头,驾着祥云飞走了。

  钟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样子生得十分丑陋,大脑壳,红头发,凸眼睛,鲢鱼嘴,络腮胡,身子又粗又壮,活像一头牛牯。他又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屠夫,人称他是“鬼见怕”。钟馗年过四十,还没娶上媳妇。因此,他常常抱怨母亲将他生得如此难看。母亲年岁已高,手脚没有以前灵便,伺候钟馗稍有不周,不是换来凶喝辱骂,就是拳打脚踢。虽说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母亲还是怕他怕得不得了。

  这一年五月初五,正是乡里善男信女朝拜观音的时候。钟馗站在道旁,呆呆地望着去观音庙朝拜的人群,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观音变成一位老翁,走到钟馗面前笑眯眯地问:“小兄弟,站在这里发什么呆?你怎么不去朝拜菩萨?”

  钟馗见老者慈眉善目,连忙回答:“我也想去朝拜观音,怎奈天天帮人杀猪,去不得!”老者说:“朝善只需真心诚意,不必如此计较,不如你从今天起就吃斋吧。只要心意到了,观音是不会怪罪你的。”钟馗听老者之言很有道理,便想追赶朝圣的人群,转念一想,为难地说:“可……我的屠刀没有地方放。”老者又出主意说:“把屠刀投入那边的山塘不就得了。”钟馗听从了老者的话,丢下屠刀就跟一群朝拜观音的信徒们走了。

  约莫走了十几里路,钟馗想:朝拜菩萨是为了忏悔过错、积德行善,而我把屠刀丢在山塘,倘若有耕牛下塘戏水,屠刀割破牛脚,牛受了伤不能耕田,岂不是害了农夫?还有,要是有小孩下塘摸鱼捉虾,被屠刀割伤了手脚,小孩的父母该多么伤心?那更是罪过。

  于是,钟馗匆匆折回把丢弃在山塘里的屠刀捞上来,脱下身上血迹斑斑的围裙,把屠刀包好背在自己的背上,再匆忙去追赶朝拜的人群。

  钟馗饿着肚子一直走到天擦黑,也没有赶上朝圣的人群。他前眺后望,只见四野暮色苍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不禁心里发怵,加快了脚步。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忽见山坡上有一座茅屋,从里面透出丝丝亮光。他走近一看,竹编的房门虚掩着。轻轻推开门,他看见一个衣着朴素、举止端庄的中年妇人坐在四方的竹桌旁,就着油灯的亮光正聚精会神地做针线活儿。

  钟馗一看,妇人周身散发一股祥和之气,也不好意思像以前那样粗声粗气地讲话了,这还是他平生第一次如此这般轻声细语:“大嫂,我能不能进来歇歇脚,讨口水喝?”

  那妇人既不停手,也不抬头,不紧不慢地问他:“你是什么人?”

  钟馗道:“我要去观音庙朝拜菩萨,不想在路上耽搁了,没能赶上朝圣的人群。我对这里的山路不熟,不敢继续前行。如果大嫂能行个方便,就让我借宿一晚,明天天一亮我立刻上路。”

  那妇人慢慢抬起头,见了钟馗那副“鬼见怕”的模样竟然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十分和蔼地说:“啊,原来是朝拜观音菩萨的香客,快请进来吧。茶壶里有茶,饭甑里有饭,橱柜里有菜,你尽管吃喝。”钟馗一听,喜出望外,连连拱手作揖,称谢不已。

  等钟馗吃喝完毕,妇人站起身说:“奴家的男人外出做生意去了,晚上回不来了,你将就一下,在这张竹桌上歇息吧。”说完,就进内间熄灯歇息了。钟馗听从妇人的吩咐,伏在桌上一会儿就睡着了。

  睡到半夜,妇人忽然在内间大声呻吟起来,像是病了。钟馗被呻吟声惊醒,忙问:“大嫂,你哪里不舒服?”妇人说:“我有个老毛病,常常肚子痛,不想今天这病又发作了。”钟馗问:“那你平时都吃什么药,我帮得上忙吗?”妇人说:“往常我丈夫在家,用手轻轻揉我的肚皮就能止痛了。”

  钟馗一听,为难了:“大嫂,你知道你丈夫在哪儿?我去请他赶回来。”妇人说:“他没有一个固定的落脚处,谁知他今晚住在何处。”说罢,又不住地呻吟起来,听声音,她一定非常难受。钟馗在外面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站在门口,犹豫半天,心想:这深更半夜,只有我们两个人,我怎能进她的房间揉她的肚皮?唉!怎么办?她若这样痛到天亮,岂不痛死了?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想到这里,他急中生智,忙道:“大嫂,我有办法了。”说着便推门进去,从衣兜里掏出朝拜用的黄表纸说:“我在你的肚皮上垫上七层黄表纸,然后给你揉肚止痛。这样,就不会冒犯你了。”妇人见钟馗一脸真诚,便点头同意了。钟馗放好纸,用手轻轻揉起来。这一揉,妇人立即安静下来,慢慢闭上眼睛睡着了。钟馗因长途跋涉,身子疲惫,不知不觉歪倒在妇人的床上,也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钟馗起身一看,昨晚的妇人、茅屋、竹床、家什……一概无影无踪了,只有自己的手里握着一张黄表纸,纸上还有字。可他大字不识一个,不知写的是啥。这时,正好来了一个秀才模样的过路人。钟馗忙上前施礼,把昨晚的事跟这人讲了一遍,并把纸递给他看。秀才接过黄表纸,念道:“你已朝见真佛,不必上观音庙了,还是赶快回家朝拜家里那尊倒穿鞋的菩萨吧。”

  听到这里,钟馗知道这是观音菩萨在点化自己,于是他跪拜四方,叩谢菩萨。

  黄昏时分,钟馗心神不定地往家赶,心想:我家除了老母,哪里供过什么倒穿鞋的菩萨?难道观音菩萨到我家去了不成?他想起自己以往对母亲的不孝,心里不免有些后悔。要是母亲把一切都说了,观音一生气,自己岂不要受到惩罚?他来到家门口,壮起胆子叫门。

  话说他母亲昨天听人说,钟馗也朝拜观音去了,要三四天才能回家,这会儿听见儿子在外叫自己,心想怎么两天就回来了?准是他半路折回,对菩萨心不诚。

  此刻,天已经黑了,钟母刚脱鞋上床打算睡觉,儿子在门外一叫,吓得她慌里慌张滚下床,把鞋都穿倒了。门一开,钟馗低头一瞧,母亲倒穿着鞋,晓得黄裱纸上所写的“倒穿鞋菩萨”就是自己的母亲。于是,钟馗扑通一声跪在母亲跟前,连连叩头,乞求母亲的宽恕。

  从此,他孝敬母亲,不敢有半点差池。为赡养老母,他仍旧宰猪赚钱,但脾气与以往判若两人。就这样在母亲百年之后,钟馗放下屠刀,另谋生路。

  天上一瞬,人间数年。观音在天上打了个盹,醒来突然发现受她点化的钟馗已放下屠刀,改邪归正。于是,她驾着祥云赶到钟家山,喊醒钟馗,将他升上天庭。因钟馗长相难看,众仙都不肯与他共事。观音只得把他遣回凡间,令他掌管妖魔鬼怪,保佑天下平安,于是,钟馗成了真正的“鬼见怕”。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掸檐尘,清扫清扫。在先前,掸檐尘可不是为了整洁……

  传说,从前人的身上附着一个人眼看不见的、通灵性的坏东西——三尸神。这三尸神一天到晚就是搬弄人的是非,说人的坏话。三尸神每个月要上天庭一次,向玉皇大帝报告人在世上的种种情况。可是,这三尸神从来都不如实向玉帝禀报,每次上天都是尽说人的坏话。不是“张三偷懒”,就是“李四奸刁”;不是“王五偷盗”,就是“钱六抢劫”……从来没有在玉帝面前讲过人的一句好话。

  日久天长,玉帝就对人产生了坏印象,很想惩罚惩罚人。但惩罚些什么人?怎样去惩罚?玉帝还有点拿不定主意。他想,要是不相信三尸神的话吧,回回禀报的情况又差不多;全相信吧,世上怎么竟连一个好人也没有?

  有一年,玉帝听见三尸神接连报告,说人最近不断地咒骂天庭,不但怨詈天神,对玉帝也多有不敬之词。这一说,玉皇大帝十分生气,觉得再不惩治惩治人,就显得天宫太软弱无能了。于是,他对着三尸神和手执钢鞭的王灵官,降旨道:“三尸神立刻下凡,挨家挨户对每个人进行巡查,凡是亵渎天庭、不奉公守法的坏人,把他们的名字全写到这人家的墙壁上。笔画要轻细,不要让人觉察。待到大年夜,王灵官执鞭下凡,只要是墙上写了名字的坏人,统统击杀,一个不漏!”

  玉帝这道圣旨一下,奸邪恶毒的三尸神正中下怀。他哼着不三不四的小曲,兴冲冲回到人间,不问青红皂白,便挨家挨户往墙上写开了名字。这家有一人,墙上写一个;那家有两人,墙上写一双……总之,哪家有几个人,三尸神就在墙上写几个名字。

  这一空前骇人听闻的消息,让各家的灶君知道了。灶君爷们秉性善良,为人忠厚,是百姓家里的主事神。于是灶君们焦急万分地聚集在一起,商议怎样解除即将降临到百姓头上的这场劫难,又不得罪玉皇大帝。商量来,议论去,灶君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腊月二十三送灶那天,每户百姓家里的灶君,都郑重地关照家里的人,一定要他们在除夕的白天,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直至檐梁壁墙上的陈年垢污都要彻底清扫,掸掸干净,以迎接新年。老百姓都高高兴兴地这样做了。

  到了大年夜晚上,王灵官奉玉帝之命,果真下凡查看来了。他手执钢鞭,怒目圆睁,凶神恶煞般挨家挨户地巡查写在墙上的人名字,以便动手。可是,王灵官一路查找过去,家家户户墙壁上干干净净,不要说没有人名字,连一点灰尘都找不到。他哪里知道三尸神写在壁墙上的人名字,连同尘污一起,统统在大掸檐尘时被掸掉了。

  王灵官脾气火暴,十分生气。他气呼呼回到天庭复旨,狠狠告了三尸神一状:“三尸神无事生非,造谣取宠,诽谤世人。百姓家墙上,没有一家写有名字的。”

  玉皇大帝闻报大为震怒,立即传旨,把三尸神绑送天庭,不许分辩,先掌嘴,后痛责三百大板,再关押天牢,永不释放……

  人们为了感谢灶君老爷,使他们消灾纳福,所以每到除夕白天,家家掸檐尘的这个做法就传下来了。

  1. 小梅长大了

  民国年间,有一位油灯法师,一生云游四海,七十岁这年,他在大青山住了下来。

  这天,油灯法师到山下的镇子办事,看到镇上的“济生”药铺刚刚遭了大火,被烧成一块白地,药铺老板也被烧死,只逃出老板的女儿和一位伙计,这位叫善子的伙计为了救出老板的女儿,被烧成重伤,无人救治。

  油灯法师动了善心,决定把善子带到山上救治。这时,一个人拉来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对油灯法师说:“法师,这是药铺老板的女儿,名叫小梅,可怜她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您救人救到底,把她也带走吧。”

  油灯法师见小梅脸蛋红红的,眼睛里满是泪水,好生可怜,叹息一声,把她拉到身边。

  小梅见油灯法师肯收留她,心里很是宽慰,又朝远处招招手,喊道:“赛虎,过来!”马上,一只狗跑到小梅跟前,使劲地摇着尾巴。小梅对油灯法师说:“它可懂事了,也带上吧?”

  油灯法师点了点头。

  三个月后,油灯法师治好了善子的烧伤,但善子身上留下了疤痕,特别是脸上的疤痕很明显,显得很丑陋,一般人连看也不敢多看。这天,油灯法师把一个包袱交给善子,说:“我跟‘心正’药铺的老板说好了,你到那里去当个伙计吧。”

  善子没接包袱,却“扑通”一声跪在油灯法师面前,说:“我不走,您收下我,让我做您的弟子吧!”

  油灯法师连连摇头,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我徒弟的,太难太难!你还是到俗世做个普通人吧。”

  善子哭了,说:“我在这个世上没有亲人,您救了我的命,您就是我的亲人,让我跟着您!”

  油灯法师还是摇头,不肯答应。

  这时,一旁的小梅说:“您就收下善子哥哥吧!您看他为了救我,烧得破了相,现在他这个样子,没人肯跟他来往的。”

  这句话让油灯法师愣了一下,他盯着善子那张变了形的脸看了又看,说:“做我的弟子,要遵守非常严的戒律,你做得到吗?”

  善子一个劲地点头,说:“无论多么严的戒律,我都不怕!我要跟着您学法,将来做一个像您这样的法师。”

  油灯法师又说:“要跟我学法,首先就得行为端正,不得凭仗法术为非作歹;此外,终身不得婚娶。这些你做得到吗?”

  善子说:“我要是做不到,就让我变成一只狗!”

  油灯法师还是不放心,又说:“师门戒律严谨,每一条都必须遵守!以后我一条条详细跟你说。”

  于是,油灯法师收下善子做了徒弟。

  转眼四个春秋过去了,善子长成二十岁的小伙子,小梅也已十六岁,长得像朵鲜花一样,不知不觉间,善子心里喜欢上了小梅。

  这天,油灯法师对小梅说:“女孩到了二八年华,就是该出嫁的时候,你父母双亡,这婚事只有我来为你做主,只等过完年一开春,我就下山为你物色一户好人家。”

  小梅听了,小脸羞成了一朵桃花,赶紧带着赛虎出了门。

  这时,善子正在一旁劈柴,听到师父的话,斧柄一歪,正好砍在手指上,半个指头给砍了下来,鲜血直流。

  油灯法师连忙给善子包扎,善子却像个木头一样,一点也不觉得疼,他痴痴地问:“师父,小梅她……这么快就要嫁人了吗?”

  油灯法师叹了口气,说:“早是早了点,但她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跟我们两个大男人住在一起,实在不方便,还是让她早点找个婆家吧。”

  善子突然心一横,壮着胆子说:“师父,我不想小梅离开这里!”

  油灯法师盯着善子,喝道:“放肆!你是个学法的人,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来?”

  善子“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油灯法师严厉地说:“你这四年跟着我潜心修行,法术上大有长进,只要继续聚精会神,将来必能继承我的衣钵,大有作为。在这紧要当头,怎可生出如此邪念?”

  善子捧着少了半截的手指,满眼是泪,默默站起身,朝屋外走去,他走出后院,一直走到山顶的平台上,扯开嗓子,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这时,善子突然看到小梅牵着赛虎,正一动不动地站在边上,他突然上前一把将小梅抱在怀里,哭着说:“小梅,你别答应师父,你不要嫁人了,好不好?”

  小梅被善子的举动吓坏了,使劲从善子的怀里挣扎出来,说:“善子哥哥?你这是怎么了?”

  善子用手捂着脸,呜呜地哭着,说:“小梅,我想娶了你,我想和你成个家,然后一起照料师父。”

  小梅吓了一跳,连忙说:“善子哥哥,这怎么行呀?你是个学法的人,不能破戒的!”

  善子说:“我不想学法了,我想做个普通人,然后娶你!”

  小梅像是不认识善子似的,盯着善子看了又看,突然哭着跑开了。

  善子摸摸自己被烧得变了形的脸,喃喃地说:“她一定是嫌我这张脸太难看,才不肯嫁给我……”

  2. 善子的心事

  这件事过了没多久,天降了一场大雪,油灯法师带着善子下了山,四处奔走,看到有人困在路上,就上前救助,发现遭了灾的人家,就帮着人家善后,解决难处。一直忙到大雪消融,两人才往山上走。在回家的路上,油灯法师对善子说:“我们持法修行的人,不能只为自己活。你看这几天我们到处奔忙,帮助了这么多人,这是多么有益的事啊!”

  善子点点头,没吱声。

  回山后,善子瞅了个单独跟小梅在一起的时机,对小梅说:“这几天我跟着师父下山,做了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好事,总算对得起师父了,我想找个机会向师父提出来,我不学法了,我要做个普通人!”

  小梅说:“善子哥哥,师父一生用法术扶危济困,给数不清的人带来幸福平安,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传人,将来能像他一样,继续救助天下苍生。你的命是他救的,又跟着他学了这些年的法术,于情于理,你都应该死心塌地跟着师父修行,将来继承他的衣钵啊!”

  善子摇摇头,说:“小梅,我现在心里全让你占满了,除了你,什么也装不下了,为了你,我什么都肯做!”

  小梅也摇摇头,说:“善子哥哥,我的命是你救出来的,按理说,你说什么我都要应允你,但你现在是个学法修行的人,我宁可辜负你,也不想你辜负师父。”说完,就转过身子,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了房门。

  善子呆住了,他一拳砸在墙上,自言自语:“不论你怎么拒绝我,我就是喜欢你,一定要得到你!”

  冬天总算过去,眼看就要开春了。这天,离大青山四十多里的乔家村,出了一件大事。

  原来,村里有一对忠厚老实的老夫妻,一生勤扒苦做,为人称道。他们有个儿子,名叫长根,长得一表人才,可从小娇生惯养,已经是二十岁的小伙子了,整天不做正事,只知道跟一帮狐朋狗友喝酒吃肉。

  这天,长根正闭着眼睛靠着墙根晒太阳,忽然听见有人远远在喊:“长根—”他随口应了一声,忽然两眼一翻,栽倒在地,人事不知。长根母亲吓得大喊救命,乡亲们马上聚拢来,七手八脚把长根弄到屋里的床上躺好,为他请来郎中。这郎中瞧来瞧去,瞧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就说多半是受了惊吓,让他在床上躺着,好生调养。

  再说油灯法师,他心里一直想着小梅的婚事,善子前段时间这一闹,就更想早点把小梅嫁出去。为了给小梅找个好人家,他装成一个讨“百家米”的僧人,一户接一户人家走过去。这天,他来到乔家村讨“百家米”,到了长根家,见长根父母满脸悲戚,便问缘由,长根父母便把油灯法师带到长根床前。

  油灯法师把手掌压在长根的额头上,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过了片刻,他移开手掌,叹了一口气,说:“你家的孩子被别人用法术收走了魂魄,要想救活孩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不知你们是否愿意。”

  长根的父母说:“只要能救活孩子,我们上刀山下火海都愿意!”

  油灯法师摇摇头,说:“不用上刀山下火海,但要他复活,得有魂魄啊!”

  长根父母一听,马上就哭了,说:“没有魂魄就没有命,谁的魂魄也不能给我儿子啊!”

  油灯法师在长根床前点燃一盏油灯,说:“这盏油灯,能先稳住孩子的性命,我这几天,会去寻找你们孩子的魂魄,万一找不到,就为他找个替代的。你们千万要守住这盏油灯,可不能让它灭了。”

  油灯法师吩咐完毕,就匆匆走了,长根父母望着法师的背影,双腿一跪,连着叩了三个响头。接着,两位老人轮流坐在这盏油灯边上,像守护儿子的魂魄一样,细心地守护着油灯。

  这天傍晚,赛虎隐约听到主人在喊它,便顺着叫声跑下山,看到了油灯法师,它高兴地摇尾巴,跟着主人往山外走去。

  油灯法师把赛虎带到长根家。

  长根的父亲用手摸摸赛虎的身子,不停地说:“真是一条好狗!”给赛虎盛了满满一碗饭,赛虎大口大口地吃着,边吃边摇尾巴。

  三更时分,油灯法师摸摸赛虎的头,说:“赛虎,躺下。”

  赛虎赶紧乖乖地躺下,把头偎依在主人的腿上,像往常一样,闭着眼睛享受着主人的怜爱。

  油灯法师用手抚摸着赛虎的头和身子,口里默默地念着,突然抡起一把铁锤,朝赛虎的头上猛地砸下去,赛虎的眼睛无力地睁开,可怜地看着主人,慢慢地闭上了……

  不大一会,床上的长根发出轻微的呼吸声,跟着他的嘴巴也动了动,眼睛慢慢地睁开了。

  长根母亲扑到长根身上,激动得哭起来,油灯法师长长吁出一口气,站起身来,说:“孩子活了,让他再歇息一会儿,别惊扰了他。”

  长根父亲把赛虎的尸体抱起来,准备出门,油灯法师喊住他,要过赛虎的尸体,又让长根母亲取来针线,把赛虎的脑袋擦洗干净,把伤口缝合好,用一块黑布把赛虎的尸体包裹起来。

  3. 一张留言条

  油灯法师出门两天了,还没回来。这天,小梅又烧好晚饭,等着师父回家。眼看天就要黑了,还是不见师父的人影,连赛虎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她越想越不放心,便去找善子,想让善子下山接接师父。

  小梅在善子房间门口喊了好几声,里面却没人回应,她心里涌出一阵内疚,前段时间拒绝善子后,善子一直非常痛苦,有一次小梅还看到善子躲在墙角哭泣,后来,善子就一直躲着小梅,不久前还偷偷跑出去几天。小梅试着推了一下房门,门“吱”地一声就开了,一张纸条从门缝落下来,小梅捡起一看,原来是善子给自己的留言,上面写着:

  小梅:

  我是世上最丑的男人,配不上你,不想再活下去了。你看到留言条后,请去山顶把我的身体焚化,这是为我好,请你一定帮我做到!

  这几天我一直在为你卜卦,每次结果都相同,刚才我又卜了一卦,还是那个结果—几天后,有个名叫长根的男子会上山来找你,他一表人才,是你命中注定的丈夫,他会一辈子疼爱你,你跟他下山去吧。

  小梅看完信,赶紧往山顶跑,到了山顶一看,善子果然在那里,他端坐在一堆干柴上。小梅急得哭了,使劲地喊着善子,他却一动也不动,小梅爬上柴垛,用手在善子鼻子下试了试,发现他已经没有呼吸了。

  小梅号啕大哭,跑到家门口,正好碰到油灯法师背着个大包袱回来了,油灯法师拄着根拐杖,一脸疲惫。

  小梅哭着说:“善子在山顶自杀了,师父您快去救他啊!”

  油灯法师一惊,赶紧往山上跑,跑了没几步,又折回身子,把那个包袱背到背上。他气喘吁吁爬上山顶,爬上柴垛,把手掌压在善子头顶,闭上眼睛,念起了咒语。

  一炷香工夫后,油灯法师下来,他让小梅到屋里拿盏油灯上来,点燃油灯,让小梅托着油灯站在善子身边,接着他在柴垛旁设了个法坛,点燃三根香。

  小梅问:“善子还有救吗?”

  油灯法师点点头,说:“他只是灵魂出窍,没有死。”

  小梅赶紧说:“那赶快为善子招魂吧!”

  油灯法师点点头,站上法坛,大声喊:“善子,回来啊—”

  小梅赶紧回答:“回来了—”

  油灯法师苍老的声音,夹杂着小梅的啜泣声,在山间的夜空里回旋着,过了很久很久,还是静悄悄的,一点反应也没有。

  油灯法师停下来,不喊了,小梅赶紧问:“怎么了?师父。”

  油灯法师叹息一声,说:“他的灵魂迷路了。”

  “那怎么办啊?师父,是我害了善子哥哥!”

  接着,小梅掏出善子的留言,递给油灯法师,油灯法师看完信,浑身颤抖,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口里喃喃地说:“原来是他!怎么会是他?”

  “师父,您说的是谁?”

  油灯法师没有理会小梅,他坐在地上,轻轻打开背上的包袱,小梅一看:包袱里是一条死狗。

  “赛虎—”小梅扑到赛虎的身上,大哭起来,“这是怎么了?”

  油灯法师把小梅拉开,又点燃油灯,并在边上点燃三炷香,叮嘱小梅守在赛虎身旁,守护油灯。

  油灯法师登上法坛,说声:“待我出去寻找。”他坐下来,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就一动也不动了。

  小梅眼泪不停地流着,在一炷香快要烧完的时候,她看见油灯法师的身子动了一动,醒了过来。再看赛虎,它的头也动了动,眼睛慢慢地睁开,接着,它挣扎着要站起身子,可努力了好几次,还是没有力气站起来,只好伏在地上,拿眼睛死死地望着小梅,尾巴动了几下。

  小梅再看善子,只见善子醒来了,他呵呵地傻笑着,爬下柴垛,嘴里念着:“小梅,小梅—”

  小梅大声哭喊:“师父,善子哥哥这是怎么了?”

  4. 悲伤的占窝鸟

  油灯法师坐在法坛上,流出了浑浊的眼泪,他虚弱地说:“小梅,你听说过占窝鸟吗?这种鸟不会做窝,专门去找别的鸟窝,找到一个中意的窝,就把那个窝里的鸟啄出来,自己占住。这世上还有一种人,因为掌握了法术,他不喜欢自己的躯体,就找了另一个躯体,利用法术把那个躯体里的魂魄逼出来,拍散,然后用自己的魂魄去占领那个躯体。他设计得很周密,却没想到,他的魄魂还没到达,另一个魂魄已经比他先到,占领了他想要的那个躯体……”

  小梅明白了,善子就是那只占窝鸟。她忐忑不安地问:“那个想占领别人躯体的魂魄,是不是后来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躯体了?”

  油灯法师点点头。

  原来,善子见小梅不答应自己,以为小梅嫌他外表太丑陋,于是一心想让自己变得英俊,但一个人不论法力有多强,也是无法改变自己面貌的。后来,善子又想了个法子,将自己的魂魄转移到一个相貌英俊的躯体上,让自己变成一个英俊潇洒的人,一定能讨得小梅的欢心。他悄悄下山找了好几次,终于找到一表人才却懒惰成性的长根,他用法术把长根的魂魄收进一个坛子里,毁掉长根的魂魄,然后坐在山上,设下法坛,作起法术,让自己的魂魄出窍,去占领长根的躯体,再让自己的魂魄驱使长根上山来寻找小梅,跟小梅成亲。他担心自己的魂魄又跑回自己的躯体,就给小梅留下纸条,让小梅烧掉他的躯体,并告诉小梅,上山来找她的长根是她命中注定的丈夫。他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油灯法师正好到了长根家,他的魂魄还没进入长根的躯体,油灯法师就把赛虎的灵魂给了长根,这样一来,善子的魂魄就无法进入长根的躯体,又在回去的途中迷了路,油灯法师费尽心力,总算把它招了回来。

  小梅呆呆地听着,善子已经走到了她的身边,拉着她的衣角,念着:“小梅,小梅—”

  小梅满心疑惑,问师父:“善子哥哥的灵魂回来了,他怎么是这个样子?”

  油灯法师长叹一声:“他只有一部分灵魂回到了自己的躯体,另一部分却走错了地方,你再看看,你的身边还有谁?”

  小梅侧身一看,赛虎已经站在她的身边,用头蹭着她的身子,尾巴不停地摇着。

  小梅大哭起来:“赛虎—善子哥哥—”

  “扑通”一声,油灯法师倒在地上,这几天他费力劳神,大伤元气,终于支持不住了。

  小梅艰难地背起油灯法师,慢慢朝家里走去。

  善子跟在小梅身后,拉着小梅的衣角,口里不停地念着“小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赛虎也跟在后面,嘴里叼着主人的包袱,一摇一摆地走着……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从前有一条河,叫金水河。

  金水河金光闪烁、流光溢彩,这是因为河底有一条金水牛的缘故。

  每到月圆的夜晚,月亮升到天正中央,金水牛会从水底浮上岸,走到河滩上吃青草。黄金之光照耀草地,照耀得河边的三兄弟睡不着觉。

  三兄弟睡不着觉,很想捉住那头金水牛。

  大郎对两个弟弟说:“下回金水牛上岸吃草,我们三兄弟从三个方向包围它——我捉牛左角,二郎捉牛右角,三郎捉牛尾巴。只要紧紧捉住不放手,金水牛就是我们的了。”

  下一个月圆的夜晚,水面波光荡漾,金水牛又上岸吃草了。

  三兄弟悄悄包围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郎抓住牛左角,二郎抓住牛右角,三郎拽住牛尾巴。

  啊哈!金水牛被捉住了!

  但是,金水牛力大无穷,它左角一甩,右角一甩,尾巴再一甩——兄弟三个一下子全给甩开了,个个摔得鼻青脸肿,嘴巴啃满泥沙,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金水牛甩开三兄弟,跳进金水河,沉到水底,看不见了。

  桥上有个白胡子老神仙,正摇着扇子赏月呢,看到这情景,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你们三个大笨蛋,金水牛没有系千年棕榈绳,就是神仙也捉不住啊!”

  精明的三郎一听这话,连忙爬起身问道:“你知道捉金水牛的办法吗?”

  “金水牛是八宝山八宝之一,它全身上下全是纯金,身上一根牛毛就价值千顷良田。但这金水牛徒手捉不住,想要得到它,要动用三样宝。”

  “哪三样宝?如何找到三样宝??”

  “首先你们要穿上铁鞋,徒步走上八宝山。你们找到第一样宝‘千年陈稻草’,让大郎拿着在金牛前面招;第二样宝是‘千年菩提枝’,二郎拿着在后面赶;最后找到第三样宝‘千年棕榈绳’,三郎拿去穿过金水牛的牛鼻圈。等金水牛走进你们家前院,你们关上篱笆门,金水牛便会站着不动弹了——那时,它就是你们的了。”

  说完,白胡子老神仙摇着蒲葵扉,走了。

  大郎二郎和三郎穿上铁鞋,徒步走去八宝山。

  等到铁鞋踏破了,“千年陈稻草”、“千年菩提枝”和“千年棕榈绳”三样宝也找到了。

  又到了月圆的夜晚,月亮圆圆地升起,大郎手拿千年陈稻草蹲在金水河边,一边招一边唱道:

  陈稻草,味道好,

  哞哞——哞哞哞——

  三千年的陈稻草——

  金水牛听到大郎的唱歌声,闻到千年陈稻草的香味,在河底下流出口水来。

  霎时间,只见金水河翻起金色波浪,不一会儿,弯弯的金牛角露出水面了,金水牛被招上岸来啦!

  大郎手拿千年陈稻草在前头招引,金水牛跟在他身后,走了几步,停下来,回头望向金水河,似乎想回到河里;二郎连忙举起千年菩提枝,跑到金水牛尾巴后面赶,这一赶,金水牛不敢再回头了,又乖乖向前走;可是走了几步,它又慢下来,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好像想逃跑,三郎急忙拿千年棕榈绳走到它前头,把绳子穿过它的牛鼻圈。

  这下子,金水牛可老实了,三兄弟一个招,一个赶,一个牵,“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三兄弟走得轻快,金水牛也走得爽利。

  眼看着就要到家了,那金水牛突然开口说话道:“大郎二郎三郎,你们把我牵回家,打算怎么分呢?”

  大郎心想:牵金水牛这主意是我想出来,要不是我提出来,他们两个现在还在烂泥里捞鱼呢。这金水牛应该归我。二郎三郎虽然也出了力,但给他俩一人分一个金牛角就行了。

  二郎心想:为了折这根千年菩提枝,我差点从树上摔下来,要不是拼尽吃奶的力气抱紧树干,这会儿已经成肉饼了。我差点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金水牛太应该归我了。虽然大郎三郎也出了力,给他们一个分一条金牛腿也算说得过去了。

  三郎心想:不管怎么说,这金水牛现在牵在我手上,它就是我的了。老大和老二也算出了力,我不能太没良心,但给他们一人分一个金牛耳朵,他们也算发财了。

  “金水牛是我的,是我出的主意!”

  “谁说是你的?分明是我的!”

  “你们看清楚了,它在我手里哪!”

  ……

  三兄弟你一言我一语吵起架来,他们吵得脸红耳赤,后来,就动手打起架来了。

  千年陈稻草撒地上了,千年菩提枝扔路边了,千年棕榈绳也甩开了。

  金水牛左角一翘,翘起千年陈稻草,右角一翘,翘起千年菩提枝,它昂起头,拖着千年棕榈绳,撒开四蹄跑掉了。

  它跑呀跑,跑呀跑,一直跑回到八宝山。

  如今,八宝山又有八样宝啦。

  至于那三兄弟,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争呢。

  “是我的!”

  “是我的!”

  “都说是我的了!”

  ……

  古时候,闽东一家书香门第有个秀才,十六、七岁,四书五经读得通透,诗词歌赋全盘都会。可惜到他这一代,家道贫寒啦,父母又先后过世,只留下他一独苗,跟一位上六十岁的老家奴做帮,相依为命过日子。

  这老家奴在他家也算是否“三朝元老”啦。里里外外真本事,肯做,为人也忠厚老实。看看小主人,他也知道是县里方圆要数头一个才貌双全的秀才了,就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款调,老家奴既敬重又担心,只惊愁小主人有时外出倔强使性吃亏。惊愁归惊愁,自己是家奴,凡事都得听主人的吩咐与使唤呀!

  一天,秀才去街,还没过一时辰,尽欢喜尽兴地转厝来,进门就喊:“佬老,今旦街中皇榜告谕啦,人民子弟兵上是大比之年,你就赶快筹排一下行头,拾掇好包袱雨伞,明旦随我做帮上京赶考去呀!”

  老家奴一听叫苦了:“公子哦!论文才你是好的煞,只是讲这位处去到京城,要三百两银才够盘缠,眼下厝里有上顿没下顿的,没盘缠怎的去哦?!”

  公子讲:“大比之年,机不可失呀!前刻我向亲戚朋友借有几十两银子了……”

  老家奴叹口气:“唉!几十两银子!还没够走半路中哦!到那时,进不进,退不退的,没吃走不动怎的做呢?唉!公子哦!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哦,去不得的,我嘴须都长到腹脐下啦!老人饿顿是受不住哦。”

  公子生气了:“何用讲什么七八五十六啦!我讲怎的就怎的,叫你去,你就跟我做帮去就是!我有吃,你也有吃的。船到桥下自然直么,没甚惊得尽,快拾掇行头去吧!”

  老家奴惊愁也没法,照小主人吩咐拾掇行头去了。

  第二天,一老一小一主一仆上路了。他俩日行夜宿,过村进城,过桥搭船,上岭下坡,小主人看各位处山川景致,城镇闹市,一路作诗,有讲有笑,尽够快乐;老家奴呢,天天计算着吃用花销,省吃俭花,只觉得钱袋里的钱,一天比一天少了,实在愁闷哦。小主人也知道带的盘缠没够,就叫家奴查找小路近路行。一天,两人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不知该从哪条路走是,只好坐下歇气,等有人来问路再行。不一会,岭上下来两个挑柴枝的孩子,把柴担撂在路旁,也坐下歇气。这时,老家奴就上前问:“小弟弟,我家秀才要上京去,借问该从哪条路走呢?”两个小孩咬耳朵嘀嘀咕咕几句,一个小孩就路到一块岩石背后,把头伸出来,看着家奴笑。老家奴被弄得莫名其妙了。秀才看到这样式,笑了起来说:“知道了,多谢小弟弟!”就拉着家奴上路了。家奴问:“怎的知道走这条路哦?”小主人答:“石字出头,是右字,就是教我们从右边走呀!”老家奴点头佩服。

  过了一些日子,银两花过半啦,两人一天三顿细粮改吃三顿粗粮啦,后由一天三顿改吃两顿了,小主人不讲卫生腹肚饿,老家奴也不敢叫腹肚空,其实两个人都饿得煞。这一天,走呀走呀!实在有些行不动了,两人就坐下歇一气,看看日头偏西了,老家奴就讲:“从那条小路走,到几户人家的小村住一宵,有什么吃什么吧。”小主人歇这一气,话声不一样了,说:“今旦就要大路走,进大村去住。”老家奴惊起讲:“没钱了,大村去不得哦!”小主人生气了:“我讲怎的就怎的,何用罗嗦,随我大路走来。”老家奴没法,只好随尾后跟着走。一边行,一边愁苦的煞。

  两人由大路行好几里路,日头也快落山了,前面果然是个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庄,老家奴心焦,就急着问:“公子,住客店没钱了哦……”小主人好像没听见,径直往前走,老家奴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行,心坑里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哦。进了大村,看见这村里像办喜事真闹热,有个大祠堂门口,竖着好几条大旗杆,哦!看旗杆就知道,有好几个做大官人家的祠堂呀,大场面大阔气啦。主仆两人走着看着,走进大祠堂,那祠堂大厅柱梁都特别大,牌匾、柱联挂满满的。看着看着,小主人说声:“佬老,你去拿根竹竿来,把中间那块大牌匾捅下来。”老家奴一听脚都软了,说:“公子,别的事我都依顺你,这种件事千万千万做不得哦!”公子说:“没什么,我叫你捅,你就捅吧!有事我担着!”老家奴实在又惊又急啦:“你担承什么哩!伊侪明明看到是我捅下的,要抓、要打、要关、要杀头,总是我该死哦!”公子生气了:“我讲怎的就怎的,村里人来,你就讲:我是家奴,是我主人叫我捅的。叫他们来找我就是啦!快去拿竹竿把这块牌匾捅下来!”老家奴心里真不知是什么味素,大凡小主人一生气,他只好听从,去掏来一条长竹篙,抖抖战战地把那块牌匾捅了一下,“嘭!啪!”,牌匾甩落地上,打散裂啦。

  捅下官家大祠堂的牌匾,这在过去是大不得了的大事呀!村里人成群结队地赶来,里三重外三重地围住,家奴照公子交代的话:“这是我主人叫我捅下来的。”侪人把公子围住,几个后生仔拳头捏出汗。这时,村下一位老人走来叫慢些打人。老人先礼后兵,他走到两人面前,看看只是一老一少,看这小主人虽平民装束,却眉目清秀,文质彬彬,不像无赖之辈。老人忍住气问:“客官是何方人氏?”公子答:“福建人。”“到我们村来有何贵干?”“只是路过。”老人用手指了指打下来的大牌匾说:“过路,为什么要这样呢?”公子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们犯了欺君之罪了!”古时候,谁犯了欺君之罪,是要杀头,要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听这式讲,犯了欺君罪,侪人都惊愕去,不知来者是什么人?这时就有人赶到相府一一禀报告老还乡的老宰相知道,老宰相感到来者不善,欺君一语事关重大,当下就传话:开大门,奏鼓乐,迎接来客。宰相家里人有疑虑,私下安置刀斧手,埋伏大厅两边,见机行事。

  公子和家奴被迎进相府大厅啦,相爷又摆上酒宴,自然酒菜都是珍贵好料,两人腹肚正饿得厉害,公子用手碰碰家奴,用福建地方话讲:“你叫腹肚饿走不动,这下尽管吃吧!”酒过三巡,老相爷举杯说:“今日幸会,薄酒相迎,请多原谅;相公初到,不知小村有什么不是,请多赐教。请!”公子也举杯:“请!请!”一饮而尽,没有回话。过了一会,老相爷又举杯:“请!请!”又一饮而尽,又没言话。老相爷又举杯说:“倾闻相公捅下本宗祠堂牌匾,言因欺君之罪,殊不知罪在哪里?乞求赐教包涵!请!请!”这回公子举杯一饮而尽后,回话了,公子反问:“你那牌匾字如何写着!”老宰相答:“臣必报君恩。”公子说:“你把臣安在第一字,君恩在尾,这就是欺君之罪!”一经点明,相爷大惊,酒杯落地:“请包涵!……”公子说:“今蒙大礼款待,愿不外传就是。”老相爷感动起立举杯说:“蒙赐包涵,请饮此杯,敬望再予赐教,以求斧正。”公子也站起来说:“今日未拜访,先捅匾,望相爷也勿见怪。论此匾,可上下对调,写‘君恩臣必报’就是。”老相爷叹服,感到来人的确不是等闲之辈啦,吩咐家人加酒加菜。两旁刀斧手看到真相大白了,也就各自散去。老家奴也知道没事啦,松松裤头带,宽心大吃了。

  老相爷拉家常,听到公子是从福建来,只是进京赶考的穷秀才,就提出酒间做对助兴,公子赞同。相爷说:“你们福建多鱼,先来个鱼对吧!”公子点点头。

  相爷说:雨打石斑。(注:石斑,鱼名。)

  公子对:月照溪白。(注:溪白,鱼名。)

  对得真好,相爷眼看这秀才少年才貌双全,想起自己有一少女还未择媚,想到这里又想起了一个对子的一边。

  相爷说: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公子一听,哎!这相爷出的尽是绝对,难对呀!刚好看到壁上有幅“赵子龙单骑救主”图,他想了想,又对上了:

  “骑奇马,张长弓,单戈出战。”

  相爷叫好,是也对绝了,两人又举杯:“请!请!”同饮而尽。这是谁先想到一边,就谁先出句的呀!这时,公子正在想出句,又被相爷抢先了。相爷又举杯说:“公子,请:雪塑弥勒,日出归南海。”公子也举杯:“相爷,请……”人摇摇摆摆要晕倒了。相爷忙说:“哦!公子醉了,快扶花园‘清风楼’书房安歇。”家丁这就忙了一阵,公子和家奴到了书房歇下后,大家才都回房去了。看看四下没人,公子坐了起来,家奴奇特了,问:“公子,你没醉?”“没醉。”公子小声说:“刚才,这个对,我不会对,只好假酒醉啦!今夜,我上夜困,你下夜困,明旦天快光时候,我们就从花园门开出去走了就是。”老家奴说:“是也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哦!”

  这一夜,公子尽忖尽忖,就是想不能出对句来。没法的,到下半夜天快亮,主仆两人就摸黑从花园门逃出,大概走出四五里,东方天发白了,公子看看天,又说:“回头走,快回去,这下有盘缠了。”老家奴奇怪,好不容易走出来了,又要回。只好又跟小主人跑回去,两人重新睡下书房。这下好困了,真的困去一出。天大光了,又被请到相爷花厅吃早饭,老相爷说:“公子昨晚酒醉啦!还会记得吗,有一个对子还没对哩!”公子说:“是我醉了,很抱歉啦,什么对?我记不清了。”相爷说:“哦!我再念一遍:雪塑弥勒,日出归南海。”公子点下头忖了忖,答对:“云叠罗汉,风吹上西天。”相爷叫绝,真心留罡公子住了数天,待公子像自己家里人,公子动身时,赠给银子三百两,另给老家奴二十两,再三嘱咐:“进京不论会不会考中,回时一定再到寒舍来哦。”相爷赠银又这式交代,是有主意的。秀才进京,果然考中头名状元,归来拜望老相爷时,相爷将独生千金女许配与他。这个穷秀才没盘缠上京去,状元给他中去,好老婆又被他得了一个。回到福建老家,不知有多么荣耀闹热哩!

  灵鸡开嗓

  清朝乾隆年间,德州城里有个叫丁一鸣的穷书生,参加科考屡试不中,为了维持生计,来到城中的贾员外家做工。

  贾员外名叫贾大方,他有良田数千亩,店铺百余家,在德州城里是首屈一指的富豪,但为人却特别吝啬。

  这天早上,贾员外把丁一鸣等人喊过来,说要跟他们签一份雇佣契约。

  丁一鸣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事先讲好的工钱、伙食以及各种注意事项。有一条与之前不同,做了改动的是每天的开工时间。以往是天未明就开始做工,现在改为鸡叫头遍就起床干活。丁一鸣等人一合计,感觉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于是就签了为期五年的合约。

  中午,丁一鸣和工友下工回来,见贾员外抱着一只看上去十分温顺的长着红冠子、金羽毛的大公鸡走了过来。

  丁一鸣挺好奇,这贾员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他和工友正嘀咕,贾员外笑了笑说:“你们签雇佣契约时,上面写着早上鸡叫头遍就起床,没有鸡当然是不成的了,以后就让这只鸡报时了!为了你们不误时间,这只鸡就和你们同屋而眠!这只鸡金贵无比,你们对它要像对我一样敬重,不准打它骂它,如果让我知道你们之中有人欺负它,你们的工钱全都扣掉!”贾员外说完,摸了摸大公鸡的头,把它放在了丁一鸣等人的房间里,然后大步离去了。

  贾员外走后,工友老李愁眉苦脸地说:“这下可完了!”丁一鸣问老李何出此言,老李摇摇头说:“前几天我只是听到一个传闻,现在还不敢十分确定,明天一早就知道了。”

  苦干一天,丁一鸣回到房间里,看到大公鸡正在打盹,他的困意也席卷全身,于是和其他工友一样倒头就睡着了。

  睡到半夜,一声刺耳的鸡叫声把丁一鸣等人惊醒了。丁一鸣爬起来一看,昨天那只看上去十分温顺的公鸡正鼓着眼睛,扑棱着翅膀,上蹿下跳地高声尖叫。

  丁一鸣望望窗外,离天亮还早,就骂了公鸡一声继续睡,可没承想那只公鸡怪叫一声,歪着头,瞪着小眼睛,冲到丁一鸣床前,张开嘴就狠狠地啄了他胳膊一口。丁一鸣被啄得鲜血直流,疼痛不已,他抓起笤帚想打那只公鸡,却被老李喊住了。

  老李抓了一把高粱,快步跑过来对着公鸡说:“他年轻不懂事,您‘大鸡有大量’,饶了他吧!”听到这话,公鸡才瞥了丁一鸣一眼,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到墙角。

  丁一鸣委屈极了,问老李为什么拦着他。老李拉着丁一鸣,叫上其他工友,走出房间后说:“你们知道这只鸡为什么在老爷怀里温顺,对待咱们却这么凶吗?”

  见大家摇头,老李说:“这只鸡就是传说中的灵鸡。”

  灵鸡又被称为奴才鸡,它们从小被职业驯鸡人万里挑一地选出来,精心饲养调教,最后被调教成一只见了主人卑躬屈膝、温顺可人,见了下人趾高气扬的奴才鸡。长至成年,它们被卖给达官显贵或者地主富豪,主要用途就是玩耍或者打鸣报晓,催促监督下人起床干活。

  贾府这只灵鸡红冠金羽,赤足尖爪,体形硕大,外形俊美,它是奴才鸡中的极品,吃食少却体力充沛、精神饱满。自从这天起,每日寅时一到,灵鸡便扑棱着翅膀朗声高叫,声音尖利刺耳,震人耳膜。

  长工们做工时它躲在树荫下,如果谁稍微停下来想休息一下,它就会跑上去啄。大家恨死这只灵鸡了,做梦都想要灵鸡得鸡瘟死掉,可灵鸡身体好得不得了,成天吃了就睡,睡醒就折磨长工们。

  画饼充饥

  炎炎夏日,高温难耐,丁一鸣和工友苦干到天黑,又累又饿。丁一鸣发现伙房没有冒烟,按照以往,伙夫该烧水做饭了。

  丁一鸣到伙房一看,果然饭菜、茶水全无。丁一鸣问伙夫为什么不准备饭菜,伙夫说这是贾员外吩咐的,他什么都不知道。

  干了半天活,不让人吃饭,哪有这样的道理?丁一鸣和工友们去找贾员外讨说法。此时贾员外正眯着眼躺在凉椅上吃冰镇西瓜,见丁一鸣等人来,他把瓜皮一扔,问:“不在你们屋里待着,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丁一鸣见他装蒜,就问他为什么不让伙夫给大家准备饭菜。贾员外得意地笑了笑,说:“怎么能不准备呢?”接着他站起身,笑嘻嘻地从桌上拿起几幅画,问:“雇佣契约上写着每餐两个饼子加一碟咸菜,但是没说给你们吃什么样的饼子对不对?”

  见众人点头,贾员外把这几张画着椒盐烧饼的画塞到他们手里说:“你们平日里不是有人嫌玉米面饼子难吃吗?老爷我慈悲为怀,为了给你们改善伙食,今天我专门给你们画了椒盐芝麻烧饼,你们看看这烧饼还冒着热气呢,多香啊!古人能望梅止渴,你们就望饼止饿吧!”

  “啊?你这是给我们画饼充饥啊!”丁一鸣气愤难平,抓过画来就往贾员外的头上砸。

  贾员外一闪身,脚踩到了瓜皮上,顿时摔了个狗啃泥。这下贾员外恼了,喊来奴仆对丁一鸣棍棒齐上。其他长工拦着,却都被抓了起来。

  丁一鸣被打得遍体鳞伤,晕死过去,被扔到了城外的树林里。

  一觉七天

  丁一鸣遭受大辱,醒来后,他觉得无脸见人,打算一死了之,于是解下裤腰带搭在了树权上,抬脚就要上吊。

  这时他忽然听到头顶有呼噜声,他还没反应过来,只听“咔嚓”一声,树权断了,接着一个老头从树权上摔了下来。

  丁一鸣急忙去扶老头:“大叔,您没事吧?”

  老头揉着眼睛,打了个长长的呵欠,问:“正是冬天睡觉的大好时节,干吗吵醒我?”

  丁一鸣听后有些吃惊,说:“大叔,您可能睡晕头了,现在是大夏天呢。”

  老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到丁一鸣的愁容和地上的裤腰带,似乎什么都明白了,问道:“小伙子你年纪轻轻的,大好的时光不睡觉,怎么这么想不开啊?”

  丁一鸣叹了口气,就把他的遭遇告诉了老头。

  老头听后气呼呼地说:“真是岂有此理!我老头子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事。小伙子你不必难过,我这里有两颗止痛丸,你先吃下,身上的伤很快就会好的,至于贾员外那个坏蛋,我帮你收拾他!”

  老头说完,把两粒药丸塞进丁一鸣的嘴里,然后拍了拍屁股就走了。

  睡了一宿,丁一鸣身体的伤已经不疼了,他想到贾府看看其他工友是否受到了牵连,可来到贾府一看,府里人都乱成了一锅粥。

  他正好遇到老李和几个工友,一打听才知,他们被罚扣了半个月的工钱,奇怪的是,自那天起贾员外已经连着睡了七天了,怎么喊也喊不醒,找来的几个大夫也束手无策。

  丁一鸣很吃惊,明明昨天自己才挨了打,怎么说贾员外睡了七天呢?谁知话一出口,老李摸着丁一鸣的头说:“你睡晕头了吧,你挨打是七天前的事了!”

  丁一鸣连着问了几个工友,都和老李说的一样。

  丁一鸣又问:“那只可恶的鸡呢?”

  老李说:“那天灵鸡眯着眼睛趴在院子里打瞌睡,大夫人不小心踩到了它的鸡爪子,那鸡张嘴就啄了大夫人一口,大夫人一气之下,叫人把它关进鸡窝了。”

  丁一鸣听后觉得挺解气,他来到鸡窝旁探头一看,那灵鸡身上脏兮兮的,在鸡窝里眯着眼睛,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和往日相比,判若两“鸡”。

  灵鸡看到丁一鸣在笑,忽然站起,变得怒不可遏,飞跳着要啄丁一鸣。所幸鸡窝上有鸡网拦着,让这只恶鸡没能得逞。

  就在这时,院子里忽然来了一驾马车,一问才知,大夫人要把贾员外送去京城求医。

  贾员外被仆人背着出来了,可仍旧流着口水在呼呼大睡。灵鸡看到了贾员外,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怪叫一声,猛地一跳竞冲破了鸡网,快步跑向贾员外。

  随着灵鸡一声响亮的呜叫,贾员外竞打了个激灵,眼睛一下子睁开了。

  众人吃惊地看着这一切,大夫人更是欢喜异常。贾员外一脸疑惑地说:“这是怎么回事,背着我去干吗?”

  “老爷您醒过来就好了,这次可多亏了灵鸡啊,咱回屋说。”大夫人说完就让仆人把贾员外背回了房间。

  员外发威

  直到晚上,丁一鸣仍旧想不通自己和贾员外怎么都一觉睡了七天,正翻来覆去想呢,窗外忽然有人喊他。

  丁一鸣出门一看,喊他的正是那天从树上摔下来的老头。丁一鸣连忙感谢老头送他药丸治好了伤,老头却连连摇头说:“区区小事,不足挂齿,只是我本打算狠狠地教训贾员外,可不承想被那灵鸡搅了局!”

  “啊?大叔,让贾员外和我一觉睡了七天的竟然是您?”

  老头点着头说:“你伤势严重,服了药需要连睡七天才能痊愈,至于贾员外,我打算让他睡上一年半载的,他不是爱财吗,我是想让他的家人花很多钱财给他治疗,可没承想半路杀出了灵鸡。唉,人算不如天算,这次就当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吧!”

  丁一鸣很好奇,忍不住问老头是用了什么法子让贾员外醒不来的。老头想了想,说:“你听说过瞌睡虫吧?”丁一鸣点点头说:“听过,神话传说中能使人昏睡的小虫。”

  “对了,我就是瞌睡虫。”老头说。

  丁一鸣觉得很不可思议。老头说:“不信的话,我就让你开开眼!”说完,他对着墙头上的一只猫“呼”地吹了一口气,那猫马上头一歪就倒下打起了呼噜。

  “太神奇了!”丁一鸣忍不住拍手叫绝。

  那瞌睡虫说:“前几天听了你的事,我就让小孙子附到了贾员外身上,打算让他一直睡下去的。可我们虫类最怕鸡,尤其是灵鸡,那天灵鸡一叫,把我小孙子吵醒了,他一害怕,就离开了贾员外的身体,贾员外也就醒了。”

  听到这里,丁一鸣全都明白了。

  话说贾员外这边,他听大夫人说了他一睡多日之事,觉得自己肯定是被人下了迷药了,而能做出此事的一定是被克扣了工钱的那帮长工。

  贾员外想到此,恨得牙痒痒,一气之下,把那几个长工都给关了起来,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并叫灵鸡对着他们日夜呜叫,折磨他们。

  鸡虫赌斗

  丁一鸣得知了工友被关起来的消息,急忙去城外的树林找瞌睡虫商量对策。

  瞌睡虫义愤填膺地说:“此事因我而起,我绝不会袖手旁观,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到什么绝妙的法子。”

  就在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伙子疯疯癫癫地出现在二人眼前。

  见状,瞌睡虫气呼呼地喊:“你这个臭小子啊,又偷偷跑出去喝酒,看我不打你!”说着就要打那小伙子。

  丁一呜急忙拦住瞌睡虫,劝他不要动怒。瞌睡虫说,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孙子,叫小三子,平日里可乖了,可最近两年迷上了喝酒,一喝就醉,其他瞌睡虫喝了酒会连睡多日,可小三子喝酒后却精神无比,胆子奇大,经常跳到鸡身上支配着鸡啄鸡,跳到狗身上支配着狗咬狗,跳到牛身上支配着牛顶牛……

  说到这里,瞌睡虫忽然眼前一亮,有了对付贾员外的主意。他问丁一鸣:“你敢不敢把后半辈子交给我处置?”

  “那天若不是您从树上摔下来,间接救了我的命,我早就死了,没啥不敢的!”

  第二天,丁一鸣在瞌睡虫的陪伴下,抱着一只普普通通的黑公鸡来到了贾府。贾员外问他来有何事,丁一鸣说:“请问贾员外怎么样才能放了我的工友?”

  贾员外说:“给我下药简直罪大恶极,想让我放了他们,除非你能拿来一百两银子!”

  “我想跟你打个赌,不知贾员外有没有胆量?”

  贾员外冷笑道:“有什么赌老爷我不敢的,你说怎么赌?”

  丁一鸣说:“我用抱着的这只鸡和你的灵鸡来一场赌斗,若灵鸡胜出,我把我家的祖宅给你,并一世做你的奴仆,可若我这只鸡胜出,你又如何?”

  贾员外拊掌大笑起来:“真是癞蛤蟆打呵欠——好大的口气。就你的烂鸡能胜得了我的灵鸡?哈哈,好吧,如果你的鸡能胜出,我不但放了你的工友,还把我最大的一间店铺送给你!”

  两人双手一击,赌局确定,并找来知府大人做证人。

  次日中午,贾府门前搭建了一个斗鸡台,知府大人坐在太师椅上等待斗鸡人赛场。斗鸡台下人潮涌动,丁一鸣把黑公鸡抱到斗鸡台上,黑公鸡见了此景顿时紧张起来,缩着脖子在台上一动不动。

  贾员外把灵鸡抱到台前,灵鸡双翅一振便飞到了斗鸡台上,它乜斜着眼睛瞅了一眼黑公鸡,然后嚣张地原地一个高空起跳,接着便打了一声洪亮震耳的鸡鸣。这一声叫,吓得黑公鸡一哆嗦。见状,贾员外、知府大人以及看客们都哄堂大笑起来。

  随着一声锣响,灵鸡率先出招,噔噔噔跑到黑公鸡身前就啄了起来。黑公鸡哪见过这么彪悍的家伙,反啄几口落空后就吓得撒腿开跑。

  灵鸡哪里肯放过它,几个箭步就追上了黑公鸡。它跳到黑公鸡身上,两只爪子抓着黑公鸡的后背,从黑公鸡头上往下啄毛。

  看到这一幕,丁一鸣傻了眼:小三子一个没看紧,不知跑哪里去了,此刻瞌睡虫正在到处找他呢,再不赶紧来,黑公鸡就输了!

  就在这时,瞌睡虫匆忙跑来了,可仍不见小三子的踪影。

  丁一鸣忙问小三子的下落,只见瞌睡虫从腰间拿出一个葫芦说:“小三子上鸡身上时,要化成瞌睡虫的原形,临来时我给他喝了三斤酒,此时他是天不怕来地不怕!”说着拔开葫芦塞子,对着小三子说:“好孙子,咱们虫类被鸡欺负了千万年,现在是咱们一雪前耻、扬名立万的时候了,拿出你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去吧,乖孙子!”

  小三子变成的那只小小的瞌睡虫重重地点了点头,如离弦之箭,嗖地一下飞到了黑公鸡身上。

  说时迟那时快,本来剩下半条命的黑公鸡忽然睁开双眼,猛地来了一个侧滚翻,灵鸡猝不及防,跟着翻倒在地。

  看着黑公鸡仰躺着不动,灵鸡再次扑上去,谁料这时,黑公鸡忽然铆足劲使出一招“兔子蹬鹰”,正中灵鸡胸部!那灵鸡被突如其来的一蹬,蹬得胸口憋闷,呼吸困难,仰面朝天摔出三米远,摔破了漂亮的鸡冠子。黑公鸡趁势而上,踩到灵鸡身上像发疯了一般狂啄。灵鸡痛得身体发抖,拉出一泡屎尿。

  斗鸡台下的看客们疯狂了,他们对黑公鸡的表现拍手叫绝。在灵鸡歪着头喘气的时候,黑公鸡飞起来就啄瞎了灵鸡的一只眼,灵鸡一声哀号,跌跌撞撞地摔下斗鸡台,这场赌斗也宣告结束。

  胜利的不仅是丁一鸣和虫族,更让人开心的是正义战胜了邪恶。落败的贾员外也彻底蔫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灵鸡会失败,而代价是自己得赔上最大的一间店铺。

  很快,关押的长工们都被释放了。贾员外含着眼泪垂头丧气地拿出最大一间店铺的账本和房契交给了丁一鸣。

  丁一鸣举着账本和房契说:“我和你的赌斗并不是为了这个,而是想让你还大家一个公道。大家辛辛苦苦为你卖命,你不仅不感激,反而处处刁难欺凌,实在可恶。这账本和房契我不会要,如果你想拿回去就答应我三件事!”

  “别说三件,三十件也行啊!”贾员外连连作揖道。

  “一、改善大家的伙食,重新修订雇佣契约,不准再有任何欺诈行为!二、十倍补偿克扣的长工们的工钱,并郑重道歉!三、取消奴才鸡报时,改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有的休息时间绝不能免!这些你可答应?”丁一鸣问。

  “答应答应,我全答应,马上照办!”贾员外连忙应承,并许诺给长工加工钱。

  贾员外得了这次教训,整个人变了个样,所有的承诺都兑现了,并请丁一鸣做了账房先生。

  这天,丁一鸣和瞌睡虫还有小三子上街,突然迎面见到了贾府的那只独眼灵鸡,小三子正想躲避,没承想,那灵鸡见了他们低下头转身就走了,那样子就像做了错事,没脸见人一样,再也不见往日的嚣张。

  宋朝时,浙东有个名叫嵊县的小县城,城中有一座城隍庙,庙里的城隍老爷特别灵验,颇受百姓尊崇。

  这天,城隍出巡回府,不觉大吃一惊:只见庙门大开,香烛散乱,自己的金身和判官、小卒的塑像横竖交错,狼藉一地,墙上还被题了一首诗。他走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尊兄是非颠倒颠,枉坐虎椅冠金冕。今朝折得蟾宫枝,毁你金身还我天!

  新榜进士、本县正堂喻士林

  躲在一旁的判官和小鬼见城隍回来了,纷纷出来哭诉:“老爷,这新任县令好生无理,我们以为他是前来拜谒你老人家的,可想不到他一进庙就下令砸你的金身,还把我们痛打了一顿……老爷,你可得为我们做主呀……”

  城隍“嗯”了一声,略一思索,当即向两个小卒发出号令:“快去,有请喻县令!”

  不一会儿,新任县令喻士林被带到了城隍庙。城隍出殿以礼相迎:“喻大人请!”喻士林知道城隍找他是为白天砸庙之事,一声不吭地径自大步进殿坐定。

  城隍开言道:“喻大人新任正堂,将造福一方百姓,可庆可贺!却为何刚刚到任便下令毁坏庙宇?”

  喻士林凛然道:“城隍呀!你可知错?可记得十年前你在这里断的一桩错案吗?”

  城隍听罢,捋着胡须,回想起了十年前那桩离奇的案子……

  十年前,年方十二的喻士林在一家药铺做学徒。那天早上,他正在切药,忽见一只红翎大公鸡闯进药店啄吃晒着的米仁。小士林先用嘴“嘘——嘘——”地赶鸡,见鸡仍不停啄食,便顺手拿起一块镇纸板向鸡扔过去。大公鸡突受惊吓,“咯咯咯”地叫着,竟慌不择路,“扑簌簌”地掠过斜对门的院墙,飞到了张木匠家里。

  小士林好奇,睁眼望去,只见张木匠的妻子抓了鸡,一刀把鸡杀了,然后去厨房烧烧吃掉了,把小士林看得目瞪口呆。

  这只大公鸡是街坊李三娘的,李三娘到了晚上找不到鸡,呼天喊地大哭起来。小士林把实情悄悄告诉了李三娘,这下她可气坏了,当即怒冲冲赶到张木匠家兴师问罪。

  张木匠刚从外面干活回家,听李三娘说自己婆娘偷吃了她的鸡,一气之下举起钢斧,抓住妻子的头发怒喝:“穷要穷得有志气,谁叫你偷鸡摸狗!我一斧头结果了你!”

  张氏知道丈夫性子火爆,说一不二,连声说:“我……我没有偷!”

  张木匠一听妻子没偷,就回头一把抓住李三娘的衣襟吼道:“你欺人太甚,冤枉我的老婆!”

  李三娘见张木匠这般凶相,连忙说是听药店学徒喻士林说的。张木匠当即邀约了一群人,拖着李三娘到药店与喻士林对质。

  张木匠一脸怒气,持斧而立,而小士林一口咬定亲眼看见张氏杀鸡。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眼看事态难以收拾,药店老板建议去找城隍判案。

  众人簇拥着来到城隍庙,张木匠、木匠妻、喻士林三人跪在殿前。张木匠粗声粗气地道:“我老婆若偷鸡食肉,我便杀妻以正家规!”说着,便让妻子在城隍面前发誓。

  张氏说:“我若偷食李家之鸡,神明罚我站不起来!”

  喻士林听了张氏之言,亦随口发誓:“倘我胡乱诽谤张氏,那我此时就站不起来!”

  说毕,三人都等待着城隍发落。一会儿,张氏站起身来安然无恙,而喻士林顿时觉得双脚麻木、重不可抬,一时站不起身……

  张木匠“嘿嘿”一笑:“果然是这小子满口胡言!”说罢,朝着喻士林“哼”了一声,与众人说笑着走出殿去。等他们走后,小士林才能起身,他不由大喝一声:“城隍呀城隍,你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我——我走!”

  次日,喻士林即别离故土远走他方,发奋读书,十年寒窗,高中进士,授了金印。说来也巧,待士林衣锦还乡,当时嵊县县令之位正好暂缺,他便走马上任,做了县令。

  城隍回忆到此,不由“哈哈”一笑:“喻县令啊,做官难,难做官,你是阳间一官,我为阴间一宰,然而断案之理相同:小大之狱,必察于情。当日我断案之时,非不明察,我明明知道你是对的,那鸡的确是张氏吃了。但是,我仔细一想,特地错判此案,罚你站不起来。”

  喻士林一听,得知自己当年居然是被冤枉的,不由又惊又怒:“这是为何?你今天必须讲出个让我信服的道理来!”

  “当时张氏跪在我面前时,暗暗向我祷告,说是一时嘴馋吃了李三娘的鸡,要我念她腹中尚有三个月大的胎儿,饶她娘俩性命。我仔细察看,发现张氏确有身孕,我若依实而断,木匠手起刀落,两条性命都将成为刀下之鬼。我于心何忍!于你又何益?故我特地错判,实是为了成全两条生命呀!”

  喻士林大吃一惊:“啊,还有此事?”

  城隍点点头,又道:“喻大人,当时你负气出走,发奋读书,我觉得我有愧于你,便时时在阴处照拂你。如今九九归一,你金榜题名,张家男儿长成,错断一桩案,倒落得两家都兴旺,岂不是好事一桩?”

  喻士林听了,幡然醒悟,当即向城隍赔礼:“原来如此,蒙城隍赐教,晚辈茅塞顿开,请原谅晚辈的无礼。择日定为你重塑金身,重修庙宇……”

  第二天一早,喻士林惦记着重修庙宇之事,刚走出县衙,只见两鬓染霜的张木匠颤巍巍地领着妻儿守在门口,一见他,三人当即齐刷刷地跪了下去。张木匠泪如雨下:“喻……喻大人,您还记得当年那个蛮不讲理的张木匠吗?那就是草民我啊!都怪我当时一时糊涂,这些年来让您蒙受了那等冤屈,我是一个罪人哪!”说着唤过儿子,“快拜谢过你的救命恩人!要不是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