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冲突弥漫《2012》

  良知的伦理精神,不替权力意志思考,它只是在现场思考即时的人性,并表达善意

  在《2012》这部灾难大片中,我们看到伦理冲突无处不在。

  总统的女儿发现博物馆馆长被暗杀,因为这位馆长知道得太多了,涉及到国家秘密,所以被有关部门给“做”了。同样原因被暗杀的,有一大批科学家与行政官员,因为这些人知道了各国造新诺亚方舟的秘密。一旦传播出去,就会天下大乱,媒体哗然。

  但公众知情权,在最后关头,仍然是一个国家伦理问题摆在总统面前,一些官员明知情况危急,却仍然通过假消息让公众保持安定,最终,美国总统做出艰难抉择:让人民知道实情,这样,他们一家人可以在一起互相安慰,还可以给远方的亲人一个问候与道别。是公众知情造成骚乱,还是公众不知情会导致骚乱?是公众知情符合政治伦理,还是让公众糊里糊涂地在灾难中死去符合政治伦理?电影中给出的答案是让公众得到知情权。这是政治善意的选择。

  民间的社会伦理与冲突。

  雪地里,杰克逊一家被救,这些落难的美国人,通过后门(山洞)私自获得进入核心基地的机会,富商尤里不让自己的女朋友获得登机的机会,等等,都是民间伦理价值取向。常人会做,也会不去做。但我们可以看到价值选择与判断暗含其中。

  家庭伦理与国家伦理冲突,发生在科学家艾得瑞安身上,他将人类制造新诺亚方舟的计划告诉他的父亲了,并在最后关头将信息透露给自己父亲,以便他通过邮轮逃难。他受到代表国家权力的指挥官的指责。而指挥官却在政治伦理与人类普世伦理上,受到科学家的挑战。

  政治伦理问题成为焦点。

  科学家艾得瑞安一方代表社会良心,而政府指挥官,代表权力意志,一方要打开舱门,让所有的人都上船,如果不打开舱门,那活着就是苟活,就是昧着良心,像印度那位最早发现地球灾难的科学家,却没有人去接来登船,就是一种失职,他使同为科学家的艾得瑞安深感自责与羞愧,所以不能再失去良心;另一方却认为,众多的人上船会造成超载,会毁于一旦。最后呢,是科学家一席即兴讲演,打动了各国领导人,“俄罗斯人民、中国人民、日本人民同意让所有现场百姓上船”,其他国家领导人也跟着发表声明,社会正义的伦理,占了上风,政治伦理的权力意志被冷落。但它的风险并不会因为船上人的良知而减少,而是大大增加。

  我们常说,同舟共济,但“同舟”是有前提的,有船票的人才能同舟,没有船票的人,能不能同舟共济?超载的同舟共济的后果又会是怎样?如果大船因此而全部沉没,或因能源食物而无以为继,谁来承担责任?

  良知的伦理精神,不替权力意志思考,它只是在现场思考即时的人性,并表达善意。

  我曾在手机短信里与朋友开玩笑,说各位要与前妻的新丈夫搞好关系,遇到地球大灾难的时候,他会为你及家人开飞机,甚至会英勇献身,当然,新丈夫也要与妻子的前夫搞好关系,突况时,他会冒着生命危险,前来通风报信,化险为夷。还有,如果你是富翁的年轻妻子,平时应该洁身自好,不要以为忙于积累财富的丈夫什么都不知道,临到购买诺亚方舟的机票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他没有为你购票。

  看似家长里短的事情,在《2012》这部大片里,都细致入微地得以表现,所有的灾难,都与个人有关,而所有的个人,都与家庭有关,因此个人与家庭自然成为影片表现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涉及到伦理的关系了。这部大片里,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有钱的人,家庭不一定就和谐,有钱买得了票,但不一定就能登上“船”,没钱的人,也不一定就登不上新诺亚方舟。

  为生活创造范式,教育意义与价值导向。

  第一个冲突的细节,发生在科学家安得瑞安从印度获得重要情报归国,要与首席指挥官汇报灾难来临的信息。这位官员正在参加派对聚会,安得瑞安被保安挡在门外,原因是衣衫不整,按一般的生活逻辑,这是怎样的十万火急,应该直入大厅,面见官员。这样一个细节被导演尊重了,无论怎样的紧急,科学家先得找人借套西服,穿上后才入聚会大厅。

  如果真的是粗暴的擅自撞入聚会大厅,守门的保安并不知道他是科学家,也不知道他手中有如此绝密的情报,直接将他击毙或误伤,也是可能的。这样的细节处理,尊重的不是剧情发展,而是生活中的日常伦理。

  但在另一处,行政规则却被弃之不顾。

  当尤里找到一架俄罗斯产的大飞机时,他的司机与临时助手驾着飞机就要上天,这里机场喇叭里传来禁止飞行的通知,一遍一遍的禁止,都被求生心切的驾驶员置之不理。行政规则在紧急状态下让位于生命原则。这里就需要当事人有着理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小细节更多的体现在首席科学家与总统女儿劳拉的交往过程中,当他们第一次相见时,是在科学家向总统汇报地球危急情报之时,也就是这样的时刻,电影导演也忘不了让另一位角色劝告科学家,时间不多了,你的眼神喜欢上了总统女儿,抓紧吧。

  他们真的好上了,他们聊了些什么呢,其实就是所有家长与教师最爱听的话,科学家说,他喜欢读书,总统女儿说她也喜欢读书,科学家说,他小时候,父亲用好吃的东西奖励他读书,每周都要读上一本书,上中学时,他读了二千多本书。所以没有早恋,总统女儿也说,自己上大学之后才有恋爱经历。这样的对话,看似无意,却极用心,是说给看电影的青少年们听的,也是给家长们的一种宽慰,这样的说教对孩子有好处,所以如果孩子来看电影,那就给他们买张票吧。伦理的价值导向正确有时也会转化为票房的收益。

  这位总统的科学顾问,时不时地总会掏自己的包,包里装的,是一本本书。就是诺亚方舟上,他们还忘不了一起朗诵不知名作家的《告别亚待兰蒂斯》这本小说。

  大场面让人惊悚令人震撼,小细节让人觉得生活真实与内心温暖。

  因为自己儿子是总统科学顾问,所以“父亲”就成为知情者,他老泪纵横,最后选择与自己的老朋友一起坐船避难,因为这位老朋友不在身边,他唱歌总是唱不准音。而这位父亲的老朋友在最后关头,打电话给远方的亲人,亲人们在睡梦之中,小孙子接到电话,向爷爷问候,当“儿子”来接电话时,灾难已猝然降临。面对这样的巨大灾难与如此动人的告别,谁会无动于衷?这样的情境对唤起人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其影响力是潜在的、巨大的。任何劝告都无法与这样的情景相媲美。

  这部电影向人们展示了超越政治伦理的普世伦理。让公民们得到真相与信息,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责任,但它体现的是一种价值,也就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有意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