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

  末学曾从事医疗行业,在医疗行业范畴内有些许微薄的经验。末学认为西医呢存在很多客观问题~就拿常见的疾病来说吧,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痛症等等等等好多好多现代医学(西医)似乎让我感觉就是个无底洞,几乎任何疾病都有它的命名,病理描述得头头是道却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治愈。就好像理论说得头头是道,治起来甚是无力。我甚至觉得西医几乎可以说是不可靠的(当然我在日常对西医的看法更糟糕)。随后末学尝试接触中医,但是中医博大精深,末学学了几年也仅仅学习到皮毛中的皮毛,其中中医的辩证论治与佛法的见机说法(观其根器说法)是很相似的,不过末学愚钝,中医学得不好,还是很难辩对证。还在学习当中。佛学也有提到业障病,简单以末学的理解来描述就是众生业力不可思议……那些疑难杂症不可思议的病暂且不论~而且在医学针灸界也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很多人把别人病推好了,针好了,自己惹得一身病气。虽然可以通过站桩、练功、念佛、忏悔、等等方法来排除。就拿自己身边的事情说吧,前几天给一个胃部不适的患者做治疗,在处理中由于我呼吸不是特别妥当,感觉似乎病气到了末学上,那天后从来没有胃痛的我胃痛了2天,期间自己艾灸揉腹,忏悔往昔业障,平常心观想佛菩萨等等功德后,三天后胃部疼痛基本没有大碍了~还有末学一位同事,给一个做皮革连锁老板这个患者做了治疗,客户自己大椎疼得不得了,他给患者做了相应的处理,同样的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同事的脖子颈椎据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疼过,同样的那个患者呢应该说症状基本缓解了七八成以上还千恩万谢送水果过来。当然那位同事没怎么比较系统地学习佛法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知道与人为善吧~其他相对深一点的不太明白,当然我也不是特别明白)。末学以为,病气转移不奇怪。当然能转移到自己身上那一定也是有这个业的吧?所以也没什么好得失的。这个就让末学更加有兴趣了解一些道理,不知道有没有师兄知道关于佛说疾病之类的书籍,我好像在哪看到生病由四大不调引起,四大好像是地水火风,而佛陀有没有哪部经典描述这个地水火风运作,并在人体上如何至病等知识,地水火风和《黄帝内经》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应该有一定相似性?末学想了解一些“四大”的知识,希望对治疗上有一些帮助,思考,提升吧。当然虽然说四大皆空,但是末学还是凡夫嘛。

  学诚法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对人类最好的心理关怀 女子成都狂刷百万家属声明 女孩确诊癌症后花5万

  爵士猫1 分钟前

  女子王府井狂刷百万?家属辟谣:确诊癌症后花5万 人失踪有自杀倾向)

  ▲网传“成都王府井商场,一位粉红姐姐豪购商品,狂刷400万”(微博截图)

  今(24)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当事人(购物女士)直系家属处核实了解到网传消息不实,实情是:“女孩子从小身体不好,昨天拿到检查结果,确诊脑癌,拿着15万信用卡去王府井消费,实际只消费了5万。”该家属还透露,由于购物过程被众人围观,“网友在没有搞清楚事实情况下,擅自拍摄、转发图片和视频,并擅自添加不符合事实评论。”该亲属透露,由于网络事件的发酵,“现在该女孩(当事人)从昨天(23日)开始失踪,至今没有音信。家人已经报警,今天才联系到(当事人)一次,女孩子因为网络舆论压力巨大,有自杀倾向。”“先去买东西购物,再就没看到(失踪)了。”一位知情人透露,购物后,当事人周围朋友告诉她,朋友圈、微博很多人在转发,“当事人很害怕,就不知道躲在哪里去,就没有回来了。”

  家属希望通过成都商报向广大网友呼吁,删除网上有关该事件的图片、文章、视频,不信谣不传谣。

  ▲24日,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辟谣(微博截图)

  24日上午,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辟谣,其中称“昨日发生的顾客购物事件均是谣传,事实也与谣传完全不符”,并表示“成都王府井也不会以该事件做任何商业炒作”。

  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购物中心已经和女子的家属取得联系,并告知了退货规则。今日,记者从该女士消费过的其中一家衣物店店员处了解到,她花了2万多元,店员称是开店以来最大的单笔消费。

  ============================================================================

  身病与心病(上)

  很高兴今天能够应邀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做《身病与心病》这方面的讲座。我们面对每个人来讲,都会有感受的。不管是学佛的也好、不学佛的人也好,都会生病,生老病死是人生都要经历的事。那么病呢,简单来说可以分成身病和心病。身病就是我们人身体方面的问题、毛病、疾病,身体方面的痛苦;心病呢,就是我们人内心的问题,内心的感受,内心的痛苦。

  释迦牟尼佛名为“大医王”,所以,佛、佛教一直以来都跟“医”是有关的。我们出家的法师对信众来讲,主要是引导断烦恼、解除内心的痛苦;而社会中的医院里的医生要解决的是身体方面的病。但实际上,身体方面的病和内心的病是有联系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人活在无明大病当中,对这些病认识不清楚,往往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糊糊涂涂的,分不清楚病因、病灶,这就是问题。所以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就常常会出现一种摇摆不定、模棱两可的状态。好一点的,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再好一点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但是,我们如何能够一步一步的提升,能够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人生的实相、人生的问题、人间的痛苦,以及我们身心的毛病?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强不息、生生不已,不断能够发展。人是万物之灵,人身非常的难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有神性,亦有兽性。神没有道德,以无兽性故;兽亦没有道德,以无神性故。人者,兼者有神性和兽性。所以,只有人有道德。”过去中国的儒家也谈到,人是“异于禽兽者几希”,也就是人既有动物的一部分特性,同时又是万物之灵,又有灵性,这种灵性是其他的有情不好比的,比不上的。所以过去的儒家就告诉我们:要存天理,去人欲。王船山曾经说过:“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见。”就是天理与人欲的一种关系。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对外在种种的执着,对外在种种的追求,放不下、看不清,但我们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的这种目的,可能恰恰是偏离我们内心的灵性的,这样我们的行为可能就是恶的,有害的,造的业也都是恶业。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人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觉悟的,我们所造的业就是清净的、善的力量。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广积资粮、福慧双修,既修福报,又增长智慧。

  佛教里有一部经叫《佛说业报差别经》,经中讲,人要得长命的报应,有十种因:第一种,不杀生;第二种,劝别人不杀生;第三种,赞叹不杀生;第四种,见其他的众生不杀生,内心生欢喜;第五种,看到别人杀生,方便去救护;第六,看到怖畏的人、内心虚弱的人,能够安慰他;第七,看到恐怖的人、害怕的人、胆小的人,能够开导他,施其无畏;第八种,看到困苦的人能够起慈悯之心;第九种,看到劫难的人,能够起大悲心;第十种,用各种饮食来布施众生。这十种业,能够让人得长命的报应——长寿。现在的人要求健康,要求长寿,这以上所说的十种,就是长寿的因。

  我今天要给大家谈的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身病与心病》这样一个问题。

  一、健康的意义和标准

  (一)社会的看法和标准

  1999年有8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在纽约探讨“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就是:健康。身体健康、体质健康、精力充沛、人的情绪乐观、身心的快乐,这些都非常重要。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一个定义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了躯体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就是适应社会能力很强很好)和道德的健康。

  (二)佛教的看法和标准

  《(四十卷)华严经》里说到:“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初发心的菩萨,我们要了解病就是最大的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如果我们身体有毛病,那么心里就不能安宁,就没办法来修六度。“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疾。”先要应该治疗身上的疾病。“菩萨起化,先疗国王,次治众生,令无患苦,然后说法,调伏其心。”菩萨度化众生,首先要治疗国王、皇帝,然后治理众生,令他们都能够远离痛苦,然后为他们说法,调伏他们的心。

  在《成实论》里谈到:“少病者能初夜、后夜精进不息。若多疾病,则妨行道。”如果身体不好的话,就很难修行了,很难行道了。“又有不适定难,谓行者有冷热等病。”如果我们身体不好,经常发烧了,经常有毛病了。“若疲极失眠,谓因缘故令身不适,有贪、忧、嫉垢等诸烦恼令心不适,则失禅定。”也不容易得禅定。“是故行者应自将护身心,令其调适。”就是要把身心都调治在一个很好的状态。

  所以佛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因缘都是佛法的因缘。我们人生病、治病都是佛法的因缘,都能跟佛法联系在一起。我们对这些疾病也应该有一种堪忍的心,过去讲“难忍能忍”,就是能够承受得了内心及身体方面的痛苦。怎么来忍受?怎么来看待?我们要了解到身心的苦痛也都是因为业力形成,因缘形成。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我们身心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疾苦,都是因为有恶的因缘;这些恶因断除了,恶缘远离了,那人的身心就好。

  佛在世的时候他就曾经说过,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一钵水里面就有八万四千的众生,很多很多的众生。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佛眼能够看得到,天眼能够看得到,用我们现在的显微镜也能够看到水里的很多微生物。

  人的生命的疾病同人的业报有关,同内因和外缘有关系。这样,我们如何来让外在的因缘对我们人的身心健康能够更加有利?反过来说,我们遇到对身心安乐、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缘,怎么办?我们要有一种随缘的心,不执着的心,无住生心,《金刚经》中谈到无住生心。对于不好的因缘我们不能去住相,就是要让我们内心能够自在,身心自在。否则的话我们如果对一个不好的环境起了嗔恚之心,那我们本身内心的毒就会被引发出来;反过来如果我们是一种超越的心理,解脱的心理,去观照外在的因缘,就更能有一种理智的、理性的、智慧的认识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佛法告诉我们的是要让自己对自己一切的行为负责,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来到世间,无论是哪一个人,都不曾经拥有什么;我们死了之后,离开这个世间也不会带走什么,我们带走的只是我们的业力,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也都是业力,所以佛教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实际上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为是受我们思想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思想是健康的,那我们的行为也是健康的;反过来说我们的思想不健康,那我们的行为也就不健康,我们的身体也就会有病。这些都是有连带的关系。

  二、当代人的健康危机

  (一)个人不良习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

  2008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篇的报告里谈到,“全球化还被看作促使生活方式改变并促使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统性疾病成为流行病的主要因素。与使用烟草、不健康的节食、身体不运动和有害地饮酒等有关的健康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那里的各种趋势正在都市化和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的背景下迅速地变化着。2005年,全球60%的死亡者,是因患非传染性疾病而死亡。”

  这也就是说,在全球一体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疾病的传播是非常快速的,并且也会给我们带来种种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在全球化以前是不存在的。

  (二)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心理病

  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感觉,就是看到外在的事项上面种种变化,内心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阴影,各种各样的感受。实际上用佛教的观点来说,世间都是无常的、不究竟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无常的事物、不究竟的事物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觉和执着,很难真正在当下大彻大悟——悟到无所得的原理,这样,一些美好的事物就非常容易在我们内心中留下回忆,深刻的回忆,(让我们)流连忘返。实际上,我们的心、意、识,心就是妄想,意就是执着,识就是分别,妄想、执着、分别。我们无法离开心意识,离开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一旦有了妄想、分别和执着,那我们对客观外境所缘的一切都会成问题,都会成无明。

  所以,有觉悟的人,对佛法参悟比较通达的人,他能够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乃至我们日常中来修行,来用功。就是用自己内在的本性,用自己内在的觉性,而不是内心的分别、执着、妄想来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样的话,所有的烦恼、所有的障碍、所有的问题,当下就能够超越,否则就很难。外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多的,所以经典里边讲:“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菩提,就是在烦恼中当下的彻悟。我们二十四小时都应该要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动的什么念,这就是修行。因为人的意识心分别太快了,我们的末那识执着也非常的坚固,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妄想也是非常非常多,所以需要靠佛、法、僧三宝的力量才有办法来对治。

  佛教里面常常讲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名为佛教的三法印,为什么佛教一直要强调无常和无我?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意识对客观的外在的事物减轻分别、执着、妄想的度,减轻这种力量,那我们内心才能够解脱,才能够减少痛苦,才能够健康。

  (三)过度开发自然导致的环境污染病

  中国新闻网2013年4月19日里有一篇文章说,“世界卫生组织监测102种疾病当中有85种是受环境的影响。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在互联网上收到广泛的关注,村子的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无独有偶,北京市卫生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这就是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尤其我们最近几年的雾霾,大家都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四)群体道德滑坡造成的食品安全病

  食品安全有很多人常常担惊、害怕。民以食为天,人天天要吃饭,天天离不开食品,如果把有毒的添加剂放到食物中去,对身体的伤害、毒害是非常大的,影响也是非常坏的,但是,有些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健康。

  三、健康问题根本在心

  我们现在在食品安全方面种种的问题、种种的过患,严重程度非常令人震惊。这些健康的问题,根本在于人的心。

  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里谈到说:“贪婪本身就是一个罪恶,他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一面,人类如果要治理污染,继续生存,那就不但不应该刺激贪欲,还要抑制贪欲。”就是如何来对冶我们内心的贪烦恼——贪欲的烦恼。

  现在,公共安全的问题,可以说大家都有同感,所以需要道德,需要社会公德。人需要信仰,需要文化方面的视线,需要有善恶是非的标准,不然的话,人如果一味为了经济的发展,一味为了赚钱,可能不择手段,什么方法都用出来,对社会很多很多有害的行为和后果都不去顾及,这样对社会是一种破坏,,如果这种行为、这种问题一多的话,我们整个社会的人都会受到这方面的害处。所以人的身病和心病关联是非常密切的。

  为什么有人会做那些没有道德的事情?其原因就是人内心的烦恼、无明、贪婪在起作用。佛教里面的《正法念处经》讲:“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医生曾经也做过调查、化验,信佛的人血比较清净,这就跟我们的心有关,信佛的人,他的内心如果清净,他的血就清净,人的毛病也就会比较少。

  四、佛教看待身心关系

  (一)身心互依

  所以人有了佛法,学了佛法之后,他存在的本身就能够超越,存在的本身就能够解脱,而不是说在存在以外另外有所谓的解脱和超越,它就超越了种种的对立。所以有了佛法智慧的关照之后,我们能够得到一个这样的结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别人成就了,自己也就成就了。比如说一个老师教了很多学生,那么很多的学生成就了,这个老师才有大的成就。如果一个老师教了学生,学生都不成长,很难讲这个老师有多大的成就。反过来说,因为这个老师学识很渊博,道德很高尚,所以我们当学生的才能够学习到知识,有益的知识,有用的知识,才能够在人品、人格方面受到很好的影响和启迪,最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个也就是因为老师的孜孜不倦、博学多才,才会有好的学生培养出来,都是相互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成就是因为别人的成就,所以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这样我们人就非常容易注意,并且应该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各种因缘,包括对环境的关系和环境的因缘。如果不注意环境,那么整个环境污染,我们人的身心也受害。

  但是我们因为烦恼的原因,常常去伤害的都是同自己最接近的人,是我们周围的人,自己的亲戚、朋友,乃至同学、老师,最容易观察到他们种种的问题和过失,造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紧张、扭曲,关系不良。这都是因为我们智慧觉悟欠缺、不足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有这种超越的、解脱的、圆满的认识,不能有偏颇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在一种快乐、安详、自在的、生活氛围当中,我们的心念才能够明明了了,有一种善良的情绪。如果我们有善良的情绪,我们才能够做善良的事和事业。

  五、佛教对待身心疾病

  (一)总明身心二病

  《大智度论》里谈到:“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淫欲、瞋恚、嫉妒、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这就谈到了身病和心病的区别。

  (二)识知身病因缘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病。”过去世所造作的种种的业,今生感得种种的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现世的病也有两种:“一者内病:五藏不调,结坚宿疹。二者外病:奔车、逸马、塠压、坠落、兵刃、刀杖,种种诸病。”

  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里谈到,病起的因缘有六种。第一种,“四大不顺故病”,四大不调。第二种,“饮食不节故病”,不注意饮食。第三种,“坐禅不调故病”。第四种,“鬼神得便”。第五种,“魔所为”。第六种,“业起故病”,业障也使人能够生病。

  (三)契合因缘疗治

  《法句经》里说:“佛告长者:人生世间,横死有三”,横死有三种。“有病不治为一横死”,如果人生病,却不治,最后他就会死。“治而不慎为二横死”,治疗不对症。第三种,“骄恣自用,不达逆顺为三横死。如此病者,非日月、天地、先人、君父所能除遣,当以明道随时安济:一者四大寒热当须医药;二者众邪恶鬼当须经戒;三者奉事贤圣,矜济穷厄,德威神祇,福祐群生,以大智慧消去阴盖。奉行如此,现世安吉,终无枉横,戒慧清净,世世常安。”

  《增一阿含经》里说:“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瘥,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瞋”,多忧愁,经常喜欢起嗔心。“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时瘥。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瘥。”那么就容易好。“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时瘥。如是,比丘,前五法者当念舍离,后五法者当共奉行。”佛法告诉我们,缘起缘灭。人生病,就是缘起,这个因缘起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把它去掉呢?这就缘灭。万法都是有因果的。

  佛法告诉我们,自己的行为要承担后果,反过来说,我们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的行为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好、思想观念不好。我们没有很好地、长期、持续地来培养好的、正确的、健康的、善良的思想和观念,就会导致一些恶法、恶念、妄想在内心滋长,这样我们的行为就没有力量,或者说我们的行为就会错谬,我们行为就会为恶。所以一个人,如果(是)贪心很重的人,他可能夜里做梦发大财;嗔心很重的人,他可能做梦的时候经常跟人家吵架,乃至于跟人家打架。这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佛教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要能够生死自在,到死的时候要得到自在。我们死的时候要得到自在,活的时候更应该自在;活的时候不能自在,死的时候怎么自在?观音菩萨名为观自在,只有自在,才是解脱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需要行善,常常行善,心心念念都要行善。我们不需要在这些外相上面去分别、计较、执着,外相上面我们是认识不清楚的,并且认识不完,一天看到的人、看到的事、看到的境界多如牛毛,听到的事也非常多,接触的境界也非常多、非常广、非常杂乱,如果我们内心当中不清明,不清净,没有力量,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来面对这个世界。缘的境界越多,外在的境界经历得越广,可能内心越会受影响,最后内心装的都是很多无用的垃圾。信仰让我们能够非常理性地、非常理智地、非常自觉地来观照自身的缘起和世间的缘起。只有认识清楚自己和世间的缘起,才知道这些因缘果报。一件好的事情的成办,有好的缘起;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出现,也有不好的缘起。通过这一系列的缘起,我们再来推广,我们再来观照,这样我们对世间的因缘果报,对自己的因缘果报,对现世的因缘果报,乃至(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因缘果报之间的连续性,就会慢慢有笃定的信仰和体认。所以,信仰不是一种教条,它(让我们)能够非常理智地来认知这个世间。

  1.合理饮食

  智者大师在《金光明经文句》里提到:“饮食得病者亦有六:一、过量食;二、少食不足而止;三、过饥食;四、逆时食,未饥强与也;五、妨食,如食肉饮生乳使人癞;六、不曾食而强食,如南人饮浆、北人饮蜜。”

  2.经行运动

  《十诵律》:“经行有五利益:勦(矫)健、有力、不病、消食、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复有经行五利益:能行故,解劳故,除风故,消冷热病故,意得坚固,是名经行五利。”

  3.修善离恶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有十业令众生得少病报: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不打;三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五)修心超越身执

  1.智者身病心不病

  《增一阿含经》说:“贤圣弟子所应病物便病,是谓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病非独一己,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

  印光大师讲:“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我们如果心当中有佛,如果内心诚恳,那我们很多业障就能够得到消除。

  3.识身无我不生着

  各种各样灾难的出现和发生,也都是跟众生起烦恼、造种种恶业有关系,所以要断恶修善,才能够改善我们的命运。《大集经》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维摩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什么意思呢?有智慧的人求心不求佛,不求外在的佛,实际上佛也是在我们内在的心里;“愚者求佛不求心”,愚痴的人总是在外在来求,但是不从内心里来着手。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调心,没有智慧的、愚痴的人,只知道调身。所以我们修行目的就是要祛除妄想、断除妄想,妄想没有了,也就没有妄念。那么如何来祛除我们的妄想和妄念?必须要悟“无所得”,悟到了“无所得”,“诸法毕竟空”,我们种种的妄想就没有了。《遗教经》里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我们内心种种的问题、烦恼、执着能够得到制服,那么所有的佛法事业都能够承办。

  实际上我们人的一生很快,几十年,甚至在这几十年当中有时候也是会无常。《四十二章经》里:“佛问诸沙门曰:人命几何?”人的寿命到底有多久?“沙门答曰:数日之间。佛言:子未识道。”你还不了解佛法。“一位沙门答曰:饮食之间。”吃一顿饭的时间。“佛曰:子未识道。”你还不了解。 “一位沙门答曰:呼吸之间。佛曰:善哉,子识道。”也就是说,我们人的生命实际上是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人就死了,就成了下一生,就成了下一世。所以我们这个有限的人生,不能作为一个桎梏的人生,一个被烦恼缠缚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解脱的人生,觉悟的人生,无我的人生。

  佛教与人类健康

  法 音2009年第9期 (总第301期 第36页)

  身病与心病

  [生命时报]笑对病苦

  来源:《生命时报》 (2014年08月26日 第23 版)作者:学诚法师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魔缠身时,我们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种种痛苦,还要承受恐惧、焦虑等精神上的压力。不过,苏东坡曾有诗曰:“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就是说,人生病的时候能够闲下来休息,倒也并非是一件坏事,此时保持内心安稳堪为最佳良方。的确,事情都有两面性,生病也是如此。若能认识到生病的益处,我们便容易拥有一份良好的心境,尝试做到身苦心不苦。

  生病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平时我们可能走路健步如飞,但是脚骨折了,就要拄拐,很不方便,稍微碰到,还会很痛。这时我们会不禁感慨,能步履轻盈的行走,原本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而对于一个身患重病、瘫痪卧床的人来说,只能透过窗户望到湛蓝的天空,间或几只自由飞翔的鸟儿,他是多么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重新站立起来!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但我们常常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生病时才会想到珍惜。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说,要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是经历了困苦与磨难而获得的人生感悟。

  生病会策发我们的同情心。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很难去体会患病者的苦衷。身边的同事生病了,我们可能会关心和问候一下,但多是出于情面和礼节,不容易感同身受的用心体会他人的病苦,他人的忧愁,他人的焦虑。而对于社会上千千万万或者每天身遭病苦,或者缺医少药,或者无钱就医的男女老少,我们更会觉得很遥远,与我们无关。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和麻木。而当我们自己亲身感受到病苦时,就容易对他人生起怜悯之心、慈悲之心。我们甚至可以透过自己手术刀口的疼痛,体会到牲畜被宰杀时的痛苦,体会我们曾经伤害到的众生的痛苦。慈悲心能够让我们不仅关注自己的苦,还去关注更多人、更多众生的苦,从而让我们的心量得到扩大。

  生病会帮助我们减少骄慢。在生病的红灯亮起之前,我们可能一直很得意自己精力充沛、体魄健康;很得意别人赞叹我们拼命工作、业绩突出;很得意我们一帆风顺,是生活的幸运儿,优越感在我们内心悄然滋生。无情的病苦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存在的脆弱与无奈,意识到我们离不开他人的关爱与帮助,意识到我们的生命一路走来,并非只是靠着自己的打拼,而是仰仗无数人真诚相助的恩情。由此,感恩之心便会油然而生。

  生病还会促使我们思考和反省。看似挫折的经历,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警策。生病使我们匆匆的脚步慢下来,审视自己生命的误区与盲点。我们为什么会遭遇病苦?我们是否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是否应该下决心改掉?古人讲身心合一,身体的问题,是否在暗示我们的心性也出了毛病,比如爱发脾气、抱怨嫉妒、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等等?常言道,平安即是福,健康即是福,而我们是否在用宝贵的生命追逐难填的欲壑?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生病不止是给我们带来苦痛,还会带来启迪。只要善用自心,我们可以从病痛中滤出感悟,在这样的境界中提升心灵的品质,增加人生的厚度与高度。

  1、网友:我是个没父母没妻子没儿女、亲情用尽、已卧床19年的高位截瘫患者。背长褥疮、不懂吃不懂拉,肠穿肚烂,以药维持生命,生不如死。现靠68岁患精神病的舅舅来照顾,活在冤屈、恐惧与担忧中,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

  学诚法师:人生在世会有许多苦难、艰辛,但人不是为了受苦来到世上的,而是为了让未来的生命更好。改变生命的核心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在痛苦中用心寻找值得感恩的一切,将心比心怜悯他人的痛苦,发愿未来有能力去帮助一切受苦之人。生命改变之因,就在心念的改变中悄然种下。

  2、网友:我很难过,有遗传的慢性传染病,时时感觉自己在污染别人,为此而深深愧疚;我的生活作息、行为习惯由于生病而变得异于同学,我感到总要别人来配合我却不会坚持长久。由开始的怨到后来明白是因为自己恐惧,我为此而自卑,感到自己好像在哪里都不该存在,都影响别人,而我又还活着,好像很厚脸皮;我无力辩解,我虽然活着,却创造不出任何价值养活自己;而且近期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越来越低了,心中因着急而无声地呐喊。陷在这样的矛盾里,我该怎么做,能改变吗?

  学诚法师:可以看一看海伦?凯勒的故事。磨难给我们加倍的艰辛,但这不是自卑和退缩的理由,而是让生命更闪亮的磨刀石。一个人的价值是由自己的心决定的,不要紧盯着阴影,要去发现光明,利用宝贵的人身为美好未来种因。

  3、网友:我现在重病缠身,死亡可能离我很近,我不怕死,对于年纪轻轻就患癌的我好像更恐惧将至的病痛折磨,我怎么调整心态?

  学诚法师:病痛虽然猛烈,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真正的折磨来自于内心对它的恐惧与担忧,这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放大镜”,痛苦来到之前和之后都还会持续伤害自己,但正确的心态也能减轻苦受。佛法说,吃苦是了苦,坦然面对病苦,了结宿业;进一步将心比心,怜悯一切受苦的众生,则增长无量功德。

  4、网友:本人已经癌症晚期了,生死不觉得可怕,唯一愧疚未尽对父母的孝道及对妻子的责任,惭愧!望大师开悟!

  学诚法师:人生总难逃一死,不光是自己,父母亲人都是一样。寻得无限生命的皈依,无论对己对人都是最大的利益。

  5、网友:单位体检时查出来身体有几个问题,得知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瞬间既难过:父母抚养我们付出很多,我暂时仍然不能让他们不再辛苦,眼下又要开销,为何坏事总摊上我;另一方面,又觉得轻松:工作努力但效率非常低,一直拖着,病了正好请假休息,几年前做手术时也觉得轻松。这种的状态怎样突破呢?

  学诚法师:总是觉得在与生活对抗,对一切都感到辛苦,这样的心态是注重果相之故;要学会时时刻刻在因上努力,心中就会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6、网友:大师,我右眼眼球摘除了!心里总是堵地慌!总感觉老天对我不公平!我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转换思维问题的角度,不要总是想负面的东西。有许多人一出生就看不见,比起来自己已经很幸运了;有些人正在重病垂危,但自己还拥有宝贵的生命。不要让痛苦的遭遇成为人生的定格,而要接受现实、重新开始,好好地生活下去。

  7、网友:顶礼师父,我有很严重的焦虑症,但我不太想吃西药,不知道怎么办?是让心理医生解决还是如何?佛法是如何解释焦虑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好的对治方法吗?

  学诚法师:焦虑,是因为把快乐寄托在外境,过于依赖外境,而这样得来的快乐太脆弱、太有限,转瞬即逝,所以人就越来越迷茫无助。佛法告诉我们,苦乐的根源在内心深处,要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培养自己的善心上入手,从内心去寻求真正的平静和快乐。

  8、网友:我很困惑,请问法师,一直受失眠之苦,除了心理的原因其实也是身体五脏六腑健康转差的影响,也吃药调理了,但都没什么明显的效果,越来越严重和痛苦,对于这种由于身体健康造成,不是单纯心理调试可以缓解的失眠该怎么办呢?我很害怕余生都要在漫漫长夜中度过,太痛苦了,真怕自己哪天受不了了做傻事。

  学诚法师:遭受痛苦之时,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害怕、担忧、焦虑,聚焦于痛苦,越想越觉得没有出路;一种是因为不想受苦而恳切的寻求救护。常人往往停留在前者之中,心理的负担甚至超过了身体的疾病。人的身心是互相影响的,心若乐观、光明,身体的痛苦也会减轻。以至诚心皈依祈求三宝,坚持不懈。

  9、网友:我患了抑郁症如何自救?末学甚为痛苦!求法师开导。

  学诚法师:抑郁症,是心被烦恼所缚。多结交积极、快乐的善友,多参与慈善利他的事业,渐渐打开心胸,增长内心光明,烦恼便会渐渐式微。

  10、网友:师父您好,哮喘病是否能通过三皈依观的禅修治好?医院看不好。

  学诚法师:能不能治好,要看自己的信心、诚心、决心与勤恳程度。

  11、网友:师父,我一直有个老毛病,疼起来全身冷汗,啥都干不了,吃过很多药,看过很多医生,都没有好的办法,生活工作受很大影响。如何知道这个病的因缘,做些什么才能化解疼痛呢?

  学诚法师:痛苦之时,可以试试把注意力放在疼痛的部位,静静的去观察它、体会它,不必紧张,也不必排斥,越是忧虑和紧张越会加大痛苦。

  12、网友:身体被病痛折磨,没办法看开,活得好累。

  学诚法师:人常说“痛苦”,痛和苦其实是不同的,身体上所受的是痛,留在心灵中的是苦。痛是有限的、短暂的,但因此引发的内心之苦却往往无尽、绵长,这是因为我们对于身体的痛附加了恐惧、排斥、担忧等诸多情绪,使自己的心增长了病痛的势力,放大了伤害。不要整天忧惧于病痛,否则每一念都在增长束缚。心中要有主心骨,有想要去完成的事,想要去让他快乐的人,便会拥有战胜病痛的力量。

  13、网友:师父,如果注定一生要受病痛苦,那么该怎么活下去呢?

  学诚法师: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他要学习的功课,要完成的愿望,要发挥的价值。一个没有鞋子的人以为自己万分不幸,却忘记了没有脚的人仍然能够活下去。不要只想自己遭遇的不如意而锁住了生命的翅膀,要有一颗永远不怯弱的心,这样才能一天比一天好,一生比一生好。

  问题二:家人得了重病怎么办?

  14、网友:法师,母亲身患重病,我整夜整夜无法入睡一分钟,还要瞒她装笑,我怎么办?做法会、放生可否减轻或痊愈?我怎样才能睡着,应付明天。

  学诚法师:人生的每一个境遇都是一个过程,有出生就有死亡,有青春也有衰老,我们的焦虑和痛苦在于常常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看不到它的前因后果,也拒绝接受它的变化。在这个不断流动的人生中,只有找到了方向,我们才会走得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有希望。无常与变化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一直在种正确的因,未来就会越来越好。

  15、网友:师父,弟子父亲常年卧病在床,神智日渐迷乱。祈请师父开示,除了回向,弟子当如何做,能够让父亲身体好转、心智提升,能令父亲往生后不堕恶道?

  学诚法师:用自己最真诚的孝心和感恩心,为家中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爱的环境。即使神智不清,心也是能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业力会相互影响,努力让自己的善业启发家人的善业。

  16、网友:顶礼法师!父亲得了重病,很难从中走出,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痛始终萦绕,求教法师。

  学诚法师:人的生命是无限的,一颗至诚的孝心,不仅可以利益到父亲的今生,还能利益到他的未来。

  17、网友:师父,至亲至爱之人罹患绝症,来日无多,幼子年才七岁,心如刀割,心如刀割!

  学诚法师:无常的人生充满痛苦,修行,就如同在这条无边黑暗的道路尽头打开一扇希望的大门。如果可能,带家人皈依三宝,为无限生命做最好的利益。

  18、网友:法师,如果一个人得了绝症还要不要挽留?

  学诚法师:人的寿命由业力决定,而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自己的业。不管是谁,生命每一秒都在流逝,我们实际上挽留不住生命,只能积累业力。

  问题三:如何帮助患病的亲友?

  19、网友:请问法师,每天有那么多重病的人,我们如何安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脱离肉体的痛苦?

  学诚法师:能不能帮到别人,要看自己与对方的业缘。对待病者,要尽量使他的内心保持平静、快乐,可以多帮助他们回忆生命中最温暖的部分,回忆自己做过的善行。如果心中充满善念,身体的痛苦便会减轻很多。

  佛学癌症患者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