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哲学(三)古希腊黄金时代的哲学 之 苏格拉底、柏拉图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通常以苏格拉底为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这部分之前我们已经有所介绍。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希腊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三个人物,其中苏格拉底又深深地影响了后者。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深刻地影响了柏拉图以及希腊化罗马时代乃至后世的西方哲学。

   苏格拉底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

   关于他生平的介绍不多,也没有作品。苏格拉底大约诞生于公元前470年,是雅典公民,几乎一贫如洗,也不想努力赚钱。他最大的消遣就是和别人讨论问题,并为年轻的雅典人讲授哲学,不过他从不收取学费。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从事了违背雅典人传统的活动,被判处服毒自尽的死刑。

  据说苏格拉底很容易进入失神状态,他会在某个地方突然停住,有时陷入沉思达数小时之久。同时他又有着强壮的体格,据说他在服兵役期间,比别人更能忍受严寒和酷热,也更能忍饥耐渴。他在战场上也很英勇,有一次冒着极大的危险救了他的朋友阿尔西庇亚德的命,当时阿尔西庇亚德已经负伤倒地。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苏格拉底都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这一点直到他临终时也没有改变。他长相一般,不修边幅,穿着又皱又破的短袖长袍,而且还总是打着赤脚。他做任何事都很从容,对自己的身体有着惊人的控制力。虽然他很少喝酒,但一旦痛饮起来,却能让同伴们瘫倒在桌子下,而自己却毫无醉态。

  苏格拉底以其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的贡献而闻名。

  他认为无知是罪恶的首要根源。为了达到善的境界,我们必须具备知识,所以善也就是知识。善与知识的联系成了整个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基督教的伦理观是与此完全相反的,它认为重要的是有一颗纯净的心,而无知的人的心灵可能更纯净。

  苏格拉底对于哲学史的贡献在于,在他之前,希腊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柏拉图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各自在哲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首先,他们是前苏格拉底各学派的继承者和系统的整理者,他们发展了那些思想,并且使许多未能被早期思想家充分揭示的问题变得明晰起来。另外,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对人类的想象力产生巨大的影响。西方的思辨论证无论在哪方面发达起来,背后都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子。最后,同他们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思想家相比,也许他们对哲学做出了更多实质性的贡献。他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都发表过一些有价值的言论。

  柏拉图一生经历了雅典的衰落和马其顿的兴起。他生于公元前428年,也就是伯里克利去世的第二年,因而他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长大的。他活了80多岁,死于公元前348年。他有着贵族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正因如此,他对公民的政治责任抱有坚定的信念。他不仅在《理想国》中鲜明地表达了这些看法,而且还亲身实践。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学校,取名为“阿卡德米”。阿卡德米是中世纪以后出现的大学的前身。作为一所学校,它存在了900多年,比任何同类机构都要长久。

  阿卡德米教授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声学。阿卡德米很重视数学。学生们接受这些学科的教育长达10年的时间。教育过程如此漫长,是为了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纷杂的经验世界引到世界背后永恒不变的架构上来,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从形成转向存在。

  不过这些科学并不是独立的,它们最终都要服从于辩证法原则,对这些原则的研究正是教育的真正特点。从现实的意义上来看,即便到了今天,这仍然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大学的作用不是把尽可能多的事实塞进学生的大脑,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养成批判和观察的习惯,以及理解与所有问题相关的原则和标准。在阿卡德米,除了授课还举办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去解决。

  在所有的古代哲学家中,柏拉图是唯一把自己的作品近乎完整地传给我们的人。另外,他的独一无二还在于,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柏拉图的作品说明他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在哲学方面的影响可能比任何其他人都大,作为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各学派的继承者,作为阿卡德米的创办者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处于哲学思想的核心地位。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复兴出现在17世纪初期,那么哲学领域的复兴就出现在柏拉图的时代。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我们可以先从什么是哲学家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从字面上看,哲学家就是爱好智慧的人。但并非每个有求知欲的人都算哲学家,因此,哲学家应该是爱好真理本身的人。艺术品收藏家爱种种美的事物,但他并不因此就成为哲学家。哲学家爱的是美本身。如果说爱美的事物的人是在梦想,那么爱美本身的人就是清醒的。爱艺术的人只有意见。而爱美本身的人却有知识。知识必须有一个对象,而对象必须是某种存在的事物,否则就不会有知识。知识是固定、明确的,它是摆脱了谬误的真理;而意见则可能是错误的。但由于意见既不是存在的知识,也不是子虚乌有,所以它一定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

  柏拉图认为,我们通过感知所了解的一切个体事物,都具有相反的特性。一尊单独的美丽雕像也包含着某些丑的方面。从某种角度看,个体事物是大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小的。这一切都是意见的对象。而我们并不能通过感知把握这样的美和这样的大,它们作为知识的对象,是永恒不变的。在希腊语中,“理念”就是“图画”或“样式”的意思。

  理念论既有逻辑学的一面,又有形而上学的一面。在逻辑学方面,我们可以将某一类个体对象和这一类的共同名称区别开来。因此,“马”作为共同名称,指的就不是这匹马或那匹马,而是任何一匹马。它的含义与作为个体的马以及发生在这些马身上的各种情况都没有关系。它不存在于空间,也不存在于时间,而是永恒的。在形而上学方面,理念论意味着某个地方存在着一匹“理想”的马,这匹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共同名称“马”的含义。个体的马之所以是马,是由于它们归属于或部分归属于“理想”的马。理念是真实和完全的,而个体则是一种表象,是有缺陷的。

  如果我们在哲学上是门外汉,那么我们就像这些囚徒一样,只能看到影子或事物的外表。但是,当我们懂得了哲学的时候,我们就能在理性与真理的阳光下看清周围的事物,这就是实在。这样的阳光赋予我们真理和求知的力量,代表着善的理念。

  《理想国》也许是柏拉图最著名的对话录了,它包含了后世思想家们从事的许多探索的预见。对话录就是因为书中讨论了一个理想国的建立而得名。我们现在要描述的就是这种国家的政体。我们知道,在希腊人看来,国家就是一座城市。希腊语“政体”一词就说明了这一点,它的大意就是“城镇”,其含义还包括一座井然有序的城市所具备的一切社会机构。这篇对话录的希腊语标题就是“政体”。英语里的“政治”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柏拉图把理想国里的公民分为三个阶级:管理者、士兵、平民。管理者是少数精英分子,他们单独行使政治权力。国家建立之初,由立法者来任命管理者,而且其职位可以由亲属世袭。低阶层中的优秀孩子可以被提拔进入统治阶级,而统治阶级中能力低下的后代也可以被贬为士兵或平民。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去执行立法者的意志。为了确保他们这样做,柏拉图制订了一整套的计划,规定他们必须如何接受教育和如何生活。他们将受到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被选出来接受哲学教育,这些懂得哲学的人最终将适合做统治者。只有每个人都从事属于自己职责的工作,而不去干涉别人的事,国家机器才能从容而高效地发挥作用。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可怕的国家机器蓝图,在这样的国家里,作为个体的人几乎消失殆尽。因此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即人被迫去适应预先设计好的制度。

  理想国只是一个为了讨论某些问题而设想的模式,并不意味着它将作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去建立一个理想国。

  柏拉图对教育本质的看法。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负责引导,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它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同时还要有好老师的帮助。学校所起的恰当作用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不带成见与偏见的探索精神。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人通往知识的过程,因此也是引人向善的过程。这样,无知就可以被看做自由之路上的某个阶段,生活的自由正是通过知识与洞察力来实现的。

  至此,我们仅仅是对柏拉图的某些重要理论作了一番简要的概括。就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很少有别的哲学家能与柏拉图相比,而超过他的人,则一个也没有。

  据说柏拉图是在参加一次酒宴时,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于一处安静的角落里安眠的。全体雅典人一路送他到墓地。

  参考资料:《哲学简史》 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