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写进作文百用不腻的句子?

  自己小小的整理了一下,做的不好别怪我,我还能学!不接受批评,花了两节网课整理的……

  01.扎克伯格人物简介

  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 Facebook 的创办人,被冠以"第|二盖茨"的美誉。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2014 年 2 月,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华裔妻子登上美国《慈善纪事报》2013 年年度慈善排行榜榜首。15 年 10 月 21 日做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程用中文作了演讲。2015 年12 月1 日,为庆祝女儿的降生,与妻子一起将持有的 Facebook99%股份(约450 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以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生平经历早年岁月

  扎克伯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Zuckerberg这个姓氏完全就是德语姓),但他声称自己为无神论者。扎克伯格开始写程序是在中学时期。他的父亲在20世纪90年代曾教导他Atari BASICProgramming,之后聘请软件研发者 DavidNewman当他的家教。Newman曾说扎克伯格是一个神童

  扎克伯格高中时,已经在家里附近的 MercyCollege上课。扎克伯格很喜|欢程序设计,特别是沟通工具与游戏类。他还开发过名为 ZuckNet的软件程序,让父亲可以在家里与牙医诊所交流。这一套系统甚至可视为后来的美国在|线实时通信软件的原始版本。

  根据作家 Jose Antonio Vargas 所描述的:"扎克伯格创造孩子们的电脑游戏。

  扎克伯格在高中时期,创作了名为 Synapse Media Player 的音乐程序,并且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并且被贴到 Slashdot 上,被 PC Magazine 的五星评价为 3 颗星。微软与美国在线当时就想要招揽并训练扎克伯格,不过扎克伯格仍选择于 2002 年 9 月进入哈佛大学。

  哈佛岁月

  在哈佛,扎克伯格被称誉为是"程序神人"。二年级时他开发出名为 CourseMatch的程序,这是一个依据其他学生选课逻辑而让用户参考选课的程序。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发了另一个程序,名为Facemash,让学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选择最佳外貌的人。根据扎克伯格室友 ArieHasit的回忆,他做|这个只是因为好玩。Hasit如此解释:"他有几本名为脸书(FaceBooks)的书,里面包括著学生的名字与照片。起初,他创建一个网站,放上几张照片,两张男生照片和两张女生照片,浏览者可 以选择哪一张最"辣",并且|根据投票结果来排行。

  这个竞赛进行了一个周末之久,但是到周一早晨,被校方关闭,因为哈佛的服务器被灌爆,因此 不准学生进入这个网站。此外,很多学生也反应,他们的照片在未经授权下被使用。扎克伯格为此 公开道歉,并且在校报上公开表示"这是不适当的举动"。

  不过,扎克伯格出自好玩的这个网站,后来一直被学生要求要发展出一个包含| 照片与交往细节的校内网站。根据 Hasit 的回忆,马克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并且决定如果学校不干的话, 他要干,他将会建一个比学校更棒的站。

  生活态度

  扎克伯格因此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后,依然住着租来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地板 上放着的一个床垫、两个椅子、一张桌子就是全部家|具。他的早餐通常都是一碗麦片。

  每天,他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他的成名也让媒体开始关心他的感情史,据说他有一位仍在哈 佛念书的女朋友,他承认,曾为一个女朋友煮过晚餐,结果不理想。

  美国的八卦私人网站在 2007 年就曾经上载了一段视频,记者拍摄到扎克伯格与一位亚裔女性走出餐馆并一同坐进轿车离开,后来经查证女主角就是扎克伯格的女朋友普里西亚·报,曾登上

  《新闻周刊》封面的扎克伯格接受采访时,依然是 T恤和便鞋的休闲打扮,甚至在 2007年的一次科技论坛上,他面对采访露出虎牙的同时也翘起了二郎腿,秀出了穿着阿迪达斯拖鞋的脚。有传闻 说,当年扎克伯格拒绝微软高层主动提出的约会,原因只是微软要求早上 8时会面而他起不了床。在扎克伯格的常用词典中,有这样一些词汇:透明度、信任、联系、分享。

  他在 Facebook的个人页面上这样描述自己的兴趣:开放,创造事物帮助人们彼此联系和分享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革命,信息流,极简主义。他说:"一个透明度高的世界,其组织会更好,也会更 公平。"

  哈佛辍学

  岁的扎克伯格虽然考入了知名的哈佛大学,但却是该学校计算机系和心理学系的辍学 生。

  2004年,他在哈佛的大学宿舍创办了 Facebook。短短数年,这一网站迅速风靡全世界,如今, 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政界要 人都成了 Facebook的用户。

  媒体称,Facebook的市值已高达 1800亿美元,扎克伯格本人也因这一成功创业,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同时也是最积极从事慈善事业的美国富豪之一 。

  扎克伯格曾表示:"一些人等到事业晚期才回馈(社会)。可现在就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做,为何要 等待?我们中一些人很可能在人生早期回馈社会,见证我们慈善努力的影响。"

  2013 年 9 月 23 日,扎克伯格宣布捐赠 1 亿美元,赞助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修缮学校。这次捐赠创下美国青年人慈善捐款纪录。

  外界一提到扎克伯格时,总是将其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做比较,因为他们都是从哈佛大学 辍学的"坏学生",都是白手起家,在互联网上创业,从而影响全世界。

  乳臭未干的"盖茨第二"

  表面上扎克伯格给人感觉和任何普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区别:风格

  奇特的 T 恤、破烂陈旧的牛仔裤、阿迪达斯运动鞋、讲起话来甚至有点腼腆。当被人恭维" 看上去蛮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老板"时,扎克伯格却有点被激怒的感觉,因为潜意识里,他不愿把自己再当成一个局限于象牙塔的大学生。巧合的是,这个年仅 22 岁的美国小伙子确实和世界首富、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 19 岁就开始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同样是出身中产家庭且教育良好,同样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同样年纪轻|轻就赢得世人尊敬。

  作为牙医和心理医生的儿子,扎克伯格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0 岁时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电脑上,成为电脑神童。高中时,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 MP3 播放机。之后, 包括微软在内的不少IT 企业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是扎克伯格拒绝了年薪95 万美元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在哈佛,主修心理学的他仍然痴迷电脑。2004年他创办 FaceBook,成为互联网英雄的又一个神话。

  虽然对外界传闻的雅虎出价 16.2 亿美元不置可否,但是扎克伯格还是很乐意谈谈比尔● 盖

  茨。分析人士称,这和微软此前投资 2亿美元买下 Facebook的广告和赞助商链接的独家经营权紧密相关。扎克伯格认为,这笔钱能让 Facebook更集中精力考虑未来的发展思路,例如激励用户参与发展更多的原创运用,而不是致力于兜售广告,把网站搞得像个卖网络广告的集中营。这就像 苹果的 iPod卖得很好,可是不用为播放内容头痛,与音乐下载有关的软件服务交给 iTunes音乐商店打理一样。

  和那些乳臭未干的同龄人不同,22 岁的扎克伯格像是一个战略思考者,谈吐之中充满了他对Facebook 的宏远发展规划。他的观点比其他互联网的从|业者更有远见,这种自信来源于Facebook 牢牢吸引的 1 千多万用户。"我从来不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户的体验上,总想怎样能给他们带来革命性的便利。"

  在扎克伯格的理念中,与其说是对互联网的开发应用,不如说是聚焦于对世界的改变更为贴切。面对未知的未来,扎克伯格很有自信:"很多公司经营的网站都声称立足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网 站大同小异,提供的都是约会地点、媒体信息集粹,或者交流社区类似的信息,但是 Facebook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肯定不会效仿门户网站,让用户尽可能多地在网站上消耗时间。 我相信 Facebook未来一定有盈利的。想窥视无关的网友,没门!"

  最慷慨的富豪

  在硅谷为慈善事业捐献股票的榜上,Facebook首席执行长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排名第一。2012年,28岁的扎克伯格为慈善事业捐赠了 4.988亿美元的 Facebook股票。这些股票全都于 2013年 12月份捐给硅谷社区基金会(SiliconValleyCommunityFoundation),用于教育和健康项目,共 1,800万股。而在"慈善记事社"于 2013年 1月 1日公布的 2012年中全美国

  的15笔巨额慈善捐款中(共计51亿美元),排名第一的沃伦·巴菲特,分别向其三个孩子的各自慈善

  基金捐款 10.3亿美元,总捐款数 30.9亿美元。而扎克伯格则|在全美国中排名第二。2015年 12 月 1日,扎克伯格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承诺将他们持有的 Facebook 99%股份(约 45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以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阅读文章

  扎克伯格:锻造一只硕大无朋的能力"碗" 刘志坚

  日前,"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来到清华大学,全程用还算流利的中文发表了演讲,并与清华学子进行了互动。当有学生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回答:"人生好比一只碗,碗越 大就能装越多的水。只有倾力锻造一只硕大无朋的能力碗,才能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收获 更多的成果。"

  扎克伯格 1984年出生在美国纽约,从中学起开始写软件程序。高中的时候,他就开发出了突触媒体播放器音乐程序,神童的声名一夜鹊起,微软和美国在线等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深 知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没有答应。

  2002年,扎克伯格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与运算科学。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大二期间他突发奇想,建立一个网站作为同学交流的平台。短短 一个星期,扎克伯格就建立了名为 Facebook的网站。网站刚一开通就大受追捧,数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成为了会员,大家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聊天交友。很快,网站就 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并波及整个北美地区。

  2004 年,扎克伯格毅然辍学,专心创办 Facebook 网站,并向同行喊出了"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的狂妄口号。业界大咖们笑他是夸海口,但扎克伯格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人 生的目标。他把公司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努力扩大网站影响,到2004年底用户数量突破 100 万,小试牛刀。

  到了 2005 年,网站的发展不仅遭遇了资金的瓶颈,还惹上了窃取知识产权的官司。扎克伯格有些气馁,他知道自己除了技术优势,融资能力是|弱项,一度想把公司卖给谷歌。

  但仔细思考后,扎克伯格又有些不甘心。他知道公司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培养锻炼自己 的融资能力,就会豁然开朗。他选择了坚持,硬着头皮跟一些投资公司接洽谈判,用公司的愿景打动 他们,终于得到了第一笔 50万美元的投资,公司有了源头活水。此后又拿下了 A轮融资 1270万美元,B轮融资 2750万美元,网站业绩突飞猛进,访问流量超越了亚马逊和迪士尼等网站。

  资金问题解决了,但在网站营销中又遇到了麻烦。Facebook推出的"动态消息"功能,把好友的各种动态自动汇总显示在页面上。此举因泄露隐私招致大批用户不满,一时群情激奋。面对突发 的营销危机,扎克伯格立即道歉,并采取"用户可以对隐私公开进行自定义设置"的技术手段予以纠 正,平息了风波。

  此次事件,锻炼提升了扎克伯格营销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2007年 10月,他推出定制广告服务业务,此举大受客户欢迎,业务量猛增到 230万。此后,扎克伯格更加驾轻就熟地运营网站。

  2012 年发起了融资规模 50 亿美元的公开募股活动,成为硅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IPO。

  进军中国市场一直是扎克伯格的夙愿,为了锻炼沟通能力,以便 Facebook 在中国发展时能做到尊重中国的风俗习惯,他坚持每天学习中文,并花费大量的时间研中国文化,在家里他也经常跟自己的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用中文交流,于是有了清华大学"首秀"中文,亲和力爆棚的|火热场面。

  扎克伯格在短短 12 年间,从一文不名发展成为身家 300 亿美元的全球最年轻富豪,这些成功源自他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锻造了一只硕|大无朋的能力"碗":

  扎克伯格的经历,值得我们好好借鉴。阅读文章

  作为读者的扎克伯格龙隐

  2015年伊始,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其主页写下了新年计

  划:2015 年,我的挑战是每两周读一本新书——着重于学习不同文化、信仰、历史和科技。在美国东部时间 1 月 2 日午夜,他贴出的第一 | 本书就是莫伊塞斯·纳伊姆的《权力的终结》,仅 3 天时

  间,该书就在亚马逊 售罄,据美国《出版周刊》统计,经扎克伯格推荐之后该书卖出了 1.3 万册。出版商今后可能得密切关注扎克伯格挑选的每一本书,一旦他们出版的图书被选中,一定会

  加印。

  世界正在变得更好

  强大的名人效应让美国媒体断言,这位年轻的 CEO 已足以取代"读书俱乐部女皇"奥普拉的位置成为新的出版业"白马王子"。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个人主页的粉丝数量有 2300 多万,是奥普拉粉丝数量的两倍多呢。

  但更有趣的是扎克伯格作为一个读者的新肖像。他非常勤奋,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流行的社交网站的 CEO,他的时间表肯定非常满,不过他 还是强迫自己两周内读完一本书,并且邀请"好友"一起参与讨论。因为他选择的第二本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英文版有 830 多页,所以他决定在四周内看完。在美国,一般的读书俱乐部要求会员一个月读完一本书,即使如此也没有几个人能完成。

  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权力的终结》的作者莫伊塞斯-纳伊姆曾担任《外 交政策》杂志主编十余年,还曾担任委内瑞拉贸易和工业部部长及世界银行执行董事。《权力的终结》曾被《金融时报》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等人的推荐。这本书认为当前世界的趋势是,传统上由政府、军队、教会和其他组织所拥有的权 力将加速向个人转移。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书名取自林肯总统第一次就职宜言的最后几个词。该书的作者斯蒂芬·平克是公认的"继乔姆斯基之后的语言天才",该书认为暴力行为在现代已经减少,世界已经变得更有人性。扎克伯格推荐此书正值 1 月 7 日巴黎枪击案发生之后,扎克伯格写道:"这是一本及 时出现的好书,它贯穿历史,阐述了暴力为何以及如何稳步下降,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持这种趋势。"

  这两本书都因为其乐观主义精神而被广泛争论,"世界正在变得更好"这样的命题从来不受出版业欢迎,部分原因在于,购买严肃非虚构类书籍的读者往往是 40多岁的男性,他们对人世少了很多玫瑰色看法。与之相|反,美国梦破碎,世界越来越不平等的书籍才会受到他们的关注。不过扎克 伯格的书单甫出,不到一天,在亚马逊网站上,《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排名由原来的第 7514位,

  跳升至第 307 位。

  也许在读过两本大部头的难啃书籍之后扎克伯格想轻松一下,所以之后的两本书都相对简单,《黑帮老大的一天》是非常好看的一本社会学著作,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素德·文卡特斯教 授。他为了研究都市贫困现|象,拿着问卷走入了被校方和政府警告为"极度危险"的黑人贫困社区。

  结果认识了这里的黑帮老大,并且成为莫逆之交,通过黑帮头子的带领,| 文卡特斯进出芝加哥最恶名昭著的贫民窟,结识了当地毒贩、皮条客、娼|妓、社会福利机构人员、警察、官员……

  《黑帮老大的一天》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黑帮生活和生存法则。

  扎克伯格书单上接下来的是美国作家欧拉*比斯的《免疫》,这是 2014 年《纽约时报》的十大好书之一。作者在自己初为人母经历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该书告诉读者对疫苗的恐惧显示了我们对于纯正、污染与相关| 性的深层焦虑。本书集回忆录、新闻写作和文艺评论于一身, 涉及心理、历史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阅读能使人智力得以充实

  扎克伯格的第五本书已经有了中文版:艾德·卡特姆的《创新公司》。扎克伯格说,这本书是皮 克斯公司的创始人自己写的,讲述了他如何建立了一种能够激发创造力的文化。扎克伯格认为, 人们从根本上都是具有创新性的,但现实中有很多阻力妨碍将工作做到最好。接下来的几本书有 了中文版,第六本是《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所著。这是本科学史书,它探讨了科学技术 的进步究竟是不断向前还是在社会各种力量的作用下突然发生的问题。扎克伯格说,我倾向于认 为科学是一股对世界有益的、持续的力量。我相信如果我们在科学和研究上 投入更多,并去实践科研的成果,人类会受益于此,变得更加富足。我相信如果我们在科学和研究上投入更多,并去实 践科研的成果,人类会受益于此,变得更加富足。

  扎克伯格书单上的第七本是有繁体中文版的,是崔时英的《理性的仪式》。这本书告诉了我 们"常识"的概念,以及人们处理问题时,不仅基于各自懂得什么,也需要知道别人知道什么和那些 大家共享的常识。对于设计社交媒体,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扎克伯格的第十一本书也有中译本,伊本·赫勒墩所著的《历史绪论》。这是一本关于世界历 史的书,它是由一位生活在 14 世纪的智者所写。它关注社会和文化是怎样向前发展的,其中包括城市、政治、商业和科学的出现。第十二本书是以色列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目前这本书已售出 20 多个国家的版权。第 13 本也是有中文版的伊恩班克斯所著的《游戏玩家》,这本书设定在一个人类与机器共生的星际乌托邦。生活是如此闲适和自由, 游戏理所应当地成为"文明"人最大的消遣扎克伯格对书籍的评论还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嘲笑,确实, 他的读书心得,读起来就像平庸的学期论文。但是,地球人都知道那家伙不是作家,所以他的追求让 人感动。正如扎克伯格在新年读书计划中所说:"阅读能使人的智力得以充实。书籍能让人全身心 且深度地了解一个论题,这优于当 今大多数的媒介。我期待把我对媒体的关注转移至阅读。"也许,在一个人

  们的注意力被社交媒体过度压榨和碎片化的时代,回归阅读将成为重整心灵秩序的第一步。如果 这追求来自社交媒体大亨,那意义将更加重大。

  阅读文章

  "饥饿"的扎克伯格陆离

  2014年 10月 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当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用中文说出大家好的时候,台下的师生对这个外国友人来中国常常会表演的桥段报以礼貌的掌声。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半个多小时里,扎克伯格居然一直在用中文和大家交流。虽然他的发音还有些糟糕,但是丰富的词汇量证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中文。他学习中|文的 目的是想和妻子不会说英语的奶奶交流,顺便挑战一下自己。据扎克伯格说,他的中文水准只是在 听力上略逊于妻子,当年正是他自己用中文向妻子的奶奶报告了他们要结婚的消息。当时,我每天 都会空出一个小时来学习中文。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一直都觉得学习新语言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我希望用一门难学的语言挑战自己。学习中文虽然常常让我有挫败感, 但是我从中收获颇丰。语言和其他问题不同,除了反复练习|之外别无良方。学习中文还促使我访问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并得以结识很多有趣的新朋友。在回忆自己学习中文的过 程时,扎克伯格表|示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其实即便学中文这样高难度的事情,对扎克伯格来说也不过是自己个人年度挑战中的一项而已。从 2009年开始,扎克伯格为自己制订了每年一项的全新挑战计划:2009年是让一向只穿 T 恤的自己每天戴领带,2010年是|学中文,2011年是只吃自己用人道手法杀死的动物,2012年是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是每天见一个从未见过的人,2014年是每天至少写一封经过慎重思考的感谢信。这些挑战有的难度巨大,有的看起来有点儿无厘头,但这是扎克伯格对生活保持饥饿感的 方式。最近几年,我每年都会为自己设立一个个人挑战的目标,无论是为了了解世界、拓展个人兴 趣,还是加强自律。

  我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 Facebook的建设上,如果不专门抽出时间是肯定不会去做这些事情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扎克伯格解释他设立对自己的年度挑战,正是不让工作抑制住自己的饥 饿感。要知道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保持饥饿感和渴望,才是这个看上去像一个书呆子的人成功的关 键,同时更是让他|成为硅谷生活得最有趣的人的关键。生活得有趣又充满挑战,这在扎克伯格看来 比他拥有多少财产更重要。早在上高中的时候,看上去呆呆的扎克伯格就在学习编程的空闲,自学 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他还是学校击剑协会的会长。

  正是因为扎克伯格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的饥饿感,让他拥有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最重要的潜质。即使当年时运没能成就他的 Facebook,拥有强烈的挑战自我的饥饿感的扎克伯格也会拥有一个绝不平凡的人生。因为他能通过对自己的不断挑战来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而那些所谓的成 功与成就,不过是|挑战自己的额外收获而已。

  阅读文章

  "沉浸"你就赢了刘志坚

  2014年 3月 26日,世界知名的社交服务网站 Facebook,以 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厂商奥克拉斯虚拟镜公司。年仅 21岁 的虚拟镜公司创始人帕尔默·拉克,成为硅谷亿万富翁俱乐部里最新最小的成员:

  帕尔默·拉克是一名 90后,出生于美国南加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痴迷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干扰因素太多,他总是感觉无法沉浸在网游的氛围里,没有身临其境的酣畅 感。于是,他想方设法要搞到一个玩游戏的头戴设备。

  为了搞到这个东西,他修理、倒卖旧手机,到帆船中心打杂,想尽办法挣钱,低价购买了许多罕 见的头戴设备,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些并不是他真正想找的东西,即使那些高端产品也不能让他满意。于是帕尔默·拉克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亲自动手,制造一种可以跟外界隔绝,完全沉浸在游戏|氛 围里的头戴设备。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当时年仅 16 岁的他就开始钻研,后来他干脆辍学,虚拟现实游戏设备的

  研发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终于在 2012 年年初做出虚拟镜雏形机。

  为了筹集进一步开发的资金,帕尔默·拉克把他的雏形机放在了众筹网上,起初很多人并不了 解此款产品的革命性意义,仅有不足 50人支持他,其 中有一个电子游戏领域的偶像级人物对这款产品大加赞赏,这个人就是曾经开发出《毁灭战士》《雷神之锤》等风靡全球的游戏软件的 3D 游戏之父约翰·卡马克。他把虚拟镜雏形机带到了世界电子游戏界最大的年度商业化展览 E3大展上,介绍给了全世界。从此帕尔默研发的产品声名大噪。众筹网上的捐|赠者迅速飙升至几千人,筹集资金 243万美元,奥克拉斯虚拟镜公司正式成立,产品顺利进入深度开发阶段。

  2012年 8月 1日,虚拟镜定型机摆上了众筹平台的货架,这款设备利用|头盔显示器将用户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其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会产生立体感,从此彻底改变 玩家对游戏的了解。

  此后公司的研发风生水起,2013年年初,他们成功推出首批硬件产品;2013年 8月,虚拟现实头盔量产发货,深受消费者追捧。奥克拉斯公司在发 售硬件的同时,跟众多游戏软件公司合作,每天都有十数款新的游戏在他们的设备上得到体验。无论稳定性,还是易用性,他们的产品都交出了 超出预期的成绩单。

  2013 年 9 月,虚拟镜游戏头盔在 E3 大展上获得了"年度最佳游戏硬件"的提名。整个 2013 年,奥克拉斯公司先后获得风投 A轮融资 1600万美元,B轮融资 7500万美元,公司一路高歌猛进。 2014年 3月 26日,世界知名的社交服务网站 Facebook,以 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沉浸式虚拟

  现实技术厂商奥克拉斯虚拟镜公司。年仅 21 岁的虚拟镜公司创始人帕尔默·拉克,成为硅谷亿万富翁俱乐部里最新最小的成员。

  帕尔默·拉克是一名 90后,出生于美国南加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痴迷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干扰因素太多,他总是感觉无法沉浸在网游的氛围里,没有身临其境的酣畅 感。于是,他想方设法要搞到一个玩游戏的头戴设备。为了搞到这个东西,他修理、倒卖旧手机, 到帆船中心打杂,想尽办法 挣钱,低价购买了许多罕见的头戴设备,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些并不是他真正 想找的东西,即使那些高端产品也不能让他满意。于是帕尔默·拉克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亲自动手,制造一种可以跟外界隔绝,完全沉浸在游戏氛围里的头戴设备。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当时年仅 16岁的他就开始钻研,后来他干脆辍学,虚拟现实游戏设备的研发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终于在

  2012 年年初做出虚拟镜雏形机.

  在公司创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帕尔默和他的伙伴们沉浸在产品的研发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帕尔默心里有着更长远的抱负,他沉浸在用虚拟 现实设备改变电影、教育、建筑等行业的愿景之中,而这些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于是 2014 年,帕尔默·拉克跟 Facebook 的主席马克·扎克伯格磋商并购事宜,要求对方不干涉自己的发展决策,仅在资金层面提供支持。扎克伯| 格满足了他的要求,20 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由此诞生。

  一个沉浸在游戏世界里的少年,一个为了自己沉浸其中的梦想辍学奋斗的年轻人,开创了电

  子游戏史上最令人惊叹的奇迹,帕尔默-拉克几年间的执着奋斗说明了一个道理,奇迹在执着中诞 生,一"沉浸"你就赢了。

  霍金人物简介

  被禁锢在轮椅上,不能写,不能说,只能思考,属于他的世界很小很小; 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思想在广袤的时空邀游,属于他的世界又很大很大。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 挑战的人""宇宙之王"。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 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曲高和不寡,身残志犹坚!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国物理学家,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1963,在大学学习期间的霍金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又称卢伽|雷病,渐渐丧失了活动能力。但他身残志不 残,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 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 论和宇宙论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享有"宇宙之王"的美誉。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荣誉会员,梵蒂冈教皇科学院终生会员。2009年,被奥巴马总统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对于普通人的最高奖励。20世纪 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同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其划时代的贡献是 1974年发现的黑洞辐射机制。著有《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空的大尺度结构》《果壳中的宇宙》等多部著作,其中《时间简史》销量堪比《圣经》,是一部里 程碑式的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

  经典语录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活着就有希望。(Whilethere'slife,there'shope.)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我告诉自己不要自怨自艾,因为还有很多人的情况比我更加不幸。我必须努力去做我现在还 能做的工作。我现在感到比得病之前更加快乐。

  我很幸运能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工作,这是我的残障不会造成很大影响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领 域之一:

  素材运用

  "凤凰涅槃",诗意栖居

  霍金被诊断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时才 21 岁,这种永不可能被治愈的病症,让人只能等

  待或早或迟的死亡。受此影响,那时的霍金对生活非常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去做的事情。但出 院后的霍金有一次梦到自己被处以极刑,他突然意识到活下去是值得的,如果被判缓刑的话,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从那时起,他开始进行宇宙研究。

  20世纪 60年代末期,朋友们心痛地看着霍金的疾病越来越严重,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他的使唤。大家终于说服霍金放弃拐杖,使用轮椅。最初,霍金是十分抵触轮椅的,因为坐上轮椅,便意味着己是一个严重残疾的人。不过,|不久霍金就发现轮椅的确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方便,能够让他 摆脱身体的束缚,能够让他到处走动。轮椅几乎成了霍金身体的一部分,他常常用轮椅表达他的爱 与憎、快乐与恼怒。有人觉得轮椅是一副镣铐,束缚了霍金,但霍金却戴着这副镣铐快乐地舞蹈。

  一次,霍金及同事被邀请到国外交流访问。当时,霍金等人被安排的饭店里有一间小小的舞厅。霍金从小就喜欢跳舞,虽然那时他已不能优雅地起舞,可他对跳舞的兴趣并没有减少。他留意 到这间舞厅,并怂恿同行的科学家一起去跳舞。可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勇气和他一起翩翩起舞。后 来当唐·佩奇等科 学家从饭店出来,经过舞厅时,惊奇地发现霍金正在大厅里转动着轮椅,优雅地旋转着。

  【素材点拨】面对厄运,霍金也曾绝望、厌倦,但经过思想斗争,他懂得|了命运可以禁锢他的

  身体,却不能禁锢他的思想。他开始找到生活的动力和目标,勇敢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

  【适用话题】向厄运挑战、平常心、乐观面对、战胜自我素材运用 2

  执着科学的巨人

  长期被禁锢在轮椅上,身躯遭受着病魔的不断蚕食,但霍金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科学研究上。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地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他的办公室门 口通常会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霍金不愿被外人打扰,他喜欢安静 地在电脑前工作。

  1973年年 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 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霍金辐射"。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耐 人寻味的是,他的宇宙论事实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 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

  在因肺炎进行穿气管手术后,霍金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 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即使这样也消减不了他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就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成功完成了《时间简史》,这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物理学中揭示宇宙

  奥秘的最伟大杰作

  【素材点拨】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内心却执着于科学研究,思想却在宇

  宙的最深处飞扬。在科学的大道上,只有沿着崎岖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

  【适用话题】梦想、执着、人生价值、科学的力量素材运用 3

  敢于否定自己的智者

  "霍金辐射"的发现使黑洞和霍金本人都变得家喻户晓。该理论中提到的黑洞辐射并不包括黑洞内部物质的任何信息,一旦这个黑洞浓缩并蒸发消失,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随之消失了,这便是 所谓"黑洞悖论"。这种说法与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有相互矛盾之处,近 30年来,霍金试图以各种

  推测来解释这一自相矛盾的观点。但直到 2004 年,在柏林举行的"第 17 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

  有引力大会"上,霍金面对来自 50个国家的 800名科学家,才宣布了他对黑洞研究的新理论:黑洞不会将进入其边界的物体的信息淹没,而是会将这些信息"撕碎、打破和重整"后释放出去。该理论推翻了他自己"顽固"坚持了 29年的"黑洞悖论"。为此,他输掉了同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基尔的一次"豪赌"。1997年,他坚持自己的"黑洞悖论",而约翰则认为黑洞不可能使其内部物质的信息丧失,于是二人打赌,赌注是一本《棒球百科全书》。在会上,霍金说:"我在英国很难找到这样一 本书,所以,我只能用一本《板球百科全书》代替了。"他还直率|地"检讨":"黑洞里面不会发展出新宇宙,这和我以前的想法相反。这些信息仍存在我们宇宙里。我很抱歉让科幻小说迷失望。"

  【素材点拨】科学需要求真的态度,需要求实的精神,霍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从事科学研 究不要把自己尊奉为权威,不要害怕被否定,敢于否定自我,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适用话题】放弃、求真、超越自我、科学精神素材运用 4

  积极面对困难的强者

  2003年 5月,霍金在北京科学会堂的学术报告刚刚结束,观众们还沉浸在他闪烁着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中。这时,一位年轻女记者走到这位科学大师|面前,提出她的一个疑惑:"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霍金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太 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标准的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下列几行文字:"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骤然间,肃穆的会场上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

  2010 年 5 月,患上"渐冻人症"的吉林白城小伙王甲给霍金写了一封信,希望霍金教他如何面

  对生活。近 20天后,正在度假的霍金通过电子邮件给他回信:|"我对你的寄语是,将注意力放到残疾不能阻挡的事业之上,并且坚定地将它做下去!不要抱怨已经发生的问题,身体虽然残障了,不要 在精神上残障。只要有生命,就不该放弃希望。'

  【素材点拨】一个人的地位无论是尊贵还是卑微,无论生活中存在多少艰难团厄,只要怀着乐 观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其人生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适用话题】乐观面对厄运、感恩的心、不放弃、拥有与失去

  素材运用 小时未必了了

  史蒂芬·霍金,1942年 1月 8日出生于伦敦,当天正是伽利略逝世 300年忌日,伦敦也正值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 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 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 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 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白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 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直到 1962年霍金在剑

  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异常状况。刚过完 21 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渐冻症),这种病全称为"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ALS),|它会导致严重的肌肉萎缩,乃至全身瘫痪。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 在1963 年。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

  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 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

  【素材点拨】一个如此的天才,其小时候和其他儿童也没什么两样,甚至和一般的孩子相比, 倒是劣势明显。说他有好奇心,喜欢把新奇的东西拆开,这是儿童的共性。而字迹潦草,手脚笨拙, 甚至不用功,和同学一同游荡喝酒,丝毫也看不出他有过人之处。再加上青年时期的病变,命运之神 似乎并不|春顾他。

  【适用话题】"质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片而强调动手能力、素质教育就是多才多艺等)"" 伟大出于平奇""自卑者戒""天赋""命运""磨难"

  素材运用 6

  带着《安魂曲》去荒岛

  霍金教授只能通过他脸颊上的微小"抽搐"来"说话"。一个灵敏的感|受器会捕捉这种最细微的肌肉颤动,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语音和文字。这样做的结果是霍金教授的"独特声音"闻名全球。 而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支持他直前行

  有记者问他,除科研之外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霍金的回答似乎要迅速得多,"我热爱生活。音乐、 家庭都让我从中得到许多快乐。"宇宙之外,音乐是他

  找到自己归宿的地方。迄今为止,关于霍金最成功的一次访谈是 1992 年圣诞节时英国广播

  公司的"荒岛唱片"节目。这个节目要求被访者假设白己在荒岛上孤身一人,只能选择 8张唱片带在身边。只有这次,霍金破天荒地回答问题很少使用简单句——谈到音乐,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 了。

  霍金很喜欢瓦格纳的音乐。他说,"我是从 1963年开始喜欢上瓦格纳的,那年我被查出患有卢伽雷病。瓦格纳音乐的暗色调和启示录式的情绪正好符合我当时的心情。"他甚至不厌其烦地复述了瓦格纳的《魔戒》的情节——要知道,就是正常人也要颇费一番口舌,更何况是一个个词选出 来。然而,如果只让他选择一张唱片,他说自己还是会选莫扎特的《安魂曲》。"15岁生日的时候,

  我得到一套莫扎特的CD,整整有200小时,现在我还经常听。我最喜欢的是莫扎特临终前写的《安魂曲》,如果我只能带一张唱片去荒岛,我会带上它,并且一直听到 DISCMAN 的电池走光为止。"

  【素材点拨】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霍金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身体上遭遇的不幸超越常人,但他没有丧失 生活的信心,而且比一般人的人生更精彩。尽管生活不偏爱他,可他却非常热爱生活。家庭、情感、 热情、音乐,这些日常的生活构成他生命和事业的支柱。

  【适用话题】"热爱生活""乐观""音乐""家庭""静" 素材运用 7

  轮椅上的霍金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

  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 1963 年被确诊为肌

  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 2 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 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40 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

  【素材点拨】霍金的病情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 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 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适用话题】"坚持""奋斗""坚强""智慧""人生的意义" 评论总结

  宇宙渺瀚无际,它能囊括一切,甚至是人类的想像;宇宙沉默无|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一无所知,恰恰相反,它是一本对大多数人来讲永远也读不尽永远也读不懂的书。人们天天置身其间,可往 往却浑然无知

  霍金是地球人,却属于宇宙,因为他向人类揭示宇宙的起源和奥秘。平淡无奇的童年没有让他 的光彩失色,蜷曲在轮椅中的形象无损他的"王者"之风。他是生命的斗士,更是一个永远也没无法 填满的黑洞。他如苇草一样柔弱,但却是有思想的苇草。他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 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 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胡适人物概述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 35 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蒋介 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胡适先生著 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 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 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 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

  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 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 观察。

  人物生平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自取的名"适"与字"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战争离台,著有《台湾纪事两

  种》,1895年 8月 22日病殁于厦门。胡传逝世时胡适尚未满四岁,但胡传已给胡适留下了希望他好好读书的遗嘱。在胡适的幼年中,虽然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冯顺弟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习父亲, 不要丢脸。所以自胡适懂事起他已经开始学习和了解胡传的思想了。他恪守父亲的训示,追求" 以期作圣"的人生目标。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父亲的影子就一直留在胡适的心中。并且胡适曾 在台湾台东跟随过父亲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对台湾存有一些感情。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 溪县人。她 23岁守寡,一直守了 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这 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母亲极为重视他的教育,对他要求很严。要求他用心学习,认真做人。对人宽容。

  胡适 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 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学堂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庚款官费留学生只取前二百名,考试两场,文章和杂科(政 史地物理化生等),头一场文章胡适扬扬洒洒一篇得了一百分,如此可见他的文章造化!

  胡适一生得过 35 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胡适在康奈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 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 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烦恼。三十多种苹果,对这些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 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了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 20 种,真是让他十分烦恼。

  胡适是在宜统二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的,因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 院可以免学费,故学农以节省学费接济家庭。既被苹果难倒,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便转学历史、文学,后日方得成名, 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同礼考证过胡适的学位,胡适共得博士学位 36个,但胡适自称他有 35个。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并一生服膺。1917年(25岁)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 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所写的《尝试集》 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且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教育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建树,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 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胡适 25岁任北大教授。民国的大学老师有的比较自负,胡适也不例外。据说胡适在北大讲课,讲到孔子怎么说,就在黑板上写"孔说"; 讲到孟子怎么说,就在黑板上写"孟说";讲到自己怎么说的时候,就在黑板上写"胡说",引得哄堂大笑

  北大学生对教师素来挑剔,于是北京大学学生顾颉刚介绍傅斯年去听胡适|上课,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留学生从北大哲学系赶走。傅斯年听了几次课以后,他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 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红楼梦》成就

  《红楼梦》研究是胡适古典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其意义重大、影响深| 远,因而胡适也被认为是新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者。胡适研究《红楼梦》 主要运用的是科学的考证方法。

  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情况,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间等等。 这些现在已为常识的问题都是胡适研究考证出来的。胡| 适的《红楼梦》研究意义重大,其使红学的面貌为之一新。真正地将其纳入|到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宽容的价值

  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并 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与鲁迅同为 20 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知识分子。他们两人思想脉系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有人说胡适思想是"饭",鲁迅精神是"药";胡适是"水",鲁迅是盐;胡适重在"立",鲁迅重在"破"。

  尽管如此,当 1936 年鲁迅去世后,女作家苏雪林给蔡元培和胡适写了一封长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胡适回信责备了苏学林,并极力为鲁迅进 行辩护,胡适说:"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

  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 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 范。

  有人情味的社会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 权利。"这 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 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 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胡适的时代已远,

  名言锦句

  1、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 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 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 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3、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 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4、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5、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 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6、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7、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 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 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

  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 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8、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9、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10、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 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11、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全劲。

  适用话题

  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

  【人物简介】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一起,在自己的" 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 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一如既往地思 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 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

  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

  【考场可用名句】

  |直面死己: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 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

  |悭坚定且坚韧:生命的价值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和悲壮·……从不屈 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达观与超脱: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 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与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 迷茫。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人生追我: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寻。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所 以在爱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独也不是团聚,而是祈祷。

  生命价囿: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 的价值。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话题 1:摆渡自己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而天、雪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 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 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被轰然击倒。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 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 对岸。

  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看穿了"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 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

  话题 2:束缚

  21 岁本应是最狂傲的岁月,无情的上帝却夺去了他健美的双腿。仇恨、不满、愤懑和无奈充斥着他绝望的心。每天,轮椅便成为了家与地坛连接的质点。日出日落,四季交替,他用十几年的光 阴思考,从地坛的一草一木、小虫飞鸟、来往路人中,他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渐渐解开了心中的绳索。 "一沙一世界,一人一乾坤,何必执著于暂时的得与失,欢快与痛苦!"史铁生如是说。十几岁的他给自 己的心厚厚地包裹起来,用绳索束缚着。三十几岁的他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绳索。

  话题 3:希望

  在冬季那个沉寂的世界,冬雪覆盖着大地,寒风吹打着残枝,一切仿佛毫无生机的存在,而在这 沉寂的背后,蕴藏着一种力量,一种等待春天、等待爆发的力量。这是一种生的 希望。这正如人生的冬季。当史铁生失去双腿,他用坚强的双手推着自己的轮椅走向了一条春暖花开的道路,一条 充满希望的道路。当贝多芬被放逐在无声的世界中,他毅然的竖起另 外两只激情的耳朵,倾听着生命音乐的壮烈与伟然。在人生的冬季,他们用自己孤单的臂膀,扛住了苦难,扛住了寂寞,扛起了 希望的燃烧圣火。

  话题 4:宁削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 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 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 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会长久地怀想下放地穿着开花棉袄吹唢呐的穷吹手,也会在梦里一次次梦见被他使唤|过的老黑牛与红犍牛,他羡慕刘易斯的力量与速度,他对已经去世的母亲怀有 深深的歉疚,对一直关怀和帮助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充满感激之情,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 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话题 5:生命的内涵

  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临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 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话题 6:精神的永恒

  二零一零的年尾,史铁生离开了我们。这个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作家,这个拥 有伟大人格的人,终于走完了他痛苦而沉甸甸的一生,与他所熟悉的、抗争过几十年的死神一同离 去。史铁生确实死去了,生命停止了,但他却依然在前行,在以另一种形|式陪伴着我们一同向前走, 甚至比他生前更为灿烂辉煌。他如同敛尽余晖的夕阳落下山去,却在另一边作为光耀喷薄的旭日冉冉升起。"生死同一",史铁生曾如是说。原来死亡并不能停止任何人的脚步,只要还有人记得这 个人,只要他曾在其他人的生命中留下痕迹,那他便 依然在前进。生与死,走与停,不过一体两面。正如史铁生一般,只要他的精神还在人们心中,他便生生不息。

  话题 7:生命的价值

  看来,一个人即使经过死亡的关卡也还在向前走,路途是无限的。可这不意味着光阴便|任由我们挥霍。人生的价值并不由这无限的路来决定,而是由有限的生命来衡量。一个农民|死去了, 他脚下的黄土地还有他的辛劳存在;一个诗人死去了,他的诗集中还有他的精神激荡;即使再平凡的一个生命离去,只要他曾为身边的人做过些什么,悼念者的泪水里也会有他的灵魂闪光。可如果 这一生什么都不做,只是蹉陀放荡,那死神敲门的一刻便真的是灰飞烟灭之时了。这份虚度生命的 停滞比死亡更为可怕,人死去了却还在走,人停下来就再也迈不到下一步。

  用心活、用力活,就如同大踏步向前走,那么不需要上帝,无论生死,这里都是你的天堂。热爱 生命,不断前行。

  生命

  他,咬着生命的印记,走下云间,那一串微笑俘虏了刚刚学会看见世界的他。他的名字叫史铁生,他,年少狂妄的他,不知道打开世界的迷宫之门后,那深邃的眼底将流出什么,愁,离他好远,这正 是不知愁滋味的年少时期啊。如果可以,他还想剪下月光手帕,送给太阳,他还想将星星拦江送给最 美的微笑。

  可是,当他从梯子上一步步采集的时候,那令他微笑的狂妄瞬间被浸入毒针,咳嗽遽然侵袭,生 命在那一刻开始将生存的含义转折。从来不为死亡烦恼的他将双手颤抖地放在它的身上,那个他 最不想见到的人,却肆意地成为了他最亲密的伙伴——轮椅。

  他,多希望那与身俱来的笑颜是他的胎记!可是...原来走下云间的时候,真的沾染了云的仙气, 将自己变化得如此迅速,他觉得自己生活 在生命的迷雾森林里,没有了方向,只看到死门处有一只手在向他挥舞,从没认识过这只手的他却仿佛一股残忍的力量牵引着,茫然向那只手跑去,跑着跑 着,却蓦然有一个声音当头棒喝下来:"出去走走也好"。那声音不是狮子吼,那么平静,那声音的主人, 是如此努力地不让她提起的破碎表现出来的。缓缓的他回转头,他才惊醒,只有在泥泞的路上才留 下了 痕迹,而沙滩上的脚印早已被风吹干,被水洗尽,然而它会留在他的记忆里,只要他还活|着。即使在火中。

  原来当上帝喜欢一个革果的时候,真的会在它身上咬一口。原来一个人的出生,"真的不是一 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 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也许他就本就不该是飞龙,就让他做一个活跃在渊 的潜龙吧。

  他终于明白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而能改变的事情正等着自己去做。 他不再飞奔而去,只是缓缓走向生之门,

  那条路上有他走过来的痕迹,如今他啊依然要离去,那胎记终于又回到了他的生命里。 他召唤着那将他唤回的神明,却见她渐渐消失,与死之门一起。

  生命在那一刻停顿。他再次明白了还没有得到的、正努力争取的和已经失去的同样美丽和

  珍贵。

  陈寅恪

  人物生平

  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

  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 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 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 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 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 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 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 时,给 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 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 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 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 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 10年时间完成 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 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 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 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 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 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 3 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 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 可惜我们学不来。"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 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 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人格独立

  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 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

  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 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

  05.皇梅贻琦人物简介

  梅贻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 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 长"。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 正是这样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 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 罗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 生如何做人。"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他对 清华的挚爱。在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纪念会上,面对东北地图变色的悲剧,他坚信"不甘沦为 奴隶的民众,将群起而图之"。他信心十足:"东北三省虽亡,东北人心未死?有此民族精神存在,则东 北将不致终亡。"在西南联大时,到梅贻琦家做客的人,梅夫人都会捧出一盘自制的叫"定胜糕"的点 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定胜糕"三个字,表达他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大楼与大师

  大学有了一流的豪华大楼,并不等于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当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北大 并没有大造崇楼巍宇,他的身边云集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寅初、刘半农等一大批 学术巨擘,他依靠这支群星璀璨的导师队伍,一举奠定了北京大学的基本品格。

  诚然,为使当下数量激增的大学生有良好的深造环境,添置必需的设备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物 质主义、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大学早已不是净土,"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被称为清华"永远的 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言犹在耳,斯人已去,反 观现实,惜哉痛哉!

  厚德载物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间万物的博大胸怀。在清华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幕后英雄, 才有了清华学术星光大道上的光彩与荣誉。他本人虽然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在任内,却为清华 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大师。正是这样淡泊宁静的心胸、包容旷达的厚德,成就 了清华百年的别样辉煌,梅贻琦本人也成了清华的名片而享誉全球。

  适用话题

  名片、丰碑、大师、爱国、信心、乐观、破格、大学精神、厚德载物、|大楼与大师、不拘 一格揽人才

  02.胡适人物概述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 35 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蒋介 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胡适先生著 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 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 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 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

  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 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 观察。

  人物生平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自取的名"适"与字"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战争离台,著有《台湾纪事两 种》,1895年 8月 22日病殁于厦门。胡传逝世时胡适尚未满四岁,但胡传已给胡适留下了希望他好好读书的遗嘱。在胡适的幼年中,虽然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冯顺弟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习父亲, 不要丢脸。

  所以自胡适懂事起他已经开始学习和了解胡传的思想了。他恪守父亲的训示,追求"以期作圣 "的人生目标。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父亲的影子就一直留在胡适的心中。并且胡适曾在台湾台东跟随过父亲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对台湾存有一些感情

  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她 23 岁守寡,一直守了 23 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这

  23 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母亲极为重视他的教育,对他要求很严。要求他用心学习,认真做人。对人宽容。

  胡适 5 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 9 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学堂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庚款官费留学生只取前 二百名,考试两场,文章和杂科(政史地物理化生等),头一场文章胡适扬扬洒洒一篇得了一百分,如 此可见他的文章造化!

  胡适一生得过 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胡适在康奈 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 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烦恼。三十多种苹果,对这些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 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了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 20种,真是让他十分烦恼。

  胡适是在宜统二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的,因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 院可以免学费,故学农以节省学费接济家庭。既被苹果难倒,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便转学历史、文学,后日方得成名, 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同礼考证过胡适的学位,胡适共得博士学位 36 个,但胡适

  自称他有 35 个。

  1915 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 年(25 岁)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所写的《尝试集》 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且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教育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建树,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 25 岁任北大教授。民国的大学老师有的比较自负,胡适也不例外。

  据说胡适在北大讲课,讲到孔子怎么说,就在黑板上写"孔说";讲到孟子怎么说,就在黑板上写" 孟说";讲到自己怎么说的时候,就在黑板上写"胡说",引得哄堂大笑

  北大学生对教师素来挑剔,于是北京大学学生顾颉刚介绍傅斯年去听胡适|上课,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留学生从北大哲学系赶走。傅斯年听了几次课以后,他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 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红楼梦》成就

  《红楼梦》研究是胡适古典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其意义重大、影响深| 远,因而胡适也被认为是新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是科学精神的传播者。胡适研究《红楼梦》

  主要运用的是科学的考证方法。

  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情况,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间等等。 这些现在已为常识的问题都是胡适研究考证出来的。胡| 适的《红楼梦》研究意义重大,其使红学的面貌为之一新。真正地将其纳入|到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宽容的价值

  |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并 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与鲁迅同为 20 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知识分子。他们两人思想脉系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有人说胡适思想是"饭",鲁迅精神是"药";胡适是"水",鲁迅是盐;胡适重在"立",鲁迅重在"破"。

  尽管如此,当 1936 年鲁迅去世后,女作家苏雪林给蔡元培和胡适写了一封长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胡适回信责备了苏学林,并极力为鲁迅进 行辩护,胡适说:"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

  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 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 范。

  有人情味的社会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 权利。"这 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 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 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胡适的时代已远,

  名言锦句

  1、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 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 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 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3、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 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4、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5、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 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6、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7、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 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 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 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8、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9、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10、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 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11、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全劲。

  适用话题

  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

  07.章太炎

  一、人物简介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 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

  1897 年任《时务报》撰述,后流亡日本。1900 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 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

  1904 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 年出狱后,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3 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 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以讲学为业。1935 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一生著作颇多,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 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人物事件 1:狂放不羁

  章太炎年轻时曾是江南大学问家俞樾的得意门生。他参加过上海 强学会,赞成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转向反满的"种族革命"。他去看望老师俞樾,希望得到老师的支持,俞樾却大骂他 不忠不孝。

  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章太炎公开声明,跟俞樾断绝师生关系。他狂妄地既不忠于朝廷、又不尊重师长,这在当时简直冒天下之大不韪。章太炎因为"嬉笑怒骂皆为文章",曾忍受被杖之辱。 庚子义和团事变后,张之洞在湖北办《正学报》,鉴于章太炎的古文造诣, 聘他为主笔。然而章太炎竟然写下洋洋六万言的《排满论》。《正学报》总办梁鼎芬阅后惊呼:"反叛,反叛!杀头,杀头!"遂乘轿子疾驰总|督衙门,请捉章太炎,按律治罪。

  有才气才会狂放,有胆识才会怪诞,有骨气才是章公! 人物事件 2:民国之称衡

  章太炎首如飞蓬,衣衫褴褛,不拘小节,有"邋遢相公"王安石之风。章太炎言论爱走极端,看着谁 恶心了,不顺眼了,想骂就骂,想吼就吼,想咒就咒。管你是什么"狗屁皇帝",还是什么"猫腻总统"。他 有包天巨胆,不怕杀头,不怕坐牢!持论偏激,行为怪诞,不愧为"民国之祯衡"。但又一方面,他也算准 了,自己盛名盖世,社会影响非同小可。杀一国士的恶名,谁担当得起?清末骂光绪皇帝|小儿,这着棋 似险而不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