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剖析材料十篇

  护士剖析材料篇1

  确保剖析检查阶段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际效果,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根据学习提高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剖析检查阶段的任务要求,自觉剖析紧密联系个人实际,认真查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存在主客观原因,认真撰写个人自查剖析材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自己不断进步。

  对照“六查六看”一查本单位确定的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六查六看”总体要求。看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查为人民办实事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要求;三查我院的发展情况,看是否符合协调发展的要求;四查和谐医院创建情况,看是否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五查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情况,看医生之间、患者之间、医患之间是否均衡协调发展;六查政绩和作风建设,看干部能不能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群众的服务思想、惠及子孙的科学政绩为发展服务、为人民造福。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按照学区"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安排。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共写心得体会3篇,读书笔记5000多字。深刻的认识到这次在全党开展的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一项大规模、广泛性、深层次的党内思想解放运动,一次党的肌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创新过程。自己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照党政机关事业先进性标准和党组织的希望和要求,对照党的先模人物,看到不足,找到差距,确有脸红心热的感觉,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

  对照《六查六看》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与本身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导致自己虽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思想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主抓业务出发,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比如我主抓放射工作,我就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只看着自己这一块,忽视了对"整体的"这一全局"第一要务"的认识,没有从全局观念出发考虑问题。3、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有时想着自己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拼也拼过,干也干过,立过功也受过奖,曾经获得几次先进工作者,职称上已经是主治医师,从而一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少了以前那种敢拼敢干、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朝气,工作上放不开手脚。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有时有散漫、松懈现象;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在无私奉献上做得还不够好,有时在思想深处还掺杂着私心杂念,有一些患得患失的情绪等等。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开展这次科学发展观六查六看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来说意义重大,是关系执政兴国的头等大事,对个人来讲,也是一次重要的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是让自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压力感,增加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发挥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保持先进性的持续性的一次重要机遇。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系统学理论,把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学透,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展形象。

  2、振奋精神,再立新功。首先树立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尽自己全力奉献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护士剖析材料篇2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护士剖析材料篇3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用药护理;教学改革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改革,对护理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通过分析不断变化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情况,了解医学护理学发展动态,开展教学改革[1]。五年制高职学生有着年龄相对较小,心智不成熟,知识基础较薄弱,对抽象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弱,但可塑性较强,对生动的事物敏感,相应的对其接受力也较强。而他们又有着所学课程专业性强,课程内容抽象难懂,课业任务重等特点。用药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化学、生物学、生化、病理等学科的基础,因而更加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致使很多同学谈其色变,对所学内容不理解,直到最后为了通过考试一味的死记硬背,造成不良循环,导致后面学习其他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知识链“断链”,似懂非懂,产生恶性循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探索。

  1 教师课前整理好历年真题题库,尽早掌握接执护考试动态

  目前,对高职用药护理与护士执考“对接”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对考试内容与现行用药护理教学大纲一致性的研究,缺乏具体改革措施和相关题库的建设。

  建立历年真题题库,有的放矢,提前为执护考试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仅靠学生毕业前的突击训练显得力不从心,护士执考考点在前期教学中的强化训练变得尤为必要。在执护考试内容中用药护理知识的得分率偏低,提高其的得分率应引起重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1 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以护士职考为导向,精选教材内容

  同类学校同专业同课程教师进行对接,与护理专业老师进行课程衔接,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护士执业Y格考试大纲为指导,结合护理行业需求,分析历年执护考试考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教材,使之更符合护理专业的特色。

  1.2 搜集历年用药护理相关真题,并建立相应题库

  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完善护理药理学题库及相应教学资料;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用药护理教学质量。建设试题库,提高学习针对性,使之更能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核标准。

  2 课堂上运用含真题的课件,提前对接执护考试

  卫生高职校的学生在毕业当年就有机会参加考试,通过考试可拿到上岗证,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铺平了道路。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中涉及护理药理学试题数均占每年考题9%以上,在对以往执护考试结果进行统计时发现:在资格考试该部分内容得分率偏低。

  2.1 课件中引入历年护士职考真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应该学会的知识及技能,教师借助有针对性的课件(如加入历年执护考试的真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在后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大量遗忘,用药护理就是其中一门,造成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困难。把真题题库分类,并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相关知识点讲解剖析。

  2.2 制作相关教学资料,组织相关教学活动

  在建立真题题库的基础上,制作相关教学资料如教案、学案等,构建用药护理网络教学平台,课后组织用药护理知识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3 探索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让用药护理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在探索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总结如下:

  3.1 提高学生和教师对用药护理的重视程度

  向学生介绍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现状,介绍我校学生近年来考试通过率,让学生认清形势,产生危机意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用药护理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联系起来。

  3.2 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

  基础医学教研室承担用药护理课程的教师与护理专业课的教师进行座谈,对护理药理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分析、调整, 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与现代护理技术相关的知识,优化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在原有用药护理题库基础上进行删减和添加,各方面尽可能符合大纲要求,加入真题,建立试题库,并注意及时更新。与专业课程进行衔接,集体备课,联系相关知识点讲解剖析,强化考点训练等。

  3.3 跟踪学习情况,多方评价

  跟踪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多方面评价其实际效果。护士职考考点在平时教学中强化训练,提前演练。通过多形式多方面评价促进“教”与“学”,因材施教,注意个体化教学。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章节不同的特点来适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需求,多方位综合考虑,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护士剖析材料篇4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应对策略 变化趋势

  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才可以从事护理工作。2008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学生护士考试通过率,课题组分析了近几年护士资格考试变化趋势,采取了应对策略,使本院护理专业学生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87%增长到2013年的97%。总结分析如下: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情况

  1.1考试内容变化。原来考试内容只涉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五门学科知识,从2011年起,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六门课程。考试大纲增加了解剖生理、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内容,体现了重视预防、接近临床的指导思想,也增加了部分新的疾病种类,如过敏性紫癜、心肌疾病、心包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删除了总论部分的内容。

  1.2考试科目变化。原来考试有四个科目,包括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从2011年起,考试只有两个科目:专业实务和实践技能。专业实务考查内容以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等。如各个疾病解剖生理、病因、辅助检查及护理管理、中医学基础、护理伦理和法规等知识。实践技能考查内容以临床应用知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等。

  1.3考试题型变化。考试题型全部是选择题,主要使用A1、A2、A3/A4型题,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逐步增加临床病案分析题、多媒体试题,减少记忆概念性A1题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型题),A1题型量由原来的60%以上下降到20%。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60%、A3/A4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20%,加强了技能测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1.4考试专业知识更新。考试专业知识与最新临床实际和标准一致,如心肺复苏的顺序由原来的A-B-C(A即通畅气道,B即人工呼吸,C即人工循环)变更为国际最新标准C-A-B的顺序,2012年考点数据修改50余处,涉及高血压的分类、小儿体重的标准、氧疗时酒精湿化浓度等,如酒精湿化浓度由“30%~50%”修改为“20%~30%”。

  1.5考试时间变化。考试时间缩短,题量不减,即由原2个半小时改为2小时。原来是全程考试,考生中途不得退场,现在改为考试1小时后考生可以交卷离开。

  2.教学应对策略

  2.1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相结合。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每年都有少许修改,考试知识点每年有变化,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课题组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2.2编写护理专业“双证书”(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教材。根据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精选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护理专业教材,教材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并将最新知识进展吸纳入教材,突出教材的先进性,方便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2.3加强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核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往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知识记忆,忽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等,如在案例教学中课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查资料,小组讨论,课中老师归纳总结,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4把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思路,编写护士资格考试模拟试卷。通过分析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疾病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命题的关键词包括最主要病因、主要的致病菌、主要的诱因、主要的感染途径、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最主要的或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或最严重的并发症及表现、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确诊的辅助检查方法、首选的治疗药物、首要的护理问题、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根据考题分布和考试命题思路,课题组编写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并总结归纳了护士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知识点的记忆口诀、护士资格考试所有计算公式大全等,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

  2.5做好考前强化培训。关注最新考试信息,及时掌握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帮助学生把握重要考点。根据考生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指导学生答题应对技巧,让学生做适量的模拟试卷,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纠错,以便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增强自信心。

  2.6学校考试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型。改变以往考试的综合题型,课程结业考试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A1、A2、A3/A4型试题一致,考试内容主要是护士资格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3.思考和体会

  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通行证,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教师需要掌握护士资格考试方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如果片面追求护考通过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可能偏低,如何将护理教学计划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实践双接轨,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

  参考文献:

  护士剖析材料篇5

  为提高我院产科质量,体现人性化服务,降低产妇的不安和恐惧,减少医疗纠纷,我院产房于2010年1月实行了“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倍增。

  1材料与方法

  1.1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责任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无产科合并症的初产妇850例为A组,作为观察组,孕妇的平均年龄27.1岁,平均孕周39.3周,平均体重65.5kg,平均身高158.5cm。再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以传统方式陪伴分娩的无产科合并症的初产妇也是850例为B组,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抬头双顶径的大小、健康状况、临产时的状态等条件都一样,均无头盆不称,也无产道异常及其他并发症。

  1.2方法

  1.2.1服务模式由一名责任助产士全过程、全方位,只服务于一名产妇,确保母婴安全。

  1.2.2工作流程产妇进院后由一名责任护士介绍产房助产士、介绍医院和产科的环境、服务模式,当产妇宫口开大2cm被送入产房待产室后,责任助产士主动与产妇及家属交流,介绍“三个”产程的经过,告诉产妇: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用太紧张,并做好产前和产时的疏导,因为很大一部分初产妇从亲朋好友处听到了有关分娩的负面诉说,对分娩产生害怕和恐惧之感,怕分娩时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有畸形、更害怕助产士帮另一个产妇接生时无法顾及自己的安全,造成母婴有生命危险,致使临产后精神紧张,常常处于焦虑紧张和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一对一”全程陪产后,助产士以热情、亲切、温和的语言与产妇沟通,理解、安慰产妇,指导疼痛时放松的技巧,并播放轻音乐、开电视,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营造和谐的气氛到精神镇痛的目的,当产妇宫缩疼痛时用手轻轻的抚摩产妇的腹部,当产妇腰骶胀痛时用手拳压迫腰骶部都能使产妇减轻不适感,这样产妇也会感到亲切自然,安全感倍增,增加了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减轻了对分娩时的痛苦之感和紧张情绪,也解除了产妇的思想顾虑,觉得在这种服务模式下分娩很具有安全感。因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士只对产妇一个人服务,督促其及时排空膀胱并同时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同时也指导产妇做一些有助于产程进展的动作如:左侧卧位、走、立、趴等,到宫口开全时正确指导产妇如何使用腹压,按常规做好产程观察并记录、画好产程图,做好接生及新生儿处理的准备,:如药物、器械、抢救用品有条不紊的摆好,认真仔细的做好接生工作,正确评估出血量并记录,确保母婴安全。

  1.2.3资料收集:详细记录每位产妇的分泌方式、产程和出血量等,以及问卷调查产妇的满意度,将两组进行比较和分析。

  2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对比)

  2.1两组经阴道分娩的例数和产程的比较(产程以小时计算)

  2.2两组剖宫产数和两组满意度调查

  两组产妇的精神状况:观察组的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十足、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分娩时与助产士配合默契。对照组的产妇由于缺乏安全感和焦虑情绪,而焦虑和紧张又可使产妇产生不协调的宫缩,从而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或滞产,严重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肠胀气、尿储留,使胎盘循环障碍、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增加。

  3讨论

  3.1“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产妇进行妊娠的宣教,采取暗示、鼓励、支持等有效的心理疏导,预防滞产。“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产妇安全感倍增,不信任感和危险感倍减,对助产士而言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因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士服务对象只有一个,从而工作精力充沛,不会担心顾得帮这个产妇接生就蔬勿了另外一个,更怕出医疗差错事故,“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士为产妇提供的是连续的物质情感以及教育方面的帮助,助产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观察产妇的任何变化,随时了解产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并科学地解答了产妇提出问题,解除了产妇的思想顾虑,在第一产程中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以保证产妇精力和体力的充沛,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产程的进展有直接的影响,它能缩断产程、减少滞产,使产妇顺利结束分娩。另外“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不仅拓展了护理的工作范畴,更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更新新观念,还要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要,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总结

  8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资料显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产程的进展有直接影响,使产程进展顺利,产妇顺利结束分娩,从而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对产妇减少了经济负担,对助产士减少医疗纠纷,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我院的产科质量和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刘秀蝉 : “一对一“全程陪伴810例效果分析中国现代杂志 2007-4-2

  护士剖析材料篇6

  【关键词】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全方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8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46

  母乳喂养是确保新生儿获取充足营养的关键,同时有助于新生儿免疫力的提高,在产妇产后康复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故而临床中对母乳喂养大力推广[1]。然而部分产妇因体质较差等诸多原因,不愿实施母乳喂养或是母乳喂养效果不佳,尤其是剖宫产产妇在切口疼痛的影响下,乳汁分泌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或工作压力、形体恢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母乳喂养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3]。因此,通过有效护理措施促进产妇母乳喂养是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产妇母乳喂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88例产妇,所有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患者均是择期剖宫产,麻醉方式为联合阻滞麻醉,均顺利实施手术。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为初产妇,排除有内科并发症或妊娠合并症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27.9±5.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6±4.2)周。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7.2±5.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4.4)周。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入院之后即给予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根据医护人员指导为婴幼儿尽早吸吮、尽早母乳接触,且根据实际需求为婴儿哺乳。术后严格禁食,产妇分娩6 h后进食流质食物。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母乳喂养宣教:在术前即开始为产妇做好心理指导,理解产妇的焦虑、恐惧、担心、紧张等不良情绪。术前为产妇介绍手术相关情况,且可简单讲解下母乳喂养对产妇、新生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妇身心放松,使其以积极态度应对手术和术后母乳喂养。(2)产后母乳喂养指导:在产妇回到病房之后,专职护理人员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方法,让产妇与婴儿尽早皮肤接触,告知产妇如何让婴儿早吸吮、早开奶,且手把手教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帮助其建立基于吸吮反射的口-反射。若产妇未出现泌乳感,护士可轻轻托起产妇,将拇指、食指置于产妇乳晕两侧,同时适当用力,朝胸壁挤捏,使乳汁喷射出来。正确哺乳方法为:让婴儿伏于产妇胸部与上腹,使婴儿对产妇两侧交替吸吮,进行30 min接触吸吮,让母婴实现皮肤接触。告知产妇在喂乳时可采取侧卧位,以大拇指放在上方,其余四指放在基底部托起,确保婴儿可含住和乳晕的大部分。另一只手应托着婴儿头部,注意避免新生儿鼻部受压导致呼吸困难。(3)护理:在让新生儿尽早吸吮、多次吸吮的同时,术后24 h内还应为产妇实施按摩,促使其乳胀情况减轻,这对泌乳有促进作用。对于扁平、内陷的产妇,应指导其尽早纠正,以免影响到母乳喂养。(4)饮食指导:为产妇规划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饮食结构合理且营养搭配科学,从而为产妇提供均衡、科学的营养支持,确保乳汁分泌量和营养含量。护士需主动为产妇讲解对乳汁分泌有影响的食物与药物,以免乳汁缺乏,对母乳喂养质量造成影响。(5)新生儿护理:护士需指导产妇与家属对新生儿吸吮时的含接姿势密切观察,对其吸吮状态加以把握。若新生儿姿势不对,或其吸吮量较少,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或进行一定处理。护士还需教会产妇新生儿摄取乳汁量的评估方法。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培训教材中相关标准,对以手法挤压,溢出清亮乳汁的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记录72 h内母乳喂养成功率,其中母乳喂养成功的判定标准为:在喂养母乳后母乳仍有剩余,或患儿可吃饱(每日排尿6~8次)。在产妇出院时,利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值高于85分为非常满意,分值为65~85分为满意,分值为65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2.2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6±5.3)h,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2±5.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79.5%,其中非常满意19例(43.2%),满意16例(36.4%),不满意9例(2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5.5%,其中非常满意23例(52.3%),满意19例(43.2%),不满意2例(4.5%);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乳属于婴儿成长期间最完整、最安全、最自然的天然食物,其营养丰富,含有婴儿生长所需的许多抗体与营养,是确保婴儿健康、正常发育的关键。母乳喂养指的是母亲利用自身乳汁哺乳新生儿,已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可对儿童大脑发育发挥促进作用,减少过敏性疾病、肥胖症的发生风险[4]。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十分有利,同时还可促进产妇产后恶露排出及子宫复旧,新生儿吸吮可对造成刺激,进而可对子宫造成刺激,促进产妇的康复。

  文献[5]研究发现,产妇分娩之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可迅速下降,可解除对垂体、丘脑下部造成的抑制,增加泌乳素分泌,减少泌乳素抑制激素的合成,对乳汁生成、释放发挥促进作用。机体泌乳由激素调节下神经反射条件实现,其可受到诸多内外因素影响,如心理情绪波动、活动受限、术后疼痛等因素,这些因素可经神经反射影响到垂体、下丘脑的功能,影响泌乳[6]。因此,对于剖宫产产妇,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心理状况及机体应激反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母乳喂养。

  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对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全方位护理是在健康概念逐渐更新下出现的护理观点,其护理不仅是关注疾病本身,而是涉及到人作为整体的多方面需求[7-8]。在实际应用中,全方位护理不仅需针对疾病提出针对性健康评估、相应护理措施,且这一护理行为需是全面、综合而有个体特殊性的。在全方位护理中,术前需先为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益处的宣教,促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及优势,使其在心理上接受并认可母乳喂养。术后同样还需给予相关知识宣教,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具体方法,并由护士协助产妇完成1次母乳喂养,从而确保产妇可独立喂养婴儿,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另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慰藉,帮助产妇完成母亲这一角色的转变,使其从心理上接受这一角色,并有助于缓解产妇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部分剖宫产产妇会有较强的妊娠反应,故机体营养吸收并不完善,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可为产妇提供全面的营养与热量,从而促进乳汁分泌质量与速度。因此护士应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促进产妇康复并提高乳汁分泌质量。在护理中还应注意对新生儿加强护理,指导产妇与家属注意新生儿吸吮的姿势是否正确,对错误姿势及时纠正。本次研究中,两组产妇经相应护理之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内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通过统计,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6±5.3)h,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2±5.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为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有利于促进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可缩短其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小花,赵冬梅,马菊荣,等.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后焦虑、抑郁及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2):67-68.

  [2]赵丙翠,张冠莉,邹琳.护理干预对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207-208.

  [3]闫效东.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5,59(24):2883-2884.

  [4]王婷.母乳喂养方法的改进对婴儿和母亲的远期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1):118-120.

  [5]江静.健康教育路径在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813-1814.

  [6]朱莉.妇幼保健中的母乳喂养护理体会及效果分析[J].医药,2015,7(25):50.

  [7]李秋花,郭云芳.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54-55.

  护士剖析材料篇7

  本学期的九大工作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加强迎评工作力度,积极投身整改阶段

  我校校内评估专家组上学期末对学院自评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校专家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学院将根据这一意见进一步加强和领会评估指标体系,制订本学期评估工作行事历并使评估的整改工作逐项逐条落实,补充和完善指标中的支撑材料,按时间节点,具体责任到人,通过全面整改,继续提炼学院工作上的亮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迎接4月上旬校外专家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评估。

  二、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院本学期将逐步调整教师结构,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和党建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专业教师。在“引进”和“培养”两方面着手,充实和调整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队的师资队伍。

  今年学校将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进行专业调整,整合后的卫生信息管理系将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等三个专业,学院将就这三个专业引进一名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专业教师,以支持和带动该专业的学科发展。

  本学期学院将刘芹、张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册“护士”的背景的指导教师在继续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的同时参与临床护理教研室和基础护理教研室的备课、听课及教研活动等教学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逐步充实到各教研室担任专业教学工作。

  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本学期学院的教学工作继续紧紧围绕迎评工作,根据校内评估专家组考察评估的意见,从规范教学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学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各教研室将按照学院和各自的工作计划认真展开教学工作:

  (一)认真组织“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位上公开课的老师通过精心备课上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开展“说课”教研活动,本学期学院要求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说课,提高讲课水平,计划以全院和教研室两部分分别开展“说课”活动,具体安排另定。

  (三)以“护理”专业为龙头,有计划地加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已经上报学校四门课程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四大教研室由各教研室主任把握方向,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四)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本学期继续开拓非学历教育项目——《国家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专升本辅导培训》;本学期继续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学历教育项目和海外招生的可行性,逐步建立较高层次的、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项目。

  (五)继续准备专业剖析材料。“护理”专业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剖析并增加支撑材料,同时准备“卫管”专业剖析工作。

  (六)着手建立“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护理技能训练”校内考核的试题库。

  (七)本学期在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做好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的同时,学院还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八)狠抓实训环节,继续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强化护理技术操作的练习,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提早进入角色做好充分准备。

  四、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目前适应高职高专医疗卫生技术类专业的教材并不多,学院将逐步实现大部分或全部使用适应高职教学需求的自编教材。本学期《临床护理实践》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学后,此教材立即发至学生手中。《循证护理》和《多元文化与护理》两本教材已通过人卫出版社审核,今年将可以印刷出版,医学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护理英语》这本教材已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学院各教研室将陆续制定系列自编教材计划,争取分批列入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医护类系列教材出版计划。

  五、继续加强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

  本学期学院将继续在保持已形成良好的院风、学风、教风的基础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严格学生职业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打造“上海护士”品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本学期将结合迎评促建这个核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职业素质教育活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毕业典礼暨授帽宣誓仪式、职业素质教育讲座暨医德教育报告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六、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开拓实习与就业渠道

  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生源的逐年增多,学期在先后与市24家医院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一批就业市场,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可靠保障和奠定良好基础.本学期继续加强产学研教学领导小组,完善教学领导小组工作条例.补签校企合作协议书.

  七、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由市教委批准的护理实训基地II期建设项目——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在本学期全部完成,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安装、调整过程中,这次建成的II期项目,以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为主,高科技因素含量多,同时也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训室,为两个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八、09届就业和09年招生工作

  XX年级毕业生310人,截止本学期开学就业率已达93%,签约率70%,学生毕业前将在两次返校中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如:发放《临床护理实践》教材,要求每人完成临床实习总结、自我鉴定等,4月下旬参加毕业考试。计划至学期结束(6月底)09届学生就业率达到98%、签约率达80%以上。09年招生工作已开始紧锣密鼓展开,学院将配合学校,顾全大局、认真完成今年的招生工作。

  九、筹备成立计算机教研室

  护士剖析材料篇8

  关键词:妊娠;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护理;手术配合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ortic aneurysm,DAA)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并剥离,在急性期会出现大量迅速致命的合并症,平均年发病率为5~10例/100万人[1]。它是一种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主动脉疾病[2]。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更为罕见,起病凶险,死亡率高。有报道显示,主动脉夹层孕妇的院前死亡率为21%,若未加干预治疗,发病后的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3%,24 h内达到25%,1 w内为70%,2 w内为80%[3]。因此目前主张一旦确诊为妊娠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应及时行手术治疗[4]。我院自2012年8月~2016年5月成功救治3例妊娠合并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胎儿的发育情况、孕妇对胎儿的期望值等采取了分期或同期的手术方式,现将手术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例,年龄为26~34岁,妊娠基本情况:孕2产0,停经30 w 1例;孕4产2,停经33 w 1例;孕3产1,停经36 w 1例;均以“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大汗淋漓、胸闷、气喘、头晕”等症状急诊收入我院。产科检查:3例均为单活胎;心脏彩超提示3例均为“主动脉夹层A型”,入院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措施,进行急救手术。

  1.2方法 1例患者采取分期手术,即在全身麻醉下急诊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搭桥术;11d后在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乙状结肠破裂修补术。2例患者采取同期手术,即在局麻+全身麻醉下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待胎儿成功娩出后再实施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修复术。手术均进展顺利,术后患者送心脏外科监护室监护,新生儿送儿科病房监护。

  2结果

  3例患者康复出院,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分期手术的1例新生儿经随访发现脑瘫;其余2例新生儿随访生长发育良好。患者住院时间为15~38 d。

  2护理

  3.1术前准备

  3.1.1患者准备 麻醉科手术室负责人积极参加患者的术前讨论,了解病情及拟实施的手术方式,为手术开展做好充分准备。派出1名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探访,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基本状况,介绍手术室情况,安慰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工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信心[5]。

  3.1.2人员配备 手术室一旦接到急诊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通知,须立即协调安排手术间,联系麻醉科负责人员安排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进行准备。根据手术方式配备相应的护士,如为分期手术,行夹层手术时配备心脏专科护士2名,辅助提血备物护士1名;行剖宫产手术时配备产科专科护士2名。如为同期手术,则配备护士5~6名,分为剖宫产组和夹层动脉瘤组;心脏及产科专科护士各2名,辅助提血备物护士1名,还需指定其中1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本手术全手术负责护士;手术室护士长负责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以及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3.1.3物资准备 手术室调整室温在22~24℃,湿度在40~60%,手术床铺水床及复温毯并充气37℃备用。各组手术室护士按照分工开展准备工作。同期手术需同时准备剖宫产及夹层动脉瘤手术物品,其中剖宫产物品如婴儿保暖车、新生儿吸痰管、缩宫药物等;心脏手术物资如水床、变温毯、除颤器、头灯、血气分析仪、自体血回收装置等。如为分期手术则根据拟开展的手术类型准备相应的物品器材,充分预估可能发生的各种特殊意外情况并做好相应准备,如备好各种型号的血管缝线、止血物品、输血加压袋等。

  3.2术中护理

  3.2.1麻醉护理配合 一旦患者术前准备完善,会以最快速度接进手术室。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及病房护士共同护送,在整个过程中持续监护,确保患者安全[6]。入室后及时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医生、护士、卫勤人员共同将患者平稳挪至手术床上,及时固定保暖,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选择14~16号留置针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快速a液输血。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动脉穿刺,留置导尿管,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液体出入量等。

  3.2.2护士分工协作配合 同期手术的护士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由于先在局麻下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组的护士在患者入室后即可开包铺单进行手术准备,心脏组的护士则协助完成初期麻醉护理配合工作;新生儿成功娩出后,麻醉医生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巡回护士立即协助麻醉医生完成后续的全麻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漂浮导管置入等工作,而心脏组的洗手护士与此同时开始夹层动脉瘤手术的准备工作。在第一阶段手术完成后,剖宫产组的护士协助医生完成二次消毒、铺单以及后期物品整理等工作;心脏组护士即可开始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配合工作。

  3.2.3皮肤及体温的管理 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体外循环、低温或深低温下进行,手术时间长,整个手术过程不能变换,造成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无法缓解,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7]。术中我们在患者身下平垫硅胶垫、双足跟用硅胶足跟垫、头部用硅胶头圈保护,同时在长期受压的部位如尾骶部贴压疮贴保护。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压疮问题。同时此类手术暴露面积大,热量丢失多,术中又有大量输液、输血及物的使用,所以术前要充分做好各种保暖措施的准备,减少患者术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8]。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实时监测鼻咽温、肛温的变化情况,根据手术进展随时调整手术间环境、水床及复温毯的温度,尽量减少术后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该3例患者均正常复温,未发生低体温并发症。

  3.2.4感染的控制预防 心脏手术创伤程度较其他手术大,患者抵抗力会大幅下降,感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9]。同时由于手术同期开展参与人员众多,巡回护士需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减少人员流动,保持层流效果,减少感染的机会。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抗菌药物,并且根据抗菌药物的半衰期进行合理追加。同期手术中由于先行剖宫产术,在心脏手术前须严密保护腹部切口,必要时用手术粘贴巾覆盖;消毒铺单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造成人为的污染。工作人员实施各项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2.5手术配合 “快、轻、稳”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专科技术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护理配合复杂;若同时再联合剖宫产手术,手术配合的复杂程度则会加倍。因此应分别为剖宫产及夹层动脉瘤设立两个独立的无菌器械台,台上器械物品按标准化要求布置摆放。洗手护士务必要熟悉手术步骤,积极学习相关主诊医生的业务档案[10],了解手术医生的手术习惯,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性能和用途。确保术中其注意力及配合动作与手术医生同步,真正做到"快、轻、稳",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为手术开展节约时间,挽救生命。

  3.3术后护理

  3.3.1新生儿的护理 由于该手术为紧急手术,胎儿自身状况各异,因此新生儿一旦娩出后应立即给予紧急救治措施,儿科医生快速进行Apgar评分,迅速清理体表的羊水和血迹,立即快速吸净口、咽、鼻腔的黏液及分泌物,必要时气管插管,确保呼吸道的通畅[11]。巡回护士则密切观察新生儿肤色、呼吸等变化情况,积极采取措施直至肤色红润、呼吸平稳。同时要注意新生儿保暖,新生儿娩出后及时放置于红外线保暖车内再进行其他操作。各项处置妥善后与产科护士进行详细交接,确保新生儿安全转运。

  3.3.2产妇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留置动静脉管置管、胸管、导尿管等各种管道,手术室护士需做好标记。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无扭曲,无滑脱。与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共同轻轻托起并慢慢放下患者,防止由于搬运过猛造成心跳骤停。转运前提前联系好电梯与监护室,确保处于待命状态,做好途中各种抢救准备及监护,将患者安全送返监护室。与病房护士交接病情、物品,确保无遗漏。

  4结论

  据统计,40 岁以下主动脉夹层女性中约有50%在妊娠期间发病,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外科医生会结合孕周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剖宫产术分娩联合主动脉夹层修复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12]。本文后2例采取的是联合手术方式,而第1例则由于胎儿孕周较小,结合患者本人意愿则采取分期手术。总之,妊娠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是属胸外科与产科的危急重症,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多学科间的协作,联合决策,才能有效降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母儿病死率与伤残率[13]。此类手术在护理过程中具有患者危重、专科技术要求高、环节繁多、手术难度大等特点。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配合经验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等素质。在手术前必须积极参与患者的病情讨论,充分了解及基础情况,熟悉手术方法,做好各种准备,在处置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护胎儿情况,确保转运安全平稳[14],最终才能做到默契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守先.实用心脏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8.

  [2]孙立忠.主动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7-443.

  [3]Mészáros I,Mórocz J,Szlávi J,et al.Epidemiology and clinicopathology of aortic dissection[J].Chest,2000,117(5):1271-1278.

  [4]Yates M T,Soppa G,Smelt J,et al.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aortic surgery during pregnancy[J].Journal of Thoracic&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4,149(2):607-610.

  [5]马种奕,赵旭,王莉.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94-895.

  [6]何春雷,方瑶,林碎钗,等.不同转运方式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J]. 护理杂志2013,30(3):66-67.

  [7]杨满青,程云清,卢嫦青,等.134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压疮预防难点及效果分析[J].中A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8):2145-2147.

  [8]王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5,28(23):142-143.

  [9]刘宁宁,孙立忠.不同脑灌注方法在主动脉弓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2(3):187.

  [10]屠杰梅,陆叶青,张丽君.主诊医师档案卡在手术室工作中的运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9):827,832.

  [11]徐晓燕.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手术室抢救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793-794.

  [12]Johnston C,Schroeder F,Fletcher S N,et al.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in pregnan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2013,21(1):75-79.

  护士剖析材料篇9

  【关键词】剖宫产因素;剖宫产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1-01

  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确实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剖宫产率已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0%-15%的合理范畴.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当前产科工作的重要问题。现从剖宫产的因素分析入手,计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共2529例。其中初产妇1837例,经产妇692例,孕周35~43周;年龄最小20岁,最大43岁。剖宫产1031例。其中二次剖宫产170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主要分为:①病理因素:头位难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瘢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等; ②社会因素:怕痛、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认为剖宫产小儿聪明、认为阴道分娩会导致体型及阴道改变影响性生活、迷信生辰八字;③医源因素 :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知情同意权的实施、患者法律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产科医师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

  1.3结果

  在本组资料2529例住院分娩产妇中,剖宫产共1031例,其中剖宫产率与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关系分析见下表。

  2 讨论

  2.1病理因素

  2.1.1胎儿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产前体重及营养管理相对滞后,巨大儿的分娩率明显增加;胎心监护手段使胎儿窘迫的诊断率较前提高,臀位、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胎盘因素均可用超声提前在产前诊断,预示自然分娩的风险,使剖宫产手术范围扩大,剖宫产率上升。

  2.1.2 母体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次要原因。剖宫产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在前置胎盘中剖宫产率已达70%―90%,其优点:一是可及时止血,二是减少胎儿宫内缺氧;尤其在严重出血时,剖宫产几乎是唯一的迅速止血的方法,对母婴均有利[1]。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合并症、瘢痕子宫已成为剖宫产常规指征。

  2.2社会因素

  2.2.1 产妇因素 孕妇惧怕疼痛,在产程已发动,完全可以经阴道分娩的情况下不能继续忍受分娩的阵痛,家属也不愿焦急等待,坚决要求行剖宫产术,甚至误认为剖宫产比经阴道分娩更安全。部分产妇因怕自然产影响身材,担心阴道分娩使产道松弛,影响日后的性生活而选择剖宫产。

  2.2.2 优生优育愿望使产妇及家属不愿让胎儿有丝毫围产期缺氧及产伤风险,甚至误认为剖宫产孩子更聪明,更有人为选择良辰吉日而选择剖宫产术。

  2.3 医源因素

  2.3.1 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医生带来困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施,医生在产妇入院时需向产妇交待阴道试产的利弊,使许多产妇顾虑阴道试产失败还要行剖宫产术,于是直接选择手术。

  2.3.2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产科医师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使医生担心拒绝实施手术,坚持阴道分娩如发生意外,引发纠纷难以承担后果。

  2.3.3 无指征使用催产素,过早干预,过早确认试产失败,而选择剖宫产术。

  3 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3.1 首先广大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CDR过高的潜在危害。每日早交班时回顾分析每例剖宫产的指征,每月由科主任进行产科审计,公布每一位医生的CDR,进行风险校正后将剖宫产率作为医生绩效工资的主要考核标准之一,使全员都来关注剖宫产率,形成抵制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良好氛围。对无医学指征坚决要求剖宫产者,把剖宫产分娩相关风险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要求孕妇文字陈述要求剖宫产的理由,愿意承担剖宫产的相关风险及难以预测的不良结局,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期待孕妇及家属重新考虑剖宫产的要求。

  3.2 实行围产期一体化整体护理模式,在孕期、产前、产时分别为产妇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对孕产妇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有针对地满足其各种需要。孕期在孕妇学校向孕妇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增进孕期保健知识,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充分说明剖宫产分娩利弊,使其正确认识到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纠正其认识上的偏差。临产前,集中进行临产前教育,教给她们如何呼吸减轻阵痛,如何按摩及用力,产时如何与接产者配合,同时进行一些安慰鼓励,使孕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产时开展导乐陪伴和家庭化陪伴分娩,使用针灸、电磁刺激、水针或硬膜外麻醉镇痛,并采用各种自由和助产,消除产妇在分娩中孤独、恐惧、焦虑的心情,增加产妇分娩的信心和能力,从而使孕产妇及家属选择自然分娩.

  3.3 逐步建立完善的分娩风险保障体系。增加助产士人数,加强对臀位分娩及阴道手术助产的培训,重视对产程的监测、评估.对阴道分娩过程中可预料或不可预料的产房危机事件进行“情景演练”,随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提升分娩的安全性。

  3.4 进行社会干预。通过孕妇学校和公众媒体(院报,公休会、电视)倡导自然分娩,宣传自然分娩的益处和剖宫产的相关风险。进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教育,宣教各种营养素的生理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孕期的营养生理特点及对各种营养素的生理需求,定期测量宫高腹围和B超检查,对胎儿生长发育进行定期监测,由营养师监测孕期饮食结构,并进行针对性的营养指导,食谱编制和平衡膳食等[2]。强调妊娠是个生理过程,排除不能运动的医学原因,建议正常孕妇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不少于5次,以此来控制孕妇和胎儿的体重增长,减少巨大儿和妊娠合并症的产生。

  3.5 全科人员每季度做一次统计分析,通过风险再评估重新校正高危因素,做到不盲目增加剖宫产率又不延误治疗。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排除阴道分娩的禁忌证后,要给予试产的机会,以提高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剖宫产是产科重要且常见的手术干预措施,作为解决难产和部分高危妊娠分娩的有效手段,其合理应用曾挽救了无数母儿生命,但是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后母婴发病率、胎儿窒息病死率并未进一步下降,而剖宫产率上升使母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3]。因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维持一个适宜而合乎伦理的产科管理和干预系统,是我们医患双方及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邬小龙,吴金贵,潘琼,等.剖宫产率与围产儿病死率相关性探讨.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1(11):699.

  护士剖析材料篇10

  关键词 剖宫产 低血压综合征 快速补液 左侧倾斜 保暖

  剖宫产手术近年逐渐增加,对于剖宫产手术来讲,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是椎管内麻醉。在围麻醉期间,产妇的血压往往较麻醉前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病例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低血压。低血压可使产妇产生恶心,呕吐反应,引起产妇不适。呼吸道反射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可发生误吸,对伴有心脏病患者的产妇,严重的低血压可导致产妇冠脉供血不足而发生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同时低血压可造成子宫血流灌注减少,可对胎儿造成抑制。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防治剖宫产术中的低血压对保证围手术期母婴安全极为重要。妇科手术中剖宫产占了绝大多数,下面是对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一些体会。

  资料与方法

  2011年于腰硬联合麻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0例,包括急诊和择期手术,年龄18~43岁,平均26.8岁。孕期37~42周,本组产妇全部行腰硬联合麻,采用经腹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其中术中出现低血压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的低血压综合征32例,未出现过1例心跳呼吸暂停病例。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积极配合麻醉师进行处理,都能快速回升血压,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原因分析:①产妇术前禁食禁饮,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所需液体,术中出血过多等,发生产妇术中低血压综合征中,有2例前置胎盘,有8例是择期手术,禁食禁饮时间较长,由于摄入不足,引起有效血容量的不足,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②由于椎管内麻醉时,交感神经被阻滞,使阻滞神经支配区域的小动脉扩张而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静脉扩张而使静脉系统容量增加,故出现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导致血压降低[1]。③母体仰卧低血压综合征:指妊娠晚期孕妇取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2]。

  方法:

  ⑴预防处理:①手术麻醉前30分钟内快速输入复方氯化钠500ml。选择上肢前臂静脉穿刺,采取18#静脉留置针,这种静脉留置针采用塑料材料,不影响肢体活动,内径输液速度大,可以留置在静脉内3~7天,适合剖宫产手术使用。②麻醉师推注完后,遵医嘱把麻黄碱5mg稀释3倍后缓慢推注。③采取左侧倾斜15°~20°,巡回护士将产妇子宫右侧推向左上腹减轻对下腔静脉回流。

  ⑵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如果是择期手术,提前1天对孕妇进行术前访视,而急诊手术则孕妇入室后做好相关的宣教工作,以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讲述剖宫产手术的优点和安全性,让孕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减少对手术恐惧感,在比较放松的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手术。在进行术前访视时护士仔细询问其孕期是否曾发生有类似本征的情况。以及孕妇妊娠后期的卧位习惯,若孕妇孕期出现过低血压,且对胎儿较大,肥胖产妇,无力型产妇等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先安慰产妇,告之放松紧张心理,以娴熟的操作取得产妇信任。②术中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及脉率: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5分钟测量1次,一旦发生低血压,立即嘱产妇头偏向一侧,头颈下垫一治疗巾,保持身体清洁干净。如有呕吐,嘱产妇自行排出口腔内呕吐物,以防误吸引起产妇窒息或吸入性肺炎。③常规给予低流量1~2L/分吸氧。出现低血压时加大流量,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连续测量。④保证输液通畅:巡回护士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引起肺水肿,并观察产妇由于肢体活动引起留置针头和胶布松脱。维持补充液体,按医嘱给予补充手术禁食所需要的水,电解质和热量,常规静滴复方氯化钠60滴/分后,接上500ml代血浆,以补充产妇体内胶体溶液,提高血容量。⑤巡回护士注意观察尿量和尿液的颜色。以注意有否损伤膀胱。术中每30分钟或60分钟测量1次尿量,可作为输液的重要标准。⑥安置:安置要以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过分防碍产妇生理功能为原则,使之不防碍呼吸动作,又不影响静脉回流。⑦注意保暖:由于产妇精神紧张,血压下降,物等到因素易引起体温下降。所以特别注意做好术中保暖措施,调节室内温度24~26℃,视气温而定在产妇胸前及双上肢横向盖一厚或薄和被褥,双下肢套一裤套,保持产妇体内温度的恒定从而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结 果

  剖宫产手术在椎管内麻醉后容易出现低血压综合征,由于掌握到术前术中易引起低血压综合征的原因,并能正确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产妇能保持血压的稳定,有少部分产妇即使有血压低于90/60mmHg的情况,但通过正确处理后均能快速缓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血压快速回升。无1例出现中至重度低血压,心跳呼吸骤停等现象。

  讨 论

  虽然剖宫产的患者易引起术中低血压等问题,但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处理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剖宫产手术的护理,就能让产妇轻松安全地度过一个开心而又恐惧的过程,完成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