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处理“暴恐动漫”

  日前,文化部开出了一个“暴恐动漫”黑名单,38部日本动画赫然在列。比起“警惕《哆啦A梦》背后隐含政治意义”、《名侦探柯南》是“一部赤裸裸的犯罪教科书”这类明显脱靶的批判,这张名单上的作品,的确以重口味的居多。

  《学园默示录》被指违背社会道德底线和公序良俗 

  例如,“以《东京残响》为代表的暴恐内容,宣传以暴制暴思想;以《Blood-C》为代表的画面恐怖血腥,令人极度不适;以《学园默示录》为代表的以色情元素来吸引眼球,明显违背社会道德底线和公序良俗。” 这些动画片“涉嫌提供含有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恐怖活动”的内容。

  这一判断的两个潜台词是:一,动画片就是给未成年人看的,看动画片的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二,带有犯罪、暴力、恐怖元素的作品,就是在宣扬犯罪、暴力、恐怖活动。

  那么在原产地日本,这些重口味动画片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吗?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犯罪、暴力、色情、恐怖元素的影响?动画片《Blood-C》

  动画片只是给小孩看的吗

  在日本,以目标受众群的年龄为区分,至少有三类动画:全年龄向、青少年向、成人向。

  电视节目的播出与电影院上映电影不同,不收门票,也就无法推行分级制度,严格限制观众年龄。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下了,尺度自然可以放宽些。所以世界各国的惯例是,根据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段,区分目标收视群。

  “黑名单”上的38部动画,大都在深夜时段首播(深夜12点至凌晨6点),与《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等全年龄向作品有着显著区别。

  曾经日本的电视动画也是以低龄向作品为主流的。但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深夜档动画连续获得收视佳绩,日本电视动画格局也随之改变。

  标志性转折出现在1997年,为配合剧场版动画上映,TV东京在深夜时段重播了首播于1995年的电视版《新世纪福音战士》,意外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甚至形成了社会现象。同一时期,《机动战士高达》、《逮捕令》等作品在深夜时段的热播,开启了动画片在凌晨之后播出的传统。

  如今,黄金时段是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天下。除去《海螺小姐》、《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这类全年龄向国民动画仍在早间或傍晚播出以外,大部分电视动画都选择了深夜时段。深夜档动画片的目标收视群是高中生以上的御宅族,总体而言受众群体小。比起电视广告的收入,主要依靠动漫歌曲、剧场版改编、周边产品和演唱会来盈利。《心理测量者》

  分级制度和法规条例

  在日本,用法律法规限制电视台播出内容的情况十分有限。2010年东京都出台《有关青少年健全培养的条例》,但规制内容仅限于“近亲乱伦”、“直接的性描写”等内容,能在正规电视台播出的作品,基本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各大电视台内部进行的“自主规制”,本身就会参照行业协会规定对播出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而每部在剧场上映的电影,都会由“电影伦理委员会”进行评级,分为G(全年龄适宜)、PG12(12岁以下儿童在成年人指导下观看)、R15+(15岁以下禁止观看)、R18+(18岁以下禁止观看)四个等级。

  许多热门动画也推出了剧场版,因此也可以从相应电影评级判断出电视版的目标观众年龄层。R18+级别基本不会在电视上播出,早间和傍晚播出的动画属于适合全年龄的G级,而深夜档动画的覆盖面较广,G级、PG12级、R15+级兼有。

  黑名单上动画的电影版本,确实有一部分在日本上映时被归为R15+级别,例如《心理测量者》、《学园默示录》、《SCHOOLDAYS》、《无赖勇者的鬼畜美学》;PG12级的包括最近也被改编成真人版的大热作品《寄生兽》,和被文化部批为“血腥恐怖”的《BLOOD-C》;另外一些G级片无辜中枪,例如《黑执事》和《暗杀教室》,以及在上海电影节被临时撤换的剧场版《进击的巨人:红莲之矢》。

  与电影分级制度类似,日本漫画产业也对读者年龄层进行细分。有《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SUNDAY》为代表的少年漫画杂志(连载作品包括《海贼王》、《名侦探柯南》);也有以《月刊AFTERNOON》为代表的青年漫画杂志(连载过《虫师》、《寄生兽》);还有与AV相当的成年漫画作品。

  虽然不存在强制规定,但这样的分类,既保护了儿童,又按照读者需求完成了市场细分,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