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2020届真题解析,考情出现新变化

  3.大众传媒具有鲜明的信息产业的功能特征

  大众传媒产品都是信息产品,是大众传媒信息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以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数字等方式,依附于一定形式的载体,把大众传媒工作者采制的节目内容传播给受众。大众传媒的的产品包含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2.解放日报改版的意义。

  (这道题很多同学下来说中新史出简答题好意外,然而题本身是很简单的,我们的资料上也有。背到即满分,没有答出来并不是题难,是没有背到。)

  ※ 参考答案:

  1942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当时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1.改版: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改版前的《解放日报》过量刊登国外通讯社的消息,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际。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

  2.意义:

  《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3.收获或成就: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表现在:①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②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③加强对敌对思想的批判,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基础,即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它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哲学,是极端唯心主义的愚民哲学。

  3.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

  (作业批改班新闻学做了一道“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这道题的问法更简单,没有背到也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 参考答案:

  舆论监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形式。它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形式,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党政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人员实施的民主监督。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传播媒介的先进和普及,舆论监督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

  1.针砭时弊、监督政府。

  2.表达民意、化解矛盾

  3.揭露抨击不法行为,发挥反腐败利器的作用

  4.媒介审判的危害。

  (作业批改班新闻学专题做了一道“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当今互联网舆论场中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问题的理解”,答案中谈到的危害可以运用到此处答题。)

  ※ 参考答案:

  媒介审判又叫新闻审判,是指新闻报道超越法律规定,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公正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于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量刑,以及胜诉或者败诉的结论。

  媒介审判的危害:

  1.媒体预判影响司法审判。

  一是媒体预判影响了司法裁决;二是媒体预判影响了司法权威。

  2.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危害当事人身心。

  媒体在对案件的报道过程中忽略了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的尊重,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忽略了对犯罪嫌疑人精神层面的关注。媒体在对易发生“媒介审判”的敏感案件的传播实践中,经常出现刺探名人隐私的情况,将与案件相关度较低的细节进行放大,甚至通过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捏造事实等方式来对案件进行炒作,以期获得轰动的社会效应,导致案件的报道出现泛娱乐化倾向。

  3.媒体越位带来次生危害。

  一是“媒介审判”中的“网络暴力”行为危害了网络生态环境,给网民带来这些行为是达成目的正确的方法的错误判断;二是媒体的预先判断最终影响司法审判,让大众认为“民意”高于法律,阻碍了社会法制观念的形成;三是影响媒体自身的形象。

  三、分析题(20分)

  结合传播效果理论谈谈对影视控烟政策的看法。

  (作业批改班传播学专题做了“结合涵化理论,分析抖音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其相应治理措施”,这道题采用我们当时给出的这个答案即可,只需要把相关的关键词替换掉,答题思路和论述完全一致。)

  ※ 参考答案:

  11月7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颁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电影电视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审查,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吸烟镜头。此政策的出台,意在避免对青少年造成误导。

  一、涵化理论定义

  涵化理论( Cultivation Theory)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由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George Gerbner)提出。综合来说,涵化理论强调的并不是单一、微观的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说服效果,而是通过媒介信息系统所建构的周期性、持续的、动态的内容体系,潜移默化地涵化着受众的生存环境。大众媒介将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加工成具备某种普遍性和共享性的“符号(Symbol Reality)”,让大多数人产生强烈“共鸣”而成为“主流”,通过媒介的不断强化,让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现实(Subjective Reality)”被媒介塑造的“符号现实(Symbol Reality)”所内化,两者进而趋于一致。

  二、影视抽烟镜头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1.涵化理论的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中各因素之间呈动态、持续状相互作用。影视的吸烟镜头吸引了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从而推动其学习、模仿,当现实生活中出现相关信息或情境时,这种模仿性的认知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2.涵化理论的长期效应

  根据涵化理论的长时效应,未成年时期是心理、生理不断发展的时期,未成年若长时间不断地看到这些吸烟的镜头,会使其对这内容的认知、行为达成一致,产生认同。未成年一旦认可这些内容,就可能会对它们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依赖感,以至于到模仿吸烟。

  3.涵化理论的共振假说

  根据涵化理论中的“共振”假说,未成年首先要判断认知对象在媒介经验和真实生活经验中的可接近性,并按照较容易获得的经验进行认知。当影视里呈现出的事实、传播的信息内容与其现实生活经验出现相同情境时,这些内容对未成年的涵化影响就会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

  四、论述题(30分)

  结合实际案例,评述新时代下主流媒体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这道题放在论述题实在太过基础,作业批改班的同学可以照搬第一次模拟卷论述题的答案。这道题不多说,在这里只给几个要点。)

  ※ 参考答案一: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四力

  2.推进媒体融合融合发展,提高新闻工作水平

  3.拓展对外传播平台,主动传播中国声音

  ※ 参考答案二:

  1.创新媒体意识

  2.优化信息报道模式

  3.开拓盈利渠道

  一、名词解释(5×6)

  1.《言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是约翰弥尔顿1644年在答复国会质询时,向法庭递交的申辩书。是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

  内容:

  1.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

  2.提出应该给每个人以自由获知、陈述和辩论的权利。

  3.反对以少数人的好恶作为衡量出版物的标准。

  4.坚信限制自由就是妨碍事物的真理性,唯有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邪说。

  影响:

  1.使得人们认识言论自由与把握真理之间的关系。

  2.使其成为资产阶级争取新闻自由的锐利武器。

  3.虽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但在新闻出版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吃透两头

  吃透两头,掌握上情和下情,就是要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决定、指示的精神实质;熟悉本地区、本单位的真实情况,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要求和意见。

  3.新闻调控

  所谓新闻调控,主要指国家政党、社会集团和行业组织利用政策法规、物资支持、新闻纪律和伦理准则等手段,对新闻信息传播的环节、质量、流向、流量和导向等给予的监管调节和约束。新闻调控的必要性在于,媒介权力有可能仰仗新闻自由而滥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新闻自由的滥用,也就是新闻媒介权力的滥用。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hina Media Group)由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原中央人播电台、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并组建于2018年3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

  5.声画合一

  答案参考我们发过的知识点。(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声画分离)

  6.新闻时评

  新闻时评,又称新闻时事评论,是新闻传播者以大众传媒工具为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及时发表自己看法的一种具有理性思想的论说性新闻。新闻时评最初专指以议论为主的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专栏时事评论。

  二、简答题(15×2)

  1.用传播学效果理论分析“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作业批改班第一次模拟题考了一道辨析题“沉默的螺旋是一个‘民意不断形成并且不断扩散的过程’”,上课的时候强调这个理论的舆论指的是“公众意见”,自己没有翻书复习的同学挨板子。下来很多人问这道题怎么答,只答沉默的螺旋即可。)

  ※ 参考答案:

  “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是诺依曼的一个著名观点。这种观点把舆论看做是社会控制的机制,认为舆论未必是事实上的“多数”意见,但至少是表面上的或人们感觉中的“多数”或“优势”意见,它通过人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的行为,因而起着社会控制作用。

  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舆论与其说是“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还不如说是“公开的意见”。换句话说,诺依曼认为,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共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一种意见一旦具备了这种性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公开与之唱反调就会陷入孤立状态,就有遭受社会制裁的危险。为了免于这种制裁,人们只有在公开的言行中避免与其发生冲突。

  由此不难看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诺依曼看来,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们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不仅如此,它又在维护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2.新闻连线节目中出境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

  (这道题属于广电知识,而这块很多人复习不到位,以至于觉得此题很难,这道题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即可。)

  ※ 参考答案:

  出境记者:

  1.新闻叙事语言的条理性和流畅性

  2.即兴表达,文字提稿为辅

  3.体态语言是另一个信息传播渠道

  节目主持人:

  1.新闻叙事语言的规范化、生活化和感染力

  2.主要借助文字提稿播报新闻

  3.把握节目节奏,明确目标

  三、论述题(20×2)

  1.“19世纪是小说家的黄金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黄金时代,21世纪是人人都有麦克风和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谈谈你的评价。

  (这道题也是一道基础题,我们的热点班讲过多次,作业批改班的同学可以套用新闻学专题媒介接近权那道题的答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怎么办”的逻辑答题。)

  ※ 参考答案: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播权力不断“下放”,作为权力客体的受众文化权力逐渐获得张扬。互联网等新型媒介的出现,开创了平行的、相互交错的多融合状态下的信息应用局面,使得大多数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信息传播成为人们平时生活中最普遍、最简单的沟通和交往的方式,比如微信、微博的运用,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的传播和反馈信息。这种主动化的、以个人为主的媒介环境,使得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以不同的组织方式架构起来,每个个体都拥有了在传统媒介时代无法彰显的话语权力。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

  1.产生的原因

  1)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受众主体地位抬升

  2)受众可以提供更多更好更有趣的新闻信息

  3)人的多样化需求推动自媒体产生

  2.存在的问题

  1)权力滥用催生“后真相时代”

  2)网络信息的冗余性与复杂性

  3)自我价值迷失,易滋生网络犯罪行为

  3.如何更好的维护“人人都有麦克风”

  从政府、媒体、受众三方面去谈

  2.结合二级传播理论和六度人脉关系理论分析微博大V营销。

  (这道论述难到了不少人,因为“六度人脉理论”很多人很陌生,但二级传播理论这个是基础,比较容易得分。)

  ※ 参考答案:

  1.意见领袖的强势广告营销

  二级传播理论是指传播从大众传媒到意见领袖, 再从意见领袖到全体受众的过程。二级传播理论出自拉扎斯菲尔德的著作 《人民的选择》, 此书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于1940 年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的关于选民如何在总统大选时作出决定的研究集结。

  微博中将各领域当中的大V分成娱乐、体育、媒体和金融等类型,方便了网民在某一领域接受意见领袖的影响。意见领袖发表看法或者转发某一新闻是为关注他的网民设置议程的过程。而这两个过程当中,网民的确可以评论, 但是大多得不到意见领袖的回答, 并没有实际的交互作用。实际上,大众仍然面对了强势的传播媒体, 在这里,意见领袖表现的更像一个个体的大众传媒。受众接收信息像传统的广告营销。

  2.六度分割理论产生聚合效应

  六度关系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于1967年最先提出。通俗地说,你和世界上任何人之间所间隔的关系不会超过六度,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微博用户利用微博平台不仅可以“晒状态”“晒心情”,也有利于加强与其他用户联系,用户之间分享信息、交互信息、传播信息,用户间的行为,实现了用户和信息的双重流动。随着微博用户数、博文数的几何增长,微博客之间交流的日益简便,微博系统俨然巳经形成了一个微型小社会。例如新浪微博作为一种社交性网络工具,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微博控”,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用户间的互动交流,使得微博用户圈越来越像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圈。新浪微博与六度空间理论的完美结合,并不仅仅表现在以用户间关系为基础的六度搜索应用,更加表现在用户所进行的转发评论等操作所引起的信息的传播、分享。

  四、案例分析题(50分)

  1.

  材料:

  (完整的材料我看了,这则消息改写非常的简单,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来写即可。)

  (1)该篇消息存在的问题(10分)

  1.文体不清。通讯标题做消息标题,不当。文章有个讯头,说明这是消息,现在的标题虽然很美,但是不宜做消息标题,因为这是典型的通讯标题。

  2.导语应突出主要事实。导语中一开始就把一堆陪同官员搭配到这个事实中,结果基本事实反而因此被冲淡了。谁陪同在这个事实中是次要的,最多安排到后面什么段落,甚至可以不提。

  3.自我宣传的意图太明显。这个事实本身已经说明了该镇的绿化不错,没有必要说许多与拍摄这件事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文中“这充分说明了上级各级领导对我镇……”这些话,是明显的作者的议论,而消息中是不允许出现作者的议论和价值判断的。

  (2)消息改写(500字以内)15分

  ※ 参考答案:略。

  2.材料:

  要求:写一则短评(不少于600字) 25分

  ※ 参考答案:略。自己可以上网搜一下人才引进落户的评论。

  1.试题难度降低

  相较于去年的试题,这是今年很明显的改变。

  上午的334全是基础题,基础题更考大家论述能力,除开专业基础好的,其余人员差距不大。

  下午440的难点主要在名词解释,题本身不难,难的是大家没有背到。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实务题,这次消息考的很简单。新闻评论只是短评,字数上面没有要求太多,难度也降下来了。

  相较于去年,今年专业课的平均分应该会上升不少。

  2.题型出现变化

  今年的440第一次出现名词解释,以往第一题全部是辨析题。(或许出题人也发现辨析题不好出题,哈哈哈哈)。

  今年也第一次在初试考了新闻评论(复试笔试考过两次),虽然考的是短评,但这意味着21届在复习中必须把新闻评论纳入自己的重点复习板块当中。

  除了440的名词解释,其余题型和往年一致,并无多大变化。

  以上就是本次真题的全部解析。再次强调,新传考研没有标准答案,给的只是一个参考,大家的答题还得看阅卷老师怎么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