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丨取材十大新型网络犯罪典案,《公诉》凭真实“破圈”

  7月1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公诉》研讨会在京举行。

  

  《公诉》于5月29日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首播,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同步上线。剧集讲述了法学院高材生安旎(迪丽热巴 饰)毕业后进入江城市人民检察院工作,被分配到第四检察部,专门处理新型的网络犯罪案件的故事。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剧集主创、平台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着剧集的创作理念、艺术手法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公诉》取材十大经典案例

  2020年11月最高检发布的“六号检察建议”,这是《公诉》的现实创作背景。“建议”主要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旨在加强网络监督执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副主任丁海东表示,《公诉》这部剧揭示了网络诈骗、网络赌博、非法网贷、非法网络直播等各类新型违法犯罪活动背后的真相。作品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公诉》通过讲述检察故事,让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形象走入大众视野。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认为,《公诉》以检察机关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为素材,涉及大量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是一本普及法制宣传的教科书,给观众带来现实警醒。

  《公诉》总编剧陈复军回忆道,把十大典型案例作为故事原型,融合到一部40集的电视剧中,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编剧在创作过程中,正确把握偶像剧和行业剧,涉案剧和情感剧、检察戏和法制剧的关系,塑造了以检察官安旎、刑警何陆源(佟大为 饰)为代表的新时代政法干警的典型形象。

  

  《公诉》总制作人、北京世纪华纳董事长刘思妤说道,《公诉》的项目启动之后,制片组和编剧团队开启了到各级检察院采风的活动,跟一线办案的检察官交流探讨。

  《公诉》开机前及拍摄中,剧组还专门安排演职人员与检察官结对子交流,到法庭旁听真实庭审。他们经过无数次采风调研,不但殷实了一剧之本的底色,同时也开阔了演职人员的视野。

  腾讯视频副总编审张琰表示,《公诉》的播出成功,实现了创作团队的初心,那就是寓教于乐,以案释法。女主人公安旎作为一名检察官,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代入女性视角,在执法中呈现出温暖基调,充满人文关怀底色。

  

  演员马元说拿到剧本之后,王鹤宇这个角色让他眼前一亮。因为剧本涉及到检察官生活层面的描写,这是他非常感兴趣的创作角度。他希望把检察官在生活中的状态演绎出来,是王鹤宇这个角色给了他这个机会。

  赵冀凯的扮演者高鑫认为,整部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真”。一方面通过真实案例改编的剧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达到普法的目的。另一方面展现正邪的真实较量,安旎面对高科技犯罪、高智商犯罪的时候,她抽丝剥茧抓住线索,一步步艰难地往前走,这个破案过程非常精彩。

  

  李仪棠的扮演者尤靖茹表示,《公诉》播出之后,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都反馈说,学到了很多反诈的知识。反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比较典型的反诈案件被拍摄出来,让更多群众有反诈骗的意识,这就是《公诉》的拍摄初衷。

  郭洪江的扮演者冯雷说道,这部剧首播期间,自己的家里人一直在追看。他问家里人有什么收获,他们一致认为剧中的反诈知识太有用了。他强调,尤其是老人,网络诈骗让他们防不胜防,《公诉》应该会让老年观众树立起警觉心。

  《公诉》没有预设观众圈层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公诉》在创作之初,没有预设观赏人群。假设一部情感类剧集,它会预设女性观众为主体。《公诉》不是圈层意义上的作品。这种选材上的眼光和创作上的追求,体现出制作方的胆识和魄力。这对于整个电视剧题材的深入拓展,是非常有益的启示。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说道,《公诉》有两个记录作用。第一,法治进程的记录。剧中提到非法证据排除,2012年《刑诉法》修正将这项规则纳入其中,《公诉》记录下我国近年来法治发展变化。第二,犯罪状况的记录。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腾飞、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传统犯罪和新型犯罪变化,影视作品的记录作用非常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李胜利表示,《公诉》具有极高的专业性,比如检察官在办案时使用的法言法语,以及呈现规范的办案流程等。主创没有把它拍成一部科普剧,融入了艺术化的生活细节,人物拥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情与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李春利认为,《公诉》通过犯罪分子为自己申辩,客观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犯罪分子所说,自己并没有拿着刀去抢,是他们(受害者)愿者上钩,是他们的贪婪物欲成就了犯罪。这样的狡辩叩问人的内心。人们上当受骗,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追名逐利。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说道,《公诉》聚焦网络犯罪。这个网络时代,人类应该如何自处?网络并没有错,犯错的是人类。《公诉》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隐喻,网络中有光明的一方,也有幽暗的一方,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公诉》为青少年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这一点值得肯定。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何天平分析道,《公诉》从“六号检察建议”出发,聚焦新时代的网络监督执法的焦点和难点。剧中的故事既取材于真实案例,又在日常生活中有具体的投射,是对现实中的新问题、新状况的敏锐响应。因为故事真实有力度,作品的启发才会更有深度。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现在的电视剧创作注重青春化表达。但是,创作者要注意,一旦青春化表达过度,就会导致历史感的失落。所以,创作者不能只考虑青年观众喜欢什么,就朝那个方向做。《公诉》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剧情围绕着办案展开,没有刻意迎合年轻观众。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总结道,今年年初,《公诉》的送审片他认真地看完,当时他就觉得这部剧会火。现在这部剧播出效果不错,也是预料之中。因为它和真实生活太接近了,网络犯罪就在我们的身边,这部剧给观众现实共鸣十分强烈。

  【文/崔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