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偷家族》好看为什么我看不懂,各位大神可以科普一下么?

  之前看到微博一直安利,周六就去看了。可是,感觉并没有看懂……不过感觉到了演员的演技,是厉害的。所以求教大神,这片子到底厉害在哪里?

  蟹妖。

  我觉得,看电影首先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娱乐方式,所以不要在乎别人怎么安利,以及因为看不懂而焦虑。我们去看电影,不是因为某部电影传说中「很厉害」,不看就觉得自己跟不上形势,而是因为这部电影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拓展,或者体验完全不同的第二人生,或者是让你能够和电影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或者就是简单地被感动了,被娱乐了,被震撼了。

  总之,同样一部电影,因为你的观影经验不同,人生阅历不同,情感经历不同,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影感受。但一部好电影的魅力就是能够让如此之多的不同,都汇聚在光影之中,然后在你的内心产生阵阵涟漪。

  具体到《小偷家族》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在国内商业院线大规模公映的戛纳金棕榈电影,对于绝大多数影迷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观影体验和机会。(上一次在国内商业院线大规模公映的戛纳金棕榈电影恐怕还是1993年的《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即使从最简单的剧情片角度来说,故事也是很好懂的,如果非要说「看不懂」,可能是没有感受到传说中的「厉害」。那没关系,有些东西就是不明觉厉,你不用非要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厉害。尊重和体验自己内心的感受即可。

  我作为一个观众,可以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观影的体验,供你参考。

  作为一部引进的日本电影,中国观众看这部电影时多少会有一点点文化隔阂。但只要稍微发挥一点点想象力,结合一下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背景,这个故事对大多数国内观众来说都是能够快速带入和共情的。

  【以下有剧透】

  比如我们把它改为《东北一家人》,故事一开始,是一个铁西区的下岗家庭,全家人都挤在领着微薄退休金的奶奶家里,虽然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但也还算其乐融融。男主人在建筑工地打临时工,闲下来时就带着儿子在便利店里顺手牵羊,美其名曰补贴家用;女主人在洗衣店做小时工,也经常干点顺手牵羊的事儿;女主人还有一个不务正业的小姨子,在酒吧里当卖酒小妹。而且小姨子自己挣钱自己花,也不管家里人。

  奶奶住的房子是当年单位分的,这几年一直有人在琢磨着怎么拆迁奶奶家,但奶奶就是不同意。不过为了保证全家人能住下去,所以每次来了外人,奶奶就得装作是自己一人独居。一天晚上,男主人带着儿子回家时,捡了个小女孩回来。女主人立刻就爆豆了,平白添一口人吃饭不说,这是拐卖儿童啊!女主人立刻逼着男主人把孩子给送回去,结果到了人家门口,发现这孩子家境不错的爹妈全是混蛋,天天家暴,没事儿就打孩子。自己小时候吃过苦的女主人立刻心软了,决定把孩子带回家自己养着。

  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地过着日子,虽然日子过的苦,但穷日子也过的很开心,有空了还去海边玩耍,看起来非常有爱。然后,奶奶忽然去世了。为了继续领取奶奶的退休金,全家人隐瞒了奶奶的死,把奶奶埋在了老房子里。从这里开始,故事急转直下,生活的真相逐渐暴露了出来……

  【以下开始出现关键剧透】

  小儿子带着捡来的妹妹去街角小卖部顺手牵羊,结果被小卖部的老爷爷叫住,给了他俩棒冰,还教育说,你妹妹还小,以后别再教你妹妹干这种事情了。小儿子才知道,老爷爷其实一直都知道他在干什么,只是以前睁只眼闭只眼,但现在看见他教妹妹偷东西,实在忍不住了才教育了他。

  冬去春又来,小儿子发现老爷爷去世了,小卖部也关门了。他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做了一个作死的决定。他决定去大超市偷东西,还专门让妹妹在外面等他。结果妹妹不听话跟了进去,小儿子为了阻止妹妹,拿着东西就跑,引走了店员,最后被抓了。

  警察介入后,整整齐齐的一家人背后的生活真相被爆了出来。

  这一家人,都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在命运的牵引下被拼凑到了这个屋檐下。女主人过去当过小姐,男主人是当年的相好。当年的女主人不堪家暴,杀了自己的混账老公,男主人用正当防卫的名义,替她顶罪坐了牢。出狱后,两人在废弃停车场里住了一段时间,男主人偷空去停车场砸车玻璃偷包,结果在游戏厅门外的停车场里,捡到了小儿子。然后他们因为偶然结识了孤独的老奶奶,她带着孙女住在老房子里,于是他们凑成了一家人,开始了其乐融融的过日子。而这个孙女,则是从自己富裕的原生家庭里离家出走的。她因为父母再婚,身为大女儿不被重视,于是离家出走,宁可在酒吧当啤酒妹,也不愿意回到那个冰冷的没有爱的原生家庭里。孙女是怎么认识老奶奶的呢?因为孙女的爷爷,是老奶奶的前夫,这家人和老奶奶也没什么血缘关系。

  之前100分钟的平淡幸福生活,都是为了此时的「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里的失败者,他们被命运抛弃,但没有放弃对家和爱的向往,于是在命运的撮合下,他们组合成了一个临时家庭,努力在生活的挤压之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爱。而且,作为一部戛纳金棕榈电影,它并没有按照通俗剧那样去简单地处理人物的黑白善恶,而是真实地呈现了人性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个看起来戛然而止的结尾……

  上面的这个本土化描述,只是一个粗鄙的、仓促的替代,并不能代表【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的原本故事。但是,我之所以做出这种对原片及【是枝裕和】导演失敬的替代故事描述,是为了表达一个观点:这样的一个故事,无论你放到哪里,它都是可以被中国观众所理解和认可的。你不用担心自己看不懂,只需要知道如何去寻找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连接和共鸣。

  关于本片的更多精彩总结和评点,大家可以去豆瓣的相关页面下看各位影评人的影评,有很多很棒的总结和点评。小偷家族的影评 (984)

  我只是想告诉那些担心看不懂的普通观众,《小偷家族》虽然是一部日本电影,但它所想表达和讲述的情感,是当下的中国观众能够理解和认同的。就算你只是把它当做一部通俗剧来看,这部电影所传递的细腻情感,都是能够和我们当下中国人产生共鸣的。

  如同80年代引进的日本影视剧《血疑》、《幸福的黄手帕》、《姊妹坡》一样,只要我们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仍然愿意用好奇心和善良去探寻世界和人,我们就能从这样的优秀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内心,以及用不同的眼光去重新打量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

  可能因为我经历过一些事情吧,所以虽然我比较年轻,还是能看懂一部分。

  我是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女,外人眼中我很幸福,但实际上从小父亲就经常对我家暴。母亲虽然不打我,但是非常自私,冷漠,并且控制欲很强。

  在我残存的童年记忆里,我总是一个人被锁在家里,小孩子也许不会理解什么是寂寞,但是记忆里不开心和没有安全感一直伴随着我。

  而当父母回家后,我感受到的就是恐惧。我会害怕一不小心做错什么事情,就被父亲打。

  父亲打人的理由五花八门,吃冰淇淋滴在地上会被他打;他念错了一个字,刚好那个字我在学校学过,纠正他一下,会被他打;泡完脚后问他要不要泡,他会一个耳光扇过来,理由是我居然让他泡我泡过的脏水(我完全没想到)。还有比如开车的时候,他开错了方向,我指出来,也会被扇耳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自己给自己剪了一个很难看的刘海,爸爸回家看到后,直接冲到我房间,边咒骂我边把我房间的所有东西砸烂。

  更可怕的,是父亲每一次打人,都会伴随着的咒骂,骂的内容通常是“你是一个废物,猪狗不如,长大后就是捡垃圾的人,你不配当我的女儿,你会被全世界讨厌,你情商很低,我打你是因为你很讨厌。” 这还是被我过滤过的话,他打人时会用咬牙切齿的方式吼出这些话,并且加上很多脏话,然后母亲在旁边非但不劝,还会附和“打是亲骂是爱,爱你才打你”。

  父亲的这些话,对于小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所以我从小就深深相信他的话,相信自己是因为讨厌才被打,相信全世界人都会讨厌我(所以在交朋友时有严重的讨好型人格)。这对于我跟别人建立友谊、追求爱情(直到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以为,所有人在跟我多次接触后,都会像我的父母一样讨厌我。

  于是我从小就很孤僻,没什么朋友,每天被他们这样骂,我越来越自卑。

  虽然在家里很不快乐,但父母对外是模范夫妻,我们家里家境又好,我的痛苦除了跟父母走得近的下属,别人完全看不到。我跟别人说,他们只会说我“不孝”,居然说父母坏话,还不珍惜自己的幸福,所以我也慢慢地把一切都憋在心里。

  后来小小年纪我就被父母送出了国,住在寄宿家庭里。我妈还专门跟那个寄宿家庭的阿姨说我没有社交能力,让她注意一下。在那个家庭里,我才发现,居然有从来没有打过孩子的父亲,和天天陪伴孩子、给孩子做饭的母亲(从小我妈都没有做过饭,天天在外面玩,我都是自己起床买面包,午饭在学校吃,晚饭自己在外面饭馆吃)。我才发现那家的小孩,在犯了多少我小时候该被打的“罪”以后,都没有被打。我才开始意识到,“讨厌的人”也许不是我,而是我父母。

  那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离开了父母日复一日的家暴和贬低,我的心态越来越好。我在学校渐渐交到一些朋友,和大家也相处得不错。寄宿家庭的阿姨还跟我说“你妈妈说你没有社交能力,我看你社交能力挺不错的。”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简直不敢相信。

  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些以前的事情会浮现出来。看到小小树里,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看到她被信代抱在怀里,说被打不是你的错,打你不是爱你,爱你是把你抱在怀里。我觉得这些话仿佛是对我说的,我多希望自己小时候,也有人这样对我说,那样也许我会早十年放下内心的枷锁。

  如果小的时候,有信代这样的家庭来把我抱走,就算贫穷一点,但是只要那个家庭有一丝丝爱,我应该也会头也不回地离开曾经那个冷冰冰、空荡荡,漆黑的时候一片寂静,而有人回来的时候比漆黑更可怕的家...

  我感谢是枝裕和,在大家都不相信我说的话的世界里,将我的童年演给了全世界。

  我今天不得不吐槽。

  事情是这样的——

  连续两天,我跑了两趟电影院。

  为的,当然是欣赏那部难得引进到国内,刚刚斩获戛纳“金棕榈奖”的艺术大片。

  

  然而,每每散场时,我都听见有直男对他的女友说:

  “这……什么破玩意!”

  “这有故事情节吗?也能叫电影?”

  更有甚者,是我前面的一位大妈——

  观影至三分之二时,她专门走出去,买了包妙脆角。

  咔咔嚼完后,又以深沉的呼噜声,不断试图吸引我的注意力。

  

  没错,对于国内的部分普通观众来说——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仿佛像一种折磨。

  就算勉强坐到全片放完,也很难理解其妙处所在。

  为何会这样?

  

  在我看来,一个是感知力太弱,一个是功课没做足。

  毕竟,独立于世的日本电影,与当今主流的好莱坞作品截然不同。

  那么到底,在西式快餐当道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享用这碗,用慢火细煮的日式拉面?

  我来试图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小偷家族》

  

  进入正题前,先说说两次看完《小偷家族》后,我走出影院时的首要感觉。

  一个大写的字:饿。

  片中,一家六口围坐一起。

  他们时而涮着沾了肉味的白菜面筋,时而吃着人情气息满溢的碗装拉面。

  吃拉面时,他们总故意弄出“吱溜吱溜”地吸面条声。

  了解日本文化的都知道,吃面条时发出的响动越大,越表示对美味的一种享受与尊敬。

  同样地,喝完一罐汽水,妈妈信代(安藤樱 饰)会专门酝酿个嗝儿,并满足于汽水给她和家人带来的快乐。

  

  谈到创作初衷时,是枝裕和如此说道:

  生活就是这样千疮百孔之中也会有些美丽的瞬间我想捕捉的正是这些瞬间

  锅里的煮玉米,老字号的可乐饼,海边的休闲小憩……

  晚餐结束,奶奶初枝(树木希林 饰)蹲坐门前,喝着起泡沫的啤酒,身后是怡人的欢声笑语。

  这时,上方忽然传来烟花轰鸣声。

  全家人跑出来,却因房屋偏僻狭窄,无法看见灿烂的夜空。

  于是,他们就挤在一起“听”烟花秀。

  

  注意:主人公的家族很穷,但影片的剧组可没那么穷。

  事实上,烟花秀的戏,原本不仅有声音,更用摄影机完整拍了下来。

  只不过,被是枝裕和剪掉了。

  为什么要剪掉?

  我们现在进入正题。

  按传统的好莱坞式创作思维,一部电影要想震撼观众内心,通常有两种方式:

  要么,竭力去展现深刻残酷的东西;要么,竭力去展现壮丽美好的东西。

  前者,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后者,比如《泰坦尼克号》。

  

  我们看《泰坦尼克号》时,什么感觉?

  夕阳美景,歌舞升平,船舱裸模,挥洒激情。

  激情之后,灾难来临,波涛汹涌,刺激你的荷尔蒙……

  紧凑的情节,弘大的场面,不断冲击你的感官,使你的情绪好似被狂轰炸翻。

  这种过程,诚然舒爽,可它是由西方所造,与东方的美学观念截然相反。

  东方的美学观念,是什么?

  一个核心:含蓄。

  整天唠叨儿子啃老,对一切事物都呈现不屑态度的初枝,却暗自在海边用唇语向家人道了句“谢谢”。

  谢谢你们了(口型)

  

  无生育能力的爸爸治(利利弗兰克 饰),想让自己捡来的祥太(城桧吏 饰),叫自己一声爸爸。

  结果,直到临近结尾,祥太才在公交车上,暗自嘀咕了句“爸爸”。

  依然是唇语,依然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不过,我们依然能够读懂其中感情。

  就像纵观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出现了“爱”这个字。

  可在宣传时,制作海报的官方人员,却愿意大量使用如下标语:

  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这就是含蓄。

  什么都没说,却又什么都在里面。

  难以言及的爱,远胜于每日一说的i love you。

  事实上,国内公映的《小偷家族》,比之日版有四分钟的删减。

  是枝裕和却说,这四分钟的删减,并不影响作品的完整性。

  据我推测,这极有可能是真话,而非讨好大陆观众的客套话。

  因为,被删减的,主要是亚纪(松冈茉优 饰)在风俗店满足客人色情需求的戏。

  客人4号(池松壮亮 饰),是位哑巴男士,和亚纪一样处于社会的边缘。

  两名孤独患者,对白虽不算多,但那一滴眼泪,和那轻轻抚慰,足以使感知力够强的观众浮想他们的过往。

  

  亚纪的残酷过往,其实是有表达的。

  甚至于,信代的残酷过往,其实也是有表达的。

  只不过,那些情节都被“藏”了起来。

  藏在哪?

  由里(佐佐木美结 饰)身上。

  由里是被家族收养的小女孩。

  

  影片后半段,由于不可控原因,由里被迫回到了原生家庭。

  在原生家庭里,我们看到这样的情节——

  由里想凑到“母亲”旁边,“母亲”却让由里“一边儿玩去”。

  身体虽处于有父母在的房子中,实际上却是孤寂的个体,只能独自“一边儿玩去”。

  随后,“母亲”表面上和颜悦色,让由里靠过来。

  由里却深知,自己又要挨打了。

  就像亚纪,也曾遭受父母的冷落;就像信代,也曾遭受前夫的殴打。

  

  《小偷家族》表面上有六位主人公,本质上其实没那么多。

  由里——亚纪——信代——初枝,其实可以看作是同一位女性的四个不同阶段。

  这位女性,小时候被原生家庭排挤,长大后被原配丈夫背叛。

  直到垂垂老矣,才有幸遇见一群跟自己相似,饱受生活摧残却仍追求用爱联结彼此的家人。

  当我们读懂了由里、亚纪和信代,我们就读懂了初枝的一生。

  当我们读懂了初枝的一生,再回头看她那句“谢谢你们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哀美与厚重。

  这就是为什么,初枝临死之前,由里掉了颗门牙。

  牙扔到了屋顶,会再长出新的;一代人走了,一代人又会来临,往复循环感受人世间的酸甜与艰辛。

  

  我们知道,是枝裕和,是杨德昌的铁杆影迷(祥太透着柜门看世界的镜头,就颇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而,杨德昌说过一句话:“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生命比以前延长三倍。”

  怎么解释?

  电影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进度条上的两小时,更在于那两小时里究竟凝练了多少情绪。

  《小偷家族》看似是日常琐碎流水账,内里却足以容纳人的一生。

  初枝过世后,大人们将其埋在土里,没多久就为找到其养老金而窃喜。

  祥太目睹这一幕,心中愤愤不平。

  祥太以为,大人们眼里只有钱,而没有感情;治当初之所以收养自己,是因为没能偷到别的东西。

  

  祥太的以为,只对了一半。

  因为,影片里的主人公,其实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内心都具有极其复杂的两面性。

  治收养祥太,起因确实是想偷车里的东西,也是因自己没办法生育儿女。

  这是真的。

  后来,治在海边教导祥太“男人都会变硬”,并以慈祥的父爱给予其体贴。

  这也是真的。

  再后来,祥太被警方抓住,治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意图扔下祥太偷偷溜走。

  这还是真的。

  

  什么意思?

  私欲是真的,背叛是真的,爱也是真的。人类就是如此复杂的生物。

  这个世界,既不是完美的乌托邦,也并非地狱的修罗场。

  这个世界,充斥着残酷与悲伤,不过也有许多美好瞬间,值得人们坚持活下去并心生向往。

  公交车上,已经知晓一切的祥太,回过头嘀咕了句“爸爸”。

  祥太对治的爱与认可,是真的。

  而,下一个画面,祥太又带上帽子,把头扭向正前方,任凭治奋力追喊也无动于衷。

  祥太要远离无能的治,追寻自己另一种人生,也是真的。

  

  无情之中,饱含万千真情。

  这就是复杂的人性。

  《小偷家族》的结尾,是这样一幅情景——

  由里独自在阳台边儿(独自在一边儿)玩,眺望房外的景象。

  影片就此,戛然而止。

  其实原本这后面还有一段情节:治走在房外的草坪上,由里看见治的身影,喊了声“爸爸”。

  不过,正如灿烂的烟花一样,这段情节也被是枝裕和剪掉了。

  那么到底,为何要剪掉那些壮丽美好的戏?

  

  我想起另一位,曾获得过戛纳“金棕榈奖”的导演:陈凯歌。

  二零一零年,音乐家马上又创作了首中国风歌曲,陈凯歌为其填词并取名为《不说》。

  这首词,表达了陈凯歌的电影理念,也诠释了一种东方美学观:不说 只因爱着不说 比说了 更多

  用老子的话讲,就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将不表达,视作最为深邃旷远的表达。

  《小偷家族》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它不直观展现深刻残酷的东西,而是让你凭借一些简约的镜头,思索主人公曾遭受过的悲伤和寂寞。

  

  它不直观展现壮丽美好的东西,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意图用乱枪炮弹,对观众持续狂轰。

  正如冯小刚所说,是枝裕和的电影,很像一枚“深水炸弹”。

  体积看似小巧,爆炸时看似波澜不惊,实际却蕴含能毁灭潜艇的无穷力量。

  说白了,正因为懂得隐藏,才能让观众的思维情绪近乎无限地绵长。

  最后,就用李健这首跟电影本身异曲同工,颇具“轻描留白之韵味”的MV终结本文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9914246397898752

  微信搜索添加公众号:

  今天我才知道,《小偷家族》里饰演奶奶的树木林希女士在演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身患绝症,只有一年不到的寿命了。

  不知道她在电影里演一个风烛残年,在某一个早晨安详死去的老人,是什么心情呢。

  那个在海滩上,奶奶看着表面上温馨的家人玩耍的镜头,本来看完电影想起来会难过,现在就更难过了。

  

  一群被社会抛弃的渣子,在社会夹缝里,用正常人不齿的手段聚在一起,竟然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然后再用一个小时,把这个家撕碎给你看。

  这故事已经够悲凉了。

  但想到树木林希在参演《小偷家族》前,已经知道自己只有一年不到的寿命,然后还对导演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演您的作品了”,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去塑造的这个角色,就更触动了。

  悲凉到了最后,总会变成通透的。

  所以最后是枝裕和在葬礼上说:

  我总觉得人往生之后,会存在于万物。我失去母亲之后,反而觉得母亲存在在周遭的一切事物中,会在街头擦肩而过,会在陌生人中忽然发现她的身影。这样想着,就慢慢超越了悲痛。现在,您的家人失去了妻子、母亲、姐姐、祖母,遗属的哀痛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今天的别离,意味着您将超越肉体,活在世间万物之中。希望总有一天,活着的人会接受这样的现实。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学了八年建筑的我来说...

  用一张平面图或许更容易让我理解这部电影~《小偷家族》的柴田家平面图

  是枝裕和,作为继承了小津安二郎衣钵且最接近大师的现代日本导演,在2018年用《小偷家族》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在家庭伦理题材上细腻的把控能力。而今天,我想用一张平面图,带大家看看这个温情且矛盾的柴田家是如何呈现出来的。游走在犯罪边缘却相互温暖的一家

  《小偷家族》聚焦于一个日本底层家庭,无论是老无所养的奶奶柴田初枝,还是亡命鸳鸯柴田治、柴田信代,亦或者酷似《无人知晓》兄妹关系的柴田祥太、由里,都在相互扶持中凝结了超越血缘关系的羁绊。小津安二郎影片《小早川家之秋》中的空间深焦镜头

  家是日本电影长年来的重要主题,而日本导演历来擅长在家的环境中捕捉人物平和生活下的暗潮涌动。如何拍摄日本的和式住宅空间?小津安二郎似乎为后来的导演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而从镜头构图来说,日本以隔扇组织的空间特征似乎完美契合了镜头空间的流动与变化。是枝裕和《海街日记》中彼此作伴的四姐妹

  是枝裕和是日本近代最擅长拍摄日本家庭及社会问题的电影天才。无论是《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记》,一个个平实却生动的母亲、丈夫、女儿的形象仿佛在他细腻自然的描绘下述说着普通人的复杂坚韧与残酷无奈。柴田家平面图分析图

  《小偷家族》中有很大部分的剧情发生在容纳这六个被社会遗弃之人的柴田家住宅里,我通过网上资料重新绘制了上面这张平面图。

  居间是一家人日常休憩吃饭的地方,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客厅,是典型的日本榻榻米空间;佛间是奶奶与亚纪的卧室,也是供奉前夫照片的地方;厨房日本称为台所,东侧有专门的出入口,日本称为勝手口;玄关大家最为熟悉,在片中堆满了杂物,也可以用作临时招待客人的空间。柴田家的居间——日常交流的公共空间

  在柴田家一共拍摄了15场戏,而第一个镜头便展现了一家人在居间吃饭的景象。毕竟吃是生存的基础需求,也是日本人最细腻的生活仪式。受到父母虐待的由里在开场时被“父亲”柴田治接到了家里,这个场景主要由从坐在厨房单独吃饭的信代视角出发,突出她从反对收留到心生怜悯的变化。第一场戏主要的镜头调度平面图背景是在厨房坐着回看奶奶与由里的信代

  从居间反打拍信代的镜头中,近景是虚焦的奶奶,正在检查由里的伤口,背景捕捉信代的表情变化。正反两个镜头立刻建立了清晰的空间结构与人物初始性格,特别是对柴田信代“刀子嘴豆腐心”的出场刻画。此外,这里还用第三个机位交代了祥太与壁橱的关系。在壁橱前吃饭的“儿子”柴田祥太

  本片的第三场戏继续拓展了整个电影空间的范围。祥太与由里正在居间玩耍,屋外一个叫米山的男人站到了门外。由于家庭的非法关系,奶奶立刻叫祥太带“妹妹”从后门溜走。主门外高机位望向柴田居间

  如果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本片总共有三次从主门外拍向屋内的镜头,但都没有拍摄屋主人视角的反打镜头。这个可以看作谨小慎微的柴田一家对外人的不欢迎姿态,也可以理解他们在外人眼中一直处于一种被窥视的状态。从走廊窥视玄关

  玄关是一个堆满生活杂物的极小空间,但导演似乎并没有想要利用“活片”(可移动的墙等提供灵活的拍摄距离)来解决拍摄局促感,反而用一个被遮挡的窥探视角表达了奶奶对不速之客的戒备。祥太与由里的逃跑路线与机位安排从厨房望向前往后门的“兄妹”

  柴田住宅的室内布局是以真实的现代老式日本民居为样本,一比一搭建出来的。由于某些内景镜头带到了外景的关系,可能搭建了部分的景片作为遮挡。比如上面的镜头拍摄到的储藏间,加上前景处的物件最大限度地遮挡了室外环境。兄妹从后门溜走,这里也是一家人被警方抓获的地方

  佛间是紧邻居间的重要场景,是捆绑亚纪与奶奶的纽带。虽然奶奶瞒着亚纪每月都到前夫儿子家“讨债”,但从佛间供着前夫的照片细节来看,她对他还是有感情的。本片多处用生活细节暗示着人物的复杂面,在不断的拉扯间,让观众陷入充满质感的角色世界,为后面的情绪爆发积累能量。佛间北侧的供奉台及前夫遗像——前夫由山崎努老爷子饰演

  奶奶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可以算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传奇老人,多次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扮演母亲形象,传神的表演甚至在前期盖过了演技达人安藤樱。

  亚纪的扮演者松冈茉优是1995年出生的,但演技也没有掉队。在住宅的第九场戏中,躺在佛间的亚纪向柴田治问起了他与信代间的夫妻生活,并直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钱构建的。这个场景充分调动了居间与佛间的空间关系随着演员的躺下,拍摄用了极低的视角

  是枝裕和总喜欢深挖普通面孔下的黑暗面。《步履不停》中母亲每年都邀请被儿子救起的胖子前来祭拜,看似天真乐观的亚纪实则在情色业中比家人更清晰地看清了维系人心的真谛,这都让人细思极恐。随着对话的深入,景别缩小捕捉人物神情

  日本住宅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高大且出挑深远的屋檐为居室外沿留出了半室外的露台空间。在第七场戏中,亚纪在厨房吃着零食,奶奶在佛间织着毛衣,祥太在居间看着电视,由里坐在露台上玩耍,信代在屋檐下晾晒着衣服,柴田治则端详着院子里的水塘,从内到外,整个空间被生活质感填满。从内到外的场景关系分布在露台旁屋檐下晒衣服的信代

  可以发现本片充满了蓝色调的影子。比如一家人居住的房子的屋顶及房檐的颜色。是枝裕和觉得这家人就像生活到海底的鱼,是从下向上窥视世界的,这可以从六个人遥望烟花的那场戏中看出来。蓝色象征着海底,也表达着面对屋外世界艰难生活的清冷与忧郁。

PC端 手机端

Copyright © 2014-2024 265学校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